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师父》怎么理解
老百姓最爱听最爱看的就是街头巷尾的奇闻异事,武侠的世界天然就具有这种传奇特质。离奇身世、绝世武功,以及英雄侠客为道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迈壮烈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武侠的世界里期待看见的内容。
1. 传奇性
《师父》里的陈识算不上一个高尚的英雄,因为他毕竟利用了徒弟。但是当徒弟遭人暗算后,他又生出了悔意。于是他一人单挑整个天津武术界,想为徒弟报仇,也为自己赎罪。可以说《师父》中,陈识与以一敌百,几步一人的巷战是甚是好看和激动人心。我们期待的武功高手终于打了一个酣畅淋漓,并且还有着一个重情重义的理由。
所谓“名师出高徒”,陈识从第一次见到耿良辰就认为他是一个练武功的大才。而果真,耿良辰不负师望,在成功出师后,连踢八家武馆,横扫天津武术界。最后他虽然身死街头,却成为街头巷议的传奇人物。尤其是他身插双刀,宁可死也要往回跑五十步的骨气,让妄图称霸天津武林的林督军也深感敬佩。
还有邹榕这个角色,一介女流竟然执掌了整个天津武林,多少七尺男儿皆听命于她,看似万万不能的事情,她做到了,这本身也是个传奇。
2. 侠骨柔情
除了铮铮铁骨的超凡武功,观众还往往期待侠骨柔情的出现。尤其是在看似无坚不摧的强硬外壳下闪现的一丝柔情似乎更容易感动看客,我觉得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以陈识有赵国卉,而耿良辰有茶汤女。
赵国卉,一个17岁就和外国人生下孩子的坏名声女人无人敢娶。可是陈识一见到她就看上了她骨子里的不屈傲气。当然,赵国卉很美,但若徒具一个外壳我想陈识是不会喜欢她的。所以貌似一场交易的婚姻,我觉得从一开始就带着彼此欣赏的意味。赵国卉喜欢陈识身上的自信和霸气。尤其在二人共经患难后,赵国卉在火车站前手撕旗袍狂奔的场面让人不由得不爱这个女子。她是红颜,却有着有些男人都没有的风骨。
耿良辰,从最初贪恋师娘赵国卉美色到对茶汤女的深情款款。我觉得耿良辰身上有种一览无余的倔强和直率。他和茶汤女是《师父》里最可爱的一对,他俩不像电影里的其他人总是一副心思难测的高深样子,他俩的爱情有着年轻人特有的天真烂漫。耿良辰临死前对茶汤女的默默关注和一句“算了,就不吓唬她了”的话,一定感动了不少观众。
3. 江湖规矩
为什么电影最后是一场悲剧?显见的原因是天津武术界的奇怪规矩所致:想要在天津开馆就必须踢赢现有八家武馆的规定。本来踢赢八家武馆的规定也不奇怪,但怪就怪在,如果你踢赢了八家武馆就相当于战胜了天津一半的武馆,天津的武术界会觉得颜面尽失,最后也无法容得下胜者,相当于踢赢了也白搭。于是为了虚假的面子,就有了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不自己出手,找一个本地人当徒弟替自己踢馆。为什么非得是本地人?因为天津人容得了天津人,可以不伤他性命,只是他必须永远离开天津。所以陈识只要想开馆为自己门派扬名立万,就必须找一个本地徒弟替自己踢馆,然后他找到了耿良辰,于是就不可避免地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其实,师父是否授意徒弟踢馆和师父本人踢馆成功有什么区别呢?结果不都是师父的武功盖过了他们所有人。自欺欺人的做法到底哪里看上去会面上有光了?而且明摆着就是不想再让新人开馆的意思。不过电影就是这样的设定,江湖的规矩并非每个人都懂。在这个逻辑下,电影里的江湖逻辑成立就好。
② 为什么有人会觉得《师父》这部电影中的打戏那么假
细节方面是没有处理好,在电影中你必须通过镜头将其弄清楚,但实际上,大多数人都不能说清楚,只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例如已经实践的拍摄与尚未实践的拍摄是不同的,区别在哪里?一拳或一冲程的速度不均匀,有快,慢,重和轻,有启动和停止以及移动和控制,李连杰的功夫电影很帅,但看上去是假的。
