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柳堡“二妹子”模范民兵班的电影《新柳堡的故事》在宝拍摄完成
2010年5月31日下午,电影《新柳堡的故事》在宝应县拍摄完毕,顺利杀青 。宝 应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金荣,宝应副县长陈石出席关机仪式。
仪式上,陈金荣代表宝应县委县政府对电影的拍摄成功表示祝贺,他表示,电影能在短短14天内顺利完成拍摄,得益于剧组全体人员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的勤奋努力,也得益于相关乡镇、部门单位及企业的大力配合和关心支持。他希望本剧剧组能够继续发扬在我县拍摄的敬业精神,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的做好录音剪辑等电影后期工作,将这部电影制成一部全国观众瞩目的精品力作。
本片编辑兼制片人陈华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片既是承接历史经典又是反映现代女民兵题材的励志电影,剧组对影片向建党90周年献礼充满信心。据介绍,为最大限度展现宝应风土人情,本片在我县取景多达37处,将对提升我县美誉度和知名度发挥积极作用。
电影《新柳堡的故事》的三大亮点:
一、《新柳堡的故事》延续了1957年经典电影《柳堡的故事》,也延续了当年《柳堡的故事》的精神。新旧柳堡的故事不仅将现代的生活与历史进行很好的衔接,也对民族、国家、社会精神根脉进行了梳理,对观看电影的80、90后年轻人来说,更是一种感悟历史的方式。
二、建国60周年大庆时女兵们英姿飒爽的方队吸引了世界的眼球,却鲜有反映女民兵题材的电影,《新柳堡的故事》将首次展示现代女民兵们的生活、感情,揭露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与问题。
三、苏北、江南水乡、大风车等将再一次出现在影片中,电影中将重温经典电影中的某些片段,这在一定程度上争取到了50岁以上喜欢怀旧的老年人,他们将在影片中找寻记忆中那个二妹子。
相关新闻
柳堡: 4家市直帮扶单位率先足额完成帮扶任务
8月26日召开的扬州市农村扶贫工作现场督查推进会上,受邀请的72家帮扶单位有关负责人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宝应曹甸镇、西安丰镇、泾河镇“物业、产业”项目建设现场。一路上,大家呼吸着新清的乡村空气,感受着新农村建设的喜人成果:新建的标准化厂房高大挺拔,不日将投入使用;科技扶贫彰显成效,抽穗的稻子向过往的人们昭示丰收在望。三年帮扶的成果让在场的帮扶单位负责人感叹不已,同时也感受到扶贫的责任重大。会后,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严飞电联笔者,他说:“今年公司20万的帮扶资金我已亲自送至市慈善总会,希望资金能及早输送到经济薄弱村,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发挥作用。”截至26日,和柳堡镇联丰村、芦东村结对帮扶的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扬州市民政局、扬州亚普汽塑件有限公司、扬州广播电视总台等4家市直单位已率先足额完成3年帮扶任务,共计168万元。
3年前,扬州市委发出开展农村扶贫脱贫攻坚工程活动的号召后,全市各级单位广泛响应,积极参与,从资金、项目、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对经济相对薄弱村伸出援手。
柳堡镇有联丰、芦东2个村被列为市级扶贫村,涉及部门企业4家。根据市县两级扶贫办要求,该镇2个扶贫村每年可获得28万元的帮扶款。如何利用好利用足这笔帮扶款,真正达到扶贫效果成了柳堡镇党委政府思考的课题。通过调研,镇政府决定把万亩高效农业园区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力求通过这一模式,让镇产业壮大,让村集体得益,让帮扶部门企业见效。这一扶贫模式,得到市挂钩部门及企业的热烈响应。
在实际规划中,柳堡镇充分整合扶贫资源,在沿安大路镇规划的万亩高效农业园区内设立扶贫共建设施农业分园区,该园区首批规划500亩,将在整个万亩高效农业园区中率先启动。为加快项目建设速度,镇政府将先期垫资整理出土地,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了淮安、东台等地蔬菜种植能人来租种大棚。与此同时,镇里规定今后凡因此项目而争取到的上级奖励资金将分配给扶贫村。镇里还在建设园区内设立市直单位支持共建的大棚标志牌,进一步激发了帮扶单位的投资热情。
在市直帮扶单位的鼎立支持下,联丰、芦东两个村实施的“物业、产业”项目平稳有序。至今年8月底,联丰村共建大棚160个,每个大棚租金500元,年收益8万元;芦东村共建大棚96个,每个大棚租金500元,年收益4.8万元。两个村有了一定的物业收入和地方特色的产业收入。至目前,联丰村收益6万元,芦东村收益12万元。
