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中国拍不出《小鬼当家》这样的电影
不太符合国情,因为中国人太多了,这种事情就算不跑到警察局,在人堆里一喊可能都会有人注意。电影里的概率甚至不如孩子被拐跑,而且类似的剧情《家有儿女》也有提到不止一次,不过好像最后都是虚惊一场。不过哪怕是真的,应该也是报告居委会或者打电话给110吧。1990年上映的《小鬼当家》,是很多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的圣诞节电影有了深刻的印象,这可能不是最好的圣诞节电影,但一定是中国观众最熟悉最喜爱的圣诞电影。
如果喜欢小编的话记得点赞哦。
② 电影《早熟》,究竟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早熟》的故事正面直视了一个社会当今普遍的敏感问题——青年男女的青涩爱情,而房祖名和薛凯琪两位影坛新人则挑起了这个大梁。导演说《早熟》故事创意来自身边朋友:“《早熟》这个故事是有关性教育的,‘早恋”、女孩子未婚先孕在现今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不想做严肃的讨论,反而会处理地很轻松、很温馨,让年轻人和他们的父母都喜欢看。”关于演技问题,两位虽然都是青春偶像,尤其是“龙太子”比起上一部《千机变2》来看他的演技进步了许多;而薛凯琪初次触电,也比较令人满意。虽然整个故事并不新颖,但是还是拍出了年轻人的青纯气质。 很早就想看这部戏,直到最近才得以一睹为快。这部影片无论从内容到题材都算得上值得一看。情节细腻真实,故事性强。影片讲述一对青年男女由于早恋种下恶果,被迫离开父母,私自组成家庭。过早地步入社会令他们尝尽了生活的艰辛,体味了生存的磨难,但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相互扶持,懂得了为人父母的苦衷与责任,使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得到了同龄人没有的宝贵经验,虽然他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可是却也因此通过历练,成功地步入了成人的殿堂。 由尔冬升导演的新作《早熟》讲述的是一段青年男女的青涩爱情,话题涉及今天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和“早恋”问题,他起用房祖名和薛凯琪两位影坛新人,利用这部电影和观众就“性教育”进行一次轻松的交流。 《早熟》故事创意来自身边朋友 “《早熟》这个故事是有关性教育的,‘早恋”、女孩子未婚先孕在现今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不想做严肃的讨论,反而会处理地很轻松、很温馨,让年轻人和他们的父母都喜欢看。“尔冬升表示拍摄这个题材是受了身边朋友的启发,”我发现身边很多朋友对待下一代早恋的问题采取了和自己年轻时截然不同的态度,越是年轻时玩得疯的朋友,对他的孩子管得越严,我有一个很好的哥们,年轻时就数他女朋友交得多,可是他的女儿今年18岁了,他管得极为严厉,不让交任何男朋友。“ 房祖名演技好过《千机变》 为了拍摄《早熟》,尔冬升导演和成龙、林凤娇夫妇谈了好几次,终于说服房祖名剪掉了一头长发,“我知道改变造型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多么为难的事情,但是我相信通过这部影片可以让更多的观众喜欢上他。”在《早熟》中房祖名演一个有几分顽劣的青年,他和薛凯琪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偷尝禁果,导致女孩怀孕,从而引发了两个家庭间的一场“战争”。尔冬升用“青涩质朴”来评价房祖名的表现,“我不需要他有太多表现的东西,只要放松就好,在《千机变2》中,演员那么多,导演不可能对他有特别关照,让他的表演很拘谨,但是这次他的演技绝对好过上一部。” 不怕正面表现“未婚先孕” CEPA之后,很多香港电影采取的办法是,前期拍摄比照香港观众的口味,然后为了通过内地的审查又将故事重新剪辑,很多时候成了“双黄蛋”,结果导致大部分港产合拍片的票房都不好。尔冬升认为,是香港电影环境的整体萧条导致了这一结果,而《早熟》也是因此才拖到今年才开机。不过他同时表示,“早恋”这个话题在香港和内地不会存在文化差异,“我最初想选择两位13岁的少年男女,但怕影响影片的风格,最后还是改成了18岁青年男女的爱情。”至于在影片中正面表现“未婚先孕”的现实会否影响顺利通过审查,尔冬升认为内地的电影审查已经越来越人性化,“只要主题积极健康,不会有问题。”
③ 电影《最初的梦想》敲响警钟:我们欠孩子一堂“失败教育课”
爱幂家庭教育:分享 育儿 妙招,助力孩子成长。
注:本文由爱幂Amy老师原创。欢迎家长朋友阅读、点评和转发。同时欢迎平台转载,转载自由,但请注明来源。
《避免》
——顾城
你不愿意种花
你说:
“我不愿意看见它
一点点凋落”
是的
为了避免结束
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前些天,有位家长跟我讲,她家孩子特别害怕失败,一碰到稍微难点儿的题,立马愁眉苦脸咬笔杆,经常还会被自己气哭,一边捶自己,一边骂自己:“你个没用的东西!”
