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20年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音响效果是哪部影片
2020年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最佳音响效果奖的影片是马克·泰勒、斯图亚特·威尔逊主演的《1917》。该片于2020年1月10日在美国上映。影片聚焦两名年轻的英国士兵,讲述了一战时期,两名英国士兵为了拯救成百上千的生命而冒险穿越敌境传递重要情报让樱的故事。
该片还斩获最佳摄影、最佳视觉乱滑闷效果两项大奖。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战争的真实残酷,该片选择了“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这样的大场面调度和完美拍摄,耗费了导演和摄影师9个月时间筹备,演员们在拍摄前也做了高强度的训练。
突破性的真实感和质感,让《1917》以黑马姿态在颁奖季多部重磅电影中脱颖而出。
(1)1917的电影图片头像扩展阅读:
幕后制作:
该片主要在英国取景拍摄,导演门德斯和摄影师罗杰·迪金斯花了9个月时间筹备。由于主要是外景拍摄,受天气影响很大,只能用自然光拍摄。
影片基本采用手持摄影,时刻处于运动状态,没有场景是重复的,要不断穿梭野外哗弯,还要保持镜头连贯性,有时要用钢索吊起摄影师和摄影机,拍广阔的场景。
票房收益:
《1917》在2020年1月9日(周四)晚在北美2900家影院起片,当晚获票房325万美元。影片在1月10日(周五)扩至3434家影院正式全面上映,首日含提前场(不计小范围点映)票房达1400万美元,上映成绩远好于其他片。
1月11日(周六)当天再收1373万美元,比扣除提前场的首日上涨28%。1月12日(周日)下跌36%,单日再收近880万美元,最终首周末三天票房累计3650万美元,表现远好于3000万美元以下的市场预期,也成为环球影业近四个月来的首个周末冠军。
2020年1月12日,带着日前金球奖胜利的光环,环球影业发行的战争片《1917》本周末在北美大范围上映,随即以3天入账3650万美元的成绩登顶周末票房榜。
⑵ 电影1917
又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不同的是一战,而非火爆的二战题材。
众所周知,一战开始1914,结束于1917。本片以结束的年份命名,我自己在观影之前先有一种欢欣在,那就是,终于要结束了,战争的灾难终于要结束了。
影片讲述的是两个士兵,接到上级命令,爱穿越火线向另一个军区春桐传递情报,这份情报关系一千六百多人的生命。
影片中有几个片段,我很喜欢。
第一处,影片开头结尾的方式。
我喜欢那种浪漫或者说唯美的画面。
影片一开始,是风景区一样优美的景色,天地各半。远景是远山和一排树,从山与树的高矮程度可知景的纵深度。中景是草原,绿,黄,白相间的宽阔的草原。最近的是一丛黄色的野花。不得不说,黄色配绿草,又素雅又清淡,实在是美不胜收。就在这时,镜头推移,拉近,男二号缓缓入镜头,他躺在草地上,钢盔在脸,闭目休息。男一号缓缓入镜,他背靠大树闭目养神。一身军大衣走过来,打破了这份宁静。
如果不是身着军装的男主角入境,我会以为这是风景优美的田园片。原来,战争与和平毗邻而居,咫尺之遥。
影片结尾,男一号走向草原上的一棵树,他靠着一棵树坐下扒悉坦来,缓缓地从上衣口袋里抽出布雷克的遗物,一叠照片。而后,他闭上眼睛,太阳照在他的脸上。身边是黄绿的草原,远处是树木,白云,蓝天。
这一幕再现,然而我的心却啊在轻松愉悦。或许,因为逝去的布雷克,或许,因为在威尔不远处的军队和战争。
和平,是上帝给人们的馈赠。
战争,是人类对自己的惩罚。
第二处,威尔位阻止麦肯齐上校而再战壕上奔跑的镜头。
我不止想说,勇者无畏。我更想说的是,你的信心和勇气,来自强大的内心,而内心的强大,则来自爱,对战友对生命的爱。
第三处,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上,一座院落废墟里,许多被砍倒的樱花树,盛放美丽的樱花。
布雷克有一个幸福的家,母亲有一片果园,满是樱花树,樱花开放的季节,布雷克兄弟俩就在雪花般的樱花树下玩耍。
前线废弃得院落,被砍倒的樱花树,也象征可和平幸福的生活被毁灭的残酷。
布雷克就是倒在了这一片樱花盛开的废墟上,而 他的死竟然是为了挽留一个敌方飞行员士兵的性命。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单纯,善良而又对生活充满热情得生命。然而,邪恶的战争之火,又岂容善良之花绽放!
