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葫芦丝十大名曲欣赏
葫芦丝十大名曲欣赏:
1.月光下的凤尾竹
《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著名的傣族乐曲,以其悠扬的曲调、娓娓动听的旋律,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让人不由联想起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撒落在竹林间,有如天上的星子,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幽攸抑扬,轻清淡雅。
2. 婚誓
《婚誓》由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雷振邦创作,为长春电影制片厂1957年摄制的《芦笙恋歌》的插曲。这首曲子和《月光下的凤尾竹》一样,是葫芦丝经典中的经曲。
3. 云之南
云之南意蕴深远,曲调婉转,天籁之音会把你带到一个无比优美的境界,让你忘乎所以。
4.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是云南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声乐作品,多少年来经久不衰,家喻户晓,其以傣族音乐为基调,表现了云南德宏州一带的美丽风光及风土人情。
5.月夜
用葫芦丝渲染恬静的夏夜,微风中,树显得神秘幽邃,夜色中的花散发出清香。这样的时刻,一个穿白色衣裙的美丽少女,独坐池塘边上。音乐处理得十分和谐,迷蒙的月光洒满林中,恍若仙境,令人向往,使人陶醉。
6. 竹楼情歌
李海鹰作曲,曲中甜蜜地展现了傣族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
7. 侗乡之夜
《侗乡之夜》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葫芦丝独奏曲,旋律优美,韵味深长。
8. 放马山歌
《放马山歌》是流行于云南西部的一首山歌。歌词简朴、亲切自然,反映了西南高原的一种很传统又很普遍的生产和生活--牧马。
9. 蝴蝶泉边
《蝴蝶泉边》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的爱情喜剧故事片《五朵金花》中的插曲。
10. 小河淌水
是一首来自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云南民歌.清新优美而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周围一片宁静,只有山下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
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柔婉的歌声,深厚的情谊,随着小河的流水,飘向阿哥所在的地方。
❷ 关于葫芦丝名曲《婚誓》的寓意是什么
寓意:相爱中恋人,那种甜蜜、真挚的感情。
《婚誓》是一首对唱情歌,用芭蕉的不同部位,以及蜜蜂与蜂蜜的关系,朴实无华的展现出一对相爱中恋人,那种甜蜜、真挚的感情。由于比喻都是取自于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东西,也更能在纯朴的简洁中,提高作品的传唱度。而在音乐上,取源于拉祜旋律独特的芦笙曲调的《婚誓》,也因为3/8节拍的运用,而让歌曲在更多的节奏变化中,加强了一定的戏剧效果,让两位演唱者因此更生动,而歌中的情感表达,也当然更活泼。
《婚誓》由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雷振邦创作,为长春电影制片厂1957年摄制的《芦笙恋歌》的插曲。《芦笙恋歌》主要讲述的是在解放前,中国云南省澜沧江拉祜族少数民族的年轻猎手扎妥,因为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奸淫烧杀、蛮横抢夺而奋起反抗的故事。而电影主要的艺术手法,就是以1949年全国解放为中线,以新中国和旧中国对照的方式,来揭示出一个强大、稳定的政府,对于老百姓安居乐业重要性的道理。
❸ 十大葫芦丝名曲
十大葫芦丝名曲有:《月光下的凤尾竹》、《婚誓》、《云之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月夜》、《竹楼情歌》、《侗乡之夜》、《放马山歌》、《蝴蝶泉边》、《小河淌水》。
1.《月光下的凤尾竹》
