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跪求《指挥家》2018年免费高清百度云资源,克里斯蒂亚娜 德布奥恩主演的
《指挥家》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kJmseoMFUasRjOiUwexxDw
《指挥家 De dirigent》 导演: 玛利亚·彼特斯 编剧: 玛利亚·彼特斯 主演: 克里斯蒂亚娜 德 布奥恩、本杰明·温赖特、斯科特·特纳·菲尔德、塞马斯·F·萨金特、安妮特·马尔赫毕、雷蒙德·提哈瑞、吉斯·舒尔腾·范·艾查特、理查德·塞梅尔、西恩·托马斯、蒂姆·埃亨、席琳·珀赛尔、奇普·布雷、玛丽-克莱尔·维特洛克斯、杰里迈亚·弗莱明、詹姆斯·卡罗尔·乔丹 类型: 剧情、爱情、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荷兰、比利时 语言: 英语、荷兰语、德语 上映日期: 2021-01-22(中国大陆)、2018-10-25(荷兰) 片长: 137分钟、140分钟(中国大陆) 又名: 挥动传奇(港)、首席指挥家(台)、The Conctor 影片是一部真实的女性职场奋斗史,看出身底层的女性如何突破职场“天花板”,成为史上第一位女性指挥家!当爱情和梦想“狭路相逢”,看她如何“指挥”人生,成就自我!电影根据真人故事改编,讲述“史上最伟大女指挥家”安东尼娅 布 克勇敢追求音乐梦想,在女性社会地位极度受限的上世纪20年代,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她出身微寒,却心怀音乐梦想。追梦途中,在以男性为主导的音乐世界中历尽荆棘和冷眼,却永不言弃。当希望的曙光初露,她深爱的男人却希望她为爱止步,最终她毅然选择飞往追寻音乐梦想的欧洲,可他们的爱情又将何去何从......电影由荷兰名导玛利亚·彼得斯执导。
㈡ 《指挥家》中,有哪些精彩的镜头
引言: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电视剧和电影在大家的身边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都影响着大家,给大家的生活来了不少的体验。
《指挥家》这部电影探讨男女平权性别歧视等社会主流议题,见证女性意识的觉醒。打破世俗偏见和突破性别限制的勇敢,让世人领略到了女性独具的坚强且独立的温柔力量。是一段令人敬佩与尊重的成长历程。但是电影也有缺点电影不仅缺乏音乐指挥技术层面上的专业体现,也将女主的成长轨迹拍得过于粗糙。或许这才是音乐世界的真相,革命尚未成功,女性仍需努力。这是一部值得大家观看的电影。
㈢ 世界前十音乐指挥家有哪些
音乐之父—— 巴赫 ( 德 国 ) 音乐神童—— 莫扎特 ( 德 国 ) 古今乐圣——贝多芬 ( 德 国 ) 歌曲之王——舒伯特 ( 德 国 )
音乐神灵——韩德尔 ( 德 国 )
指挥之王——卡拉杨 ( 德 国 ) 歌剧之王—— 威尔弟 ( 意大利 ) 音乐之王——斯卡拉蒂 ( 意大利 ) 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 ( 意大利 ) 进行曲之王——苏萨 (美国 ) 流行歌曲之王——福斯特 ( 英 国 ) 园舞曲之父一一老约翰·施特劳斯 ( 奥地利 ) 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 ( 奥地利 ) 交响曲之王——海顿 ( 奥地利 ) 交响乐诗人——柏辽兹 ( 法 国 ) 印象派大师——德彪西 ( 法 国 ) 轻歌剧之王——奥芬巴赫 ( 法 国 ) 管弦乐色彩大师——拉威尔 ( 法 国 ) 钢琴诗人——肖邦 ( 波 兰 ) 钢琴之王——李斯特 ( 匈牙利 ) 舞剧音乐大师——柴科夫斯基 ( 俄 国 )
㈣ 有个欧美电影,是说一个有自闭症的小男孩,长大后成了指挥家,那电影叫什么
《放牛班的春天》
剧情简介 · · · · · ·
1949年的法国乡村,音乐家克莱门特(杰勒德•尊诺 饰)到了一间外号叫“塘低”的男子寄宿学校当助理教师。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学校的校长(弗朗西斯•贝尔兰德 饰)只顾自己的前途,残暴高压。
