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音乐图片 > 上海电影交响乐团音乐会

上海电影交响乐团音乐会

发布时间:2022-12-22 17:12:33

⑴ 2013新春祝福世界经典圆舞曲集锦”--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音乐会购票地址

您好,2013新春祝福世界经典圆舞曲集锦”--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音乐会,2013-01-11在国家大剧院 音乐厅演出,购票地址:http://www.228.com.cn/ticket-11662052.html?source=zd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到您,预祝观演愉快^_^

⑵ 青春之歌上海交响乐团首席柳鸣小提琴独奏音乐会

今晚上海交响乐团演艺厅上演了一场《青春之歌上海交响乐团首席柳鸣小提琴独奏音乐会》。柳鸣是上交最年轻的首席,师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徐惟聆,在校就读期间就成绩优异,有过许多登台经验,不仅在贺绿汀音乐厅举办过个人独奏音乐会,还多次与国内知名交响乐队进行合作担任独奏小提琴。今晚她另一位青年小提琴家孙揽月,上交青年指挥张橹以及吉他演奏家吴优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室内乐音乐会。

今晚第一首曲目是比利时小提琴家、作曲家尤金·伊萨伊的《e小调第四独奏小提琴奏鸣曲,作品27之4》。这位著名的小提琴家四岁就在父亲的启蒙下开始学琴,1866年考入列日音乐学院,但因家贫而辍学。后来小提琴家亨利·维厄听到了他的演奏,帮他重返音乐学院,拜在著名教授马萨尔门下,他也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在学院比赛中获得金奖。伊萨伊成名之后凭借卓越的琴技和俊朗的外貌深受追捧,他在舞台上的演奏就像才华无限的君王,曾被20世纪杰出的演奏大师米尔斯坦誉为“小提琴家中的沙皇”。

当时有很多作曲家为他创作曲目,而他却自己写了六首小提琴无伴奏是献给当时的六位小提琴界顶级大师:约瑟夫·西盖蒂、雅各布·蒂博、乔治·埃内斯库、弗里茨·克莱斯勒、克里克伯姆和曼纽尔·奎罗加。这首《e小调第四独奏小提琴奏鸣曲,作品27之4》是献给克莱斯勒的。

伊萨伊的无伴奏小提琴作品不仅颠覆了当时小提琴音乐的创作技法,而且高难炫技,被誉为继巴赫和帕格尼尼的无伴奏小提琴之后,既有古典传统又有现代精神的杰作,他在小提琴技术的开掘上也达到了淋漓尽致的境界。这些作品对于小提琴演奏家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不过今晚柳鸣很好地完成了这部难度高超的作品。接着她又在张橹的钢琴伴奏下演奏了伊萨伊的《两首玛祖卡》。

海因里希·威尔海姆·恩斯特是音乐会中难得听到的另一位作曲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小提琴家。1825年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出于对帕格尼尼的崇拜,他在小提琴技术上刻苦专研,之后也成了帕格尼尼的强大对手。恩斯特的创作经常体现出这种竞技的影响力,繁复的复调手法演奏难度极高,对小提琴家是巨大挑战。今晚难得有机会听到他的《罗西尼[奥泰罗]幻想曲》和《两首夜曲》。

柳鸣还跟吉他演奏家吴优一起合作了皮亚佐拉《探戈的历史》中的第二和三乐章,跟之前两位作曲家的作品完全是不一样的风格。最后她跟孙揽月,张橹带来了莫斯科夫斯基的《为双小提琴和钢琴创作的g小调组曲,作品71》,小提琴和钢琴的华丽音色让人印象深刻。

在最后返场之前,柳鸣坦言在上交开独奏音乐会还是第一次,所以她很紧张,不过后来越拉越放松。的确今晚演出非常成功,特别是最后一首,无论是技巧还是情绪都表达得极为到位。今晚的曲目也是年轻的音乐家不断突破自我的勇敢尝试,才让我们有机会听到技术多样化,色彩丰富的小提琴盛宴。

   

