『壹』 《八一电影制片厂》再也没有看到其拍的电影,这个制片厂究竟还在吗
八一电影制片厂依然存在。军队内部编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电影电视制作部,对外仍然使用八一电影制片厂名称,片头厂标不变,继续拍片。
八一电影厂的作品有《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海鹰》《永不消逝的电波》《林海雪原》《战斗里成长》《万水千山》《突破乌江》《野火春风斗古城》《战上海》《地道战》《地雷战》《三个失踪的人》《英雄虎胆》。
八一电影制片厂从1952年8月1日建厂到2017年已走过65年的辉煌历史,现在即将落下告别历史舞台的大幕,我们衷心祝福它一路走好。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伴随着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建设步伐和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成长发展,历经风雨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的直接领导下,八一厂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创作生产反映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军队斗争生活的影片,塑造不同历史时期优秀军人的银幕形象,为促进人民军事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服务,以坚实的步伐向前迈进。
50年来,摄制完成故事片、军事教育片、新闻纪录片等2000余部和电视剧300余集。大批作品在国内外屡屡获奖,许多军事题材和优秀故事片脍炙人口、久映不衰,影响了新中国几代人的成长,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形象化生动教材。同时,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的电影文学、艺术和技术专家,他们执著追求、敢于创新、不怕牺牲、乐于奉献,为八一厂的辉煌和军队电影事业的发展建立了功绩。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起,《风雨下钟山》《四渡赤水》《巍巍昆仑》《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等系列影片相继完成,以丰富多彩的电影画面全景式地反映了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的整个进程,为中国乃至世界军事题材电影画廊增添了光辉的一页。其中《大决战》在1995年为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暨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举办的“中国电影世纪奖”评选活动中,荣获“中国电影90年优秀影片”奖。
活着的永恒
“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当闪耀着金光的庄严军徽出现在银幕上,威武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随之响起的时候,我们总是被那些银幕上的英雄们带进一种特殊的崇高之中。
对于远离了炮火硝烟、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中国人来说,电影银幕上那些流血牺牲的英雄先烈的光辉形象、那些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波澜壮阔的宏大场面、那些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人民战士和人民军队的高尚情操,都是一种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的洗礼。而更年轻的人都从众多的战争题材的电影当中理解了牺牲和奉献,体会出新中国与和平昂贵的代价,懂得了珍惜和爱护的含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八一电影制片厂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军事题材电影事业发展的辉煌50年的历史,也是一代又一代电影人将中国人民不怕牺牲、不畏强暴、英勇顽强、前赴后继的精神代代相传的历史。