细节方面的落差自然的就不可能攻击对手,这是功夫电影中的一个普遍问题,但电影“师父”强调现实主义,因此更为明显,说到功夫电影,未经训练的拍摄就是不好,无论武术教练水平多么高,演员都不好,效果也不好,因此你所练习的不仅是花哨的,而且你可以完美地控制自己的动作,这是普通人无法做到的功夫电影表现出这种“不同”,如果不表现出来,就不会被认为是成功的。
③ 如何评价电影《师父》
能吸引我看这部电影的也只有影帝廖凡,结果整部电影看下来感觉还不错,至少比一些评分很高但是空洞没有任何实在意义天价演员饰演的配音大电影有趣多了。
④ 怎么评价电影《师父》
电影《师父》反映的大概是上个世纪20年代天津武术界的混乱和社会的动荡。该电影以师父陈识和徒弟耿良辰踢馆为主线展开情节,揭示了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诚实与狡诈,以及师徒二人在情节推动下的人格升华 。
武打动作贯穿整部电影,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可一饱眼福。缺点是不够真实,不仅有花架子的感觉,而且武功上让人难以置信。如师傅陈识在和天津武林界各门派掌门人对打时,对方却不堪一击,三两下就被撂倒,过于夸张。另外,该剧主题不够明确,不知道要表达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⑤ 《师父》影评
说爱情的动作片
——电影《师父》观后感
“有些事,不老想不起来。”郑山傲如是说。
当做回答陈识愤怒的质问:”你当天津武行的头牌二十几年,早为什么不做!现在却让我来做。”
郑山傲说临老了,想退出的时候留点名声。有些事不老想不起来。这话很对,不过没有说全面。实际上在失去前,人往往想不起自己曾经拥有的。郑山傲年青时武功既高声名自来,不需刻意经营什么。如今到了拳怕少壮的年纪,不能不耍一些苟且的手段。然而机关算尽,却被自己的徒弟陷害。最后不得已远走巴西种可可,带着卖了半辈子名声换来的钱财(尽管不是自愿)和夜总会认识的大腿舞女。临走时陈识相送,提醒道,“小心这个白俄女人,你们毕竟年数相差太多。”
老郑洒脱一笑,“她自幼受穷,难免会自私一点。但,男人的钱不就是给女人骗的吗?”
这句话好,潇洒。乱世中尽显枭雄本色。
《师父》这部电影是十足的动作片,而且是独有的纪实武侠。有人这样描述这部电影,“徐以南拳北上天津,为求拳名扬世为线索,言津门旧日武林善恶人性,繁复仪轨。言世风变转,人皆如飘蓬。一个人的大事,一门拳的大事,在浑浊的江湖,都要拆解为猥琐的小行径,才能通达运转。这不是因为事情不周密,人情不深厚。是世上从来,不容有真的英雄。”
有这段话,电影中许多事已不必再说。天下熙攘,这世上的人儿啊,皆是为了名利而聚散,又为爱恨所牵挂纠缠,不是世不容英雄,世上本无英雄,只有爱你的人情愿为你做英雄,而你的英雄恰是他人仇寇。剧中酣畅淋漓的动作打斗固我所喜,然而这部电影不同,最打动我却是它的感情戏。不同于偶像剧热情奔放的爱情和战争片的兄弟情义。它向我展现出人性中近乎真实的爱恨情仇。
陈识与郑山傲约在起士林餐厅,餐桌上剑拔弩张。起士林的一位女服务员就静静的站着,她的眼如远山,淡而确定不移。
她叫赵国卉,(名字俗气的很,相当于你班上有个同学叫李校,但她名副其实是美丽的花姑娘)。名字里带国的女人心气比较高吧,陈识第一次说要娶她,可惜人正眼也不看,嗤笑道“这不是我最好的命,我最好的命是被一个旅行的外国绅士看上,远嫁巴西种可可。”
他与陈识的结合表面看只是一场交易,在嫁陈识前,陈识与她约法三章,“我在天津做的事,不要问,猜到了,不要说”
她说,“我是嫁人不是卖身,你得给我句话,见你的心意”
陈识骤然亮出双刀,目光坚定道,“自十五岁起,每日挥刀五百下,这个数管住了我。从今日起,我以你为约束。”
赵国卉认可了这句话,提了两个小要求。“一个月逛一次街”“住在贫民窟不能张扬,只逛不买”,“一个月吃一次螃蟹,天津九条河,螃蟹不值钱。”“螃蟹管够。”