3年来,联丰和芦东两个村的集体收入均有了稳步提高,今年两个村都在争创“全面小康达标村”。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联丰新建了5.8公里的水泥路,完成道路两旁绿化;累计建成垃圾池65个,村公用事业有了明显进步,建成村级便民服务中心1家。去年,村集体收入年创收 10万元以上,村48户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可达3300元以上。创办村级工艺品厂1家,就地就业转移53人。今年,联丰村里通过改造旧学校、土地复垦、建设高效设施农业等措施增加村集体收入,预计集体收入可达29.255万元。其中集体经营收入17.855万元,转移支付11.4万元。芦东村新建4.68公里的水泥路,完成道路两旁绿化;改造农村无害化厕所250座;村公用事业有了明显进步,建成村级便民服务中心1家;新建了两层办公楼,有老年活动中心、支部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卫生服务站等;新建日升桥一座,9月初可望通车;通过土地租赁创办村木板厂1家,吸纳30多人就业。去年,该村集体收入年创收 10万元以上。到今年底,村60户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可达3300元以上。芦东村今年通过资源发包、土地复垦、建设高效设施农业等措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集体收入达28.96万元。其中集体经营收入为13.27万元,转移支付15.69万元。
② 柳堡的故事什么时候拍的
《柳堡的故事》拍摄于1957年。
《柳堡的故事》对于老一辈电影观众来说,是一部非常令人回味的影片。这部描写男女爱情的军事题材作品在那个时代不多见,也很难得。
《柳堡的故事》是军旅作家石言创作的小说。写的是:抗战时期,新四军进驻一个名叫柳堡的村子,村里有一位漂亮的女孩子叫二妹子。一位名叫李进的新四军副班长住进她家后与二妹子产生了感情,两人的事后来被领导发现了。
按照部队纪律战士是不允许谈恋爱的,李进在指导员的开导下只好服从命令,暂时中断了与二妹子的联系。不久,部队上前线,李进与二妹子将爱深深地埋在心底,忍痛分手。
几年后李进所在部队又经此地,已经升为连长的他去找二妹子,得知二妹子自部队走后参加了游击队,还入了党,成为一名干部,并且一直在等着他。两人在当年约会的地方又重逢了。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③ 《柳堡的故事》女导演是谁
柳堡的故事导演:王苹。
王苹(1916年9月2日—1990年12月28日),原名王光珍,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国内地导演,毕业于南京中等高中师范科。
1935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无限生涯》。1947年,参演剧情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1956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冲破黎明前的黑暗》。1966年,执导舞台艺术片《青春红似火》。1968年,担任武侠电影《笑面侠》的助理导演。
《柳堡的故事》简介:
《柳堡的故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王苹执导,廖有梁、陶玉玲等人主演的爱情片,于1957年上映。
田学英(二妹子)演员陶玉玲淳朴、能干、有一双水汪汪大眼睛的美丽姑娘,对借住在她家的李进充满纯真的感情。多年来,她和父亲受尽了恶霸地主的欺压,恶霸刘胡子不但把她姐姐活活折磨死,还要霸占她。为了能摆脱厄运,她大胆地向李进求助,希望能解救她们一家。
④ 《柳堡的故事》的女导演是谁
《柳堡的故事》的女导演是王苹。
1957年,由其执导的爱情电影《柳堡的故事》上映,该片改编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说。1958年,执导剧情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该片以李白烈士的事迹为原型,讲述了中共党员李侠潜伏在敌占区,为革命事业奉献出生命的故事。
人物介绍
王苹(1916年9月2日—1990年12月28日),原名王光珍,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国内地导演,毕业于南京中等高中师范科。中国第三代电影导演,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电影女导演。
1935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无限生涯》。1937年,参加抗日救亡演剧一队,先后在重庆、上海、香港、昆明等地演出了《春寒》、《雾重庆》等剧。
