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音乐为题材的电影有哪些
1、以音乐为题材的一种电影艺术形式。电影中穿插着音乐或者专门以音乐为主题的电影。 优秀作品: 《音乐之声》 《歌舞青春》一,二,三部 《摇滚青春》(摇滚夏令营)一,二部 《歌剧魅影》 《放牛班的春天》 《劲歌飞扬》 《平民天后》 《音乐之声》(美国) 《迈克尔·杰克逊:就是这样》 《海上钢琴师》 音乐电影之海上钢琴师
[1]《八月迷情》(声梦奇缘) 《once》 《疯狂的心》 2、目前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电影是一种由普通电影(特别是歌舞片和以音乐为主要背景的其他电影)和Music Video糅合而成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一般以一个单线故事为轴,创作指定主题音乐和其他辅助音乐片段,按照电影拍摄的一般逻辑,并将音乐作为主要叙事工具,制作而成的短片。长度大约在10到20分钟左右。——snugmoon, HIT,2010 与其类似的概念有:歌舞剧、歌舞片、MV等。
2. 关于音乐的电影 电影中有这么一个片段 男女主人公去巴黎亦或是东京参加一个音乐比赛
交响梦情人
3. 电影"音乐之声"中最让人感动的故事情节至少五个
玛利亚趁上校不在的时候,她用窗帘给每个孩子缝制了休闲的服装,带领他们到花园水池游玩,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野餐,还教会了他们唱歌。孩子们原有的拘禁和忧郁渐渐地被音乐和笑声代替了。
玛利亚和孩子们一起准备了一场木偶戏即孤独的牧羊人
上校给围坐在身旁的孩子们唱歌,玛丽亚在一旁注视着
玛利亚回到修道院之后,向院长坦白了她对上校的爱情和对生活的不知所措,院长告诉她要鼓起勇气,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爱。
麦克叔叔给孩子们注册参加了音乐节之后的一个情节:在纳粹的陪同下,一家人来到了会场,演出了孩子们准备好的歌曲。在这时,上校和玛利亚演唱了《雪绒花》,歌曲里对祖国奥地利的热爱之情浓郁深厚,不顾旁边持枪的纳粹守卫,在场的观众也跟着上校一起唱完了《雪绒花》。
4. 求比较好的,有代表性哥特式音乐 电影片段!
当今最有代表性的哥特电影非《剪刀手爱德华》莫属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4MTkzMjQ=.html
至于音乐,那就太多了!变异的流派也很多,介绍一首我喜欢的哥特暗潮之厄运金属的吧,选自1998年的《Widow's Weeds》- Tristania专辑第六首:
http://strony.aster.pl/ogar/06-Angellore.mp3
10张入门的哥特唱片
1、Bauhaus-In The Flat Field
首先推荐的是Bauhaus的首张专辑“In The Flat Field"是在单曲"Bela Lugosi'Dead"发行后不久推出的,那时的Murphy和其他的乐队成员恐怕还没把自己摆在一个哥特组合的位置上。也许许多人并不喜欢“In The Flat Field",认为专辑中的歌曲过分的弱拍。以我个人的观点“In The Flat Field"和后来的“Mask"一样确属于Bauhaus的杰作,音乐黑暗但具可舞性,专辑中的作品反映出Bauhaus式独特的幽默感。
2、Joy Division-Unknown Pleasures
Joy Division出版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精华之作。乐队成立初期Warsaw时代的风格属于受到Sex Pistol影响下的黑色朋克,Joy Division逐渐从原始粗糙中接近于内省式的哥特。最具代表性的专辑Unknown Pleasures 中Ian Curtis创作了大量的概念模糊但具有想象力的歌曲。这张专辑一直延续着Cutis对死亡渴望的主题。Joy Division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作一支哥特乐队,但音乐本身对之后的哥特风格的影响深远,音乐的黑色是的相通性的。
3、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Once Upon a Time
Severin的独特的编曲和Sioux的嗓音构成了后期最美的音乐。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的专辑每一张风格都在变都在进步,从朋克到优美的爱情歌曲,从这点来讲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在这里推荐的是单曲集Once Upon a Time代表了早期gothy,而之后的Twice Upon a Time的作品更具商业性和成熟感。总体上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不同于Joy Division和Bauhaus。当我们欣赏他们的乐曲中时,Banshee引导我们畅游在弦乐,Sitars采样编制的世界之中。
