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诡异大卖的电影《前任攻略3》,这部从三四线小城市火起来的电影,主题歌《体面》让于文文唱得街闻巷知,捧红了电影也捧红了演唱者。同样,该电影的《说散就散》也是成为流行金曲了。
② 以奥斯卡获奖电影《芝加哥》为例,探讨如何成功使音乐剧电影化
好莱坞歌舞片与百老汇音乐剧一直有着紧密联系,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两者相互借鉴、互相映衬,共同发展。高质量的音乐剧改编为歌舞片搬上大荧幕,是业内常有发生的事情。可以说,美国百老汇音乐剧为好莱坞歌舞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和创作来源。
其中,《芝加哥》作为极具讽刺意味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多年来长盛不衰,更是在2002年被改编为电影,让更多的人得以领略其韵味和魅力。2003年,电影版《芝加哥》一举斩获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奥斯卡六项大奖,并打破了35年来歌舞片无缘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局面,成为一部在商业上和口碑上都取得巨大成功的歌舞电影。
影片讲述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主要讲述了两名女子杀人以后,不仅没有得到当地法律的制裁,反而经过律师比利炒作后声名大噪的故事,讽刺了芝加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娱乐至死的黑暗荒诞世态。
音乐剧和歌舞片是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艺术作品,两者相映成辉、各有千秋。在如今市场上越来越多音乐剧改编歌舞剧的情况下,这部18年前的老作品,在豆瓣上依然保持8.8的高分,被认为好于96%的歌舞片。
《芝加哥》凭什么脱颖而出,成为音乐剧影视化的经典之作?
在我看来,仅从电影的故事情节探讨,无法深入回答这个问题。今天本文就以《芝加哥》为案例,从电影叙事手法、镜头话叙事语言、声音艺术创作三个方面,探讨这部歌舞电影如何对音乐剧进行影视改编,从而与观众情绪产生联结,带给观众强烈的视听感染力。
写在最后:
电影《芝加哥》作为一部成功的歌舞片,无论是商业价值还是影片口碑都取得巨大的成功。影片凭借美妙迷人的歌舞场景、入木三分的人性刻画以及现实深刻的主题内涵,成就其歌舞片史诗级地位,并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经典之作。
因此,今天这篇文章详细分析了电影《芝加哥》故事情节之外的魅力和精彩之处。
在我看来,影片通过对电影语言的熟练运用,成功将舞台作为主导的音乐剧改编为更具大众文化的影视作品,将局限于舞台的小众文化传播给更加广阔的受众,这正是影片《芝加哥》长久不衰的魅力和独到之处。
③ 举例谈谈电影音乐如何配合剧情结构和视觉画面的节奏 急 在线等
电影画面传递的是内容,音乐四电影表现力的载体,贯穿电影发展的始终,电影音乐不仅仅是作为画面的陪衬存在,而是要传递出去。
《泰坦尼克号》一开头就以苏格兰风笛的哀怨之声配合高远清澈的女声营造除了悲剧色调的音乐,人民仿佛能够在脑海中想象出在轮船上展开的爱情故事是多么凄凉,随着故事的推进,整部电影的音乐曲调也发生了变化,由暗转明,速度开始变快,管弦乐队演奏的有气势的节奏又把人带到了这艘豪华的大船上,人们脸上兴奋的表情,船上豪华的装饰都能够在你脑海中浮现,这种欢快的基调配合热热闹闹的画面,简直是最好不过了,随着男女主角爱情的升华,最经典的曲目《我心永恒》应运而生,苏格兰的风笛与钢琴交织,配合男女主角激情奔放的爱情,行云流水般的音乐是对男女主角爱情最好的诠释,最后一首《上帝与我们同在》则在整个船即将沉没的时候播放出来,画面中每个人都急急忙忙地逃生,哭声喊声混成一片,船上的乐手安静的演奏,这一对比强烈地表现出乐手、船长等人的高尚品格,也包含了对人们的安慰,希望上帝与人们同在,给人以心灵的安静。
《理发师》被称为油匾电影的里程碑,选取了交响乐和童声合唱来表现整个故事,这种摆脱浓浓吴音,只依靠画面是不能够展现出来的。
《地方英雄》中使用了两个主要的音乐主题,当场景切换成西南部都市时,响起得是摇滚乐曲调,海边的村庄伴随的则是一种较低沉,较辛酸的民间曲调,在最后一场戏中,年轻人回到休斯顿后,深情地回忆起苏格兰那片土地,这时影片两种音乐同时响起,给整个故事结尾。
