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甲午战争前,北洋舰队号称“亚洲最强舰队”!是这样的吗
其实甲午战争爆发之前,北洋舰队确实只能自称是亚洲最强。
而无论是日本还是满清,都知道联合舰队的实力其实更强。
如果不是这样,日本也不可能发动甲午战争,他们并没有疯。
其实,在著名的长崎事件1886年,也就是甲午战争爆发的8年前,北洋水师勉强可以说是强于日本。
当时北洋水师已经有了定远和镇远号两艘铁甲舰,还有诸如济远号穹甲舰、超勇号、扬威号等辅助军舰。
当时联合舰队实力较弱,最强的仅为扶桑号战列舰,根本不是铁甲舰的对手。
整体实力上,
北洋水师195门火炮,联合舰队268门火炮。
排水量是32100吨:40840吨。
航速是10节:14节
而双方最悬殊的就是火力和航速。
双方海战期间,证明大口径火炮的命中率低,射速慢,造成的伤害有限。而海战关键,是在100到200毫米的中口径速射炮。
然而,当时北洋水师仅有3门速射炮,而联合舰队12艘军舰装备的速射炮多达67门,其中120毫米口径的59门,152毫米口径的8门。
㈡ 关于海军的电视剧
1、《火蓝刀锋》
《火蓝刀锋》是由海军政治部宣传部、北京星梦工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张国庆执导,杨志刚领衔主演,郑凯、赫子铭、刘思言、王强、宋佳伦、白威、樊昊仑等主演的军旅题材电视剧。
该剧主要讲述了海军某侦查大队战士通过训练、侦察成长为真正的战士,并与国际海盗进行殊死搏斗的故事。
该剧主要讲述了海军航空兵部队以及舰艇、潜艇部队官兵的现实生活的故事。
㈢ 《碧血千秋北洋海军甲午战史》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碧血千秋》(陈悦)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cdaYkKcnKRr8T95V2X_IJA
书名:碧血千秋
作者:陈悦
豆瓣评分:9.0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5
页数:372
内容简介:《碧血千秋:北洋海洋军甲午战史》采用偏重可读的写作方法,全景式地介绍了1894-1895年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战斗以及最后覆灭的全部过程,同时兼及甲午陆地战场。《碧血千秋:北洋海洋军甲午战史》中大量引用近年新挖掘的中外史料,对很多历史事件的研究都有新的突破。为辅助阅读,书中还配有大量历史照片、图片。为方便学术使用,全文附带引注。
作者简介:陈悦,1978年生,江苏靖江人,现居山东威海,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客座研究员、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客座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中国海军史、甲午战争史研究和普及,是该领域青年一代领军学者,主张在军事史研究中引入军事技术史和社会史研究作为辅助和支撑,研究中重视采用中外史料互为辨证、重视对军事行动从军事技术角度进行分析。
著有《北洋海军舰船志》、《近代国造舰船志》、《清末海军舰船志》、《中国近代军舰图鉴》、《碧血千秋--北洋海军甲午战史》、《沉没的甲午》等,主编有《辛亥·海军--辛亥革命海军史料简编》、《近代海军稀见史料丛书》、《北洋海军照片图册》等。曾任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顾问、电视剧《铁甲舰上的男人们》总顾问。
㈣ 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装备的炮弹到底有没有沙子呢
沙子是有的,但是这里面存在一些误解。
而这种单纯的屋物理撞击是需要质量的,因为弹体质量如果不够、那么动能也就不够,无法达成击穿敌舰装甲的效果。所以,在卸去火药之后,穿甲弹的内部会装填砂石作为填充物,以维持弹体的动能。
这种炮弹被称为填砂弹,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北洋水师装备的有沙子的炮弹。事实上,填砂弹在当时已经成为各国海军的标配,不仅仅是北洋水师,日本的海军也有。
所以,“炮弹里填沙子”,并不是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更不是清朝贪污腐败的证据。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传言,乃是当时李鸿章的政敌们,为了攻击李鸿章,抨击北洋水师弄虚作假、武备废弛,找出的理由。而对于“炮弹里填沙子”,大部分人都是外行,不了解内情,自然是义愤填膺,并口口相传,最终流传至今。
