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雪绒花的词作者是谁曲作者是谁
《雪绒花》词作者 哈默斯坦 和 曲作者 罗杰斯。
生平简介:
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1902—1979年),美国作曲家。出生于美国长岛市。罗杰斯在一个宽裕的中产阶级家庭长大,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上了音乐戏剧。14岁时第一次尝试写歌。1981年他认识了词作家劳伦茨·哈特,两个人立刻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1952年他们因为《加里克狂欢》(The Garrick Gaieties)写的歌曲《曼哈顿》与《伤感的我》而开始出名。20年代晚期与30年代早期,虽然他们创作的音乐剧只获得了一般的成功,但剧中的歌曲很动听并且单独地取得了成功。30年代早期,罗杰斯与哈特一起在好莱坞工作,回到百老汇后,1935年他们写了音乐剧《庞然大物》、《足尖上》(1936)、《臂弯里的宝贝》(1937)、《我最好是对的》(1937)。1938年,他们写了两部音乐剧《我娶了个天使》和《西来库斯少年》。他们合作的歌曲还有《太多姑娘》、《更高、更高》(1940)、《派·卓依》(Pal Joey,1940)中的歌曲。他们合作的最后一个剧目是《朱比特所为》(1942)。罗杰斯与哈特的合作天衣无缝,罗杰斯极富作曲天才,特别了解爵士乐风格。哈特很有天赋,但和罗杰斯的联手总有些不协调,他写的东西带讽刺性,有特定的流派,擅长利用连音节的韵律,长于事后填词。罗杰斯是一个严谨的人。他在哈特之后的同路人是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汉默斯坦在音乐风格上及在个性特点上都与哈特完全不同,他把较早期的音乐剧(汉默斯坦比罗杰斯大7岁)中的精华带入了新的合作之中。他们的作品是美国音乐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他们把歌曲与故事脚本融为一体,并能推动剧情的进展和角色的发展。他们合作的第一个剧目是《俄克拉荷马》,1943年3月31日在百老汇上演,该剧总共演出2248场。剧中的歌曲有:《啊,多美的早晨》、《有花边顶蓬的四轮马车》等。1945年,罗杰斯和汉默斯坦合作推出了《旋转木马》。该剧没有《俄克拉荷马》那种轻松愉快型的主题,而表现了人的更深刻以及更沉重的感情。有些音乐段落和独白像是在大歌剧中的表演,这也是罗杰斯特别钟爱的。在整体创作上,它明显地与《俄克拉荷马》一脉相承,非常流畅自然地把歌、景、剧情串连为一体。该剧于1945年4月上演,共演出890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49年,罗杰斯和汉默斯坦合作推出《南太平洋》,这是一个有关二战海军官兵的故事。
1951年,罗杰斯和汉默斯坦创作了《国王与我》,再度把大量舞蹈运用于音乐剧。歌曲创造出了一些经典作品。百老汇重演是1996年,获最佳重演音乐剧托尼奖。《国王与我》,也是一部在舞台和电影界都取得巨大成功的作品。罗杰斯在50年代的杰出剧作不很多,但仍奉献不少好歌,其中有音乐剧《我与朱利叶特》中的《唯一的爱》。罗杰斯与汉默坦合作的另一部音乐剧《灰姑娘》(1957)是为了电视而写的。1958年,这对搭档带着音乐剧《花鼓歌》(Flower Drum Song)回到百老汇,剧中的佳作歌曲是《很高兴我是个女孩》。1959年,这对搭档上演了他们最成功的作品《音乐之声》——他们的最后一部合作作品,这以后他们结束了在百老汇的职业生涯。在《音乐之声》首演8个月后,汉默斯坦就因癌症不愈而离开了人世。6年以后,它被搬上了银幕,由朱莉·安德鲁丝(Julie Andrews)主演,成为本世纪红得发紫的音乐电影,在中国上演后成为中国观众最喜爱的电影之一。片中的《雪绒花》是罗杰斯和汉默斯坦合作的最后一支歌。罗杰斯和汉默斯坦还有几部相当重要的合作作品。如1947年的《快板》(Allegro)、1953年的《我与朱利叶特》(Me and Juliet)、1955年的《管道之梦》(Pipe Dream )和1958年的《花鼓歌》。
罗杰斯是一个极具适应能力的作曲家。与哈特合作时,他谱曲,哈特填上圆滑而诙谐的歌词。相反,与汉默斯坦合作时,罗杰斯根据汉默斯坦写的词谱上曲,这就需要某种能力,以适应舞台上还未展开的情节的发展。在他生命快结束的几年里,罗杰斯得到了很多荣誉,包括一项托尼特别奖。1993年,为了纪念他与汉默斯坦合作50周年,百老汇上演了一部纪念性的轻歌舞剧《歌唱之夜》,剧中集中了他俩创作的歌曲。20世纪百老汇音乐剧的第二个纪元以罗杰斯和汉默斯坦的《音乐之声》划上了句号。
只有他的
㈡ 跪求雪绒花五线谱指法,有几种要几种,速度!!!!!!!!!!!
