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些电影的背景音乐或插曲非常值得回味
《The village》(灵异村)配乐,算算应该是五年前的看的电影了,电影已经记不清结尾了,只记得里面的配乐着实让我惊艳,基本是大提琴、小提琴为主的音乐。电影虽然是一部惊悚片,但是配乐非常古典大气,有如看一场交响乐音乐会般震撼心灵。是好莱坞的大师James Newton Howard的配乐,这位大师的代表作品 《反抗军》、《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配乐。
② 一起回忆外国经典的老电影\电视剧及其中歌曲
As Time Goes By - Jimmy Durante
《卡萨布兰卡 Casablanca》中的经典歌曲,原唱是Dooley Wilson。这里的则是《西雅图不眠夜 Sleepless in Seattle》中Jimmy Durante演唱的版本,就是片头那首。
Big Bang Theory Theme - Barenaked Ladies
CBS的搞笑剧集《生活大爆炸 Big Bang Theory》的片头曲,由Barenaked Ladies乐队演唱,歌词非常有趣。
Blueberry Hill - Louis Armstrong / Andy Williams
最早听到这首歌是在电影《12只猴子 12 Monkeys》,布鲁斯威利斯在汽车里收音机播放的那首歌曲。《谍海计中计 The Recruit》在酒吧中也能听到这首歌。Blueberry Hill是很经典的一首爵士歌曲,由Fats Domino原唱。翻唱过的人也很多,包括爵士大师 Louis Armstrong、情歌圣手Andy Williams、猫王Elvis Presley等等。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Louis Armstrong和Andy Williams的版本。
Bye Bye Blackbird - Joe Cocker
经典的爵士歌曲,我第一次听到是在《西雅图不眠夜 Sleepless in Seattle》,Sam独自一人坐在长椅上,响起的就是这首歌曲。后来在《金刚 King Kong》中也作为配乐出现。
Cantaloop - Us3 Feat. Rahsaan And Gerard Presencer
“Cantaloupe Island”是Herbie Hancock在1964年混合jazz、funky的作品。1993年Us3加以改编,就有了现在著名的“Cantaloop”,很经典的爵士乐曲。
Crazy - Curtis Stigers
经典的爵士歌曲,你肯定听过,也是电影中经常出现的歌曲之一。
③ 电影原声带的历史
我们回顾最早于1937年发行的电影音乐唱片,迪斯尼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会发现当年并没有电影原声带,甚至接下来发行的几张电影音乐唱片如《绿野仙踪》、《森林王子》等,也都没有。若依当年最原始的定义,这些音乐商品的确都不是Soundtrack。
最早的电影原声带指的是电影放映时的音乐轨,电影中主要的声音包括了对白,音效与音乐,各自录制在不同的音轨上,在播映时再同步播放混音,而Soundtrack指的便是当中的音乐轨,这些音乐轨的内容,也就是电影中实实在在可以听得到的每一段音乐。早期的电影音乐唱片,并不是把这些放映带上的Soundtrack直接拿来转录到唱片上,而是根据作曲家的原谱,重新演奏灌录到唱片上的,因此,当年这些专辑并没有被称做Soundtrack,如《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绿野仙踪》、《格列佛游记》等最早发行的电影音乐唱片,收录的内容都以电影中的歌曲为主,而且是为唱片重新演唱录制,并不是电影中原音的Soundtrack,接下来于1942年发行的《森林王子》,算是最早以唱片型式发行的纯音乐电影配乐,它是由Miklos Rozsa将自己的配乐改写成组曲,重新演出灌录的唱片,也不是直接取自电影的Soundtrack,而且这张唱片中还加上念故事的口白,听起来像一张加了配乐的儿童说故事录音带,不过由于这张专辑的成功,带动了后来纯音乐电影配乐做唱片录音与市发行的风气,当年这些电影配乐唱片都不是直接取自电影中的Soundtrack,而是为录制唱片而重新选曲,表演和录音的音乐专辑。直到1949年,米高梅电影公司推出由Miklos Rozsa担任配乐的《包法利夫人》,这张唱片成为第一张直接将电影中的Soundtrack发行上市剧情片电影配乐专辑。
实际上,米高梅是最早将电影音乐唱片定名为Original Soundtrack(电影原声带)的公司,米高梅所发行的第一张Original Soundtrack,是1947年《Till The Clouds Roll By》,这是一部描写音乐家Jerome Kern(作品有音乐剧《画舫璇宫》等)的传纪式音乐电影,自此之后,Original Soundtrack Album的发行,成为电影公司与唱片公司眼中一块耀眼的新大陆,包括米高梅、派拉蒙、Decca Records等公司都陆续开始将旗下的电影配乐整理成专辑唱片做市发行。1968年派拉蒙发行Nino Rota的电影配乐原声带《殉情记》,创下三百万美元以上的利润,紧接着电影歌曲原声带《毕业生》也创下出色的销售成绩,电影原声带成为唱片市中一项实力不容小觑的新品种,日后写下历史新页的电影原声带还有将流行音乐与通俗管弦作品合而为一的《洛基》、带动迪斯科热潮的《周末狂热》、重振大型管弦电影配乐声势的《星球大战》,以及将电子音乐的内涵大幅提升的经典配乐作品《火战车》等。
今日,我们统称因电影而发行的音乐专辑为Soundtrack Albums或Soundtrack Records,这种音乐专辑的内容其实已经变得五花八门,有时甚至名不符实,除了收录原著配乐(Original Score)、收录电影歌曲(Songs),甚至还可以收录各种根本没有出现在电影中的音乐。不论是什么内容,只要包装和文案能和电影扯上一点点边,就可以凑合一堆音乐发行电影原声带,许多乐迷已经越来越搞不清楚,买的原声带中倒底有没有自己要的音乐?
