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推荐几部经典的音乐剧电影
雨中曲
这部歌舞片反映好莱坞从无声片到有声片的过渡。其中的主题歌舞彻底改变了下雨和心情沉重的内在联系。把早期好莱坞的一些电影歌曲加以串联,这样的做法通常产生的是陈词滥调和连篇俗套,但此处却催生了一部充满绚丽瑰宝的歌舞片。千万别把在雨中唱歌联想成凄凄惨惨戚戚,本片的情调犹如雨后的彩虹,流光四溢,那歌那舞是如此令人酥心,那喜剧是如此天真、开怀,能扫清你心头的任何阴霾。本片是舞蹈大王金·凯利(Gene Kelly)的精心杰作,尤其是他在雨中自导自唱自跳的主题曲,已成为好莱坞最经典的歌舞场景。
红磨坊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近期推出的澳大利亚知名导演巴兹-鲁赫曼执导的歌舞片《红磨坊》,讲述的是19世纪巴黎夜总会的腐华生活。好莱坞当红影星尼科尔-基德曼和伊万-麦戈雷格分别在片中担任男女主角。《红磨坊》在制片建造的一个真实的红磨坊中拍摄。鲁赫曼的这部最新力作,亦歌亦舞,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末下层社会人民的那种欢快、迷人的情调。巴黎的这个“红磨坊”,是一个华丽的聚会场所,不管是上层名流还是下层平民常常在这聚会。"红磨坊"将贫民和名流与工人、艺术家、波希尼亚人、女演员(或者说是妓女)连结在一起。
《红磨坊》是巴兹-鲁赫曼执导的第三部影片,也是巴兹-鲁赫曼继其处女作《阴森的舞台》(“STRICTLY BALLROOM”)和1996年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的票房巨片《罗米欧与朱丽叶:后现代激情版》(“SHAKESPEARE'S Romeo +Juliet”)之后的又一部巨作。这部悲喜剧音乐片,生动地描述了19世纪末巴黎闻名于世的奢靡夜生活,生动地描述了那时的爱情、死亡和再生、新技艺以及舞会的情况,是那个时代的见证。
影片评价:
2002年度,第74届 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艺术指导
最佳服装设计
最佳影片 提名
最佳女主角 提名
最佳剪辑 提名
最佳化妆 提名
最佳音效剪辑 提名
2001年度 戛纳国际电影节
金棕榈奖 提名
2002年度 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
最佳音乐
最佳音乐或喜剧类电影
音乐或喜剧类电影最佳女主角
最佳导演 提名
音乐或喜剧类电影最佳男主角 提名
芝加哥
歌舞片“芝加哥”的历史,不是一句话可以说清楚的。最早的故事创意,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
《芝加哥论坛报》记者马里尼·沃金斯(Maurine Watkins)从1924年两起真实的谋杀案中得到灵感。在那两起案件当中,犯有故意谋杀罪的两名妇女均被宣告无罪而释放。1926年,他的这个创意被第一次搬上了百老汇的舞台,但是并非是以歌舞剧的形式;1942年,两部电影《Ginger Roge rs vehicle》和《Roxie Hart》也借鉴了这个创意。
几十年后,导演鲍勃·福斯(Bob Fosse)买断了沃金斯的剧本版权,并将之改编成歌舞剧《芝加哥》。1975年在百老汇上映后,赢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同年戏剧界最重要的托尼奖(Tony Price)评选中,赢得11个奖项提名,最后却令人惊奇的一无所获,被很多人认为是托尼奖的一个耻辱。其实,类似的事情不也正发生在奥斯卡与另一位著名导演身上么?
