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音乐图片 > 电影音乐之声创作者

电影音乐之声创作者

发布时间:2025-01-20 06:04:10

音乐之声课文解析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影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欢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并表现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剧本集中体现了画面感和音乐故事片特有的音乐特色。

指导学生自读本文,应引导学生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体会其画面感;感知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体会音艺故事片的艺术特色。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这一节课我们集中欣赏了其画面美、形象美,音乐美。眼前似似乎是萨尔茨堡那壮田优美的景色、玛丽亚活泼轻快的身影,耳边似乎传来玛丽亚欢快的歌唱,那优美动人的旋律从心里流过,得到了至美的艺术享受。让我们诚挚地道一声:癌谢玛丽亚,感谢勒曼。
《音乐之声》课文赏析
一、情节结构
《音乐之声》在情节结构安排上有三个特点:构成鲜明而独特的矛盾冲突、设置伏笔和遵循结构的整体性原则。这三个特点,在本课都有较明显的体现。
1.构成鲜明而独特的矛盾冲突。电影中的故事情节要能够撞击观众的心灵,必须要有鲜明而又独特的矛盾冲突。矛盾冲突既是构造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础,又是电影艺术赖于表现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本课的主要矛盾是孩子们和上校之间的矛盾,是严父和可爱的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具有社会普遍性。孩子和父亲的冲突,除了代际之间的矛盾之外,还有父亲的严格和孩子们好玩的天性之间的冲突。本课就是将社会的普遍矛盾典型化地表现在上校一家的矛盾冲突中。围绕这一主要矛盾冲突,还有麦克斯与上校的矛盾、施罗德男爵夫人和玛丽亚以及孩子们之间的矛盾等。
本课的矛盾冲突之所以能够引人入胜,还在于创作者能够捕捉人物独特的个性。本文设置了玛丽亚带领孩子们在外玩耍被上校指责的情节。通过这个冲突,揭示了玛丽亚直率大胆、对孩子充满爱心的性格特点,同时也让观众看到了上校严肃的、甚至有点儿古板的样子。
矛盾冲突的形成和发展还有赖于运用误会和巧合等戏剧手段。在本课中,原本上校就不许自己的孩子在野外淘气,认为这是没有教养的表现。当他第一次看见孩子们撒野时,心里还只是怀疑,不敢相信是自己的孩子。巧合的是,玛丽亚和孩子们恰恰就在上校和上校的朋友面前翻船落水,一身狼狈,这让严肃的上校怒不可遏。而且玛丽亚作为家庭教师,如此纵容孩子们的顽皮淘气,在上校责怪她的时候,不但不认错,反而指责上校对自己的孩子一点儿都不理解,这就让上校产生更大的误会,因此要将玛丽亚扫地出门。这种误会激发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2.设置伏笔。伏笔是电影剧本创作中展开故事情节的一种手法。电影《音乐之声》时间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作为艺术创作来说,作品中的人不可不变,事不可不发展,如果在前面的发展过程没有任何蛛丝马迹,却又在后面的发展中突然让人和事情发生新变化,就会让人觉得很突兀。因此,需要在前面有一个交待和暗示,才能结构严谨、前后照应,增强作品的内聚性。在课文中,有三处伏笔,一处在本课中就得到了照应,而其他两处,则是为后面的叙事设下埋伏。第一处是上校和男爵夫人、朋友麦克斯从维也纳回到特拉普的家乡,在公路上就听到了孩子们玩耍时的大呼小叫,这时候男爵夫人和上校各有反应,男爵夫人问“天啊,这是怎么啦”,口气中充满了惊讶和不可思议。这种反应为后面她与孩子们的冲突设下了伏笔,表现了男爵夫人难以和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融合到一起。而上校则回应男爵夫人的惊讶,“没什么,就是本地几个淘气的孩子”。上校已经怀疑是自己的孩子在淘气,只是不敢确定,但他对孩子们这种表现的态度已经昭然若揭,这就为上校和玛丽亚后面的冲突埋下了伏笔,这个伏笔在本文中有了照应。当狼狈的玛丽亚和孩子们从湖水里爬出来的时候,上校叫住了玛丽亚,并向她确认前面路上听到的打闹声是否就是自己的孩子发出的,玛丽亚很肯定地回答了他,这个回答也加剧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本课的第二个伏笔是罗尔夫送信给麦克斯,正想方设法通知丽莎,不料被上校看见,惊惶失措的他情急之中给上校敬了一个纳粹礼,愤怒的上校毫不犹豫让他滚出去。这个伏笔首先为表现后面上校对纳粹的反感有一个交待,同时也为最后全家逃跑到修道院,碰见前来搜捕的罗尔夫埋下了伏笔。第三个伏笔是孩子们在玛丽亚的指挥下,表演了精彩的木偶戏,这让麦克斯兴奋不已,要上校同意组成冯•特拉普家庭合唱队。虽然在本文中这个建议被上校一口回绝了,但是在最后脱离困境的过程中,就是这个家庭合唱队为逃跑赢得了机会。