那些至今仍然脍炙人口的电影插曲和主题歌的旋律、那些隽永经典的电影台词、那些永远不会褪色的英雄的名字,在很多年之后仍然将熠熠闪光。因为他们已经不仅仅是一些艺术形象,他们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标记,这个时代叫革命;他们也将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这种精神叫中国。
当所有的故事和所有的主人公在现实中都已经永恒了的时候,他们依然在电影里活着。
(汉字狂草)
八一电影制片厂简介(资料链接)
半个世纪前,从全军各部队选调来京的年轻军人和海外归来以及从粤沪等地调聘的电影专业人员,作为军队电影事业的首批建设者们,怀着满腔热情,意气风发地用镐头和汗水在北京市六里桥莲花池畔的高粱地上动手建厂。初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军事教育电影制片厂,1952年8月1日定名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解放军电影制片厂,后几经更名,于1968年9月改称现名,简称八一厂。主要担负对内配合部队教育训练,对外宣传人民解放军的任务。开始摄制军事教育片和新闻纪录片,1955年起增加故事片创作生产,形成了军事教育片、新闻纪录片和故事片三片并举的格局。随着八一厂影片在军内外发行上映,银幕上红星闪耀光芒四射的八一厂厂标和引自人民解放军进行曲那威武雄壮激昂嘹亮的片头音乐,逐渐为全军官兵和广大群众所熟悉喜爱。
(八一)
《京华时报》 (2002年7月28日第15版)
『叁』 《长津湖》看得人热血沸腾,除7大明星主演外,10位配角也很精彩
昨天看《长津湖》,看到片头熟悉的八一厂厂标出现的时候,我的心情就已经非常激动了。
八一电影制片厂,闪闪发光的红五星,雄壮有力的音乐,全都久违了。
2018年2月2日,当大家听到八一厂将与原总政歌舞团、总政歌剧团、总政话剧团、总政军乐团合并为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并对内更名为“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电影电视制作部”,由副军编制单位降为正师编制的消息后。很多影迷都以为伴随我们成长的八一厂从此不存在了。
但几个月之后的6月18日,八一厂新任厂长柳建伟对外表示:八一厂的厂标会继续在电影中出现。
听到这个说法,许多老影迷都倍感欣慰。
一直以来,大家对八一厂的电影都充满感情。八一厂从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厂以来,拍摄了大量观众所喜爱的经典影片,如《柳堡的故事》、《英雄虎胆》、《永不消逝的电波》、《回民支队》、《林海雪原》、《地道战》、《地雷战》、《野火春风斗古城》、《闪闪的红星》、《大决战》、《大转折》等。
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着“看打仗片,还是要看八一厂”的说法。
所以这次在《长津湖》一开始,就看到八一厂的台标,令雅清感到既亲切又激动。
《长津湖》参与制作的单位,除了八一厂之外,还有博纳影业、上影集团(也就是原上海电影制片厂)等。
看完《长津湖》后,我最大的感受有三点。总结起来九个字: 场面大,很感人,看得爽 。
一、场面大。 该片气势恢宏,众多大场面的出现都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火车载着志愿军战士向着朝鲜战场进发时,车厢外出现了一组祖国河山的壮丽画面。这组画面不仅震撼了火车上志愿者战士们的心灵,也让作为观众的我们热泪盈眶。同时,也将“我们为什么而战”这个问题,交待得清清楚楚。
电影中战争场面的展现,是那么真实、残酷,视觉冲击力特别强。尤其是“夜袭信号塔”那场游击战(我不知是否出自林超贤之手),紧张、激烈、悲壮。从胡军扮演的炮兵再到韩东君扮演的狙击手,再到吴京、李晨与敌军生死相搏,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令人目不转睛。
二、很感人。 影片不仅仅描写了战争的残酷,同时更以生动的手法,表达了人间真情。其中伍千里与伍万里之间的兄弟情,伍千里和雷公、伍万里和张小山等人之间的战友情,伍千里与母亲之间的母子情,梅生与女儿之间的父女情等,都被诠释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当然,最感人的部分,还是志愿军战士们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祖国的热爱。
三、看得爽。 影片从一开始,就向我们展示了美军世界一流的武器装备,和美军第10军的战功显赫,以及麦克阿瑟的不可一世。而我军无论从装备还是人数上,都处于弱势。而且当时朝鲜战场已是寒冬,有一场戏还交待了因为时间紧迫,所以伍千里所在连队,连厚棉服都来不及领就奔赴了前线。
