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么评价电影《乱世佳人》
爱与被爱的关系,不应该是比赛输赢,谁更爱谁就输了。而是爱的人心甘情愿,被爱的人给予回馈。
白瑞德认为只要自己先说爱,就一定会被骄傲的郝思嘉看不上,可他不正是喜欢郝思嘉勇敢表达爱么,为何他就不敢了呢?
两个人可以更幸福的相守在一起,却因为一个人更愿意用行动表达,另一个人更喜欢言行一致的表达而错过了。
❷ 电影中有一个女人是一半白发一半黑发的美国电影
该影片是《101忠狗》。
《101忠狗》是由斯蒂芬·赫瑞克执导,格伦·克洛斯主演的喜剧电影,该片于1996年11月27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游戏设计师罗杰与服装设计师安妮塔和动物朋友们从时尚达人库伊拉手中营救101只斑点狗的故事。
影片评价
《101忠狗》的场面华丽、充满活力,动物们的表演令人惊叹,尽管该片中大部分时刻都属于那些自我营救的动物们,但是饰演反派库伊拉的格伦·克洛斯仍然抢尽了风头。花哨的服装与疯狂的表演让库伊拉成为全片的亮点。
unfaithful不忠,美国2002年电影,略冷门,但是相当不错
❹ 女主白头发,穿着一个白色的西装外套里面是黑色的,还带了一副黑手套,是什么电影!!!
电影《极寒之城》
是由美国焦点电影公司出品的动作惊悚片,由大卫·雷奇执导,查理兹·塞隆、詹姆斯·麦卡沃伊、约翰·古德曼、索菲亚·宝特拉联合主演。该片于2017年7月28日在美国上映[1]。
❺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讲的什么为什么它评价那么高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讲的是二战时期的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美丽少妇玛琳娜的故事,评价之所以高,主要是因为电影本身具有整齐而又华丽的强大气场。
(5)美国电影里的白少妇图片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1941年春末的一天,雷纳多·阿莫鲁索初次见到玛莲娜。她留着波浪状黑亮的秀发,穿着时髦的短裙和丝袜,踏着充满情欲诱惑的高跟鞋,来到了西西里岛上宁静的阳光小镇。
年仅十三岁的雷纳多也不由自主地掉进了玛莲娜所掀起的漩涡之中,他不仅跟着其他年纪较大的青少年们一起骑着单车,穿梭在小镇的各个角落,搜寻着玛莲娜的诱人丰姿与万种风情,还悄悄地成为她不知情的小跟班,如影随形地跟监、窥视她的生活。
她摇曳的倩影、她聆听的音乐、她贴身的衣物都成为这个被荷尔蒙淹没的少年,最真实、最美好的情欲幻想。然而,透过雷纳多的眼,人们也看到了玛莲娜掉进了越来越黑暗的处境之中,她变成了寡妇。
❻ 女性经典犯罪题材电影
女性经典犯罪题材电影有:《末路狂花》、《科菲》、《狂暴少妇》等。
1、《末路狂花》
《狂暴少妇》(Femmine in fuga),又名《美国女子监狱》,由米歇尔·马西莫·塔兰蒂尼执导的意大利动作犯罪片,由Suzane Carvalho和Rossana Ghessa等主演,该片讲述了年轻美丽的Angela因谋杀罪名被关入某个拉丁美洲国家的监狱,在监狱里她受到非人的虐待,被逼之下她们策划越狱,并引发一系列残酷的追杀。
❼ 介绍几部奥黛丽赫本的经典电影
1、《窈窕淑女》(My Fair Lady)是华纳兄弟影业于1964年出品的歌舞片,由乔治·库克执导,奥黛丽·赫本、雷克斯·哈里森、杰瑞米·布雷特等主演。
2、《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是1953年由美国派拉蒙公司拍摄的浪漫爱情片,故事讲述了一位欧洲某公国的公主与一个美国记者之间在意大利罗马一天之内发生的浪漫故事。
3、《蒂凡尼的早餐》是由布莱克·爱德华兹执导,奥黛丽·赫本、乔治·佩帕德、帕德里夏·妮尔、巴迪·艾布森、马丁·鲍尔萨姆等主演喜剧片。该片于1961年10月5日在美国上映。
