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些著名的电影配乐大师可以介绍一下吗
我们都知道电影配乐是电影的灵魂作品,一部优秀的电影,如果没有优秀的配乐进行陪衬的话,那么也是索然无味的。优秀的电影配乐可以在剧情推演时给我们的情绪塑造带来很大的推动。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介绍一下几位优秀的电影配乐大师。
2. 《镖客三部曲》:莫里康内配乐,西部片经典之作
《镖客三部曲》,意大利导演塞尔乔·莱昂内执导,“东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恩尼奥·莫里康内配乐。包括《荒野大镖客》(1964)、《黄昏双镖客》(1965)、《黄金三镖客》(1966),是西部片经典之作。
1963年底。导演塞尔吉奥·莱昂内找到莫里康内,他是莫里康内的小学同学,他请莫里康内为他的电影《荒野大镖客》配乐,当时,这部电影还叫《神勇外来客》。塞尔吉奥把黑泽明的故事框架拿来,加入讽刺、冒险和辛辣,再把这些刺激的挑衅元素放大,一同移植到西部片里。莫里康内的音乐也追随这种风格,表现出无赖流浪汉一样凶悍好斗。电影获得了巨大成功,甚至还被黑泽明起诉了。
制片方想把这部电影包装成美国电影来宣传,于是整个剧组都用起了假名。导演变成了鲍勃·罗伯逊,莫里康内改成了达恩·萨维奥,唯一使用真名的是主演,当时还没有名气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剪辑的时候,导演坚持要用一首叫“殊死决斗”的曲子,莫里康内找出了两年前写的一首催眠曲,改编成深沉版,并坚持用自己熟悉的小号手,也是他的同学来吹奏。这首曲子后来成了电影的主题曲。可是,到了晚年,莫里康内却认为那部电影的配乐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差的几首。
之后,莫里康内和莱昂内又合作了《黄昏双镖客》和《黄金三镖客》。在拍摄《黄昏双镖客》的时候,制片人换成了阿尔贝托·格里马尔迪。这时,有一个音乐人控告电影主题曲抄袭,格里马尔迪直接拿出了近30万里拉平息了这件事。直到多年以后,莫里康内才知道这个事实。
在《黄金三镖客》中,片头出现了三个主角。莫里康内设计用不同的乐器来演奏同一段旋律。长笛代表善人,人声(用弱音器模拟)代表丑陋之人,陶笛代表恶人。用以暗示三个完全不同的人有着相同的身份。在表现南北战争时,莫里康内用两把小号来演绎对战的北军和南军。两把小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就像在打扫和清理战场的战斗间隙里,战友们之意的拥抱。在主题曲中,小号声短促激烈,互相挑衅,像极了正在冲锋的骑兵。导演把莫里康内写好的音乐拿到演出现场,让演员们边听边演,主演伊斯特伍德很欣赏这种做法。
3. 请介绍著名电影配乐大师以及他们的作品
分类: 游戏 >> 网络游戏 >> 天堂
问题描述:
如题,请列举诸如约翰威廉姆斯,詹姆斯霍纳,汉斯寂默等大师以及他们的经典作品。
请发原创帖,谢谢合作!!!
解析:
fly-bbs/read.php?tid=7490
当音乐爱上电影——世界电影配乐大师巡礼(致敬贴)
电影配乐一直是我的兴趣所在,而电影配乐大师们也是我所崇拜的对象。因为电影,音乐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因为音乐,电影让我们的记忆更加深刻。
每次看电影,人们总是把目光投向台前的演员或幕后的导演,可是往往让人真正投入的电影,那些真正震撼灵魂的东西,是不朽的电影配乐。
现介绍一些应该被我们记住的大师......所有资料来源于网络,欢迎各位补充!
John Williams—约翰.威廉姆斯
1932年2月8日出生,美国人。
电影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是电影配乐家中的佼佼者,他有好莱坞大片音乐教父之称。曾超过24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提名,并5次获奖。同时,他的配乐还15次获得格莱美奖(Grammy Award)。
说起他的作品,大家一定非常的熟悉,大部分斯皮尔伯格的电影都是他担任的配乐。其著名代表作有:《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战》三部曲、《辛德勒名单》、《第三类接触》、《大白鲨》、《E.T.》等。近期的作品有《爱国者》,《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艺妓回忆录》等。尽管有人抱怨他的音乐听起来都一回事,但其气势磅礴的配乐,确实无可替代。
此外,他还是个指挥大师,为自己的作品担任指挥。他担任指挥的音乐会几乎是场场爆满。
John Barry—约翰.巴瑞
约翰.巴瑞1933年出生于英国 ,也是一位声名远扬的著名配乐大师,其作品曾5次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奖。
他的代表作为大家所熟知的有:《007系列》后期的作品、《午夜牛郎》、《远离非洲》(out of Africa)、《与狼共舞》、《时光倒流70年》(Somewhere in time)、《桃色交易》、《卓别林和他的情人》(Chaplin)。
James Horner—詹姆斯.霍纳
他是新一代的电影配乐大师,擅长于运用英格兰、苏格兰等欧洲民间音乐的素材来创作。
詹姆斯.霍纳的作品我们是最熟悉的,记得泰坦尼克号吗,第69届奥斯卡的最佳配乐。那悠扬的风笛声相信很多人至今难以忘怀。
其代表作有:《特洛伊》《光荣》、《燃情岁月》(legends of the fall)、《勇敢的心》(Brave heart)、《阿波罗13号》(Apollo 13)、《泰坦尼克》、《蒙面佐罗》(The mask of Zorro)、 《Deep impact》。 (末日大撞击)、《The devil’s own》 (Harrison Ford)、《美国鼠潭》。
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
又一个可怕的意大利人,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是个长命的超级快枪手,从1952年至今,为超过400部电影作了配乐,他的音乐风格囊括了古典、爵士、摇滚、意大利民谣、先锋音乐等几乎所有的音乐类型。上世纪60年代,他与导演Sergio Leone拍挡,为一大批粗制滥造的“意大利式西部片”谱写音乐,成了名副其实的西部片音乐之王。但这位精力旺盛的大师却也并非仅靠“杀片无数”取胜的莽汉,他的经典代表作层出不穷,1990年之后的晚年作品依然杀气逼人,绝对不是靠早年英名混饭吃的糟老头子,令人折服。
代表作品:《美国往事》《教会》《天堂影院》《海上钢琴师》
