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有部电影好像是什么天堂
我就知道《听见天堂》和《天堂电影院》,但都不是印度的电影
2. 求一部印度电影。电影中有个穿白西装的男人和一群穿的很正式的人开聚会,一起跳一种结合现代和街舞元素的
电影名字叫《情字路上》,那首歌的mv叫《新娘要嫁人新郎不是我》。
3. 印度人的电影行业为什么被称为“宝莱坞”
不同于美国的好莱坞,也不同于美国那个充满科幻色彩的电影基地。宝莱坞是印度的电影基地别名,位于印度孟买,在印度国内深受人民欢迎。它的由来是因为印度人将美国好莱坞的英文首字母H改成了本国电影之都孟买的英文首字母B,因此好莱坞就转变为宝莱坞。
所以,印度人的电影行业才会被称为“宝莱坞”。宝莱坞就像美国好莱坞在美国的地位一样。宝莱坞也就是印度的名片,它让印度电影逐渐进入了世界人民的眼中,让人们认识不一般的印度电影,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是戴着标签的印度名片,也让世界上的人都认识了印度这个载歌载舞的国家。
4. 印度电影在哪里看最全
电影天堂、优酷、还有漫漫看APP都可以观看,里面有丰富的印度电影资源。
5. 为什么说印度电影是男人的天堂
怎么会有这种说法...
6. 血染天堂是印度电影吗
英文名字:<haven>
当然不是印度的了。
是奥兰多布鲁姆主演的,怎么会是印度电影呢?
你看看下面的网站就知道了。
http://app.atmovies.com.tw/news/news.cfm?action=view&newsid=12097
印度在2000年有过一个同名的电影
印度名字: Mission Kashmir)
中文名字: 血染天堂 (2000)
导 演:Vidhu Vinod Chopra
编 剧:Vikram Chandra Vidhu Vinod Chopra
主 演:Gopi Desai Abhay Chopra Jackie Shroff Sonali Kulkarni Puru Rajkumar (更多)
上 映:2000年10月26日
地 区:印度
语 言:乌尔都语 北印度语
颜 色:彩色
声 音:DTS环绕立体声
时 长:160分钟
类 型:剧情片
血染天堂 (2000)故事梗概:
一个叫Khan的军官,自己11岁的儿子在意外时从楼上跌下受了重伤。但当他将儿子带去医院时却没有一个医生敢为他的儿子医治。原来当地一个恐怖分子曾宣称,任何敢医治印军家属的医生,都会被他报复,他并以此杀害了某医生的全家。Khan的儿子在没有任何医治的情况下很快死去,Khan伤心欲绝,觉得儿子的死是由那个恐怖分子造成的,发誓要报仇。
某日Khan得到情报,说此人正在一村庄过夜。Khan带来全副武装的士兵出发了,悄无声息地包围了恐怖分子下榻的村民的家。在其后的袭击中,Khan头套面具与手下人突然破门而入,对房间中的人一阵狂扫乱射,所有的人都倒下了,包括一个叫阿塔夫的男孩,他虽然没有中弹,但在亲人们血肉横飞之下被吓昏了。
士兵们抓获了吓傻了的阿塔夫,Khan见他与自己死去的儿子同年,顿生怜悯,竟将其带回家中。Khan妻见到阿塔夫,不由得神思恍忽,觉得儿子又回到了自己的身边。在Khan妻的坚持下,他们收养了阿塔夫为义子。
阿塔夫在Khan妻的细心关怀爱护下,身心得到了很大的弥补。他很快开始叫Khan妻阿咪(穆斯林称妈咪),并开始随Khan的印度教妻子每日去神庙玩耍,敲击神庙的铃铛。半年后,他和Khan也熟路起来,并开始称他为阿爸,Khan不禁悲从中来,抱紧了阿塔夫,并开始真正将他当儿子看待。
然而这时意外发生了。一天Khan与妻子外出,留下阿塔夫一人在家。阿塔夫意外地在Khan床头的抽屉里发现了一副黑色面具和一把手枪,阿塔夫看见这副面具,以前的恐怖经历顿时回到他的脑海中,他记得正是一个头戴这样面具的男人,眼中喷射强烈的仇恨,枪杀了他的全家。阿塔夫将面具往Khan的照片上一套,认出了这个他天天叫阿爸的人,正是拥有那双眼睛的人。
正在这时,Khan与妻子回家了,不见阿塔夫正感到疑惑,但当他们走进房间时却看到阿塔夫正戴著面具摆弄著手枪,眼中射出同样仇恨的目光。Khan朝他走去想夺下他的手枪,阿塔夫顺势朝Khan开了一枪,Khan闪过之后用板凳打倒阿塔夫,阿塔夫夺门而逃,Khan追了上去,连开数枪,但阿塔夫却消失在了夜幕之中。
阿塔夫逃离Khan家之后,历尽艰辛与恐惧,后被一帕坦人收为义子。帕坦人在苏军侵阿富汗时受过伤,是一个狂热分子,他爱阿塔夫,但更爱他的圣战信仰,并一心一意要培养阿塔夫为他的接班人。十年过去了,走上歧路的阿塔夫窜回克什米尔,他要为死去的亲人报仇,他要亲手杀了Khan...