⑶ 交响乐在中国如何发展

从无到有的根本转变
1949年建国时,各行各业都开始从百废待兴的状态中恢复和发展起来,作为音乐文化中高品位代表的交响乐,同样受到了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特殊重视,建国不久,一些后来在中国交响乐发展史上起到过重要作用的乐团先后成立,如北京的中央乐团和中央广播交响乐团分别于1953年和1956年成立,再加上1953年正式成立的新影乐团以及由老区中央管弦乐团演化而来的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等,组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首都交响乐演奏阵容。而在上海,除了早在1879年就已成立的上海交响乐团(1956年正式命名)外,上海电影乐团、上海广播乐团等,也都在上世纪50年代中陆续成立,与此同时,在祖国南方的广州,也于1957年成立了当时的广州乐团(现广州交响乐团的前身),上世纪70年代后,北京市也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乐团——北京交响乐团。这些交响乐团的成立,为新中国交响乐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做出了极其有益的贡献。
新中国创建后,随着国家建设的高潮迭起,各个交响乐团都在自身的范围内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个时期,交响乐团的专业起点低,演奏员的水平参差不齐,乐器的质量也很一般,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老一辈音乐家们本着艰苦奋斗、刻苦学习、勇于实践的精神,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使我国的交响乐演奏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高,而当时以前苏联为首的部分音乐发达国家所派来的援华专家,亦对我国交响乐演奏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上世纪50年代,国家为了加快培养交响乐方面的艺术人才,先后选派了若干批优秀音乐家赴前苏联以及前东德等国家留学,用以强化优秀音乐人才的专业素质。这其中,李德伦于1953年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黄晓同于1956年赴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韩中杰于1957年赴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学习,郑小瑛于1960年赴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袁方于1956年入柏林高等音乐学校学习,这些指挥家学成回国后,迅速成为中国各主要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并很快发挥出了他们各自的重要作用。而除指挥家外,亦有许多其他方面的演奏人才分期分批公派出国留学,他们学成回国后也立即成为国内各大交响乐团中的业务骨干。
深入实践与提高的有益步骤
新中国交响乐事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广泛的艺术交流和深入的艺术实践,当时一批批国外援华专家,以他们的辛勤努力,将世界先进的技术理念和艺术经验传授给年轻的中国音乐家,为刚成立不久的各个国家级乐团打下了交响乐演奏的基础,并在这种基础上逐渐发展和建立起系统化的演奏体系。以中央乐团为例,上世纪50年代,这个乐团曾在前东德著名指挥家戈斯林教授的指导下接受东欧学派的严格训练,这段时期乐团掌握了一大批欧洲古典和浪漫乐派的经典作品。上世纪70年代末,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又给中央乐团带来了全新的艺术气息,他那严谨热情的指挥风格和高精尖的指挥技术,使中央乐团的音乐家看到了当时世界先进的交响乐演奏技术并感受到了全新的艺术表现理念。进入80年代后,中央乐团又在美国指挥家大卫·吉尔伯特的一段集中训练下获得了新的提高,这期间,他们开始接触到更加广泛的曲目,其中包括巴托克、科普兰、斯特拉文斯基等现代作曲家的作品(这三位只是无数外国专家中的最有代表性的)。正是因为有了严格系统的专业训练和不断的艺术交流,中央乐团在上世纪的数十年中,一直以国内最高水平的演奏而活跃在交响乐艺术的领域中,当时它举办的星期音乐会吸引了大批音乐爱好者,而作为国家乐团的代表,它亦在几十年中陆续出访过美、日、韩以及欧洲各国。
