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部)
1桥
2回到自己队伍来
3光芒万丈
4中华儿女
5白衣战士
6无形的战线
7表
8二百五小传
9乌鸦与麻雀
10三毛流浪记
1950年( 27部)
1赵一曼
2光荣人家
3卫国保家
4红旗歌
5钢铁战士
6刘胡兰
7高歌猛进
8辽远的乡村
9内蒙古人民的胜利
10白毛女
11人民的战士
12保卫胜利果实
13在前进的道路上
14吕梁英雄 *
15鬼神不灵
16民主青年进行曲
17女儿亲事
18和平保卫战
19农家乐
20大地重光
21人民的巨掌
22武训传
23太平春
24思想问题
25我这一辈子
26腐蚀
27生命交响曲
1951年(17部)
1鬼话
2新儿女英雄传
3陕北牧歌
4走向新中国
5女司机
6胜利重逢
7团结起来到明天
8上饶集中营
9海上风暴
10翠岗红旗
11两家人
12我们夫妇之间
13姐姐妹妹站起来
14红楼二尤
15关连长
16彩风双飞
17有一家人家
1952年(8部)
1葡萄熟了的时候
2六号门
3一贯害人道
4龙须沟
5南征北战
6方珍珠
7美国之窗
十八页
8劳动之花
1953年(8部)
1丰收
2草原上的人们 东影
导演: 徐韬
乌日娜 恩和森 树 海 叶贺 广布道尔基
3结婚
4智取华山
5金银滩
6为孩子们祝福
7纺花曲
8太阳照亮红石沟
1954年(15部)
1英雄司机
2春风吹到诺敏河
3沙家店粮站
4土地
5无穷的潜力
6一件提案
7鸡毛信
8斩断魔爪
9三年
10伟大的起点
11淮上人家
12渡江侦察记
13山间铃响马帮来
14一场风波
15不能走那条路
1955年( 16 部)
1祖国的花朵
2猛河的黎明
3神秘的旅伴
4夏天的故事
5平原游击队
6罗小林的决心
7董存瑞
8怒海轻骑
9哈森与米加拉
10天罗地网
11水乡的春天
12青春的园地
13湖上的斗争
14闽江橘子红
15南岛风云
16宋景诗
1956年( 28 部)
1虎穴追踪
2扑不灭的火焰
3新局长到来之前
4马兰花开
5哥哥和妹妹
6马
7妈妈让我出嫁
8皮包
9不拘小节的人
10如此多情
11上甘岭
12国庆十点钟
13祝福
14为了和平
15春天来了
16小白旗的风波
17秋翁遇仙记
18谁是凶手
19母亲
20落水记
21小伙伴
22李时珍
23两个小足球队(员)
24铁道游击队
25家
26沙漠里的战斗
27这决不是小事情
28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1957年( 33部)
1暴风雨中的雄鹰
2寂静的山林
3未完成的喜剧
4牧人之子
5母女教师
6芦笙恋歌
7边寨烽火
8寻爱记
9地下尖兵
10复试
11青春的脚步
12羊城暗哨
13洞箫横吹 海燕
14球场风波
15牧童从军
16海魂
17椰林曲
18情深谊长
19女蓝五号
20雾海夜航
21幸福
22阿福寻宝记
23凤凰之歌
24护士日记
25乘风破浪
26不夜城 江南
27战斗里成长
28水
29柳堡的故事
30五更寒
31激战前夜
32穿山巨龙
33大木匠
1958年(85部)
1花好月圆
2民兵的儿子
3红孩子
4水库上的歌声
5党的女儿
6徐秋影案件
7悬崖
8古刹钟声
9她爱上了故乡
10工地青年
11女社长
12黎明的河边
13东风
14心连心
15患难之交
16三年早知道
17并肩前进
18画中人
19列兵邓志高
20服务员
21新的一课
22帅旗飘飘
23春水长流
24伤疤的故事
25快马加鞭
26天下无难事
27红领巾的故事
28春雷
29宝山之歌
30风筝
31上海姑娘
32生活的浪花
33探亲记
34山里的人
35十三陵水库畅想曲???
36一天一夜
37柳湖新颂
38平凡的事业
39夜走骆驼铃
40红色的种子
41深山里的菊花
42小康人家
十四页
43巨浪
44战斗的山村
45翠谷钟声
46聪明的人
47谁是被抛弃的人
48第三次实验
49钢人铁马
50油船火焰
51典型报告
52长青树
53兰兰和冬冬
54三毛学生意
55铁窗烈火
56大跃进中小主人
57前方来信
58布谷鸟又叫了
59千女闹海
60林 冲
61大风浪里的小故事
62 20天革个命
63英雄赶派克
64重要的一课
65两个巡逻兵
66苗家儿女
67长虹号起义
68鲁班的传说
69三八河边
70爱厂如家
71三个战友
72黑山狙击战
73长空比翼
74英雄虎胆
75渡江探险
76一日千里
77破除迷信
78永不消逝的电波
79返老还童
80金铃传
81海阔天空
82狼牙山五壮士
83县委书记
84阳关大道
85社会主义第一列车
1959年(61部)
1船厂追踪
2钢铁飞车
3康庄大道
4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
5锡城的故事
6笑逐颜开
7试 航
8冰上姐妹
9五朵金花
10风从东方来
11草原晨曲
12朝 霞
13黄河飞渡
14云雾山中
15青云曲
16海上神鹰
17金玉姬
18换了人间
19战火中的青春
20流水欢歌
21前 哨
22林家铺子
23无名岛
24矿灯
25飞越天险
26风暴
27青春之歌
28水上春秋
29粮食
30绿州凯歌
31好孩子
32黄浦江的故事
33聂耳
34今天我休息
35万紫千红总是春 *
36向海洋
37乔老爷上轿
38林则徐
39老兵新传
40钢铁世家
41春满人间
42沙漠追匪记
43地下少先队
44香飘万里
45地下航线
46不老松
47回民之队
48江山多娇
49海鹰
50万水千山
51烈火真金
52英雄岛
53赤峰号
54友谊
55战上海
56渔岛之子
57雪海银山
58天山歌声
59敢想敢做的人
60你追我赶
61两个营业员
1960年(47 部)
1鸿雁
2太阳刚刚出山
3昆仑铁骑
4再生记
5铁道卫士
6烽火列车
7神秧手
8羌笛颂
9我们是一代人
10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
11五彩路
12以革命的名义
13春暖花开
14耕耘播雨
15红旗谱
16革命家庭
17六十年代第一春
18闯 关
19激 流
20马兰花
21摩雅傣
22她们的心愿
23风流人物数今朝
24向阳花开
25十二次列车
26三八线上
27林海雪原
28红鹰展翅
29勐垅沙
30奇 袭
31英雄诗篇
32新队员
33慧眼丹心
34碧空银花
35永恒的友谊
36抗旱曲
37草原风暴
38两代人
39嘉陵江边
40亲 人
41父子俩
42革命风暴战胜龙卷风
43他们在战斗
44绣江山
45刘三姐
46十级浪
47 底下航线
1961年(20 部)
1马戏团的新节目
2万 椿
3冬 梅
4暑假的礼物
5洪湖赤卫队
6暴风骤雨
7北大荒人
8 51号兵站
9枯木逢春
10春催桃李
11红色娘子军
12英雄小八路
13突破乌江
14碧空雄师
15巴山红浪
16延安游击队
17达吉和他的父亲
18远方星火
19风雪大别山
20鸡毛飞上天
1962年(22部)
1七天七夜
2甲午风云
3炉火正红
4花儿朵朵
5昆仑山上一棵草
6停战以后
7阿娜尔罕
8锦上添花
9李双双
10魔术师的奇遇
11女理发师
12燎 原
13大李小李和老李
14东进序曲
15哥俩好
16槐树庄
17地雷战
18鄂尔多斯风暴
19碧海丹心
20英雄坦克手
21南海潮
22生命的火花
1963年(28 部)
1冰山上的来客
2自有后来人
3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4满意不满意
5两家人
6冰雪金达莱
7汾水长流
8红河激浪
9早春二月
10小兵张嘎
11兄妹探宝
12飞刀华
13如此爹娘
14北国江南
15红 日
16水手长的故事
17金沙江畔
18宝葫芦的秘密
19蚕花姑娘
20球迷
21野火春风斗古城
22农奴
23抓壮丁
24怒潮
25夺印
26跟踪追击
27桃花扇
28七十二家房客
1964年(24部)
1独立大队
2兵临城下
3英雄儿女
4南海的早晨
5女跳水队员
6小 铃 铛
7青年鲁班
8小二黑结婚
9千万不能忘记
10草原雄鹰
11青山恋
12阿诗玛
13丰收之后
14白求恩大夫
15家庭问题