④ 分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音乐对电影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形象刻画。怎么写
《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是在京剧青衣那清亮漂浮的吟唱中开始。它如幽灵般由远及近、由淡至浓。这不仅预示着全剧的悲剧性结局,同时也为全剧的音乐定下了基调,这就使整部舞剧音乐充满着京剧音乐元素。对作曲家陈其钢而言,这更是一种情结。生于艺术世家的他,曾经学过花脸,父亲对京剧的热爱,使他对京剧有着特殊的爱好。而陈其钢一直也想创作一部作品并把京剧素材融入进去。“大红灯笼”的题材正适合他的想法,因此,陈其钢便欣然加入。
在长达一年的创作过程中,陈其钢曾把已经写完的第一稿全部重写。由此可见,他对“大”剧的认真和重视。就音乐而言,京剧元素始终若隐若现弥漫于全剧之中。第一幕“迎娶新娘”时用了传统京剧曲牌“柳青娘”。第二幕“学京剧”中,在满场的水袖轻扬飞舞的穿游中透出的却是脍炙人口的《夜深沉》。特别是第二幕结束前的麻将舞。陈其钢别出心裁用中国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盘作为乐器和传统的中国打击乐配合。这两者之间所产生的内在张力和律动,烘托了打麻将时的形态,同时也刻划了人在打麻将时的心态。
虽然某些媒体发表的具有不切实际的破坏性评论往往比具有心灵思想的创造性艺术能更快地产生大众效应,但相信自己的心灵和评判能力,亲眼看看大红灯笼亮不亮,亲耳听听它的音乐,是每个真正热爱艺术,特别是热爱和支持中国原创艺术朋友的明智选择。
《大红灯笼高高挂》时,音乐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超出了影片,达到一种新的境界。赵季平认为电影音乐应该赋予电影以灵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电影不仅是视觉艺术同时也是听觉艺术,电影作曲家要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根据影片情节、画面、氛围进行创作,这就有其特殊性,而赵季平在音乐与画面结合方面有其独特悟性,能很快根据导演意图创作出具有灵性的音乐,他创作的电影音乐不再只具有协调作用和媒介作用,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画面所未能表达的深层感情,使音乐和画面的结合浑然一体。他对各种类型的电影,悲剧性的、色彩性的、史诗性的、城市风情的或民俗的,都能得心应手地处理,从整体设计到细微末节的音乐布局,使每部音乐既与影片融为一体
⑤ 声画同步的电影纯音乐有哪些
声画同步的电影纯音乐有:《寻梦环游记》里的rememberme。《和你在一起》的牵你的手。电影《孙中山》中,当北伐军出城跑步出征时的音乐。声画同步是指声音与画面同步配合,声音配合画面表达意义,同画面同起同落,两者相吻合,声音配合画面所表现出的人声、环境音、自然声等等。
⑥ 以一部电影为例子,介绍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评析《勇敢的心》电影音乐
澳大利亚著名影星兼导演和制片人梅尔•吉布森的影片《勇敢的心》描写了苏格兰古代战争,是一部史诗巨片,长达三小时。该片最让我动情的乃是影片中的音乐。
音乐中运用了苏格兰民族器乐,表现出音乐的质朴、纯情动人。音乐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细微的感情变化,一段段优美的音乐更是催人心魄的让人感动,使人的心神驰往那一片神秘的苏格兰土地。18首音乐作品紧扣电影剧情的变化,无论是如华莱士私定终身的温馨场景,还是奋力搏杀的宏大战场,都用温情的苏格兰原驻音乐,或是回肠荡气的弦乐表现的淋漓尽致。以下就是从电影音乐功能的几个方面来分析《勇敢的心》的成功之处。
一、渲染气氛
(一)渲染地方色彩
伴随着深邃、宽旷、幽怨、荡气回肠、悲壮的苏格兰风笛,摄影机引导我们的视线穿越于苏格兰高地的如史诗般的景色之中:深蓝色的山脉覆盖着一层紫色的天空,天空的边缘点饰着粉红色的云彩;自远处看去,大大的鹅卵石自山巅渲泄而下,然后冲流入一片深绿色的草原;还有那到处分布的苏格兰湖泊,时时映照着穹苍的变幻。在一片宽广、黑暗的天空里轻吟着淡蓝色的光辉。音乐与画面天衣无缝的相反相成、润物无声,不留痕迹地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空。一段旁白又向观众说明了故事的发生的历史背景。短短的不到3分钟时间里,导演将画面、背景音乐、旁白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历史沉重感的意境。
