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音乐图片 > 如何分析电影里的音乐

如何分析电影里的音乐

发布时间:2023-05-20 15:38:29

㈠ 电影《花样年华》的音乐分析

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是一位非常具有特色的导演,他的作品虽不多,但个个堪称经典。王家卫对音乐的感知极其敏锐,对音乐在电影中运用尺度的拿捏也十分到位,并且擅长利用音乐元素渲染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电影音乐的巧妙运用已成为王家卫的电影作品的重要风格,也是对其作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王家卫电影音乐整体风格

音乐在王家卫的作品中已经超越了附属于电影的地位,成为电影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擅长利用音乐元素渲染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王家卫电影音乐的整体风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形式多,数量大,偏爱使用环境音乐。

王家卫电影作品中几乎包含了流行乐、摇滚、爵士、华尔兹、戏剧、歌剧等各种音乐形式,每种形式、各个地域、不同年代的音乐都能够被王家卫放进电影中,并发挥它们独特的作用和效果。

音乐数量之大在王家卫电影中的表现也十分明显。如影片《重庆森林》中各种音乐累计时长达48分钟,超过整部电影时长的一半。《东邪西毒》中的17首曲子也占到整部影片近50%的长度。

王家卫作品中还偏爱使用环境音乐。无论人物角色独处在家,或是在快餐店、酒吧、舞厅,都会有相应的环境音乐相伴,以此营造特定氛围,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二、电影《花样年华》中的音乐分析

影片《花样年华》是由梁朝伟和张曼玉主演的一个关于婚外恋的故事。该片故事情节较为简单,没有太多的曲折悬念,却斩获多项国际大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男主角梁朝伟也凭该片荣获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影片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但其中独具匠心的配乐,是该片获得的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借来”的主题音乐

主题音乐是一部电影中最具代表意义的音乐,是影片主题的音乐表现形式。电影《花样年华》的主题音乐是借用日本导演铃木清顺的《梦二》中的插曲Yume jis Thene,该曲出自在亚洲电影配乐领域中久负盛名的日本作曲家梅林茂之手。这首曲子在影片中共出现7次,贯穿了男女主角的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的全过程,也是给观众留下印象最深的插曲。

Yumejis Theme是一首以g小调作为主曲调的大提琴协奏曲,曲子中大提琴的拨弦音强劲有力,极富节奏感和律动性,和圆舞曲柔美圆润的节奏相互交映,使得整首曲子的旋律更显复杂多变,神秘优雅,营造出一种蔓延整部电影的诱惑和暧昧的氛围。

陈太太和周先生成为隔壁邻居之后,在房东的麻将桌上不期相遇,这时他们只是普通的邻居。当身着旗袍摇曳多姿的张曼玉和帅气优雅的梁朝伟在麻将桌边擦肩而过时,导演采用了慢镜头的方式,并配上这首充满了暧昧情调的曲子,暗示了两人之间将要发生的感情纠葛。一段时间之后,男女主角已经比较熟悉,爱人经常不在家,他们都喜欢在楼下的面摊吃饭,陈太太买过饭回去的时候,就和下楼吃饭的周先生在楼梯口相遇,此时,音乐再次响起,画面依然变慢,并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表现了他们在相爱前虽有交集却互相平行的生活。音乐第三次出现依然是在狭窄的楼梯口,依然是在来回面摊的途中,这时他们都已经发现了爱人出轨的痕迹,却碍于他们自身性格和骨子里传统文化的约束,都没有勇气打破身份的界限,但彼此已经心照不宣。

在确定自己的伴侣已经出轨之后,在忧郁的音乐声中,两个人都露出了寂寞和无奈。在他们寻找自己的配偶开始婚外恋情的原因时,两人的关系迅速发展,变得越来越亲密无间,并且发现了共同的武侠小说情结,就经常在一起研究武侠小说,这段时间也是他们在一起最快乐的时光。房东的流言飞语又让陈太太对于和周先生的交往开始变得谨慎,刻意躲避着他。直至他们互相表白心迹之后,陈太太忍不住趴在周先生的肩膀上失声痛哭。最后,当世事变迁,花样的年华已经悄然流逝,缓慢而悠长的主题音乐再次响起,依然采用慢镜头的方式,音乐和画面高度吻合,表现出当时间如流水般从指尖淌过,曾经的真挚情感却依然在心底挥之不去,不免让人欷歔感叹、满心伤怀。