16霓虹灯下的哨兵
17李善子
18血 碑
19岸边激浪
20带兵的人
21雷 锋
22分水岭
23逆风千里
1965年(21部)
1山村会计
2浪涛滚滚
3三进山城
4小足球队
5景颇姑娘
6黄沙绿浪
7特快列车
8这是我应该做的
9青松岭
10年青的一代
11路考
12柜台
13烈火中永生
14舞台姐妹
15山村姐妹
16打击侵略者
17红色背蒌
18苦菜花
19龙马精神
20秘密图纸
21地道战
22天山的红花
1966年中国拍摄的电影
1雁红岭下 ( 长影 导演 常甄华 主演 赵文瑜 张园 史健 )
2红色邮路
3女飞行员
4红石钟声
5他们在成长
6大浪淘沙
7战洪图
.
❷ 电影林则徐和宋景诗的比较
《林则徐》由上海电影制片厂1958年摄制,郑君里、岑范执导,赵丹、岑范主演的历史人物传记片。
该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十九世纪中叶,林则徐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州水师提督关天培联合起来扣留中国鸦片船,于1839年在虎门把烟土全部焚烧的事情。
剧情简介
19世纪上半叶,英帝国主义将大批鸦片输入中国,百姓深受其害,清道光皇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去广州禁烟;反对派头目穆彰阿和琦善暗中将此事告之英国大鸦片贩子颠地。
林则徐到广州后,立刻采取行动,联合两广总督,加强海防,并通知外国商人在三天内将所存鸦片烟土全部缴出,同时扣留可疑英国商船,收缴大量鸦片烟土;随后,林则徐亲自督导,将收缴的二万余箱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的举动严重触动了英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他们遂于1840年5月悍然发动鸦片战争,一直挥军北上打到天津,震慑北京。
道光帝昏庸无能,为讨好英国,以林则徐禁烟不力为名将其职位革除,另派琦善前往广州,商量向英国投降。后道光帝又将林则徐发配到新疆,但英帝国主义并不满足,将侵华的战火由沿海烧到内地,面对敌人的侵略,广州三元里人民展开了一场英勇的抗英斗争。
《宋景诗》 - 故事梗概
不久,胜保谎报战功,被问罪,宋景诗趁机重新拉起队伍,由陕西打回山东,打败了地主武装,并将地主杨鸣谦处死。后来,朝廷又派来了新的将领——僧格林沁,镇压黑旗军的行动又开始了,英帝国主义的洋枪队及地主武装也加入了这一行动。黑旗军四面楚歌,连连受挫。在战斗中,许多黑旗军家属被杀害,包括宋景诗的母亲及妻子。宋景诗并没有就此屈服,他鼓励众将士们不要气馁,继续战斗。他们投奔了太平军,与兄弟部队一起,继续与帝国主义和清军英勇作战。
该片创作者在历史素材的基础上,着重刻画了宋景诗在反清、反帝斗争中的鲜明个性,同时也指出了主人公的社会和历史的局限。该片是于《武训传》批判后开始构思的,其目的是力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真实地再现中国人民的斗争历史,并且通过对农民起义英雄的歌颂,表现人民是历史主人公的思想。影片具有较鲜明的民族风格,并在浪漫主义和历史感的统一上有较高成就。宋景诗的饰演者崔嵬,虽然是第一次上银幕,但他以流畅的气韵和创作激情较好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气质与性格,开始显示出艺术才华。
❸ 爱新觉罗·奕欣的影视形象
1955年电影《宋景诗》:顾也鲁饰演奕欣; 1964年电影《西太后与珍妃》:洛奇饰演奕欣; 1975年电影《倾国倾城》《瀛台泣血》:郝履仁饰演奕欣; 1981年电视剧《双印传奇》:江明饰演奕欣; 1983年电影《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张铁林饰演奕欣; 1983年电视剧《少女慈禧》:伍卫国饰演奕欣; 1986年电视剧《慈禧外传》:刘德凯饰演奕欣; 1987年电影《两宫皇太后》:张光北饰演奕欣; 1988年电视剧《满清十三皇朝Ⅱ》:罗耀雄饰演奕欣; 1988年电视剧《赛金花》:司马华龙饰演奕欣; 1988年电视剧《太平天国》:吴瑞庭饰演奕欣; 1989年电影《一代妖后》:俞立文饰演奕欣; 1990年电视剧《满清十三皇朝之血染紫禁城》:刘永饰演奕欣; 1992年电视剧《满清十三皇朝之危城争霸》:张铮饰演奕欣; 1993年电视剧《戏说慈禧》:崔浩然饰演奕欣; 电视剧《清宫气数录》:何浩源饰演奕欣; 1995年电影《慈禧秘密生活》:梁家辉饰演奕欣; 1996年电视剧《胡雪岩》:朱时茂饰演奕欣; 1999年电视剧《状王宋世杰Ⅱ》:李子雄饰演奕欣; 2000年电视剧《太平天国》:赵毅饰演奕欣; 2002年电视剧《天下第一丑》:修宗迪饰演奕欣; 2002年电视剧《十三格格》:周中和饰演奕欣; 2002年电视剧《魂断太平》:丁正勇饰演奕欣; 2003年电视剧《走向共和》:郑天庸饰演奕欣; 2004年电视剧《龙票》:修庆饰演奕欣; 2004年电视剧《沧海百年》:李光洁演奕欣; 2005年电视剧《一帘幽梦》:谢彰饰演奕欣; 2005年电视剧《一生为奴》:陈宝国饰演奕欣; 2006年电视剧《船政风云》:刘劲饰演奕欣; 2008年电视剧《台湾1895》:姬麒麟饰演奕欣; 2008年电视剧《大龙脉》:朱晓春饰演奕欣; 2009年电视剧《一代大商孟洛川》:高兰村饰演奕欣; 2012年电视剧《红墙绿瓦》:李成儒饰演奕欣; 2012年电视剧《大太监》:张国强饰演奕欣; 2013年电视剧《十三格格新传》:刘劲饰演奕欣; 2015年电视剧《瀛寰之志》:及晓龙饰演奕欣; 2016年电视剧《帝国黄昏》:陈晓饰演奕欣。
❹ 中国电影音乐 的现状,发展情况,历程概述
电影音乐伴随着中国电影的百年岁月也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印证着她最初的稚嫩,曾经的探索和如今的成熟。
中国电影音乐的萌芽与初创
(1905-1045)
《定军山》是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根据默片的需要,电影只拍了京剧《定军山》中的“请缨”、“舞刀”、“交锋”等武打片段。
但是默片时期的影片在放映时还是有“配乐”的。台上是黑白的活动影像,台下或一架钢琴、一把小提琴,或三五人组成的小乐队,用来活跃现场气氛。人们渐渐开始注意到音乐和影片内容的结合,当音乐的情绪和电影的内容发生关系时,音乐帮助人们理解剧情。但是由于音乐不具有约定性的语义,所以音乐与影片内容的联系并不一一对应。
在默片时期,我国电影市场以好莱坞影片为主,配乐沿用了“剧院音乐”的做法,中国没有形成自己的电影音乐。
1930年上海电通公司联合唱片公司从国外购置了有声电影全套机器,正式制成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此后,有声片渐渐兴起。
“20年代末开始,中国城市歌舞音乐与中国电影音乐,特别是电影歌曲的发展合为一体,成为中国娱乐性通俗音乐的主体。”在随后的三四十年代,它们在城市市民文化生活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特别是30年代,当抗日成为时代主旋律时,革命斗争迫切需要与之相配合的歌曲。
《毕业歌》、《渔光曲》、《大路歌》、《新女性》、《四季歌》、《天涯歌女》、《十字街头》、《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等进步歌曲都是专门为电影创作的。以聂耳为代表的左翼歌曲创作者们将歌曲这种宣传手段应用到电影当中,一方面为歌曲在电影中的使用做了成功的尝试,另一方面大大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电影歌曲也因此成为早期中国电影音乐的主流。