4、《修女传》是由弗雷德·金尼曼执导,奥黛丽·赫本,彼得·芬奇主演的电影。该片于1959年6月18日在美国上映。
5、《盲女惊魂记》是由特伦斯·杨导演,由奥黛丽·赫本、艾伦·阿金等主演的美国剧情惊悚犯罪片,于1967年上映。
拓展资料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英国电影、舞台剧女演员。
1948年,赫本在一部时长仅39分钟的荷兰风光纪录片《荷兰七课》中出镜,开始电影生涯。
1953年,她在影片《罗马假日》中第一次出演女主角,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同年,她因在舞台剧《美人鱼》中的表演,获得托尼奖的最佳女主角。
1961年,她主演了电影《蒂凡尼的早餐》。1964年,她主演了歌舞片《窈窕淑女》。1989年,息影多年的奥黛丽客串出演最后一部电影《直到永远》。
晚年时,奥黛丽·赫本投身慈善事业,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的代表人物,为第三世界妇女与孩童争取权益。1992年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93年获奥斯卡人道主义奖。1993年1月20日,奥黛丽·赫本因患癌,病逝于瑞士,享年63岁。
赫本一生中共获得五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三位。2002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其纽约总部为一尊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揭幕,雕像名字为奥黛丽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以表彰赫本为联合国所做的贡献。
❽ 战火爱情片《乱世佳人》让人唏嘘,乱世的爱情是否值得珍惜
一.从时代背景的变迁看郝思嘉性格的发展
通篇看来,郝思嘉仿佛是一个倔强,桀骜不驯,甚至堪称野蛮的女子。她有些时候不分好坏,不辨善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因此,虽然郝思嘉魅力四射,她的一些所做作为却令人不耻甚至厌恶。然而,当我们把她人格的成长和变化放在南北战争的时代巨变的背景下,就会发现,郝思嘉的性格是随着生活和环境的变化而转变的。作者密西尔把郝思嘉的个人命运融会到美国重大的历史变革中,表现了郝思嘉性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合乎逻辑的发展。
南北战争前夕,郝思嘉是一个任性而不谙世事的16岁的小姑娘,生活在远离尘嚣,粗犷而富有诗情画意的陶乐垦植场。她出身于富有的庄园主家庭,母亲有法兰西望族的血统,要求她恪守大家闺秀的传统。可她从小“偏偏喜欢跟田里的小黑炭和邻居家的男孩子玩,而且她会爬树,会扔石头,跟那些野孩子一模一样。”她的父亲是暴发的爱尔兰移民,他希望她能与临近的任何一个富家子弟结婚。可她敢于违抗父命,像北佬似的为恋爱而结婚,她还嘲笑父亲的政治观点迂腐。
南北战争爆发,郝思嘉在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里由少女变成少妇;又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由少妇变成寡妇。她敢于冲破旧传统的束缚,从寡妇的茧子里咬出来。她不守妇道,不肯守节,俨然是“一个火热的叛徒”。战争期间,南方军节节败退,她因为对卫希礼的承诺,照顾着媚兰并帮助她顺利产下婴儿。并在白瑞德的帮助下,冒着生命的危险,带着她们回到了因为战争而变得一片荒凉的陶乐。