这首主题音乐贯穿于故事开始、发展、高潮、结尾的全过程,成为男女主角爱情发展的最好见证,也细腻真实地展现出男女主人公心理的微妙变化,渲染出暧昧忧郁的氛围,推动着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发展。在谈到为何要“借用”这首《梦二的主旋律》作为电影的主题音乐时,导演王家卫说:“我一听到《梦二的主旋律》这首曲子,就觉得它无论是在节奏上还是旋律上,都和影片《花样年华》十分搭配。因为这首曲子是个华尔兹的旋律,是周而复始的回旋曲,需要男女双方的互动,和电影中张曼玉和梁朝伟间的互动关系恰好吻合。”正是这首“借来”的主题曲,完美诠释了电影的主题,与影片的内容韵味、男女主角的表演都配合得十分默契,对电影的主旨和内涵起到了重要的升华作用。

(二)老歌《花样的年华》

在电影的结尾,男女主人公隔着一道墙各自独坐,收音机里传来周旋的老歌《花样的年华》:花样的年华,月样的精神,冰雪样的聪明,美丽的生活,多情的眷属……在优美柔情的歌声中,本就深陷怀情思旧情绪中男女主人公更加心事重重。电影镜头在二人之间缓慢来回平移,表现出他们在情感和社会的双重压抑下的苦恼和矛盾。当花样的年华悄悄溜走之后,只能选择将彼此的感情放在心底,保留着那份美好的回忆。

歌曲《花样的年华》是1946年歌手周璇在其主演的电影《长相思》中所唱的一首插曲。电影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周璇扮演的李湘梅在战争中和自己的丈夫失去了联系,被迫沦为一名舞女,受尽了生活的折磨。在李湘梅一次生日时,非常感触,唱了这首《花样的年华》,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美满家庭、和谐社会的向往和对爱情的追忆。《花样的年华》这首歌曲在电影《花样年华》的结尾出现,主要作用有两个。首先,我们不难发现,电影“花样年华”的名称就是来自于周旋的这首歌曲名,说明这部电影要表达的主题就是对年轻时经历的单纯美好爱情的追忆,和歌曲《花样的年华》的主题和意义非常契合。在讲述完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之后,将这首曲子放在电影的结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揭示了电影的主题,引起观众对青春年华的思考和对如烟往事的回忆。第二,歌曲在电影中的出现采取了有源音乐的形式。所谓“有源音乐”,是指观众既能够听到音乐,又能看到音乐的来源(如该片中的收音机),是叙事体内音乐的一种。这首曲子以有源音乐的方式出现,使得主题的揭示更具有写实性,能够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引起强烈的共鸣,也是对电影情节画面和人物内心世界更为真实完整的表现。

(三)《花样年华》中的戏剧音乐

影片《花样年华》中还用了京剧《桑园寄子》、粤剧《红娘会张生》、粤剧《情探》、评弹《妆台报喜》等戏剧音乐元素。笔者认为,导演选取戏剧音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影片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那时收音机中经常播放的京剧、粤剧等戏剧音乐广受欢迎,因此,戏剧音乐形式的选用是那个时代社会文化的写照;另一方面,电影主题涉及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和传统文化束缚之间的矛盾,运用戏剧等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也暗示着传统文化在普通群众中的根基还是很深厚,短期内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有很大困难,这也是造成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最重要原因。

电影中虽然几次出现了戏剧元素,但是戏剧音乐的声音在片中被压得很低,断断续续,似有似无。这样既做到了不喧宾夺主,使视觉画面处于主体地位,又准确反映出传统文化思想已经式微的时代背景,突破传统思想的约束,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的文化土壤已若隐若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影片中张曼玉的丈夫和梁朝伟妻子的出轨行为也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基础。

