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一部80年代末的描写精神病人的电影
对对对,名字就是楼主说的并非虚构的案件
----大陆国内老片了。不好找。
『贰』 推荐欧美经典老电影,有要求的噢
如果你想看文学作品改编的优秀文艺片: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詹姆斯·伊沃里优秀作品。
《理智与情感》(S&S),李安导演的,英国群星主演的,非常细腻,推荐!
《布拉格之恋》根据捷克流亡作家米兰·昆德拉名作《不能承受生命之轻》改编,茱丽叶·比诺什、丹尼尔·戴·刘易斯主演。
《傲慢与偏见》(P&P)电视剧版,和(S&S)同样根据简·奥斯汀小说改编。
《基督山伯爵》电视剧版,杰拉尔·德帕迪约主演。
如果你喜欢道德焦虑型的、思想深刻、引人思考的作品,那请看看:
法籍波兰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四部不朽之作:
1、《薇洛妮卡的双重生活》(两生花)
2、蓝白红三色之《蓝》
3、蓝白红三色之《白》
4、蓝白红三色之《红》
向大师致敬!
安东尼奥尼不朽之作《云上的日子》(欧洲群星出演),以及《放大》
法国投资最高的文艺片《新桥恋人》,茱丽叶·比诺什主演
苏菲·玛索(我的女神)与前夫安德烈·佐拉斯基最后一次合作《忠贞》
罗曼·波兰斯基优秀作品《苦月亮》
『叁』 精神病人题材电影
希区柯克《精神病患者》以及好莱坞翻拍的《新精神病患者》
《飞越疯人院》《美国精神病人》(美色杀人狂)《入侵脑细胞》《看门人》其实我觉得《沉默的羔羊》《汉尼拔》《红龙》也属于吧?
《蔷薇红莲》
『肆』 庞麦郎的荒诞成名史,和他“精神分裂”背后的故事
2014年5月,由约瑟翰·庞麦郎演唱的《我的滑板鞋》爆红,“滑板少年”庞明涛也鸟枪换炮,迎来了不一样的人生。
庞明涛是约瑟翰·庞麦郎的本名,老家在 “陕西汉中宁强县代家坝镇南沙河村” 。
穷人诈富,心发飘,恨不得处处装X,庞麦郎也不例外。
成名后,庞麦郎压根不承认自己是农村小伙,一口咬定 “我出生在台湾省基隆市,我从小在那里长大” ,甚至都不认自己的父母和哥哥。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农村小伙”庞明涛不认老家,不肯回忆过往呢?
一、庞明涛荒诞的少年时光
1980年,正月十五的鞭炮声刚过,南沙河村的一户农家夫妇,便迎来了第二个儿子,取名: 庞明涛 。
庞明涛的父亲叫庞德怀,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就去煤矿打工,一年四季不得闲;
母亲张青梅身体不好,需要常年吃药;大儿子庞明军早早辍学打工,以此补贴家用。
因为庞明涛最小,父母和哥哥一直很宠他,几乎没让他干过什么农活。
但即使家人如此宠他,他也一点都不感恩,甚至在30年后说 “谁说他们是我的父母,这纯粹是笑话” 。
庞明涛上学后,先是就读于南沙河小学,后来升入代家坝中学,成绩一般,性格古怪,没有任何朋友。
在同学们眼里,庞明涛就是个“拐棒子”(脾气古怪),和谁都玩不到一起,而且很邋遢,一点都不招人喜欢。
除了不招同学喜欢,庞明涛也不招老师喜欢,因为他经常上课看小说,老师教训了好多次也不管用。
但喜欢看小说的好处是,庞明涛的作文特别好,经常会作为范文被朗读,他也经常为此感到骄傲。
在小说的催动下,庞明涛没有考上高中,去了“宁强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就读,还在校报上发表了自己的首篇文章。
但任性的庞明涛觉得这个学校一点也不好,不但没有艺术氛围,还管理得特别严格,只上了半年就不顾父母的反对辍学了。
那一年的夏天很热,父母忙着下田割水稻,庞明涛只挑了一担到晒场,就喊“太累了,要命了”,然后就回家看电视了。
从此后,庞明涛再也不帮父母干活,每天坐在家里看《西游记》,成了村里最游手好闲的人。
不久后,他在看电视时发现了西安外事学院的宣传广告,瞬间被打动,又跟父母要了钱,去了西安外事学院读外交专业。
起初,庞明涛在这里玩得很开心,但时间久了,他还是厌倦了。
彼时,身边的同学都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经常会在一起讨论南方的繁华景象,让庞明涛产生了无限的向往。
一年后,庞明涛便背着父母,跟随几个小伙子偷偷跑到了广东打工,学费又打了水漂。
可惜,到了广东,钱花光了,工作却没找到,他再次回到了老家汉中。
二、成年后,也是同事们眼里的“神经质”
2008年,回到汉中的庞明涛急需用钱,便进了一家建筑队工作。
类似电工、瓷砖工等技术工种,他压根干不来,队长便让他去搬砖;可庞明涛身材瘦小,搬一天下来,往往有进气没出气,干了几天就逃跑了。
随后,他找的工作几乎全部都是“轻松、不用力气”的活儿。
最早期,庞明涛在一家KTV工作,因为长相不好,他只能躲在后厨切果盘,还要经常挨师傅的骂。
在KTV工作的唯一乐趣,便是散场后,他能和同事偷偷溜进包间唱唱歌,以此来缓解生活巨大的压力。
起初,庞明涛最喜欢刘德华的《天意》,仿佛在歌词中找到了自己。
有一天,庞明涛点错了歌,突然听到了一首极其震撼的英文歌。
和同事一打听,才知道是“国际天王” 迈克尔·杰克逊的歌,从此刷新了庞明涛对音乐的新认知。
同事颇为羡慕的和庞明涛说: “人家是国际大歌星,一首歌能卖好几十万呢!”
