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音乐图片 > 电影孔雀删减图片

电影孔雀删减图片

发布时间:2025-02-18 23:39:30

① 即使为上映删减1小时,这部国产电影依然震撼 |《孔雀》

前阵子,同样是青春题材的《阳台上》与《过春天》扎在一起上映。


这让我有一股想聊一聊 老国产青春电影 的冲动。


毕竟在不同时代,有属于他们各自不同的青春印记。


于是我想到了这一部 ——


《孔雀》



《孔雀》是导演顾长卫的电影处女作。


他因为之前屡获摄影大奖而被封为 “中国第一摄影师”


而这部处女作也一上映,就拿下了柏林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


但顾长卫并不是一个作者导演,在离了编剧李樯后,他就再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


所以《孔雀》变得格外难得。


为了能上映,也从一开始4个多小时的粗剪版删到只剩3个多小时,但国内最终还是只能看到 2小时16分钟 的版本。


删掉的戏份除了同性、暴力情节,还有张静初的部分裸露画面。


顾长卫


值得提一下本片的主演 张静初


这个她努力争取到的荧幕主角非但没有让任何人失望,还成了影片中最为亮眼形象。


这是她的荧幕处女作,在我看来也是她迄今为止最好的表演



故事发生在70年代初的河南小镇,安阳。


它讲述了一个五口之家里的子妹三人。在社会剧变的转型期中,是如何踏上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