(四)拉丁情歌和《爱的心境》

善于在影片中运用外国音乐元素,是王家卫电影的一大特色。影片《花样年华》中的外国音乐主要有:黑人歌手纳京高的三首拉丁情歌和作曲家迈克尔·加拉索的《爱的心境》。

三首拉丁情歌都具有很强烈的感染力,加上纳京高极富磁性又略带沙哑的嗓音演唱,为影片营造出一种既浪漫感人又忧郁伤感的基调,反映出男女主人公在爱情和传统道德之间苦苦挣扎、欲罢不能、矛盾无助的心理。观众即使听不懂曲子的葡萄牙语歌词,也很容易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进入一种无限伤感的失语状态。当音乐声随着主人公一句“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的爱情表白响起,巨大的苍凉和怅惘情绪侵占了每一位观众的思绪,使他们在音乐的旋律和动人的情节中彻底沉陷。

《爱的心境》是迈克尔·加拉索专为该片创作的曲子。电影的结尾,周先生在吴哥窟的墙洞中藏下了心中的秘密,并用一撮小草塞住了墙洞口,为他们的这段爱情故事画上了句号。整个过程都回荡着《爱的心境》的音乐,简单的拨弦伴奏和大提琴低沉的声音,正是主人公在经历了这场刻骨铭心爱情之后内心情感的倾诉和表达。观众在这曲音乐的旋律中看着男主人公以这种独特的方式结束自己的这段爱情,不禁为他们感到伤感和叹息。

三、音乐之外的启迪

通过对影片《花样年华》中音乐风格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导演对乐曲独具匠心的选择和运用在影片中达到的绝妙效果,也让我们更深刻认识了“王家卫式”的电影美学。这里的电影音乐,除了应用在影片中实现某种特定的艺术效果,还给我们带来了音乐之外的一些启迪。

首先,影片《花样年华》的成功,离不开音乐元素的有效使用,更离不开画面、情节、色彩等多种元素的有机配合。我们可以再次感受到,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要想获得成功,需要在制作过程中把握好每种元素的作用,充分发挥每种元素的作用和意义,共同为电影主题的阐述服务。

其次,纵观电影《花样年华》中的音乐,无论是“借来”的主题音乐,还是其他音乐,都实现了音乐与视觉画面的完美组合,都是导演对现代都市人群内心精神世界敏锐捕捉后的精确再现。让我们通过这么一个简单哀伤的故事,重新窥视到受多元文化冲击的香港,都市人群面临的情感失落、精神困顿和历史迷茫的“病态”现象,带给我们对历史和人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㈡ 如何分析影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音乐

音乐在作品中的剧作作用,是指音乐不仅是电影结构的一个有机部分,而且参与到情节中去,直接影响剧情的发展,推动剧作作用。

㈢ 从专业角度分析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的声音都包括哪些

电影中的声音包括什么

早期影视制作者对于声音抱有忠厚老实的态度,电影中充斥着大量的对话,以至于一部电影看到最后让耳朵疲惫不堪。后来人们发现另一种能够使电影叙事更加灵活的手段——不可见的声音。不可见的声音突破了物理空间的局限,让人们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同时也暗含了中国意境的做法,无声胜有声。电影中的声音按照生源特点可以分为:人声、自然音响和音乐;按照声音的录制方式分为同期声、对白配音、解说和画外音、音效、音乐。

对白

对白也就是画面中人物开口说话的语言,一般来说对话意味着信息,在一个相对静态的画面里,只要其中人物开口说话,观众的注意力就会立即被对话吸引,就不回去注意画面中其他元素。这个角度说,对话会妨碍其他视听元素的表现,对话过多和过于冗长,信息量小、冲突不够都会造成场面沉闷。

例如《御赐小仵作》中,在办案场景中经常会出现人物的内心独白,对案件的分析,这些独白体现出人物观察事物的能力。旁白是叙述人物跳出故事情景对故事的评价,以叙述情节和交代故事信息为主要功能。旁白分为两种:角色旁白和非角色旁白。所谓角色旁白是故事中的人物对过往事件的回忆讲述,例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旁白是剧中的瑞德,通过他富有情感的讲话赋予整部影片浓厚的回忆色彩。非角色旁白是叙述人根本不在影片中只是向观众讲述一段自己知道的故事,情感上更加超脱。例如电视剧《人世间》里面的旁白,通过李道明深沉、磁性的嗓音给电视剧带来独有的年代感。解说词多用在纪录片和新闻中,目的在于解释画面中没有的信息,或者是为画面中的信息增色润彩。例如《舌尖上的中国》中的解说词以美食制作过程为主要功能,语言简洁却意蕴深长,具有古老的东方智慧。

