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师题材电影推荐
教资考试本依是帮不上任何忙了,但还是想为大家丰富业余生活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刚巧今个儿是教师节,各位想必未来也一定能成为十分优秀的教师,那本依就借着这个好日子,分享几部教师题材的电影,歌颂这个伟大的职业吧!
1.《放牛班的春天》
这部上映于2004年的经典法国电影,以音乐为核心,讲述了一位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马修,来到了一座老旧的辅育院任教的故事。
他面对的并不是一群普通的孩子,而是大人眼中的问题少年,所有人都认为他们无药可救,可马修却不这样认为。尽管遭受了孩子们嘲笑和不尊重的对待,马修依然对他们的未来充满着希望,直到某天,他发现孩子们都很爱唱歌,便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辅育院成立了合唱团。用音乐改变孩子们,在相处的过程中,他慢慢发现孩子们的本性不坏只是缺乏大人的理解,于是马修便开始帮助孩子们与父母沟通,为他们争取更好的教育与未来。
2.《一个都不能少》
张艺谋导演拍摄,根据小说《天上有个太阳》改编,一部没有高昂特效,却拥有更强大力量震击观众灵魂的影片,其主题是关于贫穷农村大量文盲的问题。
我们生活在富裕平和的城市,享受着高知教师传授的知识,却无法想象在经济落后的偏远地区,年仅13岁的小魏,担起“小泉小学”教师的职责,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确保班级中28名学生都能上学。
为了这个诺言,她吃尽了苦头,搬砖攒去城里的学费,凑不够就步行去城里;身上钱一分也不敢乱花,渴了就喝自来水,饿了吃别人的剩饭;为了登寻人启事,在电视台坐上一天半。而支撑她如此坚持的,只是和另一位老师许下了“一个也不能少”的短短诺言。
简单普通的一句话,却撑起了一位教师的信念,也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影片的最后小泉小学收到了来自各界的资助,条件慢慢的好起来了...
3.《死亡诗社》
听闻是治愈系影片,毫不犹豫就点开了,结果开篇的压抑气氛让我一度怀疑被人骗了。影片中的威尔顿预备学院就像是地狱版的高中一样,学校推崇凝重压抑的教学理念,一味地追求高升学率,毕业班的学生也都毫不意外地为升入名校而日夜苦读。
而新学期转来的文学教师约翰·基汀为电影带来了转折,他如同阳光照射后的春风,带着温暖和希望走进了校园。一反其他教师的死板严肃,他用独特的自由式教育方式让学生们体会到了不一样的人生,带着学生们聆听死亡的声音,反思人生的意义;让孩子们大声的宣讲自己内心真实的理想;鼓励学生们站在书桌上,用新的视角俯瞰世界。
学生们在“疯狂”中学会了思考和规划自我,他们鼓起了勇气追求自己渴望的人生道路,甚至挑战权威,违反门禁时间,成立死亡诗社。
影片最后的结局,在学校古板的高层反对这样开放式的教育下,基汀老师被辞退离开了学校。但临行前,学生们再一次站在桌子上,目光沉沉的送走他们的恩师。未来也许不会再见,但基汀带给他们精神上的洗礼,却会相伴一生。
1.《老师·好》
一开始看见于谦的名字,我是抱着烂片的心态去看的,但却意外的被打脸。其中于谦饰演的苗宛秋老师最令我惊艳,当他走进教室一个个点名,揪出其中“私藏夹带”的学生,让他们在班级的一角罚站,这些举动是不是都像极了记忆中的年级主任。
电影的剧情略显老套,讲述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斗智斗勇”,学生之间的“爱恨情仇”,老师之间的“勾心斗角”,但每个故事都十分贴近生活,让人不自觉地回想起学生时代,尤其是说教过我们的老师。
其实每个人的生命中都至少出现过一位好老师,我们对他们说了无数次“老师好”,却唯独没有当面称他们一声“好老师”。
2.《青春派》
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夸大幽默的细节,就是一部描述了中国式考生真实写照的电影。但片中对高中生活压抑的部分描写甚少,更多的还是讲述了学生们之间的稚嫩爱情和纯洁友情,让观影人在高压、残酷、绝望的青春中感受到了一份属于年轻人的鲜活,收获了不少人的好评。
当然,这部影片成功的还要归功于一个角色,就是秦海璐饰演的撒老师,刻板的头发,凌厉的目光,死板的教育思想,满嘴的口号,简直就是全国所有高三老师的缩影。当她站在讲台上语气严厉的问“干嘛呀?很高兴是吗?”,这个片段竟让我不自觉地汗毛竖起,回忆起那些年被班主任支配的恐惧。
而最后转身温柔的一笑,表现出了她严肃的外表下暗藏着对学生们的浓浓的爱,就像我们自己老师一样,平日里严厉批评,离别时却微笑祝福。
3.《夏洛特烦恼》
