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豆瓣高分榜的音乐电影除了《钢琴家》、《百鸟朝凤》,还有哪些
《心灵捕手》是格斯·范·桑特导演,马特达蒙,罗宾威廉姆斯,本阿弗莱克主演的治愈电影,这部电影在70界奥斯卡获得了最佳剧本奖而罗宾威廉姆斯也获得了最佳配角奖。
这部电影在豆瓣TOP排名81评分8.8是十分经典的教师题材电影,可是这部电影给我感动的点不仅仅是罗宾威廉姆斯拯救马特达蒙扮演的天才少年威尔的故事,而是对人生的探讨,对友情的诠释,对爱情的描绘都成为这部电影成为经典的原因。
电影主要讲述一个天才少年威尔作为一个孤儿童年饱受欺凌,但是他却有超越常人的数学天赋,他能轻易解开麻省理工大学数学系教授出的难题,哪怕全世界只有两个让你解开过的数学难题在他那里却能轻而易举的解开,可惜由于没有接受过正经系统的教育,他却做着建筑工人清洁工等工作,而且经常跟朋友在街头寻衅滋事,麻省理工大学的数学教授兰博意外发现了威尔的天赋不想其浪费天赋于是找到威尔决定拯救他,找来了心理医生跟催眠师,由于威尔童年受过巨大的打击,而且极具天赋的他在自身周围设了一个保护层,任何想接近他的人都被他用超群的智商赶走了,蓝波无奈只能找到自己的大学同学西恩,西恩跟威尔的第一次谈话也因为威尔的攻击性而不欢而散,不过也让西恩对他展开了兴趣,其实这段也是为之后西恩跟蓝波有相同的经历做铺垫,经过几次谈话西恩始终再问威尔到底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你可能在书里面学习了不少知识,直到一些别人不知道的理论也可能懂爱情或者上过几次床,可是如果你不打开心扉我无法认识你我们也无法沟通,后来威尔主动跟西恩谈自己的爱情面临的困惑,而西恩也跟他说自己去世的妻子包括妻子的不完美和自己因为这些不完美对妻子的爱,威尔总觉得自己太聪明如果对任何一个事深入了解都会觉得不完美,而西恩告诉他每个人都不完美,正是因为你自己的不完美你才拒绝继续下去,你可以一辈子不认识任何人,这是极好的哲学。
后来西恩跟史凯兰走在了一起,因为史凯兰是一个富家女,所以西恩对待这段感情总是患得患失,他总认为自己配不上她,在史凯兰决定要去加州寻找记得生活的时候,西恩觉得史凯兰在加州很快就会找到新的朋友同时抛弃他而史凯兰只说“我爱你”如果你爱我就跟我去加州如果你不爱我你告诉我就会消失,而这时威尔说了句“我不爱你”然后就离开了,其实对于威尔而言他爱着史凯兰,可是最大的困惑是离开这里,因为这里是他的安全区他有最信任的三个死党,这时他的好朋友查克(本阿弗莱克饰)的一段话改变了威尔的生命,他说你应该离开这里,你不属于这里,你拥有我们不具有的天赋,如果50岁你还来我家看球喝酒那么我会杀了你,你可能没觉得对不起自己不过你一直在这就是对不起我们,你拥有我们不具备的天赋却在轻易浪费,这是我们愿意拼尽一切换来的东西,每天我见你最开心的时光只有10秒就是我开车去你家接你打开门的这段时间,如果发现你还在我就会很沮丧,我多么希望你哪一天离开这里,一声招呼都不打。然后威尔又去找到了西恩,西恩给他看了自己小时候也被虐待的惨痛经历,而且对威尔说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直接击垮了威尔心里最后的一道防线,威尔哭泣的跟西恩拥抱在了一起,这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信任。影片的最后威尔驾车去了加州寻找他的姑娘史凯兰,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方向跟面对真实的内心世界。
这部电影感动我的地方有三个,师生情,友情,爱情。威尔是一个天才少年由于不幸的成长经历他封闭自己伪装自己不愿意坦露心扉,把一层面具挂在脸上,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可是他却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学习天赋,教授蓝波不想放弃他,所以让西恩来改变他的人生,而西恩用自己的真诚用自己的故事来感染威尔,他像威尔敞开心扉希望推心置腹的交流,两个人都有共同的爱好也都有共同的创伤,西恩经历妻子的死亡后不愿意打开自己的心灵,而威尔的到来也让西恩愿意去尝试新的生活,两个人最后的拥抱算是影片的高潮,两个心灵受过创伤的人互相拯救互相帮助,最后走出自己人生的阴霾,奔向自由的真实的向往的新生活。
友情贯穿了整部电影,主角威尔有三个死党兼兄弟这是他最信任的三个人,因为所有人都抛弃了他,只有这三个人愿意一直跟他在一起,他们一起工作一起打架,这是威尔成长中唯一的快乐唯一的依靠,甚至为了他们愿意放弃蓝波教授给的工作放弃跟女朋友去加州的机会,这三个朋友就是威尔的舒适区,就像我们平时不愿意逃离现实的情况一样,因为这里有我们可能得到舒适感受,所以逃离这里就很困难,反而电影里面展现友情却用了反其道的方式,威尔的朋友查克跟威尔说,我每天去你家接你我们一起玩耍一起笑闹,这些都很棒很棒。但是我一天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只有十秒,从打开车门 到敲门的这段时间,我多希望你哪天不在了,没有打一声招呼,不说再见,什么都没有,我懂得不多,但我很清楚”这里查克作为一个朋友他在设身处地的帮威尔着想,因为作为朋友他更不想看到威尔浪费自己的天赋,泯然众人。
