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评价《百元之恋》这部电影
《百元之恋》说的是一个废柴女逆袭的故事。安藤樱扮演废柴女一子逆袭的过程,并不是美式文化那样洒脱,而是抓住一个小人物去诉说平常生活里发亮的一瞬间,同时不忘提醒生活还是很残酷,使得这种日式励志片有不一样的品相。《百元之恋》是这样一部电影,它不会让你轻易猜到故事的下一步如何发展,它也不会让你如愿以偿的看到小人物如何成功地击败生活,它讲述的是关于一个一事无成的废柴女的故事,但是没有逆袭,也没有胜利。
我感觉我和一子一样,甚至和大多数女生一样,没有一副好的皮囊,甚至表现平平。读书时,不受老师喜爱,出社会后,不受上司重任。倒霉的事总是在不断上演,能赶上一班不拥挤的公交车,就大叹运气好。与光辉耀眼的花花世界不同,这才是我们的真实世界。没有玛丽苏情节里小说上写的,哪天霸道总裁看上了我,从此过上幸福生活。
不努力活,哪能值得拥有?一子的坚持和付出成功了,她剪短了凌乱的头发,不再邋遢,变得很瘦。她已然离她理想中的自己越来越近。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了我一个女同事。明年27,单身一枚,每天下班后都跑去健身房练瑜伽。她说,练了一个月后,能明显发现自己身上的肉要紧致些了。
改变并不是要你每天都要跑十公里路,也不是要你每天都要看一本书。女孩请你, 一点一滴的,细水长流的,变得更好吧。
Ⅱ 一部日本恋爱电影的名字
不是恋空,恋空的结局不是这样的。
“三年后 男主人公准备给自己拍死了后用的亡照 照片店意外的邮寄给了同叫大泽的女主人公 为了换回正确的照片 两人见面了 从此 一段爱情也拉开了序幕 ”这里恋空哪有 啊。
Ⅲ 如何评价电影《广岛之恋》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作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三次电影运动,法国“作者电影”(新浪潮)与“作家电影”(左岸派)在温文尔雅、精致华丽的“优质电影”苍白无力地落下历史帷幕的那一刻,声势浩大地掀起了推翻和打碎旧存制片秩序的潮流,以其丰富的创造力和无可辩驳的艺术生机阐释着一种全新的电影观念,对商业电影大一统的局面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作为世界电影发祥地的法国,再一次充当了电影先锋的角色,引导了一次更为宽泛和广阔的世界新电影运动。
1959年,法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史上最辉煌的一年!特吕弗的《四百下》、戈达尔的《筋疲力尽》和阿仑·雷乃的《广岛之恋》几乎同时出台,震撼了国际影坛。(《四百下》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筋疲力尽》获西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广岛之恋》获戛纳电影节特别评论奖。)
雷乃无疑是“左岸派”的首领。在西方电影评论界,他与戈达尔齐名。在这部由法国新小说派大将玛格丽特·杜拉斯编剧的影片中,他首次使用了一种大胆而新颖的叙事技巧,将现实时空和内心世界交替剪辑,开“心理结构时空”创作之先河,成为电影叙事语言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转折。《广岛之恋》第一次真正实现了文学与电影的联姻,为“作家电影”在艺术领域开拓并占领了一席值可引导“艺术电影”走向的制高地,拓展了电影叙事语言的空间,对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广岛之恋》采用时空交错的现代派电影手法,透过一个象征性的爱情故事来折射战争的可怕与忘却的重要性。影片描述法国女演员艾曼纽·莉瓦(Emmanuelle Rive)在1957年到日本广岛拍摄一部宣传和平的影片,在回国前邂逅了日本男子冈田英次,两人相爱并发生婚外情。冈田英次的出现令艾曼纽回忆起她在战时于法国小城涅威尔跟一名德国占领军的相爱,最后德国男人阵亡,涅威尔在一夜之间获得自由,艾曼纽也陷入了无尽的癫狂……
“他慢慢地在我身边冷了,他可是死得真慢哪……他死的时刻我真的想不起了,因为,不仅在当时,就在后来,在后来我也只能说,只能说在那尸首和我的身体之间,我实在找不到有任何的区别了,只能在那尸首和我的身体之间找到——相似的地方、协调的地方——那是我的初恋。”她对眼前的日本男人诉说着,“14年过去了,”她摸着他的手,“这双手怎么样也忘了,那种痛苦我也只记得一点了。”男人问:“今晚呢?”“今晚我记起来了,”她说,“过后我一定又不记得了,全忘了,明天这个时候我要跟你相隔几千公里了。”他抱着她:“再过几年,我会忘记你的,另外一些像这样的事情,由于那日久成性的习惯,还会发生的。我会把你当遗忘的旧恋一样,记起了你,我会怪自己健忘又想起这些事情,我早就明白……”
