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烘托与渲染画面气氛:
在剧情的发展中,影视音乐通过渲染的表现方法,起着渲染影片剧情的环境、制造剧情需要的气氛的重要作用。通过音乐跟电影画面的组合,实现其跟影剧情表达方式的结合,将电影剧情中惊恐、悲伤、喜悦、紧张等情境渲染得淋漓尽致,从而在深化视觉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增强观众听觉感觉,让观众通过电影音乐的暗示,不断渴望着对电影剧情的进一步了解,让电影更具吸引力。
电影《红高粱》里的唢呐极具表现力,唢呐是中国的传统乐器,充满了民族乡土气息,在不同的场景里唢呐所表达的情绪不一样,渲染的气氛不同,在九儿出嫁时,颠轿时的音乐是一种喜庆,在高粱地里野合一段,唢呐宣泄了一种激情张扬的情绪,在最后“奶奶”倒在战火里,此时的唢呐声凄凉而悲哀,更有一种悲壮之感。在不同的时刻,利用同样的乐器,却是截然不同的音乐和情绪,对于渲染烘托影片气氛起到了很好的描绘作用。试想,在欣赏这部影片的同时若少了这音乐,这部片子将是什么效果,索然无味且情绪得不到表达,影片气氛平淡无奇。
二、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
一部电影,是画面与声音结合的产物。视觉与听觉同样重要,音乐自然就成为了电影的灵魂。其中,音乐对塑造人物形象功不可没,而这正是通过音乐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来实现的。
三、表现剧情或暗示剧情
音乐还可用来预示剧情里即将要发生的事,导演会通过音乐事先给观众警告,通常都配上带“焦虑性”的音乐,有时它可能只是虚惊一场,有时却爆发为一个高潮。有时角色约束或隐藏情感,音乐也常能暗示他们的内心状况。不成调、不和谐的现代音乐一般带给人的感觉是焦虑。这类音乐没有旋律,甚至像分散混乱的杂音。借音乐制造焦躁、缺乏方向、歇斯底里的印象都是影视音乐常用的手法。最经典的莫过于电影大师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中鲨鱼主题的配乐,堪称史上最佳,鲨鱼出现的主题结较为简单,就只是一两个音一再反复,但是加上渐进层递和由简入繁的编曲手法,极为成功诠释出大白鲨的冷血窥伺、神出鬼没,和导演在摄影手法上以大白鲨为主观的运镜手法相结合,搭配出强烈的艺术风格和电影效果。
2. 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1、音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电影的诠释纽带,一首好的音乐,对整个影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一部电影会由多首音乐相衬,以更好地衬托出电影需要表现的内容。
2、音乐在电影中还可以让人们在视觉效果的基础上,与听觉动两者结合,让剧情更充分地感动人们,震憾人们。
(2)那些电影中运用了音乐的作用扩展阅读
音乐(抽象艺术)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英名称:music;法文名称: musique;意大利文:musica)。
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又可以粗略的分为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现代音乐(包括流行音乐)等。在艺术类型中,音乐具有抽象性,音乐从历史发展上可分为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
东方以中国汉族音乐为首的中国古代理论基础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西方是以七声音阶为主。音乐让人赏心悦目,并为大家带来听觉的享受。音乐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心灵,树立崇高的理想。我们通过音乐来抒发我们的情感,使我们的很多情绪得到释放。
3. 电影音乐的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根据理查德·戴维斯在《电影音乐创作完全指南》一书,电影音乐的功能可分为三大类共十小类:
一、物理功能
1、地点设定
2、时间设定
3、加强动作
4、米老鼠化
二、心理功能
1、铺设氛围
2、揭示人物情绪
3、暗示线索
4、掩盖线索
三、结构功能
1、组接场景
2、主题贯串全片
每当欣赏一部电影,除了唯美的画面,精彩的故事情节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外,就是音乐了。一部好的影片往往有一段或者多段优美的音乐。或许就是有了这些音乐,有些电影才被历史留住。若干年后,每当那熟悉的旋律响起,思绪就会把我们带回那段特定的画面中去。大概这就是电影中的音乐。
