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十三号星期五》杰森到底是人是鬼
杰森其实就是一个变态杀人狂,并不是鬼。他小的时候被母亲教唆,因为长得丑经常被同学虐待从而心理扭曲,长大后就成为了变态。
直到2003年,观众还可以看到面具杀手杰森在大银幕上血杀连环引发满场惊声尖叫,而影片结尾时刻再令杰森死而复生,也说明“黑色星期五”系列玩到21世纪仍然具有无限的开挖潜力。
这个情况类似作家不可以轻易让笔下的成功人物形象死掉,否则读者的意见堆成山,谁也受不了。所以“黑色星期五”系列被誉为电影史上最长寿的系列恐怖电影。
(1)13号指令电影图片扩展阅读
马库斯·尼斯佩尔于2003年执导的翻拍版《德州电锯杀人狂》获得了成功,白金沙丘制片公司的制片人迈克尔·贝、安德鲁·弗姆和布拉德·富勒就计划着要把另一部经典恐怖片《13号星期五》再现大银幕。
在看过了好几个版本的剧本之后,迈克尔·贝等人最后选择了达米安·珊农和马克·斯威夫特撰写的剧本,他们俩人曾为《佛莱迪大战杰森》做过编剧。在导演的人选上,原定由《德州电锯杀人狂前传》的导演乔纳森·理贝斯曼担任,后来又换成了马库斯·尼斯佩尔,也许是想再创《德州电锯杀人狂》的成功吧。
㈡ 阿波罗18号取消登月,但为什么之后的阿波罗18号电影中出现的镜头竟然是真实的
因为阿波罗18号没有登上月球,但是阿波罗13号登上月球是真的。
“阿波罗登月”不是骗局,如果是骗局,NASA没必要制造那样的惊险,如果是骗局,全球的科学家不会一直保持沉默,至于美国长时间未返回月球,那是资金问题,也是战略问题,但决不是技术问题。
要知道在当时的科研水平下(登月的计算机计算能力只相当于今天的计算器)登月要花掉数千亿美元,目的无非是和前苏联争太空大国地位,眼见苏联已追不上了,没必要花大钱再干这种无实际意义的事。
《阿波罗13号》运用了大量技术特技镜头拍摄,场面壮观;《阿波罗18号》则是一部伪纪录片,投资成本较低,拍摄时采用了部分真实登月影像穿插,并将画面采用了做旧处理,仿照七十年代纪录片样式,风格独特。
也正是因为阿波罗13号登上过月球,所以导致之后的阿波罗18号电影中表现很真实。
㈢ 十三号星期五里的杰森到底是什么东西杰森为什么不死
热衷于恐怖片的观众一定知道《十三号星期五》这部集恐怖和喜剧于一身的连载电影,从1980年开始至今,整整三十几年,它已经连续推出了11部续集,拥有大量的粉丝。在十三号星期五里面,最主要的角色就是那个永远戴着面具的凶手杰森,恐怖担当的杰森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播了那么多续集他还不死?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㈣ 有部电影,比较早的一部科幻电影,叫什么13号
《阿波罗13号》
1970年4月,太空船正在执行登陆月球的任务,但控制中心忽然收到太空船在20万5千英里外传来的讯息——“休斯顿,我们出问题了!”这句话如洪水般扰乱了中心内所有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心,这是他们最不愿听到的消息。太空船已快接近月球了,然而在外太空中的一场爆炸,导致阿波罗13号失去氧气、动力还有导向功能。这一瞬间,三位太空人吉姆·洛维尔、佛瑞·德汉斯、杰克·史威吉特要面对前所未有的考验,他们必须把握仅有的4天时间重返地球,每秒钟对他们来说都显得弥足珍贵,除接受控制中心的指引外,其它的一切都得靠他们自己,他们不愿抛下妻儿成为太空中的孤魂,勇气、信心、及毅力支持着他们奋斗下去,这是一部取材真实事件的灾难片,脚本的依据是当事人的回忆录《与月球失之交臂》。那次登月飞行虽然失败,但飞船的返回本身在美国太空探索史上却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该片可以说是一部惊险片,自始至终,观众时刻关注着远离地球二十五万英里的三名太空英雄的命运。悬念层出不穷,飞船上的事故一个接一个出现,而人们却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当地面指挥站中的电脑屏幕上那些闪烁的光点和变化的数据告诉人们阿波罗13号处于危机时,观众的心情立刻被紧紧抓住了。没有枪战,没有谋杀,牺牲发生在不可测验的太空,人们只能看着而无能为力。惊险性来自于对命运的抗争,只有所有人都努力,才能脱离危险,打败死神。
影片重现了1970年的壮举,高度赞扬了宇航员们勇于挑战厄运的英雄主义精神,具有非常实在的教育意义。为了追求影片的真实感,摄制组完全在休斯敦航空中心拍摄实景,并且将一部波音707改装成航空飞机, 用于演员们饰演宇航员时体验失重状态。拍摄时是采用了零度重力的状态,演员们在阿波罗13号的模型中上上下下地来回体验失重与正常的情况,呕吐是必不可少的。但影片的真实性却得到了客观实现。主角杰姆·弗洛尔由两届影帝汤姆·汉克斯扮演,他进行了长期的阅读与实验准备工作。正如他愿,他的演出让真正的太空英雄弗洛尔也大为赞赏。汉克斯又再次成为美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偶像。
上映时间1995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