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说 格莱美 这样的还是说?..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每年的当地时间1月1日上午(北京时间1月1日18:00),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厅——富丽堂皇的维也纳金色大厅被鲜花装点得分外秀丽,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全球的瞩目下举行,演出的曲目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及其家族的音乐作品,由世界历史最悠久、素质最高超的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新年音乐会展示的是人类最文明、最欢快、最明亮的侧面,高雅、轻松、豪华、热烈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大特点。
轻松优雅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1987年的新年音乐会,当最后的《拉德茨基进行曲》欢快乐的旋律响起时,听众情不自禁地应和着节拍鼓掌。这时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很有想象力地转过身来,示意观众随着音乐的强弱和节奏来鼓掌,从此以后,每当音乐会最后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响起时,这个音乐家与听众水乳交融的鼓掌场面就成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节目。
1989年的新年音乐会,当《蓝色多瑙河》乐曲开头的弦乐震音响起时,听众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这时,指挥家卡洛斯·克莱伯中断指挥转过身来,向现场听众(同时也通过电视向全球收看直播的观众)说:“让我们迎来一个美好、欢乐与和平的新的一年”。于是以后的新年音乐会又多了一项内容:当《蓝色多瑙河》乐曲开头的弦乐震音被听众掌声打断时,指挥都会转过身向广大听众致辞,倒数第二句是他略显生硬的汉语“新年好!”随后是英文 “Happy New Year!”一个半世纪以来,维也纳爱乐乐团用音乐来纪念施特劳斯家族这些伟大的成员:老约翰·施特劳斯——施特劳斯家族的创始人,将圆舞曲从民间的舞场带入高雅音乐厅的“圆舞曲之父”;小约翰·施特劳斯——第一个将轻喜剧带入歌剧院的人,创作出传世圆舞曲的“圆舞曲之王”;约瑟夫·施特劳斯——第一个将贝多芬的音乐手法融入圆舞曲的创作人;爱德华·施特劳斯——带领“施特劳斯乐团”周游世界,将家族音乐介绍给全世界的人。
一个半世纪以来,维也纳爱乐乐团用音乐来欢迎新年的到来,无论时代沧桑,人事变迁,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核心并没有改变。
施特劳斯家族
提到“圆舞曲王朝”还是要从1804年至1916年以老约翰·施特劳斯及三个儿子的施特劳斯家族说起。欧洲的十九世纪被称为“跳舞的世纪”,当时,老、少施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父”和“圆舞曲之王”。
柏林森林音乐会
【柏林森林音乐会起源】
“柏林森林音乐会”由柏林爱乐乐团从1984年开始创办,至今已经有20年多的历史,其间许多世界著名指挥大师都曾在此登台献艺。柏林森林音乐会演出场地的全称是“瓦尔德尼森林剧场”,这座森林剧场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大自然送给音乐爱好者的一件礼物。露天剧场的所在地原来是一片森林,但由于自然生态的推移变化,逐渐形成了一块约30米深的盆地。1935年,有人发现了这块地方,经过大胆的创意和艺术性的修整,就成了一个可以容纳几万人的露天剧场。最初,它只是供大型宗教仪式和演出之用。1982年,这一露天舞台被装上了一个巨大的双塔型白色顶棚,设有88排环型坐席,可同时容纳22000名观众就座。与其周围的自然森林景观有机地融合,成为一个可以举行大型户外音乐会的理想场地。此后,这里随着柏林爱乐一年一度的“森林音乐会”名扬世界。在这里举办音乐会,听众不用像到音乐厅那样西装革履、正襟危坐,而是非常的随意。人们带着毛毯、野餐盒来到这里,或躺或坐在剧场中,在夕阳西下时,一边听着世界上最著名乐团的精彩演奏,一边点燃自己带来的小蜡烛,与家人在烛光下共同品尝红酒的香醇,情调格外地别致。不仅如此,瓦尔德尼森林中的鸟鸣虫叫和湿润清新的空气则更是让听众感到轻松和快乐。由于该剧场与一些私人别墅相毗邻,所以,除了偶尔放映一些电影外,每年在这里所举行的音乐会最多不会超过18场。因此每场演出的门票非常紧俏,常常是在每年的新年伊始就已销售一空。
“柏林森林音乐会”虽然是在露天剧场演出,但是听音效果却极其出众。别看这么大的场地需要用音箱来加以辅佐扩声,由于先进的音响扩声技术的保障,通过音箱所发出的声音不仅能够很好地还原舞台的真实声音效果,而且还音后的声压感与层次感也非常出色。即便坐在远离舞台的最后一排,也不会因距离而产生声压不足的感觉。而相反,即便坐在距离音箱很近也不会感到震耳欲聋。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22000人的音乐会,不论你坐在什么位置上观看,票价都是统一价位的原因。这些感受却只有到了瓦尔德尼森林剧场,才能真正亲身体会到这其中的无尽奥妙!