(二)渲染环境气氛
威廉的父亲马尔康与哥哥走进谷仓,发现六十具尸体那一段。“麦克安德鲁斯……麦克安德鲁斯!”马尔康喊着。他们下了马。音乐渐起,约翰举起了一把砍柴用的斧头,然后走到谷仓的门口,把门推开。听不到里面有任何声音。这时阵阵的鼓声,伴随心跳的节奏,不禁让人屏住呼吸,一同感受他们那时的紧张。突然,一只鸟飞出谷仓,打破这一紧张的氛围。马尔康窸窣的脚步声,又一次紧张起来。原来是小儿子威廉就站在谷仓的门口,正往里面的尸体瞧。
威廉假意向杀死美伦的贵族投降那一场景,通过音画的完美结合,体现了情节的张力。几个骑马的士兵手持长矛在四周巡视。威廉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出现了。音乐起。(慢动作)威廉策马缓缓向哨兵走来,马蹄踩着地上的泥浆(特写);躲在暗处的哨兵悄悄尾随其后。音乐快,画面慢,镜头快速在威廉、士兵、杀死美伦的贵族之间转换。画面与音乐的不对称性,形成了强烈的艺术对比,从而营造了紧张、牵动人心的影响效果和画面的冲击力。(转为正常动作)突然,威廉从背后抽出一柄三节鞭,打向军官。还有一对比是环境声响与背景音乐声响对比,比如马的叫声,马蹄落地溅起泥浆的声音都被放大化,以动衬静。表现了威廉过人的胆识和超人的机智。都在这3分多钟场景中出色地表现出来。
二、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
音乐就其本质来说,是最不善于表现视觉上可以把握的现实世界中有形的客体的,它的最大长处在于高度概括地表现人类最内在的心理体验,微秒丰富的感情状态。用音乐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更是电影借助音乐的主要目的。①
威廉在参加父亲葬礼结束后,迟迟不愿离去,这时参加葬礼的一小女孩走到正在啜泣的小威廉面前,手里握着紫色的蓟花要送给威廉。威廉的眼睛望着小女孩的双眼,泪水禁不住又一次流了下来,是因失去父亲还是被小女孩感动而流,我想,这两方面都有。这时候,背景音乐响起,深情而又富有浪漫、优美、哀怨的情调。从而表现出威廉失去父亲后的忧伤和两小无猜之间纯真的相互关爱之友谊。无论环境怎样恶劣,都不会阻挡住人们对爱情的渴望。
三、深化影片的主题思想
每一部电影都有它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勇敢的心》的主题是“爱情”和“自由”。电影中的各种艺术元素,都是围绕这突出主题思想而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例如一曲《Secret Wedding》,见证了威廉与美伦的秘密婚礼,没有语言,只有缓缓流淌着溪溪泉水和连绵的山峦。在这里,只凭借音乐就达到了深化“爱情”这一主题的作用。让我们在美轮美奂的美丽大自然风景之中体会他们缠绵、浪漫的爱情。
还有影片的结尾那一曲《Freedom》。当威廉使尽全身的力气,张大了嘴,用最后的力气高喊:“自——由!”的时候。镜头切换,史蒂芬痛苦地闭上眼睛……,伊莎贝尔也痛苦地闭上了眼……这是“爱情”和“自由”的主题都达到高潮。风笛以高亢的基调拉出了英雄的主题,威廉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看见了他日夜思念的美伦。这时两个主题交织在一起,音乐激情且激荡。
本片的背景音乐还有一大特点:音乐类型大部分为时空氛围型。导演通过富有特定的民族地域特点或时代特征的旋律,民族的、古代的或特殊的乐器音色,民族的、古朴的节奏,对影片整体时空氛围产生认同感。从而达到正如法国电影理论家让•米特里所说“它可以造就有利于从心理上接受一部影片的听觉环境,使观众适应一个梦幻世界,它仿佛把作品嵌入音匣之中,使影片与现实世界隔绝,还有利于感觉的迁移,而这正是希望观众做到的。”
⑦ 《辛德勒的名单》种的配乐作者并结合音乐主题举例说出音乐片段和剧情的结合点,并加以分析。
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
《辛德勒的名单》成了电影里的经典,电影中扣人心弦的音乐同样成了音乐里的经典。长达3小时15分的电影有14段、总长为六十多分钟的配乐,便构成了这张音碟。配乐的作曲为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一位曾获得过五次奥斯卡奖、十八次格莱美奖、三次金球奖的作曲家,《侏罗纪公园》《星球大战》《拯救大兵瑞恩》等影片的配乐便出自他手。在《辛德勒的名单》中,约翰·威廉姆斯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创作手法,不再以景,而是以情入乐,采取浪漫乐派的传统写法,用柔和简练的旋律将影片所要表达的一个民族复杂而沉重的内心世界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加上画面、情节的配合,套句俗话说——很煽情。