庞明涛一听,觉得 “他能办成的事儿,我也能办成” ,从此打下了做“国际化歌手”的志向。
下班回到宿舍后,同事们都打牌消遣,庞明涛却拿着一个小本本写写画画,一写一画就是几年。
此后几年,庞明涛一边打工一边学写歌,竟然真的写成了几首。
而那首爆红的《我的滑板鞋》,就是在此时创作完成,灵感来自于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舞步。
其他的诸如《打吊针》《西班牙的牛》等,也多数和打工经历有关,为庞明涛提供了最初的素材。
在这里工作了好几年,庞明涛依旧给人一种“神经质”的感觉,一个朋友也没交到。
三、在生活的压力下,心理逐渐分裂
2013年初,庞明涛终于攒了十几首歌,觉得“ 汉中太小,会影响发展” ,便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车。
离开汉中时,庞明涛什么都没带,只带了写满歌词的小本本和父亲给的6000块钱。
抵达北京后,他直冲网吧,开始搜索“录音棚、录专辑”等字眼,并记下地址,挨个去查看,最终选定了“华数唱片公司”。
找到华数唱片公司后,庞明涛用一句 “这辈子不做什么都行,但不做音乐不行” 打动了公司的音乐总监嘉霖,交了6000块钱后,成功签约。
签约时,他模仿迈克尔·杰克逊,给自己改名为“约瑟翰·庞麦郎”。
虽然签约了公司,但庞麦郎却并未成名,所以依旧很穷很穷。
大钱给了唱片公司,他只能带着一点小钱去网吧凑合着睡觉,后来连上网吧的钱都没了,就在公园的长椅上凑合。
实在没钱了,他就和父母要,但父母早就已经负债累累,压根无力相帮。
有一次,庞麦郎丢了20块钱,便跑到派出所报警,派出所不管这样的小事,他就大吵大闹到半夜,要求“你们必须把钱给我找回来”!