㈣ 浅谈电影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摘 要] 电影音乐是电影的一部分,它成为构成电影文化背景的一部分。电影中的音乐是整体声音元素的一个组成部分,虽清搭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必须融入影片的整体视听构思之中,与视觉元素相结合,一同产生功能。电影音乐在影片中通常不会连续不间断地存在,而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在需要的时候适时出现,起到抒发情感、渲染气氛、突出主题等一系列作用。本文从电影音乐的功能、使用原则、独立性和独特艺术魅力的角度来探讨电影音乐在电影情节发展中如何起作用、电影中为何会有音乐以及电影音乐对电影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电影音乐;功能;使用原则;独立性;独特魅力

音乐是用神奇的音符在时间的链条上展现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乐音产生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被称为人类心灵的语言。音乐在感情上的概括力是任何其他艺术所不及的。电影中的音乐是整体声音元素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必须融入影片的整体视听构思之中,与视觉元素相结合,一同产生功能。电影音乐在影片中通常不会连续不间断地存在,而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在需要的时候适时出现,起到抒发情感、渲染气氛、突出主题等一系列作用。
一、电影音乐的功能
经典电影音乐在技巧上、美学上以及影片的情绪上具有以下功能:情感表现、连贯性、叙事提示以及完整性。
(一)情感表现
音乐可以催眠我们,使我们相信影片中虚构的世界,使所有似是而非的影片类型如幻想曲、恐怖片、科幻片得以建构。在所有这些影片类型当中,音乐不只是支持银幕上真实的画面,更多的是使我们感受到看不见的和听不到的所表现人物的精神过程和情感过程。
(二)连贯性
当声音或画面有间断的时候,音乐可以填补这个缺口。音乐通过使这类较为粗糙的地方变得连贯,隐藏了电影中技术层面的东西,以免观众出戏。当配上音乐时,空间上不连续的镜头也能保持一种连贯的感觉。
(三)叙事提示
音乐可以帮助观众确定背景、人物以及叙事事件,让你有一个特定的视角。通过给画面提供情绪阐释,音乐能够提示叙事,如提示危险的到来或搞笑的场面。
(四)叙事完整性
正如作曲有它自身的结构一样,音乐通过运用重复、变奏、对位等手段,能够帮助形成影片的形式统一,这也是对叙事的支持。
优秀电影配乐的反讽是那种不想被听出来,或至少不是有意让你听出来的音乐,通常对于作为主要叙事载体的语言和画面来说保持从属的关系。如果音乐不大合适或不太可信,以致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那么此时音乐很可能从叙事情节上吸引了注意力。如果音乐太复杂或过于装饰,那么音乐很可能会失去情绪表现的功能,从而起不到强化故事的心理效果。音乐的目的是联系场景中的感情,引导观众共鸣或认同。
(五)标题性的音乐
这种特殊形式的音乐用于表现某些故事当中的情节或事件,会更像“米老鼠”之类的视觉形象结合。其中一个例子是罗伯特•朱丹做了大量的研究《粉红豹》的主题音乐,就像猫轻知正闭轻地往上爬,然后下来,然后再往上爬一样。音乐节奏和动物的动作节奏一样,根据身体上的紧张和放松来调整和声,同时,旋律也跟随着身体动作。通常,对于戏剧性电影来说标题性音乐被认为是老套的,但对于喜剧片来说效果相当不错。
(六)情绪音乐
大多数电影音乐都是伴随画面上任务的情绪来进行的,情绪音乐有意采取发生的戏剧和感情无关的立场。当音乐与所发生的事情无关时,反讽能够形成一种强烈的对位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所发生的事情。这种情况能够产生强烈的效果,当表现大悲剧或大灾难时,使用会喜庆的音乐形成对位,只会让我们更明确地跟受搭裂害者靠得更近,如影片《发条橙子》。
二、电影音乐的使用原则