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他重新创作音乐作品,组织合唱团,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然而,事情并不顺利,克莱门特发现学生皮埃尔•莫安琦(尚•巴堤•莫里耶 饰)拥有非同一般的音乐天赋,但是单亲家庭长大的他,性格异常敏感孤僻,怎样释放皮埃尔的音乐才能,让克莱门特头痛不已;同时,他与皮埃尔母亲的感情也渐渐微妙起来。
㈤ 世界十大音乐指挥家是什么
首先想说 这十大指挥家可能大家心里都有不同的名单 以下是本人心中的大师们 与各种官方榜单无关 应你的要求以下作极简要介绍 1.福特文格勒 德奥音乐指挥技巧与音乐理解几乎达巅峰的指挥家 虽经常因其指挥方法与太过个人感情化的音乐诠释遭人非议 但其地位始终在人们心中无法动摇 起码是本人最喜欢的指挥家2.托斯卡尼尼 几乎与富特齐名的指挥家 意大利指挥家 伦敦爱乐与纽爱都接受过他的指导 他与富特等人对当时新音乐的思考与推动和他们对新音乐做出的其他贡献,至今让吾辈感到对这些时代性大师的尊敬3.瓦尔特 柏林指挥家 对维也纳古典音乐游深刻理解与诠释能力 并对后辈有重大影响 如伯恩斯坦与卡拉扬这种时代领军人物都得到过他的关照4朱利尼 意大利指挥家 托斯卡尼尼之后的又一个意大利指挥高峰式人物 指挥作品范围极小 但其作品的质量极高5.索尔地 英籍匈牙利指挥家 不知为何大家都没有提到他 虽不是那种巅峰级大师 但他那将近九十年的生命跨度决定了他在音乐道路上的地位 几十年中少有人能与其比肩的指挥家6.冯·卡拉扬 这位大师的名字与光环想必不用多解释了 时代的顶峰 最辉煌时代的成就似乎只有当时的伯恩斯坦能与之比肩 柏林爱乐的又一个崛起标志 富特的继承者 他的音乐对节奏的把握严到了苛刻的地步 对很多古典大师的音乐有很到位的诠释 同样 他的人品也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事情之一 专注于赚钱 对新音乐几乎没有起到多少的推进作用 还有他与乐团之间的各种摩擦 但这些都不能掩盖他的成就 当之无愧的一代大师7.伯恩斯坦 美国最杰出的指挥家 舞台上的表现与对乐队的控制力不输于卡拉扬 纽约爱乐这只出名的难以驾驭的乐队在他的手里得到了最好的驯服 而且老伯是公开的同性恋者8.小泽征尔 出生与中国沈阳 日本最杰出的指挥家 亚洲最杰出的指挥家之一9.阿巴多 托斯卡尼尼 朱利尼之后最伟大的意大利指挥家 与梅塔是同学10.祖宾·梅塔 印度指挥家 亚洲最著名指挥家之一 早年执导纽约爱乐 后因种种原因(很可能是因其实在不好驾驭) 离开纽爱任以色列爱乐指挥
㈥ 近代有一个很著名的指挥家,指挥很有激情的音乐,他是谁
二十世纪伟大指挥家系列从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指挥大师尼基什的1914年录音开始,并在同一张唱片里收录了魏因加特纳指挥的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的录音和里查.斯特劳斯作为指挥家演绎他自己作品的录音。 我们将在这里听到主观灵感派的尼基什和客观原谱派的魏因加特纳在音乐处理上的巨大区别。尼基什的指挥艺术被称为是催眠术,他指挥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录音是历史上的首次贝多芬交响曲的录音。而魏因加特纳的贝多芬交响全集的录音也是历史上首次贝交全集的录音。魏因加特纳和布拉姆斯私交甚笃,他的布拉姆斯交响曲演奏被称为是最接近作曲家本意的演绎。
唱片说明书--引言
在19世纪,作曲家们开始创作一些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力的作品。因此演奏的指挥者们就必须精通于把握那些日趋复杂的总谱的内涵,精通于如何将音乐阐释得更具感染力。随着单纯打拍子的时代成为历史,新一代的指挥家涌现出来,他们发展出一种清晰有效的指挥手势,一门全新的诠释艺术。"指挥的艺术"是一套16位管弦乐队指挥大师的录音精选集。
Arthur Nikisch
Arthur Nikisch(1855-1922)出生于匈牙利,他既非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指挥家之一,也并非最早留下录音的指挥,而是最早出生的对留声机产生浓厚兴趣的指挥大师。他死于电子管录音技术引入前的三年,因此我们只能通过老的原声录音媒介去聆听仅存的8件遗作(包括一套完整的贝5的首次录音)。由于录音技术的局限,管弦乐队的气势有所降低,该版本还相应地对作品进行了重新编配。
