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音乐图片 > 电影古典音乐论述

电影古典音乐论述

发布时间:2023-05-25 06:13:20

Ⅰ 如何论述“古典文化在流行音乐中的发展与延伸”

首先LZ要确定是中国古典文化还是西方古典文化?
西方古典文化特别是宗教文化和古典文学,和他们的古典乐联系非常紧密,15、16世纪大量的宗教音乐作品不论,18、19世纪大量的古典乐作家都会使用古典文学作品作为自己的灵感源泉,从交响乐到歌剧,有非常多的例子。比如古诺的浮士德,和各种浮士德交响曲,都是来自于歌德的作品;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的大合唱是来源于席勒的诗;著名的歌剧茶花女之类。比较特别的是马勒的大地之歌,因为他是从中国古典诗歌中获得了灵感。
像乔治·格什温和JOHN Williams这样写了的很多电影配乐的,算是为古典音乐在流行音乐中发展延续做出巨大贡献了。
至于古典文化,本身一般和流行音乐根本没有多大关系= = 如果你硬要说有关系,也是流行音乐从古典音乐中汲取养料,然后开出新的奇葩。
流行音乐反应的是流行文化,和古典文化密切相关的音乐那是古典音乐或者现在通称的仿古风。至于把读诗经和‘哼哼哈嘿’放在一起就叫做‘古典文化在流行音乐中发展与延伸了’,大部分都是忽悠人的说法。

Ⅱ 【赏析电影音乐中的交响乐】沃尔塔瓦河交响乐赏析

[摘 要] 电影是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艺术,电影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一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交响乐是表现力最丰富的音乐形式,能促进、陶冶人们的精神世界,完美地表现出电影的画面特点。本文通过论述交响乐在电影中的运用,剖析交响乐在电影中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 交响乐;电影音乐;音乐运用
 交响乐具有诸多因素和多种多样的音乐语言,它注重于时间的瞬息流逝,注重于事物的细微变化,具有自己独特规律的艺术形式。交响乐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器的音色、音域。新颖的配器,使多种乐器相互补充,协调默契,从而产生气势宏伟、色彩绚丽、表现力极强的艺术效果。
自有声电影问世后,一般电影的制作都加入大量的配乐,一方面满足观众听觉上的享受,另一方面则使观众由于音乐的引导而更易于欣赏影片。配乐虽非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却是影片中重要的一部分。
电影音乐的主要特征:电影音乐与对白、旁白、音响效果等其他声音元素结合后,如与画面配合得当,能使观众在接受视觉形象时,补充和深化对影片的艺术感受。电影音乐如脱离画面单独存在,则失去其视听统一的综合功能。但特别完整的片断,仍可作为独立的音乐作品予以演奏和欣赏。
一、交响乐之气势的磅礴
电影《加勒比海盗3》中的音乐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交响乐的气势磅礴,主要体现在管弦乐队中的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有机融合,古典音乐独特的技术与表现力结合着现代音乐中的流行节奏,所营造出的电影音乐的气氛绝对不是以前传统意义上的电影音乐可以达到的。音乐的整体还是汉斯?齐默的典型手法,开始是弦乐队的十六分音符律动做起来,在这个基础上慢慢地添加圆号的旋律、线条再往后推,合唱再进来。整段音乐,感觉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汉斯?齐默的特点。它用弦乐来做节奏,正常情况下,作曲家的创作都是大旋律,比方说像晚会的音乐,都是用弦乐做旋律。他正好相反,用铜管声部做旋律,弦乐总是躁动不安地做节奏,那种动感的感觉,这也是它音响的特征,所以这段音乐开始的特征是特别明显的,后来是大师的手段,一直保拆消持这种情绪,而且一浪高过一浪。
电影《阿凡达》中体现正义与邪恶的鏖战的场面相当激烈,此段音乐将管乐与弦乐相交织 。为了凸显战争场景的激烈,专门招募来100多位音乐家进行管弦乐队的演奏,詹姆斯?霍纳运用庞大的管弦乐团为这场视觉盛宴增添了豪迈雄壮的气氛。使得正义与邪恶在人类与纳美人的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中体现得清晰鲜明,作曲家运用了很多金属感强烈的铜管和弦乐的点奏来体现出一种碰撞和无情,更加明确了两个主题的激烈对抗。
电影《秋雨》中用了快速闪回的方法再现了那段血腥的历史,再现了日本军队在中国的残暴行径。这就是真真切切发生在这两个国家历史中的事情,是主人公爱情所必须面对的过去。这个段落的音乐主要采用了战争题材的配乐手法,音乐整体比较沉重,就好像捶打在每个人心里一样。这种战争题材传统的配乐方法就是尽可能大的营造交响乐的声音质量和音乐元素。管乐的震撼力,营造出一种几近真实的战争场面;低音提琴演奏出的低音和随后出来的大提琴音色以及最后的小提琴的弱音渐链御洞远,构成了一个主旋律,引发观众对战争的回忆。这段音乐结束以后出现了一个以小号为主的旋律,音乐显得十分悠远,当小号棚枯的旋律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它加深了这种音乐的感受,观众的思绪也因而加深了。
二、交响乐之战斗的紧张
电影《加勒比海盗3》中决战部分的音乐比较大气,也是最终的一个对几个主人公的考验,所以用的音乐也是非常紧张。这个紧张又如何表现呢?用铜管乐器表现这种紧张,刺激而且还带有点恐怖色彩,当然还加上打击乐,还有弦乐的一些高音部分,这几个声音加起来然后再加上电子音乐的一些辅助,就使得这个最后的画面非常完整,这段音乐将交响乐的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配上特别的画面和场景所产生的催化作用无可比拟的,所产生的磅礴的气势也是无法匹敌的。
电影《夜袭》的开篇音乐以打击乐节奏为底,与当时的电影背景虽然有一些摩擦,但不至于激烈到要打斗,只是一种衬在底下的紧张和一触即发的节奏,国民党的晋绥军和我们的八路军为了一节车皮争斗起来,兄弟之间正扭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鬼子飞机来炸火车站了,刚才还在拳脚相加的兄弟们马上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拿起枪对准敌人的飞机,此时在音乐上用了弦乐和铜管以及电子音色,表现和敌方飞机进行斗争的场面,再用一些小调式的弦乐衬托,用一些铜管的不和谐音来进行紧张气氛的营造。视觉是密集的冲击,听觉上也是全方位的体验,炮声、枪声在弦乐里回荡,其中民族精神昂扬向上,使观众也热血沸腾。
三、交响乐之爱情的优美
电影《雏菊》叙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惠英,是一个非常善良纯洁的人物,她的内心充满着对爱情最美好的向往。作曲家为这个人物谱写了一段大调式的,充满温暖感觉的音乐,构成旋律的和弦充满了阳光的气质,音乐仿佛在诉说惠英心底的梦想——和心中的爱人浪漫地不期而遇。故事满足了女主人公的梦想——男主人公郑宇和惠英不期而遇。在这段情节中,作曲家选用了影片的主题旋律来配合画面。这个旋律本身充满了哀伤的味道,这样的音乐符号为影片的发展巧妙地埋下了伏笔。
整部影片的构思充满了新意,它始终以惠英、郑宇、朴义三个人物不同的视觉来叙述整个影片的感情发展。对于郑宇的出现,导演和影片的配乐都为他赋予了悲剧性的艺术特色,他的主题音乐是一段小调式的、悲伤阴郁的旋律。故事发展到枪战开始、惠英受伤的段落,这段音乐完全使用了大提琴的一段独奏,大提琴特有的音色和音域把影片的气氛带入到低沉压抑的状态中,仿佛给这段没有来得及说出的爱一个充满哀愁的结局
影片的最后,三位主人公谁也无法释怀心中的爱,但是又都各有隐瞒着无法向对方表达心底的爱意。当剧中惟一一次三个人同时出现的时候,音乐将那种忐忑不安的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钢琴在高音区演奏出三连音的音符,仿佛映衬着朴义不安的心情;小提琴在高音区的长线条旋律,则是郑宇艰难地向惠英说出对不起时那种悲伤的心境;大提琴的顿弓演奏,表现了女主人公不想失去真爱的心声。三件乐器轮番地演奏,交织成这个段落的旋律,随着画面的起伏,把蕴涵在影片中的爱情故事的结局勾勒出来。