无奈之下,警察只好挨个联系庞麦郎的手机联系人,最后还是公司出面,将他带走了。
以往,在庞麦郎的心里,唯一能信任的就是警察,可现在连警察也不值得信任了,他开始怀疑 “所有人都是坏人,是骗子,不安好心”。
生活的磨难,一次次的压力,让一个青年人开始慢慢分裂。
四、成名后就开始飘了的庞麦郎
起初,华数唱片公司压根不想捧庞麦郎,但不久后,音乐圈刮起了一阵“草根风”,庞麦郎才脱颖而出。
公司打着“草根歌手”的名义,将打造庞麦郎的事,提上了日程。
据华数唱片的人说,《我的滑板鞋》这首歌,庞麦郎私下联系了三个月,又在棚里录音了一个月,才有了最终的成品。
华数唱片的编曲、录音、乐手等都很崩溃,因为庞麦郎一会儿一个主意,时常改来改去,还听不进去专业人士的意见,导致进度超级慢。
最后,有人出主意: 一边按照庞麦郎的想法录,一边按照公司的想法录,最后找出最精华的部分剪辑。
于是,便有了咱们最后听到的《我的滑板鞋》。
歌曲制作完成后,华数唱片的宣发全面出动,从各大软件和APP上推广《我的滑板鞋》,这首歌终于火了。
2014年8月,“草根少年”庞明涛化身“洋气歌手” 约瑟翰·庞麦郎,成了家喻户晓的歌手。
《我的滑板鞋》爆红的程度,远远超出了公司的想象。
仅仅一个月间,公司就给庞麦郎接了30多场商演,每一场的价格都在3到5万元不等,庞麦郎终于成了“摇钱树”。
但就在此时,庞麦郎却突然消失了,公司联系庞麦郎,庞麦郎的回复是 “我要出去转转,散散心” 。
殊不知,此时的庞麦郎,始终沉浸在“被公司欺骗”的情绪中。
因为他突然发现,“华数唱片公司”的注册名称,竟然是“华数文化传媒公司”,心里便产生了 “一个文化公司,怎么能给我出专辑” 的想法,便毅然离去了。
其实,红了之后的庞麦郎,内心有些膨胀,也有些担忧,觉得公司、家人、同事等都是在利用他,只想榨取他。
殊不知,公司为了发行《我的滑板鞋》这首歌,已经投入了上百万,压根不可能放过他。
为了躲避公司的寻找,庞麦郎离开北京,躲进了上海的一家小旅馆。
白天,他去网吧上QQ,四处接商演;晚上,他睡在150块一晚的狭小旅馆里醉生梦死。
为了不曝光,他还给自己定下了 “只接商演,绝对不上电视” 的规矩。
北京卫视、东方卫视、中央一套的《开讲啦》等节目都曾邀请过庞麦郎,但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拒绝了。
不久后,庞麦郎遇到了另一个“粉丝”: 上海墨润风华文化公司的李达。
在李达的鼓舞下,庞麦郎将《我的滑板鞋》拍成了MV,又掀起了另一波热潮。
但在红红火火之外,庞麦郎的情绪一直有点“分裂”。
他先是对外宣称: “我是台湾人,出生在基隆,在那里长大。”
殊不知,那些年,父亲为了供庞麦郎上学,一直坚持在煤矿打工,从未休息过一天。
父亲庞德怀表示: “他妈天天吃药,我就去煤矿打工, 2010年就在西安录过音,一直都是和我要钱。”
而庞麦郎,选择自我屏蔽一切诋毁之声,直言:“他们都是嫉妒我,要搞我!”
2015年,庞麦郎重新签约了经纪人白晓,又发行了《肮脏的恶魔》《孩童时期》《恶魔不要啊》等数十首歌曲,但却无一首能掀起《我的滑板鞋》的浪潮。
渐渐地,庞麦郎过气了,没人找他演出,没人找他签名合影,他也迎来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白晓数次见到精神崩溃的庞麦郎,但为了维护形象,却从未对外界透露。
直至庞麦郎的病情加重,体重也从130降到了80,他才将庞麦郎送回了家乡的父母身边。
在老家,庞麦郎的精神愈发差,曾先后数次殴打父母,还扬言要杀掉害过他的人,让人见到就害怕。
直至2021年初,父母无力再控制庞麦郎,才将他送进了精神病院。
3月11日晚,庞麦郎的经纪人白晓也通过视频,发布了“庞麦郎因为严重精神分裂症入院的消息”。
从草根少年成为当红歌手,庞麦郎的成名史颇为荒诞,仿佛是金庸先生口中的人生,在大闹一场后悄然退场,只剩一地鸡毛。
——END——
『伍』 推荐几部与精神疾病,心理障碍有关的电影
[惊魂记]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编剧:约瑟夫·斯蒂凡诺/罗伯特·布洛克
主演:珍妮特·利/安东尼·博金斯/维拉·迈尔斯/马丁·鲍尔萨姆/约翰·加文
类型:悬疑/惊悚/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1960-06-16
片长:109分钟
『陆』 《发条橙》为什么可以成为库布里克经典的代表作
电影《发条橙》是著名导演库布里克在1972年创作的传世之作。
《发条橙》当年在拍摄完成后,由于影片对暴力和性的表现而被美国电影审查委员会评定为X级的电影。在电影上映一年后,库布里克删剪掉了电影里的30秒钟的镜头,才使《发条橙》的评级改为了R级。英国则直接禁止此片在国内上映,直到2000年才被解禁。
《发条橙》这部电影无论在镜头语言的表达,还是主题意蕴的挖掘上都堪称“教科书级”的作品,也正是如此,才让这部电影历经半个世纪,仍被视为影史经典之作。
本文原创,侵权必究,作者:剑神弹棉花(网络知道认证行家)
『柒』 谁知道一部讲述一个精神病人的的电影
K星异客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k%D0%C7%D2%EC%BF%CD
『捌』 美国精神病人中的男主角的行为是如何形成的
你说的是不是克里斯蒂安·贝尔 演的?