音乐在电影中的使用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但自从音乐融入电影后,电影就一改前观了。总的来说,它在加强影片的感情,突出情节的戏剧性,渲染气氛等方面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首先,对于电影本身而言,音乐的融入使得电影的综合艺术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最初的有声电影只是简单的人物对话及声响,留给观众的印象也是极其单调乏味的,似乎只是二维的效果。而当音乐渗透到电影这个集文学、美术等艺术样式于一身的综合大舞台之后,三维的效果立刻显现出来。
对于观众而言,音乐是其欣赏电影的一大亮点。相比较而言,优美的旋律更容易让观众记住一部影片。表现英雄主义与民主主义的香港90年代影片《黄飞鸿》中的《男儿当自强》,节奏快、变奏快、乐器多样,那种傲气傲笑万重浪,热血热胜红日光,胆是铁打骨如金刚,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誓奋发自强做好汉的英雄主义精神被铿锵有力的歌唱张扬的淋漓尽致,成为当今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
电影主题曲是电影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尤其是和故事情节配合的天衣无缝的优美主题曲,不但能起到叙事抒情的作用,更能引起观众共鸣,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有时候,电影可能被人们淡忘了,但一首脍炙人口的主题曲却能做到恒久远,永流传。 电影与情绪的互动功能
4. 音乐在恐怖电影中起到什么作用
首先,以下我们提到的“恐怖”电影基本是指让人产生恐惧恐慌情绪的电影,像《亚当斯一家》
(The Addams Family )这样的恐怖喜剧系列,是不在我们本次的谈论范围内的。“恐怖”电影本身大体上是以超现实题材和现实心理惊悚题材为主,所以,电影音乐的表现根据不同具体的题材以及当时音乐发展的状态不同而会有所区别。总的来说,“恐怖”电影配乐范畴更像是二十世纪现代音乐技法的集中体现,无论是无调音乐,十二音序列,还是在音乐中尝试一些声音造型的全新塑造,以及先锋派们的实验型作品,这里均有它们自己的一席之地。纵观整个“恐怖”电影配乐史,在40年代逐步成熟时候之后,合成器成熟运用的七十年代前。主流“恐怖”电影配乐的形态基本可以从《金刚》(King Kong,1933 )的音乐中初见端倪。由于在当时动效发展的局限性,音乐是需要兼顾叙事功能的,因而从本质上来讲,它对影片上所渲染的情绪产生影响是有限的。过,当时对“恐怖”题材的创新除了创作法本身(乐理小白,略去不表)外,还尝试性的引入人声管风琴这样的在当时非常规编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化身博士》(Dr.Jekyll and Mr.Hyde,1931)了,虽然全片配砾也只是零零碎碎的一点,但当时的配乐师已经开始有意识的注意到这些音乐表现问题了。
几年后,从《科学怪人的新娘》(Bride of《狼人》(The Wolf Man,1941)这些作品的上映,栎开始更愿意辅Frankenstein,1935)、以浪漫主义关怀来体现人善怪恶的主题。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间,“恐怖”电影 配乐开始注重传统交响音乐和环境音的结合和情绪引|导,最熟知的例子就是《惊魂记》(Psycho,1960 )和《大白鲨》(Jaws,1975 )了。就像这两部作品里,音砾运用创新的声音造型,来代表了具体事件和具体事物,一定程度上,音乐代替了一部分如今更注重的影片音效上。比起四十年后,如今音乐、音效间再次相互影响,两者界限越来越模糊,如此差距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音乐在当时的电影作品里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当然,像《他还活着》(It's Alive,1975 )的开场音乐里,带有早期“恐怖”配乐特制的作品也依旧存在,粗旷的铜管线条,同样是对观影者的一种冲击。
5. 电影音乐在电影中有什么作用
电影自诞生以来经历了无声、无彩,到有声、有大族彩的过程。没有台词、声音和色彩的电影有滚斗弊很多,但是完全没有音乐的电影却几乎没有出现过,尤其到了现代,音乐已经成为销洞现代电影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根据大量心理学、社会学研究显示,音乐对人类的情绪有着显著的影响。北电某博士生导师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放映此类影片时将背景音乐完全抹去,结果在影片放映半小时内,已有大量观众离场,表示无法继续观看。由此可见,音乐在电影中不可或缺,作用显著。