创作的硕果成为交响乐事业发展的催化剂
新中国交响乐事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各地交响乐团的诞生以及演奏水平的提高上,而交响乐创作上的累累硕果业已成为这项事业发展的催化剂。建国后成立的“国”字号交响乐团,在经过若干年的技术训练和演出实践后,已经能够将莫扎特、贝多芬、德沃夏克等欧洲古典及浪漫作曲家的经典作品系统完整地演奏下来,这就使其具备了演奏创作作品的技术实力和经验。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专业作曲家的作品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乐团的节目单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李焕之的《春节组曲》,马思聪的交响组曲《山林之歌》、《第二交响曲》,施咏康的交响诗《黄鹤的故事》,辛沪光的交响诗《嘎达梅林》,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何占豪、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罗忠镕的第一、二交响曲,《十三陵水库落成典礼序曲》,瞿维的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陈培勋的《第二交响曲》(清明祭),朱践耳的《节日序曲》,王西麟的交响套曲《云南音诗》吕其明的管弦乐《红旗颂》等。“文革”期间虽然作品很少,但却出现了日后被奉为经典的交响音乐《沙家浜》、交响音乐《智取威虎山》以及钢琴协奏曲《黄河》。改革开放后直至近代,交响乐的创作更是欣欣向荣,一批批杰出的青年作曲家脱颖而出,他们的创作大胆新颖,很多优秀作品已接近和达到世界水平,如陈怡的管弦乐《多耶》,陈其钢的大提琴协奏曲《逝去的时光》,郭文景的笛子协奏曲《愁空山》,瞿小松的交响组曲《山与土风》,刘湲的管弦乐《土楼回响》等。还有一批老当益壮的前辈作曲家,更是写出了他们的时代绝笔,如朱践耳的全套十部交响曲,罗忠镕的《暗香》,杜鸣心的钢琴协奏曲《春之采》等。
新时期的转型带来的巨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交响乐事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交响乐艺术领域也吹响了改革的号角。1996年,原中央乐团被改编为中国交响乐团,2000年,中国爱乐乐团又在原中央广播交响乐团的基本建制上,通过广泛的社会招聘而组建起来。随后,深圳、广州、青岛、厦门等地,都先后完善和创建了新型的大编制交响乐团,这些交响乐团(包括中国爱乐乐团、中国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北京交响乐团),都在努力追寻一个新的目标,那就是交响乐团的职业化,将原来由国家统管的专业化乐团改成国家与赞助团体共同参管的职业化乐团,乐团在形式上借鉴西方标准职业化乐团的模式,采用艺术总监管理制和业务人员聘用制,创建音乐会演出季,努力使艺术水准得到全面的提高。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国各职业交响乐团的演奏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很多乐团的演出季完整、突出而富有特色,这其中,中国爱乐乐团的业绩最显著,他们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中国交响乐演奏艺术的巨大跨越,几次高水平的世界巡演,在国际上展示了中国新一代音乐家的独特风采。而中国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厦门爱乐乐团,也分别在各自的出访演出中为祖国争得了光彩。
如今,祖国神州大地上已经诞生了17个职业化交响乐团,这个数字若比起音乐发达国家还差得很远,但对我们来说,它已经很有吸引力了。然而,中国职业化交响乐团的发展仍有着很多不足之处,每个乐团的固定听众群体还尚未完全成形,而自身建设中又存在着许多方面的弊病和缺憾,最重要的是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牢固而宽泛的音乐艺术氛围与环境,这一切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去认识、提高和完善。

