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谁知道这是哪部电影啊
是电影《超脱》豆瓣就有这剧照,首发命中,望采纳!!
导演: 托尼·凯耶
编剧: 卡尔·隆德
主演: 艾德里安·布洛迪 / 克里斯蒂娜·亨德里克斯 / 詹姆斯·凯恩 / 刘玉玲 / 马西娅·盖伊·哈登 / 萨米·盖尔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1-04-25(美国翠贝卡电影节)
片长: 97分钟
又名: 人间师格(台)
剧情简介 · · · · · ·
亨利•巴赫特(艾德里安•布洛迪 Adrien Brody 饰)来到社区学校担任代课老师。学校因学生反叛、经营不善而濒临绝境,多丽丝(刘玉玲 饰)为首的一批教师备受煎熬。亨利的第一堂课就遭遇了顽劣学生的挑衅,但是被他巧妙地化解。他赢得了女教师萨沙(克里斯蒂娜•亨德里克斯 Christina Hendricks)的好感。同时,他的教学方式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其中就包括因肥胖而苦闷的梅丽迪斯。她一直默默地承受着因体重带来的各种责骂与嘲笑。但是因为老师,她似乎又找到了一切的理由……
㈡ 电影《超脱》:从孤独到超脱,从崩塌到重建
1.
昨天看了一部佳作。
电影的名字是《超脱》,英文名称是“Detachment”,字面意思是“冷漠”、“置身事外”之意。
说实话,我完全是被名字吸引了,那么“超脱”具体指的什么意思呢?
电影的主角亨利(布洛迪饰)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代课老师,他非常善于和学生进行交流,这个有点像《心灵捕手》里的心理老师尚恩,还有《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音乐老师马修。
但是他又是不同的,孤独和忧郁是他的特质。
亨利天生就具有怜悯的心,懂得和别人交流,无论是问题学生,还是堕落雏妓,他都是一视同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每一个人。
电影以纪录片的形式开始,亨利在接受一个访谈。开始我觉得他很神秘,布洛迪表演的十分到位。他有几分焦灼,也有几分不安。他一再提醒工作人员离开,关门,不要发出任何声音。
他想起了自己的母亲,还有他幼年时期的自己。那时候他七岁,他的母亲留给他一盒磁带,上面写着“致亨利”后,选择服药自杀。
亨利跟着外公长大,现在他的外公已经老年痴呆,在疗养院等待最后的岁月。
而他,行走在学校,公寓,疗养院这样三点一线。
生活似乎是乏味的,孤独的。
2.
在学校,他是一个临时代课老师,他的存在,似乎只是一个笑话。第一堂课上,他就被学生吵弄,但是他还是稳住了场面,甚至说他赢得了学生的尊重。
要知道,这个学校是涣散的,看起来一切正常,但是问题太多,学生堕落,教师无能,管理层更是混乱。虽然是美国的高中,但是和国内学校的境况是一样的,非常腐朽和破败。
在课堂上,亨利认识了一个患有肥胖症的女孩梅利迪斯。她因为肥胖,备受同学嘲笑,她喜欢摄像,经常抓拍一些非主流的照片,尽管她的作品很很有创造力,但是梅利迪斯的父亲一直认为她是有心理问题的。
无奈的梅丽选择向亨利倾诉,她拿着自己的作品,作品的主题是亨利一个人在教室里。
亨利的脸是空的,只有轮廓,他像一个思想者,画面给人无尽的遐想。
梅丽迪斯哭诉着自己的遭遇,她试图拥抱亨利,亨利刚开始是抗拒的,因为他知道他们所处的角色,环境。但是看到学生的无助,他还是拥抱了一下,试图帮助她。
但是这个举动被爱慕他的女教师萨沙看到,倾诉被打断,亨利也遭到了质疑!
