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音乐之声》艺术赏析
《音乐之声》被誉为“新风格”音乐故事片的杰作。在这部影片中,音乐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表演形式和剧情发展的重要表现手段,并与女主人公的生活、命运紧紧相连。影片中有独唱、合唱、对唱等大量的演唱,以及载歌载舞的表演,具有活泼欢快的情调。《铃儿响丁当》《朵、来、米》《再见》以及主题歌《音乐之声》等歌曲,优美动听,脍炙人口,其中有的已经成为经典歌曲,深受人们喜爱,在世界广泛流传。这部影片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玛丽亚的内心独白式的纵情歌唱,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嬷嬷对白式的、带有夸张的歌唱,则富有喜剧风格。二者都体现了《音乐之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而后者突出地体现了音乐故事片常有的喜剧色彩。
这样的回答您满意吗?请到“淘宝网——尙韩小屋”做客,有大码女装和首饰。
㈡ 求 电影《音乐之声》的鉴赏文章 要2000字左右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音乐之无穷魅力常常令人如痴如醉,也足以感化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全人类……
用了三小时把经典电影《音乐之声》看完,印象最深的除了温柔善良的女主人翁玛丽亚、刚毅勇敢的上校特里普先生和那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之外,就是贯穿于整部电影的天籁之声了。
一、心中有爱,所以心中有音乐
正如玛丽亚在电影序幕中所唱的:“群山因为音乐充满生气,唱了千年的歌,我的心中充满了音乐,要唱出每支歌,我心震得像鸟儿翅膀,由湖边飞上树,我心叹息像钟声飘扬,微笑像是小溪流过,夜晚歌唱像云雀祈祷,当我奔向山里心情悲伤,我听到昔日歌声,我心就会歌唱,因为音乐的响起,我要再度歌唱……”纯真善良的玛丽亚用歌声打开了故事的序幕,从她的歌声中我们可以看出玛丽亚的博爱,而实际上也确实如此,玛丽亚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那群孩子的爱以及她对爱情的渴望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二、牧羊人不孤独
在玛丽亚教和几个孩子一起演木偶戏的时候,他们一起唱了一曲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也因此成了世界各地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名曲。牧羊人为何而孤独?牧羊人其实并不孤独,因为有王子在听他唱歌,有客人在听他唱歌,有小姑和他一起唱歌……我想,那个牧羊人应该就是玛丽亚的化身吧。
三、Do re mi 的魅力
玛丽亚和七个孩子的感情正是在Do-re-mi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玛丽亚用她甜美的歌声感化了一群调皮性格粗鲁怪异的孩子,使他们逐渐接受了玛丽亚。欢乐大方的Do-re-mi正好给玛丽亚和孩子们架起了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
玛丽亚和孩子们
四、深情的雪绒花
“雪绒花,雪绒花,清晨醒来看见它。一朵朵,小白花,洁白而无暇。开不败的小白花,点缀祖国大地幸福无涯”这首绕梁不绝、荡气回肠的爱情之歌,既道出了特里普船长对故国的眷恋,又可从中读出一点特里普对爱情的渴望……
是音乐,让玛丽亚变得善良博爱,并收获了一份真挚的爱情;是音乐,让严肃冷酷的特里普上校成了一位慈祥的父亲,挽回了一个零乱的家;是音乐,让一群个性怪异的孩子变得天真可爱,并使他们懂得了人间的真爱;是音乐,造就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是音乐,拯救了一个破碎的家庭;是音乐,道出了人间的真善美……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但在电影《音乐之声》中,我们不但充分享受到了人间的天籁之音,更是从中感受到了人世间那种最淳朴、最简单的挚爱之情,亲情、友情、爱情以及热爱自然、祖国之情都在这些音乐里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㈢ 音乐剧音乐之声赏析
《音乐之声》清新有致,雅俗共赏。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在各国的民意测验中经常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影片”,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音乐,如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口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都成为人们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被视做人类最珍贵的永恒佳品。
