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1、音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电影的诠释纽带,一首好的音乐,对整个影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一部电影会由多首音乐相衬,以更好地衬托出电影需要表现的内容。
2、音乐在电影中还可以让人们在视觉效果的基础上,与听觉动两者结合,让剧情更充分地感动人们,震憾人们。
(1)电影音乐理论扩展阅读
音乐(抽象艺术)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英名称:music;法文名称: musique;意大利文:musica)。
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又可以粗略的分为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现代音乐(包括流行音乐)等。在艺术类型中,音乐具有抽象性,音乐从历史发展上可分为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
东方以中国汉族音乐为首的中国古代理论基础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西方是以七声音阶为主。音乐让人赏心悦目,并为大家带来听觉的享受。音乐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心灵,树立崇高的理想。我们通过音乐来抒发我们的情感,使我们的很多情绪得到释放。
Ⅱ 各位大哥帮个忙!!!
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功能
(一)电影音乐的描绘作用
电影音乐的描绘作用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景物描绘和心理描绘。在电影中,电影音乐的景物描绘和心理描绘常常是融为一体的,比如日本导演新藤兼人的影片《鬼婆》,一开始就是一片随风起伏的芦苇荡,伴随画面的是急促的鼓声和低沉的萨克斯的声音,这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影片的基调,也调动了观众的视听。又如日本影片《追捕》,杜丘为了追查真凶而深入一家精神病院。深夜,他溜出病房查看情况,这时响起一段低沉、恐怖的音乐,而且是用骤然的方式出现的,节赛明快、尖厉刺耳、和声不协调,结合黑暗的画面,使人毛骨惊然。描绘性音乐之所以能被人们所接受,主要是因为它符合人们正常的心理要求,人们在观看影片时,常常要求同时从听觉方面得到补充。
(二)电影音乐的抒情作用
抒情作用主要是表现在刻画人物心理方面。音乐是听觉艺术,它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大特征是高度的抽象概括。电影所要表达的不如视觉艺术,诸如绘画、摄影、电影画面等那样具体明确,然而它在表达情绪和情感上的概括能力,是任何其他艺术所无法比拟的。至于电影表达思想的能力上面值得商榷,但是电影音乐可以直观的和画面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银幕无法表达的人物复杂的内心。起到这种作用的音乐,在影片中的表现可以是画内音乐,也可以是画外音乐,可以是乐曲,也可以是歌曲。在影片《甲午风云》中,邓世昌弹奏的琵琶曲《十面埋伏》,以此宣泄心中的愤慨,是电影音乐借声抒情的著名范例。
(三)电影音乐的渲染作用
音乐可以为整部影片渲染一种总的环境气氛。例如故事片《城南旧事》,影片导演吴贻弓规定了整部影片的情绪基调是“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每个时代的乐曲或歌曲,从内容、音调、演奏演唱方式以及流行的乐器都有所不同,电影音乐可以根据影片的时代背景,选用那个时代特有的乐曲或歌曲作为影片的主题音乐,也可以运用这种音乐为影片制造背景气氛,以达到渲染影片时代气氛的作用,这也能契合观众的期待视野。比如表现新中国的影片,常采用《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音乐旋律等等。
