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很多人喜欢1997版的电影洛丽塔,为什么这部电影这么受欢迎呢
很多人说自己喜欢洛丽塔服装,但是洛丽塔这一词其实是源自于苏联文学家纳博科夫的一部经典著作。这么多年也有很多电影导演对这一著作进行了改编来拍摄电影。最为经典的就是1997年这一版的电影洛丽塔,那么为什么这部电影这么受欢迎?今天就让我们来讨论一下。
是(献给爱丽丝)这首钢琴曲,,你去听听看
C. 抖音有首日本歌叫什么,经常作为拍洛丽塔的bgm,超甜
我觉得你如果想要找这首日本歌的话,还配上了洛丽塔的视频,这首歌应该叫做紫罗兰的永恒之花。
D. 法国歌手alizee的洛丽塔moi lolita mv好像是个电影,请问她演过这个电影吗,电影叫什
moi lolita是alizee的处女单曲,2000年发行的,至于mv是不是电影片段,我不太清楚,但是我可以肯定告诉你,即使有电影,alizee也是没有出演的,这一点确定
E. 谁能提供《lolita》(洛丽塔)1997年版的电影原声音乐
F. 《洛丽塔》背景轻音乐音乐
是《致爱丽丝》,可以有理查.克莱德曼的演奏曲
《献给爱丽丝》(for
Elise)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其钢琴小品。贝多芬是集西方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的伟大作曲家。人们都比较熟悉他的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和歌剧等大型作品,但是,他的为数不多的器乐小品,也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G. 洛丽塔(一树梨花压海棠)的主题曲
你说的可能是Take Me To Bed或者是Love In The Morning……
你可以到http://m.mop.com/albums_9687599.html先听听(洛丽塔原声大碟)
然后再上网上下载
H. 《洛丽塔》电影DVD 或者相关介绍
电影《洛丽塔》
1962年,电影怪才库布里克和他的制片人詹姆士·B·哈里斯花了150万美元买下了《洛丽塔》小说的版权,这在当时可说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目。在电影剧本的第一稿中,编剧凯尔德·威廉汉姆为了迎合电影审查委员会的标准而将故事的结局改为亨伯特最终跟洛丽塔结为夫妇。但没有一个人喜欢这个结尾,于是库布里克决定在不违反审查委员会标准的原则下,尽可能地忠于原著。而其中对审查委员会的一个重要妥协就是,电影中的洛丽塔的年龄要比小说中的12岁大。最后这部小说被库布里克改编为电影《一树梨花压海棠》。
1962年,电影大师库布里克将小说搬上银幕。在今天开来,这一版本显得过于“保守”,但在六十年代初期,如此大胆的银幕题材可谓惊世骇俗,非库氏此等先锋不敢吃这个“螃蟹”。
很明显,库布里克是把这个故事当作“讽刺画”处理了,因而其主旨更接近于文化层面上的嘲讽和隐喻,而不是个体层面上的悲悯和描摹——他要把人物的可笑和荒谬剥给人们看。比如本片的配乐几乎是清一色的泡泡糖舞曲,轻佻的“cha cha cha”.......全片充满黑色幽默,其不合时宜的“搞笑”甚至让人怀疑库氏居心何在。比如有一场戏,汉伯特和一个黑人侍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打开一张折叠帆布床,其滑稽的身体语言和与环境、道具的互动直让人想起卓别林的桥段。洛已经睡了,这张打不开的床可谓遂了汉伯特的心愿(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和洛同床了)。但不幸的是,这张床到底还是被多事的黑人侍者制伏了——汉伯特的性企图落败,萎了.这个捣蛋的黑人侍者代替库布里克调笑着可怜的汉伯特。