④ 50年前的经典歌曲
赞歌
东方红
红梅赞
回娘家
老司机
珊瑚颂
娃哈哈
新疆好
绣红旗
敖包相会
草原赞歌
草原之夜
打靶归来
翻身道情
歌唱祖国
蝴蝶泉边
我的祖国
英雄赞歌
七律·长征
沁园春·雪
情深意长
歌唱大别山
歌唱二郎山
过雪山草地
九九艳阳天
快乐的节日
老房东“查铺”
社会主义好
我是一个兵
伟大的北京
我们的田野
真的乐死人
北京的金山上
共产儿童团歌
红太阳照边疆
洪湖水,浪打浪
接过雷锋的枪
克拉玛衣之歌
毛主席派人来
马儿啊,你慢些走
我们多么幸福
我和我的祖国
北京有个金太阳
唱支山歌给党听
大海航行靠舵手
蝶恋花·答李淑一
翻身农奴把歌唱
桂花开放幸福来
缅桂花开十里香
满怀深情望北京
骑马挎枪走天下
人说山西好风光
人民军队忠于党
让我们荡起双桨
听话要听党的话
社会主义放光芒
谁不说俺家乡好
山歌好比春江水
四渡赤水出奇兵
数九寒天下大雪
我爱北京天安门
我爱祖国的蓝天
我为祖国守大桥
我为祖国献石油
我们走在大路上
幸福不会从天降
学习雷峰好榜样
众手浇开幸福花
在那遥远的地方
革命人永远的年轻
共产党来了苦变甜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毛主席是咱社里人
毛主席来到咱农庄
全世界人民心一条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我骑着马儿过草原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看天下劳苦人都解放
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党
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
中国人民支愿军战歌
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献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⑤ 影视剧音乐的历史
1.最早在影片上发声的电影音乐 早期的有声电影是用放映机和留声机同时工作来发声的。放映电影时,工作人员必须手持唱机磁头、眼望银幕,在需要配乐时立即把唱机磁头放在唱片上。中国最早的发声电影,是1930年天一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场春色》。该片由邵醉翁导演,宜景琳主演。1933年,联华影片公司摄制了《母性之光》,该片由田汉编剧,聂耳作曲。插曲《开矿歌》的曲调清新、刚健。同时二部合唱形式也第一次出现在电影音乐中。
2.世界上最早的电影音乐 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变过程。20世纪初,人们逐渐领悟到无声电影需要用音乐来渲染剧情,也可以以此掩盖放映机的噪音,于是就尝试在电影中加入音乐。1900年9月13日,澳大利亚墨尔本市政厅放映了世界上最早的配乐纪录影片《基督教的士兵》。这部纪录片长50分钟,由救世军巴依奥斯克普公司拍摄,为影片配乐作曲的是澳大利亚音乐家R·N·马卡诺里。1908年11月17日,法国巴黎公开放映的《基斯大公的暗杀》,是世界上最早配乐的故事片。这部影片由卡米尤·桑萨恩斯作曲。
3.最早的立体声电影音乐 1932年,巴的电影制片人阿贝尔·甘斯和安德雷·戴布利最早在电影中配上立体音响,从而获得专利。这是根据甘斯的无声电影巨作《拿破仑》改编的,该片于1935年在巴黎的帕拉马温特影剧院首次放映。
1941年,迪斯尼制片厂拍摄的动画片《幻想曲》,首先使用了美国无线电公司和沃尔特·迪斯尼制片厂合作制成的立体声音乐。影片的音乐由费城交响乐团演奏,雷奥波尔德·斯托科夫斯基指挥。
4..最早的奥斯卡最佳音乐奖 从1934年开始,奥斯卡最佳音乐奖设最佳作曲、最佳配乐和最佳歌曲三项奖。作曲奖授予为大型故事片创作一系列音乐的作曲家,配乐奖不是单纯选配现成的乐曲,而是创造性地使用与主题有关的音乐素材;最佳歌曲奖授予为大型故事片创作主题歌的对象。在1942年第15届奥斯卡颁奖仪式上,美国著名音乐家欧文·伯林担任了最佳歌曲奖的授奖人。他打开密封名单后,惊愕了一下,随即笑逐颜开地说:“我很高兴能把这个奖颁给这个我久已熟识的家伙。”原来获奖的正是他为影片《假日旅店》所作的歌曲《白色的圣诞节》,欧文·伯林成了第一位给自已颁奖的人。
5.中国第一部配音电影 1929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该片由洪琛(化名庄正本)编辑,张石川导演,董克毅摄影,胡蝶主演。1931年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戏院”首次放映时,不仅轰动了全国各大城市,而且名扬东南亚各地,上海远东公司的代表菲律宾影片商,花了18000元才买下了这部影片的上映权。
6.中国最早的电影主题歌 1929年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电影《野花闲草》中的《寻兄词》。在电影里穿插歌曲,或者根据电影的主题思想写成主题歌,对增加气氛和阐发影片的主题思想有很大的作用。《寻兄词》由《野花闲草》的男、女主角金焰和阮玲玉两人主唱。尽管《寻兄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微不足道,但由于它是中国第一首电影主题歌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音乐进入电影以后,成为电影这个综合艺术的一个有机部分,是一种新的音乐体裁。它在突出影片的感情、加强影片的戏剧性、渲染影片的气氛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在溶入电影以后,在它的表现形式上也发生了相应的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1电影音乐的创作和构思必须根据电影的创作要素,即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人物性格等因素和条件,使电影音乐的听觉形象和画面的视觉形象完美融合,体现导演的总体构思和美学欣赏原则。
2 电影音乐根据影片剧情和画面长度分段陈述间断出现,并受电影蒙太奇的制约,曲式概念有了新的发展。
3电影音乐改变了以前音乐必须是用"乐音"构成的传统观念,和电影中的话语、音响等结合,形成了新的分段陈述的结构,并和"噪音"一起相结合,有时音乐与语言结合,有时音乐和音响效果结合,有时与两者都结合去恰如其分地表现抒情性、戏剧性气氛,成为一种新形式。
4另外,电影音乐的演奏、演唱必须经过录音、洗印等一系列电影制作工艺,最后通过放映影片才能体现它的艺术功能和效果。同时,随着录音技术和器乐、配器技术和发展,已极大地丰富了电影音乐的音色和配器效果。
⑥ 求三四十年代经典电影音乐...