这些歌曲在影片中多以插曲形式出现,由剧中人物唱出,真实、自然,符合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马路天使》中的《四季歌》和《天涯歌女》是贺绿汀根据当时的两首苏州民谣《哭七七》和《知心客》改编而成。《天涯歌女》第一次出现于小陈和小红暗生情愫时;第二次却是在两人发生误会后,在酒馆里小陈赌气拿出钱来叫小红唱歌,小红含泪再次唱出《天涯歌女》,速度放慢了一倍,画面不时叠出那天清晨两人的甜蜜情景,“患难之交恩爱深”的歌词此时听来别有一番酸楚滋味。这样强烈鲜明的艺术对比在中国电影音乐史上至今无出其右者。再如《万里寻兄词》、《铁蹄下的歌女》等也都是以插曲的形式出现在影片中。
在众多的电影歌曲当中也出现了主题歌的雏形,有些电影歌曲恰好点了影片的主题,起到了主题歌的作用。如《桃李劫》中的《毕业歌》,它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在电影的开头和结尾两次出现,整首歌曲持续50多秒,交待了时代背景和人物身份性格,成为全片的点睛之笔。
当时电影音乐的配乐方式多为用现成的音乐作为电影配乐,电影总体上缺乏音乐方面的整体规划。但是在影片《风云儿女》片尾出现的《义勇军进行曲》直接表达了影片的核心主题,已开始具有了主题歌的艺术表现功能。
主题音乐的表现手段在当时已经初露端倪。影片《小城之春》中三次使用了共同的音乐素材,而且还因人物、情节的不同,以变奏的形式出现,这是一种音乐贯穿手法的最初尝试。
这个时期基本上没有专门为电影创作的音乐(除歌曲之外)。在影片创作过程中,“配乐”这个工作指的是利用已有的音乐素材重新编辑,使之与画面相配合,加强剧中人物的动作表情。这时的音乐使用与画面保持高度一致,不赋予画外含义,没有将音乐作为一个独立的电影表现元素参与创作。
影片《十字街头》中老赵失业后,一人在房间里黯自神伤,时而忧心忡忡,时而宽慰自己,音乐也随之抑郁或轻松。音乐在这里成为老赵的“内心独白”。每一段音乐情绪的选择与人物的心境完全同步,增加了画面效果,但显得过于简单和幼稚。而在影片《马路天使》中小红、小陈、老王去“大世界”,被在街头拉客的小云截住,这段影片中没有音响对白,音乐持续了四分半钟,音乐的写作细化到了镜头。音乐在这里起到了音响的作用,共出现了三记锣声,一次鼓响。锣声在听觉上增加了紧张的气氛,视觉上加强了人物的动作性。鼓声则带了一丝喜剧效果。总的说来,这段配乐具有造型性,音乐和表演融为一体,和画面完全同步。
建国十七年:电影音乐的成熟阶段
(1949-1966)
建国之初,政府对电影事业的方针政策相当宽松。1951年前后对《武训传》简单、粗暴的批评严重挫伤了电影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直到1953年第一次电影剧本创作会议和电影艺术工作会议,以及第二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批评了左倾思想,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反对“公式化”、“概念化”,特别是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之后,大批电影将焦点对准“人”,出现了《不夜城》、《铁道游击队》、《芦笙恋歌》、《柳堡的故事》、《李时珍》、《宋景诗》、《神秘的旅伴》、《新局长到来之前》等多种题材、多种角度的优秀影片,它们描绘人性、歌颂爱情,出现了很多深受人民喜爱的电影歌曲。但在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之后,一些抒情性较强的电影歌曲成为众矢之的,《小燕子》、《九九艳阳天》就受到了不少的非议。这一时期电影音乐理论研究和作品批评刚刚开始,一些经验丰富的电影音乐作曲家、理论家,如何士德、王云阶、徐徐等人针对当时电影音乐创作的弊端撰写文章,并开始对部分影片进行音乐角度的评论,观点鲜明、以理服人。批毒草、拔白旗、大跃进等运动给电影创作带来了空前的挫折,直到1959年,为庆祝建国10周年,建党40周年,周恩来、邓小平亲自抓一批重点影片的创作。周总理特别提出:献礼片缺少载歌载舞,使人看了高兴的少数民族影片。这直接催生了《五朵金花》、《刘三姐》等少数民族音乐片。随后颁布的《文艺八条》、《电影三十二条》是这一时期指导文艺工作和电影工作调整、恢复的纲领性文件。此时出现了很多在音乐的使用上可圈可点的影片,比如《早春二月》、《舞台姐妹》、《枯木逢春》、《阿诗玛》、《红色娘子军》、《冰山上的来客》等。而此时的电影音乐理论争鸣也更加热烈,周扬、李焕之、赵氵风、王云阶、徐徐、葛炎、黄准、萧远、吴应炬、李树宝等纷纷撰文,一方面总结经验,另一方面对电影音乐艺术创作做理论上的探讨。在颠簸的历史演进中,电影事业几经挫折,但还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电影音乐也走向了它的成熟阶段。
经过四五十年代的探索,电影界形成了一支专业的电影音乐创作队伍。1949年4月,中央电影局在北平成立,电影局艺委会下设音乐处负责领导全国的电影音乐工作,各个电影制片厂都拥有自己的乐团和电影音乐创作组,这些机制有效地保证了电影音乐的质量。
1953年以后,中央电影局音乐处一方面选派大批干部出国学习;另一方面组织了为期一年半的作曲干部训练班,由有丰富电影音乐创作经验的电影音乐作曲家何士德、王云阶、雷振邦、全汝玢等教授专业课,李焕之、马可、杨荫浏、姚锦新教授音乐理论和音乐史。培训班还观摩了国内外的影片,研究电影音乐创作经验,这个培训班对满足各电影制片厂影片生产的迫切需要,有着直接的影响。这个训练班的学员在新中国的电影音乐创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都促使中国的电影音乐创作更加成熟起来。
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王云阶建国后曾为《护士日记》、《林则徐》、《阿Q正传》等影片作曲。长春电影制片厂的雷振邦曾为《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等40多部电影作曲,其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蝴蝶泉边》等影片插曲都广为流传。他的作品以民间音乐素材为基础,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和地方特色。著名作曲家刘炽曾为《上甘岭》、《英雄儿女》、《祖国的花朵》作曲。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葛炎为《中华女儿》、《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老兵新传》、《聂耳》、《枯木逢春》、《阿诗玛》等电影作曲。此外,电影《白毛女》的音乐创作者瞿维、张鲁、马可,《平原游击队》的作曲车明、《李时珍》的作曲寄明、《柳堡的故事》的作曲高如星、《红色娘子军》的作曲黄准、《青春之歌》的作曲瞿希贤、《铁道游击队》的作曲吕其明、《草原上的人们》的作曲向异、《祝福》的作曲刘如曾都是当时很有实力的电影音乐作曲家。
当时创作的很多电影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一些电影音乐概念被廓清,很多创作方法被很好地总结出来,促进了电影音乐的成熟。由于有了成熟的创作队伍,电影音乐渐渐摆脱了“拼贴”的传统,大部分电影配乐都是原创音乐。这就使人们对音乐与影片的结合有了更多的探讨,认识到音乐在影片中不能仅处在伴奏的地位,作为电影中一个重要的表情元素,应与画面有更加紧密、更多层面的结合。在音画的配合上,艺术性更强了,电影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多了。