电影音乐根据影片故事发生的地点,选用具有当地特点的歌曲、地方戏曲、地方曲艺的音乐,即可为影片营造渲染出一种地方色彩来。比如影片《红旗谱》讲述的是河北的故事,音乐也选用河北梆子音乐作为素材,突出琐呐、板胡等具有北方特色的民族乐器,音乐风格直明告诉观众故事发生的地点。又如影片《林则徐》,吸收了广东民间音乐和地方戏曲,为林则徐“广州禁烟”标明了地点。至于国外影片,其音乐的地域性也十分明显,我们常常有类似的观片经验,很快就能分辨出哪个是印度、日本、朝鲜、俄罗斯,这除了服饰语言以外,音乐也都有鲜明的各国地域特色。
电影音乐选用不同民族的音乐,为电影渲染了民族特点。比如彦克、罗念一选择富有鲜明的西藏民族特色的音乐为故事片《农奴》配乐,并由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其中的插曲,使影片的西藏藏族地域特色十分明显。又如雷振邦作曲的影片《冰山上的来客》以新疆塔吉克的民歌旋律创作主题歌与插曲,渲染了新疆塔吉克民族聚居区的民族风情。再如莫尔吉胡作曲的影片《成吉思汗》中的音乐,也洋溢着蒙古族的特色。
(四)电影音乐的贯穿作用
在电影中,音乐在转场、切换、闪回等镜头之间,可以起到把分散、跳跃的镜头串连起来的作用,这就是音乐的连贯作用。电影叙事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花费很多篇幅(画面)详细地交待所有的短镜头,而音乐是不占空间的,音乐把这些表面并无关联的镜头连接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这是电影音乐独具特色的功能之一。贝拉马拉兹指出:“当声音效果能对剧情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时,声音的剧作意义就变得更深刻、更重要了……这时声音不仅出现在剧情的发展过程中,并且进而影响整个过程。他还说,“声音不仅是画面的必然产物,它将成为主题,成为动作的源泉和成因。换句话说,它将成为影片中的一个剧作元素。”音乐在影片中作为影响整个剧情的因素,它的作用远远超出于一般声音。例如在影片《冰山上的来客》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影片中先后出现多次,每次都与剧情发展紧密相关。再如影片《巴山夜雨》中的儿歌《蒲公英》同样具有这种性质。
(五)电影音乐的评论作用:
电影音乐发挥的评论作用,即用音乐表达创作者对影片中人物和事件的主观态度,如歌颂、赞美、同情、控诉、哀悼等等。在影片《血战台儿庄》中,面对激战过后的尸横遍野,加弱音器的小号几次吹奏出《义勇军进行曲》,使这个肃穆、悲壮的画面猩红的扎入人的眼睛,给人悲恸和动容知情,所有这些感情用语言是很难表达的,而这里用的音乐却胜过千言万语。正如苏联电影音乐理论家切列姆兴说的:“音乐继续着语言的作用并使之更深刻,达到语言所不能达到的紧张性和情绪。”
(六)电影音乐的深化主题作用
电影音乐立足于对影片思想主旨的开拓,着意于深化影片画面背后的思想主旨,从影片思想深层去发挥音乐的艺术功能,即超越音乐的感性阶段赋予音乐理性的内涵。例如影片《人到中年》中的音乐便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影片音乐以主题贯串的手法,以交替调式的旋律语言和具有韧性而又纯净统一的弦乐群的音色演奏,突出影片悲凉凄婉的基调音乐很自然地使观众在为之深切感动之后又感慨无穷,加上画面刻画了女主人公的追求,她的爱情,她的困难以及她的坚定信念,推动观众去思索产生这一悲剧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使音乐具有了批判的理性的潜力和张力。再如影片《红高梁》中那高亢激越的琐呐声和铿锵有力的鼓声,从声音造型上将音乐铺到了电影上,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敢于抗争的呐喊和激跳的心声,张扬了影片的思想意蕴,就为影片增加一层色调。
在电影音乐中,一个音乐主题往往代表特定的人物或事件,能帮助观赏者在主题的第一次出现时就能记得,并将主题辩论出来,使音乐和画面中的人物或事件相结合。电影音乐主题在影片中最主要的运用方法是主题贯穿,这种方法运用得最典型的是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影片主题歌作为全片配乐的基干,是全片音乐创作的核心与素材的源泉。在影片中以变奏形式有机地先后数次在故事情节中出现,起到首尾贯穿、音乐主题突出的作用。主题歌《我心永恒》只以完整形式出现在片尾字幕中,在长达三小时的影片中,人们对数次出现在情节中的音乐主题比较熟悉了,在观众同故事中的人物经历了一场天灾人祸和感受了一段生死恋情之后,当席林•迪翁那感人肺腑的歌声出现时,便将观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这是我从别的地方复制过来的希望对你有用!!