阿塔夫回到克什米尔后,几次出手制造了几起爆炸事件,也直接行刺过Khan,Khan侥幸躲过,但他意识到他的恶梦终於回来了。这时一个女人走进了阿塔夫的生活,他遇见了青梅竹马的童年好友苏菲亚。苏菲亚在电视台工作,见到十年不见的阿塔夫惊喜万分。她并未多过问阿塔夫这十年来的经历,她以为阿塔夫还是十年前那个活波快乐的小男孩。她带阿塔夫去电视台她工作的地方,阿塔夫乘机了解了电视台情况后又制造了电视台的爆炸事件。
阿塔夫虽然很爱苏菲亚,但他觉得他有更重要的责任。他的内心非常矛盾,但这并未阻止他利用苏菲亚。电视台爆炸后,苏菲亚被捕了。她向Khan痛哭流涕,说她毫不知情,她只是爱阿塔夫。Khan释放了苏菲亚,等待机会捉拿阿塔夫。苏菲亚回到电视台后,亲自向观众播放了通辑阿塔夫的新闻。
在一个秋雨瑟瑟的下午,苏菲亚回忆著和阿塔夫在一起的往事,这时一个修长的身影出现在泛著雾气的玻璃门外。原来阿塔夫冒险来找苏菲亚,他要向她解释,虽然他利用了她,但并不意味著他对苏菲亚的爱是虚假的。阿塔夫停在玻璃门外,用一双忏悔内疚而关怀的眼睛看著苏菲亚,无声地请求她开门。苏菲亚打开门后,俩人发生了争执。阿塔夫告诉苏菲亚这十年来他从未有过一刻的安宁,他经历了太多的恐惧,家人被枪杀的情景一次有一次地出现在他的恶梦中。苏菲亚无法阻止阿塔夫的复仇行为,也不能原谅他,阿塔夫伤心地走了。
一天,Khan的妻子身穿只露双眼的黑袍,在阿塔夫手下人的带领下,来到了阿塔夫和其它恐怖分子栖居的地方。阿塔夫看见他的养母,激动万分。他一遍又一遍地叫著她‘阿咪,阿咪’,他告诉她自从他逃离后,他再也没有睡过一场好觉,但他总是回想著当初依偎在养母身边温馨快乐的日子。Khan妻给阿塔夫带去了他最喜欢吃的甜品,一点点地喂给阿塔夫,泪水流下了阿塔夫的眼睛。Khan妻知道阿塔夫恨自己的丈夫,她未对阿塔夫有太多的说教,只是请求阿塔夫不要轻易开那一枪。
随著剧情的发展,‘克什米尔任务’逐渐浮出水面。原来这是帕坦人受人钱财欲制造的一场阴谋。他首先要炸毁一座著名的清真寺,怪罪在印度教徒以激努穆斯林。然后再炸毁一座印度庙,造成穆斯林复仇的假相。他们的最终目的是要制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巨大冲突和暴力,以达到分裂克什米尔的目的。然而阿塔夫和同伴并不知情,他们一直以为‘克什米尔任务’是要行刺一名来访的政府首脑,帕坦人对他们隐瞒了真相。
阿塔夫又制造了一起事件,企图炸死Khan。但阴差阳错Khan又躲过大难,Khan妻却被炸身亡。Khan万分悲痛,阿塔夫闻讯后也气得咬牙切齿,他知道自己敬爱的养母死后,他再也不会在对khan开枪之前有任何的犹豫了,他和Khan决斗的时候到了...
