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部电影..好像是韩国的还是日本的..说的是一个母亲..根据儿子的日记发现儿子自杀的原因然后展开了复仇
韩国电影《六月的日记》
视频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24&word=%C1%F9%D4%C2%B5%C4%C8%D5%BC%C7
② 有一部日本电影,混血儿子回来找他的妈妈,但他的妈妈却杀死了儿子,这是什么电
有一部日本电影混血儿子回来找他的妈妈,带他妈妈去杀死了他,这也是一部奴隶电影。
③ 应该是日本(或者韩国)电影,讲的是一位母亲培养自己傻儿子的故事,那个傻儿子后来参加了马拉松比赛。
中文名称:马拉松
英文名称:Marathon
资源类型:DVDRip
地区:韩国
类型:剧情片
语言:韩语
片长:117分钟
发行时间:2005年01月27日
电影导演:郑允哲 Jeong Yun-cheol
主演:曹承佑 (饰 草原) Jo Seung-u
金美淑 (饰 母亲) Kim Mi-suk
IMDB评分:7.9/10 (11 votes)
文件格式:XviD + AC3
视频尺寸:640 x 352
文件大小:2CD 2x50x15MB
出品:CINELINE2
发行:SHOWBOX MEDIAPLEX
详细参考:http://ke..com/view/22629.htm#sub6484565
④ 有谁知道这个电影的名字呀(好像是日本的)
里见八犬传
主演:真田广之、药师丸博子
⑤ 一部日本温情电影讲述儿子战死灵魂回来和母亲生活在一起 有知道名字的大神吗
《如果和母亲一起生活》
剧情简介
1945年8月9日,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就读医科大的青年浩二(二宫和也饰)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死于非命。转眼三年过去,浩二的母亲福原伸子(吉永小百合饰)似乎渐渐承认了儿子已不在人间的事实,她的丈夫、两个儿子皆已逝去,孤身一人在信仰的支撑下走过艰苦岁月。在某个夜晚,浩二突然在母亲身边现身。伸子喜出望外,和儿子热烈交谈。浩二不改善谈的个性,与妈妈有说有笑,当然他盘桓人间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记挂情投意合的未婚妻佐多町子(黑木华饰)。町子而今在某个小学担任教员,她念念不忘浩二,为此耽搁了自己的婚事。
死去的人,和活着的人,他们之间的羁绊依然紧密 。
详见网络:http://ke..com/link?url=vAFr0W-6mcFvuj_-ihu--Zf3Pr__1YPar2Pra9h43q-f
⑥ 一部电影中,女主角小名叫小恩,她妈妈是日本人,叫葵子。是那部电影啊
《客途秋恨》,在网上找到的,我没看过。