Ⅲ 音乐在影视电影中起着什么重要的作用
1、通过音乐主题的贯串发展、矛盾冲突、高潮布局,达到对剧中主要人物的歌颂或批判,帮助明确电影的意义。
2、用音乐加强人物的动作性、心理活动,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像更加鲜明生动,可以为电影加不少的分数。
3、暗示剧情的进展或延伸。这样的音乐,有时先于画面的视觉形像出现,例如在困难的时刻预示胜利和希望,在顺利的时刻预示艰苦挫折;有时后于画面视觉形像出现,延展戏剧情绪。
4、引起一定时间(古代的或现代的)、空间(人类世界的或外空间)、环境(人间或仙境)的联想。
5、加强影片的总的艺术结构。电影音乐虽然是分段陈述的,但是通过分段陈述的结构,能反映出影片总的艺术结构。
6、增加立体感。人类习惯于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感受客观事物。结合音乐的听觉形像,音乐旋律的起伏,和声、对位的织体,色彩丰富的配器等等,能更有效地表现听觉形像的立体感。音画结合可形成“四维时空”的运动着的立体感。
Ⅳ 简述电影音乐及其发展并举例说明
影视音乐不是纯音乐,它是为影视作品而存在的音乐. 影视音乐的构成主要包括: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叙事性音乐,情绪音乐,节奏气氛音乐以及时空过渡的连续音乐等等. 影视音乐的片段性,不连续性和非独立性特征就成为它区别于其他音乐的重要标志。 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一部分是参与故事情节的有声源音乐,在画面中可以找到发声体,或与故事的叙述内容相吻合;另一部分是非参与故事情节的无声源音乐,主要起渲染情绪,突出主题,刻画人物的作用。 在影视作品中,影视音乐不是自成系统、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组成元素,为影片主题、人物、情节的塑造和发展服务的。因此, 影视音乐不能以自旁逻样的完整演绎, 复杂的配琴和强烈的音响去与画面争夺砚众, 而应不引人注目然而强有力的方式支持画面,正如美国电影理论家林格伦所说“ 最好的电影音乐是听不见的。” 好的电影音乐能使原本平实的电影回味深长,熠熠生辉。好的电影音乐更要符合观众的心理,使他们产生共鸣,能够完全融入电影情节中去。 电影, 有了音乐的进入才使其作为视听艺术更加丰满, 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电影音乐的创作分类 可以分为原创音乐和非原创音乐,这是根据影片中音乐创作的方式来划分。由作曲家为影视作品中的某些片段专门创作的音乐我们称之为原创音乐,由影视创作者从既存的音乐素材中所编的音乐资料我们称之为非原创音乐。 影视音乐根据音乐介入影视作品的方式来说分为有源音乐和无源音乐,有源音乐是指画面内出现声源,无源音乐是指画面内没有声源出现。
Ⅳ 你好,我想问问北电录音系考研的电影音乐创作与理论专业需要看些什么书籍
北京电影学院的专业考试更注重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为防止考生将复习备考的重点仅仅局限在参考书的范围内,为了避免误导考生,并且更有利于对艺术人才的选拔,本院不提供任何参考书目,也不划定考试范围。
但还是有参考书目的(本科教学)
现代音乐人编曲手册:传统管弦乐配器和MIDI音序制作必备指南 人民邮电出版社
声音合成与采样技术(第3版) 拉斯 黄英侠、 夏田 人民邮电出版社
录音与调音 黄瀚、 王宏民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教程•电影概论 杨远婴 中国电影出版社
脉络的呈现:电影创作及理论研究 张会军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声音艺术与录音技术:历史、创作与理论(第1辑) 姚国强、张岳等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声音艺术与录音技术:历史创作与理论(第2辑) 姚国强、甘凌、 姚睿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电视声音创作与录音制作教程 姚国强 中国电影出版社
审美空间延伸与拓展:电影声音艺术理论 姚国强 中国电影出版社
影视声音艺术与技术 姚国强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5.1路立体声影视录音操作 黄英侠 中国电影出版社
影视录音 梁洪才等.-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电影录音工艺》黄英侠 (录音本科生内部教材)