《平原游击队》中用日本的调式音阶写了日本兵主题,用在鬼子进村等场景里,大家耳熟能详。《董存瑞》中为董存瑞设计了一个诙谐、欢快的音乐主题,并且和其它场景音乐有了很好的融合。在《祝福》、《林家铺子》等影片中,使用了民族管弦乐队,一方面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意蕴,另一方面贯穿始终的主题音乐更使影片处在统一的情绪气氛之中。《冰山上的来客》、《柳堡的故事》、《红色娘子军》、《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聂耳》等则将主题歌的音调加以变奏,成为片中的主题音乐。
这个时期,主题音乐的概念逐渐建立和成熟,电影中出现了不少出色的音乐整体设计。比如《南征北战》中为敌我双方设计的主题音乐,伴随着在强攻摩天岭的情节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画面交错表现敌我双方从山脊的两边争分夺秒抢占高地,音乐也随着画面的切换而转变到各自的主题,在几秒到几十秒不等的频繁转换中,音乐保持着很好的连接,并通过配器、速度、力度等因素把情绪一层一层推向高潮。特别是当敌军溃败、仓皇逃遁的时候,杂乱、霸道的敌军主题音乐被演化得只剩下基本的节奏和残留的微弱情绪,体现出他们军心涣散,溃不成军,这样的音乐处理十分形象。在我军将士最后攻入敌军指挥部的时候,画面上反映出敌军畏惧投降的场面,而音乐却是极其昂扬、激越的我军主题,音乐在这里与画面共同承担了叙事的功能。音画对位的这种表现方式当时并不多见,它有效地拓展了画面的表现空间,使音乐与画面配合的层面更加丰富。
除了主题的设计,在音乐的使用上也有很多独具匠心的段落。《铁道游击队》中琵琶用得很好。劫票车一场中,游击队员的随手弹拨原是画内乐,酝酿着山雨欲来的气氛,随着剧情的紧张发展,各种画外配器逐渐加入,汇成了气势磅礴的画外交响乐。诸如此类的运用,显示了当时对于电影音乐规律的进一步了解。
技术的提高也直接影响了电影音乐的发展。1958年出现了第一部立体声电影《老兵新传》,用四个声轨记录声音,但在这部影片中,主要体现在人物对话的声音处理上。录音技术的不断提高,多声轨录制技术的运用给声音元素的处理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从技术上来讲有了足够的声轨来分别录制音乐和音响,使得声音更有层次。《林家铺子》里有一段阿秀与同学去赶庙会的情景,由孩子的空竹声起,这是声音的第一个层次;阿秀和同学愉快地走向庙会,渐渐丝竹的主观配乐插入,伴随着她们走进人群中看杂耍,这是声音的第二个层次;这时,庙会上客观的锣鼓声又渐渐取代了主观配乐,这是第三个层次;而此时又一个音响———远处的汽笛声把人们带到了江边刚刚靠岸的上海难民的轮船上,这是声音的第四个层次。在这些音乐和音响的衬托下,人物的语言也十分清晰,声音的强弱对比明显,各种声音元素的连接自然顺畅,层次感强。
17年电影中涌现出大量优秀的电影歌曲,这一时期的电影歌曲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当时缺少其他娱乐方式的条件下,电影不但负载着鼓舞士气、宣传教育的重任,还在很大程度上担负着丰富老百姓娱乐生活的功能。大部分的电影歌曲都能够随着电影的放映而传遍大江南北,比如《小燕子》、《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我的祖国》、《幸福不会从天降》、《蝴蝶泉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
这一时期电影歌曲形式多样,体现了歌曲创作的繁荣。如影片《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独唱的形式出现,《芦笙恋歌》中扎妥和娜娃的相恋用《阿哥阿妹情意长》的对唱形式表现,《五朵金花》里阿鹏和金花的相遇也是对唱,《刘三姐》里更有多次的对歌场面。《英雄儿女》中《英雄赞歌》和《上甘岭》中《我的祖国》则以一领众和的形式为人们熟知,《洪湖赤卫队》中的表演唱也十分生动。
建国17年期间一种新的插曲形式被广泛应用,以前的插曲都是由剧中人演唱的,这一时期有了以画外乐的方式出现的插曲,这些歌曲不再是有声源的,而是由创作者配入片中的,但是旋律和歌词仍然结合电影的内容,从而起到了概括影片涵义,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拓展画面空间的作用,将影片不能直接表达的意义,用歌曲加以表现,有的和画面的蒙太奇联系起来,起到连接画面的作用。
影片《舞台姐妹》开篇就用“台上悲欢人常见,谁知台外尚有台”的越剧配唱拉开序幕,暗喻故事所指。在影片发展的各个关键点、转折点都会借助配唱对故事情节加以总结概括,并且对情节发展起到预示的作用。当春花在法庭上揭露了唐老板等人的卑鄙行径时,法庭上一片骚动,这时歌曲唱道“雀乱群,鸦噪庭,黑手难遮日月明……”。而在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当牧民卡勒为了护送古兰丹姆去找解放军,在路上被特务打死,这时出现女声合唱的高亢旋律:“光荣啊,祖国的好儿女。光荣啊,萨米尔的雄鹰……”这些都体现出对电影配乐形式和功能的进一步探索,显现出越来越浓烈的主观意识,在文革电影中这种方式就被使用得更加极端了。
当时对电影有一个评价标准“故事好、演员好、摄影好、音乐好”,但是也有由于太注重音乐的使用而适得其反的例子。在进行综合声音合成的时候,一些作曲者要求突出音乐的完整性和重要性,要在有音乐的段落减少和压低对话和音响,甚至为了“争取音乐的完整性”和导演发生争执,没有摆正音乐在电影中的位置,这是对电影音乐规律认识不够而造成的。
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文艺界就提出“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的要求,文艺界的创作一直在民族化的道路上进行探索,理论界也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电影艺术》、《电影文学》、《人民音乐》等杂志都曾刊登理论文章对电影音乐的民族风格、民族乐器的使用问题进行讨论。
这一时期不断探讨修正中的文艺政策直接影响了艺术的发展。在建国17年期间“不求艺术有功,但求政治无过”的氛围中,创作者的注意力事实上转向了对农村和少数民族题材影片艺术上的深度挖掘,电影音乐民族化的艺术探索也呈现出极高的成就。
在乐器的选择上,首先配器渐渐放弃了建国初期的以管弦乐为主的做法,在各种题材背景的作品中挖掘民族化的因素。如在《董存瑞》、《上甘岭》中交响乐的手法与民族音乐语言融合得很好。一方面管弦乐确立影片音乐主题,烘托环境气氛,另一方面使用了扬琴、笛子等特色乐器,用于表现人物内心细腻的情感。而到了后来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林则徐》、《小兵张嘎》中就以民族配乐为主,乐器也增加了板胡、筝、响板、唢呐、阮等大批的民族乐器,形成了民族管弦乐队,用民乐刻画各种情绪气氛。
在音乐素材的选择上,大量结合了民歌、地方曲艺。《枯木逢春》中的评弹,《舞台姐妹》中的越剧,《林则徐》中的广东民间音乐和地方戏,《阿诗玛》、《五朵金花》、《天山上的来客》等反映少数民族生活影片中的民族曲调更不必赘述。这些民族音乐语汇有时作为主观配乐,易于被当时的观众接受。而更多的时候是来自影片中的电台节目、集市上的卖唱、主人公自己的演唱等客观音乐,显得更为真实亲切。《红旗谱》朱老忠回乡在车站巧遇同乡一场戏,当朱老忠走在嘈杂的车站上时,配乐是一段介绍朱老忠一家被恶霸欺负,家破人亡、背井离乡的整个过程,随着镜头的运动,画面上出现了集市上的说唱艺人,音乐由主观转为客观,既交待了剧情,又交待了环境。
17年电影音乐的民族化探索非常成功,也为新时期出现的大量民族特色的电影配乐打下了基础。
太多了,全文请看下面链接
❺ 中国所有导演及其作品列表
中国所有导演及其作品列表 ??
你给350分的悬赏 我估计都没几个人去帮你整理。
你想累死人?
❻ 贺绿汀的作品
第一卷
齐唱 对唱
1 暴动歌(齐唱)……………………………………自作词