Ⅲ 如何赏析古典音乐,并举例。

不知道你是不是学音乐的专业人事,反正我不是,发表点愚见:
我觉得,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欣赏古典音乐!
欣赏音乐有很多种境界,比如纯旋律地欣赏,心灵同步地欣赏、钻研地欣赏。
实际上很多古典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比如广告中、宣传片中、晚会中、电视剧中、电影中。
我们可以先从欣赏旋律的角度切入,旋律好听,当然可以吸引住人,不需要去理解、不需要去分析。
当你真的喜欢上这种音乐形式,那么你就自然地用心去感受,慢慢、自然知脊就想了解这些作曲家和曲目背后的故事或曲子的结构。
当然,钻研地欣赏,吵猛败就是专业人事的事情了,我觉得一般人就到第二重境界就已经很好了!如果你是专业人事的话,那我就不妄加评论了,因为我都没到这个级别,呵呵~~
至于什么技巧升颤、素质,我觉得不是要具备什么技巧、素质、修养,而是音乐会慢慢养成一些好的修养、让你的耳朵喜欢起她来。

Ⅳ 古典音乐的特征是什么啊请举一个音乐家及作品说明

在我们大谈欧洲古典音乐是一种世界文化的同时,往往容易忽视的是在其橡仔中却也包含着许多民族因

素,无论是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作曲家都难以割舍他们与各自民族文化间的联系,因此,其创作首先应该是

民族的,其次才能看作是世界的。

在创作中融入民族特性,可说是人类艺术创造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关键词 欧洲古典音乐 民族特征 古典乐派 浪漫乐派 民族乐派

一、音乐文化中的民族特征集中体现在民族民间音乐之中

音乐文化中的民族特征,是音乐历史中一直存在的因素。

无论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以及任何作曲家的音乐

,都具有其民族特征。

实质上,音乐的民族特征是由不同民族和国家客观存在的文化特征决定的。

因为各民族

都有其不同的语言音调、不同的生活情趣、不同的心理素质和不同特征的民间音乐文化积累。

所以音乐的民族

特征比较持久、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之中。

在专业音乐创雀如镇作中,民族特征的表现不仅限于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上,还表现在题材内容和体裁形式上。

在音乐语言上,主要反映在民族民间音调的广泛运用或以民族民间音调为基础进行加工改编和再创造。

在表现

手法上,运用本民族喜闻乐见的创作技巧、表现手法。

在题材内容方面,反映本民族的现实生活,赞扬人民及

其英雄主义业绩。

还反映对祖国光荣历史的缅怀,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不但体现民族的愿望和性格,还表现

民族传统风格和艺术爱好。

在体裁形式方面,同样自觉地继承民族的传统,满足各民族的审美习惯和特殊兴趣

在欧洲古典音乐专业作曲家作品中,由于历史背景和表现上所追求的审美理想的差异,各个时代、各个乐

派、各个作曲家音乐作品所体现的民族特征情况是有所不同的。

二、古典乐派民族特征是启蒙意识的自然流露

欧洲古典主义作曲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均广泛地把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素材运用到创作之中。

“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海顿(1732——1809)的音乐创作与德国、奥地利民间音

乐音调、句式、结构、风格联系密切。

如《G大调第94(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F大调弦乐四重

奏》第二乐章《小夜曲》,方整的乐句、简朴的和声赋予他风格简洁、清新的特征。

其交响曲第三乐章小步舞

曲、第四乐章明快的舞曲风格也带有德、奥乡土音乐的特点。

“音乐神童”莫扎特(1756——1791)是歌剧和交响乐作曲家。

在歌剧《魔笛》中采用德奥民间

风格的通俗歌曲和新教圣咏式音调,获得很大的成功。

他是旋律大师,善于把德奥民间音调和意大利抒情风格

融汇在一起,创造莫扎特式的、富歌唱性、洋溢诗意的美妙的旋律。

乐圣贝多芬(1770——1827)集古典大成、开浪漫先河。

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进社会思想,成为他

创作的思想核心,贝多芬是第一位把音乐艺术和人类命运结合在一起的音乐家。

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喜

欢听农村乐师们奏乐,并将此体现在创作之中,在《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F大调第八交响曲》中