那年朝鲜半岛遭遇了百年难遇的严寒,平均温度零下40摄氏度,而我军的26万件棉衣因为道路遭敌军封锁而无法送往前线。
也就是说,我们的战士,不仅要与号称“北极熊”的美军作战,同时更要与比敌人更加严酷的恶劣天气进行抗争。
但纵然是这样,我们还是赢得了这场战争。靠的是什么?是我们士兵的志气,和保家卫国的决心。
片中几场与美军对战的戏,都打得实在太爽了。尤其是最后的那场与美军王牌军的直接较量,简直可以用“大快人心”四个字来形容。不仅打得敌军屁滚尿流,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扬言要在圣诞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美梦,而且扭转了战场态势。
除了“场面大,很感人,看得爽”之外, 影片中的演员们,也都有出色表现。 其中担任主演的7大明星——吴京、易烊千玺、段奕宏、朱亚文、李晨、胡军、韩东君,都较好地完成了表演任务。
吴京自带的强者气质,与七连连长伍千里这个角色十分吻合。而扮演伍万里的易烊千玺,有好几场戏,都令人感到惊喜。比如当伍万里亲眼看到自己的好战友张小山牺牲在面前,易烊千玺通过一个眼神,就表达出了伍万里从一个无组织无纪律的江边野孩子,到成长为一名志愿军战士的转变过程。那眼神原本是单纯的,可是经历过生死之后,慢慢变得复杂而悲怆,且充满狼性。
扮演雷公的胡军,在影片的结尾处,为我们呈现了最为煽情的一场戏。他的表演无可挑剔。驾驶着载有标志弹的卡车冲向敌军的场面十分震撼人心,临终前唱起“沂蒙山小调”时的深情和不舍,又让观众肝肠寸断。
此外扮演扮演七连指导员梅生的朱亚文、扮演三营营长谈子为的段奕宏、扮演狙击手平河的韩东君,扮演七连火力排排长余从戎的李晨,也都各有重场戏,而且都有不俗表现。
而影片中的配角们,也个个大有来头。许多著名演员的出现,令人感到惊喜。
比如扮演彭总彭德怀的演员,是来自原空政话剧团的周小斌。他曾因在系列情景喜剧《炊事班的故事》中出演采购员大周,而被观众所喜爱。后来在《房前屋后》、《刻骨铭心》、《公鸡打鸣母鸡下蛋》、《潘作良》等影视剧中出演角色,并且获奖无数。
在《长津湖》中,他的表演朴实自然,深沉含蓄,通过面部的神情和眼神的变化,将彭总的豪迈和霸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扮演邓华将军的演员,大家也非常熟悉。他就是林永健,和周小斌是战友,同为来自空政话剧团的演员。他因在央视春晚中出演小品《装修》而被观众所熟知。后又因在《 历史 的天空》中扮演朱一刀,和在《金婚》中扮演大庄而成为了观众所喜爱的明星。他在《长津湖》中戏份不多,但每次出场都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除此之外,他还曾在《聂荣臻》中扮演聂荣臻,同样演绎得神形兼备。
扮演张师长的王宁,是来自北京人艺的演员,曾在周晓文执导的《秦颂》中和姜文、葛优做搭档,出演王贲一角,令人难忘。
在影片一开始,和伍千里打赌比高低的杨营长,由耿乐扮演。这又是观众很熟悉的一张面孔。很多影迷都说他长得很像老艺术家杨在葆,的确很像。耿乐虽不是专业学表演出身,但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隔壁母亲》、《出生于1949》等影视剧中的表现,却令人难忘。他的身上有一种很独特的魅力,这使他所扮演的角色极具记忆点。
在《长津湖》影片的最后,还出现了战斗英雄杨根思的形象。他的扮演者,是近几年来在主旋律影片《建军大业》、《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八佰》等中有出色表现的欧豪。他是选秀歌手出身,但显然已经成功转型成为了“硬派小生”。其演技也获得大家肯定。只是在《长津湖》中戏份太少,令很多影迷感觉不过瘾。
张小山是《长津湖》中的另一个配角,年龄比刚入伍的伍万里还要小两个月。和雷公一样,来自沂蒙山区,性格活泼开朗,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可是一场战争却夺去他年轻的生命。他的牺牲,促使伍万里迅速成长。而扮演张小山的演员,名叫史彭元。对,就是在《隐秘的角落》中出演严良的那位小演员。他虽然年龄不大(今年才16岁),可是显然已经具有丰富的表演经验,在《长津湖》中的表演,也很到位。
我发现《长津湖》中的男演员们,都很帅气,其中扮演卫生员柯大川的李岷城,也令人眼前一亮。尤其是为了保护受伤的战友而壮烈牺牲的镜头,令我的眼泪夺眶而出。说到李岷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在《百鸟朝凤》中所扮演的男一号游天明,然后在电视剧《暗黑者》中所扮演的韩灏,也令他大放异彩。拥有出色外形不俗演技的李岷城,如今也频繁地出现在主旋律影视剧中,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观众记住他的名字,并喜欢他的表演。