萨沙不理解亨利对女学生的这个举动,亨利试图辩解,甚至大发雷霆,他说自己不是变态,不是老色鬼,他只是想帮助学生而已。
亨利宣泄着自己的情绪,画面不断闪出他的母亲,还有幼年的自己。
他和这个照片里的自己一样,孤独。
而疗养院这边,亨利的外公很快不行了,他的外公说自己是一个不值得一提的人。
这个老人害怕死亡,他的意识逐渐微弱。
亨利决心转变成另外一个角色,就是以他母亲的口吻和外公谈话。
他告诉自己的外公,不要害怕,(女儿)原谅他了。
原来,他的外公是性侵的施暴者,而受害者恰恰是他的母亲。
母亲教给小亨利要锁门,他也彻底把自己锁在自己的世界里。直到遇到艾瑞卡,他才愿意说出这一切。
亨利怜悯小猫,他更尊重女性。
所以亨利才会把流浪的雏妓艾瑞卡带回自己家里,照顾她,帮助她建立新的生活。
他设想自己尽可能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然后离开,不纠缠个人感情。
但是他还是失败了。
梅丽迪斯做了很多带着笑脸的蛋糕,而她留给自己的却是那个唯一带着伤心笑脸的蛋糕。当亨利发现的时候,为时已晚。
梅利迪斯的蛋糕有毒,她自杀了!亨利像崩溃了一样,他说自己是失败了。
无助,孤独,再次席卷了他。
他也认识到,不能继续封闭自己。
电影最后艾瑞卡最终走出了阴影,阳光下亨利和她在公园相遇,他们相拥一起,看起来是那么的温馨和美好。
对于亨利,这或许是一种安慰吧!
3.
电影开篇就引用存在主义文学大师加缪的一段话说:
熟悉加缪的人知道,加缪是一个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
加缪试图用自己的理解,指出一条孤独抗争的道路,那就是存在主义的道路,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抗争,用自己的认知,精神,重建的道德,来抵抗荒诞的世界。
他甚至说,哲学只有一个严肃问题,就是自杀。
最后电影以亨利的旁白结束。他读了艾伦坡《厄舍府的崩塌》的一段话:
可以看出,这是亨利,一个存在主义的心路历程,这也是导演所想表达的东西。
现实的社会和电影里的剧情是一样的,甚至更加真实,残酷。
Me Too连锁反应,少女被老师性侵后选择跳楼自杀等等。
我们每一个人都和电影里的角色一样,无论是童年阴影也罢,还是后天所经历的伤害也罢。
这些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思想,道德和信仰。
存在主义给我们的思考,就像亨利对学生说的那样,必须不断地学习,阅读,构建自己的防线,认知和信仰,去抵抗这个社会的荒诞一样。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它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萨特的名言“存在先于本质”,其含义是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体外的灵魂。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人有选择的自由。
为此,萨特也说过“他人,就是地狱。”这样的哲学论断。
如果说存在主义让我们看到存在的现实是荒诞的,虚假的,丑陋的。
那么靠构建自我道德和精神的存在主义是否可以抵抗这荒诞的世界呢?
每个人的理解不同!
如果你无法拯救自己,也无法拯救他人的话。
或许我们要去思考,是否存在着一个绝对的真理,可以去让我们更加的清楚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救赎呢?