好在1997年《芝加哥》在百老汇复演时,托尼奖终于承认了它的价值,授予了它六个奖项。可惜鲍勃·福斯已经在10年前的1987年故去了,遗憾的没有看到这一幕。
出水芙蓉
出生于音乐世家的安妮特·凯勒曼与父亲相依为命,但安妮特却违背父愿,从小就喜欢游泳。长大后数次参赛均获奖。后在父亲的劝诫下,父女俩前往伦敦学习音乐、舞蹈、途中邂逅杰来·苏里文,两人一见钟情。安在伦敦求学不成,在杰米的邀请下,于泰晤士河进行巴拉松长泳表演,轰动一时。后来,他们到美国纽约谋求发展。纽约竞技场的老板阿尔伯特暗恋安妮特,燕建议她表演水上芭蕾,为此,杰与安发生分歧而分手。安的表演却大获成功,成了著名的水上芭蕾表演家。此时,杰米参加了飞行表演失败,而准备与阿伯特结婚的安却在拍摄电影中发生了意外……
主要叙述作曲家史蒂夫因与美丽多情的卡罗琳认识以后,准备结婚,但他的经纪人乔治怕这样会影响他的“水上盛典”的写曲,所以雇用女演员玛丽娅而达到阻止他们结婚的目的。史蒂夫没办法只好完成“水上盛典”,最后二人消除误会,重归于好。
"经纪人乔治送写流行音乐的作曲家史蒂夫去加州,为他筹办的“水上盛典”写曲。在加州,史蒂夫爱上了美丽多情的大学游泳课老师卡罗琳,二人准备结婚,但遭到了唱片公司主管的反对,乔治怕这样会影响他的“水上盛典""的写曲,所以雇用女演员玛丽娅假冒史蒂夫的妻子,带着三个假冒的孩子来到婚礼上大闹,以达到阻止他们结婚的目的。卡罗琳一气之下出走了,史蒂夫得知卡罗琳任教的学院虽是女子学院,但章程规定也招男生,于是便报名入学。卡罗琳与院长齐心协力,千方百计的给史蒂夫记过以使其除名……经历种种艰辛后,史蒂夫没办法只好完成“水上盛典"",并要乔治找卡罗琳来主演。最后二人消除误会,重归于好。"
最后的华尔兹
The Last Waltz [1978]
导演:马丁 斯科塞斯(《愤怒的公牛》《飞行家》)
电影史上最完美的音乐纪录片
大牌云集 群星荟萃!
简介:本片是美国摇滚乐队“THE BAND”在三藩市作告别演出音乐会的纪录片。马丁.史高塞斯的导演手法出色,在把握节奏.色彩运用方面掌握得非常有尺度;鲍里斯.李文的摄影技术也是炉火纯青,使得本片成为摇滚乐纪录片的代表作之一。
Ⅱ 电影 音乐之声的简介
《音乐之声》是由罗伯特·怀斯执导,朱莉·安德鲁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理查德·海顿主演的音乐片,该片于1965年3月29日在英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修女玛丽亚到特拉普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并和上校的7个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渐渐在玛利亚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并与玛利亚之间产生了感情的故事。该片获得了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个奖项。
(2)好莱坞著名音乐剧电影扩展阅读
《音乐之声》主要角色:
1,玛利亚
萨尔茨堡修道院里的志愿修女,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于是她被派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师。她很快和上校的七个孩子打成一片,而上校也渐渐在她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
2,冯·特拉普
海军上校,有七个孩子。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他请来玛利亚作为孩子的家庭教师,刚开始他对玛丽亚的做法十分不满,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并被玛丽亚可以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
Ⅲ 好莱坞经典电影音乐有哪些
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 电影《北非谍影》
I just call to say I love you电话诉衷肠 电影《红衣女郎》
moon river 月亮河《蒂凡尼的早餐》
say you,say me说你,说我《白夜》
raindrops keep falling on my head雨点不停落在我头上《神枪手与智多星》
pretty woman漂亮女人《风月俏佳人》
Scarborough fire斯卡保罗集市《毕业生》&sound of silence寂静之声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庇隆夫人》& you must love me你一定要爱我
a time for us总有一天《罗密欧与朱丽叶》
when I fall in love当我坠入爱河《西雅图夜未眠》
take my breath away带走我的呼吸《壮志凌云》
memory记忆《猫》音乐剧
my own true love我的真爱《飘》
I believe I can fly我相信我能飞翔《空中大灌篮》
may it be也许《魔戒》