电影音乐的创作又称为配乐,这个名称隐含着电影音乐的使用原则,它绝不能游离于影片之外独立存在,而是要紧密配合影片的主题和风格,保证和影片的具体场景情节在情绪上的一致性。在电影艺术中,音乐的作用极为重要。
电影音乐可以突出影片主题,成为影片风格化的主要手段之一。
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以20世纪初发生的一场海难为题材,以凄凉哀婉的音乐拉开回忆的序幕,让观众不由自主地潜入大西洋那深深的海水中,探寻当年在这里上演的惊世恋歌。�My Heart Will Go On�这段主题音乐在影片中出现多次,尤其在生离死别的关键时刻成为凸显主题的最佳手段,赚取了无数观众的眼泪。这首曲子至今仍留在许多人的心中,成为至死不渝的永恒爱情的象征。
雅克•贝汉执导的《喜马拉雅》也是以音乐突出主题的典范,那寂寥、空灵、富有地方特色的宗教音乐作为主题音乐,在影片中反复出现,颇具象征意味。藏族民歌与西方弦乐的完美演绎,仿佛象征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对话。在这里,影片的主题音乐呈现出交响乐式的结构布局。当两代领袖带领商队前进时,音乐是两股汹涌的潮水,呈现出一种强弱对比的节奏:伴随着年青人有力的步伐,音乐总是刚劲有力,还跳动着一些零乱的音符,仿佛年轻人不安分的性格;伴随着老年运盐队的音乐,低沉稳健,仿佛老当益壮的宣言。
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杰玛对拉提卡的纯真爱情贯穿始终,那既是杰玛参加比赛、挑战难题的原动力,也是影片最打动人的地方。所以每次杰玛排除万难、竭尽全力寻找拉提卡的时候,总会响起一段温馨、柔和而舒缓的音乐,象征着杰玛对拉提卡无比纯洁和真诚的爱。影片结尾,赢得了千万奖金的杰玛呆坐在墙角,巨额奖金并不能令他兴奋,他多希望能与心爱的人重逢啊!茫然中,他的脑海里飘过那个站台――那个他们曾经相约见面的地方。果然,一个裹着明黄色头巾的女子正在焦急地寻找他。转身、回眸、相见,历经坎坷之后的拉提卡与杰玛终于幸福地拥抱在了一起。此时,温馨、柔和而舒缓的音乐再次响起。这几段温馨的音乐很好地诠释了影片的主题――杰玛从未放弃过对拉提卡的爱,拉提卡是他―生的梦,他愿意用生命、用那两千万卢比换取和拉提卡在一起的机会。
在《南京!南京!》中,曾经的风尘女子在目睹了日军对中国人的凌辱后,逐渐意识到这场战争的残酷。为了换回难民营的安全,为了其他妇女不再受日军的奸淫,她毅然第一个站出来去当慰安妇。伴随着那只缓缓高举的手,影片出现了难得的温暖、深情又不失缠绵的音乐,带着深深的哀怨和无奈,既是对同胞的真情流露,也是与同胞的无奈告别。曾经的妓女,曾经被人不耻的女人,在此刻却彰显了人格中伟大的一面。
三、电影音乐的独立性
电影的主题歌和插曲最能体现电影音乐的独立性。许多歌曲,本来只是电影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作用相当于对影片的一种注解,后来却脱离了电影的母体,成了脍炙人口的流行曲目。电影史上,有的影片本身已被人们淡忘,但其中的歌曲却依然在传唱。电影歌曲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许多中国观众是听着电影歌曲长大的。
如果说电影中的配乐在烘托环境、渲染气氛、表情达意方面是间接的、委婉的、侧面的,那么电影中的歌曲则是直接的、强烈的、正面的。因为相对于配乐,歌曲不但有音乐旋律,还有可以直接传情达意的歌词,更能直抒胸臆,体现剧中人的所思所想所感。因而在许多电影中,当主人公遇到难以言说的情境或者简单的言语不足以表达炽烈的情感时,往往会采用歌曲的方式。《红高粱》中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酒神曲》,无不彰显着生命的张扬和热血沸腾的原始冲动。《小武》《站台》《任逍遥》等片中的流行歌曲,犹如一本音乐档案,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心灵的变化,唤起无数人对那个特定时代的记忆。而《重庆森林》里贯穿全片的歌曲�California Dreaming�与王菲饰演的女店员梦境般的心态和行为相契合,镜头也呈现出梦幻般的朦胧与暧昧。《魂断蓝桥》中那首古老的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不仅旋律优美流畅,还把有情人的生离死别刻画得肝肠寸断。