关于被囚禁的理想,这部国产片,是我看过最好的表达。



要聊这部电影,就避不开它的 时代背景


七十年代初的中国还没有迎来改革开放。


那时候的生活是贫瘠的,物质稀缺,精神上也远得不到满足。


子女的执拗与追求对于父母辈来说犹如洪水猛兽。


因为他们已经被旧思想裹挟着向前, 拒绝改变,封闭保守


一辈子操劳只希望子女健康,生活安定。


但冒险与冲劲才是年轻人的底色。


敢与父母对抗,与时代为敌。


可最悲剧的是,他们看起来虽英勇无畏,但却也只有 死路一条



而《孔雀》里的五口之家,无疑是暴露在时代探灯下最毛躁的影子。


他们特殊,却又与其它家庭无大不同。


特殊的是,他们子妹三人的境遇。


相似的是,在时代的大潮下,他们的挣扎依然激不起一丝水花。



在这个故事里,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而幸福的人,则一个也没有


高卫红 在家里位列老二。


是小镇上最具代表性的文艺女青年。


她拥有那个时代女孩的坚韧与脆弱。


面对烧开的水壶她默不作声,拉着手风琴的样子迷人得与周遭的杂乱格格不入。


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方、清秀。


但心里却像住着一头牛,既固执又放肆。



她有理想。


而这理想就像点燃枯燥生活的火花。


她在望了一眼疾驰而过的飞机后,幻想成为一名伞兵。


而伞兵的意象也无处不在,这象征着她想要的却也虚无缥缈的自由。


所以她即便讨厌这个了无生趣的社会,却也愿意去借助世俗的社会规则以达成自己的目的。


她偷父母亲的钱,买下烟和酒想要贿赂征兵处的长官。


那是个她刚见上一眼就已经喜欢上的人。


可却撞见了长官与年轻少女打乒乓球的模样,这让她很是受伤。



这个时候她是脆弱的,只因一眼,就让自己分崩离析。


她将偷钱买的酒一瓶一瓶的丢进了河 里。


母亲因为丢钱的事哭成泪人。


她却躲在房间不思饮食。



家人的关心无不印证了她的幼稚。


在亲情与自由这个无解的命题中, 她毫无顾忌地倒向了自由


所以在应征入伍失败后,她并没有妥协,而是再次向现实背过了身。


不能翱翔于天空,那么就在地面奔跑。


降落伞成了她的另一个寄托。


她骑着自行车将降落伞扬起的样子,就像一只骄傲的孔雀在炫耀它的负累。



这个混沌而莽撞的女孩,为了梦想和自由做过太多的荒唐事。


无论是对着一个陌生男人脱下裤子、通过掐自己来博取怜爱。


还是嫁给领导的司机以换取逃离原有生活的机会。


她都在这豁出去的路上 接连落败


于是在与时代的对抗下,她最终输得一塌糊涂,不得不转身重新面对现实。


她跪倒在西红柿摊前遮脸痛哭的样子,绝对够得上华语电影的 最心碎瞬间 之一。



她的哥哥高卫国,是 家中的长子


小时候患过脑病,长大后就是一幅愚钝的模样。


因为小时候得过病,家里人对他百般优待。


怕他受人欺负,四处托关系,给他换工作。


家里少有的资源都由他一人享受。


121块糖,他拿到最多,只有一个蚊帐,也归他一人所有。


哥哥已经胖得骑不动自行车,弟弟却还是一幅骨瘦如柴的模样


但这个家庭里的人,对他的看法其实是两极分化的。


母亲跟姐姐爱他,只因为他是长子,他是哥哥。


弟弟跟父亲恨他,嫌他给自己丢脸,是个废物。


这是传统中国家庭里无法言说的对位。



其中一场戏拍得尤其瘆人。


弟弟买来老鼠药准备除掉傻哥哥这个累赘。


姐姐发现了,将装满老鼠药的水杯倒在地上。


父亲在门口目睹了一切,但却默不作声。


母亲知道这件事情后的做法则是最为极端的那个。


她在饭桌边上用老鼠药毒死了一只大鹅。


让一家人看着它扭曲、挣扎,直到最后一丝生命被抽光。


因为她的责任,是不要让这个家庭分崩离析



而那个要毒死哥哥的弟弟,在家里实际上 沉默得像一个影子


作为老幺,他敏感、忧郁。


敏感是因为他的内心世界丰富,对未来总是捉摸不定。


忧郁则源于家里对他的长期忽视,而这,已经将他的自尊一点一点的磨掉。


父亲也只有在确认姐姐跟哥哥都只是废物后,才会对他抱有希望。



在那个年代,流氓是最具侮辱性的词汇


性更是一个禁词,连《性知识手册》都拥有跟禁书一样的地位。


而他正处在十七八岁的性萌动时期。异性对他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但在这种环境下,唯一的手段就是藏。



一旦藏不住,就会落下流氓的骂名。


弟弟就是这样,因为一张藏不住的裸女画像而被父亲赶出家门。


至此,未来不再捉摸不定。


他开始到外面寻找自己的生活。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时代已经把他改造得面目全非。



而子女的悲剧,就是父母的悲剧,这是无法避免的问题。


父母积劳一生所剩下的钱财跟名声都用来给子女消灾了。


到头来也没能落下一星半点。


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他们只有被淹没的份。

(在这些不幸的人里,唯一过上正常生活的,只有那个最愚钝也最无所求的哥哥)



回到这部电影的名字《孔雀》。


影片的结尾,是子妹三人轮流到动物园看孔雀。


但每个人都没能等到开屏的时刻。因为那象征还没到来的好时代。


在他们都一一离去后,孔雀才开始展示它华丽的羽翼。


这是顾长卫想表达的, 年轻人生不逢时的凄凉 。就算心比天高,也扛不住命比纸薄。


很讽刺的一点是,喜爱这部小城故事的人,往往都不曾生活在其中,包括我。

② 在顾长卫的新片《立春》中,张静初演了哪个角色

张静初在《立春》里也沿用《孔雀》中姐姐高卫红的名字.
不过被删啦!

http://ent.ce.cn/main/movie/hydy/200711/18/t20071118_13631523.shtml
一直被外界视为顾长卫上一部作品《孔雀》姐妹篇的《立春》,日前经记者证实,客串的冯砾和张静初戏分被无情删掉了。

在《立春》拍摄过程中,导演顾长卫就为张静初、冯砾和吕玉来在《孔雀》中饰演的三姐弟也设置了一段客串的戏,张静初连名字都沿用了《孔雀》中的“姐姐”高卫红的名字,他们的生活命运在《立春》里被安排成了一条“暗线”,由此可见,导演顾长卫有意通过这两部影片打造属于他的“平民史诗”。

曾在《孔雀》中饰演“傻哥哥”的冯砾透露,他在《立春》中只有一场戏,是“傻哥哥”在街头抽中彩票的场面。这场戏拍摄需要一天时间,但当时为了赶拍蒋雯丽的裸戏,他在剧组足足等了3天。结果现在,他们“三姐弟”的戏份都被删掉了。冯砾表示,他十分理解导演的意图,删减他们的戏也是为了更加突出主人公王彩玲这条明线,让她的人物性格更丰满突出。

对于删去了《孔雀》中角色的戏,导演顾长卫解释,《立春》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故事和人物应该鲜明丰满;而暗线是延续性的东西,删掉也是为了让影片更清晰,不会因为两部影片交错而显得混乱。他还特别对冯砾和张静初表示抱歉,“我知道演员为了这部片子作出了很大的牺牲,权衡之下选择删掉他们的戏,也是为了整部片子考虑”。

<立春>首映 顾长卫夫妇避谈张静初
http://www.news365.com.cn/wxpd/yy/yljj/200804/t20080408_1824916.htm

③ 求几段关于电影<英雄>和<孔雀>摄影的评析!