很不好意思
我没看清楚您的要求 以为只是经典电影的经典歌曲了 呵呵
那我重新给您推荐吧:
《The Way You Look Tonight》
电影《摇曳时光》
《The Continental》
电影:《快乐的离婚了的人》
《Thanks for the Memory》
电影《1938年播音大会》
《The Last Time I Saw Paris》
电影:《端庄淑女》
《White Christmas》(这首强烈推荐 很有味道)
电影:《假日旅店》
《You'll Never Know》(这个你应该听过吧 呵呵)
电影:《喂!旧金山,喂!》
《Baby, It's Cold Outside》
电影:《海王星女儿》
《On the Atchison, Topeka and Santa Fe》
电影:《哈维女孩》
《Mona Lisa》
电影:《古堡歼仇记》
《Zip-A-Dee-Doo-Dah》
电影:《南方之歌》
《Swinging on a Star》
电影:《与我同行》
差点把这个忘了:
《Over the Rainbow》
电影:《绿野仙踪》
以上全是三四十年代的经典歌曲和电影 相信您会喜欢。
⑦ 中国电影音乐 的现状,发展情况,历程概述
电影音乐伴随着中国电影的百年岁月也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印证着她最初的稚嫩,曾经的探索和如今的成熟。
中国电影音乐的萌芽与初创
(1905-1045)
《定军山》是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根据默片的需要,电影只拍了京剧《定军山》中的“请缨”、“舞刀”、“交锋”等武打片段。
但是默片时期的影片在放映时还是有“配乐”的。台上是黑白的活动影像,台下或一架钢琴、一把小提琴,或三五人组成的小乐队,用来活跃现场气氛。人们渐渐开始注意到音乐和影片内容的结合,当音乐的情绪和电影的内容发生关系时,音乐帮助人们理解剧情。但是由于音乐不具有约定性的语义,所以音乐与影片内容的联系并不一一对应。
在默片时期,我国电影市场以好莱坞影片为主,配乐沿用了“剧院音乐”的做法,中国没有形成自己的电影音乐。
1930年上海电通公司联合唱片公司从国外购置了有声电影全套机器,正式制成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此后,有声片渐渐兴起。
“20年代末开始,中国城市歌舞音乐与中国电影音乐,特别是电影歌曲的发展合为一体,成为中国娱乐性通俗音乐的主体。”在随后的三四十年代,它们在城市市民文化生活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特别是30年代,当抗日成为时代主旋律时,革命斗争迫切需要与之相配合的歌曲。
《毕业歌》、《渔光曲》、《大路歌》、《新女性》、《四季歌》、《天涯歌女》、《十字街头》、《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等进步歌曲都是专门为电影创作的。以聂耳为代表的左翼歌曲创作者们将歌曲这种宣传手段应用到电影当中,一方面为歌曲在电影中的使用做了成功的尝试,另一方面大大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电影歌曲也因此成为早期中国电影音乐的主流。
这些歌曲在影片中多以插曲形式出现,由剧中人物唱出,真实、自然,符合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马路天使》中的《四季歌》和《天涯歌女》是贺绿汀根据当时的两首苏州民谣《哭七七》和《知心客》改编而成。《天涯歌女》第一次出现于小陈和小红暗生情愫时;第二次却是在两人发生误会后,在酒馆里小陈赌气拿出钱来叫小红唱歌,小红含泪再次唱出《天涯歌女》,速度放慢了一倍,画面不时叠出那天清晨两人的甜蜜情景,“患难之交恩爱深”的歌词此时听来别有一番酸楚滋味。这样强烈鲜明的艺术对比在中国电影音乐史上至今无出其右者。再如《万里寻兄词》、《铁蹄下的歌女》等也都是以插曲的形式出现在影片中。
在众多的电影歌曲当中也出现了主题歌的雏形,有些电影歌曲恰好点了影片的主题,起到了主题歌的作用。如《桃李劫》中的《毕业歌》,它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在电影的开头和结尾两次出现,整首歌曲持续50多秒,交待了时代背景和人物身份性格,成为全片的点睛之笔。
当时电影音乐的配乐方式多为用现成的音乐作为电影配乐,电影总体上缺乏音乐方面的整体规划。但是在影片《风云儿女》片尾出现的《义勇军进行曲》直接表达了影片的核心主题,已开始具有了主题歌的艺术表现功能。
主题音乐的表现手段在当时已经初露端倪。影片《小城之春》中三次使用了共同的音乐素材,而且还因人物、情节的不同,以变奏的形式出现,这是一种音乐贯穿手法的最初尝试。
这个时期基本上没有专门为电影创作的音乐(除歌曲之外)。在影片创作过程中,“配乐”这个工作指的是利用已有的音乐素材重新编辑,使之与画面相配合,加强剧中人物的动作表情。这时的音乐使用与画面保持高度一致,不赋予画外含义,没有将音乐作为一个独立的电影表现元素参与创作。