《长津湖》是一部典型的充满阳刚之气的“硬汉电影”,其中除了曹阳扮演的伍母亲,和车站一个送给伍万里红围巾的女孩外,几乎再没有女性角色。这也算是这部电影的特别之处。而扮演伍母的曹阳,戏份不多,仅在影片开头出现,而且台词有限,多半都通过眼神表达对儿子的不舍和挂念,但她的表演却非常有张力,成功塑造了一个英雄母亲的形象。
曹阳今年69岁,在刚刚播出的电视剧《扫黑风暴》中,他扮演了杨冬的母亲一角。《长津湖》中的伍母,是她所塑造的又一个影视剧角色。
在《长津湖》中,扮演宋时轮这个艺术形象的演员,是著名硬汉小生张涵予。他在《集结号》中扮演的谷子地,在《智取威虎山》中扮演的杨子荣,在《湄公河行动》中扮演的高刚,在《中国机长》中扮演的刘长健等,无不充满阳刚之气。
据说《长津湖》剧组原本希望张涵予在其中扮演一个主角,但因为《长津湖》延期拍摄,而张涵予又担任了《中国医生》的主角,所以与《长津湖》中的主角擦肩而过。不过尽管他在《长津湖》中出演的是配角,但精彩的表演却同样令人过目不忘——他太适合扮演铁骨铮铮的中国军人形象了。
在《长津湖》中,毛岸英的形象,是由谁扮演的呢?他就是如今的一线小生黄轩。
黄轩这几年在主旋律影视剧中的出色表现,大家有目共睹。尤其是在《芳华》、《山海情》、《1921》等作品中,他真挚动人的表演,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这次扮演毛岸英,黄轩虽然在外形上并不是很像,但他却凭借认真的态度,较好地完成了角色的塑造任务。
除了我们上面说到的这10位配角演员之外,《长津湖》中还出现了众多表演艺术家的身影,如唐国强、刘劲、卢奇、王伍福等,他们的表演同样神形兼备,为影片增色不少。
说实话看完《长津湖》之后,我的心情一直处于难以平复的状态,于是我含泪写下这篇文章。用“好看”两个字来形容该片是再恰当不过了。该片视觉效果非常好,三位导演陈凯歌、徐克、林超贤共同打造了一部史诗级的战争片。当然影片也不是没有瑕疵,比如长津湖战役我军士兵与严酷天气进行搏斗的场景几乎一笔带过,而有些桥段比如貌美女孩给伍万里送红色围巾的戏份就显得很多余。
但瑕不掩瑜,我仍然会为《长津湖》打出8分。
转自:DJ雅清
『肆』 为什么八一电影制片厂电影片头是最经典的
八一电影制片厂是“八一”军徽。
北京电影制片厂是“天安门”。
“工农兵”是上海电影制片厂。
『伍』 哪些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经典影片,能唤起你的电影情结
早在五六十年代,八一厂就拍摄过一系列战争题材的影片,耳熟能详的有《地雷战》《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战上海》《林海雪原》等 然而,战争片并不是八一厂唯一的题材,战争背景下的爱情片《柳堡的故事》、谍战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喜剧片《哥俩好》、悬疑片《秘密图纸》等作品也都是八一厂的精品。80年代后,由于内地电影的蓬勃发展,八一厂的作品变得更加多元化,《归心似箭》《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虎年奇案》《中国霸王花》等都让人印象深刻。
新世纪商业电影大发展,主旋律电影市场开始缩小,八一厂也做过一些尝试,《冲出亚马逊》《太行山上》《智取威虎山》等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还在国内热映的冯小刚作品《芳华》,也是八一厂参与投资的作品。据悉,八一厂在65年的时间里,共出品的电影作品达2000多部,故事片有260部,以上提到的主要还是故事片。
除此之外,八一厂的译制部门还翻译了很多经典的国外电影,如大家熟悉的《指环王》系列、《断箭》、《西点揭秘》、《沉默的羔羊》等。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出生的人,对八一电影制片厂一定不陌生,每当电影片头前出现闪闪放光的五角星,总是让人无比激动,有一种“八一厂出品,必属经典”的意思。
在60年代到80年代初,在夏日的夜晚,伴随着满天的星星和潮湿的泥土味,搬着板凳坐在村口、在操场、在巷头能看一场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电影,那简直就像过年一样。多少年过去了,却仍对电影中的一些经典片断记忆犹新。
随着65岁的八一电影制片厂退出 历史 舞台,我们再也看不到那在片头出现的那颗闪闪红星的厂标了,但他带给我们的好片和欢乐,在内心是永不磨灭。像《狼牙山五壮士》《平原游击队》《永不消逝的电波》《林海雪原》《万水千山》《战上海》《地道战》《地雷战》都能唤起我们的记忆。
地道战、地雷战
《平原游击队》是长影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