雪绒花五线谱指法图如下:
1、竖笛五线谱
《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由理查德·罗杰斯作曲,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作词,创作于1959年,收录于专辑《音乐之声电影原声带》中。
《雪绒花》
英语歌词
Edelweiss, edelweiss
Every morning you greet me
Small and white
Clean and bright
You look happy to meet me
Blossom of snow may you bloom and grow
Bloom and grow forever
Edelweiss, edelweiss
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
中文歌词
雪绒花,雪绒花
清晨迎接我开放
小而白,洁而亮
向我快乐地摇晃
白雪般的花儿愿你芬芳
永远开花生长
雪绒花,雪绒花
永远祝福我家乡
(2)创作于1959年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扩展阅读
《雪绒花》的歌词是一首优美的小诗,诗行有长有短,诗句两两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唱起来也非常优美动听。这首歌歌词不长,却情深意远,把edelweiss拟人化,使它具有人类的感情和高尚的品格,寄托了作者的情感。
在电影《音乐之声》中,《雪绒花》的旋律多次响起,通过对美丽国花的歌颂,表达了奥地利人民发自内心的质朴爱乡之情,影片中男主人公唱这首歌时,亦将自己的感情注入这一生长在高山的植物,更希望通过这“小而白、洁又亮”的小花儿保佑自己的祖国永远平安、顽强。
㈢ 关于雪绒花
歌曲《雪绒花》
<美>奥斯卡·哈默斯坦第二 词
<美>理查德·罗杰斯 曲
Edelweiss, edelweiss,
Every morning you greet me.
Small and white,
Clean and bright,
You look happy to meet me.
Blossom of snow,
May you bloom and grow,
Bloom and grow forever.
Edelweiss, edelweiss,
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
雪绒花,雪绒花,
每天清晨迎接我。
小而白,纯又美,
总很高兴遇见我。
雪似的花朵深情开放,
愿永远鲜艳芬芳。
雪绒花,雪绒花,
为我祖国祝福吧!
——电影《音乐之声》插曲《雪绒花》
音乐剧《音乐之声》是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与剧作家奥斯卡·哈默斯坦第二于1959年合作完成的。演出后大受观众欢迎。1965年改变成同名影片,同年,该影片获奥斯卡金像奖。
《音乐之声》中的 插曲《多来咪》《孤独的牧羊人》和《雪绒花》等十分著名。
编辑本段关于插曲《雪绒花》
《雪绒花》/《Edelweiss》是《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中的插曲
上校一家参加为德国纳粹举行的音乐会,他们决定当夜离开奥地利,前往维也纳。音乐会上,上校弹起吉他,唱起了这首奥地利民歌,哽咽地唱不下去了,玛利亚走上去和他一起唱,他们的深情感动了在场的奥地利观众,他们全部起立与上校夫妇合唱。
关于《音乐之声》
第三十八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音乐之声》
获提名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响、最佳改编音乐、最佳剪辑 五项大奖
导演:罗伯特·怀斯
《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见习修女玛丽亚是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的姑娘。她爱唱歌、爱跳舞,还十分喜爱大自然的清新、宁静和美丽。
只要修道院的门开着,她就常在苍翠的群山间象云雀一样歌唱,在洁净的小溪边和潺潺的流水合唱。修道院院长觉得玛丽亚不适应这种与尘寰隔绝的生活,该放它到外面看看。就这样,她来到萨尔茨堡当上了前奥地利帝国海军退役军官冯.特拉普家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
冯.特拉普是个心地善良的爱国者,他在服役期间功勋卓著,几年前,不幸死了心爱的妻子,现在心灰意冷。家里没有歌声,没有笑声,也不许人家提到他的妻子。他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并不了解他们,老是象指挥水兵一样管理着他们。
玛丽亚穿着不合身的旧衣服,戴着顶破旧的帽子,拎着手提箱、挟着吉它离开了修道院。她一路放声高歌、蹦蹦跳跳、莽莽撞撞,一口气闯进了上校家。上校见她这付模样,对她能否做家庭教师表示怀疑;而上校管教孩子们的做法也令她大为惊讶:只要他的哨声一响,孩子们就从各自的房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出来,排好队,按水兵操练的要求报出自己的姓名。