而最后就是爱情,这里面描写爱情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通过西恩的回忆,一方面是威尔跟史凯兰的现实爱情,这里面有三个场景表达了西恩对自己妻子的思念,第一个是第一次威尔见到西恩说:你 肯能娶错了人,你的妻子一定出轨了。威尔用自己了解的知识判断一件莫须有的诗,而这时西恩十分震怒,因为他不允许其他人侮辱揣测他去世的亡妻,这是他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第二段是他跟威尔敞开心扉说了自己妻子的小毛病,他脸上始终挂着幸福的笑容也正因为这些小毛病他才会爱上他的不完美的妻子。最后是最终他愿意去旅行愿意接受新生活时它所表达的情绪,也是对亡妻最好的交代。而威尔跟史凯兰的爱情是美好而现实的,史凯兰虽然是富家女孩却失去了父亲,而威尔一直是在自卑中徘徊,他不相信史凯兰是真的爱他,他是爱他的却没有勇气付出真心,也只有史凯兰在一定程度的坚持,给她足够的信任,两个人感情的爆发点是威尔最后给她打电话,只说了些毫无相干的内容,可是史凯兰只说了一句“我爱你”史凯兰在威尔离开后这样依然坚持的表达爱 ,这是电影里关于爱情最美的表达。威尔最终也跟随自己的心意去找史凯兰,我爱这个结局。
《心灵捕手》这部电影的要表达的主旨就是人应该如何活着,活着如何追寻自己的内心才不算枉活一生。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什么是真正的心灵朋友,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什么是真正的友情。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你取得了什么,而是在于你怎么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㈡ 一个女老师教音乐的跟学生搞暧昧的韩国电影
会不会是
《完美搭档》是由朴显秀执导,金英浩、金慧善等主演的韩国喜剧电影。
该影片讲述有关两对师生恋的故事。厨师熙淑(金慧善饰)与作家俊熙(金英浩饰)因工作上的创作欲而各与学生开始战略性恋爱的故事。
㈢ 抖音很火的一个电影古筝和钢琴声混在一起,最后一个男吹唢呐赢了求电影名字
电影《闪光少女》是一部由安乐影片有限公司出品并发行的青春热血校园电影。该片由导演王冉执导,主演包括徐璐、彭昱畅等知名演员。影片讲述了女主角陈惊与她的闺蜜及队友们组成一支名为2.5次元乐队的故事,她们为了实现音乐梦想,与西洋乐器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决。电影中有一幕展示了西洋乐器与传统乐器共同演奏《野蜂飞舞》这一经典曲目,最终唢呐独奏成为比赛的胜利者。
《闪光少女》不仅是一部励志的青春电影,还展现了东西方音乐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影片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音乐对决,传达了对梦想执着追求的主题。电影中的音乐元素丰富多样,既有古筝和钢琴的优雅和现代感,也有唢呐的独特韵味,这些音乐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音乐世界。
电影中的2.5次元乐队由陈惊等人组成,她们不仅在音乐上展现出非凡的才华,更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影片通过对这些音乐少年少女们的描绘,向观众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电影中的音乐对决不仅仅是一场技术的较量,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闪光少女》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彩的故事和出色的表演,更在于它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电影中的音乐和表演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也激发了观众对于梦想的追求。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梦想的执着和追求,这些角色的故事和经历成为了观众心中的励志典范。
电影《闪光少女》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音乐的魅力,更传递了梦想与坚持的精神。影片中的音乐元素丰富多样,既有古筝和钢琴的优雅和现代感,也有唢呐的独特韵味,这些音乐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音乐世界。通过精彩的音乐对决,影片向观众展示了梦想的力量和音乐的魅力。
㈣ 爆裂鼓手谢佛音乐学院是哪个学校