当然了,我不否认北洋水师武备废弛,更赞成清朝腐败不堪。但它不应该是用这样一种谣言去呈现出来。为了黑而黑,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㈤ 电影《甲午风云》故事,被误解的沙子炮弹,被冤枉的刘步蟾,还有什么
甲午战争一直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北洋水师则不仅是历史学家看重的,同时也是军迷和影视行业看重的题材。
同理的是丁汝昌,历史上的丁汝昌出身于太平军悍将程学启账下,曾和程学启一起出生入死,后来又在淮军名将刘铭传手下当骑兵将领,左宗棠曾经想抢走他,让他带队进疆,被李鸿章硬拦了下来。
所以,杀人如麻的丁汝昌应该是有宿将风范的,而不应该是《北洋水师》里那样的老好人形象,《甲午风云》里浦克饰演的丁汝昌显然更加有气势有味道。
历史上的邓世昌在北洋水师里有个不太雅的外号:邓半吊子,是因为他有些莽撞而冲动的指挥风格,经常让致远舰磕磕碰碰,再加上他敢说敢打的性格也并不讨喜。
但是这同时也证明邓世昌是一个嫉恶如仇性如烈火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干出让敌人大吃一惊的事情,才能在致远舰燃起熊熊大火时不去想逃跑而要继续和敌人一搏,才能在军舰沉没后毅然与舰同沉。
李默然饰演的邓世昌,也许有一些脸谱化,但他将邓世昌身上的那股劲儿和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所以不管历史研究得再细,李默然版的邓世昌都是难以逾越的经典形象。
综上,也许《甲午风云》由于时代的限制存在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但那些经典的画面是不褪色的,带火扑向敌阵的致远则代表了不屈的民族魂。
㈥ 甲午战争前,北洋舰队号称“亚洲最强舰队”!是这样的吗
北洋海军,又称北洋舰队,是清末建立的非常先进的海军舰队,是清朝建立的四大海军中最强最大的一支。
北洋水师亚洲第一,不仅大清军迷这样认为,也得到了洋人认可。
《美国海军年鉴》曾排名世界各国海军。前八名分别是:英国、法国、俄罗斯、普鲁士、西班牙、奥地利、意大利和美国。第九名自然是我们清朝。
v
㈦ 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为何摆出了一个“奇怪的队形”呢
李默然老师主演的甲午风云中,日本吉野舰的副舰长有一句经典台词:"北洋水师摆出了一个奇怪的队形"。是的,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摆出了一个类似弯月的队形,像一把弯刀冲向了排成一字横队的日本联合舰队,颇有些自杀冲锋的嫌疑。这样一个队形在现代海战中似乎很少出现,于是民间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传闻。诸如陆军出生的丁汝昌不识海军战术,北洋水师炮弹不足只能选择近战冲锋等各类说辞,甚至在电影中演绎为发错信号。其实关于北洋水师的阵型问题说起来也简单,但也需要一定篇幅,那就是北洋水师无论是购买的军舰还是接受的作战训练思想,原本就是以纵队冲击战术为主。
按说这样的战术在进入铁甲舰时代后也该得到延续,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进入铁甲舰时代后,技术一日千里,各国的舰艇设计师对于舰艇的设计,未来的战术设想充满着争议和探索。这个时候出现了了一个经典战例,即利萨海战。意奥战争期间,意大利海军企图攻占亚得里亚海的利萨岛。前来支援的奥地利海军与意大利海军遭遇,由于来不及转为横队,奥地利海军少将冯.特格特霍夫下令全舰队成箭形队形,冲撞意大利横队。由于双方都为铁甲舰,炮战未能造成决定性伤害,而奥地利旗舰“费迪南大公”号撞沉了“意大利国王”号,意大利全队被分割为两队,最后战败。
㈧ 甲午海战时清军在炮弹内装沙子,是因为什么
电影《甲午风云》中有这么一幕:大东沟海战中,北洋水师的战舰被敌舰击中,士兵死伤众多,而清军发射的炮弹击中日舰,却是哑炮,敌舰并无多少损伤。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命令士兵将炮弹拆开弹头取出,发现本该装火药的炮筒里,倒出来的尽是沙子,而这批炮弹是刚刚运来的,很明显是兵工厂偷工减料,这让邓世昌悲愤不已,没想到清朝的腐败竟至于此。
这种说法在相当长时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以至于一提到甲午海战这一幕是无法绕过去的镜头。
然而这种说法是否有确切证据呢?其实这个镜头是导演开的脑洞,并无切实证据可以证实。当然导演的脑洞是来自于当时的研究者的一个普遍论调,那就是清廷腐败亡国论。