电影中,很多特殊的场景或人物的心理状态无法用台词来表现,合适的音乐就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和暗示。影片中常见的人物出场,常常会通过人物的一举一动进行取乐,观众就能较明确的分辨出他是好人或者坏人。当然,随着电影的发展,这样简单的处理手法会越来越少,但万变不离其宗,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在电影中可以起到揭示场景,暗喻人物心理的作用。在很多系列片中,某段或某类音乐总代表着一个比较固定的意义。也就是说,这段或这类音乐属于某一个特殊的人或景。比如奥特曼、佐罗、蜘蛛侠、超人等等,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代表性音乐。每当音乐响起,观众就会知道某个人物即将出现,从而起到铺垫的作用。
背景音乐可以渲染气氛,可以引导和控制观众的心理状态。而在渲染氛围和影响观众情绪的过程中,也逐步推动了电影主题的表达,使观众和电影形成互动,从而使电影主题在观众心中得以凸显。一部好的影片,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电影的故事情节、画面制作等,背景音乐作为影视作品的重要艺术元素之一也同样有着重要地位,并且在宏观、微观、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高水准的方面对影片效果起到促进作用。
6. 浅谈电影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摘 要] 电影音乐是电影的一部分,它成为构成电影文化背景的一部分。电影中的音乐是整体声音元素的一个组成部分,虽清搭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必须融入影片的整体视听构思之中,与视觉元素相结合,一同产生功能。电影音乐在影片中通常不会连续不间断地存在,而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在需要的时候适时出现,起到抒发情感、渲染气氛、突出主题等一系列作用。本文从电影音乐的功能、使用原则、独立性和独特艺术魅力的角度来探讨电影音乐在电影情节发展中如何起作用、电影中为何会有音乐以及电影音乐对电影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电影音乐;功能;使用原则;独立性;独特魅力
音乐是用神奇的音符在时间的链条上展现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乐音产生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被称为人类心灵的语言。音乐在感情上的概括力是任何其他艺术所不及的。电影中的音乐是整体声音元素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必须融入影片的整体视听构思之中,与视觉元素相结合,一同产生功能。电影音乐在影片中通常不会连续不间断地存在,而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在需要的时候适时出现,起到抒发情感、渲染气氛、突出主题等一系列作用。
一、电影音乐的功能
经典电影音乐在技巧上、美学上以及影片的情绪上具有以下功能:情感表现、连贯性、叙事提示以及完整性。
(一)情感表现
音乐可以催眠我们,使我们相信影片中虚构的世界,使所有似是而非的影片类型如幻想曲、恐怖片、科幻片得以建构。在所有这些影片类型当中,音乐不只是支持银幕上真实的画面,更多的是使我们感受到看不见的和听不到的所表现人物的精神过程和情感过程。
(二)连贯性
当声音或画面有间断的时候,音乐可以填补这个缺口。音乐通过使这类较为粗糙的地方变得连贯,隐藏了电影中技术层面的东西,以免观众出戏。当配上音乐时,空间上不连续的镜头也能保持一种连贯的感觉。
(三)叙事提示
音乐可以帮助观众确定背景、人物以及叙事事件,让你有一个特定的视角。通过给画面提供情绪阐释,音乐能够提示叙事,如提示危险的到来或搞笑的场面。
(四)叙事完整性
正如作曲有它自身的结构一样,音乐通过运用重复、变奏、对位等手段,能够帮助形成影片的形式统一,这也是对叙事的支持。
优秀电影配乐的反讽是那种不想被听出来,或至少不是有意让你听出来的音乐,通常对于作为主要叙事载体的语言和画面来说保持从属的关系。如果音乐不大合适或不太可信,以致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那么此时音乐很可能从叙事情节上吸引了注意力。如果音乐太复杂或过于装饰,那么音乐很可能会失去情绪表现的功能,从而起不到强化故事的心理效果。音乐的目的是联系场景中的感情,引导观众共鸣或认同。
(五)标题性的音乐