樱花第二次出现在影片中时,是威尔被河水冲刷了一个晚上以后的事了。当他苏醒过来,樱花漫天飞舞,飘落湖面。此时的他五味杂陈。第一,命令必须在天亮前传到,而他醒来时已经天亮了,可以想象他内心的沮丧。第二,樱花让他想起牺牲了的战友布雷克,他临死前的嘱托正是完成情报传递任务。布雷克的死驱使他振作起来。或许,睁开眼的一瞬间,曾有几分侥幸,至少还活着,然而,这种心情瞬间被现实冲淡,驱散。继之而起的,是愧疚,沮丧,难过,还有布雷克给予的振作。
总之,樱花在影片中的出现,作用不只是季节的象征。
第四,除了影片主人公出场的方式很特别,本片对主人公的表现设置也很用心。
说实话,我一开始以为主人公是布雷克,等观完全片,我才意识到,主人公是威尔。或者说,他们同为主人公,只不过分一个男一号,男二号。那么,威尔才是这个男一号。
这样,也就能够理解影片一开始威尔作为近景靠在树上的镜头了。片尾,仍旧以威尔靠在树上结束。在文学作品中,这种手法叫首尾呼应,不得不说,本陆谈手法在本片中应用非常成功!
影片开始一等兵布雷克的积极与下士威尔的犹豫形成鲜明对比,布雷克接到命令刻不容缓,威尔无奈紧随其后。然而随着剧情的铺展,我们才发现威尔的经验,勇敢和智慧,我们才知道他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总之,这两个人物合二为一,完成了这次使命。这或许才是影片所要褒扬得精神。
我很喜欢这部影片——1917。
精彩对白摘录:
无论是下到地狱还是登上天堂,独自行走的人走得最快。
我本希望今天是个好日子。
希望是一种危险的东西。
__ 麦肯齐上校
⑶ 《1917》的一镜到底,对故事和情绪的呈现加分了吗
电影《1917》由萨姆-门德斯执导,乔治-麦凯、迪恩-查尔斯-查普曼领衔主演。剧本的灵感源于导演祖父——一位参与过一战的作家的回忆录。故事聚焦两名年轻的英国士兵,讲述了他们为拯救上千名战友的生命,而在战场逆行、穿越敌境传递重要首告情报的故事,呈现出一副悲壮而动人的史诗级战争画卷。
总之,《1917》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电影作品,这部视频在豆瓣的评分是8.5分,86%的网友给予的好评。悄空这样的战争片,还是更适合在大银幕上观看。
⑷ 1917电影演员表 1917电影主演的介绍
1、1917电影演员表:乔治·麦凯 饰 斯科菲尔德,迪恩-查尔斯·查普曼 饰 布莱克,理查德·麦登 饰 Lieutenant Blake,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饰 Colonel MacKenzie,科林·费斯 饰 General Erinmore,马克·斯特朗 饰 Captain Smith。
2、主角斯科菲尔德由演员乔治·麦凯饰演。英国士兵,布雷克的战友,是一个有点笨拙的男孩,和战友一起被选去完成一项艰难的任务。因为前面是寸步难行的敌人锋线、战壕,和不到24小时的时间,斯科菲尔德从开始的抱怨,到出于友情的应承,最后决定负重前行,最终历经磨难,穿越重重障碍,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3、主角布雷克由演员迪恩-查尔斯·查普曼饰演。英国士兵,在战斗进入最激烈之际,布雷克被布置紧急任务,传递重要情报,任务相当艰巨,要穿到德军防线后方,向英军传达一条紧急命令,取消原定对德军兴登堡防线攻击计划,原因是德军已经设计了陷阱。这关系到几千名英军士兵的生命,还包括在前线的哥哥。
⑸ 电影1917故事原型 1917是真实故事吗讲的是哪次战役
电影《1917》即将在国内上映。网传,这部作品改编自真实故事,两位男主角斯科菲尔德、布雷克有人物原型。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作为一部拍摄手法独特的战争片,《1917》有很多长镜头。斯科菲尔德横穿战场,向指挥官传递情报,使得宏胡剧情达到高潮。根据导演留下的线索,《1917》讲的是哪次战役,大家猜到没有?