2 摇船歌(对唱 电影(船家女)插曲)……………沈西苓、贺绿汀词
3 新中华进行曲(齐唱 电影<生死同心)主题歌)………………贺绿汀词 江定仙曲
4 “三·一八”纪念歌(齐唱)…………………………施 谊词
5 哈哈哈(对唱 电影《社会之花》插曲)…………………佚 名词
6 抗战进行曲(齐唱)…………………………柳 倩
7 老百姓打东洋(齐唱)………………………塞 克词
8 自卫军歌(齐唱)……………………………欧阳山尊词
9 送棉衣(齐唱) …………………………桂涛声原词 贺绿汀改词
10 练壮丁(齐唱) …………………………自作词
11 再上战场(齐唱) ………………………颜一烟词
12 空军进行曲(齐唱) ……………………锡 金词
13 送出征将士(齐唱) ……………………塞 克词
14 打日本(齐唱)……………………………自作词
15 义卖歌(齐唱) …………………………自作词
16 上战场(齐唱) …………………………自作词
17 上前线(齐唱) …………………………唐绍化词
18 铁路工人歌(齐唱)…………………………………佚 名词
19 台湾义勇军(齐唱) ………………………………佚 名词
20 为自由和平而战(齐唱 同名话剧主题) ………王为一词
21 飞将颂(齐唱 话剧《保卫领空》主题歌) ……董每戡词
22 送志愿军(齐唱) …………………………………陶行知词
23 空军参谋学校校歌(齐唱) ………………………佚 名词
24 悼战友歌(齐唱 话剧《敢死队》插曲) ………章 泯词
25 出征(齐唱) ………………………………………朱 楔词
26 凯旋(齐唱)………………………………………李大寰、燕 南词
27 出钱劳军歌(齐唱) ………………………………郭沫若词
28 战以止战,兵以弭兵(齐唱)………………………郭沫若词
29 神鹰剧团团歌(齐唱) ……………………………简 朴词
30 打棒头(齐唱) ………………………………贺绿汀词 陈 明曲
31 追悼蒲风同志(齐唱) ……………………………自作词
32 选种歌(齐唱)………………………………………自作词
33 换工铲地(齐唱)……………………………………荒 草词
34 官兵团结一条心(齐唱) …………………………荒 草词
35 八路军的铁骑兵(齐唱)……………………………荒 草词
36 骑兵歌(齐唱)……………………………………贾 克、高 阳词
37 扫除法西斯(歌舞表演唱) ……………………荒 草词
38 前进!人民的解放军(齐唱) ……………………丁 洪词
39 学文化歌(齐唱) …………………………………荒 草词
40 争取和平,实现民主(齐唱)………………欧阳山尊词
41 练兵歌(齐唱) ……………………………荒 草词
42 夜半磨刀杀敌人(齐唱) …………………荒 草词
43 露营歌(齐唱) ……………………………李兆麟词
44 弟兄们快过来(齐唱) ……………………自作词
45 太阳谣(齐唱) ……………………………金紫光词
46 新民主进行曲(齐唱) ……………………自作词
47 “五·一”纪念歌(齐唱) ………………李伯钊、贺绿汀填词编曲
48 人民志愿军之歌(齐唱) …………………欧阳山尊词
49 中苏友好万万年(齐唱) …………………柯 蓝词
50 增产节约靠大家(齐唱) …………………群 艺词
51 工农兵歌唱“七·一”(齐唱)……………郭沫若词
52 歌唱宪法(齐唱) …………………………自作词
53 劳动花开朵朵红(齐唱) …………………吴 强词
54 丰收——陕北民歌联唱(对唱) …………安 波词
55 打柳林(齐唱 电影《宋景诗》插曲) …陈白尘词
56 歌唱勤劳的姑娘(独唱与齐唱) …………金 近词
57 号声震四方(齐唱) ………………………任加禾词
58 六万万人民怒火冲天(齐唱) …………那 沙词
59 青年突击队之歌(齐唱) ………………宁 宇词
60 祖国赞(齐唱) …………………………皮作玖词
61 英雄的五月(齐唱) ……………………皮作玖词 孙亦林配伴奏
62 上海工人之歌(齐唱)…………毛炳甫、仇学宝、树德规、毕华珠词
63 共产党是指路人(齐唱) ………………黄定国词
64 党和人民骨肉亲(齐唱) ………………张志民词
65 战士的爱(齐唱) ………………………阎 肃词
66 近战夜战威力大(齐唱) ………………石 祥、刘、薇词
67 毛主席叫咱扛起枪(齐唱) ……………皮作玖词
68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齐唱)…………毛泽东词
69 想起了毛主席(齐唱) …………………自作词
70 南昌起义歌(齐唱) ……………………骆 文词
71 振兴中华(齐唱) ………………………自作词
72 前进吧!青年一代(齐唱) ……………萧 华词
73 粤垦学院之歌(齐唱) …………………佚 名词
74 新中国的希望(齐唱) …………………………………自作词
75 植物生理研究所之歌(齐唱) …………………………殷宏章等词
76 我是中国人(齐唱 电视纪录片《陶行知》主题歌) ……陶行知词
77 滴自己的汗(齐唱 电视纪录片《陶行知》插曲) ………陶行知词
78 人生为一大事来(齐唱 电视纪录片《陶行知》插曲) …陶行知词
79 我们从这里启航[邵阳市立中学校歌](齐唱) …………刘岱岳词
80 天山中学之歌(齐唱) ……………………佚 名词
独 唱
81 忆秦娥·箫声咽……………………………[唐]李 白词
82 归国谣·江水碧……………………………[南唐]冯延巳词
83 离思·夜啼乌………………………………[元]张可久词
84 怀古·笙歌梦断蒺藜沙 …………………[元]张可久、乔 吉词
85 乡愁(电影《乡愁》主题歌) ……………高季琳词
86 恋歌(话剧《三个叛逆的女性》插曲) …郭沫若词
87 雷峰塔影(电影《长恨歌》插曲) ………徐志摩诗
88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唐]李 白词
89 神女(电影《船家女》插曲) ……………自作词
90 俎上太牢(话剧《武则天》插曲) ………王季愚词
9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唐]李 白诗
92 怨离别[之——](话剧《复活》插曲) …田 汉词
93 怨离别[之一](话剧《复活》插曲) ……田 汉词
94 囚徒之歌(话剧《复活》插曲) …………田 汉词
95 背纤歌…………………………………陈子展词
96 心头恨…………………………………塞 克词
97 新年歌(电影《压岁钱》插曲) …………… 自作词 沙汉昆配伴奏
98 这儿有(电影《压岁钱》插曲) ………………施 谊词
99 春天里(电影《十字街头》插曲) ……………关 露原词 贺绿汀改作[附乐队伴奏谱]
100 四季歌(电影《马路天使》插曲) ……………田 汉词
101 天涯歌女(电影《马路天使》插曲) …………田 汉词
102 秋水伊人——思母(电影《古塔奇案》插曲) ……………自作词
103 可爱的家乡(话剧《弟兄们拉起手来》插曲) ……………王震之词
104 日本的兄弟哟 ……………………自编词
105 阿侬曲[仿绥远民歌] ……………自作词
106 嘉陵江上 …………………………端木蕻良词
107 浮图关听雨 ………………………华文宪词
108 慰问信飞满天 ……………………柯 蓝词
109 牧歌…………………………………杨 威词
110 快乐的百灵鸟 ……………………金 波原词 贺绿汀改作
111 绣出河山一片春 ……………黄 虹配词
112 党的恩情长 ………………………黄 虹配词
113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词
114 菩萨蛮·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 ………………芦 芒、里 民词
115 韶山银河 ……………………………汪道哉词
116 蝶恋花·答李淑一……………………毛泽东词
合唱 重唱 轮唱
117 渔父·西塞山前白鹭飞(无伴奏合唱)………………[唐]张志和词
