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典乐与轻音乐有何区别
什么是古典音乐的标准?
什么是古典音乐的标准?“古典(派)的”这一词汇本身包含平衡、节制、简洁和精致的概念。这些概念例如可用于“古典”建筑,但用以表达古典风格还不够贴切,古典风格音乐可以具有暴风雨般的气势和复杂的内容和形式。简而言之,古典风格是指那些可以从18世纪最伟大和最著名的作曲家海顿、莫札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听到的风格。那么,他们的音乐区别于前承的巴洛克音乐和后继的浪漫主义音乐的基本要素又是什么呢?
形成古典风格空前绝后特徵的部分原因是历史性的。有一点可以确认,如果古典风格中出现民族化的倾向,就会使18世纪中叶的作曲家们惊讶不已,因为那是到19和20世纪才出现的。虽然他们认识到他们的作品与巴洛克晚期的作品形成强烈的反差,但其渐变过程都比历史的动因更为缓慢。
也许采用奏鸣曲曲式是古典音乐最典型的特徵,这种曲式是许多18世纪末期作品,共同采用组织音乐素材的基本方法,但它作为整整一代的主要曲式,一直使用到古典乐派衰亡之后,并为浪漫主义时期的许多作曲家提供了灵感。
古典作曲家对奏鸣曲形式的描述,从未像我们现在这样彻底。更重要的是,18世纪中叶的作曲家喜欢运用表达的概念。莫扎特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为他的创作意图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他当时这样谈到了他的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极难与极易之间的愉快媒介,它们都是非常辉煌和悦耳的,而且十分的自然流畅。乐曲中不时伸入一些过门,鉴赏家可以从中得到满足;但是这些过门都写得不深奥以免曲高和寡。”通俗易懂正是莫札特音乐生命力所在。
简单易懂的音乐语言发展是与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密切联系。它为了解下列现象必然会发生的原因提供一个线索:即1740年前后,滋生了一种对老学派假定的晦涩传统方法不耐烦的情绪。这种传统方法讲究作曲的对位法技巧,当时的作曲家希望写出一些具有开放和声(和弦中各音位置排列为分散的和聱)的简单乐曲。但是最要紧的是不要混淆古典风格的主流发展。因为到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时代,这些革命性的变化已经被音乐语言所吸收:人们可以从海顿早期的交响曲看到这种演变过程,亦可(以完全不同的角度)从莫札特的交响曲中看到。而且成熟古典风格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显然正是它使我们感到糊涂),就是回归到巴洛克鼎盛时期的对位原理(contrapuntal principles)。
在古典风格音乐中,对比的思想是本质特徵,就像在奏鸣曲形式中的描述一样,“强烈”的第一主题与通常有节制的第二主题形成对比。尽避在巴洛克晚期音乐中已有许多著名的例子,其中强烈的对比概念是极重要的。例如像韩德尔的清唱剧和歌剧中的戏剧性合奏那样。另一方面,在古典风格的范畴中也可以找到这样的作品,即在某一乐章中几乎放弃了对比的概念,以追求一致性的表达:韩德尔的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中的许多乐章,被认为是单一主题的,或建立在一个主题的基础之上。有时它们可能表现出动态的对比性,但实际上保持音乐素材的统一性,与我们对古典风格的简单认识相矛盾。另外一些例子可在莫扎特早期一些钢琴协奏曲里,流畅和优美旋律的乐章中找到。
如果有一个区分古典与巴洛克音乐结构的标准的话,那么肯定就是调高或调性的运用,这是作品中的戏剧性要素。古典乐派作曲家建立了一套运用不同主调之间,对文与平衡的全新表现技巧。例如:海顿四重奏乐章中的大多数新奇感,来自于当听众的注意力被导向希望听到某一确定的调性时,而听到的却是另一调性。还有节奏上的新奇感和旋律上的新奇感,但是表现这类新奇感的重要方法则是透过调性之间的对比来实现。
我们不必像19世纪的评论家那样产生过分理性化的倾向,但只要我们抓住这种调性构成的实质,对古典风格的基本推动力就一目了然了。我们可立即看出它的范围是多么宽广,因为调性配合的可能性范围是非常大的;但它又是有限的,因为丰富的半音和声(chromaticharmony)尚未被开发,半音和声后来速渐发展成主导浪漫主义音乐的一种技巧。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古典风格虽然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风格,既可以表现强烈和热情的情感,又能表现抒情和丰富的情感,但它始终受到常规的限制。18世纪末期,大作曲家的音乐处于这些常规的制组之下,但又始终遵循这些常规,在这种意义下来理解古典风格比任何形式上的描述都更为重要。
何为“轻音乐”?
