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指挥家的电影
《八月迷情》,又名《把爱找回来》。
片名:把爱找回来 http://turbocms.zbii.com:889/yl/yldt/images/200816613344.jpg
英文片名:August Rush
国家/地区:美国
区域:欧美
出品:
发行:华纳(美)、发行拳(台)
拍摄日期
2006年2月13日 - 2006年4月25日
制作日期
2006年2月13日
导演: 克里斯汀·谢里丹Kirsten Sheridan
编剧:Nick Castle James V. Hart
制片:
主演:弗雷迪·海默尔Freddie Highmore 乔纳森·瑞斯·迈耶斯Jonathan Rhys Meyers 凯莉·拉塞尔Keri Russell 罗宾·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 特伦斯·霍华德 Terrence Howard
分级:美国PG
上映时间:2007年11月21日
全部剧组成员:
剧情: 12年前,纽约华盛顿广场。一首街头音乐家演奏的“月光舞曲”,同时吸引了美丽的莱娜(凯莉·拉塞尔)和风度翩翩的路易斯(乔纳森·瑞斯·迈耶斯)。一个是备受家人呵护的大提琴家,一个是四海为家的爱尔兰吉他手,然而在那个月光照耀的迷人夜晚,两个生活迥异的年轻人却宿命般地陷入了爱河。人生中最浪漫的一夜之后,莱娜和路易斯约定再见,可因为莱娜父亲的固执,她却意外错过和路易斯的约会。一厢,路易斯以为莱娜毫不在乎两人之间的感情,心碎得无法继续弹奏,更最终放弃了自己的音乐事业;另一厢,莱娜不仅失去了爱情的希望,还在几个月后的一场车祸中失去了她和路易斯未出世的孩子--实际上,孩子被莱娜的父亲偷偷送进了孤儿院!
11岁的孤儿伊万(弗雷迪·海默尔),打小就有着不同寻常的音乐天赋--即便是麦浪上掠过的风声,在他耳中也会变成美妙的交响曲。虽然一出世就进了孤儿院,但伊万一直坚信,就像自己想念父母一样,父母也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想念着自己,于是他偷偷逃出孤儿院去寻找父母。在纽约大都会里孤单一人的他,跟随着一个在街头小子的吉他声,找到了一个废弃的临时庇护所。在那里,有数十个像他一样的孩子,而神秘的街头艺人威扎德保护着他们。当伊万第一次拾起吉他用独特方式弹奏,他的才华让威扎德啧啧称奇。威扎德给他取名为奥古斯汀·拉什,教他音乐,发掘他的音乐天赋,还对他有着远大的计划。而奥古斯汀则坚信:音乐一定将牵引他找到失散的父母!
看点:如果这是19世纪,如果故事发生在伦敦,如果孤儿成了一个小贼,如果它由文学名宿狄更斯执笔,毫无疑问,这就是《雾都孤儿》的故事。加一点点奇迹,添一点点音乐,再创造一个魔幻般的现实,现代音乐版“纽约孤儿”就此诞生!
《查理巧克力工厂》、《寻找梦幻岛》里强尼·德普的可爱小跟班弗雷迪·海默尔成了那个可怜兮兮的小孤儿,孩子们最爱的笑匠罗宾·威廉姆斯是把手下孩子当摇钱树的费金,还有个无私的神父同样在危难时刻帮了小孤儿一把--要是狄更斯再生,没准治编剧一个抄袭的罪。可能还嫌“雾都孤儿”新编不够曲折,“千里寻母记”的戏码也被抓住来了个双倍乾坤大挪移,自小就被抛弃的孤儿,不仅要四处寻找双亲,这寻人启事的方法还不是一般的别致--音乐!