顾长卫作品《孔雀》之意义,至今还没有人指出。在柏林的时候,这位外表木讷的摄影师,谦逊地向德国人表示自己碰到了好剧本。其实他超出了曾与之合作过的任何"大师"。他自己正走向大师。而在他之前,中国大陆根本没有出现过大师。我的个人观点:华语电影的大师一直在台湾。有首歌谣也许听过,被传诵在《孔雀》描写的那个年代:报告司令官,我老婆在台湾,没有裤子穿,捡了一块布,缝了个三角裤。就是这样一个台湾,八十年代初开始了电影新浪潮运动,出现了杨德昌和候孝贤两位影像文化大师。当时台湾流行着功夫片、琼瑶爱情片和军教宣传片。他们的出现,使一种电影成为台湾几十年间历史及社会变迁的一个注解、一份见证。 "个人成长的故事里隐喻着集体成长记忆的主题。" 顾长卫的《孔雀》似乎开始了这样的隐喻。如果看过杨德昌的《一一》的人,甚至会觉得《孔雀》背景音乐的风格和出入方式,以及某些场面的剪辑,与《一一》颇为相似。这不是贬低《孔雀》,把它与戛纳电影节的获奖影片相提并论,并不丢份。陆川这个电影圈的后生小子去拿金马奖的时候,想的是去台湾与杨德昌谋一面,可见这位台湾导演对电影科班生的影响力。 原本我们大陆的观影者也该从影像里经历一些变化。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给无数个体带来频繁震荡,震荡之下形成纷乱的人生细流。"第五代"的电影工作者理应与台湾同行一样,呈现人生细流表现人性江河——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但一切被忽略和遮蔽了。从1988年著名的《红高梁》起,便开始走向了虚幻的浪漫主义。那时我们还以为发生了中国电影的文艺复兴运动,其实仅仅是场面和情节上的低层次鼓噪。这种风格如今仍存活、残喘、延续在"电影奇才"张艺谋的影片里。依旧是夸张的情感、杂耍的情节、媒俗的场面,今天的《十面埋伏》只不过是技术上稍加精良的十多年前的《红高梁》。 戏剧性的事情是:当年《红高粱》的摄影师——可能将被后人称作"后第五代"的顾长卫——许多年以后才拍摄了中国大陆首部大师级电影作品——印有电影事业管理局公映许可证的《孔雀》——中国电影的文艺复兴,一下子晚了十七年。 看电影时第一遍的感受最重要,也最直接,犹如与美好恋人的头一次见面。把《孔雀》介绍给周围的人看,自己一旁再看,不知不觉看了四遍,这是在解读电影了,与初恋的情人已混得相当熟,起初愉悦的感觉快要消失殆尽了。然后去天涯的独立电影、去西祠的后窗、去网易的电影版区,拜读高手与俗手的读解,无疑这是在糟蹋这部电影了,与恋人上了床,已经是满眼不堪三月暮。 在河南安阳街头的菜摊子跟前,在一堆红艳艳的西红柿的陪衬之下,她的情感在压抑中释放,在宣泄中哀伤。我也情不自禁悲从中来。看到卫红"姐"与"初恋情人"街头偶然相遇——对面相逢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个段落,以及紧接下来的孔雀开屏,才觉得顾长卫终于找到了想要述说的事情,影片的高潮到来了也就结束了。 回首青春只有万般无奈,往昔的热情连点余温都没有留下。青春与世俗总归是格格不入。青春过后,上面的灰尘一定会很厚。 同学毕业前语重心长之语犹在耳畔:电影终归是电影,不要太迷恋呵。是啊,正如青春终归是青春,不要执著太久。 "手风琴"和"降落伞"都是"梦想"的象征物和代名词,沸腾的"开水壶"才是世俗生活。年轻的"姐姐"看一眼"开水壶"而不加理睬,是个错误,不实际必将失败。她想当伞兵是少女的罗曼蒂克在起作用。两个女配角中单纯的"胖姑娘"当上伞兵,是"胖姑娘"那个诡计多端的姐姐在起作用,是利益的主动出击,是河南人的市侩主义。卫红"姐"善意的心计再多,也敌不过世俗的力量。她只能导致干爸"摸电门",虽然干爸在她的感召之下,曾经翩翩起舞。