最后到底随会战胜对方呢?‘克什米尔任务’会不会得逞呢?影片的最后阿塔夫在得知‘克什米尔任务’的真相后为了保卫家乡克什米尔调转了枪头,在阻止同伙的行为时中弹倒下了,最后他躺在养父的手中,再叫了他一声‘阿爸’,然后慢慢地闭上了美丽而忧虑的眼睛,从此进入无边的梦境。
希望能帮到你!!
7. 《新娘嫁人了新郎不是我》的歌词是什么
《新娘嫁人了,新郎不是我》
独白(男):有个恋爱的女孩
她疯狂的爱上了一个男孩
她低着头 红着脸
她悠闲的走在街上 她偷偷的打开情信
偷偷的 这是她要说的话吗
但她又害怕对她说 爱情是怎样发生的
这份爱是怎样发生的 我只能告诉她
(男):无论你的眼睛是张开还是闭上的
你都会梦见你的所爱 我该如何告诉你我的爱人
爱情是怎样发生的 今天让我们看看你要什么
(女)让我们看看,爱情是怎样发生的
(男)当编制我的梦的时候,老是想着某个人
(女)当我爱上某个人的时候我投入他怀抱
(男)当你沐浴在爱河你不会清醒,也不会沉睡
(女)是不是什么魔法让你盲目了
(男)即使有千重困难我的心也会克服的
(女)在遥远的天堂,说有这些都已经被决定了
(男)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如何遇到他的爱人
可在你心上的那位就是你的所爱的 我该如何告诉你我的爱人
爱情 是怎样发生的 我该如何告诉你我的爱人
爱情是怎样重复的发生
《新娘嫁人了,新郎不是我》为歌曲《燃烧的爱火》(《Aankhen Khuli》)名字的错误翻译,是印度电影《情字路上》(《真爱永存》) 的主题曲。
《新娘嫁人了,新郎不是我》实际上是另一部印度电影《Mere Yaar Ki Shaadi Hai 》的一个中文译名。
"印度影片《情字路上》风格诙谐,主题现代,是2000年度票房叫好的佳作。其中的电影插曲《女友嫁人了新郎不是我》脍炙人口,自影片后开始广泛流行开来。在片中体现的老少两代人的观念冲撞中,沙鲁克汗扮演的神秘教师起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此片获第46届印度电影大奖最佳录音及索尼最佳场影奖。沙鲁克汗生动的表演亦使他荣获了最佳男主角奖"
8. 《听见天堂》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听见天堂》观后感(精选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听见天堂》是一部意大利的关于梦想与勇气的电影,在这部电影里面,我们看到了纯真与希望。在盲人的世界,兴许刚开始的时候剩下是绝望。两种对于我们来说的世界,恐怕是光明与黑暗的对比吧。
我想说,我认识一个小男孩,他叫米可,一个勇敢的孩子。米可出身在穷乡僻壤,但从小就有一个梦想,成为一流的电影大师。只因他是那么的热爱电影,然而上帝跟他开了一个最残酷的玩笑。在他十岁那年,米可玩弄一支来复枪时不幸走火。镜头缓慢而又那么的残忍。即使再次看到那个场景,也会捂住耳朵,紧闭双眼,不忍看到。"这仅是上帝开的一个玩笑吗?"我想。也许是人生途中不可避免的考验吧。从此米可的世界是模糊的,父母再三决定把他送入盲人学院。只是,这样的做法难道不觉得是对一个还是孩子的米可一种侮辱吗?对于才进学院的米可是不顺利的。但他却遇到了很好的老师,唐老师。曾在冬季交流会上,米可的作业受到了校长的批评。原因是米可拿了学校的录音机。任性的孩子,在第二天没去上课。唐老师去看望米可。米可躲在了床下面。但是不小心被老师看见了。唐老师为了满足孩子的感受,特意对着空荡的房间喊了几声:"米可。"接着就坐在了床边的椅子上。
"奇怪他跑到哪里去了。我有东西要给他。嘿,给他留个字条好了。好,就这么办。来,开始吧。""米可,我是你的老师。我代表你的同学们给你写信,我们都非常的想念你。关于你对大自然的观察作业,其实没那么糟。有点怪就是了。也许我们的批评太严厉了。所以我决定给你一个礼物。也许你会用的到。"唐老师把包放到地上,慢慢推进床下面。"但别告诉别人,这是我们的秘密。可惜米可不喜欢学点字,所以他看不懂我的留言。我想我还是拿走好了。"说完,便想将包重新拿回,米可拽着包不说话。"我不应该带走吗?"唐老师轻声问着。"不要。"米可回答道。"我真希望米可学会点字。那他就会读懂我的留言了。他会好好学点字吗?"
