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八佰》片头一红色字幕,大体意思是:我化为微尘,…再见到你…。谁知道原句
这是波斯人海亚姆《拜鲁集》中的诗句,当然是经中国人黄克孙翻译的了。
绿酒朱唇空过眼,
微尘原自化微尘。
今朝我即明朝我,
昨日身犹此日身。
⑵ 《八佰》中谢晋元是“团附”,百科说是“团副”,意思一样吗
电影《八佰》的播出让我对谢晋元、对四行仓库之战有了有了更深的了解,于是特意去网络查了一下谢晋元的资料,发现网络赫然写着:“团附",而电影中,他的职位却是"团副",这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当时88师的参谋长张柏亭也曾说过:"按当时军队编制,团不设副团长,有中少校团附各一人。中校团附即相当于副团长。"由此来看,谢晋元"团附"的职称已经是实锤了,只是这个"团附"是否等同于副团长我们却需要做出一番探讨。
淞沪会战时期,谢晋元由262旅参谋主任调任524团中校团附。都知道参谋这个职称比营长大,那么谢晋元到底是升了还是降了呢? 通过对比当年的编制和现在军队的编制来看,当年的编制和现代的编制有很大的不同。
原本团参谋长应该高于营长,师参谋长高于团长。但是北伐战争之后,参谋长的职位逐低。师参谋长的职权逐渐低于团长,团参谋长的职权逐渐低于营长。由此来看谢晋元由262旅参谋主任调任524团中校团附未必是。
以此我们可以得出,"团副"和"团附"不可一概而论之。团副是副团长,而团附的职位略低于营长,两者之间的地位虽不说是千差万别,但也有着不小的差距,因此不可相提并论。
无论这个职位的变化是剧组有意为之,还是字幕疏忽,我们真正应该记住的四行仓库之战中,这些为了民族大义而献出生命的烈士。
⑶ 八佰电影里小湖北死了吗
1、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八佰》的背景,是1937年的淞沪会战,蓄谋已久的日本法西斯悍然发动对上海的进攻,国军节节败退。堆金砌玉的十里洋场,已成为阴森恐怖的死亡之窟。陈树生所在的队伍,是上海沦陷前唯一在抗争的绝命团。
团长对外宣称有八百壮士,事实上陈树生的战友人数只有一半,就这一半,还掺杂着畏畏缩缩的逃兵和从未摸过枪的农民。
而他们要面对的对手,是几十万装备精良的日军,拥有短枪长炮,坦克与轰炸机,火力凶猛气势强悍。
战士们齐心协力,守住了阵地四行仓库。日本久攻不破,恼羞成怒,双方激战到第二天,日本人放下狠话:三小时拿下四行仓库。
苏州河对岸,地上空中,乃至整个世界,都在看着这场必败的交战。狡猾的他们采用钢板做掩护,要凿开墙体,爆破大楼!哪怕是铜墙铁壁一般四行仓库,也无法抵挡敌人的疯狂进攻。
怎么办?枪弹打不穿敌人的钢板,一旦他们得逞,五二四团将全军覆没。危急关头,一个从未露过脸的年轻士兵,将自己血肉之躯化作炸药包。在飞跃前一瞬间,他中弹了,后背绽开血花,剧痛让他踉跄了一下,但还是坚持着拉响导火索,跃下日军的钢板阵。
他是陈树生,影片中新来的战友不知道他的名字,称他为:“跳楼那娃儿”,并心痛地展开他留下的汗衫。
所有观众都屏住了呼吸,想知道陈树生要给妈妈留下什么话。汗衫展开后,是八个鲜血写成的字:“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泪水再一次涌出人们的眼眶,蝼蚁尚且贪生,人谁不惧死?但陈树生的壮举告诉我们:有些事,比命还重要!
2、历史上的敢死队员陈树生
《八佰》在开场时就打出字幕:“本片根据真实历史改编”,淞沪会战是真实的,四行仓库是真实的,团长谢晋元是真实的。而陈树生,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
据史料记载,陈树生来自湖北利川人,1934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88师,被编入补充团第一营。陈树生作战勇敢,表现突出,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的时候,他才21岁,已被任命为第一营二连二排四班的副班长。
双方实力悬殊,团长谢晋元心知战争一打响,所有人生还的机会都很渺茫。10月26日晩,谢晋元问大家:“可有什么话要留给家乡的亲人?”
有298名战士写下了自己的遗书,陈树生也在其中,但他没有用纸笔,而是用手指蘸着伤口的热血,在贴身的汗衫上写下了八个字的遗言: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两天后,一个日军突袭小分队潜入四行仓库楼下,企图安装炸药,爆破大楼,陈树生自愿成为敢死队队员,将身体捆满手榴弹和炸药包,从高高的六楼跃下,和十几个敌人同归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