从故事的角度看,这一版本有很多不足.最大的缺憾是:影片根本没有交待汉伯特“为什么”会如此迷恋洛丽塔,库氏完全忽略了原著中安娜贝尔这个人物。按说150分钟的片长随便抻出一段来也已足够铺陈汉伯特少年时期打下的心理基础,但导演似乎假定了观众对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耳熟能详,因而砍去了必要的“前因”,使汉伯特几乎一上来就是个心理变态者。可实际上,小说中的汉伯特曾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我最终未能使我的安娜贝尔阶段保留一个完整的结局也许是因为最初那次不成功的约会”——成年后的汉伯特始终留恋着那种像童年一般纯真的美妙的感觉,因而在他第一眼看到草地上穿着比基尼,戴着太阳镜,沐浴在阳光中读书的洛丽塔之后,就彻底沦陷为她的俘虏。
其次是演员问题。
扮演汉伯特教授的人选可谓几经周折。导演库布里克和制片人詹姆斯 B 哈里斯的首选是James Mason.但由于此君有百老汇的演出任务在身,所以库氏不得不考虑劳伦斯奥立弗。但后者在经纪人的劝说下拒绝了这个角色,于是库转而考虑Peter Ustinov,后被刷掉;制片人又推荐了David Niven,他倒是同意了,但考虑到自己的电视节目赞助商"四星剧院"会反对这一决定,这厮还是临阵脱逃了.最后,James Mason终于痛下决心,从百老汇的演出剧目中退出,参加洛丽塔一片的摄制.然而遗憾的是,这个演过西北偏北的“恶棍”总是一脸坏相,我始终看不到他诠释的汉伯特表现出剧烈的感情调动。影片一开始就是故事的结尾:汉伯特枪杀Quilty。据说是因为发行商想让汉伯特被观众发现是恋童癖者之前先成为冷血杀手,这样就不会有人同情他的遭遇(!)。
扮演迷人而危险的电视剧作家Quilty的是Peter Sellers。你也许奇怪为什么我第二个就提到了他,这也正是我想问库布里克的问题。因为在影片中,这个角色即使没有喧宾夺主也至少和汉伯特平起平坐——以致新版导演亚得里安林恩笑称本片应改名为“Quilty”。他的戏分太多了,一会是电视剧作家,一会是便衣警察,一会是德国精神病医生,一会又是诱拐洛丽塔的花花公子,他像变色龙一样不懈的与汉伯特周旋,其噼里啪啦的语速简直像个饶舌的rap歌手。也许库的意思是他和汉伯特两人是硬币的两面,一个君子一个小人一个明枪一个暗箭,一个是英国的高级知识分子一个是美国的低级性倒错者。不过Sellers确实演技出众,这在稍候的“奇爱博士”中有更淋漓尽致的表现。
至于洛丽塔,这个混杂了天使与魔鬼的尤物,在书中只有12岁(!),而她的扮演者Sue Lyons当时年届14(影片1961年首映时15岁,未出席;直到62年英国首映时,方才获准入场),以今天的审美观来看并不具备“小妖精”的素质。虽然挑不出什么大毛病,不过始终缺少那股“致命”的吸引力。相信是因为电影分级制度尚未实施的原因,库氏必须小心翼翼的处理性场面以避免禁映的命运——实际上,片中根本没有“成人”镜头,这无疑使洛丽塔空有一身本领而无用武之地。假设库布里克是在1999年“大开眼戒”之时拍这个片子,想必就真的是“大开眼界”了。
Shelley Winters扮演洛丽塔的母亲夏洛特海斯,一个富有漫画般喜剧色彩的悲剧人物,粗俗、多情、敏感、神经质。
总之,库氏没有在人物身上倾注(我认为)应有的同情或理解,缺乏悲剧感.虽然是大家手笔,但我仍然对片中的诸多手法不明就理,而且,你会发现这个片子带有很明显的西区科克似的悬疑味道,比如汉伯特策划谋杀海斯时的心理活动,Quilty化身后的匿名电话和跟踪----尤其是他在旅馆里背对汉伯特时两人的对话,以及后来在公路上若即若离的追车场面,都极尽西区科克的精髓.这些使得全片颇具“娱乐性”——可是你知道,在库布里克的片子里出现“娱乐”意味着什么。
1997年,拍电视广告出身的美国导演亚得里安林恩(Adrian Lyne) 重新拍摄的“洛丽塔”在欧洲上映。同30年前相比,这一版本无疑更加“狂野”,更加忠实于原著。尤其是对男女主人公性关系的描绘,可谓“赤裸裸”。毕竟是《爱你九周半》的导演,片子的整体氛围颇有“软核”色情片的味道。