许多人都曾问过我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可能他们认为我作为功夫名星,应该喜欢那种带有暴力色彩的影片,可是说出来或许会很让人奇怪,我最喜爱的电影既不是史泰龙的枪炮,也不是施瓦辛格的特技,而是充满温馨的《音乐之声》。因为在这部影片中,我所感到的是人世间那种最淳朴、最简单的友爱和挚爱之情,这部影片让我的全身心都感到放松。
——国际巨星 成 龙
从来没有一部电影如此深入人心,不但里面的角色、情节、人物经历家喻户晓,主题歌曲也被广为传唱,由它带来的影响面之广、覆盖面之大、被感染的人之多可谓空前绝后、独一无二,它就是来自著名的阿尔卑斯山脉的《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它以乐抒情,以乐动人,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和谐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依托的关系,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邪恶杂念,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虽然里面的主要角色都被刻意美化,但丝毫无损主题和形式上的出类拔萃,幽默的对白和情节,更把观众逗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音乐之声》称得上是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作品,它甚至超出了艺术作品的范畴,从艺术史、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角度来衡量都值得研究和借鉴。
——影评人 Waddle
《音乐之声》是一部影响了几代人的电影,无论从哪个标准来评,它都是美国音乐片的经典之作。有趣的爱情故事、悦耳的歌曲、活泼的孩子、温馨的人情、天真无邪的笑料,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生活画卷;动人的音乐、优美的风光、积极的生活态度,引发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美好的瑕思。
歌曲《音乐之声》是影片中的点题之曲,影片开始时由玛利亚在山顶独唱。上校赴维也纳期间,玛利亚把这首抒发自己对故乡、对大自然、对音乐的无比热爱的歌教给了7个孩子,让他们在男爵夫人到来时为她演唱。上校长久禁锢的心被这家中久违了的美妙、纯真、动人的歌声融化了,他从原来那位不苟言笑的上校变成了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和7个孩子拥抱在一起……
㈣ 电影《音乐之声》最著名的3部世界名曲,曲名叫啥表现什么意境 /(200~400字)
是《哆来咪》,《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
第一首是很欢快的意境,音符很跳跃,配合的很好,给人以快乐到想和他们一起跳跃的地步。
雪绒花是坚强,思念,怀念过去的曲调,开始是对过去他们一家快乐生活的回忆,但是后来变成对祖国的祝福,和自己坚定的信仰。
孤独的牧羊人是很快乐很盛大的场面。在那个年代给人心底的安慰。
㈤ 浅评电影音乐之声中的音乐
我给你300字
贯穿整部电影的妙曼歌曲,经过近半个世纪,仍传唱不衰,让人充分体验到艺术和自然之美。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 典音乐: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比托普演唱的深情无限的著名《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在比赛和客厅里演唱的《晚安,再见!》等,都成为了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
多年以后,也许我们对那些电影的情节、内容已不再持有清晰的记忆,但想起它们中一些出色的乐曲,总能使人产生往复的回味。人类需要音乐的滋养,音乐能够记载和描绘出任何一种情感,并直指人的内心,我们在何时何地都可以用音乐来抒发情感,追寻生活之美。
㈥ 求教《音乐之声》影片经典赏析
1、《音乐之声》是由美国音乐剧 的泰斗 Richard Rodgers 和 Oscar Hammerstein II 根据玛丽亚·冯·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写而成的。
《音乐之声》于1959年11月16日在百老汇的鲁德-方特恩剧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成为五十年代百老汇公演时间第二长的音乐剧。但是1965年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拍的电影版《音乐之声》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受到全世界各个国家数百万观众的喜爱。 人类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
好莱坞音乐歌舞片中经典中的经典