⑷ 历史上总共有那些乐队或者歌手在香港红勘体育馆开过演唱会50分悬赏

朋友,不是我不想认真的回答你,只是真的真的太多了,所以我尽我最大努力给你红磡自1983开馆以来的几个“第一”以及历史场次数量前十的排名!希望对你有用!

第一个在哪开演唱会的歌手:男:许冠杰,女:甄妮,乐队:beyond

第一个在那开演的台湾歌手:女:蔡琴,男:王杰,乐队:五月天

................内地歌手:女:那英(唯一一个),男:何勇,张楚,窦唯(中国摇滚乐势力那场),乐队:唐朝(跟何张窦一场),若是内地的不算上面的合演,那男歌手应该是张敬轩

................澳门歌手:唯一一个:soler乐队

................国外歌手:男:光良(马来),女:孙燕姿(新),乐队:安全地带(日本)

历届总场数排名:
第一名:谭咏麟 (总场次166场)
谭咏麟84演唱会 1984年8月4-9日 (6场)
谭咏麟1985年超白金演唱会 1985年7月9-28日 (20场)
谭咏麟1986万众同欢演唱会 1986年8月12-31日 (20场)
谭咏麟87演唱会 1987年7月10-26日 (17场)
1989年谭咏麟彩色浪漫演唱会 1989年7月31日-8月11日 (12场)
1989年谭咏麟浓情浪漫演唱会 1989年8月13-24日 (12)
1989年谭咏麟再续浪漫演唱会 1989年9月7-9, 11-21日 (14场)
1991年谭咏麟变幻迷情演唱会 1991年7月26日- 8月7日 (13场)
1991年谭咏麟梦幻迷情演唱会 1991年8月10-22日 (13场)
1994年谭咏麟纯金曲演唱会 (红馆) 1994年5月13-17日 (5场)
2000谭咏麟魅力千禧演唱会 2000年2月4-11, 18-19日 (10场)
谭咏麟2001飞一般演唱会 2001年 (8场)
2005浓情三十年演唱会 (11场)
第二名:徐小凤 (总场次157场)
1985停不了的动感徐小凤演唱会1985年2月20、22日-3月2日 (8场)
1985停不了的动感演唱会延续篇 1985年7月 (10场)
1987金光灿烂徐小凤演唱会 1987年8月27日开始 (22场)
1989金光灿烂徐小凤年演唱会 1989年大除夕夜开始 (33场)
1992金光灿烂徐小凤演唱会 1992年7月8日开始 (43场)
1995农历新年徐小凤演唱会 1995年1月尾王2月中 (18场)
2005金光灿烂徐小凤演唱会 2005年7月23日--8月13日 (22场)
第三名:梅艳芳 (总场次147场)
1985梅艳芳尽显光华演唱会 1985年12月31日至1986年1月14日 (共15场)
1987-88百变梅艳芳再展光华演唱会 1987年12月24日至1988年1月15日,19至23日 (共28场)
1990百变梅艳芳夏日耀光华演唱会 1990年7月20日至8月18日 (共30场)
1991-92百变梅艳芳告别舞台演唱会 1991年12月23日至1992年1月5日,8至17日,21至27日 (共30场)
1995梅艳芳一个美丽的回向演唱会 1995年4月14日至28日 (共15场)资料
1999百变梅艳芳演唱会1999 / 梅艳芳演唱会'99延续篇 1999年4月30日5月1日,3至7日,9月9至12日 (共11场)
2002梅艳芳极梦幻演唱会 2002年3月28日至4月6日 (共10场)
2003梅艳芳经典金曲演唱会 2003年11月(共8场)
第四名:张国荣 (总场次121场)
1985年香港演唱会 1985年8月 (10场)
1986年香港演唱会 1986年12月 (12场)
1988年百事巨星张国荣演唱会 1988年7月 (23场)
1989告别乐坛演唱会 1989年12月 (33场)
1996跨越97演唱会 1996年12月12日开始 (24场)
2000热情演唱会 2000年8月 (13场)
2001热情演唱会压轴篇 2001年4月 (6场)
第五名:张学友 (总场次116场)
1987香港演唱会 1987年1月 (6场)
1991年每天爱你多一些演唱会 1991年9-10月 (9场)
1993年学与友演唱会 1993年9-10月 (25埸)
1995年友学友演唱会 1995年8-9月 (34场)
1999年友个人演唱会 1999年2-3月 (30场)
2003年张学友音乐之旅 2003年1月 (12场)
第六名:刘德华 (总场次114场)
1993 刘德华93演唱会 (20场)
1994 刘德华94演唱会 (20场)
反转红馆倒转地球刘德华演唱会96 1996年 (20场)
1999 刘德华99演唱会 1999年8月7-21日 (15场)
AndyLau and friends 绿色生活慈善演唱会 2000年9月13日 (1场)
2001刘德华夏日fiesta演唱会 2001年8月17-26, 27-28, 29-31 (15场)
2004年演唱会 (15场)
2005年演唱会 (8场)
第七名:许冠杰 (总场次112场)
1983年香港演唱会 1983年5月5-7日 (3场)
1987年相识廿载情演唱会 1987年10月6-9日 (4场)
1989十万人大合唱演唱会 1989年 (10场)
香港情怀90演唱会 1990年 (10场)
1992光荣引退演唱会 1992年 (41场)
2005继续微笑演唱会 全年四次(44场)
第八名:黎明 (总场次110场)
1992一夜倾情演唱会 1992年10月7-16日 (10场)
1993夏日倾情演唱会 1993年8月8-24日 (15, 21, 22加日场,因台风要在25日补一场)(20场)
1995那一夜我们在霓虹下起舞 1995年11月2-27日 (26场)
黎明的Live Version 1997年 (20场)
Leon Live99 1999年11月 (23场)
2001 Leon Live is Live 2001年14-16, 21-25, 28-31日 (11场)
2005演唱会 (6场)
第九名:林子祥(约100余场)
(具体场次记录不详)
第十名:郭富城 (总场次98场)
1994狂野郭富城诱惑演唱会 1994年10月28日开始 (16场)
1995郭富城纯美纯真演唱会 1995年 (1场)
1996郭富城最激演唱会 1996年 (18场)
1997郭富城呼风唤爱演唱会 (1场)
1998 百事郭富城一变倾城演唱会 1998年10月10日开始 (25场)
1999爱心无限2重奏慈善演唱会 1999年8月30-31日 (2场)
2000郭富城LIVE ON STAGE演唱会 2000年12月8日开始 (28场)
2002郭富城绝对慈善演唱会 2002年1月9日 (1场)
2005舞林大会演唱会 (6场)