尽管从录音中很难充分传达出Nikisch指挥艺术的微妙细节,但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一些感性印象,感受到他如何激发他的乐队和听众,如何通过一种严谨,却行之有效的精确手势让演奏取得辉煌生动的戏剧效果。他是个浪漫主义的即兴诠释者,依赖于瞬间的灵感,并在演出中及尽具有生动表现力的方式。从1895年直到逝世,他一直担任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Leipzig Gewandhaus)和柏林爱乐的指挥,并深刻影响了整个新生代的年轻同仁们。
Felix Weingartner
Felix Weingartner(1863-1942),相对于Nikisch,他力图更客观的呈现作曲家的意图,尽可能的忠实于原谱。从这点来看他可以说是一种更现代的处理方式的缔造者。作为李斯特的钢琴弟子,他是个失败的作曲家,但却在众多的乐团担任指挥一职,这其中最重大的成就是从1908年开始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the State Opera)的三年中在马勒作品上的成功。1908年至1927年他同时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在1913年至1940年间,他几乎是专属于英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为他们录制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最早的贝多芬交响乐全集。在对勃拉姆斯作品的演绎上,他经历了从青年时代的朦胧含混,到晚年的倍受赞赏。由于他对作曲家的深刻理解而使得他的指挥颇具权威性。他的指挥手势十分清晰明了,或许严谨,然而同他的指挥风格相得益彰,富有表现力。
Richard Strauss
Richard Strauss(1864-1949)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同样成为了一个客观的演绎者。他还发展出一种比其他任何指挥家都更为简洁的指挥风格。他那种看似随意的方式,加之在其晚年对排演的忽视的事实(尤其是对他自己的作品),曾一度使人怀疑他作为一个伟大指挥家的声誉。然而在鼎盛时期,他能给予乐队和观众无与伦比的震撼,被频繁地邀请演出。他在莫扎特和瓦格纳作品的演绎上享有盛名。录音对他来说似乎不是特别重要,他花在录音棚中的精力并不比音乐会上的多。有时他的录音可能显得有些有失水准,但通常它们都具有极佳的控制,自然真挚的情感,优雅的乐句和绝好的平衡感和清晰度。
1926年,Strauss来到伦敦,与经过扩充的蒂沃利剧院管弦乐团(Tivoli Theatre Orchestra)合作,指挥他的歌剧玫瑰骑士,这是一个电影版的新制作。首映的第二天,他来到Queen’s Hall指挥蒂沃利合唱团演出了电影版音乐录音中的一组曲目,其中包括原歌剧总谱中所没有的 Presentation March一节。
在其它领城行业中把某个项目负责实施的人,也统称为指挥家。
㈦ 世界四大著名音乐指挥家是哪四位
卡拉扬(Herdert von Karajan,1908--)、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 ,1918--)、贝姆(Karl Bohm,1894--1981)、小泽征尔(Seiji Ozawa,1935--)
简介:
卡拉扬(Herdert von Karajan,1908--)奥地利指挥家。
生于萨尔茨堡。自幼学钢琴,曾进维也纳音乐学校和萨尔茨堡的莫扎特音乐学院学习。他的指挥生涯先从小城乌尔姆开始,1934年考上亚 歌剧院的指挥才渐获名声。1938年被聘为柏林歌剧院的指挥。1947年任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维也纳乐友协会管弦乐队指挥。
