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音乐之声》清新有致,雅俗共赏。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在各国的*测验中经常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影片",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音乐,如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口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都成为人们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被视做人类最珍贵的永恒佳品。
许多人都曾问过我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可能他们认为我作为功夫名星,应该喜欢那种带有暴力色彩的影片,可是说出来或许会很让人奇怪,我最喜爱的电影既不是史泰龙的枪炮,也不是施瓦辛格的特技,而是充满温馨的《音乐之声》。因为在这部影片中,我所感到的是人世间那种最淳朴、最简单的友爱和挚爱之情,这部影片让我的全身心都感到放松。
㈡ 急求电影《音乐之声》人物分析
一、玛利亚
玛利亚是萨尔茨堡修道院里的志愿修女,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于是她被派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师。她很快和上校的七个孩子打成一片,而上校也渐渐在她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
二、冯·特拉普
海军上校,有七个孩子。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他请来玛利亚作为孩子的家庭教师,刚开始他对玛丽亚的做法十分不满,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并被玛丽亚可以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
三、男爵夫人
冯·特拉普上校的女朋友,被上校带回来时孩子们很不喜欢她。她看到玛丽亚与上校十分亲近,便劝玛丽亚回修道院。但后来玛丽亚回来之后,她发现她已经无法挽回她和上校之间的感情,便主动退出了与上校的婚约。
四、阿比斯院长
萨尔茨堡修道院院长,她觉得玛丽亚活泼的性格不适合僧侣生活。她决定让玛丽亚去冯・特拉普上校家做看护,也借此让玛利亚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当玛丽亚向她坦白了她对上校的爱情和对生活的不知所措,她告诉玛利亚要有骨气与勇气,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爱。后来帮助玛丽亚一家逃离生天。
(2)电影音乐之声的审美价值扩展阅读
《音乐之声》该片讲述了修女玛丽亚到特拉普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并和上校的7个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渐渐在玛利亚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并与玛利亚之间产生了感情的故事。
该片是由罗伯特·怀斯执导,朱莉·安德鲁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理查德·海顿主演的音乐片,该片于1965年3月29日在英国上映。
该片获得了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个奖项。
㈢ 《音乐之声》在电影史的地位是什么
《音乐之声》是一部成熟而精美的整体戏剧性歌舞片。它把故事情节和音乐舞蹈融为一体,具有一种行云流水般自然的叙事风格,又使歌舞表演具有相对独立的观赏价值,满足了观众对歌舞片的审美期待。
这部影片在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所有的场面都是在萨茨堡实地拍摄的,由于导演和设计师大胆运用直升机拍摄法,从很高处用大远景遥摄阿尔卑斯山麓和萨茨堡全景,然后纵横运动,急剧下降,直推至人物的特写和半身,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内心状态,使影片充满诗情画意。
本片荣获了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配乐、最佳剪辑、最佳音响五项大奖。并且一经公映便风靡全球,连续几年票房成绩高居榜首,片中几段优美动人的音乐《哆•来•咪》、《雪绒花》、《音乐之声》成为脍炙人口的歌曲,几十年来传唱不息。
㈣ 音乐之声《 雪绒花》鉴赏分析
《雪绒花》/《Edelweiss》是《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中的插曲
上校一家参加为德国纳粹举行的音乐会,他们决定当夜离开奥地利,前往维也纳。音乐会上,上校弹起吉他,唱起了这首奥地利民歌,哽咽地唱不下去了,玛利亚走上去和他一起唱,他们的深情感动了在场的奥地利观众,他们全部起立与上校夫妇合唱。