在家玩拼图也是,拼不出来就眼泪汪汪,或者恼羞成怒。还有啊,一件事情,要是没有百分百把握搞定,索性不去尝试......
类似的情形并不少见。生活中,很多孩子害怕失败,尤其害怕考试失败。
图源 | pixabay
在爱幂老师看来,孩子害怕失败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自身能力不足。
比如,孩子学游泳,一开始玩水还好,可没有掌握要领,不小心被水呛到,就不愿意再学;比如,如果孩子学习能力没有提上去,或者考试前没有复习好,那他当然害怕考试。比如,孩子才两三岁,握笔都不太利索,还想画出栩栩如生的小猫小狗,这也不太现实。再比如,孩子做事遇到挫折,不知道怎么应对,只会用哭闹来发泄等等......这些都是缺乏相应能力导致的害怕心理。
第二,外界因素刺激。
有些孩子,在学校里受到过某些老师的粗暴对待,比如:打手心、罚站、当众羞辱......导致孩子自尊心受挫,害怕尝试,更害怕被老师和同学笑话,容易自暴自弃;还有些孩子,参加的比赛竞争激烈,获奖名额有限,失败是绝大多数孩子都将面临的局面。
第三,父母表现偏激。
有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让孩子压力过大,平时太关注输赢成败,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刺激自家娃;有些父母打着爱的名义,凡事包办代替,剥夺孩子尝试、受挫和复原的机会;有些父母平时给孩子不恰当的表扬方式,导致孩子有种“唯有独尊”、“天底下我最棒”的错觉;还有些父母,在孩子失败后,不但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走出心理困境,甚至还嘲笑、指责、打骂孩子,使孩子的体验有如“雪上加霜”。
如果你家孩子害怕失败,你就要仔细观察和分析,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此文重点探讨,作为父母,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本是为人父母的心愿,但有些父母要求有点过分,希望孩子无时无刻都是最耀眼的那一个......这份迫切的心情,直接转化为口头禅:“你要争取考班级/年级第一名!”“你有考满分的实力!”“你要上重点大学!”......
想起很久之前看过一个真实案例。
2013年1月,才14岁的强强背着书包从11楼纵身跳下。书包里装着刚刚从学校领回的排名单。成绩单显示,他期末考试排名掉了300名。强强是某市重点中学初一某“火箭班”的学生,虽然成绩下滑不少,但依然还是处在该校中等偏上的水平。
图源 | 湖北经视新媒体微博
为什么考试一遇到挫折,就痛不欲生?在强强的日记里,揭示了他轻生背后的原因:
“来了重点中学以后,我再也不能像小学一样考前三名了,每次老师在讲台上念大家的考试分数,我就害怕得手心发抖。 如果我没考到好成绩,所有人都会对我失望,我不想看到爸爸妈妈那失望的眼神。”
强强这样的做法未免极端,但的确有很多孩子,他们正处在水深火热的境地——不仅被考试折磨,同时也被父母折磨。身为父母,也要扪心自问: 我的话语、态度和行为,是孩子害怕失败的诱因吗?