“太可怕了,我开始不能很清楚地记起你了,我开始忘记你了。可怕!这么深的爱都能忘!”有什么是我们不能忘的?战争的摧残?刻骨铭心的爱情?“在这里,广岛的人已不太喜欢看讲和平的戏。”战争的创伤也不能使人们永远铭记历史的过错,如同引起战争灾难的原子弹,“这是人类科学天才们的杰作,不幸的是,人类的政治智慧比科学智慧的发展要低百倍。”停止核武器试验的呼声还能响彻多久?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而忘记爱情呢?走出失去德国男人的痛苦,走出了涅威尔,走出了诺瓦河,她也走出了她永恒的幸福。到底该不该遗忘?记忆是癫狂,遗忘反而是清醒?当她遇到了这个日本男人(同样是一个法西斯的敌人!),她再一次陷入疯狂的边缘,她到底该接受还是该避免再一次的遗忘?这一次,她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她渴望得到这个让她如痴如醉的男人的爱,她想以此来纪念她曾经的快乐与痛?或者她必须坚持使用她的理性以使自己继续保持清醒?拒绝纪念就是遗忘,遗忘就是背叛,而再一次陷入疯狂岂不更是对两个男人(已逝的德国兵与自己的丈夫)精神与肉体的双重背叛?她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这正是记忆与遗忘的悖论。回忆是如此痛苦,以至于人们必须忘却。广岛的原子弹爆炸纪念馆一再提醒人们,忘记意味着背叛,意味着历史的重演。究竟应该忘却,还是应该记住自己的历史呢?人类就是在这两难的抉择中艰难地寻找着自己的生存空间。
记忆是美好的,记忆意味着进入到过去,过去的过去,代表着混沌,如女人波涛汹涌的胴体及那温润的湿处,最原始的疯狂与罪恶。人需要理性的遗忘,也需要感官的记起。我们必须拒绝遗忘才能回到过去,才能体验疯狂;我们又必须忘却疯狂才能走向未来,才能享受清醒。
进入!影片即从进入开始!男人进入女人的身体,女人进入被遗忘的回忆!广岛男人疯狂地占有法国女人罪恶的肉体,法国女人拼命地占有广岛记忆中的街道、博物馆、苦难。他们交织在一起,他们的胴体足以让时间停滞!蒙太奇画面不断地从他们的裸体(有生命的身体)到战争的残骸(无生命的尸体)切割,欲望与理性开始一次次地迭错,男人与女人挣扎于死生的边缘。“不,你没去过……你没看见,你不了解。”广岛拒绝女人的入侵;男人说:“我们会再见面。”“不。”女人干脆地回答。“为什么?”男人试图再一次进入。“你走吧,离开我!”女人拒绝男人的再一次入侵。 “留下来……一周?……三天?……”“为什么留,为了活,还是为了死?”“我真恨你没有死在涅威尔……”“广岛的黑夜是没有尽头的吗?”“对,广岛的黑夜是没有尽头的!”“我喜欢这样……”人似乎又永远无法战胜现实;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永远没有答案,即使女人勾起了对过去的回忆,男人也因进入到女人的隐私而狂喜,影片的结尾也只能是模糊而不确定的。女人到底会不会离开广岛?没有人知道。
《广岛之恋》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一种复杂多义的形态。从影片的主题说来,无论是“爱情”、“反战”还是关于“时间与忘却”、“理智与情感”的说法,影评者对这一问题的界定似乎都不能对这90分钟的时空交错给出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标签,各种理解都无法将影片的主题阐释得淋漓尽致。也许这正是影片的价值所在。用导演雷乃的话来说,影片是建立在矛盾基础之上的,包括必然的、可怕的遗忘的矛盾,一个在集体的、巨大的悲剧的背景上出现的个人的辛酸而渺小的命运之间的矛盾……而对于影片主题本身的争论是毫无意义的,“我们要求观众不是从外部重建故事,而是和角色一起从内心经历它……现实永远不是外部的,也不全是内心的,而是感觉与体察双重类型的混合。”
现实永远不是外部的,也不全是内心的。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不能用人的理性来把握的,它本是一团“虚无”。阿仑·雷乃的电影用存在主义哲学和精神分析学说揭示生活中人的各种心理和行为,使用现实时空与心理时空相交错,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实践并发展了巴赞的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即一种以直觉的感知去把握与再现现实的严格意义上的“心理现实主义”。这种“不确定性”的电影美学直接影响了许多现代派导演的创作,电影理论家们重新回到了安德烈·巴赞对电影最深沉的设问:电影是什么?