配乐中有着许多小提琴独奏的乐段,演奏者是举世闻名的小提琴大师——伊扎克·帕尔曼(Itzhak Perlman),一名犹太人,由他来演绎这样一部电影的配乐自是最合适不过。钢琴部分由则作曲家亲自上阵,同时还有合唱团的声音。
还值得一提的是这张唱片的封面,一只有力的成人的大手紧紧地拽住了小红袖子里伸出来的孩子的小手,拯救的主题就这样简单而又震撼的表现出来了。袖子的红色是整个画面中唯一的彩色,特别显眼,我想这或许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画面的背景则是“老式打字机透过一条仿佛浸染过鲜血的色带打出的名单...........”——辛德勒的名单。
总而言之,这是一张悲伤但又不只是悲伤的音乐,若能配合电影,可以让你感受到更多。
曲目简介:
01.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
这是贯穿全片的主旋律,在影片的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在14段配乐中最为突出,也是广大音乐爱好者最熟悉的。这段配乐取自片尾,这时,画面上是如下情景——几十年后,当年被辛德勒拯救的一千多名犹太人带着他们的后代,来到了辛德勒的墓前,每人拿着一块小石头,放到辛德勒的墓碑上,场面庄严肃穆。这段旋律就在这时响起并久久的持续下去,极为婉转、哀伤的旋律由小提琴大师帕尔曼深情的演绎着,传达着一种极为复杂的心情。看着电影的这一幕时,听着琴声,能让人忍不住流下泪来。
14.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 (Reprise)
这还是那段主旋律,由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用钢琴演绎,出现在影片结束打字幕时,与悠扬婉转的小提琴声比,钢琴的演绎有着表达另一种不同的感伤。
(以下曲目介绍引自:《辛德勒名单》音乐赏析—杨大林-《高保真音响》杂志)
《辛德勒名单》配乐的主题(The Main Theme)结构完整,是常见的复杂三部曲式。在短短的忧伤的引子之后,小提琴如泣如诉地奏出了主题乐段。这贯穿在全片中的哀婉动人的旋律,完全游离于画面之外,从宏观的角度刻划了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的心理历程。主题在高八度上以明亮的音色反复和扩充之后,进入中间段。小提琴在低音区继续倾诉着,听众可以想见演奏者此刻灌注在弓弦上的激情——小提琴家帕尔曼所属的整个犹太民族的那种饱含苦难的难以言喻的激情。主题在高音区上热烈地再现,最后消失在竖琴深情的主和弦分解音型上。
影片里有代表性的配乐段落,除了最富于感染力的上述主题以外,还有一大段音乐具有明显的“写意”倾向,在威廉斯所有作品中可以称得上“超凡脱俗”了。这段音乐跨度很大,长达10分钟,定名为“辛德勒的劳动力”(Schindler′s Workforce)。其主要部分是从克拉科夫的犹太人在党卫军监视下搬出家门,而辛德勒同时迁入“新居”开始的。它几乎不为人知地悄然响起,在镜头不断地切换,场景也不断更替的过程中,音乐始终在相对固定的节奏上反复变奏着一个动机。独奏单簧管呜咽般的音色在不时地插入。这里,音乐在进行中与画面保持了一种平行发展的非同步关系。正是这种不落窠臼的写作手法,使音乐始终游离于画面之外,在获得相对独立的品格之后,得以更深刻地揭示画面内涵。观众所看到的一切——犹太人受到的非人待遇和他们面临的悲惨处境;德国纳粹的嚣张气焰与横行霸道;作为个人的犹太人会计施泰恩为了同胞而忍辱负重、积极斡旋;和同样作为个人的德国人辛德勒想利用战争大发横财,为建立自己的工厂费尽心机等等,这一切都是在当时那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历史大背景下发生的。而作为民族与个人,都无法逃离命运的轨道。音乐里那固执的、显得不近人情的呆板节奏,正像历史的沉重无情的脚步,在驱使人们无奈地一步步走向不可知的未来……
在这里,音乐已经高度概括化了。
