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经典电影《流浪者》
《流浪者》是一部经典的印度电影,公映后曾轰动一时,获得了1953年戛纳电影节大奖。《流浪者》是印度现代电影人的一部力作,创作背景是印度现代社会在废除种姓制后暗烙在人民身体的阶级印记。
主要剧情是:印度上流社会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贡纳特,信奉这样一种哲学:“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即以血缘关系来判断一个人德行的谬论。法官拉贡纳特根据“罪犯的儿子必定追随其父”的荒谬理论,错判强盗的儿子扎卡有罪,扎卡越狱后被迫成了强盗,决心通过掳走法官的妻子进行报复。拉贡纳特果然中计,认为妻子腹内的孩子来历有些可疑,并将妻子赶出家门,致使妻子在大街上生了拉兹。拉兹跟着母亲在贫困中长大,扎卡又威胁引诱拉兹做了贼。拉兹在饱经流浪和偷窃生活后,重遇童年好友丽达,二人真挚相爱。拉兹痛恨自己的偷窃堕落生活,渴望以自己的劳动谋生。但是,扎卡继续逼迫他,工厂辞退他,亲生父亲的荒谬理论更使他前途无望,所有的一切都使他绝望。最后,拉兹为救母亲,杀死了强盗扎卡。当拉兹因企图谋杀拉贡纳特,父子出现在法庭上,丽达为拉兹辩护时,揭示了事情真相,法官的良心受到了谴责,法官荒谬的理论也不攻自破。
影片《流浪者》主要是通过插叙的方式,以法庭审判拉兹谋杀为开始和结束,拉兹的辩护律师丽达向世人讲述了拉兹可怜的身世和坎坷的经历。影片非常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拉兹摆脱罪恶的环境和据说是其父母遗传下来的影响的过程,以及法官父亲和为他所遗弃而成为流浪者的儿子之间尖锐的冲突,向世人证明了:人的性格和习惯是受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所影响的,并不是父母遗传下来的;生活中的好的影响也是可以使一个所谓的潜在的罪犯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影片还深刻地批判了“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一荒谬的“血统论”,辛辣地抨击了当时印度社会的黑暗和等级制度,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和人道主义。而且,事实上整个影片都是围绕批判“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一谬论展开的。
影片中的人物刻画比较突出,人物心理描写很细致,能让观众抓住影片中人物的特点,很好地引发观众的共鸣、激起观众的义愤。影片《流浪者》中刻画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内心善良却为生活所迫而做贼的拉兹,美丽高贵、忠于爱情、能言善辩的律师丽达,善良的母亲里列,一生信奉“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却到最后才醒悟的法官拉贡纳特,可恶的强盗扎卡。再加上演员成功的表演,使得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顿时出现在观众的脑海中,并停留了下来。其中,法官拉贡纳特“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谬论给人印象很深,让人深感气愤,最后对这一谬论淋漓尽致的批判也大快人心。
影片《流浪者》也有印度电影常有的特征:关于爱情和苦难,而且很感人。一个被所谓“上流社会”家庭所遗弃的男孩子的命运,博得了观众无限的激动与同情。拉兹的生活本来可以很幸福,拉兹的命运本来可以很顺利。但是,由于他的父亲信奉“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谬论,将扎卡判成罪人、逼成强盗,使得扎卡为报复他父亲而绑架了他母亲,最终也改变他和他母亲的命运,使得他们陷于贫困。当拉兹重遇童年好友丽达,并与丽达真挚相爱时,本来观众是高兴的。然而,又是他固执的父亲,使得他的幸福落空了,并面临着被判死刑。虽然如此,丽达还是不离不弃,并为他辩护,也使得他父亲醒悟了。拉兹和他母亲的遭遇使观众流出了同情的眼泪,那么拉兹和丽达的爱情则使观众倍感安慰和真心祝福。
影片《流浪者》还一个很大的特征——很多印度民间歌舞,也正是这一特征让它被很多观众记住了,给人的印象是:印度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国度。影片《流浪者》的成功与它成功的配乐是分不开的,音乐能够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渲染烘托气氛、表现画面难以表达的意思、为故事的发展做铺垫,还能感染观众的情绪、引起观众的共鸣。
例如:影片开始时,在法庭上,拉贡纳特和丽达的出场,都配有强烈而紧张的音乐,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将他俩联系起来;当丽达和拉兹相认之后,丽达的歌舞和音乐给人非常愉悦的感觉,表现了丽达的喜悦和高兴;还有丽达和拉兹在沙滩约会时的歌曲和音乐,很好的表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还有丽达生日宴会上的歌舞,很有感染力;等等。影片《流浪者》中的音乐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欢快的音乐能感染观众的情绪,让观众也沉浸其中并有随着音乐起舞的冲动;同样,那悲伤地音乐也使观众为剧中人物伤心、感叹。
虽然,影片《流浪者》是一部反映印度社会黑暗面的老电影,但是在今天也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为陈旧的观念所束缚,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影片《流浪者》中的故事严谨、插曲动听、制作质朴、影像亲切,在内容和拍摄上都比较好,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老电影。
“流浪者”是由拉兹·卡普尔1951年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影片。拉兹·卡普尔扮演男主人公拉兹,他的父亲印度著名演员普里特维在片中扮演拉兹的父亲—法官拉贡纳特,拉兹·卡普尔的三弟萨西也参加了演出,扮演童年时代的拉兹,当时他才9岁。女主角丽达则由印度最著名女星纳尔吉司·杜特扮演。该片堪称印度影片经典之作。
《流浪者》(Awara)
编导: 拉兹·卡普尔
主演 :拉兹·卡普尔,纳尔吉司·杜特,普里·特维拉兹
上映 :1955年中国上映
译制 :长春电影译制厂
配音:
小拉兹:苏庭石
小丽达:张桂兰
拉兹:从连文
丽达:向隽殊
拉贡纳特:白景晟
『贰』 印度电影《流浪者》和《大篷车》里有哪些歌
流浪者:
1.