这种特殊形式的音乐用于表现某些故事当中的情节或事件,会更像“米老鼠”之类的视觉形象结合。其中一个例子是罗伯特•朱丹做了大量的研究《粉红豹》的主题音乐,就像猫轻知正闭轻地往上爬,然后下来,然后再往上爬一样。音乐节奏和动物的动作节奏一样,根据身体上的紧张和放松来调整和声,同时,旋律也跟随着身体动作。通常,对于戏剧性电影来说标题性音乐被认为是老套的,但对于喜剧片来说效果相当不错。
(六)情绪音乐
大多数电影音乐都是伴随画面上任务的情绪来进行的,情绪音乐有意采取发生的戏剧和感情无关的立场。当音乐与所发生的事情无关时,反讽能够形成一种强烈的对位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所发生的事情。这种情况能够产生强烈的效果,当表现大悲剧或大灾难时,使用会喜庆的音乐形成对位,只会让我们更明确地跟受搭裂害者靠得更近,如影片《发条橙子》。
二、电影音乐的使用原则
电影音乐的创作又称为配乐,这个名称隐含着电影音乐的使用原则,它绝不能游离于影片之外独立存在,而是要紧密配合影片的主题和风格,保证和影片的具体场景情节在情绪上的一致性。在电影艺术中,音乐的作用极为重要。
电影音乐可以突出影片主题,成为影片风格化的主要手段之一。
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以20世纪初发生的一场海难为题材,以凄凉哀婉的音乐拉开回忆的序幕,让观众不由自主地潜入大西洋那深深的海水中,探寻当年在这里上演的惊世恋歌。�My Heart Will Go On�这段主题音乐在影片中出现多次,尤其在生离死别的关键时刻成为凸显主题的最佳手段,赚取了无数观众的眼泪。这首曲子至今仍留在许多人的心中,成为至死不渝的永恒爱情的象征。
雅克•贝汉执导的《喜马拉雅》也是以音乐突出主题的典范,那寂寥、空灵、富有地方特色的宗教音乐作为主题音乐,在影片中反复出现,颇具象征意味。藏族民歌与西方弦乐的完美演绎,仿佛象征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对话。在这里,影片的主题音乐呈现出交响乐式的结构布局。当两代领袖带领商队前进时,音乐是两股汹涌的潮水,呈现出一种强弱对比的节奏:伴随着年青人有力的步伐,音乐总是刚劲有力,还跳动着一些零乱的音符,仿佛年轻人不安分的性格;伴随着老年运盐队的音乐,低沉稳健,仿佛老当益壮的宣言。
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杰玛对拉提卡的纯真爱情贯穿始终,那既是杰玛参加比赛、挑战难题的原动力,也是影片最打动人的地方。所以每次杰玛排除万难、竭尽全力寻找拉提卡的时候,总会响起一段温馨、柔和而舒缓的音乐,象征着杰玛对拉提卡无比纯洁和真诚的爱。影片结尾,赢得了千万奖金的杰玛呆坐在墙角,巨额奖金并不能令他兴奋,他多希望能与心爱的人重逢啊!茫然中,他的脑海里飘过那个站台――那个他们曾经相约见面的地方。果然,一个裹着明黄色头巾的女子正在焦急地寻找他。转身、回眸、相见,历经坎坷之后的拉提卡与杰玛终于幸福地拥抱在了一起。此时,温馨、柔和而舒缓的音乐再次响起。这几段温馨的音乐很好地诠释了影片的主题――杰玛从未放弃过对拉提卡的爱,拉提卡是他―生的梦,他愿意用生命、用那两千万卢比换取和拉提卡在一起的机会。
在《南京!南京!》中,曾经的风尘女子在目睹了日军对中国人的凌辱后,逐渐意识到这场战争的残酷。为了换回难民营的安全,为了其他妇女不再受日军的奸淫,她毅然第一个站出来去当慰安妇。伴随着那只缓缓高举的手,影片出现了难得的温暖、深情又不失缠绵的音乐,带着深深的哀怨和无奈,既是对同胞的真情流露,也是与同胞的无奈告别。曾经的妓女,曾经被人不耻的女人,在此刻却彰显了人格中伟大的一面。
三、电影音乐的独立性
电影的主题歌和插曲最能体现电影音乐的独立性。许多歌曲,本来只是电影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作用相当于对影片的一种注解,后来却脱离了电影的母体,成了脍炙人口的流行曲目。电影史上,有的影片本身已被人们淡忘,但其中的歌曲却依然在传唱。电影歌曲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许多中国观众是听着电影歌曲长大的。
如果说电影中的配乐在烘托环境、渲染气氛、表情达意方面是间接的、委婉的、侧面的,那么电影中的歌曲则是直接的、强烈的、正面的。因为相对于配乐,歌曲不但有音乐旋律,还有可以直接传情达意的歌词,更能直抒胸臆,体现剧中人的所思所想所感。因而在许多电影中,当主人公遇到难以言说的情境或者简单的言语不足以表达炽烈的情感时,往往会采用歌曲的方式。《红高粱》中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酒神曲》,无不彰显着生命的张扬和热血沸腾的原始冲动。《小武》《站台》《任逍遥》等片中的流行歌曲,犹如一本音乐档案,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心灵的变化,唤起无数人对那个特定时代的记忆。而《重庆森林》里贯穿全片的歌曲�California Dreaming�与王菲饰演的女店员梦境般的心态和行为相契合,镜头也呈现出梦幻般的朦胧与暧昧。《魂断蓝桥》中那首古老的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不仅旋律优美流畅,还把有情人的生离死别刻画得肝肠寸断。