没错,风吹稻浪能作成音乐、地铁轰隆能作成音乐、轮胎刹车能作成音乐、嘈杂的笑闹声能作成音乐、篮球的弹跳声能作成音乐、电话铃声也能作成音乐,一切在小孤儿的脑中都是美妙的音乐!吉他手父亲、大提琴家母亲,这小子也天生就是音乐家,这么强烈的遗传基因,难怪可以用来当作寻人秘方!影片的最高潮,将会是这个11岁的小子在纽约中央公园四万多名观众的面前,指挥纽约爱乐演奏自己创作的交响乐
其它:愤世嫉俗者请回避!喜欢惊喜者请回避!如果你在看电影时会琢磨琢磨它的真实可行性,那也请回避!华纳公司这厢开道的,虽不是魔幻小巫师哈利波特,但这个音乐世界却也神奇得够可以--音乐小神童自小孤儿,到纽约寻找父母喜得贵人相助,得进朱利安音乐学院,很快就达成在纽约中央公园表演的梦想,偏偏父母也来到这场演奏会,从此一家三口欢天喜地。太多的巧合、太多的假设、太不现实的对白和剧情,绝对有做白日梦的嫌疑!
可偏偏华纳又抛出了让人难以拒绝的“诱饵”:弗雷迪·海默尔、罗宾·威廉姆斯的老少配就够抢眼了,还有英伦帅哥乔纳森·瑞斯·迈耶斯边弹吉他边唱歌的帅气模样,凯莉·拉塞尔(《碟中谍3》)纯白礼服拉起大提琴的高贵气质,特伦斯·霍华德(《川流不息》)甘当配角,一把好嗓子的黑人小女孩杰米娅·西蒙·纳什一唱惊人。而且,“音乐无处不在,只要打开心扉”--小主人公的座右铭更是成了电影绝对的主线,万事万物汇成的乐曲、教堂灵歌、摇滚、古典、交响乐...,音乐动听打动人心的功效,将会被发展到一个极致。
八月迷情(清晰版)
http://www.356248.cn/thread-33237-1-1.html
B. 《交响人生》法国电影 主人公叫安德烈。看点有哪些
好久没有推荐电影,期间有过几部值得期许的,可总是无法写出很多心里的感受。近来在观影时心理的波动特别大,很明显感觉到是电影的一种张力。前些天在看见某导的一段话,大意是说电影往往就是不现实世界的表现,是一种永远无法成真的故事。
我对此还有所偏颇的,从的视觉来看每一部电影,即使他再滥也是有值得我们共鸣或是激励我们的一些东西在里面的,更别提那么多根据真人真事所改编的。诸如《127小时》、《弱点》、《珍爱》···正是这些电影的存在以鼓励我们,让我们看到努力的希望,生命顽张的本质。我们的生命相对很多事物来比较都是很渺小的,往往我们因为过于的看重自己而将自己放大成为核心,也就总是在纠结于自身的各种鸡毛蒜皮的问题,这就是问题所在··
回到主题,前日也观过《当我们离开时》,该片与《交响人生》相比心里起伏的剧烈程度更甚,但可能是有宗教文化背景在里面以及对于该片叙述等因素,不是所有朋友都能接受。我是极力推荐大家看这两部电影的。
《交响人生》则是着重于主人公安德烈对梦想的追求,坚持不懈的执着,片中含混着黑色幽默的元素让人时而因其捧腹大笑,时而因执着而感动鼻酸。因为大背景以苏俄为主,前苏联惯有的悲凉音乐让人不无感伤。
一位大师级的指挥家只因仗义而沦为清洁工,三十年,整整三十年经过了各种煎熬后,没有麻木也没有放弃心中的所爱。当你遇到机会时抓住他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要为这个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来的机会做好一切准备。
该片最大的优势在于音乐、音效,不然无法为这部从剧情来说比较常见的追梦影片起到画笔点睛的作用。如果单就想观看剧情的朋友,推荐去观赏《追梦赤子心》,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有足够的撼动力让你了解一个人的成长。
C. 著名歌唱艺术家电影
著名歌唱艺术家电影如下:
1.《莫扎特传》(Amadeus):1984年上映,豆瓣评分8.7。
2.《春天交响曲》:舒曼传;1983年上映,豆瓣评分7.5。