伽伯瑞·雅德(Gabriel Yared)
伽伯瑞·雅德(Gabriel Yared)这个在黎巴嫩出生的法国人,刚出道的时候是个流行歌曲作者,1973年接了第一部电影配乐,而让他真正入行的是1979年为戈达尔的影片《人人为自己》(Sauve Qui Peut (la Vie))作曲,之后接到大量订单,最多的一年里同时为7部电影配乐,但他总是能通过不同的音乐类型和风格,发挥自己的浪漫灵感,从古典到摇滚、从民谣到爵士。他的第一个代表作是《37.2℃》,而由杜拉斯小说改编的电影《情人》为他赢得了法国恺撒奖。当然,最厉害还是《英国病人》,让他捧回了1996年的奥斯卡金像奖和金球奖两座奖杯。
代表作品: 《37.2℃》《情人》、 《英国病人》、《心计》
尼诺·罗塔(Nino Rota)
尼诺·罗塔(Nino Rota) ,意大利音乐教父,生于1911年,来生仅电影配乐就写过145部,还不包括其它歌剧,管弦乐作品。他毕业于米兰音乐学院,与意大利名导费里尼合作长达三年,创出无数影音经典。而他在条件远不如好莱坞的情况下,以意大利民谣和过人天份为武器,再加上本土强悍和不屈服的民风,写出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而其中最为耀眼的则就是《教父》(GODFATHER),以典型的西西里旋律写出的乐章富含动人的深情。
代表作品:《教父三部曲》、《八部半》、《战争与和平》、《在罗马的阳光下》
Maurice Jarre—莫里斯·贾尔
法国人。这位配乐大师的许多音乐动人之极,大家熟知的《人鬼情未了》(Ghost)的主题曲,就是他的佳作之一。
其他的著名代表作还有:《 *** 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漫步云端》(A walk in the winds)。《齐瓦哥医生》(Doctor Zhivago)等。
Jerry Gold *** ith—杰瑞·戈德史密
杰瑞.戈德斯密斯是电影配乐大师Miklos Rozsa(电影《宾虚》的配乐者)的学生。其风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早期电影流行交响配乐时,他的代表作有《巴顿》,后来他为电影《Omen》(天魔)大胆创作的黑色圣歌,曾获奥斯卡最佳配乐奖。
七十年代开始流行电子音乐代替交响配乐,他并没有停留在旧有风格上,创作出获配乐金像奖的许多佳作,如:《第一滴血》、 《star trek》等作品。近作还有《星舰迷航》、《异形》、《the Mummy》、《花木兰》、《空军一号》等代表作,以八十高龄而新作不断,令人钦佩。不过已于2004年7月去世了,真是电影配乐界的一大损失。
Danny Elf Nan—丹尼.艾福兰
丹尼.艾福兰代表作:《蝙蝠侠》(batman)、《不可能的任务》(Mission: Impossible)、《神通广大》、《Man in black》。
Thomas Newman—托马斯.纽曼
托马斯.纽曼是八十年代开始比较活跃的一位电影配乐大师。其代表作为大家熟知的有:《 *** 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第六感生死缘》(Meet Joe Black)、《闻香识女人》(scent of a woman)。
Hans Zimmer—汉斯.基默
1957年9月12日出生,德国人。
他是我个人最喜欢的配乐大师,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他所配乐的电影大部分我都看过并且非常喜爱。而且有好几部都是我偶像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他的作品——《狮子王》和《埃及王子》这两部动画片的配乐,更是我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最近几年的作品有《达芬奇密码》、《天气预报员》、《蝙蝠侠归来》《亚瑟王》等。
其他著名的作品还有:《角斗士》、《The Thin Red Line》、《红色警戒》(Crimson Tide)、 《石破天惊》(the rock)、《断箭》(Broken Arrow)、《雨人》、《黑雨》(Black Rain)、《绿卡》(Green Card)、《太阳泪》、《珍珠港》、《汉尼拔》等。
Michael Kamen—迈克尔.凯曼
代表作:《致命武器》系列(Lethal Weapon)、《侠盗罗宾汉》(Robin Hood: prince of thieves奥斯卡金奖)、《终极警探》系列(Die hard)、《最后的魔鬼英雄》(Last Action Hero)、《这个男人有点色》(Don Juan De Marco奥斯卡提名)、《101忠狗》(101 Dalmatians)。
凯曼大师已于2004年去世。
Max Steiner—麦克斯.斯坦纳
早期著名的配乐大师,其代表作有:《飘》(Gone with the wind) 、《Now voyager》 、《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 、《Since you went away》,以上作品全部曾获奥斯卡金像奖配乐奖。
Elmer Bernstein—埃尔默·伯恩斯坦
代表作《七侠荡寇志》I/II,《纯真年代》、《成为马尔科维奇》、《造雨人》、《我的左脚》,《蜜莉姑娘》、《杀死一只知更鸟》、《远离天堂》、《恐怖角》、《十诫》等,多次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并数次获奖。他也于2004年去世。
James Newton Howard—詹姆斯.纽顿.霍华德
代表作:《水世界》(Water world)、《大峡谷》(Grand canyon)、《执法捍将》、《伴我一生》(dying young)、《惊愫》(Primal fear)。
久石让
提起久石让,宫崎骏迷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只要你留意每部宫氏电影的开头或结尾,就会看见这个名字——音乐:久石让。
久石让,1950生于日本的长野,是日本最多产,同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现代音乐艺人之一。在长达二十年的傲人音乐生涯中,他担任作曲、制作、编曲和演奏等多项工作。久石曾为超过二十部电影担任配乐工作,并曾四度赢得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配乐奖。他还从1992年起连续三年获得日本最高电影音乐大赏,1999年又第四次获得此奖。他还为许多电视连续剧以及数不清的电视广告制作配乐。这位以独特的极简风格着称的钢琴兼键盘手曾出版超过20张以上的畅销个人专辑,每张都是数一数二的佳作,可谓硕果累累!