“轻音乐”是音乐范畴里的一个品种。形象地说,它是音乐中的轻武器,和文学里的小品文、笑话、抒情诗等大致相同。它具有轻便、通俗、小巧玲珑、易懂和易被人接受的特点。它和交响乐、协奏曲、大合唱、管弦乐等大型艺术形式形成鲜明的对照。在人民群众中间,轻音乐十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精神作用。但是,在轻音乐形式的作品中,也有很多作品是低级黄色的,因此,轻音乐就其政治内容来讲,有好的也有坏的,有进步的也有落后的。
轻音乐的种类较多,它包括一般的生活歌曲、抒情歌曲、诙谐歌曲、讽刺歌曲,还包括一些轻歌剧、圆舞曲、小型管弦乐序曲、小夜曲,以及部分管弦乐曲小品、电影歌曲、舞蹈音乐等。
轻音乐的风格和特色,较之其他音乐形式更为轻快活泼,富有风趣,特别是它的曲调格外动听。一些交响乐、管弦乐、大合唱等作品,在手法上往往要借用和声、配器、复调等技术手段的帮助,而轻音乐除此以外,更重要的还要靠旋律的优美来完成。因此,轻音乐对于曲调优美轻快的要求,比其他音乐形式更为严格。一首抒情歌曲应该是优美委婉的;一个圆舞曲必须节奏鲜明,音调悠扬,一个诙谐的歌曲要给人们以欢乐愉快的感染,一首讽刺歌曲,应该是辛辣犀利的。这些轻音乐独具的表现特色,也就形成了它自身的风格。
走进温馨浪漫的诗意之国——漫谈轻音乐(一)
音乐中的“第三种势力”
所谓轻音乐(LIGHT MUSIC)是相对古典音乐而言的,即用通俗流行手法进行改编诠释,用小型乐队进行演奏,以营造温馨浪漫情调、轻松优美氛围为宗旨,带有休闲性质的一种通俗音乐。众所周知,古典音乐具有厚重的织体,庞大的结构和规模,凝重的乐思,深刻的思想内涵,最主要的特征是严肃端庄。轻音乐则相反,织体轻盈,结构小巧简单,节奏明快舒展,旋律优美动听。它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也不想拥有这种内涵,只想带给人们轻松优美的享受,其主要的特征是轻松活泼。因此,把这种音乐命名为轻音乐是非常贴切的。
但轻音乐也不等同于以流行歌曲为核心的流行音乐。它不像流行音乐那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对社会的批判意识而显得温文尔雅,也不像流行音乐那般媚俗、煽情而具有较高的审美品味,商业气息也相对较少。热门流行歌曲很快就会过时,优美的轻音乐乐曲却会经久不衰。总的来说,轻音乐介于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是对二者鲜明对立的一个折中,可谓是音乐中的“第三种势力”。它古典气息和现代风味兼而有之,华丽而不艳俗,浪漫而不轻浮,抒情而不缠绵,既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又格调高雅、风度不凡。古典乐迷不觉得粗俗,流行音乐爱好者也能够接受,可谓雅俗共赏。
轻音乐的这种特征使得它一出现就受到广泛的欢迎。30年代后期成立的曼托瓦尼乐队是轻音乐诞生的一个标志。该乐队以极为柔和动听、优美醉人的演奏,使轻音乐迅速树立了自己独特的形象和气质,在通俗音乐乐坛上奠定了自己的地位。60~70年代是轻音乐的全盛时期,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轻音乐乐队纷纷建立,如詹姆士·拉斯特乐队、保罗·莫里亚乐队、享利·曼西尼乐队、珀西·费斯乐队、斯坦利·布莱克乐队、贝尔特·肯普弗尔特乐队、维尔纳·缪勒乐队、阿尔费雷德·豪泽乐队、弗兰克·普赛尔乐队等。这些乐队在欧美各地不断举办轻音乐演奏会,录制了大量精美唱片,畅销世界各地。这种小巧精致的音乐让古典乐迷们感到两耳一新,风味别具,就好比穿久了正儿八经的西服后,换上了随意自然的休闲服一般。而流行音乐爱好者在领略了声嘶力竭的呐喊冲击之后,轻音乐就像是一杯清凉爽口的饮料。
走进温馨浪漫的诗意之国——漫谈轻音乐(二)
新瓶装旧酒
轻音乐的曲目大多是通过改编而来。其中,欧美流行歌曲占了很大的比重,很多都是上了英美排行榜的热门歌曲,如《昨天》、《雨的节奏》、《我爱巴黎》、《爱情是兰色的》、《莉莉·玛琳》等。这些歌曲被改编成轻音乐后,淡化了原歌中的流行因素,突出了优美的旋律,使音乐情调一变,更加优美悦耳。至今,很多热门歌曲已经被人们忘记,但轻音乐改编曲却留在了人们脑海中。