众所周知,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举个例子:一只蜘蛛在结网,但努力了很久,还是没有结好,好不容易有点小成果,一阵风过来捣蛋,又前功尽弃,蜘蛛只得从头开始,一直坚持结。
有的人心想:“这只蜘蛛太励志了!”于是被蜘蛛这种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更元气满满;有的人心想:“这只蜘蛛太愚蠢了!”于是联想到人这一辈子,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就更消极了。
图源 | 爱幂Amy 摄于崇明东滩湿地
心理学上有个“自证预言”,大意是说,当我们渴望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会倾向于寻找更多符合该期望的的讯息,会不知不觉地做出一些行为举动,最终哪件事情真的发生了——如你所愿,你也就成了自己的“预言家”。
那些害怕失败的人,会从生活的各个线索中搜寻能够佐证“自己会失败”的内容,越发焦虑不安、消极做事,越容易出现不好的结果。就算偶尔做成了一些事情,他也只会觉得那是侥幸,还会选择性忘记这些成功之事,继续认定“自己会失败”,继续搜寻验证这种自我论断,一步步把自己逼到反复失败者的境地,最终形成一种“我就是个Loser”的心理定势。
近日,爱幂老师回看俞敏洪《相信奋斗的力量》,被演讲内容深深打动:
“我高考第一年出来以后,英语分数只考了33分,尽管当年这个录取的英语分数线也不高,最低大专录取分数线就是我们江苏有一个地区师范学院,只有40分,但是我只考了33分,差了7分,那么我就想,如果我再努力一年,我也许就超过40分了,也许我就进这个大专去了,所以我就边干农活边复习。当时农村连电灯都还没有,在煤油灯底下复习,我就是在高考复习的第二年眼睛近视了,所以第二年去高考的时候考出来,考了55分,我拿到这个分数就特别高兴,为什么呢,我想录取分数线是40分,我是55分,那么我无论如何能够进那个师范学院了。
结果分数线下来以后,师范学院的分数线提到了60分,结果又差了5分。高考两次失败以后反而让我增加了信心,我就觉得我非要考第三年不可......所以我第三年就拼命了,每天早上六点起来,晚上十二点睡觉,到第三年参加高考的时候,成绩一出来我就发现我的成绩超过了北京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所以后来就有幸跟撒贝宁这样的名人成了校友。其实北京大学这四个字在我脑袋中连闪都没闪过,所以这个例子给同学们又一个启示。
什么启示呢?人是要有梦想的,但是你梦想再大,你不去努力是不管用的,就像你爬山的时候,就算你不看那个山头,你只要知道自己在向上爬,只要你爬的路是对的,你到达山头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所以, 回想我自己的生命,我觉得往往是我生活中带来的一些失败,最后促使我反弹起来,又够着了一个新的目标。”
正是这种“一旦认定,死磕到底”的精神,让失败成为他的垫脚石,一步步成长蜕变成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提到失败的好处,我想起李嘉诚曾经说过一段话:“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事就是给年轻人讲经验,讲一万句不如你自己摔一跤,眼泪教你做人,后悔帮你成长,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师。人生该走的弯路,其实一米都少不了。”
真正摔跤以后,才会产生深刻的反思和顿悟,才会拥有崭新的方向和未来。
爱幂老师在TED上听过《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2008年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她在演讲中反复提到失败对于她的好处,乃真知灼见:
“为什么我要谈论失败的好处呢?因为失败意味着剥离掉那些不必要的东西。我因此不再伪装自己、远离自我,而重新开始把所有精力放在对我最重要的事情上。”
“从挫折中获得智慧、变得坚强,意味着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生存。”
图源 | TED演讲,爱幂Amy整理
“人间清醒”J·K·罗琳还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明白生活不是一张获取成就的清单。你的资质和简历,那些都不是生活。 生活是艰难的,复杂的,不完全受个人控制的。知道这一点会让你度过人生的那些起伏和波折。
1. 给孩子充沛的爱与支持。
来自父母的爱与支持,就是孩子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特蕾莎修女说:“我们以为贫穷就是饥饿、衣不蔽体和没有房屋,然而最大的贫穷却是不被需要、没有爱和不被信任。”
当孩子遭遇失败时,作为父母,一定要及时告诉他:
“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很爱你。”
“不管成绩如何,你都是爸妈的宝儿。”
“别担心,我会跟你在一起。”
在这一点上,李镇西校长的做法可圈可点。他的女儿中学时,数学成绩较差,李校长对此也非常担心,但他并没有表露出来,而是悄悄地找到女儿的数学老师,希望他能多多鼓励和关照女儿。终于有一天,女儿的数学成绩考到了全班第四名。这个时候,很多家长可能会说:“太棒了!继续努力,下次考更好的成绩!”但是李校长却对女儿说: “恭喜你!不过爸爸允许你下次考试失败。”
相比而言,《小舍得》里,田雨岚的做法很不恰当。
除了上班,她空余时间全用在鸡娃上,对儿子子悠逼得太紧,只准埋头学习,不许孩子有些小爱好。她总盯着架子上的杯赛荣誉,时常叮嘱儿子——“你以后要加倍努力,你学习好,就是对妈妈最大的回报”,这给子悠造成莫大的精神压力。
图源 | 《小舍得》
靠着紧锣密鼓的学习节奏和超乎寻常的努力,子悠倒是成了班里的尖子生,但经常闷闷不乐,精神却出现严重问题。一次,在班级组织的“畅所欲言”班会课上,颜子悠鼓起勇气走上台,吐露心声:
“我觉得我妈妈不爱我,我妈妈爱的是考满分的我。”
图源 | 《小舍得》
如果孩子已经面临失败,父母首先要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这也是家庭教育的一条基本法则“先处理情绪,后处理问题。”理解孩子内心的情绪波澜,教会孩子合理排解情绪的小窍门。比如:注意力转移法、自我激励法等。待孩子情绪平稳,还要启发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2. 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失败观”。
在《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中,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这么写道:“对失败的悲观解释会使孩子害怕去尝试,在面对失败时,会造成他们无助及消极;而乐观的解释是将失败视为挑战,用行动来反映与制造希望。”
为什么优秀的孩子会选择自杀?美国著名教育大师保罗·斯托茨提出这类孩子轻生的元凶是 抗压力差,缺乏失败教育。
有部电影叫《最初的梦想》,直击印度高考现实,给我们敲响警钟:我们应该给孩子补上一堂“失败教育课”。
影片中的拉格海姆是名成绩优异的高中生。他生活在典型的学霸家庭,父母都毕业于印度理工大学(印度最好的大学,这也是拉格海姆的梦想)。但想拿到顶尖大学的入场券并非易事,他只能拼尽全力。
在父亲安里看来,成功在望,其他人也都对拉格海姆充满信心,毕竟孩子聪明又勤奋。于是早早准备庆功仪式,买了一瓶酒,打算放榜那天,和儿子一起畅饮。然而,拉格海姆竟然落榜了——对于录取率不足3%的印度理工大学而言,竞争是相当激烈,落榜也算是常态。
但让拉格海姆难以接受的是,有些平时成绩比不过他,且也没他努力的同学成功了,而他却失败了。他彻底绝望,冲动之下,竟然在父母面前从阳台一跃而下......