Ⅳ 日本电影《宅男之恋》: 深度宅男的恋爱故事
宅男之恋
《宅男之恋》是关于宅男的恋爱故事的电影,男主是大龄宅男健太郎。
他在市政厅的档案部工作了13年,没有迟到没有早退没有升职。生活是简单的二点一线,除了外出上班就是宅在家里。每天都是一样的模式和内容,在固定的时间做同样的事,强迫症般的整洁所有东西都按照固定的位置和顺序摆放。
不愿与人沟通没有交际,就连每天的午饭也是回家,不参与同事的闲聊和聚会,一到时间就收拾回家。
没有变数的生活引来父母的恐慌,准备儿子的资料参加相亲会,爱好一栏填写的是攒钱。在一众出色简历中自然表现逊色,女主的父母虽然拿了健太郎基举伍的资料,却完全把他排除在外。
女主奈惠子是生活在别墅里的有钱人家女儿,因为眼盲而被迫过着宅女的生活,生活完全在父母的一手操办之下。相亲对象也是由父母决定,毕竟不愿意也必须出席。
二人的相遇是在偶像剧中的雨中,回家路上的健太郎遇上了淋雨中的奈惠子,或许是奈惠子的模样惹人怜爱,健太郎把自己的伞留给了奈惠子。
也正是这把伞开启了两人的缘分,奈惠子的母亲发现了伞上的标记,改动了相亲的对象。
健太郎也在父母的联合之下同意相亲,两人会面时,奈惠子的父亲因答并为健太郎的默不作声及事先的判断表现极其不耐。
而在即将不欢而散之时,健太郎突然主角光环加身说一番深得奈惠子及她母亲的话。
两人开始了同他人一般的约搏或会见面,每天的午休时间他们都会见面,健太郎领着奈惠子经历了许多从未有的体验。
奈惠子父亲撞破两人的约会时,冲突中健太郎推开奈惠子自己被撞伤入院。
因为双方父母的反对,两人的见面被迫中断。
爱情早已渐深的两人都十分痛苦,奈惠子一个人到两人曾经去过的店面,而健太郎一路跟随。
第一次早退的健太郎在所有同事的注视中离开,被最终爬上了奈惠子的房间。
可惜又一次被发现还摔下楼,然后又是住院。
寄给奈惠子用盲文写的信,影片也在两人微笑中结束。
如此诚意满满的宅男,已经赢得了美人的芳心,攻下岳父应该也是指日可待了。结局总算是美好的。
我们也都如电影中的健太郎和奈惠子一样,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父母总在操心,到底是孩子依旧长不大还是父母始终放不开手。为人父母,为人子女,都是需要不断学习的。
而抛开电影现实中生活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他们不喜欢也不愿意与人过多交际来往,更喜欢一个人呆在家里,肆意度过自己一个人的时光,不附和不盲从独来独往但乐在其中。其实这样也说不上是好或是不好,没有妨害他人并且自得其乐,不论何种生活方式都应该是自己可以自由选择的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Ⅳ 电影《广岛之恋》故事发生的国家是哪个国家
我认为是在日本,因为去日本拍摄电影时,因邂逅了一位日本建筑师,而迅速与他陷入热恋。她本以为可以将初恋失恋的痛苦永埋心底,但她与日本男人迅速升温的恋情却开启了记忆大门。两段情的纠缠使她感到困惑。一个法国女人,在二战时她18岁,和一个德国占领军疯狂相爱,最后德国兵被打死,她被当作内奸对待;她30岁时,这个时候她是已婚,来到日本广岛拍摄宣传和平的影片,遇到了一个参加过二战侵略战争的日本男人,就又爱上他了,疯狂相爱24小时后,分开了,回到各自的家庭继续过活。
这些方面,都体现了作者的辩证的哲理性的思考。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都无名无姓,只是一个法国女人和一个日本男子,影片中只用“她”和“他”来称呼,显然,作者在这里实际上也是有意为之,使人物抽象化,从而使影片具有更为普遍性和概括性的意义。
Ⅵ 少女之恋是什么意思啊
电影。《少女之恋》是脊弯部日本电影,由川上春奈导演,高中一年级的洋子经常独自在空无一人的音乐室里弹钢樱茄闷琴,母亲对洋子寄予厚望纳档,希望女儿能成为钢琴家,而洋子却想当一名照顾儿童的保育员,她不敢对长辈说出自己的梦想。