简单介绍一下阿拉斯地道战,它发生在法国北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规模最大的地道战,作战双方为英法联军、德军。1917年4月蔽者拦9日清晨,英法联军突袭德军,打得德军措手不及,有的德国士兵来不及换掉睡衣就变成俘虏。最终,英法联军大获全胜,将战线向前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1917》改编自历史战役,很多台词都经得起推敲,但是影片的角色不一定有原型。
⑹ 一战高分电影《1917》,一镜到底的战争场面,令人窒息
1917年4月6号,布雷克和斯科费尔德在战斗的间歇躺在一棵大树下。一名军官走来,要带他们见将军,两个小伙子跟在军官后面走入战壕。
在一战期间的英军,战壕修得非常精致,有两米多高,士兵在战壕里不用弯曲身体行走。战壕的走向是左右弯曲,就算炮弹落入战壕,左右墙体可以遮挡大量弹片,两边有整齐的挡土板,上面有沙包堆高。他们来到将军的指挥室,将军告诉他们送一封信到前方部队,命令部队四月七日停止对德军进攻。因为德军故意后退九公里,埋伏在那里,要歼灭英军,如果德军计划得逞,英军将有1600名士兵丧命。这个部队还有布雷克的兄弟。
他们拿到信马上出发,他们要穿过无人区,德军的占领区,穿过一条大河才能到达那支部队,给他们的时间只有一天。
他们爬出战壕,来到无人区,看到战马的死尸,到处都是苍蝇,还有没有清理战友尸体,铁丝网,以及巨大的弹坑。斯科费尔德的手被铁丝网刺破,没有时间包扎,他们到了德军的战壕他才包扎好。德军的战壕都是混凝土浇筑,沙袋堆得非常高。他们搜寻德军的营地,铁床,还看到非常大的老鼠在偷吃食物。他们还找到了狗肉罐头,狗肉罐头的另一端是绊雷,一声巨响,斯特费尔德埋在了破碎的混凝土里。
布雷格把他的伙伴拖了出来,还好斯特费尔德没有大碍,就是眼睛里有很多尘土。他们走出战壕,看到一大片的樱桃树砍了,这都是德军临走时干的。他们来到一个小村庄,一个在前门进入,一个在后门进入,布雷克发现一桶牛奶,他尝了两口,还灌了一壶。
外面的天空有两架飞机对战一架德军飞机,德军飞机被击中,飞机朝他们的方向坠毁。飞行员着火,他们救出飞行员,斯特费尔德去打水给飞行员降温,没想到德军飞行员刺杀了布雷克,斯特费尔德两枪打死飞行员。布雷克失血过多死亡,斯特费尔德摘下了好兄弟的戒指和军牌。
这个时候有一队友军经过,友军的军官问了斯特费尔德一些情况后,他允许斯特费尔德搭乘他们的军车。
在一座炸毁的铁桥前斯特费尔德下了车,他从铁桥上攀登过去。他受到对面狙击枪的射击,斯特费尔德调整位置,向对面射击,压制对面火力,向那个掩体冲过去,在关键时刻射杀了敌军。
夜晚降临,他在这个小镇上前行,忽明忽暗的探照灯,德军也发现了他,不停地向他射击。他躲进了一处教堂,教堂正在燃烧,只剩下一个巨大的十字架。远处的一个人影朝他射击,斯特费尔德赶快逃离,他躲进了一个地下室。他看到了一个女人,那个女人抱着一个婴儿,经他们交谈,这个婴儿是弃婴,他需要牛奶,他把牛奶倒给了那个女人,婴儿抓住斯特费尔德的手,女人告诉他,这个孩子喜欢你。
斯特费尔德要尽快完成任务,他冲出教堂。大批的德军发现了他,他左冲右突,子弹就在身边飞过。他纵身一跃跳去冰冷的河里,他随着河水向下游飘去,一个巨大的瀑布把他冲下去,他抓到了一个大木头。他慢慢有了意识,他爬过发涨腐烂的尸体来到岸边。
岸边有人在唱歌,他循着歌声走到树林,树林里很多军人,他们马上就要上前线。他打听这些军人,这就是他要找的部队,然后一路打听终于找到这里的最高军官,还有一分钟他们就要发起总攻,最后时刻,军官终止了总攻,也保住了这1600名军人的性命。
完成使命,斯特费尔德去找寻布雷克的兄弟,在战地医院找到了他的兄弟,斯特费尔德告诉哥哥布雷克的死讯,哥哥情绪一下子就奔溃了。斯特费尔德把布雷克的戒指归还给他的哥哥,一个人走到一棵大树下,四月的阳光照在斯特费尔德的身上,灿烂辉煌。
这是一部一战电影,一镜到底,观众跟随主角的视角前行,非常有带入感,有时候会有窒息感。影片的细节非常到位,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1917年英军德军的战壕非常完善完美,感觉非常现代感。战场上的泥泞,深深的弹坑,铁丝网,乌鸦,巨大的老鼠,每个细节都非常有还原感。值得观看的一部好电影。
⑺ 1917讲的什么故事
《1917》聚焦两名年轻的英国士兵,讲述了一战时期,两名英国士兵为了拯救成百上千的生命而冒险穿越敌境传递重要情报的故事。是由美国梦工厂出品的战争片,由萨姆·门德斯执导,乔治·麦凯、迪恩-查尔斯·查普曼领衔主演。