都出现德奥乡村乐队演奏民间舞曲的淳朴形象。

《d小调第九(合唱)交响曲》中的《欢乐颂》洋溢着德国民

间歌谣中特有的恳切、质朴、顷粗热情的情感。

据罗曼·罗兰研究贝多芬表达群众共同感情时,如爱情、友谊、婚

礼等,常引用民歌旋律。

欧洲古典主义作曲家音乐中的民族民间因素,是他们的启蒙意识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自然流露。

是他们接近

现实生活“到民间去”、“回到自然去”的美学思想的具体表现。

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时代精神:反抗

封建束缚,坚定乐观、勇于奋斗的民主精神和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高度完美和谐。

因此可以说古典主义音乐

中的民族民间特征是一般性的,并没有其他别的意义,是启蒙意识和民主精神的自然流露与反映。

三、浪漫乐派音乐深深植根于各自民族音乐传统基础之上

浪漫乐派作曲家舒伯特、韦伯、肖邦、勃拉姆斯、威尔第等人的音乐创作深深植根于本民族音乐传统基础

之上,音乐艺术强调民族特征。

“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1797—1828)从小熟悉奥地利民间音乐,其作品广泛利用民间歌曲、

风俗舞曲、进行曲和生活中的流行歌曲音调。

分节歌这一源于民间的歌曲形式,也成为舒伯特歌曲的基本“骨

架”,正因为如此,他的许多名曲后来成为广为流传的创作民歌,如《野玫瑰》、《鳟鱼》、《菩提树》等。

这种通俗淳朴的歌曲,又成为舒伯特器乐作品的主要构成因素。

钱仁康教授说:“歌曲化的旋律,歌曲式的织

体,歌曲性的音乐思维,在舒伯特的交响曲、室内乐创作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并成为舒伯特以后浪漫主义音

乐创作的重要特征。”(《音乐艺术》1979年第一期)。

德沃夏克在评价舒伯特的音乐创作时说:“他的

《未完成交响曲》和《C大调交响曲》……其中最有特色的也许是俯拾皆是的歌曲式的旋律,他把歌曲用进了

交响曲,并移植的如此巧妙,舒曼不仅要说这些乐队声部类似人声了。”(《音乐译文》1981年第六期)

因此,通俗性和民族性普遍存在于他的创作之中,成为他鲜明的创作特征。

德国浪漫主义民族歌剧创立者韦伯(1786——1825)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1821年6月在柏林

首演的民族歌剧《自由射手》(又译作《魔弹射手》),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其曲调成为家喻户晓的流

行歌曲,市场出售商品也以剧名为商标,如“魔弹射手牌啤酒”、“魔弹射手式女装”。

该剧取材于德、捷广

为流传的“黑猎人”民间传说,舞台上展示了一幅幅地道的北德森林乡民风俗画。

莫扎特、贝多芬都为德国民

族歌剧的发展作出过贡献,不过他们的《魔笛》、《费德里奥》中的“民族性”尚不完备,虽用了德语歌词,

音乐也具德国特色,但描绘的却是东方的神话或西班牙的故事,而《自由射手》以浓郁的民间气质的音乐素材

(猎人的合唱、姑娘的歌谣、乡民们的阿勒曼德舞)和德语说白的“歌唱剧”的传统样式,致力于德国偏僻村

庄、森林景色的描绘和德国民族思想感情的表达是十分成功的。

浪漫乐派钢琴诗人肖邦(1810—1849)是波兰爱国主义钢琴家、作曲家、中欧民族乐派先驱,其

作品极富独创性和民族性。

玛祖卡、波罗奈兹贯穿其一生的创作生涯,他把这两种波兰民间舞曲体裁提高到音

乐会乐曲体裁水准。

他作有57首玛祖卡舞曲,创造性地运用其特性节奏与民间调式和声,使其更具有鲜明的

民间色彩和波兰民族气质,成为充满诗意的器乐小品。

作品中有对民间风笛的模仿(《C大调玛祖卡》,Op

.24之二),有的采用主属 *** 交替演奏,刻画民间乐手演奏的声响(《D大调玛祖卡》OP.33之二)

他作有15首波罗奈兹舞曲,完全脱离了舞蹈,不再是炫技式的外在效果,注入严肃的思想内容,成为风格

独特,刚毅、豪放进行曲式的戏剧性音诗。

肖邦把波奈兹舞曲同战场、军队、古波兰的荣耀连在一起。

这两种

舞曲体裁都体现了同波兰祖国精神的联系。

浪漫主义音乐全盛时期德国最后一位古典主义者勃拉姆斯(1833—1897),对民族民间音乐抱有

深厚感情,他是德奥艺术歌曲的又一名大师。

其200多首独唱艺术歌曲,绝大部分属于民歌性质的抒情歌曲

歌词充满民间生活气息,音调与节奏都与民间音乐紧密相联,曲式简洁凝炼,多采用起源于民间歌曲形式的

分节歌。

如《摇篮曲》(OP.49之四)是从一本《德意志儿童绘画读本》里选取童谣编成歌词,分节歌形

式,圆舞曲基调,轻轻荡漾的伴奏音型。

再如《徒劳小夜曲》(OP.84之四)是从下莱茵地区的一首民歌

中选出编为四段歌词,旋律接近德国民间舞蹈歌曲的质朴风格。

《永恒的爱》(OP.43之一)是用斯拉夫

民歌谱成的。

勃拉姆斯1869年和1880年创作发表的4卷21首《匈牙利舞曲》,吸收了斯拉夫和匈牙

利民间音乐的曲调和韵律特点,生动地表现了匈牙利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性格。

歌剧之王威尔第(1813—1901)是欧洲乐坛享誉最高的歌剧作曲家,他的信念是“人人都应保存

其民族所专有的特点。”(列维克《外国音乐名作》第三册325页)其歌剧旋律极富形象性、抒情性和戏剧

性,这些旋律多以民间曲调为基础,朴素、通俗、鲜明、易记,新歌剧一旦上演,其中许多曲调不胫而走广为

传唱。

如《茶花女》中的《饮酒歌》、《弄臣》中的《女人爱变卦》(后被人重新填词改名为《夏日泛舟海上

》成为创作民歌)就烩炙人口,而《游吟诗人》中的《火焰上升》几乎已成为民间歌曲了。

浪漫主义乐派的形成正处于19世纪欧洲各国民族意识觉醒的时期,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在音乐史