1949年起兼任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常任指挥,1950年兼任伦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1955年任柏林爱乐乐团的终身常任指挥,1956年任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的音乐总指导,1967--1969年任巴黎管弦乐团的音乐指导。人们称号了为'欧洲音乐的总指导'。
他也是拜罗伊特、萨尔茨堡音乐节的主要人物。1967年开始主办他个的音乐节--复活节音乐周。他有惊人的指挥技巧,与乐队配合如水乳交融,通过热情洋溢、奔放豪迈的演奏,将音乐准确而强有力地传达给听众。近年来可以说正在迈向其指挥艺术的顶峰。
二十世纪伟大指挥家系列从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指挥大师尼基什的1914年录音开始,并在同一张唱片里收录了魏因加特纳指挥的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的录音和里查.斯特劳斯作为指挥家演绎他自己作品的录音。 我们将在这里听到主观灵感派的尼基什和客观原谱派的魏因加特纳在音乐处理上的巨大区别。尼基什的指挥艺术被称为是催眠术,他指挥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录音是历史上的首次贝多芬交响曲的录音。而魏因加特纳的贝多芬交响全集的录音也是历史上首次贝交全集的录音。魏因加特纳和布拉姆斯私交甚笃,他的布拉姆斯交响曲演奏被称为是最接近作曲家本意的演绎。
在19世纪,作曲家们开始创作一些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力的作品。因此演奏的指挥者们就必须精通于把握那些日趋复杂的总谱的内涵,精通于如何将音乐阐释得更具感染力。随着单纯打拍子的时代成为历史,新一代的指挥家涌现出来,他们发展出一种清晰有效的指挥手势,一门全新的诠释艺术。"指挥的艺术"是一套16位管弦乐队指挥大师的录音精选集。
㈧ 一部电影,电影讲的是一个音乐指挥家在十几年前的一次重要演奏中,指挥棒被人折断了,从而演奏中断,多年
音乐会 Le concert (2009)
又名: 非常爱乐乐团(港) / 交响人生(台)
㈨ 成龙演的是一个音乐指挥家,但我忘了什么原因,那个时候他不会指挥,就乱指挥了,是什么电影
是电影双龙会。影片讲述了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兄弟玩命和马友在机缘巧合下不期而遇,并在阴差阳错中互换角色,各自进入对方生活的故事。
㈩ 关于现代的关荣的故事
姚关荣,指挥家。浙江镇海(今宁波)人。1961年毕业于民主德国莱比锡高等音乐学院指挥系。同年回国,历任北京电影乐团负责人、首席指挥,深圳特区乐团首席指挥。曾担任贝多芬第三、五、六交响乐和勃拉姆斯《第二交响乐》的指挥。译有柏辽兹《配器法》。
---------------------------------------------
姚关荣:用音乐为电影“画龙点睛”
2006-03-14 11:23:59 来自: 赵辛楣 (苏州)
2005年11月4日
明天,一场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举行的电影音乐会将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举行。引人瞩目的是,手执指挥棒的是一位年届七十却风采依然的深圳老人——深圳市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指挥家姚关荣。
姚关荣这个名字,对熟悉中国现当代电影的观众来说,一定不会陌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200多部中国电影中,都能从演职员表的配乐指挥一栏发现他的名字。曾任中央新影乐团和中国电影乐团首席指挥20年的姚关荣,和上影的陈传熙、长影的尹升山一起成为中国电影音乐指挥领域功勋最卓著的指挥家。从某种意义上说,姚关荣是中国电影音乐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人物。前不久,姚关荣刚刚在中国电影基金会、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等主办的“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庆典”上荣获“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特别贡献奖”,他在中国电影音乐史上的地位得到了公开肯定。