"会。"那个孩子应了声。"好极了。"说完,老师便走了出去。
这个老师启发了米可的天然的物资,这个天分是别人没有的。还记得因为被校长发现米可和他的朋友们在演习一个故事。录音机被没收,学校决定开除米可。米可对唐老师说:"我没有和别人说你给我录音机的事情。"最后的表演,很精彩。每个家长将眼睛蒙住,一次特殊的表演,让所有家长万分感动。
最后,场景再现,米可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奔向广阔的草地,耳边还回荡着那句:"米可,我们好想你!"不再是讥讽,只剩温暖。
透过《听见天堂》传递着一个共通的理念:不论处在何种状态中,每个人都有勇敢去追求梦想的权利!
观看了《听见天堂》这部电影,我深有感触。故事主要讲的是主人公米可在他十岁那一年,因为好奇,玩起了家中的枪,结果不小心摔倒,误扣了扳机而导致走火,从此,米可便只能与五彩缤纷的世界永远告别,只能在特殊学校读书。
人们常说:上帝关上了你的一道门,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米可无意间用双手摸到了录音机。渐渐地,他明白了录音机的功能,也喜欢上了这个"神奇的小盒子",并用它来领略这个多彩的世界。经过老师的帮助,米可最终成为了著名的电影音效大师。是呀,正如电影里的唐老师所说:人有五个感官,为何只选择其中一个?失去了双眼,还可以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用大脑去思考。有些名人,像爱迪生,他儿时虽然生活艰苦,甚至被学校老师称为"低能儿",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依然研究出了多项发明。
通过这部电影,也让我想到了自己。我们身心健全,生活的也无忧无虑。因此,在生活中我们也许会嘲笑那些在某一方面有所缺陷的人。其实,他们和我们没什么两样,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讽刺、嘲笑他们呢?只要肯花功夫,肯努力,任何人都有追求梦想,取得成功的权利!