久石让早年曾就读于日本国立音乐学院,修习作曲。1982年,久石让在毕业的同时推出了他的第一张个人音乐作品专辑。1983年,经人介绍,久石让结识了宫崎骏,此时宫崎骏正致力于《风之谷》的创作。听过久石让创作的[风之谷]的印象音乐后,宫崎骏被深深打动了。此后影片公映后更证实了宫崎骏的眼光,久石让为该片创作的配乐深深地打动了无数的观众以及评论人。因此次年宫崎骏的"GHIBLI(吉卜力)"工作室后,久石让便一直担当宫崎骏动画的音乐监督至今。
久石让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音乐创作人。如今,久石让不但是宫崎骏的音乐代言人,更与北野武渐成黄金组合,创作了《宁静的海》、《Kids Return~坏孩子的天空》、《花火》、《菊次郎的夏天》等佳作。 此外的配乐大作还包括:动画电影《阿里安》、《机器人嘉年华》,《仔鹿物语》、《水之旅人》、《寄生前夜》等等。在日本,久石让早已是闻名遐迩的资深音乐人。1998年,久石让 更获邀担任日本冬季长野残疾人奥运会的音乐制作总监,如此重要的任务可说是对他在音乐界大师级地位的莫大肯定。
Howard Shore—霍华德.肖
霍华德·肖出生于1946年10月18日,加拿大多伦多人。他最为我们熟悉的作品,当然是史诗巨作《指环王》三部曲了。他凭指环王首部曲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配乐奖,而后,又凭为《飞行家》的配乐再度获奖。
历数霍华德所创作过音乐的著名影片有1988年汤姆汉克斯的成名影片〈成长〉(Big)、〈沉默的羔羊〉、七宗罪〉、〈入侵脑细胞〉、
海伦·卡兰德罗(Eleni Karaindrou)
希腊作家导演安哲洛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的御用配乐人,海伦·卡兰德罗(Eleni Karaindrou)是这个行业里少有的女性。导演安哲洛普洛斯的电影沉重而悲怆,卡兰德罗的音乐同样也深沉苦情。然而,对于熟悉希腊式悲剧以及天生就有希腊式悲剧情结的人来说,卡兰德罗的音乐无异于萧瑟生命中的天籁之音,尽管作品不多,但已经成为作家电影音乐的典范。
代表作品:《雾中风景》、《尤里西斯生命之旅》、《永恒的一天》
谭盾
谭盾,一个为华人音乐家赢得荣誉的名字。1957年出生于湖南的谭盾,曾多次荣获中国国家级创作奖,他的管弦作品《道极》更被评选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除此之外,谭盾在实验创作艺术上也非常活跃。他的《纸乐》、《陶乐》与《水乐》等音乐剧,都在国际前卫艺术领域里产生很大的影响,并获得广泛的好评。其它诸如“Weber国际作曲奖”、“山多利作曲大赏”、“MIT杰出艺术成就奖”等国际奖项,更将他的声誉推至最颠峰。
在第44届格莱美中,谭盾再度为华人音乐家赢得荣誉,以电影《卧虎藏龙》主题曲《月光爱人》获得“最佳电影原创音乐”、“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提名,又以《卧虎藏龙》原声带中的《永恒的誓言》获得“最佳古典音乐”提名,而取自《易》中的吉他协奏曲则获得了“最佳古典音乐协奏曲”提名。
代表作品: 《卧虎藏龙》、《英雄》
奇斯洛夫斯基
一提起他,就得说奇斯洛夫斯基。这位学法律和历史出身的波兰音乐家普瑞斯纳(Zbigniew Preisner),可能不太喜欢配乐人里的这个“配”字,因为他要求音乐即使脱离了电影,也要让人百听不厌,甚至要可以让没有看过电影的人单独欣赏。所以他跟奇斯洛夫斯基的关系更像是真正意义上的拍挡,总是在电影筹拍时就加入剧本讨论,使得音乐不仅能完全融入电影中,也让电影的精髓也完美地渗进音乐之中。这一点在《蓝》里得到了充分体现,有人甚至评价说这部电影就是普瑞斯纳音乐的影像版。另外,他也作过不少非奇斯洛夫斯基电影的音乐。
代表作品: 《红》、《蓝》、《白》 、《两生花》
范吉利斯(Vangelis)
希腊音乐大师范吉利斯(Vangelis),作为电影配乐大师里BOS级别的人物,被人们称为现代的瓦格纳,范吉利斯的配乐作品也大都是史诗般的。有朋友说范吉利斯每隔十年就能创作一部颠峰级的作品,1981年的《火战车》,1992年的《1492征服天堂》,2004年的《亚历山大大帝》,每一部作品都能堪称电影配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4. 莫里康内是著名作曲家,能说一下他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吗