这段话的格调相比“你愿意吗我愿意”也不遑多让。但这时候两个人还谈不上感情,更像是一种对彼此交易的承诺。
直到后来逛街赵国卉误入鱼龙混杂的棚户区,被几十个混混纠缠时,陈识寻来以一手六点半棍,干脆利落的英雄救美。陈识背着赵国卉走过长长的弄堂回家,此时二人才开始袒露心迹,互诉往事。陈识当时已经意识到事情也许不会很顺利,说一旦事败会带她回广东。赵国卉很坚决的说,“先说好,如果你回广州我不跟,天津的姑娘不外嫁。”“你是神的安排,等你回广东留给我一张照片,我也把你当神。”
“这辈子嫁过了,多谢你”。在走出弄口时,天津姑娘感到陈识脚步顿了顿,她靠在他耳边轻声说,“再背我一会。”
陈识去武馆为徒报仇前夕,把毕生积蓄的珠宝财物留给赵国卉,说,照片来不及拍了。明日在火车站等我,车票已买好,如果我没来,你就乘车南下,不必去广州,随便在哪一站下。十年后再回来。此时的陈识是全心全意的,他自以为为她考虑的周全。赵国卉并没有去火车站,而是出现在武馆的斜对面一家面包店里坐着,眼如远山,淡而确定不移说着深情的话:“今天我求一个人活着,这个人现在离我200米,我心念不强,再远,怕不能应验。”
当他破门而出,她不顾一切追上去的时候,终于明白自己的心意。追到火车站到底还是错过了,面对蒋雯丽饰演的武行帮派老大邹邹馆长,她即是解脱又是自豪,说:他犯的事,我担了。
陈识从武馆复仇后破门而出,逃到茶馆挥手一刀劈飞追杀的路人甲之一,在后者脸上拉出一道血肉模糊,说:“这道疤,我留的,是你一辈子的荣耀。”然后开启主角光环,此时抛开名利的束缚,放弃追逐扬名的碎梦后,整个精气神都幡然一新。虽是去亡命天涯却似闲庭信步。套用紫霞仙子迷至尊宝的话,连逃跑都跑的那么帅。凭了这飞扬的自信和潇洒,才有了接下来单挑群雄,技压四方的巷战,其八斩刀锋芒毕露,步法腾挪自如,行云流水,打的津门一众好汉摧古拉朽般。
与年轻人耿良辰的爱情不同,耿良辰临死前怕吓着茶汤女,在远处深深的狠看她一眼,转身离去。“她是这辈子记下的人,下辈子碰上,要认出她”。
陈识一路奋战到了火车站,没有看到赵国卉,二人养的宠物小狗却在。他抱着狗,那一瞬别头忍住了哭。自言自语的说:“她坐前面一班车走了”。是替她解释,也是对自己劝慰,毕竟她已经有了心中的神,不如相忘于江湖吧。
言语不及意深,我写字能力又比徐浩峰导演的能力不及万分之一,所以还是推荐看看这部电影。你有没有阴差阳错的往事,有没有擦肩而过的旧识和触不可及的梦,这部动作片可能会以歪打正着的形式撩到你的心弦。
(此文转自网络)
⑥ 都说电影《师父》的评价很高,为什么我感觉里面的打戏那么假呢
《师父》这个电影的打戏假吗?
可能是因为你不会功夫吧?师傅里的功夫可以说是最去伪存真的了!教科书级别。没有浮夸的表演,没有天马行空,一招一式简洁明了,直击要害,攻防兼备,恰到好处,真实的功夫就是这样,我只要有时间就会细细揣摩研究一番,为什么?因为那是八卦掌版本的咏春,属于内家拳系列。
⑦ 为什么感觉《师父》打戏那么假
啊?《师父》这个电影的打戏假吗?!可能是因为你不会功夫吧?师傅里的功夫可以说是最去伪存真的了!教科书级别。没有浮夸的表演,没有天马行空,一招一式简捷明了,直击要害,攻防兼备,恰到好处,真实的功夫就是这样,我只要有时间就会细细揣摩研究一番,为什么?因为那是八卦掌版本的咏春,属于内家拳系列。正哦:功夫摆在你面前你都不知道?好好想想。
看过《师父》 演的很真实 武打形式突破很大 没有那些激烈对抗 高飞低遁的镜头 就是一招制敌 给对手致命一击 有点像古龙笔下的高手 只需要一招 就够了
《师父》的故事线也很不错的 一些所谓的名门正派 大的武术世家 都视师父(廖凡)为江湖异类 纷纷打压 时时刻刻欲除之而后快 觉的廖凡违反了武术界的规矩 打破了一直延续的老传统 不搞你搞谁!
细品品 总觉得故事有点熟悉 晚上听郭德纲于谦两口子一唠嗑 才发现原来廖凡演的师父原形就是郭桃儿[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师父》这部电影立意很好,就是拍的有点神神叨叨的!为什么?因为故事主线略显老套,只能把注意力分散到其他方面了!如果真实生活如电影里那样,人岂不是要压抑了?相反,它对武术的刻画倒是比较接近真实的!