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电影《音乐之声》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
特拉普男爵生于1880年4月4日,扎拉(Zara),当时还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父亲是海军上校,他也想献身海军事业,所以参加了皇家海军学院。当他还是一个年轻的海军上校时,就被任命为U6潜艇的指挥。一战时,一艘法军潜艇被特拉普的潜艇击沉。1918年,国王约瑟夫一世提升他为海军少校。 战争结束后,奥地利失去了海岸线,不再需要海军。特拉普上校不仅失去了职位,还在1924年失去了他的妻子,留给他7个孩子照顾。
玛丽娅生于1905年1月25日。在她大约两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她的表姑成了她的养母,她们住在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小房子里。 她受到了严格的教育,上完三年高中后,进入了四年的国立师范学院。 玛丽娅原来是社会主义者和无神论者,但是在大学期间,一位著名的神父开始给她布教,改变了玛丽娅的生活和信仰。 玛丽娅加入了萨尔茨堡的修女山修道院,成为一个修女。修道院决定让玛丽娅离开一年,到特拉普男爵家作女家庭教师,照顾他的一个患风湿热的女儿。
一年后,孩子们要求他们的父亲设法留住玛丽娅,他们甚至建议他应该娶她。我不知道她是否喜欢我!男爵回答说。于是孩子们自己去问玛丽娅。因为玛丽娅说,是,我喜欢他。他们订婚了。她再也没回修道院作修女,于1927年11月26日嫁给了男爵。 特拉普一家又新添了两个女儿。
1935年,瓦兹内神父走入了他们的生活。他使音乐成为他们一家的爱好。他们自然清新的嗓音和纯美的歌声使他们在1935年的萨尔茨堡音乐戏剧节上获得了合唱比赛第一名。他们曾在大萧条时期失去了所有的钱财,此后他们被邀请做欧洲巡回演唱会。
1938年,希特勒入侵奥地利,特拉普宁可丢掉物质财产,也要留住尊严。他们离开了萨尔茨堡市郊的别墅和一切财产,前往美国。
1938年9月,他们到达纽约。途中第10个孩子出生了。瓦兹内神父也和他们同行到美国,在他的指导下,唱歌成了他们的职业,特拉普家庭合唱队渐渐扬名。 二战后,特拉普一家建立了一个音乐慈善组织:特拉普家庭奥地利救济社,为祖国奥地利发送了无数食品和衣物。
1941年,特拉普在费尔蒙特的一个乡村里买了一个大农场,这儿和他们思念的奥地利萨尔茨堡的风光相似。他们给他们的房子取名为“一颗丹心”。
1947年5月30日,特拉普去世,被安葬在房子后院的家庭墓地里。 当他们结束了20多年、30多个国家的演唱生涯时,他们把他们的奥地利式大木屋改成了客店。可惜1980年12月,它被一场大火烧毁。他们立即决定重建。特拉普家新木屋的设计很现代,但仍保留了以前的味道。 1987年3月28日玛丽娅去世了,被安葬在墓地里他的丈夫旁边。
本片在当年成为打破了影史上最高卖座纪录的歌舞片,这部经典巨作曾获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乐、最佳音响、最佳影片剪辑五项大奖。被译成3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上映,片中美妙的音乐至今仍广为传唱。影片的译名在各地大相径庭:在中国香港,它被译成《仙乐飘飘处处闻》;台湾地区译名则是《真善美》;在葡萄牙,是《心灵深处的音乐》;西班牙译成《笑与泪》;阿根廷的译名是《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在德国,它的名字是《我的歌,我的梦》……译名不同,音乐却同样动听,人们对它的喜爱可见一斑
㈦ 谁有对电影《音乐之声》中歌曲的评价急!!!
最有名的是《哆来咪》、《孤独的牧羊人》和《雪绒花》,另外《我最爱的东西》《晚安,再见》、《音乐之声》和《十六岁十七岁》也很好听。
这些歌曲不但曲调优美,还为推动剧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其他的歌还有修女们在评价玛丽娅的时候唱的《玛丽娅》、玛丽亚去冯特莱普上校家的路上唱的《天主关上了门,又在别处开了窗》等。
㈧ 《音乐之声》这部电影评价高是为什么它为什么能成为经典
《音乐之声》作为一部前身为百老汇上映的音乐剧,其中的歌舞是十分出彩的。每一段优美的歌唱伴随着演员极富表现力的面部表情和十分流畅的肢体动作,都是一种享受。即使在如今所有人都在追求快速的时代,也能让人静下心来,慢慢的欣赏这部电影中的歌舞。其中,知名度很高的《哆来咪》、《雪绒花》、《晚安,再见》等曲目在影片中多次出现,并十分优美。这些从小开始听的音乐在影片中演唱,让观众有归属感。
㈨ 你怎么看待音乐电影《音乐之声》
首先我个人很喜欢音乐电影《音乐之声》,音乐与歌声是情感的一种宣泄,人们欢乐的时候唱歌,痛苦的时候也唱歌。《音乐之声》是部音乐剧,玛利亚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对自由的一种向往,对,是自由,虽然起初她自己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音乐之声》是一部出色的电影音乐,无论从哪个标准来评价,它都是美国音乐片的经典之作。它获得了最佳影片、景佳导演、最佳音响、最佳剪辑奖,所以我很喜欢音乐电影《音乐之声》,这部电影很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