上出现了第一个这样的时期,即强调民族差异和民族价值,在音乐艺术发展过程中,民族特征产生决定性影响

的时期。

浪漫乐派就其本质来说,无论旋律音调、表现方式,均受民间音乐的影响,并深深植根于各自民族音

乐传统的基础之上,强调民族特征和继承民族传统。

四、民族乐派普遍追求并刻意表现民族特征借以激发民族意识、

提高民族觉悟

由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随之而来的19世纪20—30年代的革命风暴席卷了欧洲大地,欧洲各

国——尤其俄国和北欧各国民族意识、民族感情日益增强,反对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

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浪漫主义思潮的掀起,欧洲各地区进入了民族文化兴起的时期。

民族乐派的诞生

,显示了民族文化开始走向了繁荣。

民族乐派是浪漫乐派的一个分支,无论美学观点和创作方法,都和浪漫乐派一脉相承。

他们把浪漫乐派所

强调的“个性”扩大为“民族性”,把“个性化”发展为每一个民族都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表现特征。

其结

果,浪漫乐派所强调的民族民间特征,在民族乐派手中就更加突出而全面了。

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格林卡(1804—1857),1836年创作上演的古典民

族歌剧《伊凡·苏萨宁》是一部充满爱国主义 *** 的历史题材的“祖国英雄悲剧”。

作曲家采用了丰富的俄罗

斯民谣,借用世界歌剧艺术的形式,汲取德国、意大利浪漫乐派技巧而创作的独具民族风格的第一部俄国民族

歌剧。

1884年创作的《卡玛林斯卡雅幻想曲》,采用了两支俄罗斯民间广为流传的歌曲和舞曲——婚礼歌

《从山后,从高高的山后》、舞曲《卡玛林斯卡雅》作为主题,用交响音乐的形式进行变奏展开,鲜明地刻画

了俄罗斯农村生活风俗图景和俄罗斯民族性格。

它成为俄罗斯交响音乐基石,正如柴科夫斯基所说:“所有的

俄罗斯交响音乐,都是从《卡玛林斯卡雅幻想曲》中孕育出来的。”格林卡十分重视从俄罗斯的民族诗歌中,

从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

正如他的座右铭所示:“创作音乐的是人民,而我们艺术家只不过把它编

成曲子而已。”古老的农民歌曲、俄罗斯教会音调、城市生活歌曲和舞曲等,都是他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和声上尽量避免浓重的纵向 *** 性四声部和声法,而采用俄罗斯特有的复音、复曲调技法。

他的创作实践为俄

罗斯民族乐派进入世界音乐先进之林铺平了道路。

浪漫时期鲜有的全才柴科夫斯基(1840—1893)是位极富个性的作曲家。

他的音乐语言,在技巧

上受德、法影响,是具有世界性特点。

他的作品中,欧洲式华丽优雅的风格,胜于俄国式朴素的乡土色彩。

实上他的音乐仍是根生于民族、民间的现实土壤之中,有些作品直接采用和发展了俄罗斯民间歌曲、舞曲和城

市人民歌曲。

如《如歌的行板》取材于乌克兰民歌《万尼亚坐在沙发上》,《第四交响曲》终曲乐章是以俄罗

斯民歌《田野上一棵白桦树》的旋律为基础创作的。

《[b]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主题来自另一首乌

克兰民歌《来吧,伊凡卡》。

俄罗斯的民族题材、民族性格始终贯彻在他的音乐创作之中,因此他的音乐仍主

要是独具个性的俄罗斯式的。

19世纪下叶捷克民族乐派最重要的作曲家德沃夏克(1841—1904)七十年代末出版了二册16

首《斯拉夫舞曲》,这些包含有波尔卡、斯科契娜、孚利安特、奥特兹美克、波罗奈兹、杜姆卡等捷克、斯洛

伐克、波兰、乌克兰等众多民族舞曲体裁而举世闻名,得到国际音乐社会的广泛赞誉。

九十年代初他就任纽约

国立音乐学院院长期间,创作了e小调第九《新世界交响曲》,作品中既采用了含有印第安民歌曲调的音调核

心(但反对直接引用原始民歌旋律),又巧妙地织入了波希米亚音乐所特有的气质;既表达了对美国印第安人

的深情,又怀有对捷克故国的乡愁,抒发了远离家乡的波希米亚人的爱国赤子之心。

这部作品结构严谨、旋律

优美、民族风格浓郁,是一部思想深刻、通俗易懂的经典作品。

德沃夏克在美国艺术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是位国际性的捷克民族作曲家。

匈牙利新民族乐派的代表、民族音乐学家、作曲家、教育家巴托克(1881—1945),一生花了几

十年的时间搜集、整理和研究民族民间音乐,成绩卓著。

他与同窗好友音乐教育家柯达伊(1882—196

7)提出“对匈牙利民族音乐再认识”的论点震动全欧音乐界。

巴托克为了进行民族民间音乐的比较与研究,

从中找出匈牙利民间音乐的“音乐母语”,把民歌的搜集活动,扩展到匈牙利本土以外的地区:斯洛伐克、罗

马尼亚、保加利亚、乌克兰、南斯拉夫、土耳其以及北非地区。

搜集、记录了6000多首民歌,出版了近2

000首。

摸索出一套系统科学的搜集分析方法,对民俗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利用土生土长的匈

牙利民间音乐素材,花了10年的时间创作编写了《献给孩子们》、《小宇宙》等钢琴曲集,具有巨大的教育

价值。

从以上论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民族乐派普遍追求并刻意表现其自身的民族特征,他们艺术目标明确

,行为自觉,欲使音乐文化成为激发民族意识和提高民族觉悟的手段。

这是在新的思想和民族解放斗争背景下

,由作曲家的民族意识和对自己国家民族的特殊感情所决定的。

五、几点启示

从欧洲古典音乐民族特性的分析研究中可得到几点启示。

1.大凡有成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音乐家,可以说都是民族音乐家。

他们的作品都具有“只有民族

的,才是世界的。”(赵fēng@①教授语)重要特征。

世界各国专业音乐创作,尽管其音乐中心特征有所

不同,但在音乐创作中,将民族性作为共同追求的艺术目标这一点毫无例外。

正如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所说:

“没有民族性的音乐是不存在的。

实际上一般认为是全人类的音乐都是具有民族性的。”

2.加强欧洲音乐文化及世界音乐文化的学习,重视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全球意义,为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

界铺路垫石作出贡献。

“欧洲音乐中心论”在我国音乐界,尤其在专业音乐教育圈内影响较深,应花大力气进

行批判、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好中西音乐关系。

在师范音乐教育中,笔者认为在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同时,还

应加强欧洲及世界音乐文化的学习与研究。

最近一位美国音乐教育专家来信问到:“听说中国教育工作者有学

好数理化走遍天下的观念,现在是否有学好世界音乐文化为走向世界做准备?是否认为这是未来的必定趋势?