⑸ 百老汇经典音乐剧&世界经典名曲交响乐

还在担心台风“烟花”会影响晚上的音乐会,还好风雨未至。今晚在上海音乐厅演出的埃可森特交响乐团,是由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国家一级指挥、教育家黄晓同先生的学生,现任中国广播艺术团电影乐团常任指挥范焘先生担任音乐总监。乐团建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古典音乐的推广,用优美的旋律迎接观众来到音乐的美好世界。这场《 百老汇经典音乐剧&世界经典名曲交响乐》的节目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曲目,音乐家们精彩的表演让我们再次重温经典。

上半场在百老汇著名音乐剧《剧院魅影》的组曲里拉开序幕。这部1988年在百老汇首演的剧目是韦伯的重要作品,至今盛演不衰。接着歌唱家周娟娟演唱了其中最感人的唱段《祈盼你此刻重现》,这首充满矛盾痛苦的曲子深情委婉,表现了女主人公既想摆脱魅影的纠缠,又害怕无助,她来到父亲墓碑前倾诉自己的悲伤,期待父亲能给她力量。而吴俊鹏带来的《爱之乐章》则充满了魔力。

在伊力尕演唱了《想着我》《斯卡布罗集市》之后,好听的《美女与野兽》《音乐之声》组曲让我回忆起了童年的时光。这两部电影都是看过很多次的,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里面的音乐都非常喜欢。乐队演奏的组曲改编版让音乐更加丰富立体,需要感染力。接着丁臻滢为大家演唱了音乐剧《猫》里面最又名的插曲《回忆》和。电影《卧虎藏龙》里的《月光爱人》。作曲家韦伯与剧作家蒂姆莱斯联手创作的,带有摇滚风格的音乐剧《万世巨星》是一部思想大胆又极具艺术性的作品,虽然没机会看过,不过今晚音乐会有机会一饱耳福。

音乐会的下半场在我们熟悉的《花之圆舞曲》中继续精彩。在优美流畅的旋律里仿佛来到了一场盛大的舞会……接着是《冰雪奇缘》以及《爱乐之城》里的经典音乐。吴俊鹏演唱了《狮子王》里的《今夜感受我的爱》这首诗意浪漫的情歌虽然听过很多次,但他的演唱更有表现力,马上能脑补出剧中两只狮子久别重逢的绵绵爱意。丁臻滢演唱了《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后,吴俊鹏又唱了一首《阿依达》里的《错综宿命》。最后他还和伊力尕深情对唱了《告别时刻》为音乐会画上圆满的句号。

这场音乐会的曲目都很熟悉,虽然很久没有听音乐剧,不过有一阵子音乐剧刚来国内时经常去看,回来也买很多碟看,经常没事就放着韦伯的纪念音乐会。音乐剧与电影音乐可能是自己慢慢爱上古典音乐的桥梁,很喜欢乐队演奏的版本,交响乐的多声部让音乐层次更丰富,更具有感染力,而且一次可以在现场听到这么多好曲子非常满足。最后的彩蛋是在音乐厅发现了贝多芬250周年纪念盲盒,幸运集齐。

⑹ 著名指挥家陈燮阳第一次指挥了那部剧

他第一次指挥的剧是《白毛女》。陈燮阳开创了中国当代音乐史上的多项第一:第一个指挥并录制贝多芬九部交响曲;第一个在中国推行国际通行的乐团演出季制,并实行全员聘用合同改革;第一个率领上海交响乐团进入柏林爱乐大厅演出;第一个指挥民族乐团(中央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中国新春音乐会;第一个指挥并录制中国作曲家朱践耳的交响曲全集和管弦乐曲集;第一个同时担任京沪两大院团的第一把手(陈燮阳于2000年被文化部任命为中央歌剧院院长兼首席指挥);第一个创办民间性的音乐社团——上海交响乐爱好者协会,亲任会长至今。如果把中国现当代交响乐事业比作一部风雨交加而又恢弘磅礴的音乐史诗,陈燮阳无疑在其中写下了可歌可赞、浓墨重彩的乐章。