意大利是一个有着美丽风景的国家,著名景点威尼斯等等。同时他们国家的艺术氛围也非常好,意大利歌剧,意大利的电影都很好。今天要讲的就是意大利的传奇作曲家莫里康内。他一生有着诸多的作品,涉及到的曲风从古典音乐,摇滚,电子等,配过的电影和电视剧多达几百,获得的荣誉也是数不清,很多人都是他的粉丝。包括昆汀,王家卫,斯皮尔伯格等名导演,甚至还有席琳迪翁。
海上钢琴师自不用说主角1900靠着莫里康内的加持十分让人关注,尤其是斗琴那一段十分惊彩。天堂电影院这部电影相信很多人最印象深刻的就是最后那一幕吻戏的混剪搭配着莫里康内的感人的音乐,很多人都想到了自己的遗憾,自己的爱情。
5. 有哪些与钢琴相关的电影可以推荐
如果一辈子生活在船上,人会不会无聊死。
对于1900来说,并不会,因为他有钢琴为伴。
从小就生活在船上的他,唯一感兴趣的事,就是钢琴。
在封闭环境下的成长经历,让他练就了一手钢琴绝技,就连陆地上最顶级的钢琴家都不是他的对手。
虽然爱琴如命,他却因为一个女孩儿,差点打破自己的誓言,登上陆地。
但最终只因一份执着,他最终没有那份他上陆地的勇气。
有人说1900的结局是悲惨的,因为他随钢琴一同化为灰烬。
但也有人说他的结局是完美的,因为他最终可以和心爱的钢琴和这艘游轮为伴。
意大利著名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为本片所带来钢琴曲堪称经典。
多首高难度曲目和数首经典,迄今被影迷当成保留原声曲目。
虽然影片在中国和美国有着两级分化的口碑,但这依旧无法改变他在影迷心中的经典地位。
患有交流障碍的艾达,对外界抒发感情的唯一窗口就是弹琴。
但他的丈夫,殖民者斯图尔特却不以为然,搬家时嫌麻烦,非要把钢琴仍在海滩。
对钢琴如此疯狂的艾达仍然对此耿耿于怀,执着的她拦册也因此在海边上疯狂的弹琴,宣泄着不满。
而这一幕简姿宏恰好被邻居贝恩看在眼里。他和艾达也因此定下誓约,用一节节钢琴课换来一寸寸土地。
必然的故事发展,也断定着两人的感情所在,随着贝恩逐渐增长的琴技,两人也从师生发展成情侣。
但作为一名有夫之妇,这一切也被丈夫斯图尔特看在眼里。三人之间的矛盾,也因此爆发。
英国名导简·坎皮恩借着爱尔兰的绝美风光,拍摄了一部用钢琴讲的爱情故事。
虽然片中多段大尺度的情色镜头以及关于出轨的剧情,曾引来不小的争议。但最终凭借导演极高的执导技巧让其成为1993年的年度佳作。
[钢琴课]不仅拿下了当年戛纳电影节的最高奖,金棕榈奖,还收获了包括最佳女主、最佳女配、最佳剧本三项大奖。
同时,它也成为了九十年代最为知名的钢琴题材电影。
他或许没有没有前两部影片那么出名,但却把「巴博萨船长」杰弗里·拉什送上了奥斯卡的领奖台。
在片中「船长」饰演了澳大利亚钢琴名家,戴维•赫尔夫戈特。
从小的严格家教,让赫尔夫戈特毫无童年,完全在父亲的威严管教之下成长。
但即便如此,对钢琴有着过人天赋的赫尔夫戈特,唯一的目标就是号称全世界最难弹的《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在父亲的重压之下,赫尔夫戈特虽然琴技显著,但精神也濒临崩溃,最终倒在了舞台上。
十年精神病院生活,让赫尔夫戈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中,但上天也为他带来了礼物,自己的妻子。
在妻子和朋友们的鼓励下, 赫尔夫戈重新回到了舞台,并因此获得了巨大成功。
在片中仅占了不到一半戏份的杰弗里·拉什,凭借极其精准的演技,完美诠释了赫尔夫戈特疯癫、自我的一生。
无论是夸张的神态和举止,拉什都可以手到擒来。
更为震惊的是,片中几首难度极高的钢琴曲,均为拉什本人演奏,包括难度极高的“拉三”。
最终,一座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杯,成就了拉什,也成就了这部经典传记片。
原型人物赫尔夫戈特在奥斯卡颁奖的现场表演,更是成为当年典礼的亮点。
如果要推荐一部钢琴题材的传记片,[善良的风采]稳居第一。
与钢琴有关的电影,我看过的比较不错的有3部。
一、最经典-----《海上钢琴师》
这部影片就是讲述一位钢琴天才的传奇一生,他一出生就被遗弃在一座豪华游轮的头等舱,收养他的是船上的水手。船上所有人的友善和包容让他度过了并不那么灰暗的童年,渐渐地他展现出了无师自通的钢琴天赋。在这艘册扒游轮上,无论是头等舱的贵族,还是下等仓的平民,都沉浸在他优雅动人、欢快灵动的钢琴声中。甚至,陆地上大名鼎鼎的爵士乐大师也来找他斗琴,结果却铩羽而归。在这艘游轮上,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无名无利,甚至连爱情都转瞬即逝。。。。。
这部《海上钢琴师》适合夜里1个人静静地观看,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二、最生活--《钢的琴》