尽管每年一届的柏林森林音乐会观众人数众多,但现场的气氛却丝毫也不亚于在室内音乐厅聆听音乐。音乐会演奏时,这里只能听到悠扬的音乐在瓦尔德尼森林上空回荡,只有当每首乐曲结束时,观众们热情而慷慨的掌声才让人意识到这里竟然还有着那么庞大的爱乐队伍。热情的观众在情感激荡的音乐作用下,或愉快地鼓掌、晃动,或掀起阵阵人浪,使剧场出现更加热烈、欢快的场面。当夜幕降临,在观众席中点燃起的一束束小烟花,就好像夜空中的繁星,晶莹闪烁,这靓丽的景致,构成森林音乐会的特殊魅力。
【历届柏林森林音乐会主题】
1992年《法兰西之夜》
1993年《舞曲与狂想曲之夜》
1994年《美国之夜》
1998年《意大利之夜》
2000年《舞韵与节奏之夜》
2001年《西班牙之夜》
2002年《世界返场曲之夜》
2003年《蓝色狂想曲之夜》
2004年《俄罗斯音乐之夜》
2005年《浪漫法兰西音乐之夜》
2006年《阿拉伯音乐之夜》
2007年《狂想曲之夜》
2008年《拉丁美洲音乐之夜》
柏林森林音乐会特点】
与传统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一样,每届柏林森林音乐会的最后一首返场曲也是要演奏一首固定的音乐作品作为结束。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的是具有浓厚奥地利维也纳风格的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斯基进行曲》,而柏林森林音乐会演奏的是让全体柏林人最引以为自豪的《柏林的空气》(“Berliner Luft”)。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柏林城有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整座城市环抱在广袤的自然森林之中,空气中的含氧量很高,正是柏林这得天独厚的森林大氧吧的清新空气,使得柏林人的生活感到无比惬意和舒适。于是,作曲家保尔·林克以“柏林的空气”为名创作出这首乐曲。这部曲调轻松、节奏热烈、情绪欢快的作品,表现了柏林人乐观向上的天性,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真情赞美,深受人们的喜爱。从此,这首《柏林的空气》就如同柏林市歌一样在一些重大的场合和节日喜庆的音乐会中演奏。每当柏林森林音乐会在最后演奏到这首乐曲时,全场观众的情绪也被带到热烈的顶点。全场观众起立,随着激荡的音符和跳跃的节奏,或吹口哨、或击掌节拍、或欢呼雀跃、或摇摆舞蹈,指挥和乐队也总是以不同的形式表演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噱头,惹得全场哗然大笑。此时音乐会的现场不论是柏林爱乐乐团还是22000名观众,全都融入进音乐所给人带来的无限欢乐之中。而这种景象是在任何音乐厅中所根本不可能想象的,它给人们留下的是难以忘怀的印象和无尽的美好回忆。
② 电影有关一部 丛林的电影
《启示》又叫《启示录》
剧情介绍
3000年前的美洲大陆上存在着一个鼎盛的文明社会,这块覆盖着浓郁森林的大陆上诞生了古老而强大的玛雅文化,生活在这里的玛雅人掌握着打猎、种植、冶炼等各种技术,在玛雅人的建设下,强大的玛雅帝国诞生,在随后的近千年中统治着美洲。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玛雅帝国即将崩溃的时候。玛雅帝国阶级观念十分强,整个帝国由国王和祭司统治。玛雅人敬畏神明,他们认为一切灾难的发生都与神明发怒有关,而祭司是惟一能与神明对话的人,祭司是神明的代言人。《启示录》中玛雅帝国正处于流行瘟疫的时刻,祭司下令要用大批的活人祭祀,用以安抚神明。为此,他们袭击了许多深林中的小部落,主人公jaguar paw(鲁迪·杨布拉德)的部落也在一天早上被袭击,除了小孩子和战死的人以外,部落的人全部被抓,jaguar paw把自己的妻子藏在一个捕兽井里得以幸免,jaguar paw在被杀作为祭祀品之前,这个年轻的猎人想起家中的妻子孩子,再想想自己即将面临的下场,开始十分恐惧,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日食使得祭祀突然中断,jaguar paw没有当场被杀,但是祭司要求把他们在祭台以外处死,于是一场杀人游戏开始了,jaguar paw在杀死zero wolf的儿子后逃入深林,在深林中与zero wolf带领的战士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时刻天空下起了大雨,而自己怀孕的妻子和儿子还在捕兽井里,随时可能被淹死,为了救妻子,他开始往回跑,但是后面还有两个人在追他(其他人都被他消灭了),在追到海边时,他们都惊呆了,因为海面上出现了大帆船,欧洲人开进了新大陆!!! 最后jaguar paw救回了他的妻子,他们往深林中走去,寻找他们新的生活。
③ 原始森林探险的电影
1,《夺宝奇兵》
《夺宝奇兵》是卢卡斯影业和派拉蒙公司出品的动作电影,由乔治·卢卡斯编剧,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哈里森·福特、凯伦·阿兰、保罗·弗里曼主演。
2,《奇幻森林》
《奇幻森林》是由美国华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真人动画片,由乔恩·费儒执导,尼尔·塞西领衔主演,本·金斯利、伊德瑞斯·艾尔巴、露皮塔·尼永奥、斯嘉丽·约翰逊、吉安卡洛·埃斯珀西多、克里斯托弗·沃肯联合配音。
3,《亚马逊萌猴奇遇记》
《亚马逊萌猴奇遇记》是由蒂埃里·拉格贝尔执导的一部3D奇幻冒险电影,于2013年9月7日在意大利首映,2015年9月4日在中国上映。
该影片讲述了一只因飞机失事意外坠落在亚马逊雨林的马戏团小僧帽猴,独自踏上冒险之旅,最终重返大自然的故事。
4,《里约大冒险2》
《里约大冒险2》(Rio 2)是一部2014年美国3D电脑动画音乐喜剧冒险片,由美国蓝天工作室(Blue sky studios)制作,二十世纪福斯发行。
为2011年电影《里约大冒险》的续集,由前作巴西导演卡洛斯·沙尔丹哈执导,唐·莱默、卡洛斯·沙尔丹哈编剧,安妮·海瑟薇、杰西·艾森伯格、杰米·福克斯、莱斯利·曼恩等配音。
5,《侏罗纪公园》
《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是一部1993年的科幻冒险电影,改编自迈克尔·克莱顿于1990年发表的同名小说,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环球电影公司出品,山姆·尼尔、劳拉·邓恩、杰夫·高布伦主演,于1993年6月11日年美国上映。
④ 一部电影
黑暗中的舞者
片名:Dancer in the Dark
译名:黑暗中的舞者
编剧:拉尔斯·冯·特里尔Lars Von Trier
导演:拉尔斯·冯·特里尔Lars Von Trier
主演:比约克 Björk
凯瑟琳·德纳芙 Catherine Deneuve
戴维·莫尔斯 David Morse
类型:歌舞/剧情
片长:140分钟
级别:R
发行:佳线电影公司
首映:2000年9月22日
官方网站:与黑暗共舞
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社会底层。塞尔玛是来自捷克的移民,一位单身母亲。她在乡下的一所金属制品加工厂工作,她和儿子吉恩靠打工挣来的微薄收入相依为命。塞尔玛有一个在心中一直隐隐作痛不为人知的秘密:由于家族遗传因素,她患有视力障碍,而且日趋恶化,不久将有失明的可能。更糟的是,吉恩也同样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而视力堪忧,如果塞尔玛不能在吉恩13岁前挣够做手术的费用,将错失治疗时机,儿子也将难逃变瞎的命运。为了凑足手术费,塞尔玛夜以继日的加班、兼职,尽管在体检前将视力表的字母了若指掌,却阻止不了视力的每况愈下。每天回家,她都会把当天的收入小心翼翼的放进藏钱的铁盒,那是邻居送给她的糖果盒,在捷克的美国梦。
塞尔玛租住着比尔夫妇的拖车房,平时两家经常相处的其乐融融。比尔是个警察,据说继承了大笔的遗产;他的妻子琳达崇尚物质,虽然整天无所事事却过惯了阔绰的生活。一天晚上,沮丧的比尔向塞尔玛讲述了自己的秘密:他继承的全部遗产已被妻子挥霍一空,甚至银行要收回这套住房。他实在爱他的妻子,怕自己的破产会让琳达离他而去,他没有勇气说出真相。出于对比尔处境的怜悯,塞尔玛也说出了自己的秘密,还说儿子的手术费就快攒够了。最后,两人约定将各自的秘密守口如瓶。
⑤ 好看的丛林电影推荐
1、《太阳泪》;这片本身没什么问题,是部好片。但是,结合美国佬自身,经常借着“正义”的名义对一些国家进行军事打击,这就让人无语了。正义会被滥用,但是真理不会。借着正义的名义消灭真理,这是悲哀的地方。还好在此片中看到人道主义,这是真理!