4、Cure-Faith
感谢Cure和英国人把"Gothic"这个词介绍给了世界。Cure成立初期有些和Banshees类似(Robert Smith曾参加过Banshees的巡演)。乐队在走出朋克的泥潭后音乐风格趋向哥特化,死亡和孤独的黑暗,阴郁的主题迷漫在他们的三张最佳专辑:Seventeen Seconds, Faith, Pornography中,而其中的Faith最为出色。
5、Christian Death-Only Theatre of Pain
在80年代年轻的Rozz Williams创建了美国最具知名度的哥特乐团Christian Death,他们是哥特一族中最具实验性和情节变化性。低成本的CD-Only Theatre of Pain最具代表性,异端宗教和邪恶的主题在Williams惊人的嗓音中得以完美的展现。同样值得推荐的Catastrophe Ballet更低调,融入歌剧的成分。Williams离队后Valor的作品有些无拘束的愚昧。
6、And Also the Trees-Evening of the 24th
早期哥特运动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And Also the Trees现在已经很少被人注意了。乐队创作了大量优秀,令人悲伤的音乐,值得每个哥特音乐爱好者去体味。从技术的角度来讲And Also the Trees无法与当今的哥特一族相提并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他们的音乐中寻找真挚的情感。了解And Also the Trees的最好的方法是感受他们的现场,Evening of the 24th 中收录了乐队1986年现场演出的大量歌曲都是来自乐队最为成功之作。
7、Sisters of Mercy-Floodland
Sisters of Mercy这个名字已经成为许多人心目中哥特音乐最好的代言人,而来自于英国利兹的乐队主唱Andrew Eldrich理所当然的成为哥特音乐王国中王子的角色。87年的专辑Floodland以个人的观点是Sisters of Mercy大师之作,在键盘和鼓机的衬托下专辑带有着完全哥特化音乐的特色,而歌词方面低调但却显示出自命不凡。无疑Sisters of Mercy是哥特音乐史坐标中最亮的一点。
8、Death In June-But, What Ends When the Symbols Shatter
Death In June,一个永远讨论爱与死亡主题的乐队。听他们的音乐仿佛象征性的参考了古老的祭礼并成为了一个自我放纵的异教徒。早期的Death In June比较具有实验性,如1991年出版的The Cathedral of Tears (采样军国主义圣歌及血液凝固时的尖叫声),后期的作品更多的采用了民谣化的创作手法,如1992年的But, What Ends When the Symbols Shatter?,专辑中音乐背后艺术家个人政治警示令人讨厌外,其他的方面做的非常出色,如个性化的音乐结构。
9、The Swans-The Burning World
从存在的那一天起,The Swans这支乐队一直保持着地下音乐的革命性,在这一点上他们是值得尊重的。近10年来的创作和早期在音乐风格,表达方式,结构等许多方面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乐队一直保持着曾几何时哥特音乐原始,诚恳的面貌。专辑The Burning World中Michael Gira以他那浓重的美国南方唱腔述说着自己的音乐理念。相当模糊但却美妙。其实Swans的优秀唱片很多,有些现在已经很难买到了,建议去找来乐队1987年以后发行的任何唱片,相信你会喜爱上他们。
10、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Tender Prey
对于Nick Cave的音乐很难把他概观定论哥特,他的每一张专辑风格差异是如此之大。Tender Prey 是Nick Cave顶峰时期的作品,同以往比较这张专辑一样很难被规为是哪类风格,虽然这时候的Bad Seeds在音乐取向方面向哥特化靠拢。Tender Prey中存在着南方布鲁斯,死亡金属,和一个澳洲男子的各种成分,好了,那么现在有足够的理由将Tender Prey这专辑定位在“country-blues-goth"了吧。
5. 很早的一部外国电影片段音乐有骑白马在大海边有海浪声和海鸥鸣叫
《沸腾的生活》。
影片中主人公骑着一匹白马在海鸥翻飞、浪花翻卷、湛蓝的大海和柔软的沙滩上悠然驰骋的慢镜头中,响起了这首美轮美奂的主题音乐。