晚上就变成杀人狂的那个。
如果是的话,我简单的解释下,
其实一切都是幻觉,都是Partick的想象,他根本没有杀人,那些全都只出现在他的异想世界里。让我们回忆一下,这家伙在脸部毫无遮盖的情况下拖着个装有尸体的大袋子,一路上留下了长长的血迹,然后还在众目睽睽下走出公寓,居然没有人发现?还能安然无恙的一直呆到最后?杀死那个逃走的女人时从螺旋状楼梯上随便扔下电锯就恰巧将那女子斩腰?和警察交锋的时候,居然~~居然可以毫发无损还将对方全部解决,不觉得有点诡异吗?因为这一切都只来源于他疯狂的想象。其实对于这点片子中有一处暗示,Partick与未婚妻共餐时随手画在纸上的那幅被斩腰女子的图,当时我还纳闷他怎么把这个画出来了。后来秘书翻看他日记时到处都是类似的画,用来叙述作案的方法。但这些事情也仅仅只是大脑里运作,纸笔间流淌罢了。如果是这样,根本没有人死去,那么威廉·达福饰演的侦探也只不过是Partick神经质的捏造出来的,以表现内心的不安。
片子早有所闻,尽管我一直对它很尊崇,但也得承认,以我没看前的印象来讲还是把它给低估了。这绝对不仅仅是一部经典恐怖片,它想表达的东西要更多。
开篇的画面就很令我意外,但也是惊喜。鲜红的液汁掉落,我自然性的认为那是鲜血,那把经典的尖刀举起,却砍在一块牛排上,液汁更多的流淌着,如此优雅,后来才知道这只是果酱,一系列的程序最终汇成了一盘精致的餐点端上豪华的餐桌,意想不到且寓意深刻。顺便提一句,影片的配乐真的很精彩,带着点荒诞戏谑的嘲讽劲,正如影片的基调。上层社会的纸醉金迷,浮华,奢侈却糜烂不堪。上班要比较哪个人的名片最有品位,西服要华伦天奴,眼镜要Oliver Peoples,我能看到他们上班的工作就只是拿着电话预定哪家豪华酒店的位置,以供晚上消遣。而有意思的是,他们居然连身边朋友,同事的名字都能搞混,还显得这么理所应当似的。Partick是矛盾的,聚会时在餐桌上的那番很有良心的讲话让我们觉得他的内心其实并未堕落,麻木。但有一段很棒的戏要特别注意,Partick俯下身对乞丐说:“去工作,我会帮你”,但当乞丐感激的握住他的手臂时,他的表情变得厌恶至极:“你他妈的知道你有多臭吗?”紧接着就把乞丐送上西天了。他同样物质,同样堕落,每天用大量的护肤品保养,讨厌别人碰他的衣服,不让水杯直接触碰桌面,做爱时自恋的照着镜子摆弄肌肉。他喜欢这些却又憎恨这些,甚至憎恨自己,憎恨所有人,一种矛盾的痛苦,无法找到真实的自我。在这种压抑下精神崩溃,拥有嗜血的欲望,用疯狂来击碎这个世界。
他经常说:“尽管我隐藏着我的冷酷,但看起来有血有肉跟你一样”,这句其实倒不如说是讽刺人们整体的一种现象,一种大众性的虚荣与冷漠。而在他杀人时唯独放过的两个,也全都是懂得用真心去爱的人,所以不忍下手。影片最后Partick注视电视中总统的讲话:“那老头看似无辜,但骨子里却是~~无所谓”,明显是对于美国高层的一种讽刺,对于民众状态的担忧,所以片名为《美国精神病》。
这个应该属于精神分裂。 精神分裂遗传因素占很大一部分。
在美国的比率也相对比较高,他们的特征: 联想障碍
精神分裂特征初期表现,思维松弛(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中断、思维涌现(强制性思维)或思维内容贫乏及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迟钝、情感不协调(不恰当)及情感倒错或自笑(痴笑)。
意志活动减退
少动、孤僻、被动、退缩;社会适应能力差与社会功能下降;行为离奇,内向性;意向倒错等。
其他常见症状
妄想是精神分裂特征的明显表现,特点多为不系统、泛化、荒谬离奇;原发性妄想(妄想知觉);幻觉,以言语性幻听多见,评论性、命令性幻听,其他精神自动症等一级症状及紧张症等
造成精神分裂的因素就有很多情况了。这个没法细说!
另外楼上推荐的另外两部电影很不错,尤其是《美丽心灵》是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值得一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