在某些影片中,音乐可以起到结构影片、揭示主旨的作用。《城南旧事》的导演吴贻弓透过小英子的眼睛,带领观众踏上了回归童年,回归传统的怀旧之旅。人生的美丽、无奈和伤感,通过“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的《送别》歌曲,缓缓地流淌到观众心间,产生了含蓄、隽永的美感。在“离别”中成长是影片的鲜明主题。《送别》的歌词述说着“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离别多”的伤感,用这首歌来阐释影片的主题是非常恰当的。因为音乐的每一次出现都是一个故事的结束和一个人物的离去,同时也伴随着英子对人生离别的体验和成长。
在影片《黄土地》中,富有民间特色的信天游出现多次,它们既是顾青下乡采风的主要目的,也是影片叙事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段段“酸曲”不仅宣泄了黄土地的民生疾苦,还成为刻画人物的有力手段。如翠巧在不同场合吟唱的信天游有五六段,每一个唱段都丝丝入扣地道出了她的心声,表现了她孤立无援的悲惨处境。
四、电影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
《莫扎特》是著名导演米洛斯•福尔曼的一部杰作。影片叙述了莫扎特与维也纳宫廷乐队御用作曲家萨列里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电影告诉我们,作为肉身的莫扎特在反抗中失败了,但他的音乐却获得了永久的胜利。该片曾获1984年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奖。片中最吸引人的无疑是莫扎特那些美妙与感人的音乐,如《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著名歌剧,还有协奏曲和《安魂曲》的片段。音乐与叙事完美融合,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音乐在这部电影中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从开头的第25交响乐,到结尾第20钢琴协奏曲,以及中间精彩的歌剧片断《魔笛》《唐•乔万尼》《后宫诱逃》,等等,莫扎特的音乐无处不在,时而柔和优美,时而雄浑高亢,与剧情结合得恰到好处,极大地触动了人的灵魂。在这部电影中,音乐已然不能叫配乐,而是绝对的主角。许多人喜欢这部电影,就是迷恋于莫扎特的天才音乐。
陈可辛导演的《甜蜜蜜》将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结构元素融入叙事之中。在这部影片中,邓丽君的歌曲成为推动影片情节发展的重要元素。尤其是《甜蜜蜜》这首歌,不仅贯穿了影片的始终,还成为男女主人公情感的见证者和成全者。影片的成功既得益于导演对爱情题材的独特处理方式,更得益于邓丽君歌曲的时代记忆和情感魅力。
在影片开头的1986年,黎小军和李翘各自搭乘火车从内地到香港打拼,虽然命运为他们创造了一次相识的机会,但仅仅是背背相靠之缘,还没来得及注意对方,命运就将他们引向了不同的道路。幸好两人都喜欢邓丽君,喜欢听她的歌,这歌声总能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令两颗隐隐相吸的心迸射出爱的火苗。
由于邓丽君本身有着广泛的受众,观众总能很快找到共鸣,在她悠扬的歌声里,两人的感情也显得格外动人。影片借助邓丽君的歌曲,巧妙地把握住了都市化大潮中人们的特定心理状态。片中的《甜蜜蜜》不只是首耳熟能详的爱情歌曲,更是联结主人公命运和串联故事的关键元素,它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符号,点出了男女主角相似的身份。而《再见,我的爱人》《月亮代表我的心》等歌曲总能恰到好处地出现,既彰显了男女主角的复杂心情,又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也展现出了电影音乐的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 王铁梅(1969― ),女,河北沧州人,牡丹江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舞蹈理论。
7. 以一部电影为例子,介绍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评析《勇敢的心》电影音乐
澳大利亚著名影星兼导演和制片人梅尔•吉布森的影片《勇敢的心》描写了苏格兰古代战争,是一部史诗巨片,长达三小时。该片最让我动情的乃是影片中的音乐。
