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伯阳》。
《夏伯阳》于1934年问世,被视为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里程碑之作。瓦西里耶夫兄弟导演在《夏伯阳》一片中,塑造了内战时期的英雄形象。
如忠于革命事业英勇善战的军事天才夏伯阳,冷静果敢性格坚强的党的工作者的政委形象,以及女机枪手、卫兵、农民、白军等各具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他们从不同的侧面再现了苏维埃政权初期的真实的社会状况。
影片赏析:
影片《夏伯阳》根据福尔曼诺夫于1923年发表的同名小说改编成影片后,被称赞是“高超的艺术品”。银幕造型赋予了夏伯阳以超人的乞丐,从而感染着观众,为了丰富人物的性格特征,影片对语言的设计也有独到之处。
幽默、准确的语言是人物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在声音的处理上,影片注意了声音的造型感、距离感等。这部影片被认为有着俄罗斯的勇敢,讥讽、痛苦、安宁、理想和热情。
《夏伯阳》的成功,标志着苏联电影创作,以及文艺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真正地走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的新阶段。他成为了“苏联电影史两个时期的重大分界线,它既是最初15年即苏联革命形成时期的总结和顶峰,同时又为新的时期,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艺术的确立和繁荣时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