爆裂鼓手谢佛音乐学院是一个虚构的教育机构,出现在知名电影《爆裂鼓手》中。这所学院是电影主角安德鲁·尼曼的背景设定,他在这里努力成为顶级爵士鼓手。学院成为了安德鲁音乐梦想的孵化器,他在那里接受了严格的训练,并参与了激烈的竞争。
在学院里,安德鲁面临了许多挑战和机遇。他不仅在技艺上得到了提升,还学会了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和专注。这些经历对他的成长至关重要,帮助他最终在一场音乐比赛中展现了惊人的才华。通过这些经历,观众可以感受到安德鲁为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尽管谢佛音乐学院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学校,但它的存在对电影故事线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不仅为角色提供了成长的背景,还象征着追求卓越和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通过描绘安德鲁在学院中的经历,电影向观众传递了关于音乐梦想和努力奋斗的信息。
在电影中,谢佛音乐学院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爵士鼓的地方,它还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环境。这里的学生们都在为了成为顶尖音乐家而努力,而安德鲁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不仅要面对自己的极限,还要与同龄的音乐天才竞争。通过这样的设定,电影成功地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音乐世界。
通过安德鲁的经历,观众可以看到一个普通人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困难和挑战。他不仅要面对自己的内心恐惧,还要克服来自他人的竞争压力。这些经历使他的成长故事更加真实和引人入胜。
在谢佛音乐学院,安德鲁不仅学到了技艺,还学会了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和专注。这种成长不仅体现在音乐上,还体现在个人层面。他变得更加自信,也更加了解自己。这些变化为他在音乐比赛中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爆裂鼓手谢佛音乐学院在电影中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角色提供了成长的背景,还象征着追求卓越和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通过描绘安德鲁在学院中的经历,电影成功地传递了关于音乐梦想和努力奋斗的信息。
㈤ 求一部电影,是讲一个三男一女的乐队,女主是键盘手,是一所古典音乐学院的钢琴优秀生
中文名: 乐团狂飙
外文名: Bandslam
其它译名: 摇滚斗阵 | 摇滚未来(台湾译名)
出品公司: Independent Films
制片地区: 美国
导演: 托德·格拉夫 Todd Graff
㈥ 如何评价电影《闪光少女》里的斗琴
看过
因为学民乐,有幸看懂。
因为很多朋友没看懂,所以特此解释一下,水平有限,如有错误还请探讨。
第一,两边乐器都是呼应的,一人一句,音色相仿,乐句接近,所以算是见招拆招,不相上下,大战十几回合
具体:
古筝对竖琴,这是广陵散对德彪西,各展所长
后面有些记不住,大概是扬琴对钢琴,二胡对提琴,长笛对竹笛这样
第二,民乐接上了野蜂飞舞,算是接招,这对部分民乐是有相当的难度的,因为野蜂飞舞是为西洋乐写的曲子,弦位,指法,速度,对水平都有相当的考验。当然同理西洋乐演奏民乐曲也会很难。
第三,唢呐一出,音色音调,都没有西洋乐器能对;真有所谓凤凰一出,百鸟皆避的意思……
唢呐又用百鸟朝凤模仿鸟叫声,西洋乐没法模仿,又对不上;
唢呐最后的散板(自由的节拍)和气口(比较自由的停顿,靠感觉)和变调(自然的调式变化),西洋乐交响乐团没有,更没接触过,所以接不上,所以没能进入最后一段,民乐队独自终结乐曲。
演奏是非常讲“压轴”的,所以民乐完成了乐曲的终结,赢的很开心。
民乐的演奏手法非常丰富,尤其善于表达细腻的感情。民乐的抻一下(延长一点),转一下(复杂的滑音),升一点(往往是升几分之几个音程,而不是标准的半音),降一点,全靠感觉,这也是机器模仿不了,大师方能演绎的趣味……
因此,往往民乐器可以演奏西洋乐曲,就如片中演奏野蜂飞舞;西洋乐器往往不能演奏民乐曲,比如钢琴九级还是十级改编了《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但是因为没有滑音,节拍固定,完全丧失了信天游的豪爽和俏皮,表现力锐减。再比如,随便举一下,秦腔的哀婉,激越,悲壮、潮州乐曲的婉转,暧昧,缠绵,等等这些,是通过节拍的极其微小的游离,和复杂的滑音(音高上有复杂的要求和变化)表现的。
㈦ 找一部美国关于音乐学院的电影
应该是这一部:《名扬四海》
http://ke..com/subview/72197/5081769.htm
㈧ 介绍几部和古典音乐有关的电影~