影片《十字街头》中老赵失业后,一人在房间里黯自神伤,时而忧心忡忡,时而宽慰自己,音乐也随之抑郁或轻松。音乐在这里成为老赵的“内心独白”。每一段音乐情绪的选择与人物的心境完全同步,增加了画面效果,但显得过于简单和幼稚。而在影片《马路天使》中小红、小陈、老王去“大世界”,被在街头拉客的小云截住,这段影片中没有音响对白,音乐持续了四分半钟,音乐的写作细化到了镜头。音乐在这里起到了音响的作用,共出现了三记锣声,一次鼓响。锣声在听觉上增加了紧张的气氛,视觉上加强了人物的动作性。鼓声则带了一丝喜剧效果。总的说来,这段配乐具有造型性,音乐和表演融为一体,和画面完全同步。
建国十七年:电影音乐的成熟阶段
(1949-1966)
建国之初,政府对电影事业的方针政策相当宽松。1951年前后对《武训传》简单、粗暴的批评严重挫伤了电影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直到1953年第一次电影剧本创作会议和电影艺术工作会议,以及第二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批评了左倾思想,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反对“公式化”、“概念化”,特别是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之后,大批电影将焦点对准“人”,出现了《不夜城》、《铁道游击队》、《芦笙恋歌》、《柳堡的故事》、《李时珍》、《宋景诗》、《神秘的旅伴》、《新局长到来之前》等多种题材、多种角度的优秀影片,它们描绘人性、歌颂爱情,出现了很多深受人民喜爱的电影歌曲。但在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之后,一些抒情性较强的电影歌曲成为众矢之的,《小燕子》、《九九艳阳天》就受到了不少的非议。这一时期电影音乐理论研究和作品批评刚刚开始,一些经验丰富的电影音乐作曲家、理论家,如何士德、王云阶、徐徐等人针对当时电影音乐创作的弊端撰写文章,并开始对部分影片进行音乐角度的评论,观点鲜明、以理服人。批毒草、拔白旗、大跃进等运动给电影创作带来了空前的挫折,直到1959年,为庆祝建国10周年,建党40周年,周恩来、邓小平亲自抓一批重点影片的创作。周总理特别提出:献礼片缺少载歌载舞,使人看了高兴的少数民族影片。这直接催生了《五朵金花》、《刘三姐》等少数民族音乐片。随后颁布的《文艺八条》、《电影三十二条》是这一时期指导文艺工作和电影工作调整、恢复的纲领性文件。此时出现了很多在音乐的使用上可圈可点的影片,比如《早春二月》、《舞台姐妹》、《枯木逢春》、《阿诗玛》、《红色娘子军》、《冰山上的来客》等。而此时的电影音乐理论争鸣也更加热烈,周扬、李焕之、赵氵风、王云阶、徐徐、葛炎、黄准、萧远、吴应炬、李树宝等纷纷撰文,一方面总结经验,另一方面对电影音乐艺术创作做理论上的探讨。在颠簸的历史演进中,电影事业几经挫折,但还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电影音乐也走向了它的成熟阶段。
经过四五十年代的探索,电影界形成了一支专业的电影音乐创作队伍。1949年4月,中央电影局在北平成立,电影局艺委会下设音乐处负责领导全国的电影音乐工作,各个电影制片厂都拥有自己的乐团和电影音乐创作组,这些机制有效地保证了电影音乐的质量。
1953年以后,中央电影局音乐处一方面选派大批干部出国学习;另一方面组织了为期一年半的作曲干部训练班,由有丰富电影音乐创作经验的电影音乐作曲家何士德、王云阶、雷振邦、全汝玢等教授专业课,李焕之、马可、杨荫浏、姚锦新教授音乐理论和音乐史。培训班还观摩了国内外的影片,研究电影音乐创作经验,这个培训班对满足各电影制片厂影片生产的迫切需要,有着直接的影响。这个训练班的学员在新中国的电影音乐创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都促使中国的电影音乐创作更加成熟起来。
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王云阶建国后曾为《护士日记》、《林则徐》、《阿Q正传》等影片作曲。长春电影制片厂的雷振邦曾为《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等40多部电影作曲,其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蝴蝶泉边》等影片插曲都广为流传。他的作品以民间音乐素材为基础,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和地方特色。著名作曲家刘炽曾为《上甘岭》、《英雄儿女》、《祖国的花朵》作曲。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葛炎为《中华女儿》、《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老兵新传》、《聂耳》、《枯木逢春》、《阿诗玛》等电影作曲。此外,电影《白毛女》的音乐创作者瞿维、张鲁、马可,《平原游击队》的作曲车明、《李时珍》的作曲寄明、《柳堡的故事》的作曲高如星、《红色娘子军》的作曲黄准、《青春之歌》的作曲瞿希贤、《铁道游击队》的作曲吕其明、《草原上的人们》的作曲向异、《祝福》的作曲刘如曾都是当时很有实力的电影音乐作曲家。