3.《梦幻曲》(Song of love):1947年上映,豆瓣8.4;舒曼和克拉拉的爱情。
4.《钢琴家》(The Pianist):2002年上映,豆瓣9.2,经典高分影片,二战背景下,根据波兰钢琴家斯皮曼的自传体小说改编。
5.《不朽真情》(Immortal Beloved):1994年上映,豆瓣8.0分,虚构的贝多芬的爱情故事。
6.《指挥家的抉择》:2001年上映,豆瓣7.8;二战背景,关于德国大指挥家、柏林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富文格勒传记,真实事件改编。
7.《布鲁克纳的抉择》:1995年上映,豆瓣8.5分;讲述德国交响作曲家布鲁克纳的生平。
8.《怀念杰奎琳·杜普蕾的一生》(Who was Jacqueline Pre?):纪录片,1994年上映,豆瓣9.1,讲述了英国大提琴演奏家杰奎琳·杜普蕾的生平,关于她还有一部艺术手法,颇具争议的电影《她比烟花寂寞》。
9.《西贝柳斯传》:2003年上映,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的传记。
10.《柴科夫斯基》:1970年上映,豆瓣7.4。
11.《音乐情侣》又名《乐圣柴科夫斯基》(The Music Lovers):1970年,豆瓣7.2,夸张和诡异手法的电影。
D. 有关音乐体裁好看的外国电影,越多越好
《莫扎特传》(阿马迪斯)(Amadeus )
《春天交响曲》(舒曼传)
《梦幻曲》克拉拉和舒曼……
《舒曼情史》
《爱情之歌》(Song of love)克拉拉和她丈夫罗伯特舒曼及和她的密友勃拉姆斯的关系。
《不朽真情》,也叫《永远的爱人》(Immortal Beloved)(贝多芬传)
《复制贝多芬》,《安娜日记》(巴赫传)
《狂恋大提琴》,又叫《她比烟花寂寞 》(杜普蕾传)
《指挥家的抉择》(富特文格勒传)
《悲情俄罗斯》(柴可夫斯基传)
《音乐恋人》(Music Lovers)讲的是柴可夫斯基
《翠堤春晓》(约翰·施特劳斯传)
《反对斯大林》(肖斯塔科维齐传)
《没有终止的歌》(Song without End):讲述李斯特同伯爵夫人的恋情
《一曲难忘》(A Song to Remember)也叫《蓝色乐章》,介绍肖邦生平的
《法利内里》,主要是介绍17世纪阉人歌手的影片,兴趣因人而异
《钢琴师》,《钢琴家》THE PLANIST 钢琴战曲 ,描写二战时的优秀电影。
《红色小提琴》THE RED VIOLIN ,记载了一把极具传奇色彩的小提琴曾经历300年的风霜
《海上钢琴师》 the legend of 1900's,经典的不用介绍
《闪亮的风采》(Shine)钢琴家大卫·海尔夫戈特真实的一生
《钢琴课》(Piano Lesson) 又称《钢琴别恋》,一部几乎堪称完美的女性电影
《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 电影版
《作曲家埃尔加》
《夜半歌声》
《音乐之声》
《音比天高》
《乐鼓热线 》
《梦幻女郎》《追梦女郎》以60年代美国的女子三重唱组合-The Supreme作为蓝本而改编的
《放牛班的春天》
《贝隆夫人》(艾薇塔),描写阿根廷国母贝隆夫人的音乐剧。
《野狼俱乐部》主题曲很好听啊
《玫瑰人生》描写法国著名女歌手伊迪丝·琵雅芙坎坷而璀璨一生的传记片
《交响情人梦 》动漫
《想飞的钢琴少年》
《黑暗中的舞者》冰岛歌手比约克演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电影
《松子不幸的一生》电影版
《红磨坊》超古老
《雨中曲》,经典的不用说
《Deep Blues》一部关于布鲁斯音乐的记录片
《雷》……这是关于美国灵魂乐之父雷.查尔斯(Ray Charles)的人物传记影片。
《发胶》hairspray
