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辛德勒的名单》是黑白的吗
《辛德勒的名单》是以黑白摄影为主调,也有彩色背景。
《辛德勒的名单》情节感人,气势悲壮,而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更使该片具有了一种真实的效果,感人肺腑,发人深思。
摄影师贾努兹·卡明斯基希望该片画面能显现出一种永恒的质感,不过一向拍摄彩色电影的剧组人员一时很难适应黑白片,艺术指导艾伦·斯达斯基必须作出相应调整,为避免人物与背景混淆难辨,斯达斯基不得不让背景的明暗与人物有所区别,而且服装的颜色也要与肤色和布景颜色迥然不同。
(1)有部电影叫什么的名单扩展阅读:
剧情介绍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连姆·尼森饰)是个纳粹党党员。他好女色,会享受,是地方上有名的纳粹中坚分子。他善于利用与关系攫取最大的利润。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
因此,辛德勒的工厂只使用犹太人。然而这些人得到这份工作也就得到了暂时的安全,作为战争产品的生产者而免受屠杀。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
然而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使辛德勒越来越不满。1943年,纳粹对克拉科夫犹太人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也破灭了,他清楚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可怖。
从那时起,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多的保护犹太人,使其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他制定了一份声称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须”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他们得以幸存下来。
2. 《辛德勒的名单》主体内容及结局是什么
《辛德勒的名单》主体内容:刚从家乡来到克拉科夫的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有意买下一间经营不善的搪瓷厂,以生产食用器皿,供应军需,发战争财。工人则是那些无需报酬的集中营的犹太人。
但辛德勒为人善良,善待工人,工人们觉得待在工厂要比集中营要好,渐渐地想要来工厂的人越来越多。辛德勒刚开始不是很愿意,必将要给他们吃喝,也是成本。但有一次一个穿红色衣服小女孩彻底改变了他(整部影片都是黑白的,竟有此处有一点红色),于是之后他就用赚来的钱向德国高官来买集中营的犹太人,宣称要扩大生产规模,实为救他们的命,上了名单的人就会有生的希望。
结局:二战结束,德国战败,辛德勒作为纳粹的军需品供应商不得不踏上逃亡之旅,临走时他还怨恨自己为什么不能多救一些人出来。但好人没有好报,之后他几次创业都失败了,最后郁郁而终。但通过他努力使得2000多名犹太难民免遭屠杀,现在这些人的后代还回去辛德勒的墓前来缅怀这位“失败的德国商人”。
(2)有部电影叫什么的名单扩展阅读
《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肯尼利所著的《辛德勒名单》改编而成。是1993年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一部电影。
获奖记录:
2004年,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国家影片登记,《辛德勒的名单》,获奖。
1994年,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获奖。
1994年,第51届金球奖,最佳电影(剧情类),《辛德勒的名单》,获奖。
1994年,第47届英国学院奖,最佳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获奖。
1994年,美国影评人协会奖,特别致意奖,《辛德勒的名单》,获奖。
1993年,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单》,获奖。
1993年, 落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获奖。
1993年,国家评论协会奖(美),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单》,获奖。
3. 《辛德勒的名单》是影视经典,它凭借什么拿了奥斯卡最佳影片
对于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不少人是这样对其定义的,《辛德勒的名单》之前,斯皮尔伯格只能拍些商业爆米花电影,但是《辛德勒的名单》之后,斯皮尔伯格在商业片和文艺片两花齐开,没有什么他驾驭不了的。