如果说影片配乐创作仍带有约翰·威廉斯特征的话,那么最明显的就是辛德勒与他的犹太人分手这一场景中的配乐了。这时音乐尽管仍然保持着写意功能,但在段落上却恰如其分地与画面保持了同步,伴随情节的发展准确地烘托着画面的气氛,达到了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作曲家将这段音乐定名为“我该救更多的人”(I Could Have Done More)。随着辛德勒在犹太人簇拥下一边缓步走向汽车,一边向会计施泰恩交代最后一些事宜,在温暖的弦乐背景上,长笛、单簧管、英国管先后形象地吹奏出了人声对话般的亲切旋律。在犹太长老向辛德勒递交那张所有被救者签了字的证明书时,弦乐再次以温暖的音色奏出了一个充满深情的主题变奏。而当会计施泰恩郑重、恭敬地向他们的守护神辛德勒献上那枚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感恩之情的戒指时,随着辛德勒接过戒指的动作,影片主题旋律再次响起,将画面中的感人气氛推向了高潮。其后,辛德勒离去时,移动摄影机透过车窗拍摄的他的侧面特写镜头中,玻璃上叠映出了依依惜别的人群。在画面以形象、精练的电影语言表现内涵的同时,音乐也用从主题发展出的悠长、绵延的旋律线表现了辛德勒与他倾尽全力救出的这一千多个生命之间结下的难舍亲情……
观众一定会记得,影片结尾处出现了一个全景镜头:阳光明媚的原野上,存活下来的犹太人排成一列从地平线上走来。他们代表着自己那苦难深重的古老民族,一改过去屈辱压抑的形象,正在大踏步地走向充满希望与光明的未来。与此同时,残暴无比的集中营司令官,党卫军少校阿蒙·格特被处绞刑。人类历史上那人性极度扭曲的、最为恐怖血腥的一页翻过去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在这组镜头中,音乐也第一次表现出了轻松与欣慰之情。在独奏吉他的小调分解和弦上,口哨吹出的前奏,令人感到一种适度的愉快与活泼,引出了民歌合唱曲“金城耶路撒冷”(Jerusalem of Gold)。
山林的气息美酒般清爽
钟声和松柏的芳香
在风尘中弥荡
沉睡的树丛和石垣
还有那横亘的城墙
把这孤独的城池
送入睡乡
黄金之城 青铜之城
耶路撒冷到处充满光芒
我用我的琴声
永远为你歌唱
这是一首三拍子的、用自然声演唱的歌曲。词曲作者并不是威廉斯,而是犹太裔作曲家瑙米·谢默,而且这首以希伯来语演唱的颂歌也并非为本片而作。“金城耶路撒冷”最早曾出现在1991年由法国和以色列合拍的影片《为了萨沙》(Pour Sacha)中。这首颂歌以其质朴的旋律、虔诚的情感,表达了犹太民族对金城耶路撒冷的无比崇敬和无限希望。在《辛德勒名单》里,对于作曲家约翰·威廉斯来说,它还是配乐创作的基石——辛德勒主题的主导动机就出自这首合唱曲的第一小节。正是在这一小节下行五度的短小动机上,作曲家创作出影片《辛德勒名单》充满激情的全部音乐。
曲目清单:
01.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 - Itzhak Perlman
02. Jewish Town (Krakow Ghetto - Winter '41) - Itzhak Perlman
03. Immolation (With Our Lives, We Give Life) - John Williams
04. Remembrances - John Williams
05. Schindler's Workforce - John Williams
06. Oyf'n Pripetshok/Nacht Aktion - The Li-ron Herzeliya Children's Choir
07. I Could Have Done More - Itzhak Perlman
08. Auschwitz-Birkenau - Itzhak Perlman
09. Stolen Memories - John Williams
10. Making The List - Itzhak Perlman
11. Give Me Your Names - John Williams
12. Yeroushalaim Chel Zahav (Jerusalem Of Gold) - The Ramat Gan Chamber Choir/Hana Tzur, Cond.
13. Remembrances (With Itzhak Perlman) - Itzhak Perlman
14.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 (Reprise) - John Williams
⑧ 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结合例子)
我不太清楚你说的是那一段,不过给你一个交响乐版的。
很不错哦!