《金牌制作人》(procers)
《歌舞青春》两部
《理发师陶德》
E. 关于一部外国电影,貌似是《音乐会》。
就是叫《音乐会》Le concert
影片2010年7月23日北美上映 (现在网上是没有观看的)
剧情】30年前,安德烈·菲立波夫是苏联最著名的指挥家,是著名的莫斯科Bolchoï交响乐团的灵魂。但是因为他拒绝与几位犹太音乐家——其中包括他最好的朋友Sacha——解除合作关系,他在事业的巅峰时被开除了。这一切全都是因为勃烈日涅夫订下的法律!此后,安德烈仍无法忘情于Bolchoï,于是他仍在那里任职,不过是作为一个……清洁工人。
某天晚上,正当他在整理经理的办公室时,突然来了一封传真:法国著名的夏特莱剧院邀请这支著名的交响乐团去巴黎演出。于是他计上心头:不如召集昔日的伙伴,顶Bolchoï之名去巴黎演出如何?
F. 电影《狂人交响曲》你看懂了吗
我看懂了,这个电影主要说的是一个人,他的人生跌宕起伏就像交响曲一样开始低沉,然后进入高潮,然后又进入低层,然后又进入高潮,人生啊一波三折,但是主人公一直乐观坚强的面对,所以最后以悲剧收场。
G. 电影《交响人生》——坚定梦想必会实现
电影《交响人生》是我多年前看的一部很俗套但是却让人感动、鼓舞的电影。影片完美的将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融入电影,并荣获2010年法国凯萨奖最佳音乐奖。片中穿插的黑色幽默不时让人捧腹大笑,而最后震撼人的高潮也足以催人泪下。
剧情
影片一开始一个男子正指挥的一场音乐会的排练,他深情专注,并低声修改演奏中的问题,正当我们要认真聆听这场排练的时候,突然一个不合时宜的手机铃声响起,打乱了这一切,这个男子慌忙的拿出手机逃出音乐厅,随后镜头一转,他被叫到经理办公室挨训,通过对话知道他叫安德烈,曾是30年前剧院的指挥大师,而如今沦为一名清洁工。
很偶然,他截取了乐团的传真,来自法国巴黎音乐厅的邀请,请现在的俄罗斯著名乐团去演出。安德烈的梦想被点燃,他扣下传真,开始召集当年乐团的演奏家们,当初的演奏家们早已沦落为搬运工、修理工、 小贩、出租司机等社会最底层的人,就在短短两周里他拼凑出一个乐队,并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抵达巴黎,成功演出了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
黑白镜头
在电影中黑白镜头有很多含义,比如:时空转换、回忆、历史、内心需要、特定需要等。黑白镜头和彩色的切换会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影片更有张力。在本部影片中黑白镜头主要体现是在时空切换和回忆中。
回忆
安德烈第一次回忆30年前的情景:黑白影像,变形的音乐以及模糊晃动的镜头,这一手法仿佛是主人公在遗忘中寻找记忆。第二次回忆相比第一次更清晰了,演奏现场、指挥、演奏家们,还有最后的破坏者,但是一切还是恍恍惚惚,仿佛隔世。
时空转换
在最后高潮的音乐会中大量镜头转换在黑白和彩色之间,现实和过去相互呼应。黑白转换到过去安玛丽母亲雷亚的世界,彩色切换到正在演奏的安玛丽的身上。当镜头在这两位演奏中切换时,黑白镜头以及时空转换给影片结尾极大的冲击,不仅将两位演奏家的高超技艺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将二者的关系以及发展叙述的更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音乐的暗示