这部电影的时代背景就是中国的90年代初期,那个80后小时候陌生而又熟悉的时代。那一轮轮的工厂改革大潮。大主题是这群苦苦追着时代脚步的人,小主题就是陈桂林对小元的父爱了。中国式的父母,不会把这些挂在嘴上,哪怕爱得再深再切,面对面的时候,也是眼神和行为代表一切。电影里王千源扮演的陈桂林,说过最直白的话,也只不过是“孩子想学,就一定得让她学”了。他对小元的爱,全都融在了那个纸板的无声“钢琴”和最后那架凝聚所有人心血在工厂制作的“钢的琴”里。
三、最青春--《不能说的秘密》
这部电影在2007年上映的时候,我一开始是抵制的,心想杰伦唱歌不错,怎么去做导演拍电影了,这一定是烂片。但是,真正看完影片后,我发现被周导打脸了。剧情、拍摄手法、还有剧中的斗琴。周杰伦将他的才华展示的一览无余,看完影片后居然有点小小的感动。虽然,这部作品还是有不少瑕疵的,比如故事可能涉嫌抄袭、斗琴片段模仿《海上钢琴师》,剧情有点难以自圆其说、穿越的桥段太明显等等。但这些不妨碍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以上就是有关钢琴的电影了,希望题主喜欢!欢迎关注晗光电影
《钢琴家》
根据波兰犹太作曲家和钢琴家席皮尔曼的自传改编,由罗曼·波兰斯基执导,阿德里安·布洛迪主演的战争片。故事背景是二战期间德国士兵对于犹太人的疯狂屠杀,主人公是一个在波兰生活的犹太钢琴家,在战火中艰难生活。
《钢的琴》
由王千源和秦海璐主演,张猛执导的讽刺幽默片。讲述了生活艰难的平凡父亲为了女儿的音乐梦想而不断奋斗,在身边朋友们的帮助下,用钢铁为女儿打造出了一架钢琴。立足于小人物的艰辛和对生活的希冀,展现了平凡真情。
《钢琴教师》
由德国、波兰、法国、奥地利联合制片的131分钟文艺片,由知名导演迈克尔·哈内克执导,文艺片女王伊莎贝尔·于佩尔主演。电影改编自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的同名小说,讲述长期禁欲的女钢琴教师,在40岁时,被年轻帅气充满生机阳光的男学生追求,她本就不平静的心如被搅浑的湖水,奋不顾身的投入这段充满暴力和病态的不伦恋中。
为什么底下一票人都在推荐《海上钢琴师》,我想推荐一部电影,没错,周杰伦的《不能说的秘密》
这部电影真的是情怀满满啊!《不能说的秘密》主线就是围绕着钢琴展开,周杰伦饰演的叶湘伦因为听到钢琴声找到旧琴房,意外的撞见了从过去穿越过来的路小雨,而路小雨刚好只能和第一个看到的人接触,其他人都看不到她。
于是,故事以钢琴作为媒介,叶湘伦斗琴是为了赢琴谱送给路小雨,而路小雨每次穿越过来也是为了叶湘伦,故事是美好的,虽然最后叶湘伦弹得太快回到过去路小雨并不认识他的时候,但这并不妨碍两个人的爱情发芽,满分推荐
《海上钢琴师》
经典中的经典。先不谈影片的内涵,只看音乐。几个笔者认为经典的镜头:小号手托尼应聘船上乐队的那一段小号,就十分的经典,让人不禁闻之起舞。1900(主人公的名字)在给托尼介绍他是如何演奏钢琴的时候,分别用音乐描绘了一个逃跑的富婆,一个陷入回忆的人,一个舞女,一个小偷,其中的演奏,真的不能再真实,完全就是在给我们讲述一个故事。不怪托尼最后说了句:“Damn,it's true.”(你说的,真他娘的对呀!后面还有在灌唱片时,看到窗外女子的那一段,无尽的情愫,无边的爱恋,充斥其中。就算听着,都觉得自己恋爱了。影片高潮应该是斗琴部分,1900最后一曲,真的精彩至极。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还是希望你自己观看一下,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印象最深的三个瞬间:第一个是1900小时后第一次在钢琴上演奏,船长说这不符合规律,结果他来了一句:“F**k the rules.”这句话激励着我,每当和弦排列不下去时,就胡写一通。第二个是灌唱片时,最后1900掰碎了唱片,说了句,我的音乐只能跟在我身边。第三个是1900想下船,但是没有下去,就把帽子扔下船,说了句,就算我下去了。
整部电影,没有尿点,从头看到尾,心灵都会得到升华。1900对音乐是纯粹的,对陆地是恐惧的,值得我们深思太多。
配乐:埃里奥·莫里康内
《钢琴之森》(很感人的剧场版)
《交响情人梦》(这个一定算!好片!日剧版也很好看~~)
《myself yourself》(这个貌似只是扯到一点……说实话,我也没怎么看……)
《金色的琴弦》和《nana》都是讲乐器的……不一定全是钢琴……
就知道这些,希望能帮到你……
其实还是宫崎骏的片子里好听的钢琴曲最多了~~
虽然不是讲钢琴的动画【扶额】
~~~
给你介绍一个让我看了一遍之后就印象深刻的钢琴相关电影。
悄悄告诉你,这部短片,有点恐怖,所以看的时候记得叫上男朋友哈。
好啦,不卖关子啦,这部短片的名字叫做《调音师》,大概的故事情节在这里我就不剧透了,毕竟你随随便便网络下就能够找得到。
祝你观影愉快哦!