Ⅶ 广岛之恋背景故事是什么
《广岛之恋》背后的故事:张洪量在纽约求学期间,为了纪念自己与一个加拿大女孩短暂的异国恋情,写下这首歌曲。当时他在上电影课时恰巧看到电影《广岛之恋》,因为其讲述的故事与自己所作歌曲都是在纪念一段异国恋,所以就拿《广岛之恋》作为这首歌曲的歌名。
1957年,法国女演员(埃曼纽尔•莉娃)来到日本广岛拍摄一部宣传和平的电影时,邂逅当地的建筑工程师(冈田英次),两人在短暂时间内忘记各自的有夫之妇、有妇之夫身份,产生忘我恋情。
然而因为广岛这块土地的特殊性,两人在激情相拥时,女演员脑海中总会闪现若干有关战争的残酷画面,建筑工程师也常令她回忆起她在战含运时于法国小城陪模内韦尔与一名德国占领军的爱情。电影拍摄结束后,被纠缠的女演员感觉自己唯一能做的,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加谈乱梁投入地把身体交于建筑工程师。
《广岛之恋》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aZlV7z61u-xlJFk8z8_hFQ
热门经典影视合集
链接: https://pan..com/s/17z5yWR0wmNASftI_et4Uvw?pwd=1234 提取码: 1234
Ⅷ 如何评价电影《广岛之恋》
由玛格丽特·杜拉斯执笔,阿伦·雷奈执导的《广岛之恋》,是“左岸派”电影的杰出代表,在世界电影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一颗爆炸了的精神原子弹”,“西方电影从古典时期转为现代时期的里程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意识流”风格,运用时空交错的手法,探索人的内心世界。
那么值得我们探讨的便是,创作者们如何将心灵深处的回忆、想象和诸种潜意识,用摄影机翻译成一部电影,让我们在荧幕上可观可感可叹。
首先应该从剧本说起,这也是后人评论“左岸派”电影的一大特色,即“文学化”。本片的编剧杜拉斯,是一位极具个性的女子,也是颇受争议的作家。她的文风诡异多变,华丽而又凄美,像咏叹调般久久盘绕不散。当时,她已经四十五岁,离婚,死去了一个儿子,被法共开除。被这些经历锻造过的感情很自然地溶入到文字当中,成其为内容的底色。具体到《广岛之恋》中,尽管受限于“剧本”这一体裁,不能像《情人》《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有大量细腻的心理描写,但通过它的舞台指示,和模糊多义的人物对白,仍然显示出角色,尤其是女主人公那些,复杂、矛盾和微妙的心理状态。
举个例子,当讲到自己的家乡时,她说:“内维尔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就是一个使我在夜里梦见最多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使我,使我在白天想得最少的地方。”中国古话“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夜里梦得最多的地方,在白天怎么会不想着呢。可是她说没有,她也许是在极力压制着自己的感情,在记忆和忘却中,选择后者。短短一句话,很精辟地说明了女主角对待内维尔的矛盾心态。
这样的句子,俯拾皆是。杜拉斯用女性敏感独到的文字,完成了心理语言到文字语言的转变,而我们接下来着重要看的是,文本语言如何变成电影语言,就像斯派克·李在《为所欲为》的拍片日志中写道的:“这个剧本如何演变成一部种族关系的电影是很有趣的。”
原来的剧本是以五个部分展开的,为了叙述和理解的方便,在此基础之上,我将这部片子分为以下几个场景:
1. 室内床上,主要是性爱和广岛
2. 阳台,梳妆台等