图源 | 影片《最初的梦想》
影片中拉格海姆的父亲,默认成功志在必得,总在计划“成功以后怎么庆祝”,却“从来没有为他提供战胜失意的武装”,这缺失的教育,差点夺去孩子的生命。
图源 | 影片《最初的梦想》
如何面对失败、如何看待失败,如何扭转失败......若无师长教导,孩子会不知道该怎么办。
著名心理学博士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一书中,集中阐述了“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相信智力(intelligence)可以靠后天努力而改变,鼓励孩子积极评估及发展自己的潜能。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培养成长型思维尤其重要。就拿失败而言,固定型思维的人会觉得“失败是终身耻辱”,而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认为“失败是一次成长机会”。
因此,父母一方面要允许和接纳孩子的失败,要把失败和孩子分开来看,不要因为孩子失败,就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孩子具备成长型思维,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失败,把失败看成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3. 鼓励孩子分析失败的主客观原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在站上顶峰之前,那些被我们津津乐道、羡慕不已的名人,他们也曾不断品尝失败的滋味儿。
正如迈克尔·乔丹所言:“我职业生涯中有九千多次投篮不中。我输过将近三百场比赛。有二十六次我被期待投出决胜球,但是我没有投进。我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是我成功的原因。”
告诉孩子,不要把成败看得太过重要,重要的是确定目标以后,全力以赴去拼搏;失败以后,正确归因,然后重整旗鼓。
比如,让孩子参加比赛和考级,能够培养孩子竞争意识、审美能力、自觉性等。但假如孩子在钢琴比赛中遭受挫折。事后,一定要引导孩子分析原因:是准备不充分吗?是临场紧张吗?是粗心大意吗?是演出设施出现小故障吗......总之要全面分析失败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努力。
4. 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增强自信心。
洛克菲勒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害怕失败就不敢冒险,不敢冒险就会错失眼前的机会。”为了让孩子不怕失败,父母平时一定要多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即便面对失败,只要你去思考,你也总能找到孩子在整件事中体现出的几个闪光点。你准确捕捉到这些珍贵的闪光点,并告诉你的孩子,就有助于恢复他的自信心,增强他面对失败的勇气。
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你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制作“每日记录本”。你可以教孩子在记录本上这么写:
今天是(年/月/日)
今天心情怎么样?
今天我完成了哪些事情?
今天发生了哪些美好的事情?
今天自己值得肯定的事情有哪些?
今天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注:最好只写一件)?
我计划怎样迎接这次挑战?
......
以上,可根据你家孩子情况做些调整。
当孩子遇到失败,心情低落时,你可以跟他共同讨论:“我可以从这次失败中学到什么”,你还可以提醒孩子:“打开你的《每日记录本》看看,你一定会有所启发。”孩子会从“每日记录本”中看到自己每天的进步,会更有自信心,会觉得对他的生活和学习更有掌控感,也会变得更有动力。
5. 提升自尊水平,增强“回弹力”。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泰勒·本·沙哈尔将人的自尊成长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
第一阶段:依赖型自尊,主要依赖他人肯定、表扬和比较产生自尊,又称条件自尊。
第二阶段:独立型自尊。不依赖他人看法,是基于自我比较产生的自尊。
第三阶段:无条件自尊。不需要任何内部和外部条件,就能维持自尊。
由此可见,那些害怕失败的孩子,其自尊发展水平还停留在第一阶段,还非常依赖他人的评价。孩子究竟害怕什么呢,很多时候其实就是害怕跟人比较、害怕被人超越,更害怕父母逼问“你为什么就不能像xxx一样?”(因为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比不过xxx、你没有xxx聪明......”)
尽管在泰勒看来,第三阶段的“无条件自尊”是一种高水平的人生境界,实现比例很低。但作为父母,我们不妨多跟孩子说些启发式问题:“你怎么看?”“你怎么做到的?”这样的问题,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有能力的人,还会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此外,还可以增强孩子的“回弹力”,即提升孩子在面对困难、挫败和威胁时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你要让孩子树立这样的信念:人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要害怕行动,因为只有不断地去行动、去实践、去质疑、去反思、再次行动,你才能知道,原来自己这么厉害!
关于孩子害怕失败的话题,暂且搁笔。最后,爱幂想说,在这个鸡娃成风、内卷严重的当下,各位父母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对孩子超级上心的父母,你们辛苦了!
养娃是一个漫长而琐碎的过程,难免会有纠结、心酸、失望......但请多给孩子一些耐心,多教孩子一些方法,让孩子自信起来,才能不惧失败,勇敢迈向前方!
注: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侵删。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见!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和爱幂老师一起,读懂孩子,教好孩子!
往期精彩回顾
抛妻弃子“隐形”10年,妻子病死仍不现身:没有担当的男人,有多可怕?