⑺ 户外音乐活动的意义

户外音乐活动的意义

户外音乐活动的意义,在生活当中,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或多或少的了解过户外音乐活动,现在也越来越多户外音乐活动在外面举行,下面我整理了户外音乐活动的意义,一起来看看吧。

户外音乐活动的意义1

欧美已有百年传统

事实上,交响乐与户外景观和谐交融产生美妙的“化学反应”,并不乏先例——从柏林的森林音乐会、伦敦的逍遥音乐节到纽约的中央公园音乐会、维也纳美泉宫音乐会;

每年夏天,古典音乐都会走出剧场的重重围墙,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在古典音乐的世界中释放激情,这也成为其所在城市的文化象征和荣耀。

自1905年起,每个夏季,纽约中央公园都会举行免费的户外古典音乐会,100多年来从未间断。从每年5月起,那里每周都会有各种音乐会、歌剧,交响乐团和舞乐团在各处演出;

其中既有纽约爱乐交响乐团和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这样世界级的演出阵容,也有来自于民间的团体;既有著名的管弦乐队,也有南美或非洲风格的小型乐团。

在英国,一年一度的逍遥音乐节也有100多年的历史,堪称古典乐迷的盛大节日。逍遥音乐节呈现出与传统音乐节截然不同的场面:在这里听音乐会的人不必正襟危坐地欣赏古典音乐;

相反,听众可以带着野餐盒和野餐垫来到这里,在场地中或躺或坐,以最放松的姿态欣赏世界著名乐团的精彩演出。而且,在演出过程中,乐团指挥也会频频与听众互动,整个乐团和听众一同沉浸在音乐的欢乐气氛之中。

国内城市纷纷效仿

我国户外古典音乐会最早出现在上世纪30年代,当时上海工部局乐团在如今的上海中山公园尝试过仿照英国逍遥音乐节的方式举办户外音乐会。而近年来观众广为熟知的户外演出形式莫过于上海的夏季音乐节。

从2010年起,上海交响乐团开始举办夏季露天音乐会和音乐节这一开放式的音乐盛宴,今年已是上海音乐节连续第四年与观众见面。音乐节期间,上海交响乐团一改传统古典音乐会的宏大主题与严肃气氛,将短小精悍、轻松愉悦的曲目奉献给市民,为民众营造出一种随和、亲民的古典音乐氛围。

如今,在上海,欣赏一场以城市经典地标为“幕布”背景的户外古典音乐会,已成为市民消暑纳凉的首选节目之一。今年夏季,知名的东方明珠电视塔、陆家嘴中心公园等相继举办了各类音乐活动,在广大市民中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也使得高雅音乐与上海城市文化相互融合的形象深入人心。

无独有偶,北京、成都等地近年来也纷纷推出各种类型的户外古典音乐会,城市各大广场和公园仿佛成了“音乐天堂”。

今年初,作为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建团56年来的首次户外演出,国交新年音乐会在海南三亚亚龙湾奏响。当管弦乐《春节序曲》、钢琴协奏曲《黄河》和肖邦的《华丽大波兰舞曲》等经典曲目与三亚美景交织在一起时,令现场无数观众陶醉不已。

国交首席常任指挥李心草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一开始还曾担心户外表演观众会松散,音效也会受影响。但当晚观众认真聆听的态度大大出乎意料。将交响音乐会从音乐厅搬到户外,让观众在享受美景的同时,身心得到了双重享受。”

曲目受限 还要看老天爷脸色

对于在户外举办古典音乐会,很显然,其意义不局限于让观众听到高品质的音乐。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休闲放松的方式,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近高雅艺术,培养潜在观众。因此,户外古典音乐会在曲目选择上就会受到一定局限,往往偏向于选择观众耳熟能详的中外精品曲目,兼顾艺术性与通俗性。

“我们肯定不能演奏一些很深沉或很长的协奏曲,让观众坐在那里一听就是一个多小时,肯定不合适。一般会选择比较应景、欢快悠扬、篇幅比较短小的曲目,还有声乐、独奏的加入,让音乐会更加生动。