其实,所谓武术就是一帮江湖骗子,形成一个大的黑势力,垄断武术行业,攫取利益!
有没有真本事的武术?有!但是很快,因为影响到其他团体的利益,而被群起而灭之!这就是江湖,这就是 社会 !
所以说,影片刻画的还是比较现实的!
武术是什么?关注点已经不是武术本身,而是围绕武术形成的江湖和 社会 !
在那个黑暗的 社会 里,生存是王道!大家都在为了生存而努力,这就包括为了生存而妥协,而做一些违背本心的事情!
试想,有几个纯为武术而存活下来的呢!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以前的功夫片,很假,师傅这个片一样假,纪录片,有以前的叶问等视频,就是街头打架的乱拳。
真正的功夫片,就是,散打和UFC等
真打的话,就是禁片了。。。
其实完全可以仿照此片 拍一片好莱坞S级的纯暴力片,绝对火。。虽然只能在内地看盗版,,但是周星驰也是靠盗版火了的啊!!!
假吗?来真的怕是要出事吧,功夫就是讲究一招制敌,哪来那么多的过招,感觉电影还原了真实的功夫,很赞的电影。
这个打戏太假了,拿个竹竿轻轻一点人就跟死了似的倒下不动了,老头整一大刀端着都费劲还打斗。除了打斗的场面利索了些,没有其他电影那种花拳绣腿来来回回半天之外,还是假的很。
我是练武之人,懂功夫片的人很多,到我觉得拍的好的只有徐浩峰一个人。《师父》更是如此。
最真实了。你被功夫电影洗脑了吧,那种抬高腿踏人脑袋还旋转半圈的。我有限知识,以前北方有一门脚功夫抬腿不过膝盖,快狠毒。你被别人踏脚面一下试试,很简单道理。要伤人杀人,还不尽快搞定为妙?
箭士柳白猿、师父都不错的电影,真正的武功是杀人的,不是好看的
⑧ 电影《师父》怎么理解
电影要讲述的,就是关于一个外来人,如何打破这个局,并为之付出的故事。
廖凡饰演的南派宗师陈识,从南洋辗转来到天津,为的是开一家武馆,将平生所学发扬光大,却遭遇到蒋雯丽饰演的邹馆长的百般刁难。
徐浩峰电影《师父》究竟讲了什么?3点告诉你答案
武馆本应是教人习武,在邹馆长等人的控制下,却是从不教人真功夫,只是为了开馆挣钱,从中盈利。
她并不会多少功夫,却能做到这个位置,在于她对于人情世故的掌控与运用。
一方面,她与金士杰饰演的郑山傲暗中联合,帮助她控制天津18武行,另一方面与郑山傲的徒弟,黄觉饰演的林希文暗中串通,操纵江湖,最终因为陈识的出现,而打乱了他们的阵脚。
这部电影的精彩,在于以下3个地方:
第一,大背景里面有小背景。
一方面,郑山傲从白俄舞女的步伐里,看出西洋人对于武术的研究,担心被他们所超越,决心重振江湖,这是一个大的背景。
另一方面,随着军阀混战,郑山傲认为“武馆必没落,前途在军界”,他一边培养自己在军中的弟子,一边也暗中做着准备。
徐浩峰电影《师父》究竟讲了什么?3点告诉你答案
如果说这两个是这个故事的大背景的话,那么,天津武行的错综复杂,就是故事的小背景。
邹馆长一方面想控制天津18武行,实现为她所控的目的,她就暗自联合武行老大郑山傲,以及军界新星林希文,同时阻止陈识的北上,想方设法阻止他在天津开设武馆。
这两重背景,就是这个故事发生的宏观层面,一方面他们想振兴武林,一方面又看到这种大的发展趋势,已经认识到可能会大势已去,但是还试图从中寻找空间,体现了一种纠结,复杂的矛盾心理。
徐浩峰电影《师父》究竟讲了什么?3点告诉你答案
第二,大情感里有小情感。
对于主人公陈识来说,他的大情感,就是对于咏春拳的发扬光大,希望能够在中华武术的中心天津开设一家武馆,不仅教人习武,而且教的是真功夫。他不为自己,为的是平生所学,以及心中大爱。
从这方面来说,他是一个大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另外,他在北上天津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一系列挫折,无奈只得曲线救国,绕道而行。
徐浩峰电影《师父》究竟讲了什么?3点告诉你答案
这时他收了一个徒弟,名叫耿良辰,本来想的是借助这个徒弟,帮助他完成开设武馆的目的。后来,他对徒弟产生了情感。看到徒弟被人暗算后,出手相救。
这里面的小情感有多个层面,不仅是陈识对于他的徒弟有情感,郑山傲对于他的徒弟也有情感,知道徒弟算计自己后,他本来有机会打败徒弟,却在关键时候松了手,可见他对徒弟的情感之深。