《声音效果剪辑师的艺术》黄英侠(电影学院教学参考书)
Ⅵ 名词解释 电影音乐
电影音乐
电影是音画艺术,眼睛和耳朵两个器官是在第一时间接收信息的。人们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一大原因,就是想听声音刺激。电影能从无声发展到有声,这也正是人们对动效和声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摄影美术之外的表达形式。你看那些好莱坞大片,从开始到结束,大量的音乐充实着剧情的不断发展,甚至于当电影出现某种色调时,音乐都能起到增强作用。”
其次,电影具备多种节奏功能,比如主观节奏、客观节奏、导演心理节奏和观众心理节奏等等。只有音乐这种形式和电影在节奏上是非常统一的,其它艺术形式就略差一些。音乐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节奏和音乐语言,来表达这些节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场景。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对电影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王黎光曾对他的研究生们做过一个实验,为他们放映《加勒比海盗》的同时,将国际声道的声音频道全部关掉,结果不出20分钟,有人就看不下去了。
Ⅶ 电影音乐的作用和发展
分类: 娱乐休闲 >> 音乐
解析:
电影已有百年历史,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音乐已成为这门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影的彩色化、宽银幕化以及立体声音响的出现,杜比录音系统、数字多轨录音技术的运用等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发展。电影音空轮乐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想,各种新风格、新体裁的电影音乐不断涌现。在电影中,影像与音乐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电影导演如何决定和使用音乐?导演与作曲家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一旦音乐以及音响与画面相结合,那么会给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整体印象呢?纯音乐与电影音乐关系如何?作曲家是怎样着手创作电影音乐的?一部电影音乐又是怎样完成誉行的?电影音乐是如何变迁的?等等,这些都是这门课程所要讨论的问题。通过《电影音乐》这门课程,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电影音乐,并让学生以不同的专业立场来了解和掌握电影音乐,以达到日后独立工作时自身所应具备的"背景"知识。授课方式:结合理论讲授的同时,利用音响资料,尽可能让学生多听电影音 乐作品,在听的过程中,具体讲解和分析音乐本身。另外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再来观看听过的作品,以加强学生对电影音乐功能、作用的印象,求得完整的"电影音乐"知识与概念。授课为一学期。
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但更准确地说,它是在导演统领下的一个群体的艺术。导演、编剧、录音、摄影、音乐、美术六大组成部分,少了其中一个电影就不存在。而音乐与电影更是骨肉相连。
“首先,电影是音画艺术,眼睛和耳朵两个器官是在第一时间接收信息的。人们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一大原因,就是想听声音 *** 。电影能从无声发展到有声,这也正是人们对动效和声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摄影美术之外的表达形式。你看那些好莱坞大片,从开始到结束,大量的音乐充实着剧情的不断发展,甚至于当电影出现某种色调时,音乐都能起到增强作用。”