”(《音乐研究》93年第一期29页)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重视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全球意义,应该看到几十年

来西方音乐理论、技法、教育体系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所起的全面而积极的影响。

要防止在批判“欧洲音乐

中心论”,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同时,一种矛盾掩盖另一种矛盾,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学习研究欧洲及

世界各国音乐理论、表现手法技能技巧、创作中的经验教训,目的在于发展我们的民族音乐,为使中国民族音

乐进一步走向世界打好基础。

3.改革外国音乐史教学,在忠实于史实的前提下,从教材到讲授应突出爱国主义、人民性、民主性、民

族特征主旋律。

目前外国音乐史教学问题不少,使用教材多为进口教材,内容繁琐,面面俱到,重点不够突出

;观点有些陈旧,甚至有不少唯心主义观点,宣扬资产阶级天才观、英雄造时势、个人奋斗;在评价音乐家及

作品时有的缺乏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一分为二,只看到音乐家的历史贡献,看不

到历史的局限性。

当务之急,应组织国人编写观点新颖、重点突出的西方音乐史教材。

教材中应弘扬外国音乐

家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反对外族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音乐家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民间艺术、继承

传统、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创造精神。

在充分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的同时,也要全面客观地评价他们的思想

、美学观点和作品的历史局限性。

鉴往而知来,历史是一面镜子。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立足于现代,面向未来

吸收各国优秀音乐传统,发展我们的民族音乐,让中国民族音乐进一步走向世界,这就是我们学习的出发点

Ⅳ 什么是古典音乐

到底什么是古典音乐?有明确定义吗?

古典音乐是一个庞大而鱼龙混杂的体系,并没有明确定义(这里的“明确定义”指的是像数学那样找不出例外的严格定义)。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只有相对模糊的界定,她大概指西方的传统音乐,或者从西方传统音乐继承和创新而发展出来的严肃音乐。

古典音乐大概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是系统性,从传统发展而来,理论与创作理念的在不断地被继承和创新,像一门科学;第二是经典性, 19世纪以及之前的大部分古典音乐,一般都是社会影响较大,被人们视为经典而流传的作品;第三是严肃性,尤其从18世纪开始,古典音乐的作曲家们为了追求创新张扬个性而创作,他们希望写别人从来没写过的曲子,用别人从来没用过的手法,而其他目的(比如曲子的人气、娱乐性、商业价值等等)是次要的。

一定要注意,“古典”不是时间概念,而是文化概念:“古典音乐”不等于“古老的音乐”,“现代音乐”并不是“古典音乐”的反义词。如果有现代的人,按照古典音乐的创作理念写了曲子,写出来的曲子也是属于古典音乐的。
上面可能说得比较抽象,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说说什么音乐不属于古典音乐。

①中国传统音乐(或者叫中国民乐)不属于古典音乐。这是很多新手的误区。中国的传统音乐,比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渔舟唱晚》之类的器乐名曲,还有京剧、昆曲等戏曲里的音乐,都是中国人自己文化里面的东西,创作理念、演奏技法等都和西方传统音乐没有直接关系,我们没必要把两个没有关系的事情起同一个名字。同理,古风歌曲、带有中国古风的轻音乐等等都不算古典音乐。而且日本、印度、阿拉伯、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本土传统音乐都不算古典音乐。那么中国有没有古典音乐呢?也有,如果中国人按照西方传统音乐的模式去创作了,无论是否融合了中国传统元素,都可以算古典音乐,比如《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旋律是中国风格,但模式上完全是古典音乐里的“协奏曲”,这就可以算古典音乐。同理,《黄河大合唱》也算是中国的古典音乐。
②轻音乐或新世纪音乐不属于古典音乐。这些音乐的典型代表有: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音乐、神秘园和班得瑞等组合的音乐、《夜的钢琴曲》系列等等。这些往往都是旋律非常优美而比较简单的曲子,风格和古典音乐有较大差距。
③流行歌曲、摇滚、重金属、爵士乐等都不算古典音乐,它们都有自己的特殊创作理念,和古典音乐非常不同。即使某些流行歌或者摇滚借用或者改编了一些古典音乐的旋律,那也不能算古典音乐。
④专门为影视剧、动漫或电子游戏等写的背景配乐,大部分不属于古典音乐。这些音乐大多数偏重于通俗性和气氛的烘托性,要配合剧情和画面,出发点并不是让人们拿出来专门欣赏。少数非常经典的影视剧配乐,如果单独欣赏的艺术价值也很高,那可以算古典音乐,比如20世纪古典音乐大师肖斯塔科维奇写的电影配乐。

Ⅵ 影视剧中的古典旋律

很多人总是对古典音乐敬而远之,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早已在影视剧作品中与古典音乐不期而遇。古典音乐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成为了影视剧作品的好搭档,时而激昂慷慨时而婉转低回,无论是作为烘托情境的背景音乐,还是主线伏笔,古典音乐早已与影视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神探夏洛克海报

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与组曲

英剧 《神探夏洛克》 中,卷福不仅盘亮条顺,还有着超高的智商,没事还喜欢拉拉小提琴撩一撩华生~在《神探夏洛克》第二季第三集,莫里亚蒂入侵英国监狱、银行以及博物馆被释放,去找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时候,夏洛克拉的曲子就是 巴赫 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与组曲 ,并且莫里亚帝也是个巴赫爱好者。

夏洛克演奏巴赫小提琴曲

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一共6首,大约于1720年作于德国的克滕。这6首奏鸣曲与组曲,它们构成了巴赫小提琴音乐的颠峰。在巴赫之后,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很少有人再创作,是因为再也无法逾越这座颠峰。