孩子们生性活泼可爱,各有各的性格、爱好和理想。他们不愿意过这种严加管束的生活,总设法捉弄历届的家庭教师,使他们呆不下去。对玛丽亚自然也不例外:一会儿出其不意把蛤蟆放在她的口袋里;一会儿趁她不备将松球放在她的座位上。但玛丽亚自己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能理解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她引导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在上校离家去维也纳期间,用窗帘布给孩子们做了游戏服,带他们去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教他们唱歌,从“多,来,米”学起,直到排练歌曲。于是这个家庭平添了笑语、欢乐和生气,充满了音乐之声。
当上校带着准备与他结婚的男爵夫人回来时,家中呆板、冰冷的空气完全变了,他的“水兵们”已被训练成了一支很有素养的家庭合唱队。这激起了上校对生活的热爱,换回了失去的幸福,也唤起了他对玛丽亚的爱情。男爵夫人知难而退,玛丽亚和特拉普上校终于结成了美满的伴侣。
这时正是三十年代希特勒吞并奥地利的前夕,纳粹分子早已嗅出了上校家浓郁的自由奥地利气味。在萨尔茨堡举行奥地利民谣节的当天,上校和玛丽亚蜜月归来,同时柏林来电,命令上校参加纳粹的海军,并把他和全家置于严密监视之下。
借着参加民谣节的机会,特拉普家庭合唱队在奥地利同胞面前奉献出他们心底里的歌,并在朋友们和修女们的协助下,全家逃出了多难的祖国,留下了绕梁不绝、回肠荡气的对祖国眷恋的爱情之歌:雪绒花,雪绒花,清晨醒来看见它。一朵朵,小白花,洁白而无瑕。开不败的小白花,点缀祖国大地幸福无涯。影片清新有致,细腻感人,雅俗共赏。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
参考资料:
1.《雪绒花》试听:http://www.091cool.com/zhejiang/jingdian/%BD%F0%C7%FA-%D3%A2%CE%C4-%D1%A9%C8%DE%BB%A8.mp3
2.《雪绒花》乐谱:http://www.123qupu.com/Files/File/2007-7/3/A0102CC59GCD8G4KCB.gif
3.《雪绒花》歌谱:http://www.cnscore.com/Scores/Numbered/20060928/1159430486.gif
《雪绒花》故事:一个纳粹奥地利修女是一个富有家庭的家庭教师。纳粹的所作所为不习惯,他们逃到了美国,组建了一个TRAP家庭合唱团来访问这个国家。这个故事非常感人。
《雪绒花》通过赞美这朵美丽的国花,表达了奥地利人民对故乡的真挚爱。影片中,雪绒花的旋律重复了很多次。当拒绝为纳粹效劳的上校准备带全家去冒险时,他把他最喜欢的歌曲《雪绒花》献给了家乡的父母。
但在歌曲结束之前,声音哽住了。她的妻子玛丽亚加入了合唱,把电影推向了最激动人心的高潮。
(4)创作于1959年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扩展阅读:
《雪绒花》(Edelweiss)是美国电影和音乐剧《音乐之声》中的著名歌曲,于1959年面世。理查德·罗杰斯作曲,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作词。
音乐剧《音乐之声》是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与剧作家奥斯卡·哈默斯坦第二于1959年合作完成的。演出后大受观众欢迎。1965年改编成同名影片,同年,该影片获奥斯卡金像奖。
《雪绒花》汉语歌词:
雪绒花,雪绒花
清晨迎接我开放,小而白
洁而亮,向我快乐地摇晃
白雪般的花儿愿你芬芳,永远开花生长
雪绒花,雪绒花
永远祝福我家乡
㈤ 创作于1959年的什么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
是《雪绒花》。
作曲:理查德·罗杰斯
作词: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
演唱:玛利亚
歌词:
Edelweiss, edelweiss
雪绒花,雪绒花
Every morning you greet me
清晨迎接我开放
Small and white
小而白
Clean and bright
洁而亮
You look happy to meet me
向我快乐地摇晃
Blossom of snow may you bloom and grow
白雪般的花儿愿你芬芳
Bloom and grow forever
永远开花生长
Edelweiss, edelweiss
雪绒花,雪绒花
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
永远祝福我家乡
电影《音乐之声》相关内容介绍:
上校一家参加为德国军官举行的音乐会,一回到家里,就接到了纳粹发来的电报,要他立即到纳粹海军报道。当他们晚上离开别墅的时候,被早就躲在门外监视他们的纳粹拦住了,于是上校解释说他们离开是为了参加希尔斯伯格节演出,并拿出节目单作为证据。
