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最后一役,为了能稳住人心,取得最后的胜利,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420余人,接到命令坚守最后一道防线,那就是“四行仓库”。刚开始为迷惑日军上当,先壮大声势。
随后谢晋汉对外称一共有800人,实际上只有四百人,这也是电影片名《八佰》的由来。
《八佰》介绍
《八佰》是由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执导,黄志忠、欧豪、王千源、姜武、张译、杜淳、魏晨、李晨、俞灏明等主演的战争题材影片。
该片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Ⅱ 电影八佰只有420人为什么叫8佰
谢晋元奉命率领420余人孤军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为壮大声势,也为了迷惑敌人,对外仍用团的番号,谢晋元对外宣称仓库内有八百人,后因此得名“八百壮士”。
也就是说,《八佰》这部影片中根本就没有八百人,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中也没有八百人,这个八百人的说法只是为了壮大声势,所以才故意说出来的人数而已。
Ⅲ “八百壮士”明明只有414人,谢晋元为什么对外称有800人
四行仓库,位于上海原闸北区南部。83年前,中国军民因“淞沪会战”受挫而士气下降时,四行仓库的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奏响了抗日的壮丽凯歌。国人从他们身上找回了信心和力量,使中国人坚定了抗日的必胜信念!同时,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结束,标志着淞沪会战的结束,而参加这场保卫战的中国士兵则被称为“八百壮士”。但当时参战的士兵没有八百人那么多,只有四百人。
之后,“八百壮士”被英军卸下武器,过了4年集中营一般的生活,远离抗日正面战场。1941年4月,汪伪政权企图诱降谢晋元,被他严词拒绝。结果汪精卫一怒之下,收买了郝鼎诚等4个叛军,命他们杀掉谢晋元。
24日凌晨5点,谢晋元像往常一样率领官兵们进行早操,郝鼎诚他们因为迟到被他训斥了一顿。突然,他们掏出匕首、铁镐等凶器,刺向谢晋元。最终,他身体多处受伤,血流不止,一代英雄最后竟然死在了自己的同胞手上,年仅37岁。至于那4名凶手,当场被捕。
时隔多年,我们不能忘记“八百壮士”,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的敬意!
Ⅳ 八佰的内容简介
电影《八佰》是根据抗日期间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改编的影片,影片初始,我们看到的是士气低迷、组织涣散的军队走在田野中,被战争破坏了的上海,配上几声苍凉的鸦叫声,奠定了这部影片的基调必然悲凉凄惨的。我想结合史实来分析一下题主的问题。
一、历史上的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在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结束标志着淞沪会战的结束。淞沪会战又是怎样的战役呢?历史书上只能用形容词形容一下淞沪会战的惨烈,数据倒是可以直观地印证一下这场战役的悲壮与绝望——我国军80万人对战日军20万人,国军宣布伤亡30万人,日军宣布伤亡4万余人,这意味着什么呢?大家能感受到吗?日军的攻势难以抵挡,但是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为上海和长江下游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三、结语任何国家,在民族存亡之际,都有舍身取义为国为家之人,有自私自利做他人走狗之辈,有冷眼旁观见风使舵的二鬼子,民族大义当前,可否团结一致?鲁迅先生口诛笔伐,想要通过笔杆子唤醒麻木的国人,军人死守阵地,是命令使然,亦是心底呐喊,国不在,家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