http://www.6621.cn/yy/6571.htm
大碟介绍:作为宫崎俊"御用"音乐制作,久石让在宫崎俊作品中所起的作用,可以用画龙点睛来形容.这张幽灵公主电影原声的交响乐组曲,充分体现了久石让一贯的作曲风格,整体表现气势恢弘,细节细致入微.这张CD和原声大碟不同之处,在于是捷克爱乐乐团(Czech Philharmonic Orchestra)作为伴奏。 该乐团成立于1896年,是捷克代表性乐团,特别是弦乐部分早享佳誉,合奏力高强,具有古雅的情调。下面会对每个曲子做一一介绍. 第一章 アシタカせっき此曲为《幽灵公主》开篇序曲,在日语配音中,这段没有人物对白,但在英语配音中,加入了对白,或许让美国人看这么深奥的电影,一时半会无法理解里面出现的一些名词的含义,所以加了段注释意义的对白,好把思维有点愚笨的美国人带入剧情。不过个人觉得,加了对白,就破坏了此曲的完整性。此曲对整个影片来说,起着引子的作用,在片头云雾缥缈的群山中,镜头慢慢推移,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森林出现在观众眼前。开始时大提琴的低音和画面融合,如同置身于群山之中,随着画面的移动,高音部分渐起,随后进入故事情节。 第二章 TA·TA·RI·GAMI 此曲运用在影片的第一个高潮部分,就是开始时猪神由于被恶魔附体,威胁到村庄的安全,主人公骑着长角鹿成功用弓箭阻止了其前进,但也身受重伤。这个战斗过程动作流畅,音乐配合到位紧凑。 第三章 旅立ち~西へ~这是本张CD中,笔者最喜欢的一曲,主人公由于受到恶魔的侵入,为了不连累族人,被迫离开村庄,去寻找解救方法。旅途中,在此曲的伴奏下,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主人公和长角鹿慢慢的行进,风吹过,掀起一波波的草浪,美丽异常。此曲被港产电视剧多次使用,过去不知道是那里出处,还以为港人的作曲水平奇高! 第四章 もののけ姫这是主人公和幽灵公主初次相遇时候的配乐,在这张CD中,久石让重新编曲,加入了钢琴的独奏部分,在曲子后半部分,运用捷克爱乐乐团的拿手好戏----弦乐合奏把这个高潮部分演绎的完美无缺~! 第五章 シシ神の森这个部分是主人公进入了神秘森林时的配乐,这个部分主要使用管乐,用簧管营造出诡异的气氛,合奏渲染背景,使听众感觉置身与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森林。 第六章 レクイエム~呪われた力~这曲起伏很大,时而管乐独奏,时而弦乐合奏,极力表现战斗时的紧张气氛。此曲结合影片,感觉会好些。 第七章 黄泉の世界~生と死のアダージョ~最后的决战部分的配乐,巨大的森林之神出现,整个战斗出现了逆转,但当森林之神的头被和尚砍下后,发生了变化,森林之神变成了恶魔的化身,群山开始变成了死丘,森林被侵蚀,灾难发生了。这曲中鼓点使用频繁,烘托战斗的紧张气氛。 第八章 アシタカとサン结尾部分,一切恢复了平静,树木开始发芽,死丘开始变绿,主人公和公主分手的时候也来到了,钢琴伴奏成为主旋律,蔚蓝的天空下是青山绿水,平直的交响乐合奏加上钢琴伴奏,把一个美丽的世界呈献在你我眼前。 整张CD听下来,人心神舒畅。说不出的舒服感觉。这个组乐是重新录制的,并不是单纯的节选原声大碟中的部分曲乐,由捷克爱乐乐团重新演绎,而原声大碟中的伴奏是东京交响乐团,知名度没有捷克爱乐乐团高。论收藏价值,组乐比原声来的珍贵。
参考资料:6621首页 → 音乐欣赏 → 久石让 → 幽灵公主- 交响乐版本歌曲列表
⑨ 电影《卧虎藏龙》民族音乐运用分析|运用民族音乐的电影
[摘芦岩 要] 电影《卧虎藏龙》的创作无疑是成功的,这部带有浓郁东方色彩的影片得到了世人的广泛认可,它不仅使得中国电影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更使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了世界。无论是导演、音乐创作者都能从中得到启示。本文从电影音乐的积极作用入手,通过分析主题、场景、人物心理等方面进一步指出电影中音乐使用的主要方式,多元化的音乐使用模式,最后从三个角度提出了该电影对我国今后民族音乐使用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电影; 民族音乐;运用分析
电影《卧虎藏龙》自公映开始,就得到了市场和专家的认可,并在第73届奥斯卡电影评选中获得七项提名,最终获得了最佳原创音乐和最佳主题曲两项大奖,使得这部带有浓郁东方色彩的影片得到了世人的广泛认可,对提升我国电影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目前中国音乐中民族元素逐步降低的情况下,更给人以深深的启示。俗话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导演李安、音乐人谭盾、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再次证明只要能够真正领悟到民族音乐的精髓,能够用适当的方式向世人表达,就能够得到各民族、各文化人群的认可,就能够展示其民族音乐的迷人之处。同时也要看到的是,通过电影这种文艺表现形式,将电影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就能使两者相得益彰,熠熠生辉。