电影开始乐团排练的曲子是莫扎特的第21号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这是首充满大自然诗情画意的奏鸣曲,先是一段弦乐导入之后到极慢的慢板——钢琴协奏部分。片中正规的乐团演奏莫扎特的音乐:平静、安详、优美,没有冲突,而后面安德烈组建的草莽乐队演奏的是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激昂、强烈的戏剧冲突、震撼人心的力量,和开头音乐形成了强烈对比。导演的用意很明确,贬低正规乐团,顺带着也贬低了莫扎特的音乐,突显安德烈以及柴可夫斯基音乐更为优秀。可以理解,这是俄国影片,而柴可夫斯基又是俄国音乐的标志,他创作的音乐不仅洋溢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同时又同俄罗斯民间音乐有着内在联系。
这种安排很巧妙,为了凸显后面情节以及音乐的力量,开始安排一个温婉平缓的音乐是必要的,而莫扎特的音乐总是给人一种优美的、与世无争的、柔和的感觉,他从小就带着音乐神童的称呼巡演欧洲,成为当时皇室以及贵族的座上宾。而柴可夫斯基最初学习法律后因为对音乐的热爱投身音乐,身处沙皇腐朽落寞的时期,敏感的性格以及不幸的婚姻,使他善于把时代、命运和个人冲突的深刻的体验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他的音乐更富有戏剧性、冲突性、悲剧性,因此更容易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它歌唱生命,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这部作品的问世很曲折,当时有音乐评论家这样描述这部作品“有那么一阵子这首协奏曲还算是音乐,比例恰当,而且不无才华。但很快地,野蛮占了上风并一致支配乐器直到第一乐章结束。小提琴不再是演奏出来的,它被硬生生地拉扯,被撕裂粉碎,被击打的伤痕累累……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使我们第一次产生了这样可怕的想法,就是音乐也可能玷污人的耳朵。”这部作品曾经一度被埋没,而柴可夫斯基从此再没有触碰小提琴协奏曲这一体裁。但是金子总会发光,历史最终证明这是一首绝无仅有的音乐杰作,成为许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
影片中主人公的命运被暗示同柴可夫斯基的这部小提琴曲一样,被埋没的金子,最终也将战胜一切走向胜利。
在影片结尾,乐曲不仅将母女两人紧密联系到一起,同时层层递进额音乐也升华了整个现场,并将主人公后来的命运一同表现出来。
剧情简单也足够俗套,一个落魄的指挥家再次站在舞台上的励志故事,但是里面蕴含的人生哲理也值得品味。
1、要 有实力
主人公虽然30年没有登台指挥,但是从影片中的细节和对话中可以看到,这30年他并没有浑浑噩噩的过。在寂静的夜晚,每当他拿出收藏多年的谱子,耳边开始响起了谱子的音乐,他一直在心里指挥这首作品,曲子已经融入到他的血液里。所以,当他看到巴黎的邀请传真时才有勇气扣下,并组建乐团去演奏。
人生也是如此,我们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机会来临时,要有实力才可以抓到住,否则机会就只能是别人的。
2、 对梦想的信念并执着行动
即便有实力,但是如果对去巴黎演奏的梦想没有执拗的坚持,这件事也不会成功。30年不曾演奏,并且当年所有的演奏家都已经沦为最底层为生活而奔波的人。去寻找当年的乐手,带他们去巴黎这本身就是对梦想的坚定。他不仅有坚定地信念,并有执着行动。
梦想谁都有,但是执着的行动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梦想还是在“想”中,没有行动,什么“想”,怎么“想”都没用。
3、相互鼓励、并肩作战的好友