ATMADJA
2.
INCANTATION
3.
MARELLE
4.
ZYDEKO
5.
LET
ME
FALL
6.
INNOCENCE
7.
STEEL
DREAM
8.
SEISOUSO
9.
REVEIL
大篷车:啼笑皆非,苏妮达之歌,拉滋之歌,爱情旅途,
下载地址不好找,只是一部分或者就要一首一首的找,没有全部的。
『叁』 谁知道印度电影流浪者所有的插曲名字是啥,谢谢
有《拉兹之歌》、《丽达之歌》(这首歌的旋律能把你唱哭的、美的一塌糊涂)《月光》、《梦幻》等等。好听的还有巴基斯坦的电影《永恒的爱情》主题曲 《我爱你至死不渝》
『肆』 以音乐为题材的欧美电影
太多了
Once 曾经
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钢琴师
August Rush 八月迷情
Dancer in the Dark 黑暗中的舞者
School of Rock / 摇滚校园
Across the Universe / 穿越苍穹
High School Musical / 歌舞青春系列
Step Up / 舞出我人生
Last Days / 最后的日子
Copying Beethoven / 复制贝多芬
R&B就感觉这几个还成
Dreamgirls / 梦幻女郎
Sideways / 杯酒人生
Ray / 灵魂歌王
Stomp The Yard / 街舞少年
Honey / 蜜糖儿
Samurai Champloo / 混沌武士
『伍』 印度经典歌曲
印度经典歌曲:
1、《拉兹之歌》这首歌是印度老电影《流浪者》里面的歌曲,主要描述了流浪者的悲惨生活,这首歌引发了人们的共鸣和同情。
4、《吉米来吧》这首歌是由上世纪的印度女歌手作词演唱的歌曲,一经推出就占据了各大排行榜榜首,一夜之间传遍了印度的大街小巷,也是印度上个世纪红极一时的歌曲。这首歌传到中国来的时候也刮起了一阵迪斯科的热潮。
5、《女友嫁人了新郎不是我》这首歌作为印度的经典怀旧歌曲,是电影《女友嫁人了新郎不是我》的插曲,这部电影主要是喜剧,所以这首歌也讲述了电影当中的故事情节,表达了燃烧的爱火。
『陆』 《流浪者之歌》为什么是一部耳熟能详的乐曲是一首纯灵感的作品(四)
弦情飞扬
我第一次听到《流浪者之歌》是在10年以前的一个夏夜,那夜,我彻夜未眠。我不知道是这部独奏曲的音乐魅力使我感动,还是这部独奏曲所表现的流浪者的心声让我心动,或许是两者都有。自这以后,萨拉萨蒂这首《流浪者之歌》成了我常听的曲子。而每次聆听,我愈发觉得它魅力无穷,旋律中散发出的吉卜赛风格感人至深,而萨拉萨蒂的演奏把全曲的神韵充分体现了出来。由于萨拉萨蒂本人就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大师,因此他的作品在演奏技巧上有着相当高的要求,而他的演奏在这一方面绝对无懈可击,尤其在乐曲结尾处那些难度很大的段落,萨拉萨蒂的演奏让听者在感到无比精彩之余又产生出由衷的赞叹!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把吉卜赛人的放荡不羁的一面体现得淋漓尽致。演奏中,萨拉萨蒂的琴声质朴、真切,演奏气息悠长、宽广,在乐曲高潮处的处理精致、利落。在全曲中,萨拉萨蒂的演奏无一处不体现出大家风范,他的技巧足以与任何人媲美。
在《流浪者之歌》中萨拉萨蒂还突出了吉卜赛人的悲惨与幽怨的一面,真是高潮处令人激动兴奋,凄婉处催人泪下!他以其超乎常人的小提琴技巧入木三分地表现了流浪的吉卜赛人悲惨、幽怨的一面。他的小提琴时而委婉动人地诉说,时而急风暴雨、一泻千里,令人目不暇接。让人完全投入到音乐之中,直到结束,仿佛感到自己也加入到了“流浪者”的行列中。如果没有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超乎常人的小提琴技巧,是根本做不到这种效果的。在众多著名小提琴家中,无论在演绎的深度、小提琴技巧的运用以及令听众全身心投入等方面,至今未有任何人可以超越萨拉萨蒂。
然而,萨拉萨蒂不仅在技术上占据绝对的高度,他的风格和气质也有着超凡脱俗之处,正如著名的匈牙利小提琴教育家奥尔描述的:“萨拉萨蒂总是开朗的,面带微笑,并是有着高尚情怀的人。正是这一点使萨拉萨蒂成为世界音乐史上不朽的大师级人物”。同时,别人对他是这样评价的:“演奏时,他站在那里完美得犹如一尊大理石雕像,他的目光中流露出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今天,我们已经无缘听到萨拉萨蒂本人再次亲身演奏这首乐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