尽管那是一段相当不错的热情的朝鲜舞,尽管那是一段久违了的青春之舞,然而青春就是狐狸精。热情就是害人精。干爸的自我觉醒、神采飞扬,也只在一瞬间迸发,通常我们把这叫:找到感觉了。他的家人不会理解,在他们眼里,这是"勾引"惹得祸,理应代表世俗的力量去痛殴高卫红。卫红的妈妈不理解女儿,时常抬起紧绷的下巴,用疑惑和冰冷的眼神打量"姐":你以为你是谁?啥都看不上眼?这样的眼神,我们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遭遇过,大人们搞不懂小孩到底在想什么。我们都曾经与俗尘格格不入。 顾长卫这部忧郁潮闷的影片,还是给了青春一些亮色。夏日的午后,阳光照射在楼顶之上,树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伞兵好象和云朵一起从天而降,飞机的轰鸣声渐渐远离。手风琴和钢琴配合画面情绪来回地交替,一会儿拉长一会儿跳跃,时而梦幻般舒缓时而爱情般明朗。高卫红自制降落伞,并系在自行车上飞翔的那个片段,近乎疯狂,可以看做是青春的礼赞。有人说换斯皮尔伯格来导演,一定会让她的自行车飞起来,就象《E.T外星人》那个著名镜头。其实顾长卫已经很出格了,已经够浪漫了。早有聪明的看客质问了:在物质匮乏的年头哪能缝制这么漂亮奢侈的降落伞?那得多少布票啊?由此知道,中国的电影观众从来不容许挥霍意念,这就想拽顾长卫一把,让他跌个重重的跟头,就象导演让卫红妈妈奋不顾身地把卫红拽下来一样。 那个全家打蜂窝的细节,是个高度凝练的诗意化场景,也只有电影才能够做到。换用文学手法无法表达,只能是一个句子:高家一家人在打蜂窝煤的时候,一场急雨把一切都淋湿了。电影中的场面却让我们产生无限联想。《孔雀》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而且每场戏几乎都是一镜到底。这个场面我计算了一下,共2分38秒。聪明的看客说自己的老爸打蜂窝前都知道预料天气的,有失手的时候,但也不会象片中那样狼狈。面对此情此景,要从生活真实性上挑毛病,只能误解电影艺术。从艺术手段看到思想的表达,从场面之中和情节之外领悟诗的层次,唯有大师才留给观众这样的思考空间,因为大师信任观众。毛主席的毕生精力是让我们吃饱,江主席是让我们吃好,胡主席将要让我们思考。可是有些匠人"艺术家"毕生精力是镜头拍得好让观众跟着情节跑,走马官花打打杀杀严禁随便思考。这恐怕违背"三个代表"。 其实影片中的这个场景是司空见惯的,成年人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最大的戏剧性也不过如此。我们都观察过蚂蚁窝,这个场景就好象一双眼睛在观察蚂蚁窝。倒不是表现手忙脚乱,而是生活如此地真实和如此地平庸,确实叫人感到手足无措。"姐姐"想要走出这个画面,却四脚朝天滑到了,美丽的女孩象征着理想和青春,却这样地弱不禁风。 一相情愿的追求不光发生在充满灵气的姐姐身上,连"脑子有点笨"的哥哥高卫国也有追求。他的理想是"交朋友"。 "我的工作换了五、六个了,连个朋友都交不住" 他竟然还想交女朋友。那个场景着实迷人:哥哥站在木房子一旁,面带憨笑目光迷离,街上散发着夕阳的余辉,一群下班的女工渐渐占满镜头,身后的情侣骑着自行车鱼贯而过。受到了感染,他情窦初开,眼光不错,一下子相中了纺织厂的一枝花——陶美玲。这必将是充满人性关怀的美丽一幕,爱情面前人人平等。看客们当年是否追求过班花?追求过校花?就没有犯过傻?恐怕还不不及"哥哥"的色胆大呢。你是孔雀,也开屏给大家看看? 哥哥的戏份与姐姐旗鼓相当。很多人持"三段论"的观点,认为结构简单明了,通过姐、哥、弟的各自故事来组织全片。