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观看电影《晚春》有感
大学教授曾宫周早年丧妻,与女儿纪子相依为命住在镰仓。
晚春 剧照(20张)自母亲死后,纪子就承担起家庭重担,现在二十七岁了还未结婚。曾宫的妹妹田口真纱和纪子的朋友北川绫都非常关心纪子的婚事,但是纪子本人对此很不以为然。曾宫的朋友、京都大学的教授小野寺,一再劝说曾宫再找个妻子,这引起了纪子的反感,没想到姑妈真介绍了一个叫三轮秋子的女人给她的父亲。令纪子意外的是,父亲居然同意了,只是说要纪子找到伴侣之后再会考虑自己的这门婚事。此时纪子才明白,自己的是真的到了该出嫁的时候了。父女二人从京都旅游回来后不久,纪子就出嫁了。其实,父亲欺骗了纪子,他只是为了能让纪子去寻找属于她自己的家庭和幸福,而说了违心话。在那晚春的夜晚,只有父亲一个人孤独地消磨时光。该片是日本电影巨匠小津安二郎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小津的作品一贯格调淡雅隽永,看后使人感到回味无穷。而小津最具代表性的低位摄影法、黄金分割置景法、超现实主义的黑白对比等独特的艺术特征都在这部作品中充分表现了出来。该片主题仍是以小津一直所关注的写父母与儿女之间的关系和感情为主线。
B. 《暖春》这部电影的中心思想或主要台词!观后感也行!
看《暖春》后
学校组织看电影,这是我小学毕业以来第一次集体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暖春》。
这部影片的情节并不复杂,讲得是一个叫小花的女孩在父母及奶奶都去世后,受亲戚虐待,离家出走后被爷爷收养,而后又被叔叔及婶娘排斥,最后二人改变态度,且小花大学毕业回村当了一名山村教师的故事。故事情节虽简单,但着重刻画了一些细节、语言,使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感人,催人泪下。
但今日我要说的是我对这部电影的一些看法。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很多人都痛哭流涕。然而我发现这些人大都只因为小花的悲惨身世,叔婶对小花的态度,叔叔事实上也是孤儿这几方面流泪。我不否认这些很感人,但我认为在看影片时还应该注意这样几点:
一、小花的善良。
在婶娘多次要把小花送人,送走,百般刁难的情况下,小花对婶娘却从不说一个“不”字,不嫉恨婶娘。这与只因小花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而讨厌小花的婶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爷爷的善良。
在影片即将结束之时,我们才知道原来叔叔也是一个孤儿,是爷爷捡回来的。爷爷对不是亲生的孩子的态度又与婶娘之前的态度形成对比,将爷爷善良的形象刻画在观众心中。
三、小花最后回到乡村当教师。
在大学毕业后,小花回到了村里,做了一名乡村教师。这不仅是因为“这里有忘不了的记忆”,而且也充分体现了她的奉献精神。
这些是我对电影内容的一些理解,但我以为只了解现象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挖掘其主旨。有些人看过电影后只因情节就哭个稀里糊涂,我以为这是很愚蠢的。看电影受感动是正常的,但还要看电影情节中隐含的东西。就以这部电影为例,哭过之后,就在那里感慨,什么小花太可怜了,叔婶太可恶了,爷爷太伟大了等等,我以为这便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这部电影不可能只是为了让大家因这些情节而感慨,然后一赚取观众的眼泪而增加票房收入。如果是这样那这电影也就太片面了。
我认为这部电影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社会上还有像小花、爷爷、叔婶这样几类人。当然,对于叔婶的形象是不能完全否定的,他们是“恶”转为“善”的。在于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善美,还在于让我们清楚的认识社会现实。
如果说看过电影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可怜的小孩仍旧置之不理(以乞讨为目的的不算),回家以后仍做小皇帝,小公主,认为父母的付出是自己应得的(这是现代独生子女的通病),那么你看这部电影就只是看热闹而已,而且我觉得你可能连热闹都没看明白。
还有就是,我以为看这样的电影只哭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应该以更实际的办法来帮助那些存在与现实生活中的“小花”。电影能够演出来,就说明这些人的原形是都存在的。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如果说我是鲛人,每一滴眼泪都能幻化成珍珠,那我愿意每天都躲在家里哭,将珍珠全部送给穷苦孩子,但这是不现实的。哭有什么用呢?这个社会不相信眼泪!如今的社会只看真本领。既然你觉得小花可怜,你就应该更多,更好的学习本领,将来多资助些“小花”。我认为有朝一日中国拍不出这样的影片才好呢,那说明中国富强了,小花的原形不再存在。为什么美国很少拍诸如《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这一类的片子呢?因为美国的经济比我们发达,人家的慈善机构比我们完善。从某些方面来说,从电影上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
应该说看过这部电影以后我想了很多,而以上这些就是我的拙见,意见尚不成熟,漏洞百出,望大家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