看到这个问题立马想到我看过的两部电影《钢的琴》和《海上钢琴师》,海上钢琴师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一个夜晚独自在被窝里独自看的,我流泪了,男主随着一声爆破声离开了人世间,却和他从小到大的船一起留在的人民心中,凭借超高有太多的机会
《肖邦的青年时代》《马蒂斯》《霍洛维茨在莫斯科》《钢琴课》《闪亮的风采》《海上钢琴师》《四乐章》《指尖的旋律》《冬日细语》《钢琴蓝调》《为了霍洛维茨》《钢琴木马》《梦幻飞琴》《琴动我心》《新浪漫主义》《钢琴之森》《寂寞钢琴师》《一支丁香花》《想飞的钢琴少年》
记得当时看完后又看了一遍。过瘾! 这部影片把钢琴的艺术魅力表现到了极致,人物也是入木三分,选的曲子都是经典名曲,最后一首是《卡伐蒂娜》,太美了,语言已经无法描写,只有观看才能体会,强力推荐
6. 配乐大师莫里康内:为电影注入诗意的灵魂
2020年7月6日,意大利作曲家、电影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与世长辞,享年91岁。
你或许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一定对他配乐的电影耳熟能详——《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美国往事》《八恶人》《洛丽塔》《黄金三镖客》……
莫里康内与“镖客三部曲”“往事三部曲”的导演莱昂内
莫里康内与“时空三部曲”的导演托纳多雷
莫里康内与《八恶人》的导演昆汀
莫里康内一生创作的影视音乐作品超过500部,风格跨越古典、爵士、流行、摇滚,赢得过奥斯卡原创音乐奖和终身成就奖、3次金球奖、3次格莱美奖、2次欧洲电影奖、6次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奖项,以及威尼斯影展金狮荣誉奖。铅拆对于诞生不过百余年的电影而言,这位终身为电影音乐服务的老人本身就是不可复制的传奇。
莫里康内凭借《八恶人》配乐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我不认为好的音乐能够拯救一部烂电影,但一部成功的电影能为音乐提供被聆听的机会。”在电影的黄金时代,莫里康内所配乐的影片大都指向平凡世界中千磨百折的人生。就让我们透过一帧帧经典的画面,来聆听莫里康内用音乐创造的电影的灵魂。
《法西斯分子》 Il Federale 1961年卢西亚诺·萨尔茨导演的这部黑白电影是莫里康内公认的配乐处女作。描写了二战末期盟军解放罗马前后,分处两个敌对阵营的两个小人物的命运逆转和特殊友情。
在小军鼓活泼的节拍中,木管做数乐器奏出谐谑的进行曲,尖锐俏皮的高音引领着笨拙滑稽的低音,带有黑色幽默的意味。这部影片上映后大获成功,让莫里康内在圈内崭露头角。
《荒野大镖客》 A Fistful of Dollars 1964年成就赛尔乔·莱昂内影坛地位的“镖客三部曲”和“往事三部曲”均由莫里康内操刀配乐,他们的合作十分默契。
在“镖客三部曲”中,这位意大利导演赋予美国西部梦想一种独特的史诗风格:从金光闪闪的美国梦里醒来,放眼是危机遍布的荒原,印第安人已经远去,穿行其中的是吹着口哨策马扬鞭的游侠、赏金猎人和强盗悍匪。这一系列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
第一部《荒野大镖客》改编自黑泽明的《大镖客》:神枪手来到墨西哥小镇,为了铲除恶势力而作卧底,挑拨两个黑帮家族厮杀,最终使小镇恢复平静。
莫里康内的乐器编配十分新奇,他没有采用传统电影配乐使用的大型管弦乐,而是大量运用小号、吉他、陶笛、小军鼓,以及口哨、马鞭、铁砧、钟等自然之声,用音符描绘出粗粝的乡土风情和豪迈的西部世界,凸显乐曲的叙事性。
主题曲俏皮槐胡枣的口哨声勾勒出桀骜不驯的牛仔在黄昏骑马而过的景象,电吉他奏出热血喷张的旋律,马鞭声、钟声和铁砧敲打的声音与男声低吼构成了立体化的听觉效果。
这段由墨西哥小号奏出的激昂旋律,渲染出英雄归来的悲壮情绪,碧血黄沙寥寥落寞,残垣断壁苍凉凄美。
《黄昏双镖客》 For a Few Dollars More 1965年镖客系列二讲述了赏金猎人与身负家仇的神枪手联手打败恶势力的故事,具有更强烈的悲剧色彩,人物性格的塑造也更加复杂。
片中莫里康内沿用了第一部的主旋律,以形成具有标志性的系列作品。不同的是,他将吉他换成了口簧琴。主题曲一开始,口簧琴奏出跳跃的旋律,有一种揶揄戏谑的腔调。接着,活泼的口哨引出神枪手主题,乐队奏出策马奔腾的节奏,伴以男子和声和电子音效,音乐画面渐弱,奔向远方。
这首悲壮的乐曲在八音盒的空灵呢喃中展开,拨奏与响板加剧了紧张气氛,充满复仇意味,紧接着一段圣咏唤起管风琴的嘶鸣穿透穹顶,小号接过主题,抒发着无尽的哀怆。
《黄金三镖客》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1966年“镖客系列”的收山之作将背景设定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刻画了好人、坏人和丑人三个硬汉形象。在恩怨厮杀和命运纠葛中,他们意外卷入一场惊心动魄的寻宝之旅,以荡气回肠的“三人对决”结束。
口哨和小号依旧是影片配乐的主导元素,同时融入印第安笛、陶笛、电吉他、八音盒声效,以及土狼嚎叫和人声吟唱,充满想象力的编配展现出壮美的音响效果。
音乐在西部风情之外,还突出了动荡的战争背景——惨烈的爆炸、尸横遍野的战场。口琴吹奏出苍凉的旋律,描绘了离家远征的军人内心的悲苦和生死未卜的命运,与昂扬的凯歌形成鲜明对照。