雪绒花是奥地利的国花。
在奥地利,雪绒花象征着勇敢,因为野生的雪绒花生长在环境艰苦的高山上,常人难以得见其美丽容颜,所以见过雪绒花的人都是英雄。
电影《音乐之声》和雪绒花:
中国人对雪绒花的了解大都来自美国影片《音乐之声》,片中插曲《雪绒花》已在全世界流行,并被称为奥地利的非正式国歌。
电影《音乐之声》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纳粹时斯奥地利的一位修女在一户富家当家庭教师。由于他们看不惯纳粹的所作所为,逃到美国并组成了“特拉普家庭合唱团”在各地巡回演出,事迹十分感人。插曲《雪绒花》则通过对这种美丽国花的歌颂,表达了奥地利人民发自内心的质朴的爱乡之情。在影片中,《雪绒花》的旋律多次响起。当拒绝为纳粹服务的上校准备冒险带全家离去时,他为家乡的父老乡亲献上的,还是那首他最喜爱的《雪绒花》。但一曲未了,歌喉已哽咽。爱妻玛丽亚默契地接唱下去,并带动全场观众加入大合唱,把全片推向最令人心潮澎湃的高潮。
㈤ 《音乐之声》这部电影评价高是为什么它为什么能成为经典
《音乐之声》作为一部前身为百老汇上映的音乐剧,其中的歌舞是十分出彩的。每一段优美的歌唱伴随着演员极富表现力的面部表情和十分流畅的肢体动作,都是一种享受。即使在如今所有人都在追求快速的时代,也能让人静下心来,慢慢的欣赏这部电影中的歌舞。其中,知名度很高的《哆来咪》、《雪绒花》、《晚安,再见》等曲目在影片中多次出现,并十分优美。这些从小开始听的音乐在影片中演唱,让观众有归属感。
㈥ 音乐之声的影片评价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相当经典的音乐片,取材于奥地利修女玛利亚·奥古斯都·特拉普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根据百老汇同名音乐剧改编而成。片中众多情景交融的歌曲令电影观众沉醉不已,理查德·罗杰斯创作的优美动听、流畅生动的音乐和百老汇制作人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撰写的雅俗共赏、惹人喜爱的歌词,无疑是影片取得空前成功的关键因素,负责编曲兼指挥的影片音乐总监欧文·柯斯堤尔因此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音乐奖。自上映以来,《雪绒花》、《哆来咪》等多首歌曲被广为传唱,成为经典曲目,《音乐之声》电影原声带更驻留唱片排行榜上长达233周之久。(新浪网评)
《音乐之声》这部欢声笑语的喜剧片反映的是严肃、深刻、崇高的人道主义内涵,也表达了奥地利人民反侵略的正义心声和不畏强暴的必胜信念。影片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缛节约束的美丽修女玛利亚,迷人的阿尔卑斯山、清澈的湖泊、明媚的气候、雅致的别墅,七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反纳粹、追求自由的勇气,积极的生活态度,深深打动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心,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影片也被翻译成了3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上映,至今仍然有电影院在上演,它的意义已经远远不是票房收入所能代表的了。该片被好莱坞的电影评论家、《时代周刊》以及民意投票一致选为“美国最受欢迎的十大电影之一”。(新华网 )
㈦ 评析电影 《音乐之声》
有趣的故事,悦耳的歌曲、温馨的人情、天真无邪的笑料,是《音乐之声》最吸引人的地方。它也是一部长青的家庭电影,也是电影史上传颂最广的一部活泼、温馨的音乐电影 。相信看过它的人一定不会轻易的忘掉。它的音乐,它的主题,它经过精雕细琢的台词,充满艺术的美感,音乐的内涵,更重要的是爱的主题,真正打动每个人内心的纯真的爱。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知真、向善、求美的故事。
玛利亚没有接受正规的专业理论的教育,但是她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让孩子们信任自己,并且使孩子接受自己。从玛利亚第一次和七个充满个性的孩子见面开始,我们就看到了她那独特的教育态度,面对孩子们的恶作剧,既没有当面指责,也没有当着家长揭穿,而是去了解孩子们恶作剧背后的原因,尤其是在受到孩子们的捉弄后,面带微笑的说:“我要感谢各位今天放在我口袋里的礼物,你们使我感到快乐和温暖。”通过这件事情的巧妙处理,让孩子们自然地把她当做一位慈祥而又容易接近的朋友、长辈看待。七个孩子由于长期的军事化管理,自由、童心、个性、甚至梦想都被压抑和禁锢,玛利亚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带领他们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开启了他们的心灵,放飞了理想。
这部影片不仅画面美,最打动人的地方是它的音乐。孩子们为欢迎男爵夫人的到来,唱起了玛利亚教给他们的歌《音乐之声》。上校无法相信这歌声会是孩子们唱的,自从他们的妈妈去世后,家里的气氛全变了,不再像以前一样充满欢笑,整天死气沉沉,就像一座军营。是玛利亚改变了一切,家里那久违的歌声和温馨又回来了。一曲歌罢,一家人紧紧拥抱在一起。看到这个场景,谁不为之感动?