不久前,无意间打开网页,看了电影网的提到的电影《听见天堂》,于是就在网上搜索来看。静静地观看了这部意大利的影片,虽然全是意大利文,但从屏幕上的中文字幕丝毫不影响我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影片大意是:一个意大利小镇的男孩米可,因为一时的贪玩和好奇,被枪射伤了眼睛,只能够看见朦朦胧胧的影子,从此他的世界从天堂掉落到地狱。更悲惨的是,根据当时的政府规定,年仅十岁的他被迫离开了父母的身边,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教会制盲人学校里住读,在那里认识了许多与他相同的盲人小孩,以及顽固保守的校长,善良的引路人唐老师,可爱的法兰丝(米可的女朋友),炼钢厂的盲人青年艾特瑞等各式各样的人物。
影片中唯一的反派校长先生,虽然同为盲人,但他却早已经被眼前的黑暗给彻底吞没了,也许他根本没有去努力,去奋争过,早早就向现实妥协,他无法理解孩子们对光明和颜色的渴望,在他的眼中,孩子们就该好好地去做个纺织工或是接线生,走大人们已经规定好了的路,而不是突发奇想搞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当他无法制伏和改变米可的时候,他唯一的方法就是想把米可赶出学校,不要让他带"坏"了别的盲人孩子。
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是真有一种灵魂深处的某种东西被唤醒的感觉良知被所谓的传统压制,自由被所规定条条框框。如果说应试教育是一间铁屋子的话,对于这些昏睡的孩子,你怎么办?有百年历史的这所意大利盲人学校的教学方法很简单,就是让盲童学会简单的识字,然后重点学习纺织和接线一类的工作,将来做纺织工人或者接线员,有一个可以糊口的一技之长。因此,在这里只有训诫,并无真正的自由可言。唯有极具天赋的盲童米可,借一个录音机来捕捉和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受,最终影响了一批盲童,他们录制了自己制作的故事,在优秀的唐老师的协助下,感动了所有家长,改变了这所学校。感动我的,不是这群孩子特别是米可的天赋,而是他在黑暗世界中始终存在的对生活,对自由的渴望。在我看来,米可的意义不在于天赋,而在于始终保持着的这种渴望,这种对于世界的敏感,这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不屈的探究精神。而对于我们这些健全的人来说,或许真的是"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在日复一日的琐碎的生活中消磨掉了生活勇气以及对生活的新鲜感觉,也因之失掉了创造力,离天堂越来越远。
人有无限可能,没有人有权限制了任何人的发展,但有些人往往都被"理所当然"的偏见,而限制了自己及别人。眼盲心不盲,人的世界还是可以很丰富,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像巨龙校长先生那样心盲的人?缺陷虽然使人无法很方便,一样还有前进的能力,只是不在那条主流的路线,但同样可以做到成功。所以前进不了,不该怪环境,也不是没能力,只是没有去找路或没有走对路。
贝多芬同样是残疾人,走的路比很多人都成功,不是因为天赋,也不是没能力,而在于始终保持着的一种种渴望,而不是理所当然
痛苦能够毁灭人,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毁灭。创造就需苦难,苦难是上帝的礼物。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生活之路从来都是曲折的,愿我们每个人都怀揣梦想,像米可一样不折不挠地把梦想变成现实。不要成为可怕的巨龙——校长先生。
因为本学期的课程安排,假期没有随青马班学员一起做社会实践,而是跟学院到北京、安徽、上海做综合实习;根据青马班组织安排,回来后观看了《听见天堂》这一影片,感触颇多。
从西递回来后才看了《听见天堂》;影片大意是:一个意大利小镇的男孩米可,他从小就梦想成一流的电影大师,因为一时的贪玩和好奇,被枪射伤了眼睛,只能看见朦朦胧胧的影子,从此他的世界从天堂掉落到地狱。更悲惨的是,根据当年的法律规定,年仅十岁的他被迫离开了父母的身边,来到一所陌生的特殊教会制盲人学校里就读,可是有着丰富想象力和自由意志的小米可,那堪忍受特殊学校刻板单调的童工学习式生活呢?影片中唯一的反派校长先生,虽然同为盲人,但他却已经被眼前的黑暗给彻底吞没了,也许他根本没有去努力,去奋争过,早早就向现实妥协、投降,他无法理解孩子们对光明和颜色的渴望,当他无法制伏和改变米可的时候,他唯一的方法就是想把米可赶出学校,不要让他带坏了别的盲人孩子。影片最后唐老师在校长面前的据理力争和后来亲自参与引导,才使这群孩子排练已久的大戏,完整地呈现在校庆的演出中,让每一位前来观赏的家长欣喜不已,给每个家庭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当孩子们卖力地在台上表演着他们的童话故事的时候,坐在屏幕外的我们也被深深地触动了。在那一刻,我们似乎真的忘却世间所有的烦恼和无奈;在那一刻,天堂之门悄然打开,天使们在用心用力地传达着爱;在那一刻,谁能不附耳倾听;在那一刻,谁又不能听见天堂的声音呢?