大的严肃的作品还是得请观众进到音乐厅,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去欣赏。”国交的一位演奏家表示,在户外演奏时,不能要求像在音乐厅一样安静,人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还必须设置更好的互动,将观众集中起来。

户外音乐活动的意义2

2009年柏林森林音乐会,演出进行到一半,天空开始下起雨来,在淅淅沥沥的阵雨中,乐团依然投入地进行表演,观众也很淡定,撑起雨伞继续享受音乐。

“现场每个人都完全陶醉在音乐中,而且在户外举行音乐会,天气本身也是一个主角,雨天有雨天的特别感受。”一位曾参加过当年柏林森林音乐会的观众至今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一位业界人士告诉记者,欧美普遍流行在夏季举办户外古典音乐会,那里夏季普遍早晚凉爽宜人,而我国大部分地区盛夏则最易遭遇高温、闷热,雷雨来袭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其实我国很多地方适合举办户外音乐会的最好季节应该是秋天,因此不妨把夏季户外演出的时段挪后一些。

普及古典音乐可以很轻松

户外古典音乐会是古典音乐走近观众的有效形式,是西方国家较成熟的一种演出模式。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曾说过,户外古典音乐会是高雅音乐欣赏与假日休闲娱乐完美结合的生活方式,是具大众化、普及化和互动性、娱乐性的高雅音乐演出形式。

“户外音乐会的形式让我们对古典音乐少了些仰视,多了些平视。”很多曾看过古典音乐会的观众在接受采访时都表达了相同的心声,“没有到现场的人是很难想象的,户外音乐会能够在这么轻松、休闲的氛围里将古典音乐送到我们面前,感觉很亲民。”

诚然,听一场室内的古典音乐会,也许观众会考虑着装、礼仪等方面的问题,但户外古典音乐会可以说是为全民打造的,每个人都可以进场观看演出。“

古典音乐的产生原本是为了音乐厅里的公爵贵胄们,因此音乐厅里的音响效果、环境成为其乐器编配的依据。将古典音乐会从音乐厅搬到户外,就好像把观众群体从王公贵族扩大到普通老百姓,让更多的普通观众能轻松欣赏到古典音乐,这样的普及很有意义。”一位音乐评论家如是说。

“如果说观众在音乐厅内感受的是音乐之神圣、高雅,那么在大自然中,人们更多感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 一位国家艺术院团的相关负责人说;

在音乐厅里欣赏音乐是一种仪式化的活动,强化了对音乐的尊重,却拉开了音乐与生活的距离;而户外音乐会恰好消弭了这种距离,为每个人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拥抱自然的机会,从而形成与音乐厅空间的互补。

户外音乐活动的意义3

户外音乐节的兴起与摇滚乐的发展有着很深的渊源,最初的户外音乐节都是以摇滚乐队为主力军,因此,户外音乐节也被赋予了摇滚乐所具有的符号象征。摇滚乐产生之初就代表“批判、斗争”的精神,崇尚平等自由的文化参与,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质,这种“革命”性质象征了户外音乐节所具有的反传统性。

摇滚乐的发展与社会心态的变化密不可分,甚至能够反映社会思想的转变。在一个社会之中,青年人在心态上表现的叛逆往往是由于社会各方的矛盾所带来“压迫”,致使年轻人和外界在交流之间出现了障碍,摇滚乐则成为了年轻人宣泄情绪的载体。

在西方,摇滚乐现场能够使年轻人逃离现实世界,展现平时被现实生活遮蔽的一面,进入一种狂欢模式,形成一种群体“意识”,年轻人将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理想主义色彩的情结寄托到摇滚乐现场之上,赋予了音乐节更为特殊的含义。

户外音乐节开放的空间特点满足了摇滚乐所追求的精神。它不同于室内的'音乐会,它为公众提供了更低的观看门槛,不同阶层、教育背景的人都可以加入音乐节中。它没有座位的分级和约束,所有人都能够在同一个环境之下与音乐和他人进行互动。

环境对音乐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户外音乐节开放的场地构成对群体互动仪式的形成也有着重要影响。户外音乐节的场地多设置在江边、海边、公园等开阔的环境,多是设置在贴近自然的场所,这种开放的交互方式,能使听者和乐队的实现即时互动,户外的空间使得参与者能够最大限度地做出包括身体、声音的即时反应。