在喜剧中感悟人生道理,这是优秀戏剧的共同点。作为开心麻花团队的第一部荧幕作品,剧情方面没有任何不明就里,反而精彩的令人叹服。
每一位人物设定都合情合理,各有各的特点,不会混淆人设。这其中一位出场不多的角色,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由田雨饰演的王老师。
相比较前面的几位老师,这位王老师可有些争议了,他以成绩判人,双标对待学生,贪财还虚伪;但却在夏洛被欺负时,挺身而出救他于危难中,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令观众感到不可思议。
但全片看下来,他虽然一身的世故,看着油腻不堪,但当他说出“I am a teacher”时,会惊叹原来作为教师的道德标杆还立在他的心中,并没有动摇。功过相抵,说不上好但也不算坏,只能说是成年人被社会毒打后的真实写照吧!
《闻香识女人》
这部片子乍一看,和教师一点关系也没有,但其实它暗含着教育的意义,特别是对容易迷茫和骚动的年轻人。
两位主演,一位是双目失明的退伍军官,脾气暴躁怪异;一位是得罪了学校同学和校长的,面临失学的大三学生。两个对生活的充满绝望的人凑在了一起,本该是一部抑郁风的电影。却在他们冰与火一般矛盾的生活中发生了转变,学生挽救了想要自杀的退伍兵,而退伍兵则带他体悟人生,希望在绝望中重生,两人互诉衷肠,互相勉励,最终产生了亦父亦友的情感。
我们常说教育的基本是“传道受业解惑”,但具体定义是什么?是简单的教书育人,还是传授育心的方法?影片中的两位主人公在互相救赎中,唤起了对生命的热情,学会了在自我原则和成人社会原则间找到平衡,与自己和解,放下心防,积极享受人生,这应该也算是“传道解惑”的一种吧!
今日的电影分享就到这里,您的学生时代是否也有记忆深刻的老师呢?可以评论区留言分享。
② 豆瓣这8部评分8.1+的教育类电影,你一定要看
每一个刚出生的孩子都会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成长为人,严厉、呆板、散漫、不合理等等都有可能发生。这时,我们就需要其他媒介来为我们展现一个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情境、不一样的例子、不一样的传授方式和不一样的理解接受方式,以此给予我们启迪,让我们反思自己传授的或者接受的教育是否合情合理,是否正确。
教育类电影有很多,但是真正能给人启迪,让人坐下来静静品味思考的电影,我推荐这8部,所有的影片均是时而让人悲痛万分,时而让人欢欣鼓舞,又时而让人潸然泪下。有些是学生时代老师在自习课上给我们集体放映的,有些是生活中自己寻找的,更有些是朋友力推的。当然,这些电影的主题不只有教育,变相来说,你花了一个半小时看一部精彩的电影,但是电影中的故事却不止一个半小时。总之,意义非凡。
(一)阿米尔·汗导演的《地球上的星星》
第一个讲述这部影片,是因为他在我的眼中是一个神圣的存在,这是我走上教育之路接触到的第一部电影。小主人公伊夏有阅读障碍,在他看来,每一个字母都在跳舞,父母、老师、同学都无法理解他,以为他只是捣蛋调皮,却不知他真正存在的问题。学习差,天马行空的点子往往让周围的人异样看待。还好,遇到了教美术的尼克老师,他在发现伊夏的反常之后主动帮助并找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辅助伊夏克服障碍,挖掘他的长处。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耀眼的星辰,让我们用爱与理解、包容与忍让去发现他的美,或许你认为的白痴其实是一个天才。
(二)马克·韦布导演的《天才少女》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天才小女孩在被发现数学天赋后,舅舅和外祖母围绕孩子的教育抚养问题产生分歧的故事。舅舅认为孩子需要自由的成长,需要同龄玩伴,需要和普通人一样快乐的生活;而外祖母却觉得天才不应该和常人一样,他们的大脑应该接受高等教育以便于将来有大成就。
真挚情感和残酷现实强大的冲突让人有很强的代入感,同时,也很容易让人在情感的宣泄中找到教育的真谛。这部影片中的小女孩非常可爱,主演克里斯·埃文斯是《美国队长》系列的主演,插曲《The Wind》和《Pretty Bird》非常好听。
(三)尼特什·提瓦瑞导演的《摔跤吧!爸爸》
这是本年度至今为止最经典的一部电影。曾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的马哈维亚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希望让儿子帮他完成梦想却生了四个女儿。本以为梦想就此破碎却意外发现女儿身上的惊人天赋,并让她们练习摔跤,赢得一个又一个冠军,最终赢来了成为榜样激励千千万万女性的机会。其中,马哈维亚的教导方式虽然严酷,但颇有成效,为了女儿的将来,为了不让她们和千千万万个印度女儿一样过早嫁人生子,洗衣煮饭而疯狂训练她们。