一、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积极作用
电影音乐作为音乐范畴的一种,是电影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影内容、实质起到重要的作用,对电影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具有增强艺术效果、提高精神内涵的积极意义。电影音乐通过与电影画面的结合,能够很好地对观众思想、情绪产生推动、催化的效果,从而更好的衬托电影需要表现的内容,提升电影艺术效果。正如著名音乐家门德尔松所言,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切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它能够将许多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思想通过自身的方式传递给听众灵魂的深处。就电影音乐而言,其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突出电影主题
电影《卧虎藏龙》叙述的是因一把青冥剑失窃而引发的一系列江湖恩怨故事,其实质上是一部爱陪败御情的悲剧电影,既有李慕白和俞秀莲的爱情悲剧,也有罗小虎与玉娇龙的爱情悲剧。这一电影主题就要求其配乐既要能够显示出电影中两段爱情悲惋凄凉的艺术效果,又要能展现江湖恩怨的生死与激烈。因此,导演李安就将《月光爱人》这首歌曲作为整部电影的主题音乐,自始至终贯彻于电影的始终。乐曲通过优美的夜景从侧面表现出电影的主题:凄美的月光下,凄凉的歌曲始终伴随着江湖的恩怨情仇与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更衬托其无比的凄凉。而歌曲的英枯卜文名称A love before time,似乎也昭示这电影中的爱情如同时光一样转瞬即逝,也暗示着江湖中爱情的脆弱和不可知性。
(二)渲染场景氛围
好的音乐如同人们情绪的调酒师,能够为电影场景渲染出不同的色彩。其节奏的快慢、旋律的急缓、音响的高低,能够使观众如置身场景之中,更能够激发观众的情绪。在电影中,李安导演就将场景与音乐进行完美的结合,如在描写罗小虎在大漠出现的场景时,就使用了马头琴、二胡等音响效果的音乐出现,从而渲染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场景,同时选择一曲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展示出人物豪放不羁、对爱忠贞的性格特征。将人、境、乐三者充分结合,使观众一下能够深刻领会导演的意图。
(三)刻画人物心理
音乐作为一种最能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方式,是电影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形式,表达银幕上无法直观向观众展示的人物复杂心理状态,加强影片的感情色彩,促进影片与观众的情感交流。如影片中反映玉娇龙盗得青冥剑后,下定决心闯荡江湖快乐心情时,就选用了我国传统的民间乐器竹笛,其音色嘹亮深远,同时选用了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曲调,旋律优美委婉,配以边疆的特色乐器鼓乐,充分反映了主人公脱离牢笼,赢得自由,回归自然的欢乐心情,同时也展现了人物涉足江湖,不知江湖险恶的心理,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留给观众深刻印象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够给人的想象的空间,由音乐带动听众的情绪,由情绪影响其思想,从而能够激发听众的想象力。因此,一首好的音乐往往能够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若干年后,每当音乐响起,依然能够将听众带回到那段画面之中。如电影中留给人深刻印象的就是主人公李慕白和玉娇龙在竹林比剑一段,两者轻灵的身姿、矫健的身手与随风飘摆的竹林形成了一幅完美的画面。导演使用了以音色苍凉萧瑟著称的民族乐器箫作为此段音乐的乐器,成功地展现了古代江湖神秘的气息,给观众以巨大的视觉冲击。