音乐中运用了苏格兰民族器乐,表现出音乐的质朴、纯情动人。音乐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细微的感情变化,一段段优美的音乐更是催人心魄的让人感动,使人的心神驰往那一片神秘的苏格兰土地。18首音乐作品紧扣电影剧情的变化,无论是如华莱士私定终身的温馨场景,还是奋力搏杀的宏大战场,都用温情的苏格兰原驻音乐,或是回肠荡气的弦乐表现的淋漓尽致。以下就是从电影音乐功能的几个方面来分析《勇敢的心》的成功之处。
一、渲染气氛
(一)渲染地方色彩
伴随着深邃、宽旷、幽怨、荡气回肠、悲壮的苏格兰风笛,摄影机引导我们的视线穿越于苏格兰高地的如史诗般的景色之中:深蓝色的山脉覆盖着一层紫色的天空,天空的边缘点饰着粉红色的云彩;自远处看去,大大的鹅卵石自山巅渲泄而下,然后冲流入一片深绿色的草原;还有那到处分布的苏格兰湖泊,时时映照着穹苍的变幻。在一片宽广、黑暗的天空里轻吟着淡蓝色的光辉。音乐与画面天衣无缝的相反相成、润物无声,不留痕迹地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空。一段旁白又向观众说明了故事的发生的历史背景。短短的不到3分钟时间里,导演将画面、背景音乐、旁白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历史沉重感的意境。
(二)渲染环境气氛
威廉的父亲马尔康与哥哥走进谷仓,发现六十具尸体那一段。“麦克安德鲁斯……麦克安德鲁斯!”马尔康喊着。他们下了马。音乐渐起,约翰举起了一把砍柴用的斧头,然后走到谷仓的门口,把门推开。听不到里面有任何声音。这时阵阵的鼓声,伴随心跳的节奏,不禁让人屏住呼吸,一同感受他们那时的紧张。突然,一只鸟飞出谷仓,打破这一紧张的氛围。马尔康窸窣的脚步声,又一次紧张起来。原来是小儿子威廉就站在谷仓的门口,正往里面的尸体瞧。
威廉假意向杀死美伦的贵族投降那一场景,通过音画的完美结合,体现了情节的张力。几个骑马的士兵手持长矛在四周巡视。威廉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出现了。音乐起。(慢动作)威廉策马缓缓向哨兵走来,马蹄踩着地上的泥浆(特写);躲在暗处的哨兵悄悄尾随其后。音乐快,画面慢,镜头快速在威廉、士兵、杀死美伦的贵族之间转换。画面与音乐的不对称性,形成了强烈的艺术对比,从而营造了紧张、牵动人心的影响效果和画面的冲击力。(转为正常动作)突然,威廉从背后抽出一柄三节鞭,打向军官。还有一对比是环境声响与背景音乐声响对比,比如马的叫声,马蹄落地溅起泥浆的声音都被放大化,以动衬静。表现了威廉过人的胆识和超人的机智。都在这3分多钟场景中出色地表现出来。
二、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
音乐就其本质来说,是最不善于表现视觉上可以把握的现实世界中有形的客体的,它的最大长处在于高度概括地表现人类最内在的心理体验,微秒丰富的感情状态。用音乐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更是电影借助音乐的主要目的。①
威廉在参加父亲葬礼结束后,迟迟不愿离去,这时参加葬礼的一小女孩走到正在啜泣的小威廉面前,手里握着紫色的蓟花要送给威廉。威廉的眼睛望着小女孩的双眼,泪水禁不住又一次流了下来,是因失去父亲还是被小女孩感动而流,我想,这两方面都有。这时候,背景音乐响起,深情而又富有浪漫、优美、哀怨的情调。从而表现出威廉失去父亲后的忧伤和两小无猜之间纯真的相互关爱之友谊。无论环境怎样恶劣,都不会阻挡住人们对爱情的渴望。
三、深化影片的主题思想
每一部电影都有它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勇敢的心》的主题是“爱情”和“自由”。电影中的各种艺术元素,都是围绕这突出主题思想而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例如一曲《Secret Wedding》,见证了威廉与美伦的秘密婚礼,没有语言,只有缓缓流淌着溪溪泉水和连绵的山峦。在这里,只凭借音乐就达到了深化“爱情”这一主题的作用。让我们在美轮美奂的美丽大自然风景之中体会他们缠绵、浪漫的爱情。
还有影片的结尾那一曲《Freedom》。当威廉使尽全身的力气,张大了嘴,用最后的力气高喊:“自——由!”的时候。镜头切换,史蒂芬痛苦地闭上眼睛……,伊莎贝尔也痛苦地闭上了眼……这是“爱情”和“自由”的主题都达到高潮。风笛以高亢的基调拉出了英雄的主题,威廉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看见了他日夜思念的美伦。这时两个主题交织在一起,音乐激情且激荡。
本片的背景音乐还有一大特点:音乐类型大部分为时空氛围型。导演通过富有特定的民族地域特点或时代特征的旋律,民族的、古代的或特殊的乐器音色,民族的、古朴的节奏,对影片整体时空氛围产生认同感。从而达到正如法国电影理论家让•米特里所说“它可以造就有利于从心理上接受一部影片的听觉环境,使观众适应一个梦幻世界,它仿佛把作品嵌入音匣之中,使影片与现实世界隔绝,还有利于感觉的迁移,而这正是希望观众做到的。”