不过很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巴赫1720年完成手稿之后,直到1839年,德国小提琴家费迪南德·大卫才予以编订出版。而这6首作品的巴赫手稿,居然是1814年有人在圣彼得堡一家奶油店的包装纸堆中发现的。

电影《七宗罪》海报

《G弦上的咏叹调》

不知是否高智商人群都比较偏爱巴赫,在大卫·芬奇执导的 电影《七宗罪》 中就出现了 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 七宗罪这部电影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个反派角色的塑造和凯文·斯派西在剧中精彩的表演

试听链接:https://y.qq.com/portal/player.html

巴赫的特质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材料,经过不同方式的加工来组成庞大的音乐。在宫廷舞会上,巴赫的提琴被做了手脚,除了G弦之外,所有的弦都断裂了,当大家准备看巴赫出糗的时候,他却只用G弦即兴演奏了一首咏叹调,这曲子就是今天大家所说的《G弦上的咏叹调》。

巴赫

巴赫的音乐像数学一样优美,严谨,逻辑严密。这不正是「高智商犯罪」的特点吗,也正因此,巴赫的音乐能够用于影视剧中塑造高智商人物的形象。其实,不一定是罪犯,很多高智商的“正常人”也喜欢巴赫,例如现实中的乔布斯,就很喜欢巴赫。

当然,好好的犯罪电影,如果放个刘老根大舞台,还让不让人好好地犯罪了哇!!


影视剧中令人难忘的古典音乐还有很多,篇幅有限,难以穷尽,今儿就先瞎扯到这里啦~

Ⅶ 什么是古典音乐。。。。跪求古典音乐的详细资料。。。。。紧急。。。

什么是古典音乐
在万人瞩目的音乐厅,既能欣赏107人演奏的交响乐,又能倾听到极其通俗风趣的音乐讲授,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美国和加拿大的青少年都在音乐大师伯恩斯坦的讲授中,获得了对音乐的认知能力。以下是伯恩斯坦讲授的一个章节——《什么是古典音乐》

用什么字眼来概括古典音乐?

用什么字眼来代替古典音乐的“古典”二字?我们无非是想通过这些更通俗的字眼来讲解什么是“古典音乐”。

然道只要是编排不像爵士乐,就是古典音乐?人们常说“我真爱好音乐”,意思是指,他们喜爱韩德尔的音乐(古典音乐),而非史派克强,但也有好的爵士乐和好的流行歌曲,你不能用“好”来描述其差别,有好的韩德尔,也有好的史派克强。因此,这个字我们得作罢。

然后人们用“严肃”来形容古典音乐,但有些爵士乐也严肃,还有什么比非洲战士的战鼓(典型的爵士乐)更严肃的?因此,这个字眼也不行。

接着有些人用“有学问”来说明只有非常聪明、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能懂古典音乐。显然是错的。因为许多热爱贝多芬的人并非爱因斯坦之流。

“艺术”音乐这个字眼呢?许多人用这个词来描述贝多芬与大里布鲁克间的差异,但也行不通,因为也有同样多的人认为爵士乐是艺术,而它的确是。若是我们试图用交响音乐,那就排除了为钢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或弦乐四重奏而写的音乐,它们当然都被视为古典音乐。

也许到目前为止,发明过最好的字是“长发”,因为那是爵士音乐家自己创出来的,以贬低任何不是属于他们的音乐。但我看过不少爵士乐字头上也有长发,因此我想这个字也行不通。

既然所有的字都不对,让我来找出对的字,方法是先弄清不同音乐间的差异,真正的差别在当作曲家写出所谓的“古典音乐”时,他会写下他要的确是音符,他希望唱出那些音符的确是乐器或声音,甚至详细到乐器或声音的数目,他还会写下他能想到的指示,以尽量详尽地告诉他们该知道的一切,应该多快或多慢,以协助表演者精确表演出他想出的那些音符。当然,世上没有足够的字眼能让表演者知道作曲家想写的一切,但那正是使表演者兴奋的事情。

表演者只是凡人,因此每一个揣摸出来的都略有不同:例如,《命运交响曲》开头的乐句,相信你们都知道旋律。唱给我听。第一个指挥赋予最后一个音符特别的深度,就是较长的那个,像这样“弱弱弱强”;另一个指挥同样努力想揣摩出贝多芬真正想要的,可能觉得那个音符中第一个定位特别强调,像这样“强弱弱弱”;还有位指挥,也许不像前面两位那样忠实,可能断定演奏这四个音符时应该更加强调,更庄严,像这样“强强强强”,我们都听过这些版本,但除了这些差别,而它是源于这三位指挥的不同个性,他们指挥的仍是相同音符、相同主旋律,用的是相同乐器,其目的也是一样,就是让乐谱上贝多芬的音符,以他们认为他希望的方式鲜活地表现出来;这意味着他们所谓的“古典音乐”,除了因为表演者个人的性格是不能改变的。这种音乐是永恒的,不能改变的,是精确的。

“精确”,也许正指帆前是我们该称呼的名词,我们称它为“精确音乐”,因为它只有一种表演方式,而且那种方式是作曲家亲自告诉我们的。

但我们若是以流行歌《我只能给你爱,我的宝贝》,表演它的方式无穷无尽,它可以让合唱团唱,或是让路易斯、阿姆斯特或玛丽亚卡拉丝唱,或是任何人唱,它可以省略歌词演奏,可以用爵士乐团、交响乐团或是玩具笛子演奏,慢或快,热情或感伤、大声或复杂,都无所谓,它可以只演奏一次,或是重复十五次,可以用任何调子甚至下面和弦改变都行,连曲调本身都能改变,可以即兴表演。(大师伯恩斯坦用几种演奏方式来表现同一首歌曲)这些方法没有一个是错的,对那些当时如此做的特殊表演者而言,每一种似乎都对,而且适合表演场所,这首歌没有非如此表演不可的规定,这表示它不是精确音乐,它不用完全照作曲家所写的方式表唯清演,事实上,流行歌手绝不该每次都按照作曲家所写的方式表演。民谣也有相同的情况,而且更理直气壮。因为没有作曲家规定它该如何表演,至于爵士乐的变化更是如此,它是即兴的,边表演边创作音乐,而且几乎从不费事地将它写下来。