do-re-mi &edelweiss雪绒花《音乐之声》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此情永不移《廊桥遗梦》
over the rainbow跨越彩虹 音乐剧《绿野仙踪》
Am I that easy to forget难以忘怀《罗马假日》
I have nothing我一无所有《保镖》& I will always love you我将永远爱你
everything I do ,I do it for you一切为你《罗宾汉》
smoke gets in your eyes烟雾迷着你的眼《罗贝塔》
speak softly love柔声倾诉《教父》
golden eye黄金眼
Ⅳ 哪个时期是好莱坞歌舞片的黄金时代
上世纪五十年代是好莱坞歌舞片的黄金时代。歌舞片也称“音乐剧电影”,movie musical,大多兴盛于大乱之后的纯真年代,所以歌舞片成为主流主要出现在一战和二战之后。人们在战后借助歌舞慰藉受伤的心灵,也以歌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70年代以前常常雄霸奥斯卡领奖台。若有机会看一下1936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歌舞大王齐格飞》(The Great Ziegfeld),
30-40年代是好莱坞歌舞片的黄金时代,那时在豪华布景及制作上已登峰造极;之后的歌舞片更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结合,在艺术上取得了更高的成就,如50-60年代的著名歌舞片均很有史诗气派。70年代后,好莱坞歌舞片全面进入萎缩阶段,传统的表现手法不再受人欢迎,创新的路子偶尔有人尝试,但并未掀起新的热潮
Ⅳ 推荐两个介绍音乐学院故事的电影或电视剧
《声音》这个是音乐学院的
《第29级阶梯》这个是舞蹈学院的
都是很感人的片子。。
但是你要做好准备再看。。
准备好枕头和纸巾。。
要在人多的地方看。。
还有。看的时候脚不要放在地上。
否则以后连路都不敢走。。。
Ⅵ 哪个时期是好莱坞歌舞片的黄金时代
在70年代以前常常雄霸奥斯卡领奖台。若有机会看一下1936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歌舞大王齐格飞》(The Great Ziegfeld),30-40年代是好莱坞歌舞片的黄金时代,那时在豪华布景及制作上已登峰造极;之后的歌舞片更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结合,在艺术上取得了更高的成就,如50-60年代的著名歌舞片均很有史诗气派。70年代后,好莱坞歌舞片全面进入萎缩阶段,传统的表现手法不再受人欢迎,创新的路子偶尔有人尝试,但并未掀起新的热潮。
Ⅶ 音乐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音乐电影排行榜前十名:《绿皮书》,《音乐之声》,《悲惨世界》,《闪光少女》,《歌剧魅影》,《完美音调》,《爱乐之城》,《雨中曲》,《心灵奇旅》,《寻梦环游记》。
1、《绿皮书》
这部电影讲述了保镖托尼被聘用为古典钢琴家唐的司机,跟着唐从纽约开始举办巡回演出,一路南下,而在这其中,也遭遇到一系列的麻烦,俩人在这个过程里,产生了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故事。
Ⅷ 以奥斯卡获奖电影《芝加哥》为例,探讨如何成功使音乐剧电影化
好莱坞歌舞片与百老汇音乐剧一直有着紧密联系,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两者相互借鉴、互相映衬,共同发展。高质量的音乐剧改编为歌舞片搬上大荧幕,是业内常有发生的事情。可以说,美国百老汇音乐剧为好莱坞歌舞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和创作来源。
其中,《芝加哥》作为极具讽刺意味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多年来长盛不衰,更是在2002年被改编为电影,让更多的人得以领略其韵味和魅力。2003年,电影版《芝加哥》一举斩获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奥斯卡六项大奖,并打破了35年来歌舞片无缘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局面,成为一部在商业上和口碑上都取得巨大成功的歌舞电影。
影片讲述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主要讲述了两名女子杀人以后,不仅没有得到当地法律的制裁,反而经过律师比利炒作后声名大噪的故事,讽刺了芝加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娱乐至死的黑暗荒诞世态。
音乐剧和歌舞片是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艺术作品,两者相映成辉、各有千秋。在如今市场上越来越多音乐剧改编歌舞剧的情况下,这部18年前的老作品,在豆瓣上依然保持8.8的高分,被认为好于96%的歌舞片。
《芝加哥》凭什么脱颖而出,成为音乐剧影视化的经典之作?