当时创作的很多电影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一些电影音乐概念被廓清,很多创作方法被很好地总结出来,促进了电影音乐的成熟。由于有了成熟的创作队伍,电影音乐渐渐摆脱了“拼贴”的传统,大部分电影配乐都是原创音乐。这就使人们对音乐与影片的结合有了更多的探讨,认识到音乐在影片中不能仅处在伴奏的地位,作为电影中一个重要的表情元素,应与画面有更加紧密、更多层面的结合。在音画的配合上,艺术性更强了,电影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多了。
《平原游击队》中用日本的调式音阶写了日本兵主题,用在鬼子进村等场景里,大家耳熟能详。《董存瑞》中为董存瑞设计了一个诙谐、欢快的音乐主题,并且和其它场景音乐有了很好的融合。在《祝福》、《林家铺子》等影片中,使用了民族管弦乐队,一方面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意蕴,另一方面贯穿始终的主题音乐更使影片处在统一的情绪气氛之中。《冰山上的来客》、《柳堡的故事》、《红色娘子军》、《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聂耳》等则将主题歌的音调加以变奏,成为片中的主题音乐。
这个时期,主题音乐的概念逐渐建立和成熟,电影中出现了不少出色的音乐整体设计。比如《南征北战》中为敌我双方设计的主题音乐,伴随着在强攻摩天岭的情节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画面交错表现敌我双方从山脊的两边争分夺秒抢占高地,音乐也随着画面的切换而转变到各自的主题,在几秒到几十秒不等的频繁转换中,音乐保持着很好的连接,并通过配器、速度、力度等因素把情绪一层一层推向高潮。特别是当敌军溃败、仓皇逃遁的时候,杂乱、霸道的敌军主题音乐被演化得只剩下基本的节奏和残留的微弱情绪,体现出他们军心涣散,溃不成军,这样的音乐处理十分形象。在我军将士最后攻入敌军指挥部的时候,画面上反映出敌军畏惧投降的场面,而音乐却是极其昂扬、激越的我军主题,音乐在这里与画面共同承担了叙事的功能。音画对位的这种表现方式当时并不多见,它有效地拓展了画面的表现空间,使音乐与画面配合的层面更加丰富。
除了主题的设计,在音乐的使用上也有很多独具匠心的段落。《铁道游击队》中琵琶用得很好。劫票车一场中,游击队员的随手弹拨原是画内乐,酝酿着山雨欲来的气氛,随着剧情的紧张发展,各种画外配器逐渐加入,汇成了气势磅礴的画外交响乐。诸如此类的运用,显示了当时对于电影音乐规律的进一步了解。
技术的提高也直接影响了电影音乐的发展。1958年出现了第一部立体声电影《老兵新传》,用四个声轨记录声音,但在这部影片中,主要体现在人物对话的声音处理上。录音技术的不断提高,多声轨录制技术的运用给声音元素的处理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从技术上来讲有了足够的声轨来分别录制音乐和音响,使得声音更有层次。《林家铺子》里有一段阿秀与同学去赶庙会的情景,由孩子的空竹声起,这是声音的第一个层次;阿秀和同学愉快地走向庙会,渐渐丝竹的主观配乐插入,伴随着她们走进人群中看杂耍,这是声音的第二个层次;这时,庙会上客观的锣鼓声又渐渐取代了主观配乐,这是第三个层次;而此时又一个音响———远处的汽笛声把人们带到了江边刚刚靠岸的上海难民的轮船上,这是声音的第四个层次。在这些音乐和音响的衬托下,人物的语言也十分清晰,声音的强弱对比明显,各种声音元素的连接自然顺畅,层次感强。
17年电影中涌现出大量优秀的电影歌曲,这一时期的电影歌曲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当时缺少其他娱乐方式的条件下,电影不但负载着鼓舞士气、宣传教育的重任,还在很大程度上担负着丰富老百姓娱乐生活的功能。大部分的电影歌曲都能够随着电影的放映而传遍大江南北,比如《小燕子》、《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我的祖国》、《幸福不会从天降》、《蝴蝶泉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
这一时期电影歌曲形式多样,体现了歌曲创作的繁荣。如影片《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独唱的形式出现,《芦笙恋歌》中扎妥和娜娃的相恋用《阿哥阿妹情意长》的对唱形式表现,《五朵金花》里阿鹏和金花的相遇也是对唱,《刘三姐》里更有多次的对歌场面。《英雄儿女》中《英雄赞歌》和《上甘岭》中《我的祖国》则以一领众和的形式为人们熟知,《洪湖赤卫队》中的表演唱也十分生动。
建国17年期间一种新的插曲形式被广泛应用,以前的插曲都是由剧中人演唱的,这一时期有了以画外乐的方式出现的插曲,这些歌曲不再是有声源的,而是由创作者配入片中的,但是旋律和歌词仍然结合电影的内容,从而起到了概括影片涵义,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拓展画面空间的作用,将影片不能直接表达的意义,用歌曲加以表现,有的和画面的蒙太奇联系起来,起到连接画面的作用。
影片《舞台姐妹》开篇就用“台上悲欢人常见,谁知台外尚有台”的越剧配唱拉开序幕,暗喻故事所指。在影片发展的各个关键点、转折点都会借助配唱对故事情节加以总结概括,并且对情节发展起到预示的作用。当春花在法庭上揭露了唐老板等人的卑鄙行径时,法庭上一片骚动,这时歌曲唱道“雀乱群,鸦噪庭,黑手难遮日月明……”。而在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当牧民卡勒为了护送古兰丹姆去找解放军,在路上被特务打死,这时出现女声合唱的高亢旋律:“光荣啊,祖国的好儿女。光荣啊,萨米尔的雄鹰……”这些都体现出对电影配乐形式和功能的进一步探索,显现出越来越浓烈的主观意识,在文革电影中这种方式就被使用得更加极端了。