㈢ 谁有钢琴家这个外国电影的男主 坐着抽烟流泪那个,我想用来做头像
钢琴家男主坐着抽烟流泪的,你说的是不是这一张
㈣ 这是我见过的最“丧”的教育题材的电影——电影《超脱》
提起校园题材的电影,最容易想到的,是《死亡诗社》、《放牛班的春天》。这些电影告诉我们,一个好老师是如何感化那些处于人生转折阶段的孩子们。可是有一部电影,同样是校园题材。同样也有负责任的好老师。但是,它从头到尾,都充斥着绝望——电影《超脱》。
亨利是一名文学教师。他被聘任到一所中学做代课教师。这所中学,有着全区最差的生源。很多学生的表现低于同年级应有的水平。学生家长对学生漠不关心,学生们自己则自暴自弃。更有甚者,学生之间的欺凌,甚至学生辱骂老师,都是家常便饭。
亨利独居。他唯一的亲人,是住在医院的外公。外公年纪大了,经常会犯糊涂,甚至有时会把自己锁在病房的卫生间里。亨利经常去看望他,陪他聊天。
亨利七岁那年,母亲服用安眠药自杀了。当亨利长大后,他隐约察觉到,母亲在年轻的时候,被亨利的外公性侵过。所以亨利对外公的感情有点复杂。即使在他成年之后,与童年、与母亲有关的记忆片段总是不时地在脑海中出现。这令他经常感到非常痛苦。
也许是因为亨利有着童年时期的心灵创伤。所以亨利对于不幸的孩子,总会多一分悲悯。
一天晚上,亨利在公交车上遇到了一个未成年的小雏妓,艾丽卡。艾丽卡浓妆艳抹,举止粗鲁,轻浮浪荡。甚至明目张胆地在大街上揽客。但是艾丽卡明显年龄还小。她的脸上、身上带有明显的外伤。她无家可归。
亨利把这个孩子像流浪猫一样地捡回了家。他给了艾丽卡食物和一些治疗外伤的药物。允许艾丽卡住在自己的家里。心怀感激的艾丽卡,尽自己所能来报答亨利:她做饭、做家务。帮助亨利照看外公。听亨利诉说自己童年的故事。
但是毕竟,亨利无法提供艾丽卡成长所需的所有条件。亨利最终把艾丽卡送到了相应的儿童收养中心。此后亨利不时地去看望艾丽卡。
亨利代课的班上,有一个女学生叫梅瑞狄斯。她在学校时,会因为肥胖,而被同学嘲笑、欺凌。
而当梅瑞狄斯回到家后,她的兴趣爱好与生活方式不被父母所理解。梅瑞狄斯热爱摄影和绘画,但是这却遭到了父亲严厉的指责:“你为何不画一些积极向上的东西呢?譬如明快的颜色。我白天辛苦工作,晚上的好心情也被你的青春焦虑症给毁了。知道了吗?我对你所谓艺术烦透了!”
和很多父母一样,梅瑞狄斯的父亲对她的想法不理解,也不愿尝试去理解。在他看来,只要孩子的成长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就是错的,需要被矫正。他不愿思考自己的言语暴力是否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仿佛自己白天辛苦工作一天,晚上回到家,理所当然地应该看到一个完美的、优秀的孩子。否则,就是孩子的错。
所以,亨利调侃道:应该设一个强制条件,在人们打算做父母之前先培训。
亨利看到了梅瑞狄斯的无助与脆弱。他想要施以援手,但是实在是力不从心,更何况亨利也是心中有伤痕的人。最后,绝望的梅瑞狄斯选择服毒自杀。
这所学校里充满了让人头疼的学生。但是,所有老师们看到的,这些孩子们的叛逆、不服管教、骂人、打架,都是因为茫然,因为找不到方向。他们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尖叫。他们恐惧,他们愤怒。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求助。
在亨利的课堂上公然挑衅过亨利的男孩子,却在亨利即将离开学校的时候说“我会想你的”;
因为虐猫而被送到心理辅导室的男孩子,在面对质疑的时候,眼神空洞而茫然地说:“我被困住了,就像那只猫一样”;
一个几乎放弃自己学业的女孩子,面对老师为她描述的未来的生活场景“你只能和80%的美国劳动力竞争最低工资的工作,而且一辈子翻不了身”的时候,眼神中有着藏不住的迷茫与恐惧。
无助的孩子们背后,是不负责任的家长。
当孩子们触犯校规,被责罚甚至被开除时,家长们只会态度强硬地指责学校没把孩子们教好。但是家长们很少认为自己该对孩子们负有责任。当学校举办老师与家长们的交流活动时,几乎没有家长来参加。
这部电影并没有给出一个欢乐的结局。电影很压抑,也很真实。电影的结尾,茫然的人依旧茫然,无助的人依旧无助。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面对着生活中所有的绝望,有人会就此沉沦,有人会努力挣扎。在努力过后,也许会看到希望,也许不会。但是,你必须选择平静的接受。因为这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