玛利亚初次离开修道院时,对未来很迷茫。她给自己打气:“上帝关上了一扇门,他又会在别处开一扇窗。”这句话触动了我,我们在困难面前,不要胆怯,不要轻言放弃。玛利亚面对感情的困惑,逃回修道院。院长嬷嬷鼓励她,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情感:“翻越每一座山,上溯每一条溪,追寻心中的彩虹!”玛利亚重新回到上校家中,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披着洁白的婚纱,随着音乐的脚步,玛利亚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幸福。幸福要靠自己去追求!
《音乐之声》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它以乐抒情,以乐动人,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和谐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依托的关系,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杂念,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
㈧ 音乐之声的影评
再次重温了一遍《音乐之声》,再次被感动得几处落泪。在我看来,这部影片堪称经典中的经典。迄今为止在我看过的影片中,论喜爱程度它或许排不到第一,但论最佳影片的话,它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片中的音乐已是无可争议的经典,《哆唻咪》《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音乐之声》等歌曲至今让我们耳熟能详。而更让我动容的,是隐藏在音乐背后的那博大而深沉的爱。这部影片是那样全面而深刻的诠释了爱,对子女的爱,对恋人的爱,对祖国的爱……都在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说到片中的演员,或许大多数人最难忘的是活泼开朗、把音乐带给大家的女主角玛利亚。但我最喜欢、最难忘的却是片中的男主人公冯.特拉普上校。从表面看,他似乎是个严厉、冷漠而又刻板的海军上校。可是在冷俊外表的背后,他却有一颗博爱的心。最难忘他的眼神,那时而严峻、时而又饱含无限深情的眼神。他含蓄而深沉的爱,都在这眼神中表露无疑了。
记得影片开始不久,男女主人公初次相见的情形:修女玛利亚被派往上校家中给上校的七个孩子做家庭教师,当她在大厅中等候上校,看到上校家漂亮的舞厅时,情不自禁的跑进去关起门跳起舞来。突然舞厅的门啪的打开了,上校站在门口,一句话不说的看着玛利亚。(可惜背着光,看不清上校脸上的表情。)当玛利亚不知所措的跑出舞厅后,上校说的第一句话就带着训斥的味道:“不要随便乱闯房间”。这是上校的第一次登场,感觉很酷的那种。等下一个镜头看清上校的脸,我才发现这真是个英俊的男人,虽然在初次登场这几分钟的片断里,玛利亚似乎一直在微笑,而他都没有笑过一次。其实我对这样一开始不苟言笑的男主角总是很有兴趣的,我喜欢从他们的语言、行为以及神情中去寻找隐藏在这冷漠背后的另一些东西。而这次很快就让我找到了一处:当上校说起玛利亚到来之前已经走掉了12位家庭教师,而上一位教师只待了两小时就走了时,玛利亚惊讶的问“孩子们有什么问题吗?”上校答道:“孩子们很正常,是家庭教师的问题。”看得出,这其实是一位深爱自己孩子的父亲。
场景一视频:http://www.ku6.com/show/Mds1FBGNxgLzrrWo.html
印象很深的第二段场景,是上校带着他的未婚妻——来自维也纳的男爵夫人回来时,忽然发现在自己不在家的这段时间,玛利亚尽没有按照自己的嘱咐管教孩子,而是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四处玩耍,甚至还用旧窗帘给孩子们做了游戏服。上校怒不可揭,在如何管教孩子的问题上与玛利亚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最后当场解雇了玛利亚。就在这时,房间里传来了孩子们的歌声——孩子们正用玛利亚教他们的歌在欢迎男爵夫人的到来。自从上校的妻子,也就是孩子们的母亲去世后,家里就再也没有歌声了。