欧美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音乐剧、舞台剧的主题音乐或插曲,是轻音乐的另一个重要改编来源。像《月亮河》、《时光流逝》、《雨点不断地掉在我头上》、《泉水里的三枚硬币》、《说你,说我》、《爱情故事》、《教父》、《日瓦哥医生》,《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回忆》等乐曲,都已成为轻音乐的经典曲目。
用通俗音乐语言诠释古典名曲,这是很多轻音乐乐队都十分热衷的。好的改编和演奏,既保留了原曲的古典精神,又融入了鲜明的现代气息,古典音乐迷不嫌浅薄而感到别有韵味;那些对古典音乐敬而远之的人则发现与古典音乐的距离缩短了,提高了欣赏兴趣。改编成轻音乐的巴赫《圣母颂》、舒伯特《小夜曲》、莫扎特《第二十一号钢琴协奏曲》、贝多芬《月光》、《悲怆》奏鸣曲中的柔板、李斯特《爱之梦》、斯美塔那《伏尔塔瓦河》、马思涅《冥想曲》、肖邦《即兴幻想曲》等,听来别具一格,满耳生辉。
世界各地的民族民间音乐也是轻音乐的改编对象。如英国的《夏天最后一朵玫瑰》,意大利的《重归苏莲托》、《桑塔·露琪亚》,罗马尼亚的《霍拉舞曲》、加拿大的《红河谷》、美国的《牧场上的家》、古巴的《鸽子》、吉普赛的《流浪者之歌》和拉丁音乐等。此外,一些广为流传的浪漫小曲如《少女的祈祷》、《爱的浪漫曲》、《绿袖》等也是轻音乐乐队经常演奏的曲目。
走进温馨浪漫的诗意之国——漫谈轻音乐(三)
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轻音乐所具有的韵味和美感既不同于古典音乐,也不同于流行音乐。动人的旋律、优美的和声、新颖的配器、丰富的音色、浓郁的浪漫情调都给人以全新的感受,产生了轻音乐特有的美感。曼陀瓦尼乐队演奏的《魅力》这首乐曲,集中体现了这种美感。那极其悦耳动听的音响,像醉人的芳液一般流进人们的心中,令人情不自禁地在心中喊到:“太美了!”该乐队演奏的《时光流逝》、《秋叶》、《昨天》等乐曲带给人的美感也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的。
听保罗·莫里亚乐队的演奏,令人感到每个音符都渗透着法兰西民族特有的浪漫情调,让你联想到葡萄酒、玫瑰、郁金香的芬香;地中海的阳光,情人的欢笑和眼泪。他把各种浪漫的情思和生活中的诗意展现出来,令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的成名作《爱情是蓝色的》,自60年代轰动欧美后,经久不衰,成为轻音乐乐队争相演奏的曲目。
而詹姆士·拉斯特乐队演奏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所具有的美感也是原歌曲无法替代的:随着吉他轻轻弹拨出几个分解和弦,在打击乐器奏出的明快节奏的映衬下,三角琴轻柔委婉地弹出了歌曲的主旋律。接着优美的混声合唱伴随着弦乐的延伸轻轻响起,时强时弱,时远时近,把人们带入遥远的、充满温馨浪漫情调的俄罗斯夜晚之中。整个乐曲如梦如幻,美不胜收。如果说听交响乐像是在观赏戏剧,那么听轻音乐就像是在读一首首优美的小诗、观一幅幅色泽淡雅的风景画,令人赏心悦耳,心旷神怡。
走进温馨浪漫的诗意之国——漫谈轻音乐(四)
新颖、别具一格的改编手法
轻音乐乐队的指挥大都精通古典音乐,会演奏多种乐器。他们既是乐队的指挥者,也是乐曲的编配者。轻音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们对原曲进行的这种带有创作性质的编配。其中最经常使用的手法是对原曲的节奏、速度、力度、节拍等音乐要素进行重新处理,比较常见的是赋予古典音乐以拉丁舞曲和爵士、摇滚、迪斯科音乐的节奏,通过打击乐器加强原曲的节奏特征和节拍重音等,使乐曲的形式与内容产生了强烈对比。如用迪斯科节奏来演奏莫扎特的小夜曲,用探戈节奏来演奏勃拉姆斯的匈亚利舞曲,用桑巴、恰恰、伦巴的节奏来演奏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奥芬巴赫的船歌等,听来热情奔放,极富有感染力。对一些原本节奏激烈的流行歌曲则采取慢节奏进行“柔化”处理,进而产生一种新的听感。