3.遵循结构的整体性原则。结构的整体性原则就是平常所说的故事的发展严格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进行,有头有尾,有起有讫。《音乐之声》的整体性结构不仅表现在整个故事的结构上,而且在故事发展的阶段性过程中,也非常严格地依照整体性原则。本课就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结构,故事的开端是玛丽亚带领孩子们到野外学习唱歌,发展是上校在回家的路上听到孩子们的打闹声,在湖边上看到玛丽亚和孩子们掉到湖里面,高潮是上校和玛丽亚各不相让地争执,结局是孩子们的歌声融化了玛丽亚和上校之间的矛盾,尾声是孩子们为上校和他的朋友表演了木偶戏,上校为大家演唱了《雪绒花》。故事结构完整,起承转合过渡自然,使故事发展线索清晰。
二、音乐在电影中的功能
在音乐歌舞片中,音乐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给观众带来了美妙的视听享受,而且在叙事和抒情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本课中,音乐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直抒胸臆,表达感情,塑造人物形象。音乐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内在的情感运动,而电影中的音乐,可以以自身特有的强度和深度表达画面和语言不易表达的情绪和感情,使观众了解到人物形象内心难以言状和不易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变化。当孩子们在玛丽亚的指挥下表演了木偶戏后,大家便提议由上校演唱一首歌曲。面对大家的要求,上校动情地演唱了一曲《雪绒花》,深情的歌声感染了孩子们,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和上校一起合唱。歌声也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导演特别给了几个玛丽亚的反应镜头,表明在这首歌之后,玛丽亚心目中的上校形象发生了变化。一首《雪绒花》胜过千言万语,表达了上校对故乡、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也表现了上校柔情的一面。和玛丽亚一样,在观众心目中,上校从此不再是一个不近情理、严肃刻板的形象了。
2.音乐参与叙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本文中,音乐不仅渲染气氛表达感情,而且还直接参与叙事,解决矛盾冲突,推动故事的发展。上校看见孩子们野性十足,浑身水淋淋的,就责问玛丽亚,玛丽亚反过来还指责上校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以至于上校勃然大怒要把玛丽亚赶回修道院。正在这个时候,屋里面传来了孩子们的歌声,优美的旋律深深吸引了上校,他忍不住和孩子们一起歌唱《音乐之声》。这首歌拉近了上校和孩子们的距离,也消融了上校和玛丽亚之间的矛盾冲突,上校向玛丽亚道歉,要求她留下,也为后来他们之间感情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3.利用电影的视听手段,将歌舞具象化,是一种“MTV”形式。音乐是听觉艺术,听音乐的时候,不需要视觉器官参与。当电影和音乐结合以后,音乐优美的旋律就和电影的画面结合在一起,将音乐表达的感情视觉化,造成一种音画结合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音乐的表现力。本文中的歌曲“孤独的牧羊人”和孩子们的木偶戏浑然一体,使歌曲具有“可视性”,是一种“MTV”形式。孩子们在演唱歌曲“Do-Re-Me”的时候,配上孩子们可爱的笑脸和行动,把歌曲中的天真烂漫的韵味表现出来了。上校在演唱“雪绒花”的时候,导演同时给了几个反应镜头,将整个气氛推向高潮。
4.音乐优美的旋律,丰富了电影的视听表现力。最早的电影是用来叙事的,世界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就是忠实地将工厂大门口的景象客观地记录下来。音乐歌舞片的出现,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形式,表明了电影艺术既可以客观地记录,也可以主观地抒情。电影可以利用音乐优美的旋律,使画面音乐化,获得一种节奏感,极大地增强电影的视听表现力。本文的开始,孩子们在玛丽亚的带领下在外游玩,除了玛丽亚教孩子们唱歌具有情节发展的作用以外,孩子们在外玩耍的长时间内,既不新奇也毫无悬念,就情节发展而言,这段内容是乏味的,不具备典型意义。正是因为有“Do-Re-Me”的歌曲存在,使画面充满了节奏感,因此尽管影片用了很长时间表现这段过程,观众也不觉烦闷冗长。在电影史上,音乐歌舞片出现以后,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造就了一批音乐歌舞片的经典,直到本世纪,还有一些颇有影响的歌舞片出现。