3. 室外,走廊和大街
4. 群众戏
5. 书房
6. 咖啡馆
7. 女子所住的旅馆
8. 车站——另一家咖啡馆
9. 女子的房间
随着两人交往的深入,女主角的感情大致经历这样的过程:对广岛的好奇和怜悯,对日本男人的不太在乎——逐渐回忆起过去,伤感、愤怒,开始爱上男主人公——大量的回忆以至歇斯底里不可自拔,依恋男主人公——内心平静,犹豫着是否要和男主人公在一起。分开来看,就是以前的回忆和对眼前广岛、日本男人的态度变化这两条主线。本来是比较明晰的,但因为掺杂了大量非叙述性的内容,就显得有点晦涩了。但把它提出来看,还是很好懂的。
战争的残酷,对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和对爱的赞美,这些元素在许多电影中都出现过,但在场1中,导演结合了《格尔尼卡》和《夜与雾》的拍摄经验(前者用了大量淡入淡出的技巧,创造出一种梦幻的感觉;后者用平行蒙太奇,将过去和现在对比),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地将性爱场面与战后广岛的景象进行交叉剪辑,并长达13分钟,造成另一种更为强烈的视听效果。
开场性爱描写的五个镜头中,用了三个淡入淡出的镜头,音乐舒缓,节奏较慢。随着对话的展开,镜头立即切换成广岛某建筑的景象,在下一句对白和镜头中,我们知道这是广岛的一个医院。“闪切”在这里的第一次出现,给人的感觉会非常突兀,错愕。不过,这只是导演训练观众的开始,为了使观众理解,他还用对白进行了解释。经历了许多这样的“闪切”,在后面,当观者已经熟悉了这种方式,他是连旁白都会省去了的。最经典的例子是,在场2中,女子端着咖啡从阳台进入房间,看见男子的手,这时,画面突然切换到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只手。(如左图)尽管我们不知道后者是代表广岛难民的一部分,还是其他什么,不过至少我们开始适应了。这对于一个不那么通俗的片子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在场1中,当镜头开始转向广岛,纪录片风格的摄影机移动总体来说,越来越快,镜头的跳跃性也增大,医院、博物馆、废墟、广场……到了“游行队伍”时,达到了一个叙事上的小高潮,随后,节奏慢下来,进入女主角梦呓一样关于自己“遗忘”的讲述。尔后,在“太田河”一段中,用了七个淡入淡出的镜头,作为开场的呼应。最后的四个运动长镜头(尤其是第一个,长达三十多秒),穿越一条条小巷和街道,镜头漂移不定,拍摄节奏和剪辑节奏都加快,这与场5中“少女骑单车”的镜头中,那种流畅、优美和恬静的视觉感受决然不同。前者好像带领观众体味到快感和逐渐深入某个神秘的世界的急切心情,后者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初恋的少女去赴情人之约的急切和快乐。观影经验丰富的人,也可以从前面推测出来,我们要进入的是女主人公的内心,因为之前的对话中,发问的基本都是男人,她则是有大段大段的回答,并且那些台词暧昧不清,难以理解。
果然,接下来,两个人开始有了比较“正常”的对话,男人试图弄清她的身份、来历等“个人信息”。对女子有特殊意义的“内维尔”,也在这里第一次出现。导演给了她一个约一分钟的面部特写。这个时候,眼神光和台灯的运用还没有被赋予什么别的内容,我们也不太容易从她淡淡微笑着的神情中,读出别的什么。观众此时看到的还是很一般的景象。
到了场2,我们已经完全了解了男女主人公的身份和他们目前的情况,但我们和男子一样,仍然对这个美丽的法国女人充满了好奇,想知道的更多。在接下来的谈话中,第二次出现了“内维尔”,开始了女子第一次情绪的不愉快。这样,故事才有了继续看下去的噱头。男子一直充当的角色,除了情人之外,还有更重要的是“提示者”,他不断地问问题,勾起了女子所有的记忆。