《客途秋恨》,这是我最新看过的一部许鞍华的作品,却是我的收藏中她的最老的片子了。同样是一个黄昏,同样是一个人静静地看完,沉淀下来的,是一丝淡淡的乡愁和伤感,一股浓浓的母女温情。据说这部电影带有半自传的性质,许鞍华的母亲就是当年战乱滞留在华的日本女子,怪不得如此感同身受啊。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是一个自行车轮的定格,然而是经过处理了的,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其实仔细看也看不出,还以为一面沉静的湖水上微微泛起了涟漪。直到影片真正开始,才发现车轮一转,小恩(张曼玉)骑着单车出现在我们面前。
这是小恩在伦敦读大学的最后一年,她甚至已经拿到了BBC面试的通知,却最终因为赶去参加妹妹小惠的婚礼,放弃了这一难得的机会,回到了阔别的香港。正所谓“近乡情更怯”,小恩的返乡却因为自身的经历,更有着与众不同的愁绪。影片于是在这里开始穿插许多回忆性的镜头,并从此将整个情节放在回忆与现实的交错中展开,传递着一种怀旧和伤感。
回到香港与母亲葵子(陆小芬)的第一次交流,便不难看出这一对母女之间关系的复杂与微妙。影片的张力便在这里。
原来葵子是一个日本人,抗战结束之后染病为一名中国军官(李子雄)所救,因感恩而独自随夫留在中国生活。由于对中国语言和风俗习惯的陌生而被婆家冷落,心中没有安全感,空虚,寂寞,甚至亲生的女儿小恩也和自己有着不小的隔阂。直到随夫迁离婆家广州,才逐渐投入香港妇女的生活圈,变成一个喜欢打牌玩乐的居家女人。
长女小恩从小便与爷爷奶奶有着很深的感情,对母亲却一向感情冷淡,在母亲负气与父亲迁至香港之时,她仍然愿意留在广州生活。等到成年之后搬回香港,却已经发现与母亲、与父亲、与这个家有些格格不入了。绝望的她决定背弃这个家庭,一个人搬去学校宿舍里住。即使是父亲在她临走前告诉她母亲是日本人这一消息,年轻的她也无法理解这与她们冷漠的母女之情有什么关系。
毕业后小恩便直接去了伦敦读大学。香港的家对她而言,似乎只是一个码头,一个渡口;而自己,就像一个永远的旅客,无牵无挂;也只有广州,才能勾起内心深处那一抹马不停蹄的忧伤。也正是如此,我才理解了小恩为什么无论在哪里,都总是万分关注电台那边的中国,那边的广州,以及电视里的文革。
其实小恩对葵子的感情是复杂的,并不仅仅因为从来没有得到母爱的眷顾而怨恨,也不仅仅因为没有陪在父母身边尽孝而歉疚。在改善母女关系这一问题上,她无疑是主动的、耐心的,至于最初无法取得相应的效果,那完全是因为时机不对。
机会来自妹妹小惠的远嫁。
小惠出嫁移民去了加拿大,无可奈何的小恩只能头一回一个人陪着母亲生活。刚开始的那段日子无疑是一种煎熬,幸而小恩是耐心的,在葵子做出赴日本省亲的决定时,不放心的女儿毅然同母亲一起,踏上了另外一个异乡的旅程。也只有到了日本,当周遭的一切突然变得陌生——陌生的风物,陌生的语言,陌生的人情,只能俯首埋声,孤单惶恐——小恩才彻底明白了母亲当年的处境,才理解了常人所无法理解的那种“客途秋恨”。
影片的高潮是在母女二人深情的依偎中出现的,那轻轻的相拥,足以化解任何藏埋在心底的恩怨情仇,足以沟通任何母亲与子女的心灵!
最后的小恩,终于得以再次回到广州这一心中唯一的“家”,得以见到了自己深爱着的爷爷和奶奶,尽管此时的爷爷由于受到文革的迫害而中风。也只有回到这里,小恩才知道这里才是自己永远的家!
这时耳边响起了小恩的一段独白,也是这部电影的最后一声叹息:
“当我看着妈妈走远的背影,我觉得我好象了解了她的心情,一度我不也是绝望地背弃过什么吗?只是那年我才15岁,而妈妈已经是快50岁的人了,她还有机会像我这样得到赎解吗?”