在某些影片中,音乐可以起到结构影片、揭示主旨的作用。《城南旧事》的导演吴贻弓透过小英子的眼睛,带领观众踏上了回归童年,回归传统的怀旧之旅。人生的美丽、无奈和伤感,通过“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的《送别》歌曲,缓缓地流淌到观众心间,产生了含蓄、隽永的美感。在“离别”中成长是影片的鲜明主题。《送别》的歌词述说着“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离别多”的伤感,用这首歌来阐释影片的主题是非常恰当的。因为音乐的每一次出现都是一个故事的结束和一个人物的离去,同时也伴随着英子对人生离别的体验和成长。
在影片《黄土地》中,富有民间特色的信天游出现多次,它们既是顾青下乡采风的主要目的,也是影片叙事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段段“酸曲”不仅宣泄了黄土地的民生疾苦,还成为刻画人物的有力手段。如翠巧在不同场合吟唱的信天游有五六段,每一个唱段都丝丝入扣地道出了她的心声,表现了她孤立无援的悲惨处境。
四、电影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
《莫扎特》是著名导演米洛斯•福尔曼的一部杰作。影片叙述了莫扎特与维也纳宫廷乐队御用作曲家萨列里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电影告诉我们,作为肉身的莫扎特在反抗中失败了,但他的音乐却获得了永久的胜利。该片曾获1984年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奖。片中最吸引人的无疑是莫扎特那些美妙与感人的音乐,如《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著名歌剧,还有协奏曲和《安魂曲》的片段。音乐与叙事完美融合,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音乐在这部电影中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从开头的第25交响乐,到结尾第20钢琴协奏曲,以及中间精彩的歌剧片断《魔笛》《唐•乔万尼》《后宫诱逃》,等等,莫扎特的音乐无处不在,时而柔和优美,时而雄浑高亢,与剧情结合得恰到好处,极大地触动了人的灵魂。在这部电影中,音乐已然不能叫配乐,而是绝对的主角。许多人喜欢这部电影,就是迷恋于莫扎特的天才音乐。
陈可辛导演的《甜蜜蜜》将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结构元素融入叙事之中。在这部影片中,邓丽君的歌曲成为推动影片情节发展的重要元素。尤其是《甜蜜蜜》这首歌,不仅贯穿了影片的始终,还成为男女主人公情感的见证者和成全者。影片的成功既得益于导演对爱情题材的独特处理方式,更得益于邓丽君歌曲的时代记忆和情感魅力。
在影片开头的1986年,黎小军和李翘各自搭乘火车从内地到香港打拼,虽然命运为他们创造了一次相识的机会,但仅仅是背背相靠之缘,还没来得及注意对方,命运就将他们引向了不同的道路。幸好两人都喜欢邓丽君,喜欢听她的歌,这歌声总能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令两颗隐隐相吸的心迸射出爱的火苗。
由于邓丽君本身有着广泛的受众,观众总能很快找到共鸣,在她悠扬的歌声里,两人的感情也显得格外动人。影片借助邓丽君的歌曲,巧妙地把握住了都市化大潮中人们的特定心理状态。片中的《甜蜜蜜》不只是首耳熟能详的爱情歌曲,更是联结主人公命运和串联故事的关键元素,它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符号,点出了男女主角相似的身份。而《再见,我的爱人》《月亮代表我的心》等歌曲总能恰到好处地出现,既彰显了男女主角的复杂心情,又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也展现出了电影音乐的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 王铁梅(1969― ),女,河北沧州人,牡丹江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舞蹈理论。