第三,大故事里有小故事。
大故事就是陈识与邹馆长对峙这条线,在他遭到暗算后,决心反抗,并与各路高手逐一过招,却并不伤害他们,最终保全了自己。
小故事就是陈识与赵国卉这条线,以及耿良辰与卖茶女孩之间的那条线,他们各自有一段自己的情感故事,又恰如其分地融入到这个大的故事之中。
此外,还有郑山傲,陈识,耿良辰这三个人的故事,分别代表了武林江湖的老中青三种势力。
徐浩峰电影《师父》究竟讲了什么?3点告诉你答案
一个是明知自己已经老去,只想着退隐山林,保住名声地位。
一个是承上启下,在与老一辈的交往中,一方面感到压力,大势,一方面又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
一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横冲直撞,有着一股子冲劲,在跌跌撞撞中离开,却唤醒了陈识心中的侠义精神。
与他们三个相对应的,是另外两条完全不同的路,一个是邹馆长,她心中想的是继续延续这条老路,不教真功夫,保住自己和武行的地位,能拖一天是一天,没有改革的想法,而是周旋各派势力,从中获取发展空间。
徐浩峰电影《师父》究竟讲了什么?3点告诉你答案
一个是林希文,他常说“我以为这辈子见不到一个有骨气的人”,表面是夸赞别人,实际是标榜自己。他想给武行寻找另外一个道路,就是投靠军界,为他积攒威望和实力,换来向上的资本。
电影《师父》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对于多条并行线索的完美处理,让它们各自行事,互不干扰,又互相补充,互为表里。
在眼花缭乱的打斗中,在错综复杂的环境里,在人情世故的江湖里,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侠义精神,电影告诉了我们一个答案。
结尾处,陈识在南下的列车里,打开了那本浸透着耿良辰鲜血的书籍,这个镜头力透纸背,无声地诉说着这一切。
⑨ 如何评价电影《师父》
《师父》中的武林故事,并非人们印象中的家国大爱、快意恩仇的热血江湖,而是宛如一曲悲歌。该片的故事充满了悲情色彩,当徒弟因师父而死,师父却并未醒悟,依旧为了自己的大业知难而行,最终却落得仓皇而逃的结局。
徐浩峰对人物塑造和故事构造都突出了写实,他写的是现实武人,并非臆想出来的武侠,着力点在他们的真实生存状态和近代武馆的揭秘。所谓的宗师也不过是凡人的角色,和以往武打片中那些快活驰骋的大侠们大相径庭,也使得这个故事别有一番滋味。
幕后花絮
1、廖凡为拍摄该片“闭关”两个月刻苦练功,每天早晨凌晨四点就起床“死磕”刀桩学习咏春拳,开机前累计练习功夫超过了720个小时。
2、拍摄期繁重的武打戏份,常让廖凡伤痕累累。膝盖、肩膀多处受伤,其手指多次被兵器砍伤,左手险些骨裂。面对受伤,廖凡总是先顾拍摄,往往是等到拍摄结束后,才去处理伤势。
3、该片在烈日炎炎的高温天气下拍摄,主创们要身着厚重的长衫、西服、盔甲等戏服,手拿重量级兵器“耍功夫”,每场戏下来都会汗流浃背。
4、该片是宋洋与导演徐浩峰合作的第三部武侠片。宋洋并不会功夫,为了拍摄该片被导演送去泰安的一所武术学校专门习武。
5、徐浩峰与廖凡在拍戏之前达成过协议,如果廖凡拳法能够练好就对外告知其是咏春,练不好就另起名称。
⑩ 电影师父中为什么娶白俄女子
因为爱情。
电影《师父》是一部非常特别的武侠片。无论从镜头语言还是表现形式来看,这部电影都是非同寻常的。他没有通常的飞檐走壁,没有非黑即白值,没有特殊效果,甚至没有慢动作。他为我们重现了“旧武侠”电影的感觉。
《师父》讲述了南拳北上的故事。南方小拳“咏春”的继承人陈识想在天津教徒弟,但受不成文规则的限制,陈识必须先隐姓埋名教徒弟代替踢馆。在踢馆成功之后,学徒被赶出天津,师父离开去教学徒。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徒弟耿意外被武功杀死,他因陈识一辈子受武功限制的愤怒,违反了规则,为徒弟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