主人公的妻子在得知他想去法国演出说了一句话:你如果不去,我就和你离婚!这一句足够证明他的妻子非常支持他。
他的好友夏沙一路上陪他找各个演奏员,在他最得意,自以为没有问题的时候,夏沙一直在提醒他让他明白要做事情的难度,而在后面当他萌生退意的时候,夏沙又在身边鼓励安慰他并相信他可以做到。
一个人可以走的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更远;一个人会孤独,一群人会相互鼓励,共同前进。一个人做事情难免会有落寞、犹豫、退缩的时刻,如果这时候身边能有人鼓励那是极好的,如果有志同道合的好友并肩作战,是一种幸福。
H. 音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这个星期有幸观看了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故事发生在法国,某个小镇的郊外,有着这样一个充满严格制度的少年学校。而这个学校里的学生,并没有因为这样的严厉管制而变得乖巧,反而成为了一群没有教养,只会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孩子。电影中的院长,对孩子不仅没有耐心,而且往往对犯了过错的孩子,处以严酷的体罚,例如:将小孩单独关在禁闭室,无视这些孩子的惊恐害怕。而谁也不会知道,在这样似乎无可救药的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一个个美妙的梦想正在悄然升华。怀着这样天真烂漫的梦,他们遇见了一个可以说足以改变他们命运的人——他就是马修。马修老师则完全不同,他对孩子充满了爱心,对犯错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给予他们改过的机会,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们的自信,找到了属於自已的春天 。
有些遗憾的是,我还有点没反应过来,影片就结束了,马修就那样走了,孩子们依旧在"河底"上着课。
但是,虽然孩子们依然叛逆,依然被关在"监狱"中,但是他们的结局一定是美好的,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好孩子,在离开马修后依然是,因为任何人心底里都有一块善良的净土,马修只不过用特殊的方式走进了那净土而已。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是孟丹,他叛逆、暴力、邪恶,在来到学校时就已经被戴上了这样的帽子,其实这顶帽子在很早以前就被戴上并狠狠禁锢了他,他只好去顺着发展,甚至扭曲。他又何尝不想做一个好孩子呢?他被冤枉偷了钱,但无力辩解,遭受校长的毒打,一个孩子的心灵怎么能承受得起这样的委屈呢?他生活的环境、他的家庭,他所受的遭遇像压力锅一样将他的心灵扭曲、变形。
影片中最后看似孟丹的结局是不堪的,无可救药的,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马修对他的.影响不小,马修坚信他心中有一篇净土,并发现了他的优点,这一切改变着孟丹,当马修训斥孟丹欺负佩皮诺时他垂下眼睑,最后对马修的微笑,那是一种真诚的尊敬。他心中的净土仅对马修一人开放。
我们其实都不是坏孩子,有的贪玩仅仅因为天性;有的吸烟仅仅因为扮酷;有的早恋仅仅因为荷尔蒙分泌过剩。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一片净土,每个人身上都有着金子一样的地方,只不过不能面对着所有人开放,时间久了就会不再开放,真心希望老师父母们能够去发现去探寻那片净土,开拓它们!
我们都是好孩子,真的!