“其次,电影具备多种节奏功能斗虚信,比如主观节奏、客观节奏、导演心理节奏和观众心理节奏等等。只有音乐这种形式和电影在节奏上是非常统一的,其它艺术形式就略差一些。音乐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节奏和音乐语言,来表达这些节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场景。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对电影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王黎光曾对他的研究生们做过一个实验,为他们放映《加勒比海盗》的同时,将国际声道的声音频道全部关掉,结果不出20分钟,有人就看不下去了。
Ⅷ 浅谈电影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摘 要] 电影音乐是电影的一部分,它成为构成电影文化背景的一部分。电影中的音乐是整体声音元素的一个组成部分,虽清搭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必须融入影片的整体视听构思之中,与视觉元素相结合,一同产生功能。电影音乐在影片中通常不会连续不间断地存在,而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在需要的时候适时出现,起到抒发情感、渲染气氛、突出主题等一系列作用。本文从电影音乐的功能、使用原则、独立性和独特艺术魅力的角度来探讨电影音乐在电影情节发展中如何起作用、电影中为何会有音乐以及电影音乐对电影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电影音乐;功能;使用原则;独立性;独特魅力
音乐是用神奇的音符在时间的链条上展现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乐音产生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被称为人类心灵的语言。音乐在感情上的概括力是任何其他艺术所不及的。电影中的音乐是整体声音元素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必须融入影片的整体视听构思之中,与视觉元素相结合,一同产生功能。电影音乐在影片中通常不会连续不间断地存在,而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在需要的时候适时出现,起到抒发情感、渲染气氛、突出主题等一系列作用。
一、电影音乐的功能
经典电影音乐在技巧上、美学上以及影片的情绪上具有以下功能:情感表现、连贯性、叙事提示以及完整性。
(一)情感表现
音乐可以催眠我们,使我们相信影片中虚构的世界,使所有似是而非的影片类型如幻想曲、恐怖片、科幻片得以建构。在所有这些影片类型当中,音乐不只是支持银幕上真实的画面,更多的是使我们感受到看不见的和听不到的所表现人物的精神过程和情感过程。
(二)连贯性
当声音或画面有间断的时候,音乐可以填补这个缺口。音乐通过使这类较为粗糙的地方变得连贯,隐藏了电影中技术层面的东西,以免观众出戏。当配上音乐时,空间上不连续的镜头也能保持一种连贯的感觉。
(三)叙事提示
音乐可以帮助观众确定背景、人物以及叙事事件,让你有一个特定的视角。通过给画面提供情绪阐释,音乐能够提示叙事,如提示危险的到来或搞笑的场面。
(四)叙事完整性
正如作曲有它自身的结构一样,音乐通过运用重复、变奏、对位等手段,能够帮助形成影片的形式统一,这也是对叙事的支持。
优秀电影配乐的反讽是那种不想被听出来,或至少不是有意让你听出来的音乐,通常对于作为主要叙事载体的语言和画面来说保持从属的关系。如果音乐不大合适或不太可信,以致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那么此时音乐很可能从叙事情节上吸引了注意力。如果音乐太复杂或过于装饰,那么音乐很可能会失去情绪表现的功能,从而起不到强化故事的心理效果。音乐的目的是联系场景中的感情,引导观众共鸣或认同。
(五)标题性的音乐
这种特殊形式的音乐用于表现某些故事当中的情节或事件,会更像“米老鼠”之类的视觉形象结合。其中一个例子是罗伯特•朱丹做了大量的研究《粉红豹》的主题音乐,就像猫轻知正闭轻地往上爬,然后下来,然后再往上爬一样。音乐节奏和动物的动作节奏一样,根据身体上的紧张和放松来调整和声,同时,旋律也跟随着身体动作。通常,对于戏剧性电影来说标题性音乐被认为是老套的,但对于喜剧片来说效果相当不错。
(六)情绪音乐
大多数电影音乐都是伴随画面上任务的情绪来进行的,情绪音乐有意采取发生的戏剧和感情无关的立场。当音乐与所发生的事情无关时,反讽能够形成一种强烈的对位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所发生的事情。这种情况能够产生强烈的效果,当表现大悲剧或大灾难时,使用会喜庆的音乐形成对位,只会让我们更明确地跟受搭裂害者靠得更近,如影片《发条橙子》。
二、电影音乐的使用原则