② 中西方流行音乐差异

二、欧美流行音乐在港台的传播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解放初期苏联音乐的传人,内地流行音乐日益衰弱。而此时。欧美流行音乐对台湾音乐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台湾并没有自己的歌曲,一些广为流传的《秋水伊人》、《香格里拉》、《何日君再来》等歌曲,其实都是早年十里洋场上海滩头的陈蝶衣、刘雪庵等人的作品。直到60年代末,布鲁斯、爵士乐等西洋乐风的涌入。才使旧上海情调的音乐结束了它在台岛的流传。 20世纪60年代。“披头士”赴港演出对香港乐坛影响较大。一些学生组建乐队。竭力模仿他们的偶像的演绎方式。利用“披头士”的曲子唱出自己的情绪。 “披头士文化”、“占士邦文化”带给香港社会的“新感性”前所未有。整整60年代的香港乐坛基本上由欧美的摇滚乐、民歌占领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流行乐坛已进入黄金时期。列依、“滚石”、迪伦轮番上场,把个西方社会唱得天旋地转。七十年代的港台流行音乐。不仅在音乐风格上受欧美风格影响,在演出风格上也效仿欧美风格,演出人员衣着华丽,演唱形式载歌载舞,唱腔多为原声。场面热烈,气氛火爆。 可见,欧美流行音乐不仅对黎派音乐影响至深,还在港台音乐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三、港台流行音乐在内地的传播
七十年代末,欧美流行音乐与港台流行音乐合流,再次传人内地。时隔30年。流行音乐被赶下大海后。又卷土重来了。首先抢滩的是30年代的黎派音乐,《何日君再来》、《美酒加咖啡》等歌曲。随着邓丽君的低吟浅唱传人千家万户。于是重唱当初被逐出内地的流行曲的歌手们便成了明星。 意想不到的是。日本的三洋录音机以及广州太平洋公司生产的盒式音带,把流行音乐的星星之火,烧成了燎原之势。崛起的新一代音乐人放开手脚。随心所欲地把目光投向欧美和日本乐坛,拼命地汲取着营养。他们重新编配30年代的流行曲,使之一头接上了久违的30年代的早期流行音乐。一头又开启了未来。 其中的许多歌曲经邓丽君演唱后,人们才知道了什么是流行音乐。才懂得了流行音乐的发声、吐字、配器及词曲方面的知识等。__。在广州,最早从事流行音乐录音的是著名的“老三剑客”金友中、丁家琳、司徒航。当时很大的一个工作量是电视剧的音乐复制,这就需要“扒谱子”,有时需要把歌词翻译成中文,找歌手来演唱。。扒带子”就成为早期中国音乐人学习流行音乐写作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中外流行音乐的融合与创造
九十年代的音乐舞台,欢快的拉丁乐以及重金属乐,都相继在中国落下了脚。 欧美流行音乐的演唱方法,如迈克尔·杰克逊、席琳狄翁、惠特尼休斯顿等演唱的歌曲,深深地打动了中国听众的心。在流行音乐的诸多演唱风格中,。四大天王” 中的张学友,可以称得上兼多种演唱风格的杰出人物。庾澄庆也是个奇才,他的作品有爵士风格的《老实情歌),拉丁风格的《我最摇摆),蓝调风格的《似水年华),乡村风格《情非得已)。杜德伟的曲风节奏明快,以劲歌狂舞风靡大陆。代表作品有<钟爱一生)、《天旋地转》等专集。 伴随经济改革的大潮,中国人民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国外电影音乐如《人鬼情未了》的主题曲,《音乐之声》的童声合唱,《罗马假日》的主题曲,《出水芙蓉》的电影音乐等,都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进入21世纪后,由于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进一步影响,使中国当代流行乐坛涌现出了许多实力派歌手和乐团。 在爵士乐的演唱方面,内地的谷峰是比较杰出的代表,他的演唱风格独具特色。在演唱形式方面,台湾的“蟑螂合唱团”,注重和声的运用,他们演唱的曲调风格与80年代的欧美合唱团的演唱风格类似。在RB风格上,也涌现出了许多新人,如阿杜、王珏、杨昆等。欧美蓝调风格比较突出的有陶器。 演唱风格上带有台湾民歌色彩的有“动力火车”, 以及内地的地下摇滚等,都是我们深受欧美流行音乐影响并结合自身创造出来的流行音乐。 以上从欧美流行音乐在上海的传播、在港台的传播、港台流行音乐在内地的传播,以及21世纪的欧美风等方面,论述了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其中涉及到了欧美流行音乐,从上海滩传人后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黎派音乐,所形成的中国流行音乐的第一次高峰:80年代港台音乐传人内地后,所形成的中国流行音乐的第二次高峰,无一不与欧美流行音乐的影响息息相关。 从欧美的爵士乐、新民歌,到崔健所创作的摇滚;从80年代内地的通俗演唱,到外国电影音乐的流传等,都充分体现了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之深刻,之久远。 欧美流行音乐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并占有领先地位。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体化,随着中国流行音乐与欧美流行音乐的不断融合,不断创新,中国的流行音乐一定会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当当网就有卖的《西方流行音乐简史》一书
http://www.dangdang.com/proct_detail/proct_detail.asp?proct_id=680945