日前,记者在位于深圳梅林一村的姚关荣家中采访了这位电影音乐的传奇人物,听他讲述了自己与电影音乐和深圳交响乐之间的数十年情缘,回忆起那黄金般的电影岁月和音乐人生。
“音乐血统”来自莱茵河畔
尽管姚关荣的名字在中国电影音乐史上可谓大名鼎鼎,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位指挥家是新中国第一批公派出国的音乐留学生。在莱茵河畔的那个西方古典音乐发祥地,姚关荣得到了自巴赫、贝多芬以降的欧洲音乐传统的真传,这为他在中国电影音乐和交响乐领域大展宏图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出生于抗战烽火中的姚关荣童年时便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随着父母碾转于湖北、云南、上海、福建。虽然家中只有父亲会弹中国传统乐器月琴,但姚关荣却在抗战音乐的熏陶中埋下了音乐的种子。他至今还记得1940年在云南昆明时,只有5岁的他在街上跟着游行队伍昂首阔步地高唱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抗战结束后,姚关荣进入上海建成中学就读,一位叫谭玲的音乐女教员成为他的音乐启蒙老师。谭老师发掘了姚关荣的音乐潜质,推荐他成为学校合唱团的一名小指挥。此后,姚关荣带着学校合唱团走上了当时上海最著名的天蟾舞台。半个世纪后,姚关荣在广州遇到谭老师,谭老师还清晰地记得当年的姚关荣“有板有眼的指挥展现了出众的音乐天赋”。
1954年,靠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姚关荣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入学一年后,国家要选派一批学生到东欧留学,成绩优异的姚关荣作为国家的重点培养对象到德国去留学,成为新中国首批音乐留学生,就读于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指挥系。莱比锡是个音乐之城,“古典音乐之父”巴赫曾在莱比锡生活了27年,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瓦格纳、施特劳斯等也都曾在这里留下音乐的足迹。姚关荣至今还记得,在他的毕业证书上打的钢印就是巴赫的头像。
在莱比锡,姚关荣近乎贪婪地汲取着古典音乐的精华。毕业后,他又进入德国魏玛高等音乐学院,师从世界著名指挥家赫尔曼·谢尔兴。谢尔兴常说:“乐队演奏中出现了问题,责任首先在指挥。”这样的教诲让姚关荣铭记终生。长达6年的留学生涯为姚关荣储备了丰厚的音乐素养,更培养了他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这成为他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中国电影音乐的“执棒者”
1961年,怀着报效祖国的崇高志向,姚关荣学成归国。他来到了刚刚创立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乐团担任指挥,主要任务是为新出炉的国产影片录制配乐。在这里,姚关荣一干就是24年,执棒指挥新影乐团(后改称中国电影乐团)等交响乐团录制了200多部电影音乐,在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曾被《大众电影》杂志的一篇文章亲切地称呼为中国电影音乐的“执棒人”。