118 孤儿(领唱、伴唱)……………………自作词
119 西湖春晓(混声四部合唱 电影《船家女》插曲) ………贺培真词
120 摇船歌(无伴奏合唱 电影《船家女》插曲)……沈西苓、贺绿汀词
121 热血忠魂歌(混声四部合唱 同名电影主题歌) ………… 自作词
122 工人之歌(混声四部合唱 电影《清明时节》插曲) …欧阳予倩词
123 湖上之歌(二重唱) ……………………自作词
124 桃源春梦(领唱、合唱 同名电影主题歌)………………杨小仲词
125 囚徒的呐喊(三部轮唱) …………………………………许幸之词
126 狂欢之夜(同名电影插曲) …………………………… 自作词
127 春到人间(同名电影主题歌) ……………………………孙 瑜词
128 为祖国战争(混声四部合唱 电影《春到人间》插曲)……孙 瑜原词 贺绿汀重作
129 新的生命(三部合唱 电影《压岁钱》插曲) ……………施 谊词
130 全面抗战(混声四部合唱) …………………………塞 克词
131 弟兄们,拉起手来(混声四部合唱 同名话剧主题歌)……王震之词
132 抗敌先锋队(混声四部合唱) ………………塞 克词
133 谁敢夺我一寸土(二部合唱) ………………塞 克词
134 游击队歌 (混声四部合唱) …………………自作词
135 炮兵歌(混声四部合唱) ……………………自作词
136 上战场(混声四部合唱) ……………………自作词
137 保家乡(二重唱) …………………………自作词 沙汉昆配伴奏
138 胜利进行曲[之一)(混声四部合唱 话剧《台儿庄》插曲)………锡 金词
139 募寒衣(独唱、合唱)………………………自作词 沙汉昆配伴奏
140 还我河山(男声合唱) ………………………朱 楔词
141 中华儿女(二部合唱 同名电影主题歌)……沈西苓原词 贺绿汀改作
142 慰劳受伤将士(二部合唱) …………………自作词
143 胜利进行曲[之二](混声四部合唱 同名电影主题歌)……田 汉词
144 垦春泥(无伴奏合唱 电影《胜利进行曲》主题歌)………田 汉词
145 东方红(混声四部合唱)………李有源、李增正原词 贺敬之编词
146 哀悼伟大的战士——为黑山殉难的王若飞等13位同志而作(混声四部合唱)………洪 禹、亚 凡等词 葛顺中配伴奏
147 新中国的青年(混声四部合唱) ……………朱子奇词
148 我们是爱好和平的人民(混声四部合唱 《抗美援朝大活报》主题歌)…………屈 楚词
149 人民的领袖万万岁(混声四部合唱) ………郭沫若编词150 节日的队伍(混声四部合唱) ………………安 娥词
151 中印友好歌(混声四部合唱) ………………自 作词
152 我的心上开了一朵玫瑰花(无伴奏合唱) ………………皮作玖词
153 不渡黄河誓不休(独唱、男声合唱 电影《宋景诗》插曲)…………孙 瑜词
154 新安江之夜(混声四部合唱) …………………俞 慎词
155 清平乐·六盘山(无伴奏合唱)…………………毛泽东词
156 中朝人民好比亲兄弟(混声四部合唱) …………魏传统词
157 鹰啊,飞向远方(混声四部合唱)……………………闻 捷词
158 亚非拉美人民进行曲(混声四部合唱) ……………芦 芒词
159 红色堡垒之歌(二部合唱)………………………赵宗恒、周 枫词
160 歌唱伟大的党(混声四部合唱) ……………………老 舍词
161 大雁大雁我问你(领唱、合唱 话剧<曙光)插曲……白 桦词
162 军旗颂(男声合唱) …………………………芦 芒词
163 振兴中华(合唱) ………………………自作词
164 大哉陶子(无伴奏合唱 电视纪录片《陶行知》插曲)……郭沫若词
儿童歌曲
165 孤儿(电影《乡愁》插曲) ……………自作词
166 禁止吐痰歌………………………………自作词
167 吃糖果 …………………………………自作词
168 清流………………………………………自作词
169 纺织娘 …………………………………自作词
170 亲爱歌 …………………………………自作词
171 谁说我的年纪小…………………………应 恺词
172 压岁钱歌(同名电影插曲)………………佚 名词
173 我们不流眼泪……………………………王云阶词
174 儿童节歌(歌曲联唱)……………………陶行知词
175 我们是抗战的孩子………………………吴新稼词
176 无情的江永——悼念我们的雷大哥……自作词
177 家…………………………………………吴新稼词
178 张伯伯,李伯伯…………………………自作词
179 我的爸爸 ………………………………自作词
180 民族小英雄 ……………………………自作词
181 于脑相长歌 ……………………………陶行知词
182 满天星………………………………范 政词
183 我是小铁匠 ………………………应志华词
184 大家夸我小英雄 …………………于 之词
185 星星 ………………………………立 里词
186 我的上窗口…………………………秋 生、镒 康词 晚会
原名《闹新年》,是贺绿汀在1934年创作的一首钢琴曲,1940年改编为管弦乐曲,并通过电台对苏联播出,深获好评。1943年作者在延安对乐曲作了修改。1949年作者把自己的六首作品编成一部管弦乐组曲,《晚会》为其中一首。乐曲如标题所示,描绘了人们欢天喜地举行晚会庆祝胜利的情景。全曲共分为六段,后三段是前三段的反复。在第三段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中国民间锣鼓的节奏,使欢乐的情绪达到高潮。
嘉陵江上
作于1939年,原为贺绿汀为作家端木蕻良的抒情诗《嘉陵江上》谱写的一首女中音独唱。歌曲以第一人称写成,表现抗日战争时期一个东北难民在四川嘉陵江边流浪的心境。全曲共分两段,第一段是主人公对往事的追忆,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她失去了田舍、家人和牛羊,被迫由东北流浪到嘉陵江边,不再有欢笑和梦想。第二段的情绪由沉痛转为激昂,表达了主人公决心冒着敌人的枪弹和刺刀打回老家收复失地的决心。
摇篮曲
作于1934年,原为钢琴独奏曲。乐曲采用三段体结构。第一段以优美动听、真挚纯朴的曲调,描绘母亲在婴儿的摇篮边,轻轻地吟唱摇篮曲,轻拍着心爱的孩子入睡的情景,给你以温暖之感。第二段仿佛描写母亲因为想到孩子未来的生活情景而心潮澎湃、激动的心情。表现了母爱的伟大!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把婴儿平静地进入梦乡的意境描绘得十分形象。获得二等奖。后来作者曾把它改编为大提琴独奏曲。
游击队歌
游击队歌作于1937年。当时,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队从事巡回抗日宣传工作,1937年底到达山西临汾,在八路军办事处创作了这首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的歌曲。歌曲在八路军总部高级将领会议的一次晚上上首演,随即迅速流传到全国各地。这首进行曲风格的歌曲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曲调生动流畅,歌词通俗易懂,表现了游击队战士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依然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问世近半个世纪以来,历久不衰,始终深受国内外群众的喜爱。
四季歌
原为影片《马路天使》的插曲。1937年由贺绿汀根据苏南民歌改编。影片中由著名影星“金嗓子”周璇演唱。影片上映后,此曲便不胫而走,迅速流传开来。歌曲的旋律婉转秀丽,富于江南韵味,但这秀丽的旋律却包蕴了一个严酷的主题。歌曲以四季景物的变化,含蓄的反衬一个少女的不幸遭遇。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少女被迫从北方流浪到南方,故乡、父母和正在前方同侵略军作战的情郎,时时引起少女的伤感和无限的思念。
牧童短笛