当时对电影有一个评价标准“故事好、演员好、摄影好、音乐好”,但是也有由于太注重音乐的使用而适得其反的例子。在进行综合声音合成的时候,一些作曲者要求突出音乐的完整性和重要性,要在有音乐的段落减少和压低对话和音响,甚至为了“争取音乐的完整性”和导演发生争执,没有摆正音乐在电影中的位置,这是对电影音乐规律认识不够而造成的。
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文艺界就提出“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的要求,文艺界的创作一直在民族化的道路上进行探索,理论界也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电影艺术》、《电影文学》、《人民音乐》等杂志都曾刊登理论文章对电影音乐的民族风格、民族乐器的使用问题进行讨论。
这一时期不断探讨修正中的文艺政策直接影响了艺术的发展。在建国17年期间“不求艺术有功,但求政治无过”的氛围中,创作者的注意力事实上转向了对农村和少数民族题材影片艺术上的深度挖掘,电影音乐民族化的艺术探索也呈现出极高的成就。
在乐器的选择上,首先配器渐渐放弃了建国初期的以管弦乐为主的做法,在各种题材背景的作品中挖掘民族化的因素。如在《董存瑞》、《上甘岭》中交响乐的手法与民族音乐语言融合得很好。一方面管弦乐确立影片音乐主题,烘托环境气氛,另一方面使用了扬琴、笛子等特色乐器,用于表现人物内心细腻的情感。而到了后来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林则徐》、《小兵张嘎》中就以民族配乐为主,乐器也增加了板胡、筝、响板、唢呐、阮等大批的民族乐器,形成了民族管弦乐队,用民乐刻画各种情绪气氛。
在音乐素材的选择上,大量结合了民歌、地方曲艺。《枯木逢春》中的评弹,《舞台姐妹》中的越剧,《林则徐》中的广东民间音乐和地方戏,《阿诗玛》、《五朵金花》、《天山上的来客》等反映少数民族生活影片中的民族曲调更不必赘述。这些民族音乐语汇有时作为主观配乐,易于被当时的观众接受。而更多的时候是来自影片中的电台节目、集市上的卖唱、主人公自己的演唱等客观音乐,显得更为真实亲切。《红旗谱》朱老忠回乡在车站巧遇同乡一场戏,当朱老忠走在嘈杂的车站上时,配乐是一段介绍朱老忠一家被恶霸欺负,家破人亡、背井离乡的整个过程,随着镜头的运动,画面上出现了集市上的说唱艺人,音乐由主观转为客观,既交待了剧情,又交待了环境。
17年电影音乐的民族化探索非常成功,也为新时期出现的大量民族特色的电影配乐打下了基础。
太多了,全文请看下面链接
⑧ 推荐几首上世纪30年底40年代的欧美老歌,谢谢。
"Isn't This a Lovely Day (to Be Caught in the Rain)?"
"Top Hat, White Tie and Tails"
"Cheek to Cheek"
"They Can't Take That Away from Me"
"Shall We Dance"
"Pick Yourself Up"
"The Way You Look Tonight"
"Waltz in Swing Time"
"Never Gonna Dance",还有很多很多。
⑨ 小中年电影里的英文歌曲名
1《我所作的一切(为你)》(电影《罗宾汉Robin Hood: The Prince of Thieves》的主题歌):英文歌名叫《Everything I do , I do it for you 》,由布赖恩亚当斯倾情演唱的电影歌曲。布赖恩亚当斯那嘶哑的磁性无比的嗓音唱出的无怨无悔为爱人付出的心声,让人百听不厌。
2《说你,说我》(电影《白夜》的插曲):英文歌名叫《Say you, Say me》,是中国听众最烂熟的几首欧美流行金曲之一。我最欣赏的是歌曲节奏由快到慢和由快到慢的过渡中莱昂纳尔里奇的轻巧的把握,他的声音也充满磁性。
3《寂静之声》(电影《毕业生Graate》插曲):英文歌名《Sound of Silence》,在这首节奏轻快的歌曲里,演唱者保罗西蒙和阿特加芬克尔(Art Garfunkel)带着我们一起在寂静的黑暗中徘徊、发问、惆怅和迷茫,一起淡淡地忧伤。歌曲让人觉得,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冷漠比黑夜的阴暗和冷寂更可怕。
4《爱情故事》(电影《爱情故事Love Story》主题歌):英文歌名叫《Love Story》,1970年推出,作曲和编曲带有古典音乐美,原唱安迪威廉姆斯(Andy Williams )在高音华彩段的演绎更让人有被吸进去的感觉。影片和歌曲都想诠释爱情,但其实都只是给爱情一个简单的剪影。
5《我心永恒》(电影《泰坦尼克号Titanic》主题歌):英文歌名叫《My Heart Will Go On》,是这个空前大制作的灾难片的点睛之笔。这是曾经在大街小巷唱滥的电影歌曲,曾经让我“一见钟情”后来又听烦的歌曲。至今我心依然永恒的喜欢着这首歌。