8. 背景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背景音乐,也称伴乐、配乐,通常是指在电视剧、电影、动画、电子游戏、网站中用于调节气氛的一种音乐,插入于对话之中,能够增强情感的表达,达到一种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
背景音乐是指在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中,作为背景衬托的音乐,通常是无人声的。真正意义上的伴乐起源于欧洲的戏剧,自电影有声化之后伴乐得以迅速发展。
以伴乐指代此义,多出现在动画行业。动画界普遍认为,伴乐是动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它不仅需要配合画面的情节发展,还必须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是动画的润滑剂与推进器。
在公共场所连续放送的音乐,以不影响人们对话为放音的响度标准,可以调节人们的精神状态,创造舒适、温馨的环境。背景音乐通常不是立体声系统,多采用音箱分散式放音,故声音分布均匀,不良声环境对听音的影响小。
背景音乐在游戏中的应用
游戏音乐背景,是一款游戏是否优良的重要考评对象。每一款游戏的开发者都会重视背景音乐的质量,音乐的风格、节奏、旋律都可能对玩家形成较大的影响很多人是因为音乐而爱上了游戏,很多游戏是因为音乐而深入人心。
游戏背景音乐在制作前,首先需要对音乐的整体风格进行设计。因此需要游戏制作方提供游戏视频、图片等详细资料,才能对游戏的整体风格提出具体的方案。
并且对于不同的游戏风格需要采用不同的游戏音乐配器,中国古典风格的游戏音乐通常会以民族乐器为主;西方风格游戏音乐主要以管弦乐配器为主;休闲卡通游戏配乐还可以融入电子、摇滚、爵士等音乐元素。
9. 音乐在影视电影中起着什么重要的作用
1、通过音乐主题的贯串发展、矛盾冲突、高潮布局,达到对剧中主要人物的歌颂或批判,帮助明确电影的意义。
2、用音乐加强人物的动作性、心理活动,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像更加鲜明生动,可以为电影加不少的分数。
3、暗示剧情的进展或延伸。这样的音乐,有时先于画面的视觉形像出现,例如在困难的时刻预示胜利和希望,在顺利的时刻预示艰苦挫折;有时后于画面视觉形像出现,延展戏剧情绪。
4、引起一定时间(古代的或现代的)、空间(人类世界的或外空间)、环境(人间或仙境)的联想。
5、加强影片的总的艺术结构。电影音乐虽然是分段陈述的,但是通过分段陈述的结构,能反映出影片总的艺术结构。
6、增加立体感。人类习惯于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感受客观事物。结合音乐的听觉形像,音乐旋律的起伏,和声、对位的织体,色彩丰富的配器等等,能更有效地表现听觉形像的立体感。音画结合可形成“四维时空”的运动着的立体感。
10. 电影中配乐的作用是什么
一、渲染背景气氛
音乐能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一种特定的气氛基调,从而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这种音乐不是简单重复画面的内容,而是细致入微地为影片营造一种背景氛围。对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能起到重要作用,包括渲染环境气氛、渲染时代气氛、渲染地方色彩、渲染民族特点等方面。
1、渲染环境气氛
音乐可以为整部影片渲染一种总的环境气氛。例如故事片《城南旧事》(导演昊贻弓,作曲吕其明)。它通过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所看到的人和事来表现二三十年代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表达了作者林海音从这些往事的回忆中所引起的那种“离我而去”的惆怅之情和对故土的思念。
所以,影片导演吴贻弓规定了整部影片的情绪基调是“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因此,选用二三十年代流行的学堂歌曲《送别》为这部影片音乐的主旋律,只用了弦乐队和抱笙等几件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以非常简洁凝练的音乐语言,为整部影片渲染了一种惆怅惜别之情。
2、渲染时代气氛
每个时代的乐曲或歌曲,从内容、音调、演奏演唱方式以及流行的乐器都有所不同。电影音乐可以根据影片的时代背景,选用那个时代特有的乐曲或歌曲作为影片的主题音乐。同时,也可以运用这种音乐为影片制造背景气氛,以达到渲染影片时代气氛的作用。