随着时光的流逝,电影内容我们可能都已记不清了,但这段音乐却深深的印在那一代观众的记忆里,回忆逝去的岁月,有多少美好永藏在记忆里。
6. 经典音乐剧的片段
音乐剧世界
《爱的观点》Aspects of Love, 1989
许多人认为不甚出名的《爱的观点》是韦伯最成熟的作品。该剧无疑是他花费心血最多历时最长的一个。因为一直想写一部感人的爱情剧,韦伯在1983就已经开始着手写《爱的观点》,但在1986年他接下妻子 Sarah Brightman 的《歌剧魅影》,一起用去了几首《爱的观点》里面的歌,直到《歌剧魅影》公演之后,韦伯才有时间继续完成《爱的观点》。
《安妮》 Annie
这部音乐剧的题材取自二十年代的漫画《孤女安妮》,讲述了女孩安妮从孤儿院逃跑到被收养的故事。曾经数次被排成电影。
《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
根据雨果的同名小说改编。再开始曾经受到非议,但是,之后这一出戏在各大州的十余个国家演出,是近年来少见的成功作品。
《艾薇塔》Evita
《艾薇塔》是韦伯与Tim Rice 合作的早期作品,讲述了 Eva Peron 从乡村少女到名演员到阿根廷第一夫人的经历。
《房租》Rent
这是写于1995年的比较新的音乐剧。它是 Jonathan Larson 根据歌剧大师帕西尼(Puccini) 的 La Boheme 改编的。
《歌剧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1986
也译作《歌剧院的幽灵》。该剧可以说是既《猫》之后,韦伯的又一个有世界影响的音乐剧。1988年,《歌剧魅影》在纽约公演,同年,日语版的《歌剧魅影》在东京公演。
《歌与舞》Song and Dance, 1982
《国王与我》The King and I
《花鼓戏》Flower Drum Song
《吉福斯》Jeeves/By Jeeves
《马兰花》, 1960
中国国产童话音乐剧之经典剧目。
《猫》Cats, 1981
《美女与野兽》 Beauty and the Beast, 1994
《俄克拉荷马》Oklahoma
《潘赞斯的海盗》The Pirates Of Perzance
《漂亮比赛》The Beautiful Game
《平步青云》A Chorus Line
《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
《万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
《微风轻哨》Whistle Down the Wind, 1998
《像棋》Chess
《西贡小姐》Miss Saigon
《星光列车》Starlight Express
《演出船》Show Boat
《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
《约瑟夫和他的梦幻彩衣》Joseph and the Amazing Technicolor Dreamcoat, 1968
该剧是韦伯与歌词家 Tim Rice 首次合作的结果,也是年轻的韦伯和 Tim Rice 在音乐剧业的头一次成功。之后的许多年里,从北美到澳大利亚,此剧一直是学校舞台的宠儿。
《芝加哥》Chicago
《蜘蛛女之吻》Kiss of a Spider Woman
7. 求CCTV音乐台的《影视留声机》栏目里曾经播出的一个音乐电影的片段名
你说的影片应该是法国的,而不是美国的,叫做<罗什福尔的小姐们>(又译:<柳媚花娇>).
主要演员:
凯瑟琳·德诺芙
Catherine
Deneuve
弗兰西斯·多
萝丝
Françoise
Dorléac
雅克·贝汉
Jacques
Perrin(这个人就
是你说的
穿
水手服
的金发青年,
日后身兼导演\编剧\演员等职务.)
吉恩·凯利
Gene
Kelly
米歇尔·皮寇利
Michel
Piccoli
8. 《卧虎藏龙》音乐片段简析
影片开篇主题音乐响起,以大提琴为主旋律,配合着其他弦乐,除此之外还有古筝具有中国特色的乐器加入,拉出一首既忧郁凄婉,又带有侠客气息的曲子。配合影片运用的绿色色调,音乐便在不知不觉中定下了影片的基调,又渲染了悲剧色彩。在李慕白和俞秀莲两人相见时,突出了大提琴忧郁的旋律,弱化了其他弦乐的和声,暗示了两人不圆满的未来。
影片中最为精彩的便是打斗部分。与一般武侠片不同的是,它没有过度的把武打玄幻化。例如第一场打斗发生在俞秀莲和玉娇龙之间,音乐由一开始的小鼓点变成大鼓敲击的大鼓点,强有力的四四拍使画面变化的节奏把握的刚刚好。当两人交手时画面着重于对手部与脚部的特写,多用近景,追逐时运用全景。期间加入慢镜头配合特殊音效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镜头多角度的切换,配合着紧锣密鼓的鼓点,使这5分钟的打斗既具有武侠片的神秘但又没有过度的渲染玄幻的色彩,恰到好处的牵动着观众们的心弦,同时运用软光模拟月光和摇镜头的配合塑造出空间感,视听效果极佳。