6 《月亮河》 (电影《第凡尼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主题歌):英文歌名叫《Moon River》,由扮演片中喜欢弹吉他唱歌的女孩的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主唱,获得1962年奥斯卡最佳电影歌曲奖。歌曲的影响力远超过电影,它就是这部电影的灵魂。
7 《我将永远爱你》(电影《保镖Bodyguard》主题歌):英文歌名叫《I Will Always Love You》,由惠特尼休斯顿演唱。电影只能说是由两个耀眼的大明星凯文科斯特纳和惠特尼休斯顿点缀的一般娱乐片,但是歌曲却是一代天后惠特尼休斯顿的经典名曲。
8《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电影《贝隆夫人》的主题歌):英文歌名叫《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由麦当那演唱。她演唱的这首歌是她唱过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首歌曲,她的投入的演绎让深情、怜惜和哀痛渗透到我们的血管里。
9 《简直无法呼吸》(Take My Breath Away)电影《壮志凌云Top Gun》的插曲。由Berlin乐队演唱的这首歌还真让人感受到一种属于飞行员的爱情,在浪漫中带着凌云的豪情和让你简直无法呼吸的冲劲。
10《往日情怀》(The way we were)同名电影由巴巴拉史翠姗(Barbara Streisand)主演,歌曲也是她原唱。这部1973年的电影表现的是美国五、六十年代两个信仰不同的男女之间的爱情悲剧。歌曲一如电影的主题一样充满伤感、怀旧和无奈。在这样的歌声里,你的忧伤可以彻底释放和排遣。
总之,如果想了解更多经典英文电影歌曲,欢迎大家到vipjr网上在线学习英语平台,这里有你想要的一切。
在这个大都市里,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有人为了理想,有人为了面包,有人为了情怀,有人为了生存,可是,梦想,从来都不遥远。而随之而来的各种有形无形的压力压迫着我们,我们为了生存我们要不断的调节自己,为自己、为家人、也为别人加油打气!既然我们改变不了这个大环境,那不如尽快适应环境,加油用英语怎么说?在鼓励自己的时候也来提高下自己的英语水平,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你知道英语中是如果为他人加油打气怎么说吗?一起来看看吧~~
1. come on
为他人加油,最常用的莫过于Come on了,或者更随意的写法C’mon,都是表达“加油!”、“快点”的词组
2.That’s the spirit! 好样的!
3. Go for it!=Just do it! 加油!向前冲!
4. Keep your chin up! 加油,别灰心!
5. More power to your elbow! 加油,愿你成功!
6. I’ll have to push on with my work. 我得加油工作了。
我们来说一说生活中到加油站加油的说法吧。“To refuel”或者“to fill up”都是比较常用的说法。“加油站”在英国是“petrol station”,在美国是“gas station”。 “Fill it up, please”或者“Fill up the tank”是到加油站加油时对加油工说的话,也可以直接说加多少钱的油。在美国,有许多加油站是自助式的,如果你想到服务加油站,应该注意一下招牌。招牌底下,有一个小标识写着“自助加油站”(Self-Serve)或“服务加油站”(Full-Service)。在自助加油站加油时,你要看好油的标号,依需要来加。每个油站标价是以“加仑”和“美元”为计价单位。
人生是一场又一场接力,总有人走在我们曾经走过的路上,仰望着星空,走向想要去的地方。当我们走过那一段,回头看,所有的纠结和磨难,都只是嘴角的微微一笑。不管在意或者不在意,那些不容易,是真真实实地存在过。而梦想,没有高低之分,都是魔力般地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从未走远。只有我们经常地自己说:加油吧!
加油用英语怎么说?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说法,具体问题具体对待。vipjr在这里衷心祝福大家在2017年,加满油,向前冲,迎接美好的明天!
学习英语,最最关键的英语发音准确,要想准确的发音,就要了解初中英语音标有哪些,具体该怎样发音,下面学利斯小编就给大家总结以下初中英语音标的知识点和发音方法。
第一:英语音标的分类。
英语音标划分为辅音与元音,辅音又有清辅音和浊辅音两种,原因有单元音和双元音两类。简单来讲辅音可以理解为汉语里的声母,元音则为韵母。
第二:英语音标的发音方法和书写格式。
1、元音部分音标。
1)、单元音:[I:]、 、[?:]、[?]、[u:]、、[?:]、[?]、[ɑ:]、[?]、[e]、[?]
2)、双元音:[ei]、[ai]、[?i]、[i?]、[]、[u?]、[au]、[?u]
2、辅音部分音标。
、、[t]、[d]、[k]、[g]、[f]、[v]、展开隐藏、[z]、[θ]、[e]、[?]、[?]、[t?]、[d?]
[tr]、[dr]、[ts]、[dz]、[m]、[n]、[?]、[h]、[l]、[r]、[j]、[w]
第三:英语音标的记忆方法总结。
1、单元音:[i:]、、[?:]、[?]、[u:]、、[?:]、[?]、[ɑ:]、[?]、[e]、[?]