在我看来,仅从电影的故事情节探讨,无法深入回答这个问题。今天本文就以《芝加哥》为案例,从电影叙事手法、镜头话叙事语言、声音艺术创作三个方面,探讨这部歌舞电影如何对音乐剧进行影视改编,从而与观众情绪产生联结,带给观众强烈的视听感染力。
写在最后:
电影《芝加哥》作为一部成功的歌舞片,无论是商业价值还是影片口碑都取得巨大的成功。影片凭借美妙迷人的歌舞场景、入木三分的人性刻画以及现实深刻的主题内涵,成就其歌舞片史诗级地位,并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经典之作。
因此,今天这篇文章详细分析了电影《芝加哥》故事情节之外的魅力和精彩之处。
在我看来,影片通过对电影语言的熟练运用,成功将舞台作为主导的音乐剧改编为更具大众文化的影视作品,将局限于舞台的小众文化传播给更加广阔的受众,这正是影片《芝加哥》长久不衰的魅力和独到之处。
Ⅸ 请推荐几部英文的经典音乐剧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是大多数观众所熟知和喜爱的。该片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缛节约束的美丽修女玛丽亚,奥地利美丽的阿尔卑斯山的山坡,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反纳粹、追求自由的勇气,打动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心。但很多中国观众都不知道,这部经典影片,其实是根据同名音乐剧改编的。电影固然精彩,但音乐剧更为经典,舞台上那种瞬间迸发的激情,能让各种年龄的人感动。
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音乐: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比托普演唱的深情无限的著名《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在比赛和客厅里演唱的《晚安,再见!》等,都成为了我们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无疑,这将是人类最珍贵的永恒佳品。
今年是音乐剧《音乐之声》问世45年,是电影《音乐之声》问世40年。
电影1965年被搬上银幕,影片曾先后夺得1965年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响、最佳改编音乐、最佳剪辑五项大奖,以及1966年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奖(朱莉·安德鲁丝)。《音乐之声》的整个故事都那么的完美无缺,以至于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影片里美妙的音乐至今仍被全世界传唱,影片也被翻译成了30多种文字在各国上映。
好莱坞的电影评论家、《时代周刊》以及民意投票一致评选《音乐之声》为"美国最受欢迎的十大电影之一"。它几乎适合在任何场所任何时刻播放。好莱坞的大牌明星们,例如凯文·科斯特纳、金-凯瑞、梅格-瑞恩等都是它的忠实观众,大明星卡梅隆-迪亚茨更是说自己看了它二十遍以上,功夫巨星成龙坦言自己最喜爱的电影既不是史泰龙的枪炮,也不是阿诺-史瓦辛格的特技,而是充满温馨的《音乐之声》。
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影片的译名上都曾经发挥过想象力,做了多次再创作。在香港,它被译成《仙乐飘飘处处闻》,着重强调片中优美动听的歌曲;台湾则译成《真善美》,画龙点睛地道出该片的真谛;埃及人把它译做《柔情蜜意》;在葡萄牙片名是《心灵深处的音乐》;泰国的译名是《天乐的魅力》;西班牙译成《笑与泪》;阿根廷的译名不太讲究诗意,而着重刻画女主人公的个性:《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在德国,本剧的名字是《我的歌,我的梦》……译名虽然不同,音乐却一样动听,人们对它的喜爱从中也可见一斑。
今年是音乐剧《音乐之声》首演45周年,百老汇全新制作了这出经典剧目,并在亚洲做巡回演出。5月已在上海演出,8月13日,《音乐之声》中的家庭女教师玛利亚和比托普一家七个孩子将来到北京,在北展剧场演出8场。