13岁男孩疑似猥亵多名幼童,儿童性教育太有必要!
16岁女孩遭亲妈“逼迫”捐献骨髓、......吸血鬼家庭里长大的女儿们,该如何自我拯救?
爱幂原创:如何面对分离焦虑,这7个小妙招真管用!
④ 能推荐几部好看的英剧或美剧吗
英剧和美剧我虽然没看过多少,但是以下几部在我心中却是难以忘怀的程度,下面我将依次推荐给你,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犯罪心理》
本人是重度悬疑爱好者,这部《犯罪心理》深深的吸引着我,它主要讲述了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下属的行为分析部(BAU)中的一支心理侧写队伍的探案经历,这里面的每一个主角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每一个小故事的最后都给我不同的感想。它从行为来探测人的心理,强调人的潜意识和本能,它从心理入手,强调受害者的行为模式对于被害者的吸引,而后又对人性进行剖析,是很棒的一种侦探逻辑。
好看的英美剧还有很多,如:《老友记》、《生活大爆炸》、《破产姐妹》、《摩登家庭》等,各种题材丰富多彩。以上推荐的剧希望你能喜欢。
⑤ 关于“性”好看启发的电影
启发性教育 La disubbidienza (1981)
导演: 阿尔多·拉多
编剧: Barbara Alberti / Aldo Lado / Amedeo Pagani
主演: 斯蒂芬尼娅·桑德雷莉 / 特蕾莎·安·萨沃伊 /马里奥·阿多夫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 法国
语言: 意大利语
上映日期: 1981-07-15(法国)
片长: 98分钟
又名: 违抗 / 被诱惑的男孩 / Disobedience
启发性教育的剧情简介 · · · · · ·
[被诱惑的男孩/启发性教育]
卢卡·曼齐是一个十四岁的男孩,由于生活的无奈与压迫 想到自杀,却在准备去死的时候救了个美女,美女用性教育他生活的道理
⑥ 《小偷家族》中的家庭结构对现实生活有什么启发
看完《小偷家族》,让人不由地发出“家人最重要”这样的感慨,可能是这部电影最重要的意义之一。
而“家人最重要”当中所包涵的关键一点正是——和谐的家庭是如何建设的?
是枝裕和借《小偷家族》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和谐家庭的范本,展现的方式还很“极端”——让毫无血亲关系的社会“弱者”临时组合构建一个理想型的“家庭星座”成为可能。
解体的必然要“归罪”,就“归罪”于作为“上帝”的导演是枝裕和,他给了这个家庭一个必然解体的设定——小偷家族。观众应该在电影开始前就做好这样的准备,迎接“sad ending”的准备。
然而,解体并不是电影的尾声,而是六位家庭成员的新生,以“解体”的方式把心紧紧连在一起。因为最终的“解体”,他们得以真面目视彼此:
初枝在海边眺望五位家人,用敬语无声地说出“感谢你们”,带着海浪的轻吻与花火的灿烂心满意足地离开人世,不再孤独;
亚纪重回旧屋祭奠这段小偷家族的岁月,确信真情;
阿治在临时住屋留宿祥太,重拾希望;
祥太走上正常少年生活,唤出心声;
信代以刑赎罪劝说阿治放手祥太,实现大爱;
由美虽然没能被解救出原生家庭,但是阳台的自言自语与张望,一定是六口之家为她建起的安全网。
既然是电影,我们也要从故事中走出来,不要“归罪”于是枝裕和,而要“归功”于是枝裕和,他让一种美好的假设得以证明成立,他让我们直面影片角色命运之时反观自己,是不是也可以为自己的家庭做些什么,找回正确的家庭星座位置。
家人如此重要,会爱更加重要。
当我们看完电影,走出影院,独自回味时,我们也可以想想自己的家庭星座。问自己几个小问题:
我的家庭是民主合作型的吗?
我在家庭星座中的位置理想吗?
我怎样的努力才能改善我的家庭星座?
如果你的确力有不逮,记得带着家人一起去看这部“教科书”般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