影片真实可感,孩子们的天真与无奈展现的淋漓尽致。在当时特殊而又束缚的教育体制面前,盲童们显然属于弱势群体,是唐老师带着他们听到了天堂的声音,以天使的形象演绎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这部电影给我们的教育意义很大,人有无限可能,没有人有权限制了任何人的发展,但有些人往往都被"理所当然"的偏见,而限制了自己及别人。不要杀死孩子的想像力,因为你可能正在杀死一个未来的伟人。比如爱因斯坦、毕卡索,贝多芬。缺陷虽然使人无法很方便,但是却不代缺陷会使人废掉,缺陷没法使人变残废,只有自己才会让自己完全的残废。缺陷虽然会使人在主流的路中,动弹不得,但不代表失去前进的能力,而是要换条路前进,一样还有前进的能力,还是可以到达终点。所以前进不了,不该怪环境,也不是没能力,只是没有去找路或没有走对路。
透过电影再看看现在我国的教育体制,我们都是体格健全的,但是个人禀赋有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教育部门真的走进了每个孩子的心灵、看到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了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要懂得发现并且坚持,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抛弃掉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米克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个好老师一直帮助他。而我们要做自己的老师,不断提醒自己,做自己想做的,因为反对你的人不一定是对的。
每件事物都是在发展中前进的,意大利的教育制度也不例外,废除盲人学校是多么正确的一件事情啊!也许在正常人眼里,残疾者是多么的可怜,多么的需要人帮助。可是这种想法往往是给他们最大的伤害,其实他们与正常人没有什么两样,应该过正常人的生活。
最后,希望任何人都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不要因为一些挫折而改变自己的初衷,生命的可贵就在于自己找到自己的'出路,打开自己的那扇窗。
有幸在运河影评院观看了《听见天堂》。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名叫米可的意大利男孩,因为一次意外事故,眼睛只能看见物体模糊的影子。根据法律规定,米可只好进了盲人学校。盲人学校的校长坚信自己的教育方法——只让学生学习纺织和接线,因为他认为,盲人不会获得自由。一次关禁闭,米可意外地发现了一台旧录音机,在唐老师的点拨下,他把兴趣转向了录音。后来,米可提出在校庆大典上表演录音话剧,得到了伙伴的支持,几经波折,在校庆那天,向父母们展现出了一个神奇的声音世界。
“千里马常有,然伯乐不常有。”唐老师那句“人有五个感官,你不过是眼睛看不见了,为什么要放弃别的器官呢?”就是因为唐老师的这句话让米可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
小时候的我,有许许多多梦想,但,大多都随着时光流逝而渐渐消失。而米卡没有放弃梦想。他坚持他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做一位声音剪辑员!
梦想,要去努力实现。
近日看了电影《听见天堂》,我感触颇深。首先吸引我的是影片的标题——“听见天堂”,我想知道天堂如何用耳朵来“听”。电影是由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一位名叫米可的意大利男孩在十岁那年因为一场意外致使双目失明,告别了五彩斑斓的世界,而后在父母及老师的关心呵护下追逐自己的梦想,最终成为了著名的电影音效大师的故事。
《圣经》上有这样一句话:“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人生必然不会一帆风顺,但也不会长期处于逆境之中,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挑战。电影中盲校的唐老师的话令我印象深刻:“当你看到一朵花,你就不想去闻闻它的味道吗?下雪时,你不想走在上面吗?捧着它,感受它在你的手中融化。告诉你一个秘密,我注意到音乐家在弹奏时,他们会把眼睛闭上。为什么?这样可以感受到更强烈的音乐,音符会蜕变,变得更有力量。你有五个感官,为什么只用一个呢?”只要心中有梦想,砥砺自我必将开启自强之花。