音乐无所不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敞开心扉,竖起耳朵去聆听。音乐是什么?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音乐更是人们将心之所想谱上旋律或吟唱或弹奏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音乐往往是人们内心的真实写照,是人性本真的传颂。今天我们要讲的这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就是一部感人肺腑的音乐电影。这部电影巧妙地将剧情与动人的歌词和旋律相结合,谱写出了一组体现人性善良的乐章。
电影采用倒叙的叙事手法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怀才不遇的音乐人克莱蒙马修在事业屡屡碰壁后,内心困窘的他被分配到一所叫做“池塘之底”的专门接收不良少年的寄宿学校当学监。细心的克莱蒙马修体会到了每一位孩子内心的善良与天真,他发现了每一位孩子的独特潜质。他希望通过音乐感化孩子们的心灵,于是他建立了“池塘之底”合唱团,渐渐地,孩子们通过音乐变得更加随和,更加能融入社会生活,同时也与克莱蒙马修产生了难以割舍的师生情。
电影以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朗杰的一场音乐会拉开序幕,音乐会前莫朗杰得知了母亲去世的噩耗,但他忍着内心的剧痛,坚持为观众呈现出了一场完美的视听盛宴。母亲的葬礼似乎与电影主要表达的故事相脱节,但是仔细琢磨会发现,母亲的葬礼为回忆中莫朗杰与母亲的关系,学监克莱蒙马修与母亲的关系做了铺垫,在莫朗杰与克莱蒙马修的故事里母亲是一个重要线索。这一噩耗使莫朗杰的人生再一次跌入谷底,就像童年时的低谷——他被遣送到不良儿童寄宿学校“池塘之底”。在“池塘之底”学监克莱蒙马修给予了处于人生低潮时期的莫朗杰温暖,就像佩皮诺现在来到处于人生谷底的莫朗杰身边讲述童年的回忆,童年中与克莱蒙马修相处的一幕一幕又浮现在了莫朗杰眼前,这对现在的他也起到了抚慰作用。
指挥家皮埃尔莫朗杰
雨夜,窗外的狂风骤雨如同莫朗杰的内心,悲痛无奈,童年旧友佩皮诺来到莫朗杰家中与莫朗杰共同回忆起童年的“池塘之底”,一本克莱蒙马修的日记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回忆。
最开始听到这个电影名字的时候,感觉很熟悉,但是不知道讲的啥,看到最开始的镜头,小男孩在门口的等待,我知道了我曾经看过,但太久远,记不清了。犹如小时候的记忆,记不太清,只留下了那些因为不听话而被罚的事情,然而每个人的童年都有着调皮的时候,因为家长的观念,会判断孩子的这种做法是否正确,然后一棍子拍死,不给解释、也不想沟通,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头,生活压力所带来的问题让我们觉得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对于怀有童真的孩子们来说,并不是这样,他们看着电视里的警察、医生、科学家等,就会想到我以后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们是有梦想的,成年人被生活压住了,他们没有。
记得初中那会儿,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班级,再细想一下,班主任并没有这么说过,老班姓王,有一个别称“王奶奶”,不是说她老,而是真的心地善良,我承认我初中班级有很多捣蛋闹事的,也对我们处罚过,但是我们乃至至今我们都不曾记恨,想起来就是对我们的好,无论是谁都一视同仁,该罚的时候就罚,上初中的孩子都是在叛逆期,“王奶奶”确实就像一位奶奶一样慈祥,三年来,我们大大小小的错误都有过,惩罚是循循善导,让我们不至于过早走弯路,失去读书的机会。
一位好的教师就如爷爷奶奶般慈祥、可爱,不会因调皮或者犯过而对学生失去耐心,他们会去发觉学生潜力,用双手助他们飞翔。
这是一个令人痛心又感到温暖的故事,被社会抛弃的老师和孩子们,他们的相遇使彼此都重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激。法式浪漫并不仅仅专属于爱情,在那名为"池塘之底"的校园,老师马修用宽容和善良融化着一群问题孩子被冰封的心灵,更令这些被定义的"标签"学生唱出了那令人难忘的天籁之歌。
这不仅是一部好看的电影,这也是一部好听的电影,如天籁的童声每次都能让人陶醉并感动。一个落魄、失意的音乐爱好者在一群问题少年身上重新找回了自我,数个问题少年因为音乐的启蒙重新走上了正确的人生道路。天籁般的童声,定是最接近上帝的存在。最令人动容的是伴随着孩子们的歌声,一架架纸飞机从幽暗、深邃的窗子中竞相飞出,这一刻他们真的懂了。
要说遗憾的是,那个有暴力倾向的男孩子没有被领到正确的道路上。可见每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都有心中自己无法解开的那个结。遇到了帮我们解开心结,指引前进方向的老师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啊!那一双双挥动的小手,一架架飞舞的纸飞机,是我对您最大的敬意。影片最后,小不点带着小熊玩偶提着行李勇敢的说走就走,世俗的校长被检举。放牛班的春天,来的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