我不是女孩,或许不能理解一些母女之间感情特有的复杂,但这却并不妨碍我喜欢这部电影;就好像许多女孩都不可能和我一样,对《大河恋》中的父子、兄弟之情有着那样真实、切身的体验,这也依然不能影响她们对它的热爱。
后来才知道,“客途秋恨”这个片名,出自粤曲名伶白驹荣的南音;而台湾有一个名叫曾淑勤的台湾女歌手,也曾唱过一首叫做《客途秋恨》的歌曲,歌词很凄美,甚合我心。http://hi..com/nibenchu/blog/item/f3c9dcdeecf7615bcdbf1a5d.html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450847.html
⑦ 日本的一部儿子找妈妈的电影叫什么名 挺出名的 那孩子在外婆家住的
电影是台湾的,叫做妈妈再爱我一次,88年作品,电影中附带神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⑧ 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的详细剧情,因为自己没看过,想了解下内容
天水围的日与夜 ◎译 名 天水围的日与夜
◎片 名 The Way We Are
◎年 代 2008
◎国 家 中国香港
◎类 别 剧情
◎语 言 国语
◎片 长 91mins
◎导 演 许鞍华 Ann Hui
◎主 演 鲍起静 Hee Ching Paw ... Mrs. Cheung
梁进龙 Jinlong Liang
梁宽 Kuan Liang
陈丽云 Chen Liyun
◎上映日期: 2008年3月27日 香港
剧情简介:
张家安,一个与母亲住在天水围的应届会考生,他在一个单亲家庭长大,与母亲一起相依为命,比较听从母亲的话,成绩也不算优秀但为人很普通。
而张母虽然是单亲母亲,但从不自怨自艾,而是努力将儿子养大,并积极工作——她在一家超级市场的生果档当售货员,敬业乐业。在她年少时她把努力工作赚来的钱供两个弟弟到国外读书,而与弟弟们之间虽然平时很少来往,但感情深厚。
梁欢,年轻时曾经在市区里卖生果,后来落叶归根回到天水围社区,与张母住在同一栋大厦,并与张母之间成为了朋友……
张家安、张母,以及梁欢,就像香港的大部分同一个时代的人一样,过着平凡而似乎刻板的日常生活,也在那平淡的日子里折射出淡淡的人情味,流露出天水围的温情一面……
影片简评:
这是一部淡淡然而又让人感动、振奋人心的社区生活电影——以社区为背景的剧情片在八九十年代曾经不少的出现,像尔冬升的《癫佬正传》、郑则仕的《何必有我?》、张之亮的《笼民》等都是代表,而去年邱礼涛导演的《性工作者十日谈》及罗永昌导演的《每当变幻时》也都是围绕着社区而展开的故事片,而许鞍华再度的以平实而夹杂着悲悯的手法关注起普通人在社区里的日常生活。
就如片名所说的“天水围的日与夜”,许鞍华影像关注的焦点是这个曾经一度曾为传媒争相报道的“悲情”社区——天水围,而今年香港国际电影节时,与《天水围的日与夜》一起展映的还有刘国昌导演的《围·城》,同样是以天水围为故事背景,但偏向于刻画这个社区的悲情事件(也即将这个社区的一些社会问题放大其悲剧的一面),而《天水围的日与夜》里尽管也有单亲家庭问题、孤寡老人问题、中学生成长问题(如早恋、孤僻等)等,但在整体上是洋溢着一种很淡的人情味,而显得比较的温情。
而影片中的三位主角,刚好就代表着这个社区里最为普通的三代人。儿子张家安代表着年轻的一代,成绩普普通通,对未来难免有所想法而同学之间也会出现一些如早恋之类的问题,会考结束后在家等待着放榜,并主要是无聊的躲在家里打游戏机度日——如此的状态即使是在内地不少城市里的中学生之间也是最平常不过的;母亲则代表着中年一代的香港人,尽管在日常生活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喜怒哀乐早就融解于她的坚强里,她安心而平静的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试图帮助别人,相信明天会更好——就像是很多出生于五六十年代并在七十年代的香港经济腾飞时期成长的女儿一样,早早放弃学业出来工作并供养家里兄弟们读书,步入中年后则过着人工不高、简单但自我感到满足与充实的日常生活;至于代表老年人的是梁欢,她在年轻时前往香港市区的繁华地段卖生果为生,年老之后落叶归根回到了故土天水围养老,似乎有些漫不经心的数着日子生活……三代人的故事就像是一次的生命轮回(影片似乎暗示着平平凡凡的张家安将会到繁华市区工作,或者辛苦或者悠闲的打拼半辈子然后再回到故居养老),而穿插其间的,不再是《围·城》式的悲情故事,而是让人感动的人情。