电影音乐的创作又称为配乐,这个名称隐含着电影音乐的使用原则,它绝不能游离于影片之外独立存在,而是要紧密配合影片的主题和风格,保证和影片的具体场景情节在情绪上的一致性。在电影艺术中,音乐的作用极为重要。
电影音乐可以突出影片主题,成为影片风格化的主要手段之一。
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以20世纪初发生的一场海难为题材,以凄凉哀婉的音乐拉开回忆的序幕,让观众不由自主地潜入大西洋那深深的海水中,探寻当年在这里上演的惊世恋歌。�My Heart Will Go On�这段主题音乐在影片中出现多次,尤其在生离死别的关键时刻成为凸显主题的最佳手段,赚取了无数观众的眼泪。这首曲子至今仍留在许多人的心中,成为至死不渝的永恒爱情的象征。
雅克•贝汉执导的《喜马拉雅》也是以音乐突出主题的典范,那寂寥、空灵、富有地方特色的宗教音乐作为主题音乐,在影片中反复出现,颇具象征意味。藏族民歌与西方弦乐的完美演绎,仿佛象征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对话。在这里,影片的主题音乐呈现出交响乐式的结构布局。当两代领袖带领商队前进时,音乐是两股汹涌的潮水,呈现出一种强弱对比的节奏:伴随着年青人有力的步伐,音乐总是刚劲有力,还跳动着一些零乱的音符,仿佛年轻人不安分的性格;伴随着老年运盐队的音乐,低沉稳健,仿佛老当益壮的宣言。
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杰玛对拉提卡的纯真爱情贯穿始终,那既是杰玛参加比赛、挑战难题的原动力,也是影片最打动人的地方。所以每次杰玛排除万难、竭尽全力寻找拉提卡的时候,总会响起一段温馨、柔和而舒缓的音乐,象征着杰玛对拉提卡无比纯洁和真诚的爱。影片结尾,赢得了千万奖金的杰玛呆坐在墙角,巨额奖金并不能令他兴奋,他多希望能与心爱的人重逢啊!茫然中,他的脑海里飘过那个站台――那个他们曾经相约见面的地方。果然,一个裹着明黄色头巾的女子正在焦急地寻找他。转身、回眸、相见,历经坎坷之后的拉提卡与杰玛终于幸福地拥抱在了一起。此时,温馨、柔和而舒缓的音乐再次响起。这几段温馨的音乐很好地诠释了影片的主题――杰玛从未放弃过对拉提卡的爱,拉提卡是他―生的梦,他愿意用生命、用那两千万卢比换取和拉提卡在一起的机会。
在《南京!南京!》中,曾经的风尘女子在目睹了日军对中国人的凌辱后,逐渐意识到这场战争的残酷。为了换回难民营的安全,为了其他妇女不再受日军的奸淫,她毅然第一个站出来去当慰安妇。伴随着那只缓缓高举的手,影片出现了难得的温暖、深情又不失缠绵的音乐,带着深深的哀怨和无奈,既是对同胞的真情流露,也是与同胞的无奈告别。曾经的妓女,曾经被人不耻的女人,在此刻却彰显了人格中伟大的一面。
三、电影音乐的独立性
电影的主题歌和插曲最能体现电影音乐的独立性。许多歌曲,本来只是电影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作用相当于对影片的一种注解,后来却脱离了电影的母体,成了脍炙人口的流行曲目。电影史上,有的影片本身已被人们淡忘,但其中的歌曲却依然在传唱。电影歌曲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许多中国观众是听着电影歌曲长大的。
如果说电影中的配乐在烘托环境、渲染气氛、表情达意方面是间接的、委婉的、侧面的,那么电影中的歌曲则是直接的、强烈的、正面的。因为相对于配乐,歌曲不但有音乐旋律,还有可以直接传情达意的歌词,更能直抒胸臆,体现剧中人的所思所想所感。因而在许多电影中,当主人公遇到难以言说的情境或者简单的言语不足以表达炽烈的情感时,往往会采用歌曲的方式。《红高粱》中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酒神曲》,无不彰显着生命的张扬和热血沸腾的原始冲动。《小武》《站台》《任逍遥》等片中的流行歌曲,犹如一本音乐档案,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心灵的变化,唤起无数人对那个特定时代的记忆。而《重庆森林》里贯穿全片的歌曲�California Dreaming�与王菲饰演的女店员梦境般的心态和行为相契合,镜头也呈现出梦幻般的朦胧与暧昧。《魂断蓝桥》中那首古老的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不仅旋律优美流畅,还把有情人的生离死别刻画得肝肠寸断。