2、《刚果惊魂》;以2020年挑剔的眼光来看25年前的这部电影,仍然觉得不错。砖石枪,还有手语可以转换成语言的大猩猩,听到badgalera我都笑喷了,猩猩真是挺可爱的。其实隐藏整部片子的核心是寻宝探险,而不是动物。可以看一看。
3、《热带惊雷》;那时候的妮妮还没靠钢铁侠跟福尔摩斯封魔全球。还是那个瘾者,也还在寻找着自己的戏路,影片的无厘头,巨制中的巨资,劳模马修的客串,阿汤哥的骚,真的是现在看,还是不觉得带着年代感的电影。很值得,但,看的人不多,还是希望更多人看到。
4、《金刚》;像是一个侏罗纪公园加美女与野兽,前面是自己做,然后还把野兽带回城市,唯一感觉不一样的就是金刚本身吧,一个孩子,在这个不单纯社会难以正常活下去,感觉罪恶的也不是人类,就是那个导演。感觉人的戏份太多了,金刚变成一个配角。
5、《迷失z城》;还不错。作为一个人物传记探险片,并没有俗套一味的描述探险过程与丛林技巧。而是从人性思想上展开,不是所有的伟大探险都是以成功而结束的,那些失败了的探险也应该被铭记,因为这都是对人类历史有过伟大贡献的历程,不应该被忘记。影片的色调复古,颜色灰暗,刚看时有些不爽,但看到后面是此种复古风格更显得真实有厚重感。推荐一看。
6、《勇敢者的游戏:决战丛林》;这部电影之前没有见过这类进入游戏里冒险的电影,觉得这个设定实在是新奇,查了资料后才发现这是续作,可以把之前的那部看一看。全程挺欢乐的,演员的演技都很不错,把那种反差萌表现得都特别好,有时间想再刷一次。
7、《侏罗纪公园》;冒险,惊悚片,科幻,博士通过恐龙基因创造了一个有真恐龙的侏罗纪公园,然而由于员工破坏系统,恐龙逃出了控制区,与人展开杀戮;经典,好几个镜头真的吓坏我了;虽然一直不太喜欢斯皮尔伯格电影中的儿童化呈现,但承认,此片已成为电影技术史上一笔;类型片的典范之一,没有剧情,爆米花吃得开心,难怪当年拿下超过九亿美元的票房。
8、《最后的莫希干人》;听过那么多版本的最后的莫西干人,竟然都源自于这部电影,这个旋律已经成了印第安人的代表,冲这个音乐也必须打五星。印第安人最后衰落也跟互相残杀有关啊,每个族群本来人口就不多,最后只能走向分裂缩小甚至灭亡。他们是丛林里的暗杀神,是彪悍残忍的斗士,是敬畏天地的顺民,印第安人的近代史也是一部不忍直视的血泪史。
9、《荒野猎人》;冈萨雷斯的指导能力还是可怖,这样看来那届蝉联BD也无可厚非。抛却表演带来的非议(莱昂纳多复原了绝处逢生的真实,注定不会是不费吹灰之力达到的表演),摄影也是绝赞,白茫茫的雪映得血刺目,又很快的把血吞没,让复仇的人成为最终的裁决者。
10、《启示录》;其实整部片子还是不错的,梅尔.吉布森的片子总能带来惊喜,但这个情节显然有点过于夸张了,观众们想想,我们自己有时候手指,脚趾弄破点皮肉都要疼好几天,影响动作,何况这样的重伤,能爬几步就不错了,别说如此长时间剧烈的奔跑,其打斗中也似乎完全没有影响到动作和发力。
特别推荐: 就是时间有点长
《赛德克·巴莱》是《海角七号》导演魏德圣所执导的影片,该片筹划长达十二年、动员两万人参与拍摄。 电影在台湾上映分为《赛德克·巴莱(上):太阳旗》和《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两部分。讲述发生于1930年台湾南投的“雾社事件”,赛德克族头目莫那鲁道率领族人三百多名勇士对抗日本三千大军的故事。
⑥ 那位朋友去过柏林瓦尔德尼森林剧场,请说一下现场感受
在森林回响的"兰色狂想曲"
------北京音乐广播再度成功转播柏林森林音乐会(文: 陈小斌)
陈立、陈小斌与帕胡德
如同喜爱音乐的电视观众没有不知道《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京城爱好音乐的广播听众很少有不知道柏林森林音乐会的;去年,北京音乐广播首次现场直播的2002柏林森林音乐会,让千百万古典乐迷认识并喜爱上了这台既轻松活泼又典雅优美的夏季音乐会。
坐落在德国首都柏林郊区、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附近一片茂密的天然森林中的瓦尔德尼森林剧场,是一座能够容纳22000名观众的露天演出场所,每年的夏季,这里都会举行大量精彩的露天音乐会,有时也会在周末放映露天电影;每次的演出都吸引了大批的观众前来观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优雅环境、轻松的演出曲目和休闲而随意的欣赏氛围很受大众的喜爱,尤其是在夏日轻拂的微风里,听着林中鸟儿啼鸣,一家老小围坐一起,品美酒佳肴、听人间仙乐,自然是其乐融融;在夏季的音乐聚会当中,最受人们关注和喜爱的当然是由世界最顶级的柏林爱乐乐团每年音乐季在这里举行的最后一场轻松音乐会,这就是我们通常说到的森林音乐会。
从1984年开始举办的森林音乐会,除了主角柏林爱乐乐团常年不变之外,参加演出的指挥家和艺术家每年都象"走马灯"似地由世界各地最著名的音乐大师轮流"执政",由于每年的演出都有一个不同的主题,加上这些不同风格与特点的艺术家们的加盟,森林音乐会的演出就更加"异彩纷呈",每年的门票也因此而颇为紧俏,预定在6月下旬的演出,常常在3、4月间门票就早已"销售一空";为使中国的乐迷与世界同步感受这场难得而精彩的音乐盛会,曾现场直播了萨尔斯堡音乐节、布拉格之春音乐节和格莱美颁奖音乐会等重大国际音乐活动的北京音乐广播,通过多方努力,在2002年首次派出转播小组,现场直播了当年森林音乐会的盛况,在中国的乐迷当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很多人纷纷给我们写信表示了自己听到转播之后的兴奋与激动,他们希望这样的转播能够年年都听到!