㈤ 如何分析音乐作品

最近在入门电影相关,加上以前选修课选过电影配乐,就大概谈谈电影中的音乐吧。分析一部电影中的音乐作品,可以从其起到的作用谈起。

在电影中,很多时候音乐是没有歌词的,因此相当抽象、纯粹。要务实地谈音乐的「内容」,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像有歌词的时候,音乐本身传达的意义和情感比较明晰、具体。然而,对于一部影视作品来说,当音乐和影像有机结合时,意义更容易传达。有一点要注意,影视音乐作品并不仅限于一首完整的歌曲(由人声或乐器完整演奏),也指电影中应情节要求加入的配乐。一般的电影OST(Original Sound Track)中都可找到公开发行的配乐原声。

电影音乐的理论变化很大,因此并没什么固定的赏析方式。

有人坚持电影音乐应有属于自己的意义和尊严,甚至有人认为音乐应该主导影像。有一些导演提倡「纯粹说明式」的音乐,这种音乐和影像的地位在影视作品中是完全相等的。比如一些经典的悬疑片中,一个人遭遇了紧急情况,或是一宗谋杀案在悄然进行中——此时此刻,演员的每一个动作(步伐、呼吸、神态变化等),其实都有相对应的音乐强调其悬疑性。比较经典的有Bernard Herrmann在著名惊悚影片《触目惊心》(Psycho, 1959)中编制的「浴室杀人」场景配置音乐,极大地刺激了观众的听觉,也成就了Herrmann这位电影配乐界殿堂级巨人。他自己说,《触目惊心》三分之一的电影效果应归功于配乐。

当然,也有人坚持,电影要以影像为主,音乐不可喧宾夺主。不过,大师级别的导演往往对电影音乐要求极高,因此也不惜重金和优秀的作曲家联手。导演本身不一定要对音乐内行,他只需要认清电影某个部分需要的戏剧性就行了。至于如何将戏剧性融入音乐,就是作曲家的事了。导演和作曲家的合作关系不一而足,有的作曲家是看了粗剪(rough cut)之后立马开始写,有的则是看完细剪才动笔。大多数歌舞片的导演都是在开镜前就与作曲家合作完成了片中音乐的制作,开拍前事先在录音室录好了,再拿给演员对口型。

电影音乐的具体作用有很多:

1. 在电影字幕升起时的音乐宛如序曲,能代表电影整体的精神和气氛。

2. 某些音乐能暗示环境、阶级或是种族群体。

约翰·福特(John Ford)的西部片擅用简单的民歌,比如《红河谷》(Red River Valley)被用于《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 1940)中,或19世纪西部开拓时代的宗教赞歌如《Shall We Gather At the River》。这种带有浓厚乡愁意境的音乐通常以开拓者的乐器演奏(如哀伤的口琴或某种手风琴之类的)。意大利电影也擅于运用抒情或情绪丰富多彩的曲调来反映其歌剧传统,特别是Nino Rota创作的作品,最具有代表性的如《教父》(The Godfather, 1972)。

3. 某些音乐可以预示即将发生的事,让导演能事先给观众一个心理上的警示,经典作品不得不再提到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的惊悚悬疑片,通常都配上带「焦虑性」的音乐,有时往往是虚晃一枪,有时却爆发为一个高潮。

最经典的莫过于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Jaws, 1975)中鲨鱼主题的配乐,堪称史上最佳,这块要详细讲讲。鲨鱼出现的主题其实结构比较简单,也就是一两个音一再反复,但是加上渐进层递和由简入繁的编曲手法,成功诠释出大白鲨的冷血窥伺、神出鬼没,和导演在摄影手法上以大白鲨为主观的运镜手法相结合,搭配出强烈的艺术风格和电影效果。

顺便说一句,记得当时上课时老师还给我们听了一下两段不同的配乐,即「虚晃一枪」和「大白鲨出没」,虽都制造出紧张效果,但其中节奏上的微妙差别,揭示着迥然不同的「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然而观众的情绪已被撩拨起来,完全被影片的节奏所控。