《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著名的傣族乐曲,以其悠扬的曲调、娓娓动听的旋律,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
2.《婚誓》
《婚誓》由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雷振邦创作,为长春电影制片厂1957年摄制的《芦笙恋歌》的插曲。这首曲子和《月光下的凤尾竹》一样,也是葫芦丝经典曲子。
3.《云之南》
云之南意蕴深远,曲调婉转,天籁之音会把你带到一个无比优美的境界,让你忘乎所以。
4.《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是云南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声乐作品,多少年来经久不衰,家喻户晓,其以傣族音乐为基调,表现了云南德宏州一带的美丽风光及风土人情。
5.《月夜》
这首曲子音乐处理得十分和谐,给人的感觉是迷蒙的月光洒满林中,恍若仙境,令人向往,使人陶醉。
6.《竹楼情歌》
李海鹰作曲,为葫芦丝六级考级曲目。表现了傣族青年男女甜蜜的爱情生活。
7.《侗乡之夜》
《侗乡之夜》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葫芦丝独奏曲,旋律优美,韵味深长。
8.《放马山歌》
《放马山歌》是流行于云南西部的一首山歌。歌词简朴、亲切自然,反映了西南高原传统又很普遍的牧马生活。
9.《蝴蝶泉边》
《蝴蝶泉边》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的爱情喜剧故事片《五朵金花》中的插曲。
10.《小河淌水》
是一首来自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云南民歌。旋律清新优美而具有云南地方特色,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
❹ 婚誓是什么电影的插曲
《婚誓》是《芦笙恋歌》电影的插曲。《婚誓》歌曲原唱是吴颖,温明兰,作为电影《芦笙恋歌》的插曲,歌曲里的曲调非常的动听,歌词很是感人,表达出了少数民族同胞淳朴又善良的心灵,听众听后深受感动。
《婚誓》编曲谱曲是雷振邦,填词是于彦夫、雷振邦,歌曲原唱是吴颖、温明兰,歌曲发行时间是1957年,歌曲旋律取源于拉祜族民歌,歌词朗朗上口,很动听。
❺ 10大经典芦笙曲子
10大经典芦笙曲子如下:
1、《月光下的凤尾竹》
“月光下面的凤尾竹,轻柔美丽像绿色的雾,竹楼里的好姑娘啊,光彩夺目像夜明珠……”傣族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特具民族情调的歌曲,以其悠扬的曲调、娓娓动听的旋律,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
让人不由联想起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撒落在竹林间,有如天上的星子,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幽攸抑扬,轻清淡雅。
❻ 谁知道《芦笙恋歌》的歌词
《芦笙恋歌》就是《婚誓》歌曲。
歌名:婚誓
歌手:吴颖,温明兰
作词:于彦夫,雷振邦
作曲:雷振邦
阿哥阿妹的情意长,好像那流水日夜响
流水也会有时尽,阿哥永远在我身旁
阿哥阿妹的情意深,好像那芭蕉一条根
阿哥好比芭蕉叶,阿妹就是芭蕉心
燕子双双飞上天,我和阿哥(妹)打秋千
秋千荡到晴空里,好像燕子云里穿
弩弓没弦难射箭,阿妹好比弩上的弦
世上最甜的要数蜜,阿哥心比蜜还甜
鲜花开放蜜蜂来,鲜花蜜蜂分不开
蜜蜂生来就恋鲜花,鲜花为着蜜蜂开
《婚誓》由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雷振邦创作,为长春电影制片厂1957年摄制的《芦笙恋歌》的插曲。歌曲由于彦夫,雷振邦填词,歌曲的原唱是吴颖,温明兰,最早发行于1975年,
电影中《婚誓》一歌的原唱者在片中没有标注,实为1957年长影乐团著名歌唱家吴颖、温明兰。后来耿莲凤和张振富这对二重唱黄金搭档合唱的1982年中国唱片版本成为了经典版本。《婚誓》是一首对唱情歌,用芭蕉的不同部位,以及蜜蜂与蜂蜜的关系,朴实无华的展现出一对相爱中恋人,那种甜蜜、真挚的感情。
❼ 葫芦丝十大名曲有哪些哪个最好听
葫芦丝十大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多情的巴乌》,《月夜》,《侗乡之夜》,《竹楼情歌》,《婚誓》,《傣寨情歌》,《美丽的金孔雀》,《渔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比较好听的三首:
1、《月光下的凤尾竹》。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由已故军旅作曲家杨非创作于五、六十年代,后成为电影《勐龙沙》的主题曲之后,更是广为流传。此曲描绘的是傣乡,指的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主要写的是德宏的瑞丽。歌词中提到的瑞丽江就是瑞丽市的母亲河,1997年1月瑞丽市将《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定为瑞丽市市歌。
❽ 《婚誓》原唱
《婚誓》原唱是吴颖、温明兰。
《婚誓》由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雷振邦创作,为长春电影制片厂1957年摄制的《芦笙恋歌》的插曲。这首歌曲由雷振邦编曲,音乐风格定性为民歌,是一首国语歌,填词是由雷振邦、于彦夫完成的,所以这首歌曲也是很火,直到现在也是很经典的,让人怀念,难以忘怀。
不过宋祖英的翻唱版本更深入人心,歌词尤其打动人心,另外歌词整体没有深刻的语句,都是白话,很容易就能听懂,也值得后人去推敲去演唱。
歌曲歌词:
歌谱阿哥阿妹的情意长,好像那流水日夜响;流水也会有时尽,阿哥永远在我身旁。阿哥阿妹的情意深,好像那芭蕉一条根;阿哥好比芭蕉叶,阿妹就是芭蕉心。
燕子双双飞上天,我和阿哥(妹)打秋千;秋千荡到晴空里,好像燕子云里穿。
弩弓没弦难射箭,阿妹好比弩上的弦;世上最甜的要数蜜,阿哥心比蜜还甜。
鲜花开放蜜蜂来,鲜花蜜蜂分不开;蜜蜂生来就恋鲜花,鲜花为着蜜蜂开。
❾ 葫芦丝 婚誓是写的什么故事
《婚誓》,是电影《芦笙恋歌》插曲,这首插曲,由极具云南特色的葫芦丝演绎伴奏,旋律轻灵优美,婉转缠绵,加上电影中贯穿男女主角的爱情,一经播出,立即传唱大江南北,广受大家喜爱,直至今天很多年轻人虽然没有看过《芦笙恋歌》,但是一定听过插曲《婚誓》,甚至因此爱上葫芦丝这种乐器。
电影《芦笙恋歌》是于彦夫执导,孙羽、夏佩杰等主演的剧情片。1957年上映。
影片反映解放初期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少数民族——拉祜族在党的领导下斗争与生活,展现了传统与青年男女的爱情。
当谷子成熟的季节来临,拉祜族人民根据传统的习俗,穿着美丽的衣服,载歌载舞地欢度节日。年轻的猎手扎妥在这天晚上向他爱慕着的姑娘娜娃表示了爱情。唱起了互相爱慕的情歌,这就是电影中的插曲《婚誓》,他们沉醉在甜蜜的初恋…...
❿ 歌词:阿哥阿妹情意长 .......... 这歌叫什么名字
歌名:《婚誓》
填词:于彦夫,雷振邦
谱曲:雷振邦
歌曲原唱:吴颖,温明兰
阿哥阿妹的情意长,好像那流水日夜响;
流水也会有时尽,阿哥永远在我身旁。
阿哥阿妹的情意深,好像那芭蕉一条根;
阿哥好比芭蕉叶,阿妹就是芭蕉心。
燕子双双飞上天,我和阿哥(妹)荡秋千;
秋千荡到晴空里,好像燕子云里穿。
弩弓没弦难射箭,阿妹好比弩上的弦;
世上最甜的要数蜜,阿哥心比蜜还甜。
鲜花开放蜜蜂来,鲜花蜜蜂分不开;
蜜蜂生来就恋鲜花,鲜花为着蜜蜂开。
《婚誓》由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雷振邦创作,为长春电影制片厂1957年摄制的《芦笙恋歌》的插曲。
创作背景:
新中国的成立,无疑是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历史。因为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走出封建专辑,并走向现代民主。
最重要的是,通过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经历了帝国主义侵略的考验,更在这种考验下,更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可以说是在历史上,第一次将五十六个民族真正拧成一股绳,真正融入到中华民族这个大版图中。
也正是因为这种民族之间高度和谐统一的新历史背景,在新中国成立后,许多文艺工作者,才不疑余力的从中挖掘题材,并借此来一方面来展现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而在另一方面表现出民族统一的主题。
《冰山上的来客》 、 《五朵金花》、《草原上的人们》、《刘三姐》等等,就都是在建国初期所推出的以某个少数民族为背景的电影。
虽然这些电影所表现的主题不同,所刻画的人物不同,所呈现现的时代也不同,但它们却都不约而同的为许多内陆观众,展现出这些少数民族同胞纯朴的民风、善良的心灵,以及少数民族特有的能歌善舞的民族传统。
而《芦笙恋歌》作为一部以拉祜族少数民族为背景的电影,它的插曲《婚誓》在旋律上取源于拉祜族民歌,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