陈立、陈小斌在转播中
今年森林音乐会的主题为"兰色狂想曲"之夜,作品全部是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的作品;由于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和来自美国的"马库斯"爵士三重奏组的加盟,使演出具有更多的"看点";为此,北京音乐广播从今年三月就开始筹备音乐会的转播工作了;可进入四月以来,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打乱了许多我们预定的工作节奏,由于当时不少国家都开始限制我国人员入境,因此,对于原定的森林音乐会转播能否正常进行,音乐广播的领导和我们也都感到没有把握;报着试试看的想法,我们给森林音乐会的主办者--柏林爱乐乐团的有关部门发去了联系的信函,出人意料的是:乐团方面对森林音乐会的转播表示全力支持,丝毫没有因为"非典"而产生任何的动摇;同时,他们还积极联系去年曾为我们的转播提供技术支持的柏林RBB电台,电台技术部门的负责人马勒先生当即就对我们幽默地表示:我们仍将继续为你们提供技术保证,你们尽管放心来柏林,带好设备、只要别带SARS就行了!德国方面的大力配合,坚定了我们转播今年森林音乐会的信心。
进入五月底,北京的"非典"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各项工作开始全面恢复,电台领导马上想到要尽快启动我台重要的音乐会转播,这也是献给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给千百万音乐爱好者最好的音乐礼物;这时森林音乐会转播准备工作正式启动,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北京音乐广播2003年柏林森林音乐会转播小组再次踏上了前往柏林的航班; 到达柏林之后,转播小组立即赶往森林剧场进行例行的线路测试,德国电信部门的工作如同去年一样的精确,我们的线路试验非常顺利;
演出前一天晚上,转播小组照例前往森林剧场观看了音乐会的最后排练,当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和"马库斯"爵士三重奏组的成员以及柏林爱乐乐团的艺术家们登上舞台的时候,我们终于第一次听到了最富有新意的"兰色狂想曲";这部格什温最著名的作品是作曲家专门为爵士钢琴和小管弦乐队而创作,由于担任乐曲首演的钢琴演奏者就是作曲家本人,因此,格什温对曲中钢琴部分的曲谱只作很简要的标注,而给钢琴留下了大量即兴发挥的空间,就好象是协奏曲中的"华彩乐章",这就是为什么不同钢琴家演奏的"兰色狂想曲"总有许多的不同之处。而今年森林音乐会中的"兰色狂想曲"则具有更多的"与众不同":改编者将钢琴部分的演奏交给了一支由钢琴、低音提琴和爵士鼓组成的爵士乐队,这样,演出时的"即兴"成分将更加突出,而担任乐队协奏的是大编制的交响乐团,以这样的阵容去演绎,绝对是既现代又热闹的"兰色狂想曲",这恐怕也是这次森林音乐会能够"出新"的绝招。音乐会另外一首《F大调钢琴协奏曲》也是如法炮制,这样的创新版本使我们在观看排练时就感到"耳目一新",除了我们熟悉的柏林爱乐乐团,第一次接触到的"马库斯"爵士三重奏组使人印象深刻,特别是盲人钢琴家马库斯的灵活多变、出神入化的钢琴演奏更让人"拍案叫绝",指挥大师小泽征尔仍然以他特有的诙谐而幽默的指挥风格,使现场的气氛更加活跃;在排练现场,转播小组巧遇当代最杰出的长笛演奏家、现任柏林爱乐乐团长笛首席帕胡德,当听说我们是来自遥远的北京,他高兴地向我们表示欢迎,祝愿转播圆满成功,他的随和与谦逊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大家以舞台为背景摄影留念;这晚观摩排练收获不小,大家对第二天的现场直播更有把握了。
作者与小泽
当地时间6月29日,是森林音乐会的"正日子";经过午间的短暂休整,北京音乐广播转播小组在下午4点就早早来到了森林剧场,按照个人的分工分别进行转播前最后的准备;今年我们的转播席位设在剧场内观众席的后面,头顶是繁茂的树木,四周是惬意的观众,眼前可以清晰看到舞台的全景,旁边是德国RBB电台的同行,-------我的角色与往年略有不同:在完成了录音车上的设备调试之后,我和陈立一起坐在了转播话筒前,虽然我们一起主持了多年的节目,可在实况转播中搭档却是第一次,心中不免有些打鼓;可当我们看到演出前观众和台上的演员们共同掀起的人浪,在那种热烈、轻松的气氛感染之下,心情就开始放松起来;转播准时开始,我和陈立的解说也"渐入佳境",台上的演出和场内的气氛使我们激动和兴奋,在"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的暖场音乐过后,随着"马库斯"爵士三重奏组的登台,"兰色狂想曲"的旋律回荡在巨大的森林剧场、飘散在四周茂密的树木之中,我们被深深陶醉了;想到万里之外的祖国,那么多乐迷的耳朵都在凝神聆听着来自森林的音乐,他们多么渴望知道现场的情况!我俩不由得"口若悬河"起来:我们要把在这里看到、听到和感知的一切,连同美妙的音乐一起献给热情的听众!虽然激动中的我们会有时嗑绊、有时语塞,可"说话"的热情却始终没有消退,直到音乐会结束的狂热掌声和口哨声响彻在森林上空的时候,我和陈立才"如梦初醒"地相视一笑:我们的转播成功啦!
我在柏林拍大师
------记赴德国参加转播2003年柏林森林音乐会(文: 孙瞰瞰)
大师小泽给音乐台签字留念
转播小组在瓦尔德尼剧场内
当北京音乐台的录音师陈晓斌老师通知我将作为转播小组的一员赴德国柏林参加一年一度的柏林森林音乐会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虽然我只是负责现场摄影和即时新闻的采写,但仍为能够亲临世界如此著名音乐会而莫名的兴奋不已,毕竟对于古典音乐我还是个门外汉,能老老实实的听完一个乐章都算不容易了,但毕竟是工作,于是在激动之余,我开始着手准备起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柏林森林音乐会的闻名要远远超出我的想象,从1984年创办到现在已经有19年的历史,是柏林爱乐乐团每年音乐季的最后一场演出,演出场所是柏林郊区的瓦尔德尼森林剧场。试想一下,在郁郁丛丛的森林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伴着悦耳的鸟鸣、聆听着由世界顶极大师指挥,一流乐团演奏的著名乐章。天哪!这样美妙的瞬间人生不知道会有几回?