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配器,是轻音乐改编的另一种主要手法。一是喜爱使用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乐器,如曼陀玲、西班牙吉他、口琴、手风琴等,并经常让其演奏主旋律,以此来营造特殊的音乐情调和氛围,并与传统的管弦乐器形成音色上的对比,使音响富于变化而丰富多彩。二是喜爱使用各种打击乐器,如木琴、小军鼓、爵士鼓、铃鼓、三角铁、碰铃、沙锤等,还使用一些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间打击乐器,使音响生动活泼,极有感官上的冲击力。三是通过加入电声乐器来丰富乐队的音色和增加音响的现代气息。电子乐器与打击乐器、传统的弦乐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晶亮轻盈、生动明快的音响效果。四是通过加入无词的人声哼唱来烘托优美的音乐氛围。这方面詹姆土·拉斯特是开先河者,他的乐队专门设有一个混声合唱队,演奏中,伴随着具有现代气息的节奏,动人的无词混声哼唱与乐队演奏的优美旋律交替出现,时起时落,极为优美动听。如该乐队演奏的贝多芬《致爱丽丝》、奥芬巴赫《船歌》等曲,都加入了男女混声无词哼唱,听来韵味独特,美不胜收。
走进温馨浪漫的诗意之国——漫谈轻音乐(五)
轻音乐的录音制品
80年代以来,轻音乐的演奏逐渐向个人化方向发展,乐队的核心已经不是指挥,而是某一种乐器的演奏明星;乐队也由原先的演奏主体转变为演奏的配角。有的轻音乐乐队则兼收并蓄,将交响乐、流行音乐、爵士乐、摇滚乐、新世纪音乐融为一体,与传统的轻音乐乐队已有很大的差别。这类可称为“新轻音乐”的唱片很多,但除了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肯尼基(萨克斯)、比尔克(单簧管)、莫地亚与奥汀(陶笛与大提琴)、赞菲尔(排箫)、雅尼等人及乐队录制的唱片外,大多数唱片“沙龙味”较浓,不能给人以高层次的审美享受。
要听正宗的轻音乐,首选的仍然是3大轻音乐乐队。事实上,这3个乐队的唱片在国内已占据了主流地位。其中曼托瓦尼乐队的唱片大多由DECCA公司出品,主要是50、60年代的录音。去年DECCA公司发行了一套两张的曼托瓦尼金曲集,汇集了曼托瓦尼乐队演奏的最精彩的29首金曲,是收藏的珍品。一些欧美小唱片公司和日本唱片公司也出品了不少该乐队的唱片。詹姆士·拉斯特乐队是环球公司(原宝丽金)旗下的专属乐队,几十年来录制了大量精美唱片,仅在国内能见到的就有30多款,是录音制品最多的一个轻音乐乐队。保罗·莫里亚乐队的唱片由PHILIPS公司录制,数量也较多,而且有不少近几年新录制的唱片,录音水准也较高,音响效果极佳。其他著名轻音乐乐队,如亨利·曼西尼乐队、阿尔弗雷德·豪泽乐队、斯坦利·布莱克乐队、科特·埃德勒哈根乐队、黑塞乐队的唱片也有不少进入了中国,但目前已不容易见到。
Ⅱ 在电影还没有的时候古典音乐是否和电影一样在表达故事
我觉得是 你知道图兰朵吧 呵呵~
还有 莫扎特的 魔笛
很有名的还有猫 茶花女 等等了
Ⅲ 哪些电影里用了大量古典音乐具体用了哪些
作为一部动作片,《杀破狼2》是成功的,托尼贾和吴京猛斗张晋,拳拳到肉的场面,更是被很多影迷津津乐道。一部好电影,往往有优秀的背景音乐,《杀破狼》2也是如此。该片的音乐监制是香港音乐人陈光荣,曾经给《无间道》三部曲、《窃听风云》等电影做过背景音乐,其中很多曲目流传甚广,比如《再见,警察》无数次被各大电视台引用过。
对于古典音乐,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产生排斥感,感觉这种东西太阳春白雪,离大众口味太远,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电影当中,都出现过作为背景乐的古典音乐,比如《杀破狼2》片尾,托尼贾、吴京与张晋打斗时出现的那段情绪紧张昂扬的音乐,就是18世纪音乐家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的作品《四季》(The Four Seasons)当中的“夏”(Summer)。这段音乐描绘的画面,是闷热的夏季大暴雨将至,以小提琴为主乐器,曲调高亢暴烈,好像一团积雨云即将爆发出刺目的雷电,力量感十足,经过陈光荣的巧妙引用,在电影中很好地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令人心弦紧绷。
维瓦尔第:《Four Seasons: Summer 3rd Mvt》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孤独的马小军行走在屋顶上……《愤怒的公牛》里,孤独的罗伯特扬起倔强而痛苦的脸……《教父3》里,孤独的迈克尔死在椅子里……这里用到的音乐都是20世纪音乐家马斯卡尼(Pietro Mascagni)的歌剧《乡村骑士》(Cavalleria rusticana)里的一个片段“Intermezzo”。马斯卡尼的音乐特点,是咏叹调风格浓烈,喜欢用动与静、热烈与抒情形成对比。