这是一部赚够了眼泪的电影,很多人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隐隐约约,我们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一个爸爸。
(四)梁智强导演的《小孩不笨》
这部影片讲述了三个读EM3课程的小孩子,如何应付学业和家庭冲突的故事。用孩子的视角来反应父母、学校、制度的不合理性。三个孩子的父母各自用不同的棍棒教育、家长式说教和放任自流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随后意外的发生,使三个孩子都发生了变化。每一个孩子的变化虽出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深入浅出,在谈话的瞬间就能让人有所警醒,有悲有喜,有爱有恨,令人动容,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电影。
(五)格斯·范·桑特导演的《心灵捕手》
该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威尔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清洁工虽在数学方面有着过人天赋,却是个叛逆的问题少年,在教授蓝勃、心理学家桑恩和朋友查克的帮助下,最终打开心灵,走出阴影孤独,消除人际隔阂,并找回了自我和爱情的故事。
这部影片的最大亮点在于用一个个细小的环节来串起整个故事,用智慧和诚恳的态度来促使问题少年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改进,既没有咄咄逼人的规劝和说教,也没有空泛泛滥的循循善诱,注重自我发现、披露和完善,实在是一部优质的教育类电影,值得一观。
(六)罗伯特·怀斯导演的《音乐之声》
该影片是部音乐片,歌唱贯穿全片,轻松幽默,雅俗共赏。年轻的见习修女玛利亚到退役的海军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师,以童心对童心,让活在条条框框中的孩子们充分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性情,让顽皮的孩子不再只知道捣乱而是用积极的方式吸引父亲的关注,严厉的上校也被她所感染并认同她教育孩子的方式。
呆板与轻快灵活相互碰撞,理解与信任并存,深刻而有内涵,经典而又愉悦不失趣味。
(七)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导演的《放牛班的春天》
该影片讲述了一位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马修来到辅育院,面对一群被大人放弃的野男孩并改变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运的故事。节奏轻快,诙谐幽默,用一个说烂了的主题讲述了一个纯真的故事,没有帅男靓女,没有黄色暴力,亦没有更多噱头,单单一个绵长轻柔的故事就能体现出对教师的尊重以及对问题学生的关怀。
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们不会大喜大悲,不会嗟叹吐槽,有的只会是心灵的共鸣和回味无穷的感动。
(八)罗伯特·泽米吉斯导演的《阿甘正传》
该影片讲述了一个有先天智障的小镇男孩福瑞斯特·甘在母亲的培养教育下自强不息,最终“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顾,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励志故事。阿甘的母亲并没有因阿甘智商低就放弃对他的培养,让他入学收到好的教育,并教育阿甘从小树立信心,告诉阿甘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面对一个智障儿子,阿甘的母亲没有灰心丧气,而是积极耐心教导,用她特有的方式把阿甘培养成材,用生命去爱他。
当然,这些影片的主题不仅仅是教育,我只是选取了其中一个视角来讲述这些电影。更精彩的,只有当你自己去观看才能体会到。
结语:每一部影片都是由不同的情节故事组成的一个趋同化的主题电影,殊途同归,最终讲述的都是一个又一个的人生梦。教与学往往能够在多数影片中表现出来,无论其以何种形式展示,目的只有一个:体验自己无法经历的事,完成自己无法做到的梦,丢给人们一个未曾深思过的问题。希望以上电影能给你启迪,无论你是学生还是老师,家长还是领导。
③ 寻找一部国外音乐老师的电影!