幕后花絮:
“男女平等的口号喊了很多年,电影依旧还是男性为主的世界,香港电影近30年来,男人堆里总是默默站着一个目光坦荡的许鞍华——拍片不快,赚不到什么大钱,但就是愿意拍电影。虽然作品成就有高有低,但在香港,甚至在亚洲,几乎找不出一个女导演可以与之匹敌”,在创刊号的《香港电影》杂志上,如此的介绍了许鞍华这位依然在香港电影圈里坚持拍片的女导演。而最近,她也获得了福冈亚洲文化大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这也是对她的艺术生涯的肯定。
生于辽宁省鞍山市的许鞍华,母亲是一位日本人,而她自己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古典文学方面则深受祖父的影响。她在澳门和香港长大,中学时期就很喜欢看电影,在香港大学获得英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后,前往伦敦电影学院学习电影专业,返港后一度担任胡金铨的助理,然后又在电视台任职,后来才在七十年代末执导影片,并先后执导了《疯劫》、《投奔怒海》、《女人四十》、《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等佳作,成为香港电影新浪潮以来最重要的香港女导演。
最近,除了获得福冈亚洲文化奖之外,她的新片《天水围的日与夜》将于7月17日在百老汇电影院独家上映,映期暂定一周。
《天水围的日与夜》不谈城市悲情,以温情角度描写天水围区内境况,摄制队入区实景拍摄,居民热情协助兼乐意出镜。许鞍华眼中的天水围不见愁云惨雾,居民安于平淡生活与一众港人无异。正如许鞍华不拍戏的日子就跟大家一样,每日去饮杯奶茶,食个菠萝油(菠萝包横向切开夹著一块厚切的牛油),照顾家中母亲,过着平凡不过的规律生活。天水围连环发生几宗家庭悲剧,引起全港关注,当过度关心甚至被藉此作噱头之后,外界的热情又冷却下来。许鞍华在天水围发生遗弃小女儿惨案之前,已想拍关于这里的故事,当她接触过该区居民,发觉他们并没报道形容那样悲,所以决定用写实手法去描述这里的人与情,不想再标榜“悲情城市”。
许鞍华为搜集数据,由资深社工邵家瑧安排跟随一位朗区社工入区体察。她对这里的首个印象,是一班拖男带女学拍短片的可爱主妇。“我当时见到她们每人手拿一部DV摄录机,跟着社工到处去拍,社工就好像导游带着全班师奶,第一个感觉很奇怪。再看她们都带着小朋友在身边,还有雨遮、万金油等等大堆行装一路拍,实在令人很佩服,若你看见也会喜欢她们。我想,这就是天水围的精神。”
觅男主角一波三折
而许鞍华更邀得久未拍戏的陈玉莲助阵客串,“私下与陈玉莲并非好朋友,但我很喜欢她的戏,曾几次邀她拍片,她都不想拍,这次再找她,她一口就答应,当时她快将要复出,客串拍了一天,我觉得她成熟了很多。”当然正面的电影题材也是打动陈玉莲肯重返银幕的原因,许鞍华又找来曾合作的鲍起静当女主角饰单亲母亲,倒是物色男主角屡遇波折。“花1个月见过百多个男生都找不到合适人选去演这个中学生,甚至想过用一个TB(Tomboy,男性化的女孩子)去反串。到终于找到了,他又突然失踪,当时剧组打算另找人选,我愈想愈不忿,索性走上他家找人。”
忽然杀上门的绝妙过程,许鞍华重提起都忍不住笑:“当晚我9点多去到,这个男孩子的妈妈应门,她的样子好像一个年轻版的我!她见到我也惊讶得说话吞吞吐吐说:‘你……你……你就是许鞍华!’当她知道整件事后就解释因儿子内向欠自信,然后连姨妈都连夜赶来帮忙。男生回来一开门,见全屋女人在等他,当下吓呆了!”结果集众人力量,许鞍华成功觅得男主角。三娘劝小男生接戏有别于以往开拍的片种,这次处理生活化写实题材,许鞍华的拍摄心情比较轻松。但只要有合适的故事,她说也想找张学友梁家辉、刘青云等巨星开拍大制作。“我不太想返内地拍戏,一开戏起码要去几个月,妈妈年纪大,我不放心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