作于1934年,原为钢琴独奏曲。乐曲采用三段体结构。第一段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可是说这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我写照。中段是传统的民间舞蹈,用欢快的节奏和旋律写成。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是中国近代钢琴音乐的一个创造性的典范。当年正在上海国立音专求学的贺绿汀以此曲参加俄国作曲家亚历山大·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获得一等奖。此后齐尔品把这首钢琴曲带到欧洲演奏并在日本出版。 作品:《牧童短笛》
创作背景
当贺绿汀考入国立音专时,他还是一个在上海求学的穷学生。当时他住在一家缝纫店的主楼,夏天热得要命,但是贺绿汀没有被这困难吓倒,他一边学习,一边创作,同时还不断地注视着音乐界的动态。虽然贺绿汀随时有辍学的危险,甚至这样差条件的房子,也都会有交不出房租的可能,就在这危难之际,有一天,他在学校的栏刊上看到了一则“征集中国风格钢琴曲”活动,是俄国作曲家兼钢琴家齐尔品在上海举办的。如果谁获优胜将能得到免费出国求学资格,并获奖金100元,而且作品的姓名必须严密封锁,任何人都不能“走后门”。得到这一消息后,贺绿汀非常兴奋。从此,他整天就泡在那间酷热小屋里开始了他的创作,夜以继日的创作,使他忘了一切苦楚。有的朋友问他“你这样认真地投入这次比赛,难道那幸福之光环真的能射到你身上?”贺绿汀非常自信的说:“我欣赏这次比赛的规则,它对任何人来说都有获奖的机会,因此,我必须认真地对待这次比赛”。由于天气太热,他又住在楼的顶层,白天无法工作,只好利用夜间及黎明前的那一段时间进行创作。同时为了有更多的机会获奖,他一连写了三首钢琴曲(即《牧童短笛》、《摇篮曲》和《往日思》),作品写好后他非常郑重的寄了出去,然后就期待着这次比赛的结果。
作品结构
《牧童短笛》分三段, 第一段的主题轻快活泼,像牧童天真的笛声,回响在翠绿的田野上;第二段用民间的舞曲处理,与牧童的笛声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仿佛听见了放牛娃们欢乐的笑声;第三段是笛声的 “再现”,与第一段形成呼应。这种典型的欧洲的曲式结构借鉴,生动自然,毫无雕琢之感。与 “笛声”相应的另一 声部有机地处理,是欧洲 “复调技法”在中国作品中最成功的范例 。
作品意义
钢琴作品,无论从音调,从多声部的处理,还是从音乐的内涵,都最能代表中国的风格,也成了钢琴这件 洋乐器 开始有了中国作品的标志。 驰名世界的中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1934年,欧洲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中国征集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时,曾举办了中国钢琴作品比赛,当时正在上海国立音专求学的贺绿汀以《牧童短笛》应征,荣获头奖。此后齐尔品把这首钢琴曲带到欧洲亲自演奏,并在日本出版。从此,这首钢琴曲闻名国内外,成为各国钢琴家们的常备曲目之一。这首钢琴小品以清新,流畅的线条,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了中国民间乐器——笛子的特色,从而向听众展示了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仿佛使人们看到了江南水乡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在悠然自得地吹着牧笛。作者贺绿汀曾经说:“我所写的《牧童短笛》,有人说是这个民歌或那个民歌,其实什么都不是,但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民间风格……由于你知道的民歌太多了,流露出来的自然就有民间风格。”
❼ 贺绿汀创作了什么歌曲
贺绿汀,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家。他创作了很多作品,作品体裁多样,在中国有重大影响。他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近百首歌曲,6首钢琴曲,6首管弦乐曲,10多部电影音乐,还出版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他的歌曲《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在抗日战争期间流传海内外,至今仍是音乐会和歌咏活动中的伟唱曲目。 他的器乐作品以钢琴独奏《牧童短笛》、《摇篮曲》,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晚会》最为著名。其中《牧童短笛》在1934年亚历山大·齐尔吕举办的“征办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活动中获第一名。他的电影配乐在30年代曾名声大作,他配乐的电影有《风云儿女》、《十字街头》
马路天使》等。影片中的插曲《春天里》、《四季歌》、《天涯歌女》至今仍家喻户昴,久唱不衰。贺绿汀又是一位音乐教育家和音乐活动家,他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牧童短笛》是贺绿汀在1934年他作的,根据我国童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而定名。全曲为ABA再现三段体。A段幽悠潇洒,两支结合在一起的复调旋律,犹如两位牧童在骑牛温游,信口对吹,无拘无束。B段活泼欢愉,A段复调定法改变为和声音型伴奏的主调音乐。这首具有鲜明音乐形象和浓郁江南风的乐曲,在中国的外来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创作中,具有开拓性意义。至今仍是钢琴教学中的保留教材。 贺绿汀童年时接触民间乐器和风琴。
年表
1924年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科学习钢琴、小提琴及音乐理论。
1926年毕业后在中学任音乐教员。
1927年参加广州、海丰起义。
1931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师黄自学习作曲。
1934年创作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分别获俄籍作曲家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一、二等奖。
1936年任明星电影公司音乐科科长,为《都市风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10多部电影写配乐与插曲。抗日战争爆发后到华北和重庆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创作有《游击队歌》、《保家乡》、《垦春泥》、《嘉陵江上》等歌曲。
1940年在重庆任育才学校音乐组主任。
1941年参加新四军鲁迅艺术工作团。
1943年到延安任五省联防军宣传队音乐教员。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及华北文工团团长,创作有管弦乐曲《晚会》、《森吉德玛》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长期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分会主席。创作有歌剧《长征》(合作)、大合唱《十三陵水库》、小提琴曲《百灵鸟》、电影音乐《宋景诗》等。贺绿汀创作的音乐体裁广泛,艺术性强,并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在音乐创作的同时他还译著《和声学理论与实践》,撰写了大量富于建设性的音乐评论和理论著作。