二、电影《卧虎藏龙》多元化的音乐使用模式
电影《卧虎藏龙》的音乐创作人谭盾,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其从湖南长沙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中走出,凭借着对音乐的热爱,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并取得了硕士学位,尔后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并顺利获得了音乐艺术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纽约生活。可以说,谭盾本人就是一个多元音乐文化的统一体,既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熏陶,也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因此在为电影进行音乐创作中,就能够很好地将中国古典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进行较好结合,形成了电影《卧虎藏龙》多元化的音乐模式。
(一)多元化的乐器使用,凸显民族色彩
电影根据剧情的发展变化,不仅仅大量使用了中国传统乐器,特别是少数民族的乐器,而其将西方乐器与中国乐器的演奏方式相结合,体现了不同韵味的中国民族音乐特点。一方面,将中国传统乐器的特点做一充分的发挥,展示了东方文化的神秘色彩和魅力。如在配乐《交锋》这一乐曲中,将琵琶轻灵、通透的音色特征与电影场景中激烈的打斗场景相结合,将中国武术的特点在音乐背景的衬托下更显示出其吸引力,向观众展示一幅气势壮观的武打场面;另一方面,则是将西洋乐器使用中国传统乐器的弹奏模式进行演绎,更显其独特的韵味。如在演绎《永恒的誓约》时,其电影场景就是玉娇龙在大漠中与一群沙漠盗贼奋力拼杀的情况,而如果用传统的音乐模式进行表现就不可避免地落入了俗套,而担忧则是使用了大提琴这种典型的西方乐器,在演奏家马友友的演绎,模仿马头琴和二胡的滑音从而制造了一种别样的苍凉效果,凸显了电影内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⑩ 关于声画对位和声画对立,能各举几个电影中的片断的例子吗
首先作用为:强调声音与画面的相互作用,是一种通过观众的联想,然后可以达到一种对比、象征、比喻等一系列的对列效果,然后产生某种声、画本身原来不具备的新的寓意。接着把画面的对列蒙太奇作用引用到声音和画面之间,然后可以使声音成为独立的艺术元素,这样子就可以在影视片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与效果。
声画对位的有关例子:
1、《黄土地》中的片段情节,翠巧一边纺线,一边唱歌,其实歌声和画面内容是平行发展,二者并没有必然的意义联系,但是通过这样一种声画组合的形式,一方面让观众了解到翠巧的心灵手巧和勤劳能干,另一方面又让观众了解到她的不幸婚姻。
2、《天驹》的情节片段,摇曳的驼铃,长长的驼队,默默的黄牛,涌动的湖水,沙海波痕,鲜嫩的水草(叠印)游弋的鱼群,波涛万顷的大海。画面的叠放,是一种声画组合的方式。
声画对立的有关例子:
1、《幸福时光》中的情节片段,吴颖回到家中看到鹊巢被鸠占领,然后的心情悲凉失望,此时的声音却是口哨声,鼓掌声,欢呼声,声音传达出的热烈和兴高采烈的情绪与主人公的心境构成了极大的反差,这样子,声画对位更加反衬出人物内心的失望与愤懑、焦急与慌张的情绪。
2、《话说长江》中的情节片段,长江的源头滴水成冰,天气非常寒冷。但是这里却没有描写冷,反转的是在写热,在长江的另一端,南京、上海的人们都热得恨不得脱去衣服,跳进长江里去游泳。这样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
扩展资料:
声画对位和声画对立的区别:
声画合一:声音和画面传播的具体内容完全一致,即画面中出现的人和物就是声音的发音体,或声音就是在具体说明画面中的事物情景。特点:加强传播内容的真实感、可信性和完整性,因此在新闻性电视节目中较多采用。
声画合一:声音和画面传播的具体内容完全一致,即画面中出现的人和物就是声音的发音体,或声音就是在具体说明画面中的事物情景。特点:加强传播内容的真实感、可信性和完整性,因此在新闻性电视节目中较多采用。
声画对列:是指声音和画面各自百独立,它们按照各自的规律彼此表达不同的内容,又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基础上有机结合起来,造成单是画面或单是声音所不能完成的整体效果。声话对位打破了画面的时空局限,大大扩大了电视传播的容量,能够使观众产生一种想象和联想,从而达到一种象征、隐喻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