获得了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等十项提名。对于喜爱战争片的影迷,这样是一顿丰富的荧幕盛宴。它的整体风格类似于“拯救大兵瑞恩”,是一种电影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达到了一种浸入式的战场体验。
⑻ 电影《1917》一镜到底是如何实现的
时隔四年,萨姆·门德斯携最新力作《1917》席卷而来,斩获了金球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奖,并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十提三中”,成为年度最热门电影之一。是的,曾执导《美国丽人》《007:大破天幕危机》的他,这次将目光聚焦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并如愿以偿地完成了一部史诗级的战争电影。
1.一镜到底的想法
《1917》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两个年轻的英国士兵,斯科菲尔德和布莱克,他们需要尽快将放弃对德进攻的命令文件传递给前方的英军作战部队,因为这是一个圈套,关系到数千人的存亡——而布莱克的兄弟正是这支部队的其中一员。但他们却只有一天的时间完成任务,与时间的紧迫相比,更大的问题还在于,他们将穿越大片的敌占区,才能到达这个主力团所处的方位。
显而易见,这个故事的情节发展是一直处于行动之中的,而萨姆·门德斯也想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制作这部电影。门德斯说,有一次他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玩战争类的电子游戏,这使他产生了一镜到底的想法。《1917》这部片子跟随了两名士兵的脚步,而萨姆·门德斯正是想让观众体验到那种与主角们同呼吸,共进退的身临其境。
历史题材的电影,对电影制作的每一个部门来说都是挑战,尤其是艺术概念设计、布景、服化道等细微处。为了实现这一几乎无法完成的巨制,萨姆·门德斯第四次邀请世界顶级DP罗杰·迪金斯先生出山掌机。
2.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制作一部在观众看来连续两个小时一直拍摄、未曾剪辑的故事片,这无异于说笑。电影制作方细致入微地大量前期设计,精益求精地完善了技术上的每一个细节,才完成了这项不可能的任务。
如你所见,拍摄一部像《1917》这样的史诗电影,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美术指导丹尼斯·加斯纳(Dennis Gassner)在拍摄前首先制作了整个置景地的模型,这样能使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与萨姆·门德斯和罗杰·迪金斯保持一致的设想。这无疑是很有用的,工作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演员的位置,也可以知道摄影机的运动轨迹和灯光角度。这样,整个摄制组才可以在拍摄前行之有效地调整画面中每条街道和战壕的长度。在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电影置景地,你不可能总想着即兴发挥——除非你不折不扣地按计划去做了,然后才能有足够的时间与预算去“随心所欲”。
3.摄影机运动与镜头
如果你曾经制作过一镜到底的项目,那么你一定意识到排练是多么的重要。你需要片场里的每一个因素都能在摄影机镜头前完美地同步演绎,这包括了演员、摄影机运动、现场爆破特技等等。为了实现这样的拍摄,罗杰·迪金斯和他的团队使用了两种稳定器:一种是传统的三轴稳定器,另一种则是五轴稳定器——ARRI Trinity。对于那些无法人为操作的大范围调度镜头,他们会接力般地将稳定器安装在各种索道、伸缩摇臂以及车辆等移动设备上。
也是为了能灵活地进行运动设计,他们选用ARRI Alexa Mini LF拍摄《1917》。这是ARRI Alexa Mini的全画幅版,罗杰·迪金斯描述说,这是“他使用过的最小巧的数字摄影机之一。”在镜头使用方面,整部电影都是使用ARRI Signature Primes系列镜头拍摄的,具体包括了35mm、40mm和47mm这三枚镜头在内。
4.布光和剪辑