西方流行音乐简史

五十到六十年代
对流行音乐而言,五十到六十年代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
因为摇滚乐就是这个时期诞生的。
摇滚乐被视为流行音乐的一大改革,但他所带来的冲击并
不止於音乐方面,更对五十年代的社会发生重大的影响。
他影响了流行音乐,更影响了社会与西方的文化。也就是说
摇滚乐对於西方的传统建构是一种直接的挑战。
他所带来的影响大致有:
一.向种族制度的挑战
由於摇滚乐的形式,是起源於黑人的蓝调音乐,有加上美国
中北部的白人融以乡村,民谣而形成的。年轻人喜欢这种音
乐,代表著黑人的文化已经融入美国的白人社会。
二.向传统道德的挑战
摇滚乐一直被年轻人视为一种发泄以及争取自由的方式,这
段期间,有不少据象徵意义的青少年偶像出现,如马龙白兰度
詹姆斯迪恩、摇滚乐之王艾维斯普里斯莱等人。他们的性感形
象直接冲击了当时的社会,黑皮衣、皮裤亦代表了青年人寻求
自主的决心。
三.对商业机制的影响
由於摇滚乐的大受欢迎,使得许多企业便对唱片工业有浓厚的
兴趣,许多艺人纷纷投奔到大型的唱片公司,在大公司的经
营之下,电影电视成了最佳的宣传工具,也是赚钱的工具,所
以形成了一个商业与企业化的音乐环境,1956年"告示牌杂志"
问世,更对音乐市场的企业化与市场化有了更佳的条件。