[i:]——谐音为:易(y i);像数学数字1,记忆很容易。
[?:]——谐音为:噢(0);噢,这个音标就像汉语拼音的发音o。
[u:]——谐音为:雾(w u);这个杯子上有很多雾。
[?:]——谐音为:饿(e);一只大白鹅饿得晕倒了。
[ɑ:]——谐音为:啊(a);音标的读音跟汉语拼音一样。
[e]——谐音为:夜(ye);这只大白鹅喜欢走夜路。
2、双元音:[ei]、[ai]、[?i]、[I?]、[]、[u?]、[au]、[?u]
[ei]——谐音为:妹(mei);大白鹅有一个妹妹。
[ai]——谐音为:爱(ai);音标的读音跟汉语拼音一样。
[?i]——这个英语音标找不到汉语拼音的谐音,可以按照字母o、i的发音连读进行谐音记忆的方法记忆。
[i?]——英语发音谐音和外形都像数字:12
[]——谐音为:挨饿;外形很像3只鹅;三只大白鹅都在挨饿。
[u?]——谐音为:屋 鹅;一屋子的鹅都都在吃东西。
[au]——谐音为:傲(a o);一只杯子很骄傲,不让人拿它喝水。
[?u]——谐音为:鸥(ou);一只大白鹅在杯子里找海鸥。
3.、辅音:[θ]、[e]、[?]、[?]
注:多数辅音的读音与拼音很相似,可以通过汉语拼音来进行谐音;还有个别辅音没有对应的拼音字体,我们的记忆方法主要是针对这四个辅音。其中,[θ]和[e]这两个音标,找不到近似的拼音来对应,我们主要靠嘴形来记忆。[θ]——外形上像上下牙齿咬着舌头;[e]——外形很像舌头顶在上下牙齿之间。而[?]和[?]这两个音标,则可以找到近似的拼音作为谐音。[?]——谐音为:嘘(xu);嘘,这里有条蛇,嘘,保持安静![?]——谐音为:雨(yu);外形很像3。今天接连下了3场大雨。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英语音标的发音知识点,希望大家在学习的时候要学以致用,更好的学习英语,考出理想的英语成绩。
教师招考是所有想实现当老师梦想的人的必走途径,那么在招考中,最重要的就是试讲了,试讲成功了,梦想也就照进现实。那么如何在初中英语试讲中脱颖而出,成功步入教师的行列呢?下面学利斯小编就初中英语试讲流程给大家做一下详细分析。
第一:充分做好试讲的前期准备。面试试讲是非常重要的,干练职业的形象会给考官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一般需要面试人员穿正式一点的服装,化一点淡妆。面试人员还要把所要考察的教材弄懂,吃透,争取试讲的时候不管是那篇课文都能游刃有余。
第二:适当运用面试技巧。当面试人员进入面试室,首先要对评委老师鞠躬问好,报一些基本信息:Good morning/afternoon,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number… My topic is…
当评委点头或者说开始,面试人员走上讲台,开始讲课。当讲课完成,说My class is over. Thank you! 鞠躬,然后擦掉板书,离开面试室。
第三:教学过程要精彩安排。教学过程遵循“导入——听力——练习——总结——作业”的思路
1.开始上课Class begins. Goodmorning,class. Sit down,please.
2. 用灵活的方式导入,可以唱歌、画画,放音乐等,这些都是面试加分的项
一首“The more we get together”把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的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导了出来
在新课导入环节,要注意师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多开口。导入后,板书课题,课题快速写完,带领同学们读一遍的。课题板书要书写认真,不要使用省略号或者简写代替。
3.这时候我们要做一个pair work,说:Now, you should make up your own conversations like this。至于时间问题我们也可以说,How many minutes do you need?/Five minutes for you, ok?/ (用一种商量的语气)。再说Do you understand?之后练习就可以了,可以来回走走,随便说几句(e.g. Speak aloud, please.),也可俯下身假装和学生交流,这个交流用时间不要过多。
4.最重要的一步要开始讲课,先从听力下手,这一环节要和上面的环节衔接恰当,做到联系紧密。听前,要是有课堂重点的话要指出来,比如八上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activity 2b中的autograph, won, prize在听前要给同学解释清楚
⑩ 介绍一下80年代【以前】中国电影中所有的优秀电影歌曲!!!
中国电影百年歌曲精萃歌曲列表(所有)
雷锋,我们的战友 唱支山歌给党听 惜别
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 参加八路军 人说山西好风光
送别 共产党来了苦变甜 谁不说俺家乡好
汾河流水哗啦啦 怀念战友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新四军军歌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重逢
娘子军连歌 蝴蝶泉边 幸福不会从天降
五月的鲜花 草原晨曲 延安颂
满山的葡萄红艳艳 红军桥 共产儿童团歌
婚誓 九九艳阳天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我的祖国 让我们荡起双桨 缅桂花开十里香
山间铃响马帮来 敖包相会 崖畔上开花
湖畔四拍 陋巷之春 相见不恨晚
月儿弯弯照九州 你这个坏东西 九·一八小调
夜上海 花样的年华 香格里拉
恋之火 疯狂世界 天长地久
千里送京娘 莎莎再会吧 游击队歌
玫瑰玫瑰我爱你 满江红 在太行山上
初恋女 春天里 四季歌
天涯歌女 夜半歌声 秋水伊人
塞外村女 天伦歌 铁蹄下的歌女
义勇军进行曲 月光光歌 旗正飘飘
飞花歌 大路歌 渔光曲
毕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