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看《音乐家》冼星海谱写家国情怀,我爱你我的祖国!
5月17日公映的《音乐家》,讲述了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流离失所, 在得到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救助后,以音乐创作激励中哈人民抗击法西斯的故事。
该片由国家一级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执导,知名编剧张遂遂、哈依夏·塔巴热克联合操刀, 胡军、袁泉、别里克·艾特占诺夫等中哈两国优秀演员联袂出演。
远望当归 身在异乡心系家国
1940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冼星海化名黄训从延安前往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影片制作陷入停顿,冼星海取道蒙古国回国受阻。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1942年底冼星海又辗转到了阿拉木图,回国无望,居无定所,贫病交加。
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在一次音乐会上见到无家可归的冼星海,毅然决定收留他。
拜卡达莫夫非常欣赏冼星海的音乐才华,推荐他到北方的科斯塔奈市音乐馆做音乐指导。 然而过多的磨难和科斯塔奈的严寒最终击垮了冼星海,1945年,他不幸病逝于莫斯科,年仅40岁。
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精神一旦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冼星海仍念念不忘回延安继续创作投身抗战。
在哈萨克斯坦期间,冼星海拖着羸弱的身子夜以继日地工作,创作了《民族解放交响乐》、《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等作品。
他还创作了大量哈萨克民族音乐作品,其中包括歌颂哈萨克民族英雄的交响诗《阿曼盖尔德》。
现在,哈萨克斯坦人慷慨帮助冼星海的故事已成为中哈两国间广为传颂的佳话。
磅礴配乐 宏大格局谱写情怀
胡军通常饰演“硬汉”角色,比如大侠乔峰、西楚霸王项羽、常胜将军赵云等,此次他饰演音乐家冼星海。
胡军出生艺术世家,父亲胡宝善是男中音歌唱家,母亲王亦满是话剧演员,而伯父胡松华则是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
据胡军透漏,冼星海是其父亲的偶像。为还原病痛晚期的冼星海,胡军减重近20斤。
电影重现了冼星海修改 《黄河大合唱》 及创作交响诗 《阿曼盖尔达》 的全过程,气势沉稳、 情感 细腻,配乐大气磅礴。
在描述家国情怀与战争岁月方面彰显了宏大的格局,在展现 洗星海 与拉姆卡斯一家相处时则细腻生动,许多画面直戳观众泪点。
《音乐家》上个月还成为了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 本届电影节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设为“家·国”。
近日,电影频道《今日影评》栏目特邀电影《音乐家》出品人沈健解析: 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为什么会选择这部影片作为开幕影片?
家国情怀,中国自古有之。
无论是《礼记》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 家国情怀从来都不是局囿于文字的抒怀,它是与国家休戚与共的联结,是心系人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是一种超越民族的意识形态。
我们应铭记冼星海先生艰苦卓绝的事迹。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奋斗、求实创新,才能强国富家,才能有效抵御霸凌主义,才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转载: 央视传媒
B. 如何评价电影《音乐家》
电影《音乐家》是对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致敬,也是对祖国七十华诞的献礼。影片中,冼星海的扮演者胡军亲身上阵完成拉小提琴和弹钢琴的镜头,将音乐贯穿整部影片的始终,使得音乐不仅在情节上必不可少,更是起到了推动剧情的作用。尤其是,冼星海在延安的时候指挥合唱《黄河大合唱》的情景,给人以足够的震撼。影片中,冼星海在战争环境下,跨越了语言、民族和国家,用音乐架起沟通的桥梁,与哈族小女孩卡利亚之间满载着爱与温暖的回忆深深烙在卡利亚的记忆中。影片中刻画的一幕幕场景,让人感受到太多的无奈:敌机轰炸车站时,一个岌岌可危的小男孩,他想救却不能救;离开延安时,没有再抱一下自己的妻子和襁褓中的女儿,他以为自己半年就能回来,没想到这一别竟成了永别;漂泊在国外,想要回到祖国,却只能站在边境线上远望着说:那里是中国。影片不仅感动和催泪,更是将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还原,让观众再次聆听《黄河大合唱》这雄壮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