FATS DOMINO和BO DIDDLEY,他们所演唱的是五十年代初期的
摇滚乐雏型,而白人歌手BILL HALEY(详见音乐疯系列之摇滚
乐的艺术)则被誉为摇滚乐第一人, 因为他早於五十年代就
尝试把汉克威廉斯的乡村音乐和JOE TYRNER及LOUIS JORDAN的
蓝调与爵士乐融合在一起,1953到1954年之间,他加重了节奏
组的表现,并引进了蓝调是的吉他独奏及低音弹奏法,於1954
年创作了一首被公认为摇滚的第一首经典"ROCK AROUND THE
CLOCK"。
但是摇滚乐并不只有音乐的表现,摇滚乐手独特而夸张的舞台
技巧,抑是摇滚乐的另一表徵,继BILL HARLEY之后,又有来自孟
菲斯这黑人的大本营的"猫王"还有几乎同时崛起的杰利李路易士、
但是摇滚乐并不只有音乐的表现,摇滚乐手独特而夸张的舞台
技巧,抑是摇滚乐的另一表徵,继BILL HARLEY之后,又有来自孟
菲斯这黑人的大本营的"猫王"还有几乎同时崛起的杰利李路易士、
金文生、CARL PERKINS及以"PEGGY SUE"走红的"BUDDY HOLLY &THE
CRICKETS"这些人的音乐大都是由蓝调及乡村音乐融合而成。
在黑人摇滚乐方面,又疯腿之称的CHUCK BERRY他是公认的"摇滚
乐之父",亦即说他搞摇滚乐,比有摇滚乐之王的头衔的猫王还早,
此外,还有以浓妆艳抹的舞台风格表演出名,以及以极为夸张的手
法弹奏钢琴的LITTLE RICHARD,他不仅直接影响了杰利李路易士
,对於六十年代的音乐而言,他的影响不小於CHUCK BERRY。
五十年代摇滚乐虽然轰轰烈烈登场,但是五十年代末期,去世摇
滚乐的黑暗时期,BUDDY HOLLY、RICHIE VALENS相继逝世,CHUCK
BERRY、猫王、杰利李路易士不是有官司缠身就是丑闻,CARL PERKINS
车祸住院长达半年,JOHNNY CASH酗酒过度,金文生有自毁倾向,这种
情况使的摇滚乐在五十年代末期逐渐转为较温和的形式,ROY ORBISON
、RICKY NELSON都在这时期崛起。
1958年起,猫王的形象变得较为温驯,在加上保罗安卡、FRANKIE AVALON
还有五黑宝合唱团,唱的都是非常抒情的歌曲,因次五十年代在一阵激情
后转为温情歌声后渡过。

六十到七十年代
五十年代战后第一带对於一切就传统的挑战
但是六十年代却是一场无法制止革命
这场革命不仅止於流行音乐
更对文化、艺术,甚至是道德层面。

在这十年中
一切旧东西都被扬弃
年轻人不断的寻找肯定新的偶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观
在这个剧烈变动的年代
美国因为越战失利
使得欧洲趁势崛起
反而在艺术文化上有较多主导权
然后提到最足以向就世界挑战的仍是摇滚乐
年轻人一度为寻找新的信仰而纵情与摇滚乐
但是摇滚乐在五十年代末期已经失去活力
甚至有人说摇滚乐死於1958年

@披头四崛起
但是形式比人强
在六时年代这充满激情的十年中
没有人放弃寻找价值观
建立新的文化价值
於是在美国已经熄火的摇滚乐
居然在英国重燃烈焰
1962年披头四崛起
不但延续了摇滚乐的香火
也引爆了流行革命
披头四最大的贡献不在於他们卖了多少张唱片
拓展多大的市场
他们的价值在於透过不断的实验、探索
提供了流行音乐多方面发展的契机
受到披头四音乐的影响
英国的流行乐坛发展急促
有趣的是
英国的流行音乐深受美国50年代影响
因此六十年代英国的流行音乐
从披头四所代表的流行音乐
到风行一时的蓝调复兴运动事实上都是美国摇滚乐的延续
只不过英国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而美国市场也因披头四的崛起
不得不模仿或抄袭英国艺人
这是一件相当讽刺的事