曾有一次,我深入接触了弱势群体,同几名志愿者一起参加了“黑暗中的对话——体验盲人生活”活动。我在一位资深盲人叔叔的带领下,试着走了盲道,逛了公园,也体验了不一般的坐公交车和超市购物。我们还一起共进了一次最为特殊的午餐。当我蒙上双眼,眼前陷入黑暗的一刹那,我感觉瞬间失去了半个世界,在体验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光明的可贵,更切身地体会到失明带来的痛苦。一路上,盲人叔叔牵着我的手,不时给我力量,“别害怕,有我带着你,不会摔跤的”,我回予他一个感谢的微笑。其实,往上走的时候还比较容易,下台阶的时候就比较惊险了,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台阶,眼睛也看不到路,心里直发慌,总担心踩空摔倒。但我始终相信盲人叔叔会保护我,同时我也感到一阵心疼,为他们生活在黑暗的世界而心疼。盲人叔叔的一句话我至今印象深刻,他说:“我们不希望人家叫我们瞎子,我们不瞎,我们只是眼盲。”其实他们很坚强,然而,他们又很脆弱,他们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尊重。那次的活动具有不凡的意义,在我的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告诉自己要尽己所能关爱他们,用我们的善意之举为他们漆黑的世界点亮一盏心灯,让他们感知这个城市的温暖和热度,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
命运并不会把人逼上绝路,苦难是人生看不见的财富。追逐梦想的身体残缺者,他们是富裕的,是心灵上的富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深感惭愧。身心健全的我仿佛失去了那一份冲劲,不懂珍惜生来拥有的一切。同他们相比,我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已少了很多阻碍,没有理由不努力奋进。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要坚持扎扎实实干事,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发挥青年温度、青年态度、青年亮度。
我最喜欢的影视剧作品是一部名叫《听见天堂》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个从小失明的孩子--米可,他从小出生在托斯卡尼,从小便热爱电影,却因为一次意外,而让他不得不与黑暗为伍,只能到政府规定的盲人的特殊学校就读,然而这一切的挫折直到他在学校找到一台老旧的录音机开始转变,一个崭新的世界为他而展开。然而这个生命中重新点燃的希望却被主张盲人不该拥有梦想的校长硬生生地打断。即使不被认同,米可仍是朝着梦想迈进,他的热情逐渐感染周围的同学,引导着他们重新定义视障者的梦想与能力。
影片中米可那荡人心腹的话语令人刻骨铭心。“褐色,或许就像树皮,摸起来有些粗糙。喜欢蓝色,就像踩着单车时,微风拂过脸颊的感觉。蓝色,它是象征着天空和大海的颜色。”他所憧憬的是心灵的自由。
失明是悲惨的。而这部电影却不用这个去铺开话题,赚取观众的眼泪。童趣是这部电影的基调。因为有爱,就有晴朗的天空,再大的悲哀不过是一时遮蔽的乌云罢了。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就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只是有时候我们会被现实中的冷落和自卑所蒙蔽,拥有的时候并不知道它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只有到真正失去它的时候,你才会感到,其实它早已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及生命。高雅并不是建立在物质之上的,只有对人内心的挖掘才可以获知生的意义。即使自己平凡又怎样,一定要成为那样的人吗,他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是因为他们的出生?我想我会尽力拼搏,不让自己沦落到社会底层,如果、如果我更加努力呢?只要我努力,我将离成功近,触手可及。当我快要走进成功的时候,我想我会觉得我自己很幸运,因为对我来说从来就没有任何安全感,于是我只能被迫向前走,我必须这样做。世上没有回头路,当我意识到这点我就想,那么好吧,我要尽我的所能努力奋斗,看看究竟会怎样。或许有些人会觉得很累。可是无论我们多累,或者别人对我们的处境有多大偏见,每天只是想熬过夜晚,直到太阳升起,这时一切可以重新开始,重新再来。生活总是这样:一会儿所有东西都有意义,下一刻一切又都变了。人会生病,家人会离开,你的朋友会关闭曾对你敞开的那扇门。我坐在那里,经历过的那些快速的变化折磨着我,心里却没有悲伤。不知从哪里,也不知为什么,一种异样的感情偷偷地占据了悲伤的位置,那就是希望。我想,如果生活可以变得很糟糕,那么,它就可以变得更好。努力吧,我知道了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人时刻准备着告诉你事情应是怎样的,什么事情是现实可行的,但同时我也体会到其实没有人知道事情的结果会是怎样,除非他亲自去尝试了。
这动人心弦的清洁,让多少观众的眼泪悄然落下;这震撼人心的故事,让多少人认识到了生命的可贵。
无意中打开的一部电影,当时也不了解电影背后的故事。所以,一开始,我以为是印度电影,人物外形有点像,放的是原音+字幕,肯定是听不懂的,但感觉语速有别,直接按暂停搜了一下背景故事。果然,这部励志片,不是印度电影,来自于意大利。是由真实背景故事改编的电影。依托真实原型而进行的创作,毫无凝问最吸引我去观看。
电影没有过多炫亮的特写,也没有风景秀丽的画面,随着故事的娓娓道来,我们从最普通的街道和人物脸上,看到了几位演员内心坚定的声音,相对于邓超主导并主演的《银河补习班》所反复强调的“永不放弃”所不同,该片从头至尾都没有这方面精神粮食的输入,但我却从头到尾都有这种不向命运低头的感动!