最难忘的就是这段戏中上校眼神的变化,当上校听到这曾经熟悉的歌声再次响起时,那刚刚还对玛利亚怒目而视的眼光,一下子转为听到歌声时的疑惑,再转为知道这竟是孩子们的歌声时的惊讶,再到当他快步走到客厅时亲眼看到孩子们唱歌时的温柔和慈祥。这一系列的变化,让我看到这个男人作为一个父亲,隐藏在心底的对孩子们深深的爱;还有当他情不自禁与孩子们一起歌唱的时候,有一瞬间的目光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也让我间接感受到他对逝去妻子的爱和妻子去世时他深埋在心底的巨大痛苦。每次看这一段场景,都会让我为这种爱而感动,都会让我落泪不止。而之后他向玛利亚道歉,并习惯性的以命令的语气让玛利亚留下,再而转到以谦和的语气请求玛利亚留下时,那恳切而充满感激的目光,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个男人那坦诚而真挚的心灵。这段戏应该算是上校对玛利亚态度的转折点吧。
场景二视频:http://www.ku6.com/show/yeht15-SAzf-j1ll.html
第三个难忘的场景便是那首著名的《雪绒花》,这首歌在片中唱过两次,这里是第一次唱的场景。这是片中上校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唱歌,而唱的过程中,他的眼神也是非常耐人寻味的。当他的目光停留在玛利亚身上时,连男爵夫人也察觉到了那微笑的背后似乎另外藏有某种微妙的感情;当他的目光又落到男爵夫人身上时,却也是看似正常的对恋人的亲切微笑——或许这个时候连上校自己也未必知道自己对玛利亚的感情已经悄悄变化了吧——这个时候最敏感的自然是他的未婚妻了。而当唱到歌曲第二段的结尾:“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上校的目光似乎落到了很遥远的地方,充满深情,也带点忧虑。这时正是三十年代希特勒吞并奥地利的前夕。上校的目光,又让我看到了这个男人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怀。
场景三视频: http://www.ku6.com/show/tSQia8BFUkaT38Xa.html
如果说前面提到的第二段戏是上校对玛利亚态度的转折点,那么这里提到的第四段情景,便是男女主人公感情的转折点了。这段男女主人公的共舞,使他们之间的感情由模糊转入了明朗,虽然仍旧没有说破。这是一段轻松而又优雅的场景。虽然在整个戏中上校的风度一向是不错的,在这里却使我更加印象深刻,他绅士般的优雅在舞步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这段戏里,上校的目光可算是款款深情吧,相信大大咧咧的玛利亚也感受到了。跳完舞后,上校的一个孩子童言无忌的对玛利亚说“你的脸好红”,玛利亚有些尴尬的答道“也许是我不习惯跳舞吧”。这个时候,上校一直凝视着玛利亚,他脸上似乎看不出什么特别的表情,却仍能捕捉到一丝欣喜。这个时候的他,在我看来是全剧中最英俊的时候,甚至超过了后来他对玛利亚表白的那一刻。而这一切自然也没逃过男爵夫人的眼睛,之后她清清楚楚的对玛利亚说,“上校已经爱上了你”,致使不知所措的玛利亚选择了逃避,回到了修道院。
场景四视频:http://www.ku6.com/show/puaHIGMipuPGqLGP.html
接下来的第五段场景很有意思。玛利亚不辞而别,孩子们因为思念她而瞒着上校去修道院找她,因此回家晚了。当上校问他们到哪里去了时,孩子们开始编谎话,尽管谎话漏洞百出,上校心里也清楚孩子们去干嘛了,他却存心捉弄了一下孩子们,用很好的理由取消了他们的晚饭。看着孩子们听到没有晚饭吃而懊悔撒谎的样子,上校一边往回走一边偷笑。这段戏总是让我笑个不停,我看到了这个男人孩子般可爱的另一面,同时也感到——哎,这个男人实在魅力无穷啊……虽然在玛利亚走后,上校似乎心情一点没受影响——细看了很久,没有一个镜头一个表情显示出了上校的失落,可是当玛利亚重新回来时,我还是捕捉到了上校眼神里所隐藏的巨大的欣喜。还有一个证明是从侧面表现出来的,男爵夫人问上校说“你整个晚饭都没怎么说话,是酒的缘故吗?”可以看出上校的心确实已经全在玛利亚身上,整个晚饭时间实际都在考虑这件事了,为之后上校跟男爵夫人解除婚约埋下了伏笔。相反玛利亚倒并不很会隐藏自己的感情,当她听说上校已决定娶男爵夫人时,失望和痛苦都写在了脸上。不过也许正因为如此,才让上校确定玛利亚是爱自己的,从而下定决心与男爵夫人取消婚约了吧。