@民谣摇滚
当蓝调、流行、摇滚相继丧失主导权
并不代表美国乐坛一无可取
相反的美国当时所处的困境
孕育了一批以反战为诉求的民谣歌手
代表人物:WOODY URTHURIE传人巴布迪伦
以及与他私交甚笃的琼拜亚
巴布迪伦更进一步发明了民谣摇滚
使自己博得了民谣皇帝的封号
而琼拜亚则成为民谣皇后
此外,因反战诉求加上六十年代中期的嬉痞运动
使的美国西岸"尤其是旧金山"
出现了所谓的迷幻摇滚"ACID ROCK"风潮
一时间蔚为风潮
甚至影响英国乐坛
PINK FLOYD 与TRAFFIC便是当时英国相当著名的迷幻摇滚团体

在美国
迷幻的派别很多
从以民谣为基础的JEFFERSON AIRPLANE
到以乡村音乐为主轴的GRATEFUL DEAD
或从受巴布迪伦影响的BYRDS
到后来成为祭品的JIM MORRISON吉他所领导的"THE DOORS"
或甚至是以加州冲浪派为构想的海滩男孩二重唱
其创作都与迷幻摇滚有很深的关连

在巴布迪伦揭竿起义下
民谣摇滚不但在乐坛占有无法取代的地位
也因为更多艺人的投入
如:THE MAMAS &THE PAPAS、彼得、保罗与玛丽、赛门与葛芬科等
让民谣更进一不成为流行市场主流
这也是民谣摇滚在美国最颠峰的时刻

而英国为回应美国这波民谣热潮
亦出现了如DONOVAN 有美国巴布迪伦之称
或是FAIRPORT CONVENTION这一类的人物或乐团
但综观英国的民谣风
摇滚示重於民谣的!

@英伦大举入侵
除了由五十年代美国的摇滚乐中脱胎换骨而来的披头四外
另一支据守五十年代摇滚精神但副与其新面目的滚石合唱团
亦继披头四后
成为世界流行音乐舞台的要角
如在加上另一支首度将歌剧概念放在摇滚乐的谁合唱团
与动物合唱团.....等构成了所谓的"第一波英伦入侵美国"

英国方面的蓝调复兴运动培育了许多重要的人物
如:JEFF BECK、ERIC CLAPTON、JIMMY PAGE、JOE COCKER...等
甚至是美国籍的JIMI HENDRIX都是在英国走红的
这些人当中又有不少是后来摇滚乐坛的改革者
如JIMI HENDRIX直接影响了重金属音乐
受到了披头四的影响
英国出现了许多"前进摇滚""艺术摇滚""古典摇滚"
的新名称
如PINK FLOYD、GENESIS、MOODY BLUES、YES、KING CRIMSON等等
这些乐团企图让摇滚乐艺术化、古典化、严肃化
为六十年代的流行音乐市场
开拓了更宽广的空间
并於七十年代主宰音乐市场
说到六十年代
就不能不提到乌兹塔克音乐节(抱歉英文不太好)
1967年在蒙特娄举行的摇滚音乐节吸引了将近五万多的人
1968年的迈阿密流行音乐节吸引了九万人参加
1969年〃新堡〃音乐节(newport festival)则多达十五万人
这接二连三的活动证明了流行音乐

七十到八十年代
对於七十年代
他的起头并不吉利
1969年滚石合唱团的BRIAN JONES意外死亡
PINK FLOYD的创始团员SYD BARRETT自杀身亡
1970年十月 白人灵魂歌手JANIS JOPLIN用药过多致死
同年JIMI HENDRIX亦用药过多而死
接著第二年JIM MORRISON亦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加上披头四於\'71年一开始便宣布解散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二重唱赛门和葛芬科亦解散
因此有人称六十到七十年代交接的这段时间为流行音乐的黑暗年代