因此,现在我们至少有较适合古典音乐的字,就是“精确音乐”,虽然可能能想出比“精确”更好的字,来形容通常所谓的古典音乐,让我们不再用错误的“古典”二字。

古典音乐另有其义

这个词为何错误?的确有古典音乐这种东西,但是我们所说轿悄的确实是不同种类的东西,古典音乐指的是音乐史上非常持久的时间,叫做古典时期。在那个时代所写的音乐叫做古典音乐。现在让我们对古典时期所发生的事有点概念,它大约由1700年到1800年,持续了一个世纪,即你们都知道的十八世纪。

它是规则的完美的

让我尝试以前五十年为例,当时的美洲是怎样的呢?它仍在开拓中,到处都是新来的拓荒者,他们过着艰苦的生活。后来由平地建立一个新国家,在这同时,欧洲却非常不同,欧洲人已不再探索与钉木头,它在设法使它已经建立的事物完美,那时的欧洲是个规则与法规的时代,并让那些规则与法规尽可能精确,这就是古典主义的基础。将规则带至完善境界,它创造了古典建筑、古典戏剧与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人们所追求之物的时代所写的音乐,人们极尽一切力量要有完美形式的音乐,像只漂亮的古希腊花瓶,两位音乐巨人的名字巴哈和韩德尔,尤其是巴哈,他将在他之前的作曲家曾经验过、玩过的所有规则集结,尽人类所能使些规则完美,以“遁走曲”这种形式为例,“遁走曲”规则有点像你买装配组时所附的指导说明,他们精确地告诉你,如何盖一栋房子,一辆火车或摩天轮。用他的这首《第四号布兰登堡协奏曲》为例,首先是用中提琴奏出主题,然后加入第二部分的小提琴,高四个音符,然后在第三段高五阶由另一只小提琴加入,接着在第四段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加入,最后,第五段长笛加入。这首曲子不只是五个分开的片断,它们全结合在一起。

也是快活机智有趣的

再谈后五十年,一切都变了,他们的音乐与巴哈的完全不同。那种改变是如何发生的?难道莫非是共和党人到芝加哥参加集会,然后投票改变音乐风格。不是,它是自然发生的,。海顿与莫扎特时代的人,认为巴哈严肃的“遁走曲”陈腐而无趣,他们要新的东西,不要那么复杂,但有漂亮曲调与简单伴奏的优雅精致、令人愉快的音乐,这正与那个时代吻合。那个时代宫廷里的女士先生们,穿戴有蕾丝袖口的丝衬与镶珠宝的扇子,因此,为他们产生过优雅音乐。

而它最重要的特色是曲调,曲调一定要好,现在听莫扎特的《C大调协奏曲》,没有人能写出与莫扎特一样的旋律。它和巴哈的“遁走曲”一样充满规则与法规,只是还有许多其它的规则——他们想要的简单的令人愉快的音乐,这种简单令人愉快新的音乐,另一个特点是它很有趣,而且快活、机智、朝气蓬勃。听《费加洛的婚礼序曲》,很有趣吧,好像坐云霄飞车充满欢笑与好心情,令你喘不过气来。其实古典音乐很好玩。

机智、幽默、有趣是海顿与莫扎特音乐中的重要部分,但它也有雍容、优雅、强度与其它许多东西,但最重要的是它有古典之美,建立平衡的形式就像巴哈对他的“遁走曲”一样严谨,它也在寻求完美,因此是古典的。

更是永恒的

那么情感放在音乐中的那一部分?人们总认为感觉与情感是音乐中的主要的东西,令你有所感,有哀伤,有痛苦,或胜利或性灵喜悦,但奥妙的是莫扎特、海顿是会让你有那些感觉的,伟大作曲家创作音乐时,都会让你感觉到深刻的情感,因为他伟大,因为他在音乐中有话要告诉你,因此伟大音乐家的音乐会永远持续,或许到永远。那种永恒的特质,或许是“古典”这个词最重要的意义,古典是永垂不朽的东西。

古典音乐时期的集大成者贝多芬,他总结了莫扎特、海顿的规则,加以发扬光大,他是古典时期的最后一人,浪漫时期的第一人。

以下是古典音乐的网站:
http://www.guqu.net/
http://music.xqwf.com/
http://www.ygrs.com.cn/ygyy/gdyy/
参考资料:http://www.guqu.net/

Ⅷ 什么是古典音乐电影配乐(OST)属于古典音乐吗如果不是那属于什么类型

古典音乐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是指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的、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西方古典音乐,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狭义指古典主义音乐,是1750-1820年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此乐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Ⅸ 哪些电影里用了大量古典音乐,具体用了哪些

先说个遥远一点的,默片时代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很多电影,背景乐十分考究,很多都是出自古典乐,印象中只记得个《野蜂飞舞》了。美剧《兄弟连》第九集,贝多芬升c小调第14号弦乐四重奏第六乐章在本集首尾呼应,豆瓣上有影评也在说道这段配乐的选取。猫和老鼠里出现的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值得一提的是朗朗小时候深受这集的影响)、肖邦圆舞曲第2、11首(印象比较深的)、塞尔维亚的理发师等等。《超体》中寡姐从医院里走出来时候bgm是莫扎特的《安魂曲》,异常肃穆好听。《出水芙蓉》用到的施特劳斯《蝙蝠》(序曲)、《花之圆舞曲》等都是大家很容易接受且非常优美的曲子。

Ⅹ 哪些电影里用了大量古典音乐具体用了哪些

作为一部动作片,《杀破狼2》是成功的,托尼贾和吴京猛斗张晋,拳拳到肉的场面,更是被很多影迷津津乐道。一部好电影,往往有优秀的背景音乐,《杀破狼》2也是如此。该片的音乐监制是香港音乐人陈光荣,曾经给《无间道》三部曲、《窃听风云》等电影做过背景音乐,其中很多曲目流传甚广,比如《再见,警察》无数次被各大电视台引用过。
对于古典音乐,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产生排斥感,感觉这种东西太阳春白雪,离大众口味太远,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电影当中,都出现过作为背景乐的古典音乐,比如《杀破狼2》片尾,托尼贾、吴京与张晋打斗时出现的那段情绪紧张昂扬的音乐,就是18世纪音乐家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的作品《四季》(The Four Seasons)当中的“夏”(Summer)。这段音乐描绘的画面,是闷热的夏季大暴雨将至,以小提琴为主乐器,曲调高亢暴烈,好像一团积雨云即将爆发出刺目的雷电,力量感十足,经过陈光荣的巧妙引用,在电影中很好地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令人心弦紧绷。
维瓦尔第:《Four Seasons: Summer 3rd Mvt》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孤独的马小军行走在屋顶上……《愤怒的公牛》里,孤独的罗伯特扬起倔强而痛苦的脸……《教父3》里,孤独的迈克尔死在椅子里……这里用到的音乐都是20世纪音乐家马斯卡尼(Pietro Mascagni)的歌剧《乡村骑士》(Cavalleria rusticana)里的一个片段“Intermezzo”。马斯卡尼的音乐特点,是咏叹调风格浓烈,喜欢用动与静、热烈与抒情形成对比。
Pietro Mascagni: Intermezzo From Cavalleria Rusticana