弦动我心
开放分类: 娱乐、电影、影视、艺术、影片
《弦动我心》(Music Of The Heart)
米拉麦克斯制片公司(Miramax, USA)1999年出品
主 演: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
安吉拉-贝塞特(Angela Bassett)
葛洛丽娅-伊斯特芬(Gloria Estefan)
导 演:威斯-克雷文(Wes Craven)
类 型:音乐片
这是一个有关女性自我实现的故事。面对丈夫的背叛,罗伯塔(梅丽尔-斯特里普饰)的世界轰然坍塌了。多年来,她随着在海军服役的丈夫四处奔波,已毫无个人事业可言。现在这一切都幻灭了,她必须重新自食其力,同时还得抚育两个幼子……>
④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问题孩子挣脱枷锁的勇气之路,你值得关注
一个失意的音乐家,走进充满暴力的学校,谁也不曾想到,他会组建合唱团,用音乐拯救孩子的心灵;
一个被母亲放弃了的孩子,用天使面庞隐藏魔鬼心肠,谁也不曾想到,他在音乐中觉醒,成为著名指挥家;
一群行为极端的问题学生,以调皮捣蛋为乐,在体罚惩戒中成长,谁也不曾想到,他们竟然在音乐中找到了归属感。
《放牛班的春天》2004年3月上映,法国音乐电影,讲述的是,1949年法国乡村,一位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马修,被指派到一个叫“塘底教养院”的教养中心,用音乐改变了孩子以及他自己命运的故事。
开始有多绝望,最后就有多惊喜。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告诉我们, 人是可以改变的,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是对爱匮乏的痛苦呐喊。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
有人说,这是一部能让人因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流淌着洗涤灵魂的力量。
改变需要勇气,自由需要勇气。这些问题孩子如何挣脱枷锁、如何拥有了勇气?老师的润物无声如何展现?
他们的故事和蜕变,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启发。
这所被称为“塘底教养院”的学校,其实也是一所充满暴力的监牢。
在这里,校长是牢头,所有学生都是囚犯。这里大部分学生都是叛逆的孩子,他们想出一切能够想出的办法,对抗教师,对抗学校,对抗教育,他们不乐意学习。
一犯规,就体罚,是这里的常态。
问题1:校长与学生关系中的“权利斗争”与复仇陷阱
这些学生的成长环境其实很糟糕,有的父母离异,有的父母双亡,成长的道路上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导致他们的性格怪异,行为极端,因此调皮捣蛋成为家常便饭。他们是一群被家长和老师放弃了孩子。
更糟糕的是,学校处理犯错学生的唯一手段就是暴力。在这里,如果有孩子触犯了纪律,全校师生立即集合,肇事者将受到严厉惩罚。如果三秒内找不到肇事者,所有人都要关六小时的禁闭,直到肇事者自首或被揭发为止。
在这个过程,校长专制独行,眼中只看到邪恶;学生叛逆,甚至谎话连篇,他们想出一切能够想出的办法,对抗教师,对抗学校,对抗教育。双方很容易产生激烈的情绪,而且会用激动的情绪来压制对方,特别是校长,通过浓烈的情绪+惩罚的手段来表达愤怒,你们不认可我是非常错误的事情;学生用沉默+谎话,表达复仇。
在阿德勒看来,不管是表达愤怒还是表达复仇,究其根源都是斗争,“权力之争”。而斗争的根源都是想要获胜,并通过获胜来证明自己的力量。
校长获胜了吗?他只是短暂的压制住了学生,那是一种建立在虚无上的胜利,一吹即破。
人际关系中的“权利斗争”与复仇的陷阱,让人际关系成为困扰自己的烦恼。校长、学生深陷其中,而不自知。
问题2:即使糟糕透顶,校长也愿意保持现状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三个孩子撬开柜子,从马修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他珍藏的乐谱,躲在厕所里翻看。学监闻讯赶来,马修再一次声明:“没什么”,但是却被学监认为在乱搞。
马修很愤慨地问了一句:凡事您只看到邪恶的一面?