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是相呼应的,相同的游戏,共同的欢乐,所不同的是被蒙着眼睛抓人的作者,最后是真的瞎了。一把扯下蒙在眼睛里那块布,用力甩掉,张开双臂,往四周撒欢追随伙伴们的一幕,眼里的泪水瞬间涌出来。导演真厉害,临门这一脚,太让人欣喜!并非亲历者,但仅仅作为观影者也深知,那一刻,真的瞎掉的男主角,他已完全接受了命运的不公。上帝关闭的只是表面的门,他心灵的门,是完全开启的,锁匙也让他紧紧握住了。影片中,他的父母相视一笑,可是我却依然记得那个泪流满面的母亲的悲伤。在必须接受法律的规定,把孩子送到盲人学校时,她告诉学校的人该如何照顾他的一幕,那是一种不得不接受的无奈,也许这是影片中更深层的一面,为什么会在受到不幸的时候,有人就可以无情的以“为你好的”面孔直接切断了他应有的权利?难道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这是导演对于当时法律的一种宣判(当时的法律是盲人只能去上盲人学校,接受呆板的教育),也是主人公们所想要去捍卫,去争取的内容。梦想依旧,过程艰辛,但,社会不能由此而定下标签……
男主角很庆幸,他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在他的鼓励和帮助引导下,最终发挥出自己的天赋,成为出色的声音剪接师。
“ 音符会蜕变,变得更有力量!你有五个器官,为什么只用一个呢?”是呀,我们拥有健康的五官,健康的体魄,为什么不正确利用好呢?有人说,盲人的耳朵特别灵,那是因为,当他只能通过声音去拥抱世界时,他就用尽全力去发挥了耳朵的作用。而作为正常人的我们,很多时候,我们看不见,听不见的部分内容,是我们故意忽视的吧?还是说我们压根就漠视了?从今天起,我们一起用力,每天认真的用好嘴、眼睛、耳朵、手……然后追随着自己的内心,创造美好的每一刻!假以时日,我们回顾所走过的路,此生无憾!
9. 印度很多方面都不行,为什么电影行业却发展得很好
印度电影发展的很好,宝莱坞也是电影人心中的天堂。印度这个国家没有民主,印度这个国家真的很烂,但是印度的电影发展很好,为什么印度这个国家很烂,但是印度电影为什么这么好呢?我一直都搞不懂,但是后来我知道了印度的电影发展有很多因素,正是所有人的努力让印度电影发展的越来越好。
印度电影真的很棒。
10. 80年代在中国放过的印度电影
印度电影,一个印度富人家的女儿,因为父亲的病,答应嫁给一个父亲指定的年轻人,随然不愿,但又怕父亲的病恶化,后来被这个年轻人才华吸引,喜欢上他,然而被傲慢与偏见,伤痛了心的年轻人告诉女主人公,要离开她合别人结媳,伤心后悔的她,在父亲的指引下,来到结婚现场,对年轻人诉说心声,希望男主回心转意,后来结果令人意外。这愿来都是男主为了女主。而展开的一种爱的自我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