由此可见,《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本身的优秀。
也就是说,斯皮尔伯格用这个关于人性救赎的故事,表现了人性的多变性,它可以在一时间成为戕害人类的恶魔,同样,因为某种恻隐之心的瞬间感召,他又可能会成为道德接受洗礼的善人。
4. 《辛德勒的名单》: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这部影片表达了什么
《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整体的节奏不算紧凑,但是每一个镜头都有非常深刻的含义。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整部电影气氛非常沉重,在绝对的暴力残酷统治之下,我们能做的只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救人性命。整部电影唯一的鲜明色彩,就是那个走在街上的红衣小女孩,在如此残酷的现实背景下,这种明艳灿烂的生命的鲜活,让所有观众为之一振。战争的残酷,在任何时代都是绝对的悲剧,我们生活在和平之下,但仍要铭记战争的可怕。
在真实的历史上,在奥斯卡·辛德勒去世之后,有很多在辛德勒的庇护之下得以存活下来的犹太人自发的纪念他。1974年10月9日,67岁的奥斯卡·辛德勒离开了人世,他被葬在了耶路撒冷的锡安山。
5. 《辛德勒的名单》的简介
《辛德勒的名单》改编自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肯尼利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名身在波兰的德国人辛德勒,在二战时雇用了1100多名犹太人在他的工厂工作,帮助他们逃过被屠杀的劫数。
《辛德勒的名单》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连姆·尼森、本·金斯利、拉尔夫·费因斯、艾伯丝·戴维兹等主演。该片于1993年11月30日在美国华盛顿点映,1993年12月15日在美国正式上映。
角色介绍
1、奥斯卡·辛德勒
演员:连姆·尼森
从家乡来到克拉科夫的德国企业家。身材高大、相貌英俊、举止风流倜傥。他打算利用二战大发一笔横财,却因为次次目睹犹太人的惨遭杀害而良心觉醒,由此他的工厂全部雇佣犹太人,表面上称犹太人像牲口且聪明、价低技术高,实则是庇护犹太人,为他们提供免于被屠杀的场所。
2、伊扎克·斯泰恩
演员:本·金斯利
是一名犹太会计师,曾在利勃兹一家搪瓷厂当过会计。后来,他作为辛德勒的会计师和助手来管理工厂。在招聘工人时,他仔细地给应征者有效的指点,帮助犹太同胞找到合适的去处,还暗中伪造了各种资格证书给那些不具备进厂条件的教师和音乐家,以躲避被抄上黑名单而让德军推上卡车送走。
6. 有一部关于犹太人的电影叫“的名单”
是《辛德勒名单》啊。
7. 《辛德勒的名单》红衣小女孩
《辛德勒的名单》红衣小女孩叫做“罗玛·利高卡”,她是德国人和犹太人的结晶。
《辛德勒的名单》评价:
是一部分非常出色的电影,他们相对比较全面的讲述了二战其实波兰犹太人遭遇屠杀的场面,而整部电影基本都是黑白的,唯独一个小女孩例外。小女孩穿着红色的衣服,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感,然而这名小女孩的出现很多人不知道原因,认为她是虚构出来的,但其实不是。
关于小女孩的真实故事:
小女孩叫做“罗玛·利高卡”,她是德国人和犹太人的结晶,她和自己的母亲被送到达毫集中营,父亲因为反抗德军被活活的打死。来到集中营之后,初期纳粹没有采取过激的举动,犹太人们仅仅只是被关押在一起而已,后来罗玛·利高卡因为开朗的性格和他人打成一片,十分受欢迎。
但每次在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陪的时候,她总是问自己的妈妈: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去找爸爸啊?不过每次母亲都用善意的谎言哄骗她。后来大清洗开始,母亲托人将罗玛·利高卡藏起来,自己则是被带走,看到自己的母亲离开,罗玛·利高卡很是着急。
旁边的犹太人都会跟她说:妈妈去找爸爸了,很快就会回来。罗玛·利高卡每次都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再后来清洗犹太人的最后阶段,罗玛·利高卡也成为了被处决的一员,纳粹士兵们挖了很多坑,准备将这些犹太人活埋。
小女孩罗玛·利高卡目睹这一切,知道自己也会进入这个坑中,所以她天真无邪的恳求德军士兵:叔叔可以把我埋浅点吗?我怕妈妈找不到。这样的对话让在场的人动容,但最终小女孩还是没有逃过命运。
我们在电影中可以看到,从小女孩出现到死亡,整个过程都十分的显眼,而正是因为她的经历,才让她被人铭记,引导更多人懂得去探索真相,知晓战争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