例如,表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影片,常采用《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音乐旋律等等。这些音乐都较好地反映了影片的时代特征。
3、渲染地方色彩
电影音乐根据影片故事发生的地点,选用具有当地特点的歌曲、地方戏曲、地方曲艺的音乐,即可为影片营造渲染出一种地方色彩来。
王云阶作曲的影片《林则徐》,吸收了广东民间音乐和地方戏曲,为林则徐“广州禁烟”标明了地点。 至于国外影片,其音乐的地域性也十分明显。例如我们熟悉的印度、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国的影片,音乐都有鲜明的各国地域特色。
二、刻画人物心理
音乐是听觉艺术,它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大特征是高度的抽象概括。它在对人物的情绪和情感上的概括能力,是任何其他艺术所无法比拟的,音乐可以通过独特的方式来体现人的丰富复杂的感情状态。
音乐最大的长处,在于可高度概括地表现人类最内在的心理体验与微妙丰富的感情状态。电影音乐最擅长的就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银幕上无法直观的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
电影借助音乐的主要目的,是用音乐加强影片的感情色彩,从而促成整部影片与观众情感的契合。起到这种作用的音乐,在影片中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可以是画内音乐,也可以是画外音乐;可以是乐曲,也可以是歌曲。
1、以画内音乐的形式出现
影片《甲午风云》中邓世昌弹奏琵琶曲《十面埋伏》借以宣泄心中的愤慨这一段,就是电影音乐这类借声抒情的著名范例。 这段激昂悲壮的琵琶古曲,以画内音乐形式抒发了邓世昌壮怀激烈的内心情感,表达了他对民族危亡的忧虑以及誓与侵略者决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
2、以画外音乐的形式出现
影片《红高粱》中贴窗花一段:酿酒作坊掌柜、麻疯病人李大头死后,九儿带领伙计们把老掌柜用过的东西烧的烧、埋的埋,还用红高粱酒在地上连泼了3遍,用以消毒去火。
九儿把自己的住房也重新粉刷过,被褥重新换过。此时画面上,身穿红上衣的九儿在新窗户纸上贴着新窗花,脸上绽开从未有过的喜悦,好像这回才真正做了新娘。伴随着此画面的音乐,是一段柔和、优美而又含蓄的琐呐曲,这段画外音乐为这个场面渲染了一种欢欣、祥和的气氛。
三、连贯镜头
在电影中,音乐有时就像一条锦带,把一些分散的、跳跃的镜头串连起来,这就是音乐的连贯作用。由于一部电影的时间有限,如果把一些短暂的镜头都详细地交待清楚,那要占用很多篇幅(画面)。而音乐是不占空间的,音乐把这些表面并无关联的镜头连接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这是电影音乐独具特色的功能之一。
四、发挥情节评论作用
电影音乐发挥的评论作用,即用音乐表达创作者对影片中人物和事件的主观态度,如歌颂、赞美、同情、控诉、哀悼等等。在电影中虽然有时可以采用类似戏剧旁白的画外音方式进行评论,但这种方式如运用得不好容易产生生硬、不自然的感觉,而用音乐进行评论则是比较理想的方式。
音乐在时间的流程中作用于观众的听觉,当观众聚精会神地观看着银幕上出现的人物和事件时,音乐的评论作用可能不一定被观众觉察到,但正是这不被觉察的音乐,强化了银幕的视觉效果,使观众受到强烈的感染。
五、深化主题思想
每一部电影都有它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电影中的各个艺术元素,诸如导演、摄影、表演、美术……都围绕着主题思想而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电影音乐则用音乐这一手段为深化影片的主题思想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在我国的电影音乐中,运用“主题歌”来概括一部影片主题思想的做法,有着优良的传统。.
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人在30年代创作了大量的电影主题歌,如《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新女性》等等。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涌现了许多成功的电影主题歌,如《送战友》等,这些主题歌与影片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起到了突出影片主题思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