相关主题: 巴哈
片 名: Chronik Der Anna Magdalena Bach
拍摄年代: 1967
出品国家: 意大利
相关主题: 巴哈
片 名: Bach's Fight for Freedom
拍摄年代: 1996
出品国家: 美国
相关主题: 亨德尔
片 名: Handel's Last Chance
拍摄年代: 1996
出品国家: 美国
相关主题: 维瓦尔蒂
片 名: VIVALDI
拍摄年代: 1987年
出品国家: 西德、意大利、加拿大合拍
相关主题: 莫扎特
片 名: Amadeus
拍摄年代: 1984
出品国家: 美国
相关主题: 莫扎特
片 名: NOI TRE (THREE OF US)
拍摄年代: 1984
出品国家: 意大利
简 介: 莫扎特青年时代
相关主题: 莫扎特
片 名: MOZART
拍摄年代: 1976年
出品国家: 西德
相关主题: 贝多芬
片 名: Immortal Beloved
拍摄年代: 1994
出品国家: 美国
相关主题: 贝多芬
片 名: Beethoven
拍摄年代: 1976
出品国家: 德国
相关主题: 贝多芬
片 名: Beethoven Lives Upstairs
拍摄年代: 1996
出品国家: 美国
相关主题: 贝多芬
片 名: Un grand amour de Beethoven
拍摄年代: 1927
出品国家: 法国
相关主题: 贝多芬
片 名: Copying Beethoven
拍摄年代: 2006
出品国家: 美国
相关主题: 罗西尼
片 名: Rossini's Ghost
拍摄年代: 1996
出品国家: 美国
相关主题: 萧邦
片 名: 即兴曲 Impromptu
拍摄年代: 1990
出品国家: 美国
简 介: 萧邦与乔治·桑的爱情故事
相关主题: 萧邦
片 名: La Note bleue
拍摄年代: 1991
出品国家: 法国
简 介: 索菲·玛尔索饰演乔治·桑的女儿
相关主题: 舒曼
片 名: Songs of Love
拍摄年代: 1947年
出品国家: 美国
简 介: 克拉拉的故事 凯瑟琳·赫本主演
相关主题: 舒曼
片 名: Spring Symphony [春天交响曲]
拍摄年代: 1983年
出品国家: 德国
简 介: 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故事
相关主题: 舒勃特
片 名: LEISE FLEHEN MEINE LIEDER
拍摄年代: 1933
出品国家: 德奥合拍
简 介: 舒勃特未完成交响曲
相关主题: 舒勃特
片 名: Blossom Time
拍摄年代: 1934年
出品国家: 英国
相关主题: 舒勃特
片 名: Franz Schubert Notturuno
拍摄年代: 1987
出品国家: 奥地利
相关主题: 帕格尼尼
片 名: Paganini (克来默录音)
拍摄年代: 1989
出品国家: 德国
简 介: 克来默录音
相关主题: 李斯特
片 名: Song Without End
拍摄年代: 1960
出品国家: 美国
简 介: 李斯特的爱情故事
相关主题: 李斯特
片 名: Liszt's Rhapsody
拍摄年代: 1996
出品国家: 美国
相关主题: 柴柯夫斯基
片 名: Tchaikovsky
拍摄年代: 1971
出品国家: 苏联
相关主题: 柴柯夫斯基
片 名: The Music Lovers
拍摄年代: 1971
出品国家: 英美合拍
简 介: 导演:Ken Russell 片长:122M
相关主题: 比才
片 名: Bizet's Dream
拍摄年代: 1995
出品国家: 美国
相关主题: 瓦格纳
片 名: Richard et Cosima
拍摄年代: 1986
出品国家: 美国
简 介: 瓦格纳与李斯特的女儿Cosima爱情故事
相关主题: 瓦格纳
片 名: Meeting Venus
拍摄年代: 1991
出品国家: 美国
相关主题: 瓦格纳
片 名: Ludwig
拍摄年代: 1973
出品国家: 法国、意大利、西德合拍
相关主题: 马勒
片 名: MAHLER
拍摄年代: 1974
出品国家: 美国
相关主题: 马勒
片 名: Gustav Mahler: To Live, I Will Die
拍摄年代: 1987
出品国家: 奥地利
相关主题: 马勒
片 名: Death in Venice
拍摄年代: 1971
出品国家: 法国、意大利合拍
相关主题: 马勒
片 名: Bride of the Wind
拍摄年代: 2001
出品国家: 美国
相关主题: 帕塞尔
片 名: England, my England
拍摄年代: 1995
出品国家: 英国
简 介: 英国作曲家帕塞尔(Purcell)的生平记录片
相关主题: 约翰·施特劳斯
片 名: The Great Waltz
拍摄年代: 1938
出品国家: 美国
相关主题: 约翰·施特劳斯
片 名: The Great Waltz
拍摄年代: 1955
相关主题: 约翰·施特劳斯
片 名: Strauss Family
拍摄年代: 1979
相关主题: 约翰·施特劳斯
片 名: Strauss: King of 3/4 Time
拍摄年代: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