学监的回答斩钉截铁:在这里?没错!
明知现状糟糕透顶,为什么校长、老师都不尝试去做改变?用阿德勒心理学去解释,那是 因为“保持现状更轻松”,不改变的话,不需要去冒险,可以持续待在舒适区,这里的一切熟知,在掌控中。糟糕,但是熟悉,并且习惯。
正如阿德勒所言,“ 我们所有的不幸,都是自己的选择 ”,池塘之底学校中,校长每天愤怒伤身、与学生关系的剑拔弩张,看似很“不幸”,但这都是他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这种选择“不幸”的时候,但是你要清楚的是: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选择了“不幸”,这既不是因为你生在了不幸的环境中,也不是因为你陷入了不幸的境地中,而是因为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
校长借助这种不幸,为自己的粗暴管理找到借口,在他看来,犯错等于处罚,处罚的手段包括关禁闭、做义工、不准探视以及体罚责骂等等;老师们借助这种不幸,为自己的不作为和离去找到理想借口。
学校、学生的改变,源于马修老师的到来,他改变了这里的人际关系,让学生们找到了共同体感觉。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且看他的 改变三步曲:自我接纳→全然信赖他人→为伙伴作出贡献。
Step1:自我接纳,接纳现实的窘境
入职“塘底教养院”时,正值马修老师的人生低谷,他刚一进入学校的大门,仿佛就如同进入了一个孩子们的地狱。上任第一天,就遇到校工被砸伤眼睛,上课被戏弄,学会在黑板上嘲讽他的外貌,给他起“秃子”的外号,趁他不注意偷他抽屉里的曲谱等恶作剧。
面对学生的捉弄,马修心中做到的第一件事是: 课题分离,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 学生们的恶作剧是学生的课题,而如何面对是他的课题。他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暴力镇压,反而一门心思为学生遮丑掩盖,使得他们免于校长的惩罚。
所谓自我接纳,就是,我们无法改变“被给予了什么”,但是,关于“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我们却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
学校恶劣的环境,是“被给予的”,马修老师无力改变,但如何在这个环境中,去改变学生的成长轨迹,马修老师找到了怀柔政策+音乐合唱的方法。
①第一堂课,学生抢了他的包用来嬉戏,吵闹声招来了校长。马修不仅没有向校长告状,反而维护了他们。
②在课堂上,马修找出了那位弄伤校工的学生勒盖来克,但并没有交给校长,也没有用残酷的方式惩罚,而是用另一种更加人性化的方法,让他去弥补自己的过错:让勒盖来克每天下课后去医务室照顾被他弄伤的马克森斯,直到痊愈为止。
③学生皮埃尔在黑板上画了他秃头的画像,他看到后不仅没发怒,反而一本正经地修改,幽默滑稽的情景,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从中,我们看出马修非常懂得教育的艺术: 对于犯错的学生,教会他勇于承担责任和弥补自己的过失,比毫无理由的严苛惩罚更加重要。
马修接纳了自己的工作现状,并不断用智慧去改变现状,这是他的自我接纳。
这种方式润物无声,学生们也被他的教育方式影响,内心闪现越来越多的柔和。
Step2:全然信赖他人,相信每一个孩子性本善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信赖,是无条件的相信别人。
马修老师跟其他老师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信赖学生,相信 “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老师和家长对这群孩子都不抱希望,校长甚至说:永远不要指望他们变好。马修老师却反驳: 永远别说永远,希望就在前方。
别人看到了孩子的顽劣、不可救药,而马修却看到了他们的闪光点。
马修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年龄,以及长大后想从事的职业。意外的是,每个人都写下了梦想,他们有的想当消防员,有的想当拿破仑,有的想成为一个热气球驾驶员。
每个孩子的梦想,都是那么美好。
有一天,孩子们唱歌骂马修是秃顶,马修不仅没生气,还很兴奋地意识到:他们虽然唱的不怎么样,可是他们爱唱。
于是,他成立合唱团,并针对每个孩子的音色分出高中低音,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信赖他人是我们的课题,而他人是否值得被信赖是他人的课题。 马修老师信赖学生,而学生也渐渐交付自己的信赖。师生之间,拿出了通过“他者信赖”进一步加深关系的勇气,增加了人际关系的喜悦。
这群不被期待的孩子,在马修老师那里,被寄予厚望,这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也找到了久违的自信和信赖他人。
Step3:为伙伴作出贡献,让每一个学生融入合唱团共同体
合唱团是一个集体,马修组建合唱团时,针对每个孩子的音色分出高中低音,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从来没有唱过歌的小派皮诺,马修承诺教他唱歌,任命他为“合唱团指挥助理”;