这时,经历了郝思嘉人生的转折点,战争带来的贫困和家庭创伤给了她沉重地打击,她突然发现原先受到万千宠爱的自己一下子被抛到了一个完全陌生和残酷的世界,她突然发现贫困原来是这么狰狞恐怖,她茫然无助并且手足无措。不是每个人都会面临郝思嘉同样的困境,没有遭遇过贫穷的人也许永远无法理解贫穷的真正滋味,所以也就无法理解为何有人要用出卖肉体或出卖灵魂这些方式来逃避它。当郝思嘉在荒芜的农田里疯狂地找寻食物并饥不择食的时候,当郝思嘉面对苍天发出呼告决不屈服于命运的时候,相信没有一个观众不会因她的坚强而动容。面对凄惨境遇,她没有气馁,没有退缩,她没有懦弱地接受一切,而是在沉默中爆发,坚决地向前迈进。曾经象孩童般天真无知的郝思嘉成熟了,以她自己的方式。
郝思嘉的性格里充盈的父亲一辈南方的种植园主的那种大气和粗犷,她好像并没有遗传自己母亲的一点性格――一个典型的矜持的为家族操劳一生的女性。在美国的那个时代,一个女人如果缺少了这些,就会被视为一个不合格的人,一个叛逆的人,一个为礼教不能容的人。但是,郝思嘉恰恰如此。她的性格决定了她不会默默无闻,不会像其他的女性一样过完平凡的一生。所以她在失去家园的片刻绝望后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对天发誓一定要度过难关。在失去了母亲,失去了父亲,失去了伺候他们的奴隶,她最终还是凭着自己的那股不肯低头的倔劲爬了起来,走到了社会的上层,得到了最初的金钱和地位。但同样的,由于在别人看来她过于锋芒毕露的性格,她所经历的艰难也是其他人无法想象的,无论是她的事业,还是她的爱情。郝思嘉具有那种不论在任何困境下都不放弃的精神,任何困难都不会打倒她。哪怕是除了塔拉什麽都没有了,只要站在那片红土上,也会有力量。
作者马格丽特·密西尔并没有一味给郝思嘉帖金,她同时也写出了郝思嘉肮脏的一面。就象白瑞德所说,她不择手段,有时候甚至像个卑鄙的流氓。她杀过人,抢别人的丈夫,直到巧取豪夺...不过,我们应当看到,她并不是存心要做流氓,她从小也想象母亲那样曳着幽雅的长裙子,不住忙碌着替别人服务,以次博得别人的爱戴和尊敬,做一个上等女人。郝思嘉生逢乱世,她为了自身的安全而枪杀逃兵;她不杀人,别人就杀她。她深深知道“世界上惟有土地这东西是天长地久的!”她不抢妹妹的情人,就要失去陶乐;陶乐失去,十几口人赖以生存的条件就会丧失…郝思嘉经历过忧患,困苦,深知钱是生存的基础,所以,为了求生,只得把自尊,自傲,诚实,和气之类好礼貌好道德这些“无关重要的东西”抛开。她说:“等到我有了很多的钱,我也什么好人都会得做了,我也会规规矩矩起来了。”米歇尔曾说:“我的这本小说如果有主题的话,那就是生存。”郝思嘉的形象有力的体现了这种生存意识。她走出闺房,亲自经商,她的胆识、勇气和才干,不啻给上流社会扔了一颗炸弹。
郝思嘉,这个曾经是娇惯了的阔小姐,在1861-1873年短短的12年中,经历了战争的磨难,尝遍了生活的艰辛,终于成为一个干练的,事业上的强者。她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适应重建时期的社会需要,代表了新的资本主义南方。她的主导性格闪耀着坚韧不屈,才华出众,力挽颓势的光芒。而自私,卑劣,冷酷,狠毒等等,也是战争背景下,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在她身上烙下的印记。
二. 郝思嘉的爱情
虽然郝思嘉最终成为了事业上的强者,在恋爱婚姻上,她的命运却非常坎坷:她结婚三次,都无爱情可言,正当青春年华,却两次做了寡妇。第三个丈夫给她带来了财富和深情,又因为没有珍惜而失去。争强好胜的郝思嘉直到28岁孤身一人时才懂得人生的真谛。
郝思嘉的爱常常是错位的。她一直认为自己深爱的卫希礼,不仅碌碌无为,而且并不爱她;郝思嘉14岁那年,卫希礼从欧洲留学回来,卫希礼的朦胧的充满笑意的灰色的眼睛,像音乐似的声音,深沉的性格,对人淡淡的的不即不离的态度都使她着了迷。诗意的初恋往往刻骨铭心,影响终身,这就为郝思嘉执着追求卫希礼埋下了伏笔。她对卫希礼并不了解,惟其不了解,才有一种引起好奇的神秘性,就像一重没有锁也没有钥匙的门。郝思嘉“天真得像火,像风,像野生的东西”,她总是坦率地向卫希礼表白爱情,无所顾忌地一再要和他私奔。该怎么分析郝思嘉的的感情呢?她的内心似乎不能容忍半点怀疑,她不能刻意掩饰内心任何真实的想法,因为那对她意味着莫大的痛苦。正是由于这一点,从她确信自己爱上了卫希礼之后,不管周遭出现了如何的困扰,不管他们隔了多远的距离,甚至他已经娶她人为妻,她都不曾想过就此妥协和放弃。因为这在她看来,是背弃了自己,背弃了自己活着的理由。