如上两幅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男子始终是背对着观众的,看不见他的表情,并且光线很暗,这使得他留下“中立”“客观”的印象。而女子则占了画面的大部分位置,导演有意引导观众去看的重点,一目了然。这样,我们就好像和这个男子一样,逐渐地了解她。
之后,在场5中,随着回忆的深入开展,女子开始陷入现实和幻觉的泥潭里,进入到一种几近迷幻的状态。导演在这里也用到了大量溶入溶出的镜头,如果我没有统计错误的话,应该是也五个,值得一提的是,当镜头从现实转到过去时,均用了利索的切换,直接回到内维尔,而当从内维尔转到广岛时,除了一个镜头以外,其余都是用了淡入淡出的技巧,这样就表现了女子仿佛是用尽了气力才缓缓地从记忆里回到人世间,对过去仍然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悲伤。
女主人公回忆的高潮出现在场6中,她谈到她的德国情人的死亡,开始流泪,这是本片中唯一的一次。杜拉斯的原文是“她在往事中徘徊。这一次是独自沉思,他把握不住她了”“她变得神志不清,不再看着他了。”这一段戏中,女子的心理是极端痛苦,容不下别人的。导演用了话剧舞台“间离化”的手法,男女主角对坐着,一束顶光有些倾斜地地打过来,于 是,男子就完全被隐藏在黑暗之中了,好像整个咖啡厅,都是这个女子诉说往事的舞台。当她进入到往我的地步时,连她自 己也隐藏到黑暗中去了。(如右图)
我们再来看,镜头是如何呈现女子对男子态度变化的。在场1中,男子求她留下来,但她由于没有把这当一回事,并没有答应,而是一口回绝说自己明天就要走了。此时,女子占有优势地位,导演给了她一个仰拍的镜头,对于处于二人关系劣势的男子,则是俯拍。一个显得高高在上,一个有点委曲求全,两者对比突出,很容易分辨出来。
随着他们关系的发展,女子越发感到自己的孤独与无助,她开始恋上这个日本男人,并且先前坚决要回法国的心也渐渐动摇起来。在场5中,女子回到旅馆,洗完脸走到街上,像个无家可归的小孩,蹲在某个角落里。这时,男人来了,他站着,低头看着她。这个镜头用了一个大俯拍,男子好像神一样,俯视着这个鳞伤遍体的女子。但他对她的态度是诚恳的,不存在刚刚那种优势与劣势的分别,所以,它又带了稍许宿命之感。
最后,女子经过长时间的思量,理智逐渐恢复,心情也开始平静,于是这时他们两个的地位基本上是平等的了,“这次他面对她走过去——最后一次——不过保持着一段距离。从那时起,她是不可亵渎的”,剧本里如此写道。我们再来看画面:两个人都站在一个屋檐下,左右空间十分平衡,光线也很充足,看不出是有意偏向那一边,整个结构很均匀,当然身高引起的差距除外。
这只是几个很显而易见的例子,在片中还有很多其他富有韵味的镜头和场面,就不一一列举了。
此外,在电影《广岛之恋》中,优美动听的配乐也起到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有资料略略提到说这部片子是以七个主题曲而构成,笔者学浅,未敢深究。但它的配乐和画面、对白之间灵活自由的切换,或者以乐衬情,或者以声转场,都是做得比较好的。还有两位演员精湛的演技,也为本片加分不少。
不过,我也认为,这部电影,就像杜拉斯所说,是“一部记录在胶片上小说”,它的文学意味在某种程度上反而超过了电影本身,文本给予读者的冲撞力反而大于镜头表现。有评论者说“一部异常令人厌烦的、浮夸的、充满了最遭人恨的文学的电影”,语言虽然刻薄,但也不无道理。并且,由于“时间切换太为突兀,断裂感太强”。
但无论如何,瑕不掩瑜,《广岛之恋》依然以其“显明的政治立场和奇特新颖的形式,达到了现实主义作品中最罕见的高峰,而且也许还标志着电影史上的转折点”。(乔治·萨杜尔在《法国电影》)
Ⅸ 日本电影《天使之恋》剧情是什么。
