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腾讯有暴雪25%的股份吗
首先陈述一些事情,这类收购事件,除非官方给出说明,一般多为空穴来风。
所以腾讯收购暴雪的新闻已经传了好几年了,暴雪依然屹立不倒。
不可否认,腾讯目前的财力确实可以收购暴雪,但是暴雪手中具有超强IP和强大的号召力,粉丝时全球范围的,如果腾讯进军全球的话,确实是一部比较不错的棋。
但是代价太大。
收购拳头等小公司还好说,但是面对庞大并且自身造血能力强大的暴雪,腾讯还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所以,该砸钱请继续,暴雪的生命力比你们想象的顽强的多。
通过战略入股,腾讯拥有动视暴雪约6%的股份。
早在去年,腾讯与动视暴雪就已开始了单款产品的业务合作,有关腾讯将收购动视暴雪的传闻也自此开始。
一名业内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动视暴雪的管理层回购固然有其母公司维旺迪渴望尽快回笼资金以发展其他媒体业务的考虑;但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腾讯国际化步伐正在加快,而游戏业务正是其打响海外品牌战略的先锋。
先合作再投资
能够成功入股目前全球最大的游戏开发商,腾讯需要的不仅是实力,还有运气。
一名知情者向记者透露,腾讯早在一年半以前就在积极寻求投资动视暴雪的机会,但鉴于维旺迪的态度不定,以及出于对投资风险的谨慎考虑,腾讯最终选择以首先协助动视暴雪管理层回购的方式小额入股。
显然,持有动视暴雪61%股权的法国维旺迪拥有此次交易的决策权。由于过去几年较快扩张引发的数十亿美元的高额债务以及不断下行的经济形势,维旺迪近年来一直在“瘦身”自救。
目前,维旺迪的业务横跨电信、音乐、视听和游戏。2012年9月,维旺迪推动旗下环球音乐公司以19亿美元收购百代唱片,为维旺迪旗下无线业务的内容整合进行铺垫,这也被视为是维旺迪战略方向的转移。而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动视暴雪所带来的资金流动性以及该公司的收益价值能为维旺迪的战略部署带来“钱袋子”。
2012年7月,维旺迪更换了新的CEO,并同时宣布与腾讯就《使命召唤online》进行合作。2012年10月,维旺迪释放出将考虑出售动视暴雪的消息;同时,维旺迪新的CEO进入动视暴雪董事会,似乎开始对动视暴雪的出售行使主导权。
在去年7月与动视暴雪就《使命召唤online》的合作发布会上,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也出席现场,这在腾讯以往的游戏合作发布会中并不常见。
“腾讯要的绝不是一个单款游戏。”一名业内人士表示,腾讯一直渴望与海外知名游戏开发商达成一种稳定的、持久的战略关系。而这种关系通常从某款游戏的合作开始确立信任关系;再待条件成熟后进行小额入股;如果再有可能,就逐步加大投资比例。
双方的资本联姻,也并非“闪婚”。据腾讯互动娱乐事业群一位高管证实:“去年,Pony(马化腾)、Martin(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已经和Bobby Kotick有过接触。”
另据一位接近该回购案的资本人士透露:腾讯与动视暴雪的资本合作,起初遇到一些障碍,曾试图通过俄罗斯风投机构DST战略投资,继而间接持股;最终,由动视暴雪的高管牵头成立财团,腾讯顺利“入伙”。
无独有偶,在今年的ChinaJoy期间,腾讯游戏宣布与EA公司的《FIFA online》合作。与维旺迪不景气的财务表现近似,美国EA公司近年的财务表现也不甚乐观。财报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EA营收12.09亿美元,同比下滑11.6%;净利润3.23亿美元,同比下滑19%。
上述人士表示,腾讯是否会复制去年与动视暴雪“先就单款游戏合作,后投资入股”的模式还不得而知。腾讯游戏副总裁马晓轶对本报记者表示,腾讯是否会战略入股EA,目前不便透露。
激进的海外投资
目前,腾讯增值业务收入占腾讯总收入的78%,这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其游戏业务。也因此,腾讯游戏得以领先于其他业务率先在海外展开。
有分析人士指出,腾讯的海外战略包括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腾讯游戏的率先“出海”,打响整个腾讯品牌,为其他业务的海外输出提供品牌渠道便利。也正基于此,腾讯游戏业务所属的腾讯互动娱乐事业部,不断以“腾讯游戏”四个字作为腾讯旗下子品牌投入宣传。2010年,腾讯游戏还曾在美国华尔街做品牌路演。
二是,从整个产业生态来看,国内的游戏内容产品趋于高同质化,腾讯作为发行和运营平台,为保证内容的优质性,就必须涉足产业上游的内容开发。