罗杰·迪金斯在摄制早期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怎样在如此大的置景场地上进行布光,同时还要兼顾到几乎是360°移动的摄影机。是的,在有太阳的情况下,这根本做不到。所以他们只能依靠照度相对稳定的阴天来拍摄白天的外景——如果你想要场景之间的视觉连续性,天气肯定是要保持一致的。这也意味着,在足够方便拍摄的大片云朵到来前,剧组将会有数天无法开工。
但对于夜间的外景布光来说,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小镇部分的夜景戏,整个场景基调是昏暗的,整场戏要给人在噩梦与现实之间不断穿梭的感觉。为了对该场景进行布光,迪金斯使用了一些看起来像是附着在线上的烟花类型的燃烧物。这样,光会在天空中持续的散射,照亮演员与场景。
说到后期制作,剪辑师李·史密斯(Lee Smith)会出现在每一个需要剪辑的镜头的拍摄场地。相关镜头的拍摄期间,他一直在片场,然后在晚上剪辑场景之间的连接镜头,以便团队第二天决定是否可以继续下一场次的拍摄。
在拍摄现场定剪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因为你必须在现场,坚决果断地判断出最完美的镜头,直接做出选用的决定。事实上,你所选择的镜头会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拍摄。剪辑点看起来会很不寻常,因为我们通过道具等手法隐藏了剪切痕迹。说真的,我很好奇,想去电影院看一下成片来了解最终呈现的效果。
⑼ 有人看过电影《1917》吗,是否值得推荐
时长的限制逼迫电影的每一帧画面都必须拥有存在的意义。小到使情节连续,大至“一叶知秋”。电影《1917》的细节处理真是太可以了,我认为绝对值得一看。
很厉害的电影,战场的细节,主旨的深刻,技术的选择,有些画面也是美的。不止流于观看时情绪的追随,也在于之后一次又一次的突然理解吧。
为《1917》打call,余韵十足,值得一杯奶茶的钱来换取一种身临其境的警醒。人是需要时不时被敲敲的,一本著作,一部电影,配上一个一心一意的人,就够了。然后是沉溺的欢愉,何乐而不为?
⑽ 获得三项奥斯卡奖的《1917》为什么要用“一镜到底”
战争片对于电影来说,真是个奇特的类型。
导演们似乎非常喜欢在自己功成但名不就的时候拍一部战争片,让自己最终拿到能证明自己的奖项。科波拉凭借《现代启示录》拿到了金棕榈,库布里克用《全金属外壳》拿到了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奥斯卡提名,斯皮尔伯格以《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获得了到目前为止的两座奥斯卡奖杯。
本次奥斯卡奖的大热门《1917》,也是导萨姆·门德斯凭借战争片首次斩获奥斯卡奖。获得三大技术奖项的《1917》,也代表了战争片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战争片最能凸显导演们的艺术水准
对于战争片来说,它不仅可以拥有内涵丰富、直面人性的故事,让导演彰显自己思想的深度,还能提供足够的视觉场面来考验导演的镜头和特效的布置,这也许就是导演们纷纷借此凸显水准的原因。
相对于上世纪的几部经典,近年来的战争片对于战争的宏观反思在慢慢减少,对于战争的还原和个人故事在慢慢增多。一是不存在战后不久、战争的淋漓伤口还在的艺术创作环境;二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导演们可以更写实地表现战争场面。 这种“浸入式”战争片,在慢慢成为这种类型片的主流 。
诺兰的《敦刻尔克》便不同寻常地用时空切换、声音、第一人称手法来增强压迫性与紧张性,增强观众对于电影的代入感。
而在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季,作为黑马杀出的战争片《1917》,也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度,而这部电影则是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法去表现战争的真实,这就是所谓的———一镜到底。用长镜头,减少剪辑的方式来体现这一点。
一镜到底的手法对导演的布景,演员的演技都有极高的要求,在没有蒙太奇变化的电影镜头中,这就意味着故事的发展只能单纯靠摄像与导局肆此演的布置来推进。在刚刚结束的奥斯卡颁奖季中,《1917》也理所当然的获得了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效果,最佳视觉效果这三大技术类大奖,足以证明这部电影对于战争片的深厚影响。