1949年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50年在解放军政治部文化部电影处工作。1952年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成为新中国第一位电影女导演。曾执导《河川进攻》等军教片。
⑤ 《柳堡的故事》原型地点是什么
《柳堡的故事》的故事发生地柳堡镇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据电影的原著作者胡正言介绍,柳堡原名叫“刘坝”,后来在写小说的时候,觉得这里属于水乡,柳树较为常见,所以取了一个“柳”字,而“堡”则寓含着“战斗堡垒”之意。
所以电影公映后,该地地名便改成了“柳堡”,笔者查了一下资料,1959年成立了柳堡人民公社,这应该是“柳堡”正式从电影里的虚构地名走向了实体。它与沙家浜从一个不存在的虚构地名,走向实际地名几乎是走了一条同样的演变路径。
《柳堡的故事》是一部首开革命抒情诗风格先河的清丽之作,艺术上十分成熟,有质感、有女人味,陶玉玲的纯情气质和质朴的表演契合了整部影片的基调。
该片选材角度新颖独特,突破了以往战争题材只表现血与火的常规内容,而在严酷的战争背景上的找到一片温馨的爱情绿洲,不仅没有影响战士的英雄本色,而且更加丰富了战士的性格。
⑥ 新中国第一位女导演是谁作品有哪些
新中国第一位女导演是王苹。代表作品有《柳堡的故事》、《槐树庄》、《江山多娇》、《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永不消逝的电波》等。
一、《柳堡的故事》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王苹执导的剧情片,由孙道临、袁霞主演,于1958年在中国上映。该片以李白烈士的事迹为原型,讲述了中共党员李侠潜伏在敌占区,为革命事业奉献出生命的故事。
⑦ 《柳堡的故事》演员表是什么
《柳堡的故事》演员表如下:
《柳堡的故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王苹执导,廖有梁、陶玉玲等人主演的爱情片,于1957年上映。
该片改编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连的副班长李进与少女二妹子产生了纯洁的爱情,经过指导员的帮助教育,他们暂时搁置儿女情长,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
剧情简介
1949年,解放军某团南下,途经景色秀美的苏北柳堡村,政治部主任宋伟故地重游,忆起了一段往事。
1944年春,宋伟在新四军某部二连当指导员,他们连开到柳堡村一带练兵整训。这里是新区,由于敌人的诽谤宣传,开始时群众还躲避着部队,新四军战士马上展开爱民工作,帮助群众扫院子、担水、修房子、插秧等。
四班住在勤劳善良而又胆小怕事的田老头家里。田老头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儿二妹子和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儿子小牛。这个普通的农民和中国广大农民一样在三座大山的压榨下生活着,有一肚子辛酸泪。
⑧ 《柳堡的故事》那些年的电影你看过吗
在电影柳堡的故事里,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是真实的柳堡故事呢?感谢崔永元的电影百年,通过采访黄宗江老师,我知道了一个真正的柳堡故事:
1943年冬,新四军第一师三旅七团进入苏北宝应地区驻训,团油印小报《战斗报》主编,只有19岁的胡石言,与一营二连的通讯员,18岁的副班长徐金成约稿,在两人分别的时候,徐金成向胡石言讲了自己的心事,他和房东姑娘好上了,但是胡石言问他俩人有无约定的时候,徐金成说我是要出发打仗的,保不定哪一帐吃一颗“花生米”牺牲了呢,害她白等。胡石言被徐金成朴实而质朴的感情感动,记下了这件事。5年后,胡石言写成小说《柳堡的故事》发表于1950年的《南京文艺》,后转载与《新华月报》,署名石言。7年后同名电影上映,九九艳阳天唱遍全国。
1945年,那个曾经想留在地方上工作的副班长徐金成在南下的战斗中胸口中弹,牺牲的时候只有20岁。49年徐金成的战友找到房东家,那位姑娘也下落不明……这就是真实的《柳堡的故事》
另,故事也不是真实发生在柳堡,只是那里风景优美,就写在那里了。
⑨ 柳堡的故事拍摄于哪一年
《柳堡的故事》拍摄于1957年。
黄宗江从1950年就开始根据胡石言的小说改编电影剧本,期间黄宗江与胡石言综合各方面的意见进行反复修改,到1956年的年底剧本才正式通过。1957年,影片确定拍摄,王苹被指定为该片导演。至于男主人公李进,王苹觉得这个人物是江南人,要秀气一点,有知识分子味道,她选择了在南京军区文工团当舞蹈演员的李进,当时他的年纪比陶玉玲还小几岁。
《柳堡的故事》的布景制作
二妹子与李进河边月下约会的戏,因为胶片感光度低,只能在摄影棚内搭景拍摄。导演要求一定要有小河,有月光,水要活,河里要有月光的倒影。然而,当时中国电影技术投备几乎是一穷二白,摄影棚里没有背景投放设备,也没有水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