我认为全片是统一在一个主题意念之下的完整故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姐姐毫无例外是根主线,哥哥和弟弟由她来贯穿。姐姐与招兵的"初恋情人"街头相遇作为故事结尾,正好前后呼应。 尤其欣赏哥哥"送伞"一段。傻哥哥冒着小雨,迈进校园的月亮门,踱着小碎步,与朗读《荷塘月色》的画外音——"零星点缀着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地打着盹"——构成绝佳的声画关系。从教室出来,又被优雅的歌喉所吸引,驻足女厕所门旁仔细倾听。我没听错的话,厕所的姑娘哼唱的是电影《小街》的插曲。《小街》是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后轰动一时的影片。郭凯敏饰演文革时的右派子弟,他到剧团给女友(张喻饰)偷假发被一群人追赶,打成了瞎子,这个悲剧片段的背景音乐是《妈妈留给我一首歌》。傻哥哥听傻了,听入迷了,不知道一次纯正的暴力殴打将要莅临到自己头上。八十年代的伤痕电影中的插曲,预示下面发生的事情,倒是有点幽默的成分。不过弟弟将伞尖扎向自己的哥哥的时候,气氛才变得格外沉重。 弟弟的性格在哥哥的故事里就得以表现了。如果说姐姐是孤傲的,哥哥是平和的,那么弟弟则是古怪的。如果说姐姐回归于世俗中的平淡,哥哥回归于世俗中幸福,那么弟弟可用"堕落"于世俗来形容。原本都与俗尘格格不入。但理想是伞,世俗是大地,终有一天人们会降落。和陶美玲一样:昔日人人环绕,如今黄花堆积,借酒浇愁;和征兵帅哥一样:昔日光环四射英姿飒爽,如今落魄街边,嚼着韭菜包子,即使还是一口纯正的北京话。 河南安阳的街头,姐姐卫红笑着看着自己的梦中情人。然后转过身,似乎一切都已经释然。她对弟弟说那是"一个爱着我的人"。镜头跟随弟弟的视线,我们发现帅哥身后一个女人提着一捆卫生纸从商店走出来。仔细一看:她竟然是"胖妹妹"的姐姐!"胖妹妹"的姐姐竟然成了招兵帅哥的妻子! 俗尘中人生竟然是这样!美好的愿望往往成空!人生是被选择的! 公园孔雀开屏这个场面长达4分20秒。孔雀在前景,后景中三家人分别走过。这个场面一镜到底是有难度的。他们说完话离开,然后孔雀开屏,倘若在一个时间段、用一个镜头拍下来,就绝对经典了。这不好安排,只能靠巧合,所以有个很明显的叠化。倒不如把结尾"弟弟"的画外音叙述提到孔雀开屏前面来,镜头再回到公园,最后看到孔雀开屏这个景象。这样既掩饰了那个很拙的叠化,又能延长情绪的长度。放在结尾的话,我猜想顾长卫可能担心这个时候电影院的观众已经探头探脑地纷纷离开座位了——呵呵,这是中国观众的通病——不能体会他的深远意境了。
希望采纳

阅读全文

与电影孔雀删减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春节期间为啥不让换电影票 浏览:586
邵阳大祥区电影院 浏览:912
有一个小孩丢失的电影名字 浏览:129
电影院没有武汉日夜 浏览:657
333层监狱的电影名字 浏览:673
印度一部电影主角会接子弹 浏览:155
武打片大全电影南拳王 浏览:820
电影前路漫漫背景音乐 浏览:771
郑伊健泰国电影 浏览:279
豫剧电影全集大全在线观看 浏览:735
爱国电影八佰观后感300 浏览:748
泰国关于打胎的恐怖电影 浏览:500
教父1电影英文字幕 浏览:728
top拍的电影名字 浏览:739
正义联盟电影中文免费观在线观看 浏览:211
电影导演的因果 浏览:804
徐达夫是什么电影里的名字 浏览:724
香港的天使爱情电影 浏览:247
保护动物的电影观后感 浏览:31
什么电影的床戏是真的 浏览: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