Pietro Mascagni: Intermezzo From Cavalleria Rusticana
殿堂级科幻片《2001太空漫游》当中,导演库布里克至少运用了两个古典音乐。影片开头,当猿人误打误撞地发现骨头可以作为武器的时候(人类开始使用工具的象征),背景音乐是理查·施特劳斯的《查兰特斯特如是说》,开场是狂风暴雨般的管风琴,磅礴壮阔,充满了野性勃勃的力量。
Medley: Zarathustra Fanfare / Strauss Waltzes
随后,骨头被猿人高高抛起,镜头转入人类的太空飞船在苍茫的宇宙中飞行,背景音乐变为《蓝色多瑙河》,优雅深邃。通过背景音乐的变幻,库布里克展示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据说,库布里克是在电影制作后期才决定抛弃原来的配乐,大胆地改用古典音乐。用古典音乐给现代化的科幻片做背景音乐,是相当冒险的,很容易产生违和感,但是正是这个大胆的决定,《2001太空漫游》居然大放异彩。
The blue Danube
《这个杀手不太冷》当中的坏蛋警察每次行凶前,总是幻想在听贝多芬的《欢乐颂》……《发条橙》当中崇尚暴力的小坏蛋,最喜欢的就是《欢乐颂》……《全职杀手》当中的Tok当街大摇大摆地做掉黑社会头目,背景音乐也是《欢乐颂》。嗯,如果贝多芬知道自己的音乐被这样用,可能会不愉快。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An die Freude (Ode to Joy)
贝多芬不愉快,巴赫同志可能也不高兴。《七宗罪》当中,办案的老警官威廉在图书馆查资料的时候,背景音乐是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大逃杀》当中,孩子们在旷野里互相残杀的时候,背景音乐是《G弦上的咏叹调》……巧合的是,《全职杀手》片尾,背景音乐也是《G弦上的咏叹调》。
Air On A G String
或许,贝多芬稍微好一些吧,比较一下,还是巴赫躺枪的次数比较多。经典犯罪电影《沉默的羔羊》和《汉尼拔》当中,高智商犯罪分子最钟爱的都是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巴赫喜欢管风琴,宗教风格浓烈,宿命意味深沉,他的作品以严谨理性著称,而《哥德堡变奏曲》则被誉为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为恢弘、也最伟大的变奏曲,难怪它会成为高智商犯罪分子的最爱。巴赫,安慰安慰贝多芬吧。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in G Major, BWV 988(Electric Guitar version)
因为电影《我的野蛮女友》,《canoon》火了,很多爱情电影都喜欢用它当背景音乐。准确地说,“canoon”并不是曲名,而是一种音乐形式,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的一个小节,最后的一个和弦,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据说其中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Canoon
经典电影《征空先锋》的背景音乐气势撼人,有力地表现了宇宙的浩瀚苍茫,该片的音乐取自20世纪音乐家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其中又以“木星”(jupiter)的流传最广。这个乐章构思宏伟,第一部分磅礴辽远,第二部分欢快雄壮,第三部分又回归第一部分的基调,表现了宇宙的辽远神秘。
The Planets Op. 32: Jupiter
塞缪尔·巴伯,20世纪美国音乐家,音乐风格以抒情浪漫见长,如果看过经典电影《野战排》,怎么能忘记催人泪下的背景乐《弦乐的柔版》,好电影和好音乐就是这么相得益彰。
Adagio for Strings