五音不全的郭邦,因为个子较高,马修让他做了合唱团“活的乐谱架”;
习惯用冷漠武装自己的皮埃尔,对音乐却有着天生的灵性,马修千方百计让他加入到合唱团,这也成为他人生的重大转机。
皮格马利翁效应说: 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
每一个学生都在合唱团这个共同体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即使后来被校长取消合唱团,学生们也和老师坚定地转入地下,秘密进行着合唱练习。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 人际关系始于“课题分离”,终于“共同体感觉”,也就是将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一种状态。
当我们拥有共同体的时候,才会拥有归属感。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才能付出更多创造价值的努力。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过: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 塘底教养院的学生之前正是由于缺乏爱的关怀,才造成了他们调皮捣乱的叛逆心理,而马修的到来,则填补了这一空缺,同时还通过音乐让他们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好,唤醒了他们真善美的一面。
所以在马修被迫离开学校时,他们一边高唱马修教给他们的歌,一边将纸飞机撒得满天都是。"那漫天飞舞的纸飞机,是我对您最诚挚的敬意。"
最好的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马修老师用改变三步曲,改变着自己,也深刻影响了学生。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爱,而知道自己值得被爱,正是救赎的开始。
这就是电影要告诉我们的: 池塘之底,亦可育出天籁之音。
⑤ 外国电影,讲的是关于一个老师叫一些学生合唱的。然后其中有一个坏小孩。。 我们老师给我们看过,
《放牛班的春天》(原名:Les Choristes)是由Christophe Barratier导演的电影。讲述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Pierre Morhange 雅克·贝汉饰)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狄迪尔·弗拉蒙饰)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Clement Mathieu,杰拉尔·朱诺饰)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
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昂克(Pierre Morhan 《放牛班的春天》剧照
data-layout="right"ge,雅克·佩兰饰)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佩皮诺(戴迪亚·费拉蒙饰)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马修(Clement Mathieu,杰拉尔·朱诺饰)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克莱门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池塘之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犯过罪的、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Francois Berleand饰)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 《放牛班的春天》剧照
封闭的心灵。 马修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昂克(Jean-Baptiste Maunier饰),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调皮的性格,谆谆善诱的克莱门特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同时他也与皮埃尔的母亲产生了一段微妙感情。最后因为失火事件被校长解雇,临走前带走了佩皮诺。 一位评论家为该片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不同于一般的运用悲情拼命煽情的悲情电影,或极尽夸张搞怪的爆笑喜剧,《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这也创造了法国电影新概念——阳光情感电影。这部没有美女、暴力;没有动作、凶杀和商业元素的好电影成为了本年度法国人的心灵鸡汤”。“我唱,你唱,他唱……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如一声响雷,让法国合唱事业如雨后春笋般地繁荣起来,时至今日,共汇集起几十万各个年龄段的合唱业余爱好者。”这是法国本土的一篇评论。