意大利出品的“镖客三部曲”重新塑造了西部电影风格,把好莱坞西部片从低谷拉向又一个高峯,开启了“通心粉西部片”时代。正是这一系列作品将莫里康内的音乐才华推向世界。
《西部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1968年莱昂内的“往事三部曲”同样立足于快意恩仇的江湖情结,但更深层探讨了时代、政治、暴力、贪婪、救赎等主题。《西部往事》延续了西部电影的风格,讲的是一名神秘侠客来到小镇,被卷入一名寡妇与大亨的土地争夺战。
?相比“镖客三部曲”,该片的音乐更具英雄浪漫主义色彩。莫里康内摒弃了口哨、小号和吉他,将主人公的标志性道具——口琴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贯穿全片的口琴是侠客神秘莫测的象征,是西部世界漠然的倒影,单调沧桑的旋律在紧张的弦乐烘托下,暗藏杀机。
《革命往事》 A Fistful of Dynamite 1971年?故事发生在墨西哥革命时期,一名强盗误打误撞陷入了一场革命。这部影片较莱昂内之前四部西部题材更具有现实批判意义,片头还引用了 *** 的名言“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在一段抢银行的荒诞戏中,莫里康内幽默地引入莫扎特的弦乐小夜曲,蛙鸣声、小军鼓、斑鸠琴、竖笛和低音管合奏出一种乌合之众的滑稽曲调。
《美国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1984年这部非西部题材的影片,莱昂内花了13年拍摄完成,被视为他最野心勃勃的电影。影片以美国近百年历史为背景,讲述了纽约犹太社区4个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之间纠葛的恩怨情仇,充溢着友谊与对立、忠诚和背叛的人性冲突。
该片是莫里康内与莱昂内的最后一次合作。他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对人物心理的启示作用,4个小时的影片犹如宏大跌宕的时代哀歌。电影中反复使用了一些主题曲,包括最著名的《黛博拉之歌》和排箫演奏的《柯奇之歌》。
唯美哀婉的《黛博拉之歌》象征着爱情与梦想的消逝,被岁月涤荡后物是人非。当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面条”与他爱恋的黛博拉在酒馆相会,温柔委婉的旋律透出感伤,铺垫了两人不幸的结局。当老年“面条”重归旧地,旋律时而舒缓时而起伏,表现出主人公平静外表下那颗动荡的心。
当“面条”陷入对往事的回忆,深沉幽怨的排箫响起,像纽约秋冬的风把街边的死水荡漾,于心中划出圈圈涟漪。黝黑的涟漪中显现出一双溢满泪水的眼睛,瞳孔里几个身穿长大衣的细瘦少年走过,前面还有一个蹦蹦跳跳的男孩,突然男孩停下踢踏舞步转身逃跑,枪声哑然响起……
《天堂电影院》 Cinema Paradiso 1988年朱塞佩·托纳多雷是莫里康内心目中另一位至亲的合作伙伴。他为托纳多雷的“时空三部曲”配乐,曲曲经典,为电影注入了诗意的灵魂。
《天堂电影院》是一部关于童年、成长、友谊、爱情的温馨故事。主题曲渐进的弦乐重奏充满怀旧气息,将男主人公的思绪带回西西里岛那个海风吹拂的小镇。
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旋律伴随着主人公的成长。一个热爱电影的顽童,在阿弗雷多父爱般的关照下成长为一位热血方刚的青年。其中有快乐,也有波折,有兴奋,也有迷惘,但总是心怀赤诚与希望。
著名的《爱的主题》在影片中反复响起,小提琴和木管演奏的动人旋律将所有爱的情感浓缩其中。
《海上钢琴师》 The Legend of 1900 1998年“时空系列”第二部,讲述了一个被叫做“1900”的弃婴在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长为钢琴大师的故事。为烘托钢琴师的传奇一生,莫里康内为影片创作了数十首乐曲。
“1900”从小没学过钢琴,都是即兴弹奏,因此莫里康内的作曲极力纯真、自然,而不受其他曲风影响。
一段躁动的即兴演奏后,“1900”望见了舷窗外清纯的少女,第一次感受到爱情的心动,手指跟随内心的悸动与海浪的起伏奏出一段优美的旋律,温婉细腻如喁喁私语。
钢琴师在头等舱和底层船舱里弹奏,目睹着世间百态。他与小号手成为挚友,以惊人的琴技斗胜傲慢的爵士钢琴家,目送心仪的姑娘消失在熙攘的码头……直到与轮船一同被炸毁,始终不肯踏上陆地去拥抱纷繁的世界。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Malèna 2000年“时空系列”第三部,从一个少年视角讲述了二战时期西西里岛的美丽 *** 马莲娜的故事,有青春少年对爱欲的憧憬,也有对人性的讽喻。
每当玛莲娜走上街头,一段滑稽的旋律就会响起,生动刻画了她性感优雅的步态,以及男人们垂涎的丑态和女人们妒忌的恶意。
影片主题曲凄婉而荡气回肠,沉重的大提琴开篇,渐趋舒缓后出现轻快的长笛独奏。纯洁的旋律代表了少年眼中那个生活艰辛的美丽 *** 形象。
多年后,玛莲娜挽着在战争中失去右臂的丈夫再次出现在小镇,她的衣着不再华丽,美丽的面庞也显露出几分衰老,但依然保持着当年淡漠的神情,穿过诧异望向她的众人,带着坚定的勇气回来了。
《教会》 The Mission 1986年罗兰·约菲导演的这部影片,讲述了18世纪西班牙教士在南美洲伊瓜苏丛林为瓜拉尼族人建立教会的故事。
这部电影配乐是莫里康内最喜欢的作品之一。他巧用双簧管,融合了瓜拉尼人的打击乐和格里高利圣咏,使音乐沁入心灵。