不同乐器的使用在《大白鲨》一片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Chrissie's Death》是影片一开场时,一名少女遭到鲨鱼攻击时的配乐:一开场时竖琴轻撩漫拨,白鲨的主题穿梭其间,隐约透露着一股神秘与杀意,紧跟着弦乐狂卷出突如其来的攻击,虽然攻势暂歇,然而惊魂未定,即刻一波又起,急鼓如雨中,少女遭到大白鲨无情的吞噬,最后一切归于平静,幽静的海面上曙色初现,彷佛什幺也不曾发生过。然而一股未知与不安,却在海潮深处回荡不已。竖琴是威廉斯在《大白鲨》中运用得很有感觉的乐器,流转滑动的拨弦音色,很能诠释出海洋的无垠多变,以及浪潮起伏间潜藏的狩猎与窥伺。《The Underwater Siege》中竖琴的运用更是令人惊艳,这一段音乐描写白鲨攻击捕鲨笼中的海洋学者,气氛来势汹汹,威廉斯舍弃以常见的管弦模式,来表现这一段猛烈且惊心动魄的袭击,反而使用竖琴这种音质向来让人觉得柔美的弦乐器,以汹涌如潮,一波接着一波的急弦,翻腾出绵密激烈的攻击,佐以紧凑的打击和回荡的铜管音效,将深海中的人鲨缠斗描绘的千钧一发,令人屏息。
4. 很多情况下需要影片中角色约束或隐藏情感,音乐也常能暗示人物的内心状况。这一点就不赘述了,是很常见的展现人物心理活动的艺术手法。

5. 音乐可控制情绪的转换,也能使主导的情绪中产生或造成相反的效果。

在约翰·休斯顿(John Huston)的《铁血雄狮》(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1951)中,主角在非理性的突发状态下,从垂死同伴手中夺取旗子,投入激烈的战斗中。为强调这个年轻人的爱国之心,配乐利用了美国军歌的激昂。南北战争时,南方军的掌旗兵受伤了,因痛苦而跌跌撞撞,旗子也破破烂烂,此刻,音乐转成痛苦的挽歌,并逐渐转为Dixie(美国南北战争时,南方流行的军歌)的怪异扭曲版。主角原本激昂的斗志掩盖了受伤的痛苦,但因为音乐的转换,观众和主角一样,突然陷入了可怕的颓丧中。

相反地,像在影片《邦妮与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 1967)中的一段抢劫戏却使用了乡村式的五弦琴音乐,场面十分轻松有趣。很多影片中也常看到戏剧性不强的片段(如男女在街上漫步),却配以天马行空的狂想曲风,音乐浓烈、节奏轻快,与剧情产生巨大的反差。

6. 最后,也是最常见的一个作用,代表角色的个性,或者影片的主旋律。一首歌火了,带动整部电影也火了,甚至于很多年以后,当人们谈起这部影片时,经久不衰的是旋律,更是伴随着旋律的那段记忆。好的主题歌往往胜过其片子本身,也往往是片子的浓缩。常见的还有「老歌新唱」,如Celine Dion和Clive Griffin为《西雅图不眠夜》(Sleepless in Seattle, 1993)翻唱的上世纪40年代的老歌《When I Fall in Love》,更添韵味。

电影中的音乐作品用得是否恰到好处,是否别出心裁,只要以上的几点起了作用(倒不一定是反映出导演的匠心独运之处,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从视觉和听觉上给观众以共鸣与刺激,就可以说该音乐作品从某种意义上「传达了意义」。

㈥ 关于一部电影中的音乐片段作简单评析

1.首先观察其在电影当中的位置,若能引出线索人物,这是关键乐段。
2.若某段音乐反复出现并且带有不同程度上的变奏,则可充分说明其是这部电影的主题音乐,将会起到烘托电影情感之效。
3.若音乐在特定场景下,或者某场景之后,则其为描绘乐段,是为镜像描摹的润色。
希望可以帮得上你啊啊。

阅读全文

与如何分析电影里的音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爱情网电影京香 浏览:645
无限列车电影院现场 浏览:583
中国演员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浏览:270
就要玩电影院手机版 浏览:49
周润发主演赌神一电影大全 浏览:122
关于太阳的电影名字 浏览:476
国产爱情电影有哪些好看 浏览:368
青蛙王子全集中文版电影 浏览:685
沈腾新电影叫什么首富 浏览:115
孤傲爱情电影 浏览:758
王晶导演客串电影 浏览:818
哪个导演的电影音乐用得最好 浏览:689
国产海盗电影大全 浏览:905
军旅电影男演员 浏览:910
一部吃了鱼后变异的电影 浏览:418
辽宁汽车电影院有几家 浏览:715
男主角叫烧饼的电影 浏览:143
情侣视频大全爱情电影 浏览:313
把房子缩小变大是什么电影 浏览:485
电影为爱判逆2完整版 浏览: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