所幸的是 六十年代末期相继崛起的艺人及合唱团
很快便稳住局面
这些乐团的成长非常迅速
逐渐在七十年代成为超级团体
滚石合唱团、飞行船(LED ZEPPELIN)、DEEP PURPLE、黑色安息日
EAGLES、QUEEN、KISS、PINK FLOYD、AEROSMITH ........等等
而流行歌手方面ELTON JOHN、 洛史都华、
民谣团体CORSBY、STILLS....
六十年代的激情过后
到了七十年代已经逐渐冷却
创作者、艺人、消费者似乎较六十年代务实
但是其强烈的音乐使命感已经渐渐消失
流行音乐又回到商业的本质了
即使是曾经最不妥协的摇滚乐
也在市场的需求下归向商业

但也有h执意固守摇滚乐精神的乐团
如CREEDENCE CLEARWATER RIVIVAL
以单曲走向的他们成绩斐然
但是也仅生存了三年便告消失
在英国方面
六十年代的一些前进派摇滚乐团
亦顺利进入七十年代
并逐渐成为一股势力
然而这股势力却因过分自我膨胀
而偏离了原始的精神
过於冗长精深的主题
炫耀的弹奏技巧
反倒使前进派的乐团在七十年代迅速的被淘汰
而由大卫包依所引导的华丽摇滚崛起
大卫鲍依深受纽约颓废派团体VELVET UNDERGROUND的影响
开始以绚丽的舞台装扮表演
受他影响的人不少如英国的QUEEN就是一例
颓废音乐鼻祖ROXY MUSIC、摇滚团体SLADE、KISS
都或多或少承袭了许多大卫鲍衣的型态
人们称这种摇滚类型为"华丽摇滚"

在超级乐团以及华丽摇滚两大主流之间
存在著另一股势力
就是DISCO
在约翰屈服塔和比吉斯合作的周末狂热中到达了颠峰
七十年代
欧美流行乐坛还有一件值得重视的事
那就是欧美艺人及乐团亦逐渐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为流行音乐注入新活力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应是瑞典国宝级的阿巴合唱团了
他们不仅风靡了全球
走红的时间也不短可以说是至今最成功的欧洲流行艺人了

而摇滚乐方面
来自德国的重金属团体SCORPIONS亦於七十年代末期崛起
在全球有一定的乐迷
他们的摇滚情歌
如"STILL LOVING U" "HOLIDAY".......到最近的"YOU AND I"
都是摇滚乐迷与流行乐迷的最爱
总体来说
七十年代的前半是属於较商业的
但是在末期有爆发了一次摇滚乐的革命 ==== 庞客音乐革命
这一次的摇滚革命最早逝源自美国的地下音乐团体
却由英国的SEX PISTOL揭竿
又造成了第二次"英国入侵美国"
庞客音乐为八十年代的音乐重燃生机

后庞客也好新浪朝也好
甚至於舞曲在内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后
逐渐又迷失在利益商业中
一夕之间
后庞客新浪潮都成为人所诟病
九十年代需要一次新的音乐革命
於是九十年代初期一批唾弃主流摇滚的人
再度我行我素
秉持六十七十年代的地下音乐精神
以及八十年代早期的独立摇滚精神
称自己为另一种选择
另类音乐由此而生

从18世纪末至加世纪的200年中,美国流行歌曲经历了由借用、翻译、模仿欧洲各国歌曲,到逐渐发掘和发展本国不同民族的多种音乐因素,来创造自己的、具有美国特色的歌曲形式的过程。
反抗殖民统治的歌曲 18世纪下半叶,美国人民遭受殖民统治的时候,就通过歌曲表达他们的反抗与斗争情绪。在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和战后一段时期,流传了更多的歌曲,如《扬基嘟得儿》(采用英国同名歌曲曲调),《切斯特》、《亚当斯和自由》(采用《阿那克里安》曲调,此歌于1814年被重新填词,成为著名歌曲《星条旗》)等。这些歌曲大多采用英国歌曲的曲调进行填词,带有宗教圣咏的痕迹,这是由于当时美国的音乐生活尚处在以教堂音乐为主的时期,世俗音乐刚在萌芽。