性格独立、长相可爱的女高中生理央内心有着无法抹去的阴影。由于在14岁时受到伤害并意外怀孕,家庭给予很大的压力的情况下失去小孩,于是变得堕落开始援交,她只对金钱感兴趣,而且从来不和对自己没用的人交往。 因为照相馆的的失误,理央与大学讲师光辉的相片拿错了,二人的命运因此交织在一起,自理央看到了光辉相片后便对他有了好感,她因老师找到了真爱的感觉于是展开追爱行动她并放弃了援交,(值得一提的是理央失去小孩的那天也就是光辉得知自己有恶性肿瘤的同一天,他们曾经在医院有一面之缘),光辉的心慢慢的被理央融化也喜欢上了理央但他深知自己得了绝症不敢接受这份感情,于是他躲避了理央等待死亡,理央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沉浸在悲伤中就在这时光辉的表妹找到理央告知光辉的下落,理央找到光辉并得知真相后希望他接受手术,但光辉怕手术失败不想接受手术,但理央仍坚持劝他,最终光辉接受做手术,手术成功了但手术过后光辉失忆了,于是理央又开始了追爱旅程。
Ⅹ 《百元之恋》:32岁的日本剩女,揭开了成年人生活里的不堪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最终用蹉跎的一生来面对自己,把最美丽的梦想都束之高阁,最终隐匿在生活中再也看不见。
与松子不同的是日本大龄剩女一子,她从一个混吃等死的废柴,被父母嫌弃,又跟妹妹打架,最终逼着自己去工作,邂逅了拳击手狩野,最终爱上他,并逐步让自己逆袭的经历。
这就是废柴逆袭的日本电影《百元之恋》,只不过这部电影并不像美式文化那般气势恢宏,而是从一子这样一个小人物,去讲述她从颓废到自立的过程,在娓娓道来中也提醒每一个人:尽管生活很残酷,但人生还有无数的可能。
电影的开头是一个头发凌乱,大口吃着零食,然后穿着睡衣的一个女人,而这就是她每天的生活。甚至下楼倒垃圾都不换不梳头、不换衣服。
这个女人就是《百元之恋》中的一子,她没有工作,也没有男友,更没有收入来源,每天过着“啃老”的生活。父母年纪都很大了,还在外边做生意,但一子却什么都不做。
如果说做些什么,最多扮僵尸吓唬小侄子,面对父母的无视与家人的失望,一子依然我行我素地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
对于生活来说,她的全部价值都在于:吃吃睡睡,然后邋遢地面对所有人,即便被父母嫌弃,即便被人认为是个“废物”也依然只是混着当下的每一天。
直到有一天离婚的妹妹,再也忍不下去,冲着姐姐一子吼:你就是一头没用的猪。
这句话极大挫伤了一子的自尊心,于是她们两个狠狠打了一架,这场架打完之后,一子再也没有脸面在家中继续住下去了。
于是收拾行李搬了出去,开始自力更生的生活。这时候的一子没有钱,只得去找工作,但找了很多工作都碰了壁,最后找到了自己常去的“百元便利店”当了收银员。
只不过在百元便利店里,一子不仅被油腻大叔的男店长占便宜,同时她便利店同事也都很自私、冷漠,一子在这种环境之下工作并不开心,但她却又无处可去,只能在这里勉强生活着。
直到有次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正在打拳击的狩野,被深深触动,一子目不转睛地望着他,像是看着一个偶像一样。
忽然有一天那个打拳击的男人狩野来到便利店买香蕉,却只是付了钱并没有带走东西,而一子则下班后好心为他送过去。
直到狩野有一次约一子出来,一子特别开心,但狩只是淡淡说了一句:之所以约你,是因为像你这样的女人应该不会拒绝。
这句话虽然让一子有点难过,但是能和狩野在一起,还是很开心的,这时候她心中的希望已经将那些昏暗和荒废的时光在慢慢告别了。
尽管在影片中,并没有将一子的变化有那么明显的对比,但从一子衣衫不整整天在家吃零食,再到自力更生去工作,甚至对于外界产生一些兴趣来看,一子的觉醒是在逐步复苏中。
作为大龄剩女的一子,之前不仅没有成年人的勇敢,不工作不社交,而且很肥胖,有着一头枯草一样的长发也不梳理,很像“寄生虫”。即便被全家人所不齿,一子还是该怎样就怎样。