场景五视频:http://www.ku6.com/show/g12CgiQWsfLEjeJm.html
第六段场景则是让人心情激动的表白了。这也是一段很有意思的戏,上校和男爵夫人摊牌时的理智、冷静,与和玛利亚表白时的试探、甚至有些笨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的,在还没有说破之前,面对心爱的人都会变笨的;而怎么表白也是一种技巧,在还没有十分的把握能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前,直接说我爱你显然不符合上校这样含蓄的人的个性。很多电影里的表白都用了很好的暗示技巧,这里也不例外,就不多说了,直接看片吧。不过有一个表情很有趣,就是当男爵夫人决定退出时说到 “那边的那位年轻女子,我想她再也当不成修女了”时,似乎没料到自己的秘密已经被看透,上校尴尬了一下,很可爱的表情。
场景六视频:http://www.ku6.com/show/kCvq4XeeGFDI6wHG.html
要写的最后一段场景则是第二次演唱《雪绒花》,这是表现爱国情怀的高潮部分,也是每次观看都让我热泪盈眶的一段。此时的上校和玛利亚刚刚结婚度完蜜月,忽然接到柏林来电,命令上校参加纳粹的海军,并把他和全家置于严密监视之下。接受纳粹的安排,在上校眼里是绝不可能的事;而直接拒绝,他深爱的妻子和孩子便会受到伤害。于是上校决定带全家逃走。即将离开祖国的那个晚上,借着参加民谣节的机会,上校在奥地利同胞面前唱起了这首《雪绒花》,正如他所说的那样,“这是一首爱之歌,我知道你们会分享此爱,我祈求你们永远不会让它逝去。”唱到第二段,上校已经哽咽,无法继续,在玛利亚的带动下,尽管会场处在纳粹分子的监视下,全场奥地利观众还是和上校一起高声唱起了雪绒花——“Edelweiss,Edelweiss,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 ”歌声荡气回肠——是的,大家会分享此爱,永远不会让它逝去。
场景七视频:http://www.ku6.com/show/vvJBoCNkn_8HY6lt.html
其实在我看来,在这部剧中,男主人公才是真正的灵魂人物。玛利亚乐观开朗,充满爱心,固然让人印象深刻;当然正如《音乐之声》这个片名,也正是玛利亚把音乐带给了大家。可是我认为这部戏真正让人动容的,是隐藏在音乐背后的那博大而深沉的爱。对子女的爱、对恋人的爱、对祖国的爱,在上校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当然在玛利亚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爱,但更让我难忘的是那爱国情怀,在上校身上得到了更为突出的表现。试看上面几个场景中没有提到的镜头:1. 纳粹分子质问到:“我注意到门口还挂着奥地利国旗”“只有他家不挂德国旗”;2. 上校度完蜜月回家,发现家门口挂上了带着纳粹标记的旗子,一把扯下撕掉;3. 当上校的好友麦克斯说“与德国和平地合并也很好”时,上校立马翻脸,怒斥中带着失望:“很好?!麦克斯,有时候我真不了解你”……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
在笑与泪中,再次看完了这部影片。冯.特拉普上校那颗正直、诚挚、博爱的心灵,再加上他英俊的外表和优雅的举止,无疑是我心目中最最完美的男主角。以至于玛利亚在听到上校对她表白时感叹到:“这样的好事也会发生在我身上?”我只能羡慕的感叹,这样的好事恐怕永远不会被我撞上了。
这儿还有一些影评,供你参考。
㈨ 你怎么看待音乐电影《音乐之声》
首先我个人很喜欢音乐电影《音乐之声》,音乐与歌声是情感的一种宣泄,人们欢乐的时候唱歌,痛苦的时候也唱歌。《音乐之声》是部音乐剧,玛利亚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对自由的一种向往,对,是自由,虽然起初她自己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音乐之声》是一部出色的电影音乐,无论从哪个标准来评价,它都是美国音乐片的经典之作。它获得了最佳影片、景佳导演、最佳音响、最佳剪辑奖,所以我很喜欢音乐电影《音乐之声》,这部电影很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