我国影迷应该对亚得里安林恩的风格非常熟悉,像D市上很早就出现的《爱你九周半》、《致命吸引力》、《不道德的交易》等等都出自他的手笔。其特点是情欲味道很浓,深层思考不足,总是长久的纠缠于中上层资产阶级意乱情迷的男女两性关系。当年他放出口风来要重拍洛丽塔的时候,很多评论当即回应“太糟了”,但林恩依旧不为所动,只不过拍竣之后做了重新剪辑,以符合美国严厉的反儿童色情法(就是这项法律把“铁皮鼓”一片告上法庭)。但紧接着又在国内院线遇到红灯,虽然导演名头很亮,且片子有强大的演员阵容和成功的海外票房,但依然没有美国发行商愿意摸这块烫山芋,因为乱伦题材在美国社会可谓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于是此片只落得在有线电视网“秀时间”(Showtime)率先放映的厄运。不过还好,塞缪尔高德温公司(注)高价买下了该片的影院放映权,并在98年9月25号开始了小规模的局部上映。在将近2年的漫长等待之后,美国观众终于可以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从技术上讲,两部片子可谓今非昔比.新版的摄影(Howard Atherton)极为出色,用光和服装都非常考究,配乐更请来驰骋多年的大师级人物Ennio Morricone,两相呼应,狠狠的渲染了那股阴郁,绝望和晦暗的情绪。全片预算高达五千六百万美元,足见林恩重塑经典的野心。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杰瑞米艾恩斯所扮演的汉伯特教授,其毁灭性的反英雄形象绝对胜过当年的James Mason.另,小说的磁带版由艾恩斯本人亲自朗读,可惜国内影迷无缘聆听其杀人声线。
扮演洛丽塔的是从250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15岁少女Dominique Swain,当时的她还是一名中学生,之前没有任何表演经验。其沐浴着阳光和洒水器溅出的水滴。趴在草坪上读书的出场可谓情色经典。日后她还在吴宇森的《夺面双雄》中扮演约翰屈弗塔的女儿——又一个“洛丽塔”形象。
Melanie Griffith和Frank Langella分别扮演海斯和Quilty。
综上可见, 两位导演对同一题材的处理截然相反。前者是讽刺的黑色幽默,后者是移情的黑色哥特。必须承认,后者比前者更加激动人心,对情绪的搅动有股欲罢不能的气势。也许是先入为主的影响(新版很早就出过vcd),我觉得97年的版本更加原汁原味,人物丰满,各方面都很精致。虽然诋毁大师库布里克的版本有沦为乱臣贼子之嫌,但我仍然坚持认为,新版要更胜一筹。
注:塞缪尔高德温(1882-1974),美籍波兰电影制片商,他在1917年创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1925年跟路易斯·比·梅耶公司合并成立了迈拓-高德温-梅耶公司(Metro-Goldwyn-Mayer),即米高梅。
1997年,《洛丽塔》的故事第二次拍成电影,洛丽塔变得更鲜艳更明亮,更让人动心,然而意境却也变得浅薄了,爱情空茫了,只剩情色欲望在蠢动着。
2005年,《洛丽塔》再度在银幕上亮相,美国导演贾木许在坎城影展参赛片《爱情,不用寻找》中,安排了21岁的女明星AlexisDziena演出洛丽塔。
I. 1962年版的电影《洛丽塔》的背景音乐哪里可以下载
我也想知道 应该是60s的歌 英格兰入侵的那批歌曲里的
呵呵 我找到了
Lolita Ya Ya-The Ventures
J. 求音乐:洛丽塔 卓亚君
<洛丽塔>
洛丽塔剧照(3张)歌词 歌手:卓亚君 专辑:《洛丽塔》 作词:王筝 作曲:小柯 编曲:小柯(编曲引用的旋律为贝多芬创作的世界著名钢琴曲:献给爱丽丝) 歌词: 和我跳舞吧 lolita 白色的海边的沙 爱情还是要继续吧 十七岁 漫长 夏 喜欢一个人 lolita 只喜欢一天好吗 或许从没有爱上他 只是爱 了童 话 那个野菊花开满的窗台 窗帘卷起我的发 我把红舞鞋轻轻的丢下 不在乎了 lolita 田野金黄了 lolita 舞台就快搭好了 我们一样吗 lolita 对孤单习惯了 如果我不做自己的观众 还以为在爱着他 我坐着飞机到海边找他 多疯狂啊 lolita 喜欢一个人 lolita 只喜欢一天好吗 爱情还是要继续吧 十七岁 漫长 夏 那个野菊花开满的窗台 窗帘卷起我的发 我把红舞鞋轻轻的丢下 不在乎了 lolita 如果我不做自己的观众 还以为在爱着他 我坐着飞机到海边找他 多疯狂啊 lolita 都会忘记吗 lolita 来不及带走的花 努力开放了一个夏 十七岁 海边 他 爱情还是要继续吧 十七岁 漫长 夏
真正完整 洛丽塔Lolita 卓亚君mv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hthLNUs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