在纳粹的陪同下,他们来到了会场,上校弹起吉他,唱起了《雪绒花》,之后哽咽地唱不下去了,玛利亚和孩子们走上去与他一起唱。在这时,他们的深情感动了在场的奥地利观众,在上校的示意下奥地利观众都激动地与他们合唱了起来。
㈥ 创造于1959年的什么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
创作于1959年的《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
创作于1959年的《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雪绒花是美国电影和音乐剧《音乐之声》中的著名歌曲,于1959年面世。理查德罗杰斯作曲,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作词。
雪绒花这首歌的歌词不长,却情深意远。主人公赞扬雪绒花的美丽,实际在希望自己的祖国也不失这些品性。而且这首歌的歌词是一首优美的小诗,诗行有长有短,三四行押韵,二五行押韵,六七行押韵,八十行押韵,一九行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唱起来也非常优美动听。
作品简介:
《音乐之声》是由罗伯特·怀斯执导,朱莉·安德鲁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主演的音乐片,该片于1965年3月29日在英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修女玛丽亚到特拉普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并和上校的7个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渐渐在玛丽亚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并与玛丽亚之间产生了感情的故事。
该片获得了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个奖项。
㈦ 创造于1959年的什么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
创作于1959年的《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这首歌是《音乐之声》(1965年初搬上银幕)的插曲之一。
这首歌把edelweiss拟人化,使它具有人类的感情和高尚的品格,难怪男主人公在开始唱之前对观众说他要唱首情歌。不错,他将自己的感情注入这一生长在高山的植物,更主要的是,他通过这“小而白、洁又亮”的小花儿保佑自己的祖国永远平安、顽强。
这首歌歌词不长,却情深意远。主人公赞扬雪绒花的美丽,实际在希望自己的祖国也不失这些品性。
这首歌的歌词是一首优美的小诗,诗行有长有短,三、四行押韵,二、五行押韵,六、七行押韵,八、十行押韵,一、九行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唱起来也非常优美动听。
创作背景
《雪绒花》(Edelweiss)是《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中的插曲。
在影片中的相关内容:上校一家参加为德国军官举行的音乐会,他们决定当夜离开奥地利,前往瑞士。音乐会上,上校弹起吉他,唱起了这首奥地利民歌,之后哽咽地唱不下去了,玛利亚和孩子们走上去与他一起唱,他们的深情感动了在场的奥地利观众,在上校 的示意下奥地利观众都激动地与他们合唱了起来。
还有一次出现是上校弹着吉他为孩子们唱的,上校唱了一段,大女儿也唱了一段。
㈧ 创作于1959年的什么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
创作于1959年的《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
《雪绒花》(Edelweiss)于1959年面世。理查德·罗杰斯作曲,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作词,并收录在专辑《音乐之声电影原声带》中。该曲得名于阿尔卑斯山间常见的一种小花高山火绒草,自《音乐之声》上演以来迅速流行,许多人甚至将其称为奥地利的非正式国歌。
作品分析
雪绒花这首乐曲旋律带有较浓郁的奥地利民歌风格,曲调朴实感人。A乐段,节奏舒缓,旋律起伏变化较小,亲切抒情有赞颂祖国之意。B乐段,第一乐句节奏变化出现了休止,旋律也出现了五度跳进,与A乐段材料形成对比,表现出了对祖国的热爱。
雪绒花秉承了精良的制作水准,以欢快的旋律,温馨的笔触演绎出歌者纯洁真挚的情感。细腻温婉的编曲加以真挚动情的演唱,成功地营造出浪漫唯美的节日氛围。年轻人之间的爱慕与思念,如倾诉般,在一片圣洁的白色世界中娓娓道来,更是为听者在脑海中展开一幅精美绚烂的节日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