三是,从用户层面看,腾讯用户平台和用户关系的特性,使得腾讯较易让细分领域的长尾游戏内容在其用户平台上发挥出优势,而这也是腾讯不断与海外细分游戏取得合作的原因。从目前来看,腾讯游戏已频繁引入海外占据各个细分市场排名前列的游戏,如射击类的《穿越火线》和《使命召唤online》、街机类的《DNF》、体育类的《FIFA online》、竞技类的《英雄联盟》等。
此外,随着QQ用户增长红利的逐渐下行,腾讯需要依赖细分领域的游戏内容来吸引QQ用户之外的游戏玩家。2012年第一季度至2013年第一季度,QQ游戏平台最高同时在线用户数的同比增长率依次为14.3%、17.3%、17.5%、4.8%、4.5%。
为了保证优质产品内容源的不断提供,腾讯游戏不惜采用重金投资。2011年2月,腾讯斥资16.79亿美元收购《英雄联盟》开发商Riot Games的92.78%股权,Riot Games借此交易估值达21.68亿美元。但收购当年(2011年),Riot Games全年净亏损达8.2亿美元,而整个腾讯增值业务收入同期为36.6亿美元。
今年5月,腾讯北美游戏工作室裁员20余人,仅保留商务合作员工,被裁人员占整体员工的40%。2009年,腾讯游戏总裁任宇昕就曾透露,腾讯在海外收购的公司已达十余家。截至目前,腾讯涉足投资的海外游戏公司已近30家。其中,被媒体报道过的韩国游戏公司就达7家。
此次投资动视暴雪约6%的股份,也可看作是腾讯在此前激进投资后所采取的谨慎举动。有业内人士表示,近几年来,动视暴雪的团队人员不断外流,研发能力也在下降,如果采取高额股权比例投资或存风险。财报显示,目前动视暴雪子公司暴雪娱乐旗下产品《魔兽世界》的全球付费用户为770万人,环比下滑 7.2%。
㈡ 网上的lol拳头公司是暴雪吗为什么要叫暴雪拳头
拳头公司名字叫RIOT 暴雪公司名字叫 blizzard
拳头公司怎么能和玻璃渣公司比? 不是一个档次的 LZ!!
㈢ 有些游戏公司做的动画高的可以,有哪些被游戏耽误的“动漫公司”
可以说KOEI、白金工作室、Square Enix、暴雪公司、拳头公司这些都是被游戏所耽误的“动漫公司”。二次元的游和戏动画都是一家人啊,游戏公司会做一点动画也是很正常的。而有些游戏公司做的动画真的很好。现在让我们来说说这边的几个游戏公司吧。
当然,不仅仅是楼上的公司和尼尔的机械纪元有关。白金工作室也参与了尼尔这个游戏。我相信每个人都听说过或玩过猎天使魔女。老实说,薇恩的原型很可能是贝优妮塔。"KOEI"是一种涵盖广泛领域的游戏公司,。我相信我们或多或少地玩过真三国无双。这部游戏的CG动画也可以说是顶尖的。
㈣ 看出来了,拳头公司的未来,肯定比暴雪强
最近,拳头公司事儿比较多。
上个月忙着鼓捣英雄联盟手游国服,这个月动漫《双城之战》播出,还出了俩以LOL英雄为主角的单机 游戏 。
手游、端游、影视、主机… …拳头公司迎来了全面爆发。
曾几何时,关于拳头公司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还是:
就靠一个《英雄联盟》,它到底能撑多少年?
现在答案已经很明确了。
靠《英雄联盟》拳头撑了十年,接下来还能靠它继续撑下去。
因为“英雄联盟”,已经从一个 游戏 ,变成了一个IP。比起鹅厂大力扶持,心心念念的“王者荣耀”IP,要给力得多。
当然,作为鹅厂的全资子公司,拳头肯定也是被大力扶持的。只是要论IP潜质,还得是“英雄联盟”更强。
今年5月就有消息称,海对面的漂亮国正在给鹅厂压力,大有要求其放弃掌控拳头公司的意思。
拳头公司现在可是香饽饽,又恰逢“元宇宙”风口,“英雄联盟”这个 游戏 IP的潜力极大。
只不过漂亮国这种“摘桃子”的想法,显然不现实。鹅厂对拳头来说,可不仅仅是一个股东,那可是全资收购啊。
其实到了今天,还是有很多人不太清楚鹅厂和拳头的关系。
稍微明白点的,也只是以为鹅厂是在拳头开发出《英雄联盟》之后,为了拿到代理权才入股拳头。
但实际并非如此,鹅厂早在拳头刚开发《英雄联盟》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这家公司的潜力。 而且,《英雄联盟》能顺利面世,还得感谢鹅厂给的800万美元。
当年,负责《魔兽争霸3》DOTA地图维护的羊刀,看出了MOBA玩法的吸引力,自己拉了班子想要搞个独立的MOBA 游戏 。
最初,羊刀找到了当时凭借《魔兽世界》封神的大厂暴雪,想让这伙人投资自己开发 游戏 。
无果。
暴雪高层一致认为:MOBA玩法太简单了,对玩家没什么吸引力。
08年的时候,鹅厂发现了羊刀襁褓中的拳头公司和他的MOBA 游戏 计划,挥手就是800万美元砸了下去。
第二年,《英雄联盟》诞生。
多年后,暴雪高层公开表示,这是暴雪公司的一次重大决策失误。
言辞间充满了对放弃MOBA 游戏 的后悔之情。
其实说起来,暴雪虽然是 游戏 大厂,也曾出过不少影响无数人的经典 游戏 。
但真正让暴雪活下来的 游戏 ,还得是《魔兽世界》。
从盈利的角度来看,暴雪其实和拳头是一样的,都在靠着“一款 游戏 ”支撑着公司的发展。
但时至今日,暴雪和拳头却呈现了完全相反的局面。
如今的暴雪,深陷 游戏 难产、创意枯竭、运营无力、职场丑闻的泥潭。
短短数年内,包括创始人在内的数位高管相继离职,甚至一度传出过将要“破产重组”的消息。
风水轮流转,如今人们对这家公司讨论最多的话题是:
暴雪,今天倒闭了吗?