还记得当我在朋友的车上不经意跟他提起要去柏林森林音乐会转播的时候,他下意识的踩了一脚刹车,把车停在路边.用狐疑的眼光望着我: "什麽?去哪儿?"我重复了一遍: "去柏林看森林音乐会"!他一脸无奈:"怎么能让你这样不懂古典音乐的人去'膜拜'大师呢,这不成了假球迷去看世界杯了么?"我一脸茫然的看着他,不知所云。他是中央音乐学院管乐系教单簧管的老师,从他嘴里我才得知一直以来他都梦想着能亲临柏林森林音乐会的现场。对于身在音乐学府的他和他的同事、同学们来说,能有机会去德国看一场柏林爱乐乐团的演出就好像朝圣者去朝拜胜地一般。于是心存兴奋和疑惑的我对于森林音乐会的演出又多了几分崇敬之情。
11个小时的长途飞行,把我送到了我们的目的地-柏林。当我走出柏林国际机场,第一件事情就是扔下行李、张开双臂、深深地呼吸,仿佛在拥抱大师们的气息。一路上,蓝天白云、欧式建筑、高密度的绿色氧吧,汽车里一直放着柏林电台的古典调频,那是一些轻快的协奏曲,伴着轻松优美的旋律,看着窗外悠闲漫步的人们,不禁心情都跟着跳跃起来,原来古典的乐章也可以自由地流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意中想起北京音乐台谷悦的节目《古典也流行》,我的脸上泛起了微笑。
观众的人浪
共同祝贺
第一次到达演出的现场正赶上音乐会前的最后一次排练,转播组的工作主要是进行线路测试和现场图片的拍摄。在去剧场前我们首先来到了大师卡拉扬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柏林爱乐乐团。它的建筑造型很不规则,据说卡拉扬曾参与设计,黄色且结构别致的建筑与蓝天白云相映具有格外淡雅的气息。在乐团的展示厅里陈列着许多音乐家的巨幅海报及珍贵的唱片,空中弥漫着的浓厚的音乐气息让人不禁对那些在这里工作过的天才演奏家们肃然起敬。在排练厅里,我的镜头直追今年音乐会的指挥家小泽征尔,他不断地与演奏者交流,特别是此次演奏会的焦点人物----盲人钢琴演奏家马库斯。排练的气氛很活跃,在台下小泽让人的感觉是冷峻,颇有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但是一站到指挥台上,他的动作诙谐、语言幽默常常引来阵阵笑声,这使得排练的过程很轻松。
离开柏林爱乐乐团,我们乘车前往瓦尔德尼森林剧场。剧场坐落在茂密的森林当中,入口的保卫措施非常严密,我们不能开自己的车进去,而是转乘场内专门的车辆穿过林间小路,才到达我们的转播车前。早就等候在那里的德国同行们亲切和蔼,很快试线工作就得以顺利完成。抽得空闲我又开始端起相机捕捉起眼前的森林剧场。
瓦尔德尼剧场被绿色的森林簇拥在中心,两个圆锥形顶棚在舞台的上方仿佛是徜徉在绿色海洋里的白色风帆,蓝天白云做底,当按下快门得一刹那,我自己也分不清是在拍摄照片还是绘一幅水彩画了。观众席呈盆地型,有186层台阶、88排座椅、22000个座位。我持着相机在观众席中穿梭,力图捕捉到彩排中的精彩瞬间,不经意的发现无论走到那里,剧场所展现的舞台音质都惊人的一致,惊叹之余不得不赞叹德国音响师一流的舞台音响操控水平。后来才知道,正因为如此音乐会的票价是完全一致的,观众可以随意选择自己中意的角度去聆听大师们的演奏。但由于每年的森林音乐会的演出只有一场,所以无缘买到入场券的人们就只能来看彩排了,但从他们神往的表情中看到的更多是幸福而非遗憾。
大师魅力
小泽也休息
这时候,陈立老师向我挥手示意要我过去,到跟前他向不远处指指,一个年轻帅气的男士正在座位上与亲友聊天。从他的着装上不难看出他应该是柏林爱乐乐团参加演出的成员。陈立老师告诉我他就是著名的长笛演奏家帕胡德,现在是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演奏家。我拿着相机和笔记本向他走过去,原本以为这些天才艺术家都是性格高傲,脾气古怪的,却没想到他听我表明来意之后欣然接受,热情地与我们合影并签名留念。第一次面对这样谦和有礼的外国艺术家,让我又对他平添了几分敬重。
2003柏林森林音乐会正式演出是在当地时间晚8点15分,柏林的夏季天色黑得较晚,大约10点左右才会夜幕降临。当天不到7点很多观众背着包、提着篮子陆陆续续到达了现场,这与国内看音乐会时盛装出席的场景可谓截然不同。所有的观众都像去郊游一样,穿着舒适休闲,还随身携带了各类小吃,像匹萨、芝士酱、啤酒还有德国人最爱吃的香肠,像雨伞、蜡烛、小烟花等小的物品也有准备。找个理想的座位,倒上美酒,一边品尝美食一边等待着音乐会的开始。演出还未开始,不知在谁的带动下观众掀起了人浪,此起彼伏。最有意思的是当人浪经过圆形剧场的舞台那一面时,原本刚刚落座的爱乐乐团的演奏家们也自然地回应起来,这样整个演出前的气氛就开始热闹起来,而且还平添了温馨的气息。在这一刻,我才深深地体会到音乐不但可以自然地融入生活,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我们转播小组的工作地点是在指挥大师小泽征尔的上场口,所以我把镜头对准了他的一切:下车、走进休息室、与他的夫人聊天。要知道这麽近距离的接近大师我可还是头一回,兴奋之外我还请小泽征尔为我们在音乐台的画册上签名留念,他始终谦和而平静,很难想想这样一位和蔼的老者即将站在台上,用那根短棒征服我们的耳朵,我们的心。
随着小泽征尔大师的上场,2003柏林森林音乐会正式开始,观众的掌声把小泽推上了指挥台。这次音乐会主题是"蓝色狂想之夜",演奏的是格什温的作品,采用大编制乐队演奏并加入了美国三位黑人爵士乐队即兴的表演,场面轻松诙谐,史无前列。小泽不愧为当代一流的指挥大师,在他双手的舞动下,乐队完全融入到激情当中。这时我转到舞台的后方去拍摄大师的正面,众多的外国记者举着各式专业的摄影器材让人眼花缭乱,而我带着对音乐的崇敬和热爱也毫不犹豫的把我的镜头再次对准了大师。只见他目光炯炯、表情时喜时忧、动作夸张、那头蓬松的灰白色头发格外引人注目。如此近距离的接触,音乐就像长了脚的精灵一般钻进我的耳朵,带着魔力浸透我的骨髓,让我浑身的毛孔都在呼吸着音符。闭上眼仿佛沉浸在蓝色的海洋里,一望无际,激动人心的旋律象飞鸟一样在我脑海里穿梭,原来音乐真的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牵动你我的心灵。
从台后绕到观众席的最前排。我轻手轻脚,生怕打扰了正沉醉其中观众。即使你没有听到现场的音乐,你都可以从他们每个人的脸上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激动和快乐。在每一个乐章结束时,所有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起立热烈地鼓掌,那伴着音乐的掌声久久回荡在瓦尔德尼剧场的上空,这种感觉是在国内任何一场露天的演唱会所不能体会的,心灵的洗礼让经典的旋律长久留在了我的心底。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随着终曲的结束,连绵的掌声再次想起,接着是欢呼声,没有人离场,一起期待着返场的曲目。果然大师小泽不负众望放下手中的鲜花再次挥动起他神奇的双手。当乐曲响起时,剧场内的每一个人的心都沸腾了,心中的激动被这些音乐大师彻底点燃了!最后的这曲"柏林的空?quot;曲调轻快,小泽征尔不断的回头向大家示意一起跟着节拍吹口哨,于是有些观众开始随乐起舞了,观众席还燃起了烟花,伴着音乐的节奏,乐曲声、口哨声、掌声、欢呼声、鸟鸣声,五个声部合成在一起,我想这才是这场音乐会最后的乐章吧。此时此刻,我才感到手中相机所能表达真是太有限了,真正激动的瞬间,内心的冥想是无法如此简单纪录的,更何况是大师们的音乐真谛。在乐声中我仿佛领悟到一种大自然的灵性,那博大与变换无穷的色彩,让我前所未有的甘愿沉醉其中,直到永远。