当时,在国内像姚关荣这样有欧洲留学背景的指挥家尚属凤毛麟角,年轻的姚关荣意气风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才华,为不同类型的影片配制了大量风格各异的电影音乐。在姚关荣沉着、稳健的指挥下,那些优美动听的旋律对每一部电影的画面衔接和故事发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由姚关荣指挥配乐的最著名的电影就是《地道战》了,中国有20亿人次看过这部电影,就有20亿人次听过姚关荣指挥的《地道战》、《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和配乐,被写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此外,改革开放之前姚关荣指挥录制的著名电影音乐还包括《野火春风斗古城》、《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怒潮》、《侦察兵》、《决裂》等。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正值壮年的姚关荣再次焕发青春,作为中国电影乐团的业务副团长和首席指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了电影音乐中。他先后录制的作品包括《蹉跎岁月》、《边城》、《寒夜》、《血,总是热的》、《风雨下钟山》、《人生没有单行道》、《心灵深处》等。那时的电影观众一提起电影配乐,就会想到姚关荣。
说起录制电影音乐与指挥交响乐的不同感受,姚关荣深有感触地说:“电影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时间性很强,往往要在从电影拍摄完成到公映之前的短暂时间内将配乐录制好。这对我们的创作形成了严峻的考验,我和团员们往往要连夜录音,而且要根据电影画面的长短随时调整。不过,令我欣慰的是,我参与指挥的电影音乐都是保质保量地完成的,得到了电影导演和观众的一致认可。”
深圳交响乐的“拓荒牛”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期,是姚关荣事业的巅峰时期,他不仅在电影音乐界响当当,而且在交响乐指挥领域也闯出了一块天地。当时姚关荣兼任着中央乐团和上海交响乐团的客座指挥。他还远赴德国,指挥世界著名的科隆广播乐团上演了“与中国相见”广播音乐会,欧洲媒体盛赞道:“姚关荣的指挥艺术即使按欧洲标准来衡量,也是第一流的。”在当时发行百万册的音乐普及读物《音乐欣赏手册》中,姚关荣被列为“中国当代十大指挥家”之一。然而,1985年,正值事业巅峰的姚关荣却突然南下当时还百废待兴的深圳,成为特区乐团的首席指挥,令京、沪音乐界的同行们大为不解。
其实,姚关荣与深圳结缘是由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有一次他带领上海交响乐团来深圳演出,在飞机上与身边一位乘客攀谈中,他透露了自己希望在交响乐指挥方面多发挥一些才能的心愿。这位素不相识的乘客热情地建议说:“你为什么不去深圳发展呢?那里刚成立了一支特区乐团,很需要人才啊!”姚关荣听了以后颇为心动,到深圳后看到那种朝气蓬勃的景象,更加坚定了他留在深圳的决心。此后不久,他就在当时的市委书记梁湘亲自安排下来到深圳特区乐团(深圳交响乐团的前身),全身心地投入到特区文化建设事业中。
那时的深圳特区乐团刚刚成立不久,只有二三十名演奏员,办公地点也挤在深圳戏院对面的一幢小楼中。但姚关荣不畏艰难,亲自四处“招兵买马”,很快将乐团阵容扩大到50多人,终于可以演奏一台像模像样的交响乐了。这样,1986年元旦,深圳终于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新年音乐会。
然而,深圳特区乐团的发展方向曾经饱受争议,有不少人建议将乐团转为一支轻音乐团,从而在市场中更好地生存。然而,姚关荣坚定地认为,一个城市一定要有自己的交响乐团,应该坚持古典音乐方向。在他的努力下,深圳特区乐团终于发展成为深圳交响乐团,并在国内外闯出了很响亮的名声。1997年10月,姚关荣和深圳交响乐团出访德国、捷克的六个城市,演出获得巨大成功,成为首个登上柏林爱乐大厅舞台的中国交响乐团。姚关荣的指挥受到了欧洲观众和媒体的高度评价。
如今,退休后的姚关荣不甘寂寞,曾先后受邀到德国纽伦堡、意大利米兰指挥国外交响乐团演奏正宗的欧洲古典音乐。今年5月,中国爱乐乐团庆祝建团5周年之际,姚关荣和李德伦、黄晓同等著名指挥家同台,指挥这支国家级乐团上演了气势磅礴的《红旗颂》。姚关荣也没有忘记他曾为之奋斗的电影音乐,每次看影视剧时,都喜欢从专业角度品评一番其中的配乐。当下,姚关荣正在不断地温习他曾指挥过的那些熟悉的电影音乐,为执棒11月5日的电影音乐会做最后的准备,他说:“电影音乐是我一生的牵挂,我就是为电影音乐而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