一代神厂,走到现在这步,令人唏嘘。
同样是靠着一款 游戏 养活自己,拳头的格局显然要比暴雪更大。
布局电竞、布局IP,一开始就打算着要把“英雄联盟”的潜力完全释放。
暴雪的思路,依旧还是停留在“ 游戏 ”层面。这家公司的发展,更依赖于“开发 游戏 ”,而不是类似拳头公司这种“开发IP”。
因此,一旦新 游戏 难生产,老 游戏 难运营,暴雪就会陷入危机。
曾经,暴雪是有机会摆脱这种局面的,但却被其一手葬送了。
五年前,一部《魔兽》大电影横空出世,全球席卷4.5亿美元的票房。当然,中国观众就贡献了2亿多。
那是暴雪最风光、前景最明朗的时刻。
但与这4亿+的票房相反的,却是《魔兽》稀烂的口碑。
一直被玩家冠以“电影制片厂”title的暴雪,从 游戏 CG转型真正拍电影之后,整得一塌糊涂。
《魔兽》这个片子,极其纠结。
既想要讨好魔兽玩家,又想要讨好普通观众,最终的结果就是两边都不讨好。
魔兽玩家看了觉得情怀不够,普通观众看了觉得稀里糊涂。
结果就是,看的人越多,骂的人越多。
《魔兽》之后,“魔兽世界”这个IP,算是彻底砸了。
暴雪没机会再拍更多的“魔兽电影”,也很难再依托“魔兽世界”出爆款新游了。
相比于暴雪火急火燎地“上电影”,铁了心要“打造IP”的拳头公司,要稳健太多了。
多年来,拳头一直在致力于编撰“英雄联盟宇宙”。
从一开始的零零散散、逻辑不通,到现在的每一个英雄都有出处、有故事、有联系,英雄联盟的“世界观”已经非常完善了。
拳头手里的“英雄联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漫威宇宙”。
漫威能给每一个“超级英雄”都打造一部电影,拳头公司也有这个潜质。
不同于暴雪一出手就是依托魔兽世界改编电影,拳头公司的“ 游戏 影视化”走得更稳健。
先放弃依托英雄联盟宇宙出大电影,而是从动漫入手,无疑是绝佳的选择。
因为对比于院线电影,动漫制作成本低,观看成本更低。
即便是做砸了,也不至于一次性就寒了观众的心,从此不再买账此类电影。
就像暴雪的《魔兽》那样。
但拳头更幸运的是,《双城之战》大获成功。 不仅国内口碑爆棚,观众不仅有LOL玩家,更有非 游戏 玩家,属于是出圈了。国外也同样如此。
论对IP的运营、改变能力,还是拳头更胜一筹。
《双城之战》能够成功的最大根源,就在于它明确了自己的定位:
这不仅仅是一部拍给 游戏 玩家看的动漫。
双城之战的故事, 游戏 玩家看得懂,普通观众也能看得懂。
这就是拳头的成功之处。
而拳头更大的成功,则是凭借一部《双城之战》出圈,打开了“英雄联盟影视化”的口碑。让无论是 游戏 玩家还是普通人,都对这家公司,这个IP的后续影视内容产生期待。
这之后,依托于“英雄联盟”IP而出的更多电影、电视、动漫,也就有了诞生的机会。
更何况,拳头不仅仅是将“英雄联盟”影视化。
游戏 方面依旧在依托“英雄联盟”不断开发。从端游到手游,再到单机,拳头的布局是很全面的。
这,才是一个“ 游戏 IP”极致开发的模样。
只是不知道如今已经濒死的暴雪,还有没有机会跟着拳头“好好看,好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