在某些影片中,音乐可以起到结构影片、揭示主旨的作用。《城南旧事》的导演吴贻弓透过小英子的眼睛,带领观众踏上了回归童年,回归传统的怀旧之旅。人生的美丽、无奈和伤感,通过“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的《送别》歌曲,缓缓地流淌到观众心间,产生了含蓄、隽永的美感。在“离别”中成长是影片的鲜明主题。《送别》的歌词述说着“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离别多”的伤感,用这首歌来阐释影片的主题是非常恰当的。因为音乐的每一次出现都是一个故事的结束和一个人物的离去,同时也伴随着英子对人生离别的体验和成长。
在影片《黄土地》中,富有民间特色的信天游出现多次,它们既是顾青下乡采风的主要目的,也是影片叙事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段段“酸曲”不仅宣泄了黄土地的民生疾苦,还成为刻画人物的有力手段。如翠巧在不同场合吟唱的信天游有五六段,每一个唱段都丝丝入扣地道出了她的心声,表现了她孤立无援的悲惨处境。
四、电影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
《莫扎特》是著名导演米洛斯•福尔曼的一部杰作。影片叙述了莫扎特与维也纳宫廷乐队御用作曲家萨列里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电影告诉我们,作为肉身的莫扎特在反抗中失败了,但他的音乐却获得了永久的胜利。该片曾获1984年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奖。片中最吸引人的无疑是莫扎特那些美妙与感人的音乐,如《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著名歌剧,还有协奏曲和《安魂曲》的片段。音乐与叙事完美融合,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音乐在这部电影中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从开头的第25交响乐,到结尾第20钢琴协奏曲,以及中间精彩的歌剧片断《魔笛》《唐•乔万尼》《后宫诱逃》,等等,莫扎特的音乐无处不在,时而柔和优美,时而雄浑高亢,与剧情结合得恰到好处,极大地触动了人的灵魂。在这部电影中,音乐已然不能叫配乐,而是绝对的主角。许多人喜欢这部电影,就是迷恋于莫扎特的天才音乐。
陈可辛导演的《甜蜜蜜》将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结构元素融入叙事之中。在这部影片中,邓丽君的歌曲成为推动影片情节发展的重要元素。尤其是《甜蜜蜜》这首歌,不仅贯穿了影片的始终,还成为男女主人公情感的见证者和成全者。影片的成功既得益于导演对爱情题材的独特处理方式,更得益于邓丽君歌曲的时代记忆和情感魅力。
在影片开头的1986年,黎小军和李翘各自搭乘火车从内地到香港打拼,虽然命运为他们创造了一次相识的机会,但仅仅是背背相靠之缘,还没来得及注意对方,命运就将他们引向了不同的道路。幸好两人都喜欢邓丽君,喜欢听她的歌,这歌声总能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令两颗隐隐相吸的心迸射出爱的火苗。
由于邓丽君本身有着广泛的受众,观众总能很快找到共鸣,在她悠扬的歌声里,两人的感情也显得格外动人。影片借助邓丽君的歌曲,巧妙地把握住了都市化大潮中人们的特定心理状态。片中的《甜蜜蜜》不只是首耳熟能详的爱情歌曲,更是联结主人公命运和串联故事的关键元素,它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符号,点出了男女主角相似的身份。而《再见,我的爱人》《月亮代表我的心》等歌曲总能恰到好处地出现,既彰显了男女主角的复杂心情,又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也展现出了电影音乐的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 王铁梅(1969― ),女,河北沧州人,牡丹江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舞蹈理论。
Ⅸ 什么是电影音乐
电影艺术中的音乐包括器乐和声乐两部分。
电影音乐是一种与影视视觉影像相联系的特殊的音乐形式,因而,电影音乐需要融于影视的银(屏)幕造型设计之中,以一种既具有一定独立性,同时又具有视觉配合性的音乐方式组成影视艺术的视听美感。
电影音乐在形态上可以分为有声源音乐和无声源音乐。有声源音乐也称画内音乐、客观音乐,即音乐来自画面内的声源,如画面中人在唱歌或者演奏钢琴等。无声源也称画外音乐、主观音乐,即音乐来自画面叙述场景以外,是一种外加的音乐形式。
这种音乐主要用来烘托、补充或者丰富画面的造型效果,加强电影艺术的综合视听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