❽ 聂耳,冼星海,贺绿汀,马可还有哪些音乐作品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
冼星海:《到敌人后方去》《黄河大合唱》
贺绿汀:《牧童短笛》《游击队之歌》
马可: 《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
冼星海音乐作品:
黄河协奏曲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愤》
《保卫黄河》
黄河大合唱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水谣》
《河边对口曲》
《黄河怨》
《保卫黄河》
《怒吼吧,黄河》
《酸枣刺》
《只怕不抵抗》
《夜半歌声》
《二月里来》
《上山虎》
《热血歌》
《到敌人后方去》
《在太行山上》
《救国军歌》
《游击军》
《军民进行曲》
《生产运动大合唱》
《九·一八大合唱》
《风》和《朔拿大》这两首是他在巴黎时创作的
第一交响曲(民族解放交响乐)、第二交响曲(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交响诗《阿曼该尔达》是1940年在苏联创作的
似乎就是这么多了
另外他还为当时一些电影配乐。有《复活》、《雷雨》、《大日出》。
贺绿汀音乐作品:
贺绿汀(1903-1999) 湖南邵阳人。早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和广州起义。后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教员,明星影片公司音乐科科长。卢沟桥抗战爆发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队第1队,后在重庆育才学校任教。皖南事变后,参加新四军,在军部和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从事音乐创作和教学工作。1943年赴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音乐教员,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团长。1945年后在华北大学任教。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文工团团长。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全国文联第四届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主要音乐作品有《天涯歌女》、《四季歌》、《游击队之歌》、《嘉陵江上》、《牧童短笛》等,管弦乐《森吉德玛》、《晚会》等。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
贺绿汀,1903年出生于湖南邵阳一户贫困农家。二十岁时,他走进长沙 (新闻) 岳云艺术专修学校,攻读绘画与音乐,两年后留校任音乐教员。1931年,贺绿汀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三年后在俄国作曲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中,以《牧童短笛》和《摇篮曲》获得一等奖和名誉二等奖。这年,他进入电影界,先后为电影《船家女》、《都市风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和话剧《复活》、《武则天》等二十多部影剧配乐,创作了《摇船歌》、《背纤歌》、《春天里》、《怨别离》等脍炙人口的歌曲。
抗战期间,他参加了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剧队,奔赴各地宣传抗日,并创作了不朽歌曲《游击队歌》,以及《全面抗战》、《弟兄们拉起手来》、《上战场》、《保家乡》等鼓舞人们斗志的抗战歌曲。1943年,贺绿汀到达延安,在鲁艺教书。《前进,人民的解放军》、《新中国的青年》、《新民主进行曲》等,是他解放战争期间创作的歌曲,风靡一时。
解放后,贺绿汀先生将主要精力放在音乐教学上。他一直担任上海音乐学院 (新闻) 院长的职务,并创办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和附小,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音乐人才。这期间,他还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并且写下《我对戏曲音乐改革的意见》、《论音乐的创作》、《民族音乐问题》等文章,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马可的音乐作品:
歌曲作品
《南泥湾》 《我们是民主青年》 《咱们工人有力量》 《马梁山大合唱》
秧歌剧作品
《夫妻识字》 《周子山》 《白毛女》 《小二黑结婚》
管弦乐作品
《陕北组曲》 《哀乐》
❾ 求郑少秋主演的宋景诗电影
郑少秋1976年版《宋景诗》是电视剧不是电影,因年代较早,没有DVD,网上也没找到下载地址。
❿ 要贺绿汀的资料
贺绿汀(1903~ )
中国作曲家。1903年7月20日生于湖南邵阳东乡。童年时接触民间乐器和风琴。1924年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科学习钢琴、小提琴及音乐理论。1926年毕业后在中学任音乐教员。1927年参加广州、海丰起义。1931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师黄自学习作曲。1934年创作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分别获俄籍作曲家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一、二等奖。1936年任明星电影公司音乐科科长,为《都市风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10多部电影写配乐与插曲。抗日战争爆发后到华北和重庆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创作有《游击队歌》、《保家乡》、《垦春泥》、《嘉陵江上》等歌曲。1940年在重庆任育才学校音乐组主任。1941年参加新四军鲁迅艺术工作团。1943年到延安任五省联防军宣传队音乐教员。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及华北文工团团长,创作有管弦乐曲《晚会》、《森吉德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长期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分会主席。创作有歌剧《长征》(合作)、大合唱《十三陵水库》、小提琴曲《百灵鸟》、电影音乐《宋景诗》等。贺绿汀创作的音乐体裁广泛,艺术性强,并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在音乐创作的同时他还译著《和声学理论与实践》,撰写了大量富于建设性的音乐评论和理论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