电影《见龙卸甲》结尾,名将赵云孤身策马冲向呼啸如潮的敌阵,背景音乐慷慨悲壮,该片的制作人是香港音乐人黎允文,这段音乐借鉴了意大利国宝级音乐大师莫里康内为《荒野大镖客》作的主题曲《Titoli》,不同的是,黎允文改编过后的音乐更多的是“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的悲凉,而原作更多的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潇洒快意。当轻快的口哨响起,马鞭破风声呼啸,仿佛看到漫漫黄沙中,一个潇洒的西部牛仔正策马冲向夕阳,身影渐渐消失在地平线……
Titoli
依然是莫里康内。严格地说,莫里康内的音乐已经夹杂了一些现代音乐元素,并不完全是古典风格,但是从总体风格而言,他还是偏向古典风格。他为许多电影做过音乐,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美国三部曲——《革命往事》《西部往事》《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是《西部往事》的主题曲,莫里康内音乐的特点是,善于通过音乐本身讲故事,或者说催化、延伸剧情。关于这一点,他为西部片做的音乐表现得尤其明显。为了适应不同的场景,他的音乐元素比较多:口琴、短笛、口哨、马鞭……所以,这一类音乐当中有浓烈的江湖气息,苍凉旷远,荡气回肠。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Ⅳ 印度电影音乐与西方电影音乐的不同点!
印度的电影向来都会有歌舞并入 ,以大家比较熟知的《Three Idiots 》(通俗译名:三傻大闹宝莱坞,但相信很多人都对这个名称不满意),里面就会像好莱坞标准电影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插入一段歌舞。印度电影中无论是科幻、动作、喜剧、爱情几乎都会有歌舞片的参入,可以说,印度的音乐是电影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已经成为印度电影的标志性植入。另外,印度音乐丰富而复杂的传统,实在是今天是世界音乐文化最丰富的宝藏,也正应验了这个历史攸久民族的伟大,在印度音乐中,我们常可以发现一些在其他音乐文化中已经失传的特质,音乐所具有的特殊力量与宗教情怀,即兴演奏的特殊能力,音乐与数学与整个宇宙之间特殊的关系等等;许多现代的音乐家,无论是古典的或是流行的,都由从印度音乐中寻找灵感的例子,但相对起来,真正研究印度音乐,演奏印度音乐仍然仅局限在印度人自己,我想,我们应该先从欣赏印度音乐开始,进而了解实践,必定能够开拓我们的听觉的领域,丰富我们的文化。
而好莱坞电影类型众多,如果单是要找想印度电影一样的电影音乐同在的类型的话,并不多见,几乎只有两个类型会有,一是歌舞片(以《雨中曲》《九》《芝加哥》)为例,另一个就是少量的动画片(以《狮子王》为例),当然还有一些并不多见的如《理发师陶德》等风格迥异的骗子。因为好莱坞的电影机制很成熟,是世界电影产业的标杆,所以好莱坞电影的配乐多根据电影风格而定,或婉儿或高昂或低述或澎湃。
欧洲电影并不像美国电影(好莱坞电影)一样偏倚商业化,人们说起西方电影多是会出现文艺、人文等类似的词,当然这并不是说西方电影没有商业片,当然也有,只是西方电影导演因为其地域的人文历史等原因,多会将自己的思考社会反思等融入其中,这就决定了西方电影音乐的取材。西方电影音乐注重人文历史的探究,古典大气的配乐以及新世纪现代音乐等都是他们的选择。
但终究来说,电影音乐因电影的类型而定,电影音乐必须符合电影的主题和思想,这就限制了音乐的选取范围。
Ⅳ 关于经典古典音乐的电影有哪些
[转]
<莫扎特>,<不朽的恋人>(讲贝多芬的)
《海上钢琴师》 《钢琴家》 《钢琴课》《钢琴师》《钢琴别恋》
。《没有终止的歌》(Song without End):这部电影讲述李斯特同伯爵夫人的恋情,并戏剧性地讲述了他想放弃演奏而从事作曲的企图。
2。《爱情之歌》(Song of love)1947年电影,描写克拉拉舒曼和她丈夫罗伯特舒曼以及和她未结婚的密友勃拉姆斯的关系。凯瑟林·赫本扮演克拉拉。
3。《闪亮的风采》(Shine)戏剧化了钢琴家大卫·海尔夫戈特真实的一生,以及最后以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演奏而获得胜利。
4。《音乐恋人》(Music Lovers)讲的是柴可夫斯基,
5。《一曲难忘》(A Song to Remember)当然是最经典的肖邦传奇。
6。《钢琴课》(Piano Lesson)