而这样的一个邋遢的女人,如果还这样持续放任自流,很可能真的会废掉,而她的转变是从有一天突然意识到自己再也不能这样了。
这种“意识觉醒”来源于一瞬间的意象,就像我们在颓废了很久的某个瞬间,突然澄澈一样,便暗自对自己说:我再也不要过这样的生活,再也不想将之前的生活重复上演。
很庆幸一子也做到了,尽管在百元便利店打工的一子并没有让自己的经济有所好转,也没有让自己的人生能闪闪发光,但起码自食其力的生活,让她逐渐摆脱了邋遢与随波逐流的生活,而是逐渐有了对于生活的渴望。
就如同她渴望爱情那样渴望幸福,而那个打拳击的男人狩野无疑成了她内心的软肋,她看他的眼神都会发光,甚至为他的一举一动而瞩目着。
然而即便是一子对于狩野有着缱绻的深情,她也只敢小心翼翼地喜欢着,为了讨好男友而什么都愿意做,即便是这样,狩野还是对她熟视无睹,总是冷冷淡淡的。
而一子也习惯了男友的沉默和冷漠,但对他依然是一心一意地讨好,一改自己身上的邋遢,而变得唯唯诺诺和察言观色。
看到这里的时候,有点心疼一子的卑微,甚至在狩野比赛失败后,一子认为自己和他同样都失败,然后两个人也没有什么不对等时。
狩野却对一子提出了分手,还表示自己从来没喜欢过一子,而且一子特别没劲。
这次一子真的有点受伤了,第一次认真去生活,第一次认真对待感情,然而却还是被现实“上了一课”,这之后受了刺激的一子便开始有心也去学习拳击。
与其说这是她对于拳击的喜欢,不如说一子想从拳击这种富有战斗力的比赛上获得内心的成就感以及尊重,因为她听说在拳击场上,即便是战败的那一方,也能得到对方的尊重以及认可。
这也能看出一子表面上的卑微与软弱,只是为了衬托她内心对于成功的渴望,对于尊重的期待甚至对于个人价值的被认同。
狩野与一子分手后,一子就开始走进了拳击馆,带着不回头的决绝,以及拼搏的疼痛。影评中没有渲染一子有多痛苦,也没有说她被分手后有多么的思念,只是用了一句:
这里有两层的意思,一层是对于生活的期待,得到别人的承认与认同感;一层是对爱情的期待。也可以说是一子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渴望男友狩野回心转意的愿望。
所以一子逐渐褪去了自己油腻的外表,逐渐告别那个除了吃就是睡的生活模式,一子的变化是从一点点的疼痛中消失的那个昨天的自己,也可以说是改变的循序渐进。
然后一子每天都在咬牙训练着,当一拳一拳出击时,一子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畅快,这种成就感是在她32年剩女生涯中从来没有过的酣畅。
看着一子的拳头像雨点一点挥过来,而对手的拳头也一拳不拉还回来,只见一子鼻子出血,但依然斗志昂扬,这个场面令人不仅感到了热血沸腾。
尽管她没有成功,尽管最终仍然以失败告终,尽管她的人生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改变,她付出的所有努力,最后都化为撕心裂肺的哭声:真的好想赢一次啊。
是的,她没有赢过生活,更没有赢过命运,但是通过不断地接受原本的自己,不断拓展新的自己,她最终赢得了自己,也赢得了男友狩野的尊重。
影片最后,当比赛输掉的一子,顶着飒然的短发,与狩野手牵手走出拳击馆的时候,一子的新生活重新拥抱了她。
世间并不是所有的输都是输了,有时候赢了自己,就意味赢得了全世界。
一子的“丑态”一度令女性都看不下去,死鱼般的眼睛,僵硬的肢体,肥胖的身材,没有表情的脸,无所事事的人生,以及被嫌弃的半生。
这样的女人活该剩下,别说32岁,即便是32岁也不会有人要,然而谁能预料到这个大龄剩女不堪的背后,还有着成年人的醒悟与励志呢。
或者说,不到最后时刻,结局如何全靠自己,而通过《百元之恋》这部女性励志电影也告诉所有女性:只要用心生活,只要不放弃自我,不仅可以活出自我,而且会活得有光,只有勇敢、乐观、敢于改变自己的女人,才值得被男人深爱,才会让男人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