外来歌曲 美国早期流行的歌曲都来自英国、爱尔兰、苏格兰、德国和意大利的歌曲和歌剧曲调。18世纪末。19世纪初,爱尔兰和苏格兰歌曲在美国开始流行,其中《美好的往日》等歌曲,侩炙人口。这些歌曲具有乡土气息,得到美国人民的喜爱。19世纪初,德奥歌曲在美国也很流行,如F.舒伯特、F.W.阿布特、库克思的许多歌曲均被译成英文,印成歌篇出版。19世纪20-40年代期间,在美国普遍流行采用欧洲歌剧的曲调填以英文歌词的歌曲,或英国作曲家用意大利歌剧风格谱写的歌剧曲调。

游吟艺人的歌曲 这是最早显露出美国自己特点的歌曲。它是由白人创造的、供白人欣赏娱乐的音乐表演形式,发源于美国北部和中西部。19世纪加年代,英国演员C.马修斯有意识地将黑人语言的拼音、节奏等特点加以喜剧化,配上简单的音乐旋律加以表演,受到热烈欢迎,许多美国演员如G.W.狄克逊、G.尼科尔斯、J.W.斯威尼威.法雷尔等,纷纷效仿马修斯的表演,成为当时最出名的流行歌曲作者和表演者。19世纪下半叶,游吟艺人的歌曲大大发展,出现了众多的表演团体。其表演者都是白人男子,采用的音乐素材来自昂格罗、流行曲调、意大利歌剧或由此派生的曲调等。据考证,南北战争前的美国音乐很少与黑人音乐有联系。

反蓄奴制和南北战争时期的歌曲 19世纪下半叶,在美国反蓄奴制的斗争及南北战争期间,产生了一些反映黑奴痛苦生活和争取解放的歌曲。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一次全民性战争,在当时和以后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歌曲为数最多。这些歌曲在音乐上除与英国、爱尔兰等欧洲音乐保持联系外,明显地出现了与黑人灵歌和其他黑人歌曲音调上的联系,即明显地表现出美国特色。

福斯特及其他作曲家的创作歌曲 19世纪从事歌曲创作的美国作曲家有F.霍普金森、B.卡尔、J.休伊特、O.肖、H.拉塞尔、哈钦森家族和S.C.福斯特。其中霍普金森(1737。1791)是美国第1个歌曲作者。肖(1779—1848)是第1个在美国出生的歌曲作家。拉塞尔(1812—1900)被誉为在福斯特之前的美国最有成就的歌曲作家。哈钦森家族则是演唱和创作歌曲的著名小团体。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歌曲作家是福斯特。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创作了200余首歌曲,其中有的吸收了传统的英国民歌的特点。他的代表作《故乡的亲人》、《我的肯塔基老家,晚安》、《主人长眠在地下》等,成为世界名曲。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人歌曲 随着工人运动的兴起,在美国工人群众中流传了一些反映他们斗争生活的工人歌曲。如《约翰.亨利》、《八小时工作日》、《红旗》等。如世纪20-30年代,工人运动再度高涨,美国工人歌曲再次发展,如《萨柯给儿子的信》、《你站在哪一边?》、《我们坚决不动摇》等。

阅读全文

与电影音乐之声创作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安娜韩国电影什么名字 浏览:457
伊科电影大全完整版 浏览:572
孤独的美食家电影开头音乐 浏览:307
第一部邓稼先电影 浏览:372
非正规电影资源网站 浏览:762
迪士尼出品的电影英文 浏览:406
变形金刚大电影ost百度网盘 浏览:95
完整版的粤语搞笑电影 浏览:903
男生头像电影人物图片 浏览:630
2002午夜电影完整版 浏览:768
印度音乐电影的历史 浏览:913
唐人街神探3电影院拍摄片段 浏览:198
交警题材电影爱情 浏览:857
群殴丧尸电影片大全 浏览:599
你最喜欢的电影及原因英语口语 浏览:393
电影血战摩苏尔完整版免费 浏览:895
钱电影还有下一部吗 浏览:7
吻胸床戏的电影图片 浏览:356
年轻女人电影完整版 浏览:957
电影里的跟镜头英文 浏览: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