关于这场战役的失败,有太多的原因可总结,现在常见的原因有社会制度的落后、大清国力贫弱、政府和军纪腐败、清军的战斗力太弱等等,其中军纪腐败在后世的分析中最常被提及。
其实当时的北洋水师是清朝规模最大的海军,实力也是最强的,据1888年的《美国海军年鉴》评测,北洋水师全球位列第九,亚洲第一,战斗力那是相当强。当然战争爆发时腐败确有其事,但是具体到炮弹装沙子这个事,其实却是冤枉了清廷。
电影《甲午大海战》剧照
其实甲午海战清朝的失败,不能仅仅以军纪腐败来简单总结。北洋水师成立之后的几年内,清朝迷醉于表面的安稳和平以及东亚老大的美梦,万万没想到日本却倾全国之力发展海军,及至开战之前,双方的战斗力已此消彼长,日方弹药充足补给及时,北洋水师弹药紧缺,只有实心弹这种落后的炮弹,这场战争的胜负结果是可想而知。
㈨ 中日甲午战争中致远舰上的都是假炮弹,这仗还怎么打
中日的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直翻不过去的一页,对于在当时国力算是占有优势的大清王朝来说,居然在战斗失败了,这让后人十分的不解。虽然这场战争的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在海上战斗中失了利,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当朝清朝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再一个就是当时的北洋水军的军备力量是很不错的,但是因为子弹稀缺,甚至说是假子弹、空架子。
在北洋水师刚成立的时候,被西方国家称为亚洲的第一,这就让清朝政府慈禧太后、光绪帝感觉到了高枕无忧了,不于害怕外国列强的侵略了,就对北洋水师减少了开支,不再投入,并且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无法生产开心型弹的,所以只能使用以沙石为主的实习型弹药,而在战争中,日本的军舰上全部开心型弹药,而我们的实习型弹药无法打败他们。
㈩ 北洋舰队和日军作战的电影是那几部
电影: 甲午风云。影片简介:甲午海战这一历史事件,悲壮地歌颂了海军将领邓世昌,水兵王国成等英雄们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和清廷的昏庸腐朽,暴露了慈禧,李鸿章,等民族败类卖国求荣的丑恶嘴脸.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制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鸿章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极力主张求和。日寇得寸进尺,击沉中国商船。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坚决要求对日作战,但邓两次请战均遭李拒绝。并因揭露方伯谦而被革职。日寇不宣而战,民愤四起,李鸿章被迫起用邓世昌。
在海战中,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死,故意打错旗号,致使北洋舰队出师失利,旗舰被日击沉。邓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击中日军旗舰"吉野"号,最后因弹绝,邓世昌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牺牲。
该片以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中丰岛、黄海两次海战为主线,将这一历史事件中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爱国主义精神予以淋漓尽致地表现。
二、《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是由冯小宁自编自导,陆毅、夏雨、杨立新、孙海英、龚洁主演的历史、战争电影。影片从主角邓世昌的童年讲起,从尊重还原历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讲述了甲午年间我们的先辈抗击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迹。该电影于2012年7月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并获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影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