7.《钢琴师》(Pianist)
8。《不朽的恋人》(Immortal Beloved)回忆了贝多芬,当然里面有他的钢琴曲。
Ⅵ 有哪些关于古典音乐的电影推荐
《永远的卡拉斯》这部传记电影围绕着一位受欢迎的歌剧演唱家——玛丽亚·卡拉斯的生活展开。卡拉斯曾因其美妙的歌喉而享誉世界,但岁月不饶人,年纪大了的她无人问津。制作人拉里想出了让卡拉斯重获新生的办法,他让卡拉斯在电影《卡门》中演出,但却使用她20年前的甜美声音配音,让53岁的卡拉斯再度走红。然而,声音巅峰的年纪,还是一去不复返了。
Ⅶ 当代古典音乐(或曰艺术音乐)与新世纪音乐和电影音乐的关系是怎样的
楼上的说得太多太不到位了。根本的区别在于:
古今中外的古典音乐,必须是以严格的时代划分的,现代艺术家再创作的类似于古典风格的“新古典主义”音乐,往往也归类于新世纪音乐,典型的如莎拉布莱曼,也可归类于“独立音乐”,如雅尼。格里高利也类似于古典风格的合唱,但绝对不可能归类于真正意义上的古典音乐。至于电影原声音乐( OST ),则更与古典音乐的时代特征风马牛不相及。
真正的古典音乐,严格来讲:完全属于十九世纪以前、由古代艺术家所创作的富有古代特色、民族特色的严肃艺术音乐,是经过数百年历史和人民的传乘颂扬代代流传到今天的文化遗产。任何现当代音乐家所创作的具有“古典风格”的音乐歌曲,只是一种摹仿和再创造,从时代意义和音乐本质上,已完全不属于古典音乐
Ⅷ 什么是古典音乐电影配乐(OST)属于古典音乐吗如果不是那属于什么类型
古典音乐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是指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的、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西方古典音乐,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狭义指古典主义音乐,是1750-1820年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此乐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Ⅸ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有什么不同
1、组织方式不同
1)古典音乐的组织讲究音乐的逻辑性,动机的统一性,音乐发展的连贯合理性等,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中的每个音符就像宇宙中的星球,合理存在、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绝大多数伟大的古典音乐都有较长的篇幅,表达完整复杂的乐思。
2)流行音乐没法像交响乐一样,用很严谨的方式组织起很长的篇幅,即使是比较复杂的爵士乐也难与交响乐媲美。流行音乐的组织只有一些比较简单的逻辑,更多讲究的是感性的东西。总而言之,流行音乐是较感性、缺乏理性思维的音乐。
2、流行时间不同
1)古典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古典音乐是一个独立的流派,艺术手法讲求洗练,追求理性地表达情感。
2)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
3、风格上
1)古典音乐绝大部分是由某个作曲家单独完成,所以多表现作者心里的特有感受,所以对于普通听众来说较难理解。
2)而由民间音乐或群众传颂的音乐流行正是因为它们代表更多人的思想——这也是古典与流行之间最大的差别之一。
4、节奏上
1)古典音乐具有优美或者奇特的旋律,具有崇高的情感力量或者神秘情感的隐藏能力,带来愉悦或者引发思考,内涵深刻,能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
2)流行音乐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演奏方法多种多样,音响多变,色彩丰富,织体层次简明,乐队规模不大,现代作品多使用电声乐器。
Ⅹ 关于古典音乐和电影配乐
http://www.besgold.com/bbs/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