柏林之行就是这样在感知音乐的震撼中结束了,它赋予我的一切,很难用只言片语简单地概括和表述。虽然我捕捉到了演出的瞬间,但真正音乐所能带给你的一切恐怕还是要你在音乐中来自己感受吧。而对于我,在经历了这样的音乐洗礼之后,对音乐的渴求充满了我的心,那种渴求不再是浮于简单的旋律,而是更深层的内涵和期盼中的心灵沟通。作为北京音乐台的一员我还会有给大师拍照的机会,但下一回将会把他和他的音乐在图片中一同奉献给您。
⑦ 这部电影叫什么名字
触不到的恋人(韩国)或者叫 湖边小屋 (美国)
http://ke..com/view/430661.htm
⑧ 请问这个电影叫什么名字
白雪女王 The Snow Queen
导演: Martin Gates
主演: Ellie Beaven / Rowan D'Albert / Russell Floyd / Damian Hunt / David Jason / Hugh Laurie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English
又名: 冰雪皇后 / 冰雪王后
年份:1996
很久很久以前,汤姆和妹妹爱丽住在一个平凡的小镇,过着平凡的生活。可是,住在冰宫里的白雪皇后(听歌)却想统治全世界,让大家的生活不再平静。邪恶的白雪皇后制造了一面很大很大的镜子,她想把地球上的阳光折射出去,这样世界就会结冻,变成她的天下。没想到,镜子在运送过程中竟然被愚蠢的精灵摔碎了,恶魔的镜子碎片散落人间,其中一片掉进汤姆的眼睛,还有一片则刺进了他的心脏。从此原本善良的汤姆看所有事物都变的很丑陋,甚至变的冷酷,疏离朋友和家人。
魔镜的破碎让白雪女王大怒,为了重新把镜子补好,她设下诡计,绑架了汤姆,想找回碎片,并让小男孩汤姆为她修补破损的镜子。爱丽赶紧展开抢救之旅,她要赶在白雪皇后很逞之前救回汤姆。爱丽一路上历经了许多险境,并遇到一些奇怪又有趣的人们。
拯救之路漫长而艰辛,为了不至于在潮湿阴暗的森林里过夜,爱丽和她的好朋友小鸟决定向一个古怪的老太婆求宿。没想到,却把自己推向了危险的边缘,险些丧命。经历过这次磨难后,爱丽和小鸟已变得胆战心惊,不愿再轻易相信(听歌)别人。但为了救哥哥(听歌),爱丽还是执意跟随乌鸦管家去可爱公主(听歌)的宫殿走一遭。这次虽然没有遇到坏人,但也没有找到哥哥,这让爱丽很失望。为了帮助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好心的公主特意送给了爱丽一辆漂亮的雪地汽车。没想到,这却给爱丽带来了麻烦。
豪华的汽车让爱丽成为了老鼠强盗们的目标,并被关押了起来。在那里,爱丽认识了胆小自卑的驯鹿,并在它的帮助下,找到了飞行学校的印第安奶奶弗莱达。这是一个有着神秘色彩的老太太,在爱丽的恳求下,她决定和小女孩一同前往危险重重的北极去救她的哥哥。
最后,经历千辛万苦,在印第安奶奶弗莱达帮助下,爱丽等人终于来到了白雪女王的宫殿,唤醒了迷失心智的男孩,解除了白雪女王的魔法。同时,女孩通过跟旅行的途中遇到的人们和动物的互相接触,被家人的爱和友情的力量支撑着,自己也在感动的故事中逐渐的成长。
【PS:《白雪女王》与《冰雪女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请大家注意。】
⑨ 谁能介绍几个世界著名的音乐会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每年的当地时间1月1日上午(北京时间1月1日18:00),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厅——富丽堂皇的维也纳金色大厅被鲜花装点得分外秀丽,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全球的瞩目下举行,演出的曲目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及其家族的音乐作品,由世界历史最悠久、素质最高超的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新年音乐会展示的是人类最文明、最欢快、最明亮的侧面,高雅、轻松、豪华、热烈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大特点。
轻松优雅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1987年的新年音乐会,当最后的《拉德茨基进行曲》欢快乐的旋律响起时,听众情不自禁地应和着节拍鼓掌。这时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很有想象力地转过身来,示意观众随着音乐的强弱和节奏来鼓掌,从此以后,每当音乐会最后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响起时,这个音乐家与听众水乳交融的鼓掌场面就成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节目。
1989年的新年音乐会,当《蓝色多瑙河》乐曲开头的弦乐震音响起时,听众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这时,指挥家卡洛斯·克莱伯中断指挥转过身来,向现场听众(同时也通过电视向全球收看直播的观众)说:“让我们迎来一个美好、欢乐与和平的新的一年”。于是以后的新年音乐会又多了一项内容:当《蓝色多瑙河》乐曲开头的弦乐震音被听众掌声打断时,指挥都会转过身向广大听众致辞,倒数第二句是他略显生硬的汉语“新年好!”随后是英文 “Happy New Year!”一个半世纪以来,维也纳爱乐乐团用音乐来纪念施特劳斯家族这些伟大的成员:老约翰·施特劳斯——施特劳斯家族的创始人,将圆舞曲从民间的舞场带入高雅音乐厅的“圆舞曲之父”;小约翰·施特劳斯——第一个将轻喜剧带入歌剧院的人,创作出传世圆舞曲的“圆舞曲之王”;约瑟夫·施特劳斯——第一个将贝多芬的音乐手法融入圆舞曲的创作人;爱德华·施特劳斯——带领“施特劳斯乐团”周游世界,将家族音乐介绍给全世界的人。
一个半世纪以来,维也纳爱乐乐团用音乐来欢迎新年的到来,无论时代沧桑,人事变迁,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核心并没有改变。
施特劳斯家族
提到“圆舞曲王朝”还是要从1804年至1916年以老约翰·施特劳斯及三个儿子的施特劳斯家族说起。欧洲的十九世纪被称为“跳舞的世纪”,当时,老、少施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父”和“圆舞曲之王”。