所以,郝思嘉对白瑞德始终表现出一种出自内心的抗拒。她一直向往着向母亲一样做一个淑女,因此她才会被卫希里身上的绅士风度吸引,如果说她对艾希利的爱是热烈的、纯洁的、执着的,那么她对白瑞德的勾引则是源于占有,利用和操纵欲,尽管他们曾经约会过,曾经在炮声和战火中共同出生入死,尽管他们其实是如此的相象:一样的自私,一样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就像白瑞德所说,“我们俩太像了,我们都是叛逆者,自私、狡猾、能把事情看透,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绝不虚伪。只要有利可图,可以不择手段,名誉是一文不值的。”然而,郝思嘉却对这一切视而不见,始终不知道自己内心的真正所爱。
由于郝思嘉对这段感情的长久漠视,也因为白瑞德不适当的冷嘲热讽和谨慎怯懦,这段真爱终因营养不良而日渐凋萎,回天乏力。是郝思嘉的盲目执着,也是他们彼此性格的缺陷共同导致了感情的破裂。郝思嘉争强、好胜,即使在爱情中也有很强的控制欲。而白瑞德则不能勇敢地表白爱情,用他自己的说法,就是,对郝斯佳的表白会变成她手里的皮鞭,用来无情的抽打他。而这,其实也正是白瑞德对自己怯懦性格的掩饰之辞。女人需要男人的表白和许诺,哪怕是虚情假意的。白瑞德却反其道而行之,在与郝斯佳交往中,不断强调自己的独身主义,来掩盖对郝斯佳的真实感情。甚至结婚后,也妄想仅仅通过金钱、物欲的刺激来笼络郝斯佳的心。而这显然适得其反。于是在郝思嘉的眼中,她始终斗不过他,他总是那么冷静,那么深不可测,她永远猜不透他在想什么;而在白瑞德的心里却是:为什么所有的人都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只有她不明白?影片结尾处,白瑞德久历人世沧桑后发自肺腑的叹息萦人心怀:他爱郝思嘉,最了解她的强处和缺点,然而,他在人生路上已走得太疲劳、太乏味了。他就像一个长跑运动员,在抵达终点的最后关头,却选择了放弃。而此时的郝思嘉却突然明白她丢掉的灵魂不是卫希礼,而是白瑞德,她才开始明白,瑞德才是她的真爱,才是与她心有灵犀的人,她苦苦追求冥想着的爱情,殊不知一生的真爱一直就在身边。面对白瑞德的离去,她想留住他,可又是那么地无可奈何、力不从心。盲目的追求虚幻的人,却不懂得珍惜真实的情感,郝思嘉的悲剧就在于此。假如白瑞德不曾离去,《飘》就不会成为经典。
总结
《乱世佳人》场景豪华、战争场面宏大逼真,人物性格鲜明强烈,人物心理刻画细腻而层次分明,加上大时代动乱背景对女主人公的成长历程烘托得宜,这部史诗般的巨著自始至终都能紧紧地控制着观众的情绪,随着剧中人的关系变化而起伏。
《飘》把美国人奋斗于逆境,追求个人独立、尊严、爱情,永远乐观进取的民族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郝思嘉,这个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弱小女子,历经了情场失意、内乱战火、家园重建、爱女夭折、丈夫出走等一连串巨大的困难和挫折,却始终没有向命运低头,她从不胆怯,一次次重新把生活的主动权夺回到自己手中。
"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不管怎样,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这是郝思嘉留给读者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最耐人回味的话,这句话总结了她对生活对爱情的态度,是她乐观自强人生的最好表白,也是她对命运的生生不息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