二、反类型 探索 者:萨姆·门德斯
全片一镜到底这种独特的风格,与这部电影的导演萨姆·门德斯、摄影罗杰·迪金斯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说起萨姆·门德斯,我们可能一时间想不起这位导演的作品,也对他了解不多。其实门德斯是好莱坞为数不多精通艺术与商业两方面的电影导演。
毕业于剑桥的他深受传统的英式戏剧影响,拍电影之前,门德斯担任过伦敦和纽约百老汇的舞台剧导演,曾以音乐剧《卡巴莱》获得美国戏剧界的最高荣誉“托尼奖”。
近年来,已经投身于电影的他依旧在监制一批优秀的莎翁 历史 剧,譬如由抖森出演的《亨利四世》、《亨利五世》,而与此同时,他也指导了电影史上最长盛的商业动作电影系列——《007》系列。作为英国导桐迅演,能亲自打造“007”是他的梦想,在他的处女作《美国丽人》中,就有不少对于“007”系列的致敬。
对于“007”系列,门德斯所做的最大贡献是:让这部属于男性的动作电影注入了更多属于戏剧般的人文气息,从《007:天幕危机》到《007:幽灵党》,这两部电影里的邦德雹铅都减弱了特工工作赋予他的冷酷,电影支线也不单单是美艳的邦女郎与他的感情之路,而是更多地充实了个人的背景,似乎还在幽灵党中拥有了些许家庭化的气息。
这种人文关怀在以往的邦德电影上是不多见的,这也是门德斯在脱离戏剧后,他自己指导电影的一个显著风格——打破类型片去探讨个人境遇。
于是,在《1917》上,我们看到了在整个一战背景下两位士兵的独角戏。其实门德斯的这种思想在他早年拍摄的另一部战争片《锅盖头》上面就初见端倪。
《锅盖头》没有像大部分战争片将战争场面的表现作为重头戏,而是以战争的背景透过亲历者的身心感受来描写战争的无意义。
和美国电影中“二战”、“越战”为背景的战争片的不同在于:影片注入了现代人对战争的态度,这场美国在新世纪发动的战争既不出于正义,也不出于爱国,只是成为发泄青春剩余经历的训练场,影片描述的战争竟然没有一个敌人真正出现过,所有的场景都由主人公——一位20岁的狙击手的生活贯穿,和他的战友训练、沙漠中等待作战任务,直到最后也没成功地发射一颗子弹,杀一个“敌人”。
这就是一种反类型,与以往富有冲击的战争片大不一样。 但在《1917》上寻求新突破的门德斯绝对不会陷于故事表达,因为《锅盖头》的反响并不是很好,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那样,镜头语言对于战争片的影响是巨大的,就像《现代启示录》中科波拉赋予的艺术性的油画色彩去渲染“启示录”的风格一样。
《1917》选择了不同以往地用长镜头去讲述影片故事,而这对于摄影是个巨大的考验。好在,这部电影的摄影师是大名鼎鼎的罗杰·狄金斯。
三、摄影大师:罗杰·狄金斯
就《1917》这部电影本身来看,拥有戏剧基础的导演和高深功力的摄影是完全必要的。电影的剧情简单到“两位士兵穿梭战地送情报”这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情况下,强大的技术支撑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为了达到沉浸式的战场需求,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当两名年轻的英国士兵在树下被唤醒,在电影剩下的两个小时里,门德斯和狄金斯跟踪这些年轻人,在地堡和农舍里连续不断地挖战壕,穿过敌方领土,用摄像机一直跟随拍摄。
影片全程的跟踪镜头,摄影机随着主角围绕和旋转,机位景别随着场景的切换,主角的走位变化着全景中景特写,平拍俯拍仰拍,总之不管是拍摄距离还是角度,导演都试图打破观影的平面空间,给观众呈现出一个立体式的自由的战争空间。并且,影片的声效和光效应用都相当出色,尤其在两位士兵穿越几乎无人的战场线时营造的紧张声音和两人在塌陷的地洞中的灯光布设都增强了体验感。
所以,电影人看待这部 《1917》,算是在今年颁奖季最有艺术含量的片子了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观赏这部电影的最佳方式是去IMAX影院,毕竟你需要去感受这里面画面与音效带给你的冲击。
结合与《1917》有着类似风格的《敦刻尔克》来看,对战争的还原和对观众越来越真实的布设将是未来战争片的一个方向,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