柏林森林音乐会
【柏林森林音乐会起源】
“柏林森林音乐会”由柏林爱乐乐团从1984年开始创办,至今已经有20年多的历史,其间许多世界著名指挥大师都曾在此登台献艺。柏林森林音乐会演出场地的全称是“瓦尔德尼森林剧场”,这座森林剧场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大自然送给音乐爱好者的一件礼物。露天剧场的所在地原来是一片森林,但由于自然生态的推移变化,逐渐形成了一块约30米深的盆地。1935年,有人发现了这块地方,经过大胆的创意和艺术性的修整,就成了一个可以容纳几万人的露天剧场。最初,它只是供大型宗教仪式和演出之用。1982年,这一露天舞台被装上了一个巨大的双塔型白色顶棚,设有88排环型坐席,可同时容纳22000名观众就座。与其周围的自然森林景观有机地融合,成为一个可以举行大型户外音乐会的理想场地。此后,这里随着柏林爱乐一年一度的“森林音乐会”名扬世界。在这里举办音乐会,听众不用像到音乐厅那样西装革履、正襟危坐,而是非常的随意。人们带着毛毯、野餐盒来到这里,或躺或坐在剧场中,在夕阳西下时,一边听着世界上最著名乐团的精彩演奏,一边点燃自己带来的小蜡烛,与家人在烛光下共同品尝红酒的香醇,情调格外地别致。不仅如此,瓦尔德尼森林中的鸟鸣虫叫和湿润清新的空气则更是让听众感到轻松和快乐。由于该剧场与一些私人别墅相毗邻,所以,除了偶尔放映一些电影外,每年在这里所举行的音乐会最多不会超过18场。因此每场演出的门票非常紧俏,常常是在每年的新年伊始就已销售一空。
“柏林森林音乐会”虽然是在露天剧场演出,但是听音效果却极其出众。别看这么大的场地需要用音箱来加以辅佐扩声,由于先进的音响扩声技术的保障,通过音箱所发出的声音不仅能够很好地还原舞台的真实声音效果,而且还音后的声压感与层次感也非常出色。即便坐在远离舞台的最后一排,也不会因距离而产生声压不足的感觉。而相反,即便坐在距离音箱很近也不会感到震耳欲聋。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22000人的音乐会,不论你坐在什么位置上观看,票价都是统一价位的原因。这些感受却只有到了瓦尔德尼森林剧场,才能真正亲身体会到这其中的无尽奥妙!
尽管每年一届的柏林森林音乐会观众人数众多,但现场的气氛却丝毫也不亚于在室内音乐厅聆听音乐。音乐会演奏时,这里只能听到悠扬的音乐在瓦尔德尼森林上空回荡,只有当每首乐曲结束时,观众们热情而慷慨的掌声才让人意识到这里竟然还有着那么庞大的爱乐队伍。热情的观众在情感激荡的音乐作用下,或愉快地鼓掌、晃动,或掀起阵阵人浪,使剧场出现更加热烈、欢快的场面。当夜幕降临,在观众席中点燃起的一束束小烟花,就好像夜空中的繁星,晶莹闪烁,这靓丽的景致,构成森林音乐会的特殊魅力。
【历届柏林森林音乐会主题】
1992年《法兰西之夜》
1993年《舞曲与狂想曲之夜》
1994年《美国之夜》
1998年《意大利之夜》
2000年《舞韵与节奏之夜》
2001年《西班牙之夜》
2002年《世界返场曲之夜》
2003年《蓝色狂想曲之夜》
2004年《俄罗斯音乐之夜》
2005年《浪漫法兰西音乐之夜》
2006年《阿拉伯音乐之夜》
2007年《狂想曲之夜》
2008年《拉丁美洲音乐之夜》
柏林森林音乐会特点】
与传统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一样,每届柏林森林音乐会的最后一首返场曲也是要演奏一首固定的音乐作品作为结束。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的是具有浓厚奥地利维也纳风格的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斯基进行曲》,而柏林森林音乐会演奏的是让全体柏林人最引以为自豪的《柏林的空气》(“Berliner Luft”)。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柏林城有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整座城市环抱在广袤的自然森林之中,空气中的含氧量很高,正是柏林这得天独厚的森林大氧吧的清新空气,使得柏林人的生活感到无比惬意和舒适。于是,作曲家保尔·林克以“柏林的空气”为名创作出这首乐曲。这部曲调轻松、节奏热烈、情绪欢快的作品,表现了柏林人乐观向上的天性,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真情赞美,深受人们的喜爱。从此,这首《柏林的空气》就如同柏林市歌一样在一些重大的场合和节日喜庆的音乐会中演奏。每当柏林森林音乐会在最后演奏到这首乐曲时,全场观众的情绪也被带到热烈的顶点。全场观众起立,随着激荡的音符和跳跃的节奏,或吹口哨、或击掌节拍、或欢呼雀跃、或摇摆舞蹈,指挥和乐队也总是以不同的形式表演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噱头,惹得全场哗然大笑。此时音乐会的现场不论是柏林爱乐乐团还是22000名观众,全都融入进音乐所给人带来的无限欢乐之中。而这种景象是在任何音乐厅中所根本不可能想象的,它给人们留下的是难以忘怀的印象和无尽的美好回忆。
⑩ 世界有哪些大型的古典音乐会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每年的当地时间1月1日上午(北京时间1月1日18:00),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厅——富丽堂皇的维也纳金色大厅被鲜花装点得分外秀丽,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全球的瞩目下举行,演出的曲目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及其家族的音乐作品,由世界历史最悠久、素质最高超的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新年音乐会展示的是人类最文明、最欢快、最明亮的侧面,高雅、轻松、豪华、热烈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大特点。
轻松优雅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1987年的新年音乐会,当最后的《拉德茨基进行曲》欢快乐的旋律响起时,听众情不自禁地应和着节拍鼓掌。这时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很有想象力地转过身来,示意观众随着音乐的强弱和节奏来鼓掌,从此以后,每当音乐会最后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响起时,这个音乐家与听众水乳交融的鼓掌场面就成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节目。