殿堂级科幻片《2001太空漫游》当中,导演库布里克至少运用了两个古典音乐。影片开头,当猿人误打误撞地发现骨头可以作为武器的时候(人类开始使用工具的象征),背景音乐是理查·施特劳斯的《查兰特斯特如是说》,开场是狂风暴雨般的管风琴,磅礴壮阔,充满了野性勃勃的力量。
Medley: Zarathustra Fanfare / Strauss Waltzes

随后,骨头被猿人高高抛起,镜头转入人类的太空飞船在苍茫的宇宙中飞行,背景音乐变为《蓝色多瑙河》,优雅深邃。通过背景音乐的变幻,库布里克展示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据说,库布里克是在电影制作后期才决定抛弃原来的配乐,大胆地改用古典音乐。用古典音乐给现代化的科幻片做背景音乐,是相当冒险的,很容易产生违和感,但是正是这个大胆的决定,《2001太空漫游》居然大放异彩。
The blue Danube

《这个杀手不太冷》当中的坏蛋警察每次行凶前,总是幻想在听贝多芬的《欢乐颂》……《发条橙》当中崇尚暴力的小坏蛋,最喜欢的就是《欢乐颂》……《全职杀手》当中的Tok当街大摇大摆地做掉黑社会头目,背景音乐也是《欢乐颂》。嗯,如果贝多芬知道自己的音乐被这样用,可能会不愉快。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An die Freude (Ode to Joy)

贝多芬不愉快,巴赫同志可能也不高兴。《七宗罪》当中,办案的老警官威廉在图书馆查资料的时候,背景音乐是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大逃杀》当中,孩子们在旷野里互相残杀的时候,背景音乐是《G弦上的咏叹调》……巧合的是,《全职杀手》片尾,背景音乐也是《G弦上的咏叹调》。
Air On A G String

或许,贝多芬稍微好一些吧,比较一下,还是巴赫躺枪的次数比较多。经典犯罪电影《沉默的羔羊》和《汉尼拔》当中,高智商犯罪分子最钟爱的都是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巴赫喜欢管风琴,宗教风格浓烈,宿命意味深沉,他的作品以严谨理性著称,而《哥德堡变奏曲》则被誉为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为恢弘、也最伟大的变奏曲,难怪它会成为高智商犯罪分子的最爱。巴赫,安慰安慰贝多芬吧。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in G Major, BWV 988(Electric Guitar version)

因为电影《我的野蛮女友》,《canoon》火了,很多爱情电影都喜欢用它当背景音乐。准确地说,“canoon”并不是曲名,而是一种音乐形式,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的一个小节,最后的一个和弦,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据说其中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Canoon

经典电影《征空先锋》的背景音乐气势撼人,有力地表现了宇宙的浩瀚苍茫,该片的音乐取自20世纪音乐家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其中又以“木星”(jupiter)的流传最广。这个乐章构思宏伟,第一部分磅礴辽远,第二部分欢快雄壮,第三部分又回归第一部分的基调,表现了宇宙的辽远神秘。
The Planets Op. 32: Jupiter

塞缪尔·巴伯,20世纪美国音乐家,音乐风格以抒情浪漫见长,如果看过经典电影《野战排》,怎么能忘记催人泪下的背景乐《弦乐的柔版》,好电影和好音乐就是这么相得益彰。
Adagio for Strings

电影《见龙卸甲》结尾,名将赵云孤身策马冲向呼啸如潮的敌阵,背景音乐慷慨悲壮,该片的制作人是香港音乐人黎允文,这段音乐借鉴了意大利国宝级音乐大师莫里康内为《荒野大镖客》作的主题曲《Titoli》,不同的是,黎允文改编过后的音乐更多的是“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的悲凉,而原作更多的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潇洒快意。当轻快的口哨响起,马鞭破风声呼啸,仿佛看到漫漫黄沙中,一个潇洒的西部牛仔正策马冲向夕阳,身影渐渐消失在地平线……
Titoli

依然是莫里康内。严格地说,莫里康内的音乐已经夹杂了一些现代音乐元素,并不完全是古典风格,但是从总体风格而言,他还是偏向古典风格。他为许多电影做过音乐,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美国三部曲——《革命往事》《西部往事》《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是《西部往事》的主题曲,莫里康内音乐的特点是,善于通过音乐本身讲故事,或者说催化、延伸剧情。关于这一点,他为西部片做的音乐表现得尤其明显。为了适应不同的场景,他的音乐元素比较多:口琴、短笛、口哨、马鞭……所以,这一类音乐当中有浓烈的江湖气息,苍凉旷远,荡气回肠。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阅读全文

与电影古典音乐论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四川地震电影大全集 浏览:856
武松打虎视频大全电影 浏览:555
美国电影推荐视频网站 浏览:322
电影院图纸审核注意哪些 浏览:572
电影中赌神出场音乐 浏览:38
德国占领法国后生活电影 浏览:665
她的马拉松电影观后感 浏览:604
石破天惊在线观看完整版电影 浏览:206
双瞳仁舜帝降生是什么电影 浏览:578
怎么开电影天堂这种网站 浏览:473
电影经典语录大全粤语 浏览:49
金华佳艺电影院儿童票 浏览:579
那部电影主角叫乔 浏览:245
电影奖项评委能做导演吗 浏览:593
台湾电影一个小女孩的童年 浏览:61
英文电影内容简介60词 浏览:416
成龙哪个电影扮演春丽 浏览:846
胖女孩的爱情故事的电影 浏览:32
印度十大悬疑反转电影 浏览:517
七八十年代的台湾恐怖电影 浏览: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