附:音乐剧知识
音乐剧的特点 一、综合性 音乐剧是由音乐、舞蹈、表演(特别是话剧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为了表现舞台故事而创作的有关音乐,常常综合了多种形式、多种风格,特别是常常把歌剧、轻歌剧和爵士乐整合为一个有机体。 二、现代性 音乐剧不再应用传统的音乐舞蹈和简单的舞台技术。 首先在音乐方面,不再坚持美声唱法,而是用最符合当代观众需求的唱法。因此,早期有爵士乐为主的音乐剧,后来有摇滚乐的音乐剧、乡村音乐的音乐剧等。总之,风格是非常现代的。 在舞蹈方面,不只是过去美式的踢踏舞,不单有了芭蕾舞的动作,还有体操式的舞蹈动作和其它很多现代舞蹈语言。 同时,舞台技术也很现代化,一些先进科技的布景技巧和印象、灯光方面的先进技术都登上了音乐剧的舞台。 三、多元性 音乐剧不再坚持单一的艺术形式,从其演唱有古典唱法和各类通俗唱法可以看出来这一特点。音乐剧的题材从古代到现代,从轻喜剧到重喜剧,从科幻到神话,无所不有。音乐也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公式化模式的束缚。音乐传统有爵士、摇滚、乡村音乐、迪斯科、灵魂乐,也有大混合式的作曲。有偏向歌剧的,也有偏向轻歌剧的,还有轻歌舞剧。舞蹈也是多种流派,异彩纷呈的。 四、灵活性 音乐剧的创作和表现不存在教条主义的东西,比较大胆。在音乐创作、乐器伴奏和语言选择上,都是创新的并以市场需求为根据,不受传统的约束。在形式上,百老汇音乐剧受音乐喜剧传统的影响比较多,欢快的喜剧题材数量较大。当然,也有一些重量级的悲剧作品,如:《歌剧院幽灵》、《西贡小姐》和《悲惨世界》等。 五、高度的商业操作性 音乐剧是面向大众化的一种娱乐形式,她已经发展到了今天如此之大的规模,都是靠优秀的商业化操作来实现的。音乐剧非常注意把音乐家、制作人和商业化运作的机构用公司的形式组织起来。音乐剧在对各种版权的处理方面是很突出的。音乐剧是不轻易出售舞台表演的映象制品的,演到一定程度才会被搬上银幕,在版权处理方面是精细分割且商业化的,在制作过程和雇佣演员时,都把经济效益摆在相当突出的地位。我想,这也是反映了观众的需要吧。 简单来说,音乐剧就是集音乐、舞蹈、戏剧表演于一身的现代舞台剧。
Ⅹ 有哪些百老汇的歌舞剧电影
《发胶》:本来是好莱坞1988年的电影,2002年被百老汇改编成歌舞剧,2007年又被好莱坞拍回来。但是“新版本(2007年版)的故事并非是1988年的重拍版,也不是2002年音乐舞台剧的电影版,而是综合了两位‘先辈’特点的新故事。”
《追梦女郎》:改编自1981年百老汇的同名舞台剧。
《妈妈咪呀》:1999年首演在伦敦,2001年登上百老汇舞台,2008年改编成电影。
《理发师陶德》:最初是一部在英国演出的戏剧,后来被百老汇改编,再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电影。最早一部由它改编的电影是在1926年,最近一部是在2007年(由蒂姆·伯顿执导,约翰尼·德普主演)。
《音乐之声》:《音乐之声》是由美国音乐剧的泰斗理查德·罗杰斯和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根据玛丽亚·冯·特拉普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改写而成的,于1959年11月16日在百老汇的鲁德-方特恩剧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1965年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拍的电影版《音乐之声》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
《窈窕淑女》:《窈窕淑女》原本是据英国剧作家肖伯纳的剧作《卖花女》改编的音乐歌舞剧。1964年发行了电影,由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改编。
还有《芝加哥》
《美女与野兽》是先有迪士尼的电影,然后百老汇把电影改编成音乐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