1989年的新年音乐会,当《蓝色多瑙河》乐曲开头的弦乐震音响起时,听众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这时,指挥家卡洛斯·克莱伯中断指挥转过身来,向现场听众(同时也通过电视向全球收看直播的观众)说:“让我们迎来一个美好、欢乐与和平的新的一年”。于是以后的新年音乐会又多了一项内容:当《蓝色多瑙河》乐曲开头的弦乐震音被听众掌声打断时,指挥都会转过身向广大听众致辞,倒数第二句是他略显生硬的汉语“新年好!”随后是英文 “Happy New Year!”一个半世纪以来,维也纳爱乐乐团用音乐来纪念施特劳斯家族这些伟大的成员:老约翰·施特劳斯——施特劳斯家族的创始人,将圆舞曲从民间的舞场带入高雅音乐厅的“圆舞曲之父”;小约翰·施特劳斯——第一个将轻喜剧带入歌剧院的人,创作出传世圆舞曲的“圆舞曲之王”;约瑟夫·施特劳斯——第一个将贝多芬的音乐手法融入圆舞曲的创作人;爱德华·施特劳斯——带领“施特劳斯乐团”周游世界,将家族音乐介绍给全世界的人。
一个半世纪以来,维也纳爱乐乐团用音乐来欢迎新年的到来,无论时代沧桑,人事变迁,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核心并没有改变。
施特劳斯家族
提到“圆舞曲王朝”还是要从1804年至1916年以老约翰·施特劳斯及三个儿子的施特劳斯家族说起。欧洲的十九世纪被称为“跳舞的世纪”,当时,老、少施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父”和“圆舞曲之王”。
柏林森林音乐会
【柏林森林音乐会起源】
“柏林森林音乐会”由柏林爱乐乐团从1984年开始创办,至今已经有20年多的历史,其间许多世界著名指挥大师都曾在此登台献艺。柏林森林音乐会演出场地的全称是“瓦尔德尼森林剧场”,这座森林剧场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大自然送给音乐爱好者的一件礼物。露天剧场的所在地原来是一片森林,但由于自然生态的推移变化,逐渐形成了一块约30米深的盆地。1935年,有人发现了这块地方,经过大胆的创意和艺术性的修整,就成了一个可以容纳几万人的露天剧场。最初,它只是供大型宗教仪式和演出之用。1982年,这一露天舞台被装上了一个巨大的双塔型白色顶棚,设有88排环型坐席,可同时容纳22000名观众就座。与其周围的自然森林景观有机地融合,成为一个可以举行大型户外音乐会的理想场地。此后,这里随着柏林爱乐一年一度的“森林音乐会”名扬世界。在这里举办音乐会,听众不用像到音乐厅那样西装革履、正襟危坐,而是非常的随意。人们带着毛毯、野餐盒来到这里,或躺或坐在剧场中,在夕阳西下时,一边听着世界上最著名乐团的精彩演奏,一边点燃自己带来的小蜡烛,与家人在烛光下共同品尝红酒的香醇,情调格外地别致。不仅如此,瓦尔德尼森林中的鸟鸣虫叫和湿润清新的空气则更是让听众感到轻松和快乐。由于该剧场与一些私人别墅相毗邻,所以,除了偶尔放映一些电影外,每年在这里所举行的音乐会最多不会超过18场。因此每场演出的门票非常紧俏,常常是在每年的新年伊始就已销售一空。
“柏林森林音乐会”虽然是在露天剧场演出,但是听音效果却极其出众。别看这么大的场地需要用音箱来加以辅佐扩声,由于先进的音响扩声技术的保障,通过音箱所发出的声音不仅能够很好地还原舞台的真实声音效果,而且还音后的声压感与层次感也非常出色。即便坐在远离舞台的最后一排,也不会因距离而产生声压不足的感觉。而相反,即便坐在距离音箱很近也不会感到震耳欲聋。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22000人的音乐会,不论你坐在什么位置上观看,票价都是统一价位的原因。这些感受却只有到了瓦尔德尼森林剧场,才能真正亲身体会到这其中的无尽奥妙!
尽管每年一届的柏林森林音乐会观众人数众多,但现场的气氛却丝毫也不亚于在室内音乐厅聆听音乐。音乐会演奏时,这里只能听到悠扬的音乐在瓦尔德尼森林上空回荡,只有当每首乐曲结束时,观众们热情而慷慨的掌声才让人意识到这里竟然还有着那么庞大的爱乐队伍。热情的观众在情感激荡的音乐作用下,或愉快地鼓掌、晃动,或掀起阵阵人浪,使剧场出现更加热烈、欢快的场面。当夜幕降临,在观众席中点燃起的一束束小烟花,就好像夜空中的繁星,晶莹闪烁,这靓丽的景致,构成森林音乐会的特殊魅力。
【历届柏林森林音乐会主题】
1992年《法兰西之夜》
1993年《舞曲与狂想曲之夜》
1994年《美国之夜》
1998年《意大利之夜》
2000年《舞韵与节奏之夜》
2001年《西班牙之夜》
2002年《世界返场曲之夜》
2003年《蓝色狂想曲之夜》
2004年《俄罗斯音乐之夜》
2005年《浪漫法兰西音乐之夜》
2006年《阿拉伯音乐之夜》
2007年《狂想曲之夜》
2008年《拉丁美洲音乐之夜》
柏林森林音乐会特点】
与传统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一样,每届柏林森林音乐会的最后一首返场曲也是要演奏一首固定的音乐作品作为结束。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的是具有浓厚奥地利维也纳风格的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斯基进行曲》,而柏林森林音乐会演奏的是让全体柏林人最引以为自豪的《柏林的空气》(“Berliner Luft”)。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柏林城有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整座城市环抱在广袤的自然森林之中,空气中的含氧量很高,正是柏林这得天独厚的森林大氧吧的清新空气,使得柏林人的生活感到无比惬意和舒适。于是,作曲家保尔·林克以“柏林的空气”为名创作出这首乐曲。这部曲调轻松、节奏热烈、情绪欢快的作品,表现了柏林人乐观向上的天性,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真情赞美,深受人们的喜爱。从此,这首《柏林的空气》就如同柏林市歌一样在一些重大的场合和节日喜庆的音乐会中演奏。每当柏林森林音乐会在最后演奏到这首乐曲时,全场观众的情绪也被带到热烈的顶点。全场观众起立,随着激荡的音符和跳跃的节奏,或吹口哨、或击掌节拍、或欢呼雀跃、或摇摆舞蹈,指挥和乐队也总是以不同的形式表演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噱头,惹得全场哗然大笑。此时音乐会的现场不论是柏林爱乐乐团还是22000名观众,全都融入进音乐所给人带来的无限欢乐之中。而这种景象是在任何音乐厅中所根本不可能想象的,它给人们留下的是难以忘怀的印象和无尽的美好回忆。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帮到您,欢迎您登陆我们的网站,查询全国各大城市最新、热门演出信息
具体请点击:http://www.chinaticket.com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