《八恶人》 The Hateful Eight 2015年这部西部片由昆汀·塔伦蒂诺导演,讲述美国内战结束后,8名身份各异的人被困暴风雪中,展开了一场混杂着暴力与生死之战的故事。
莫里康内在影片中的配乐完全不同于此前为莱昂内所作的西部片音乐,他试图表达一种讽刺。巴松管、低音号反复演奏着充满黑暗氛围的主题曲,传达出昆汀故事里戏剧、愤怒、绝望和讽刺等关键元素,听得让人心惊胆颤。
凭借《八恶人》的配乐,莫里康内拿下了他首座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小金人。
《音魂掠影》 Ennio: The Maestro 2020年这是一部由托纳多雷编剧并执导、王家卫等人监制的莫里康内传记纪录片,聚焦了大师70年职业生涯的魔幻时刻,拍摄历时5年,暂定今年8月28日在意大利公映。
7. 埃尼奥·莫里康内的演艺经历
Ennio Morricone也许是20世纪最著名也是最多产的电影配乐大师。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他参与过的电影配乐可能达到500部。虽然你可能想像到的音乐类型他都尝试过,虽然你所能想象到的所有类型的电影他都做过配乐,但他最著名的 Spaghetti Western(意大利式西部片)风格却是为导演塞尔吉·莱昂内制作的电影背景音乐而成名的。他的音乐涉及的领域出人意料地繁杂:古典、爵士、流行、摇滚、电子、先锋乐派、意大利民族音乐等等。
Morricone1928年11月10日出生于意大利罗马,父亲是一名小喇叭手,他在12岁时进入罗马的Santa Cecilia音乐学校学习音乐,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突飞猛进地学完了4年的课程,甚至当时还有报道说这个神童6个月内就掌握了所有知识。不管报纸怎么说,在以极其优异的成绩毕业以前,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他所喜爱的另一门专业——小号。在60年代初投身电影界之前,莫里康奈一直致力于管弦乐和室内乐创作,也曾经在意大利国家广播网工作。六十年代早期,他开始接触电影,与一些意大利西部片导演合作过。但是,在与导演塞尔吉·莱昂内合作之前,他一文不名。
1964年,莱昂内拍摄了他的第一个三部曲—“赏金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荒野大镖客》(A Fistful of Dollars),Morricone在其中的精湛配乐让他一炮而红。1966拍摄了第二部:《黄昏双镖客》(For A Few Dollars More)。电影音乐史上首次出现的粗砺、潇洒的小号主题和空寂、辽远、漫不经心的口哨独奏,令人耳目一新,给各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一系列的第三部作品——《黄金三镖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中,一向富于求新和实验精神的作曲家又为影片配乐注入了勃勃生机和丰富的内涵。电影音乐史上又首次出现了甩鞭声、由男声合唱出的戏谑音效,以及加弱音器小号怪诞、调侃的音色。
意大利西部片的配乐也许仅仅是他事业中的一部分,但是在这个领域内他确实是最好的,同时由于他的创作给意大利西部片电影配乐带来的新意有目共睹。Morricone运用变化繁多的乐器和创作手段,通过音乐去铺陈剧情或者场景:犹太竖、走音的口琴、短笛、管风琴、古怪的口哨声、异常响亮的喇叭声、奇怪的战地歌声、甚至各种人声……这些构成了一个品牌,人们把他们的合作称为“Morricone-Leone制造”。Morricone的配乐结合了沧桑落寞的流浪口哨与口琴,孤高沉郁民谣吉他与电吉他,气质冷傲且戏剧张力十足的人声,剑拔弩张且杀气腾腾的铜管,塑造出独树一帜,气氛迷人的江湖色彩,这些音乐一出现几乎就能够立刻在观众脑海中,勾勒出红日黄沙中致命对决,对观察而言,也许还会浮现几个在金光布袋戏中叱咤风云的狠角色。
在与莱昂内继续合作的同时,Morricone也抽出时间制作其他电影配乐,比如超级经典的《阿尔及尔之战》(Battle of Algiers)、《烽火怪客》(Queimada!又名Burn!)。到了七十年代,Morricone的名字已经与导演Sergio Leone和意大利西部片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也与世界各地的众多导演有过合作。制作磅礴宏大的交响乐和动人心魄的主旋律对Morricone不算什么难事,他创作的旋律轻易让人印象深刻。在这个阶段,他的作品也开始受到当时电子乐和混音的影响,有了一些现代成分。
时间并没有减慢Morricone前进的步伐,,他的作品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同时,评论对给他的评价也有所改观。1986年《教会》(The Mission)原声带;1987年《义胆雄心》(UNTOUCHABLES)电影原声带……他多次获得奥斯卡提名。虽然最后与小金人失之交臂,但无庸置疑他作品的分量。1994年,他荣获美国Society for Preservation of Film Music的终身成就奖,是唯一得到这个奖项的非美国电影音乐家; 1999年,他的作品《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原声带获得了金球奖。他作品的产量是惊人的,甚至有在一年曾经替二十七部电影完成主题音乐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