⑥ 好看的外国电影
推荐几部非常好看的外国电影,第一部《放牛班的春天》,这是一部法国的音乐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来到一个男子寄宿学校,这个学校里都是“问题儿童“。不同于校长的暴力严管,音乐老师马修选择用音乐打开孩子们的心灵,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纯洁的灵魂以及马修老师伟大无私的精神。
第二部《忠犬八公的故事》,影片讲述了一位大学教授收养了一只小秋田犬八公,并给予它温暖和疼爱,呵护它慢慢长大,后来教授因病辞世,再也没有回到车站,然而八公在之后的9年时间里依然每天按时在车站等待,直到最后死去的故事。
第三部《泰坦尼克号》, 影片以1912年泰坦尼克号游轮在其处女座起航时触礁冰山沉没的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处于不同阶层的两个人穷画家杰克和贵族女露丝抛弃世俗的偏见坠入爱河,最终杰克把生命的机会让给露丝的感人爱情故事。
⑦ 找一部外国电影 讲一个音乐老师把一群叛逆的孩子感化他们的故事
《放牛班的春天》
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Pierre Morhange,雅克·佩兰饰)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戴迪亚·费拉蒙饰)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的音乐老师克莱芒•马修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
克莱芒•马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池塘之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克莱芒•马修发现学校的校长(Francois Berleand饰)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芒•马修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克莱芒•马修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安琦(Jean·Baptiste Maunier饰),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性格,谆谆善诱的克莱芒•马修把Pierre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同时他也与皮埃尔的母亲产生了一段微妙感情
开心多来咪
在他歇斯底里的哭闹时,既不用武力镇压,也不用毫无原则的讨好哄着,就让他将那不良情绪发泄出来。等他心平气和了,再跟他讲道理。这时候,他才听得进去,以后才懂得哪些该做,那些不该做! 这个年龄,也要给他立下一些规矩,一定要从始至终贯彻下去。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既要照顾他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他懂得一些规矩是必须要遵守的! 不要用打骂这些强硬无情的手段教育孩子,最好通过讲一些故事啊、动画片啊、连环画啊,他喜欢的、通俗易懂的事儿来传达你的意思,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 四岁的孩子,犯起混来,确实让人闹心;可这个时候的孩子也是最让人喜爱的:能说能唱能跑能跳,甜甜的小嘴,奶声奶气的叫一声妈妈,能让你乐开了花! 特别等他长大啦,回想起他这时的一行一动,历历在目,就像发生在昨天,你会忍不住咧着嘴傻笑呢!为了让以后的回忆少一些遗憾,你现在对孩子就要多一些耐心哦!O(∩_∩)O哈哈~孩子会在你不经意间就长大了呢!
当幸福来敲门
威尔史密斯和他儿子主演的!很感人!
寂静如海
法国钢琴教师和德国军官的事情
《变形黑侠》1990
导演 山姆·雷米
编剧 Chuck Pfarrer
主演 连姆·尼森 /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 科林·弗瑞尔斯
又名 魔侠震天雷(台) / 隐形黑侠
上映 1990-08-24
类型 动作 / 科幻 / 惊悚 / 犯罪
片长 96 分钟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是 《四面楚歌》吧
放牛班的春天
狱中豪杰
导演: 罗伯·施奈德
编剧: Josh Lieb
主演: 詹妮弗·莫里森 / 罗伯·施奈德 / 大卫·卡拉丁 / 理查德·坎德
类型: 喜剧 / 动作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7-11-05
片长: 105 分钟
深海浩劫7.1剧情/冒险/灾难年代:2016地区:美国/香港演员:马克·沃尔伯格迪伦·欧布莱恩约翰·马尔科维奇库尔特·拉塞尔导演:彼得·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