第二场打斗发生在陕甘的总捕头与碧眼狐狸之间,与第一场俞秀莲和玉娇龙不同,这一场打斗带着更多的是报仇杀戮的心,所以音乐加入了弦乐来烘托气氛,首先以低沉的大提琴开始,然后加入小提琴的小二度预示着危险即将来临。铜管乐器一声声的响着,仿佛像这场打斗的号令,紧接着小提琴调性攀升,双方开始交战,同时加入了乌鸦的叫声暗示着不详的征兆。打斗间,紧密的鼓点再次出现,与第一次不同的是,鼓点配合着弦乐表现了总捕头一方与碧眼狐狸四人的打斗更为激烈。打斗进入到白热化阶段,这时李慕白登场,急促的弦乐缓慢下来,当李慕白与碧眼狐狸对话时,出现了分别代表两人的两种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分布在不同声道,并在之后二人的打斗中一直存在。二人交代各自的恩怨后弦乐再一次推进,激烈的打斗再次开始。碧眼狐狸处在劣势地位时,就在李慕白要一刀下去了结了她的性命时,蒙面的玉娇龙突然出现,情节推向了高潮,乐曲中也闯入了代表玉娇龙的木管乐。随后双方又开始了激烈的打斗,此时弦乐组与木管组相互辉映,鼓点节奏由疏到密,把情绪推向了最高点。最后以总捕头被碧眼狐狸杀死来结束了这场斗争,音乐一下变成了琵琶的独奏,哀伤凄凉的旋律牵动着观者的心弦,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其次是李慕白与玉娇龙在竹林打斗的地方,本身就是以绿色为基调,再配上大片竹林的绿色,画面非常美观。特写镜头与慢镜头的配合,加上忧郁的笛声与层层递进的弦乐,使情感表现的除出敌意还带有其他一丝迷离不清的韵味。在李慕白把剑扔下湖底时,玉娇龙随之跳入湖里,铜管乐器主奏旋律,弦乐负责加厚织体,期间还有一条不和谐旋律加入,暗示着玉娇龙的悲惨命运。
当玉娇龙意识到追寻自由的后果后,来到武当山,主题音乐再次响起,大提琴哀伤的旋律与远景的配合,表现了玉娇龙的渺小与凄凉。之后,玉娇龙站在桥上,问罗小虎的愿望,罗小虎现实的回答着一起回新疆,听到这个答案后玉娇龙纵身一跃从山上跳下,影片开头出现的忧郁的大提琴再次响起,灰绿的色调,只能感受到玉娇龙无尽的悲寥与在现实中追寻自由愿望的破灭与失望,与李慕白所提到的“终极自由”相呼应——他感受到的只有一种寂灭的悲哀。
影片结束,主题音乐中的大提琴仿佛发出对人生无奈的叹息,渴望追寻自由的李慕白却不能放下身上的责任,一味追寻自由的玉娇龙也逃避不了社会的责任,而遵循社会责任的俞秀莲却一生无法遵循自己的本心,最后三人无论是追寻自由还是承担责任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结局。到底是承担责任还是追寻自由,玉娇龙最后也找不到真正的答案,这也许就是她选择跳下去的原因。心诚则灵,就让山神来满足她吧。
9. 音乐之声电影的经典片段的细节描写
音乐之声》说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女主角玛利亚生性活泼率真,走出修道院投身世俗生活,大胆追求真爱,以童心,爱心去照料七个过早失去母亲的孩子.故事中人际的宽容与亲情的和谐,冯·特里普上校一家不畏纳粹爪牙高压的正气,宁可流亡不做亡国奴的爱国情愫,首先,当然是它里面的天簌之声。这是一部音乐剧,所以影片的开始便是由朱莉演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它充分地表达了玛利亚对大自然的热爱。影片中,玛利亚教给孩子们的“哆来咪”无疑是一堂灰谐生动的音乐课,7个调皮苦闷的孩子爱上了音乐和玛利亚,他们一起唱出了怡人的“孤独的牧羊人”、激昂的“我最爱的东西”、睿智的“十六以后是十七”等,都给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享受。再也没有孩子们说“再见”比托普家的孩子们在其父亲的晚宴客人们面前说“晚安,再见”更令人感到乐趣横生了。接着就是影片中的故事场景阿尔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蓝蓝的天空,嫩绿的草原,清澈的湖水……。最后就从影片的所表达的深刻内涵上说说吧。第一感觉是玛利亚的教育理念非常的好,她会顺着孩子的发展规律去教孩子,孩子就是孩子,孩子就要活得像孩子,要孩子学到东西必先是孩子愿意去学,然后才是用孩子能接受的方法去教。但这是我们现代教育都忽视了的方面,但恰恰这是最重要的方面。其次,我是被里面所表现出来的爱所感动着,玛利亚对大自然的爱,玛利亚对孩子们的爱,孩子们对上校和玛利亚的爱,玛利亚和上校的爱,他们一家对祖国的爱……最后他们远走高飞了。
10. 求一个纯音乐动漫电影mv
我只知道一个纯音乐电影,很美的名字叫《幻想曲2000》是迪士尼的
《幻想曲2000》是迪士尼作品,由多位名家共同执导,是继1940年的《幻想曲》之后,再度推出的古典音乐动画电影续篇,也是第一部使用IMAX技术制作的动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