户外音乐节的观众区没有固定的座位,这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空间界限被打破,激烈的碰撞,使得人群越来越密集、兴奋,观众也可以尖叫呐喊、大声同表演者进行互动。“节奏的律动、音响的震荡和体能的消耗融合在了一起,表演者和观众共同用身体叙事的方式在实现生命的燃烧”。

这满足了表演者对于音乐交流与反馈的需要。同时,户外音乐节还设置休息区、露营区和“跳蚤市场”等相关区域,参与者可以在音乐节周期内搭帐篷野营,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也是青年人为逃离城市的压力,通过音乐的宣泄来“找回自我”。

当今社会,西方社会的文化价值观正在想国内传播,在青年群体中,对自由平等和个人价值实现的追求正与传统价值观发生冲突,摇滚乐的“反叛性”在西方社会本就是对于传统和自我的深刻反思,是摇滚乐与生俱来具有的精神。

⑻ 问问 2010.9.10伦敦交响乐团上海音乐会的几首曲目名称

第一首是萧邦的夜曲,第二首曲目不知道

⑼ 请教一下一般的音乐会或交响乐团的人员配置

西方管弦乐队的乐器主要有三大组:

弦乐组——由第一小提琴(Violino,意大利语,下同)组、第二小提琴组、中提琴组、大提琴组、低音提琴组构成,弦乐组都不是移调乐器。

木管组——木管组的乐器有很多种类和排列法,比较典型的就是长笛(Flauto)、双簧管(Oboe)、单簧管(Clarinetto,常见的是bB调、A调单簧管)、大管(Fagotto,也根据法语音译叫巴松basson),以上这几件乐器都是管弦乐队木管组中固定存在的,数量都由作曲家定,另外还可加上短笛(FlautoPiccolo,拓展长笛高音音域的乐器)、英国管(CornoInglese)、抒情双簧管(Oboed'amore)、上低音双簧管(OboeBaritono)、小双簧管(OboeSoprano,以上四件都是拓展双簧管音域的乐器,当然它们也有自己的特色)、中音单簧管(ClarinettoContralto/CornoBassetto)、小单簧管(ClarinettoPiccolo)、低音单簧管(ClarinettoBasso,以上三件是单簧管的附属乐器,当然也是拓展音域)、萨克斯管(Saxofono/Sassofono,bB调高音萨克斯管Saxofono-Soprano、bE调中音萨克斯管Saxofono-Contralto、bB调次中音萨克斯管Saxofono-tenore、bE调低音萨克斯管Saxofono-baritono)、倍低音大管(Contrafagotto,比标准大管低八度)。

铜管组——铜管组相对木管组比较稳定,乐器变化不大。有:4件圆号(Corno,也叫法国号,F调)、2件小号(Tromba,D、bE、E、F调)、2件短号(Cornetto)、4件长号(Trorrbone,附属还有次中音、低音、倍低音长号)、2件大号(Tuba,bB、bE、F调)萨克斯号(Flicorno,本调和萨克斯管一样)上面三组乐器在西方管弦乐队中都会存在的(管弦乐这个名字已经体现出来了),另外比较常见还有下面这些:

打击乐组——较为常见的就是定音鼓(Timpani)了,定音鼓有三种:大型定音鼓可奏出大字组F~小字组c;小型定音鼓可奏出大字组bB~小字组f;中型定音鼓多见大字组A~小字组e,也有大字组G~小字组d的。

其他乐器还有小鼓(Tamburo)、中鼓(CassaRullante)、大鼓(GranCassa)、铃鼓(Tamburino)、长鼓(TamburoProvenzale)、三角铁(Triangolo)、响板(Castagnetti)、钹(Piatti)、锣(Tam-Tam)、钟琴(Armonica)、木琴(Xilofono/Silofono)、排钟(Campane)

其他乐器——竖琴(Arpa,Harp——法语)、吉他(Chitarra,Guitar——英语)、曼陀林(Mandolino)、钢片琴(Celesta)、钢琴(Pianoforto,Piano——英语)

以上大约都是在历代管弦乐队中出现的乐器,当然还有一些古乐器就不一一说了。

乐队中的乐器与乐器数量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分类方法按木管组每类乐器的数量来划分,现多见双管制和4管制的管弦乐队:双管制即为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各2支;而4管制的乐队是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个3支再加上短笛(属于长笛)、英国管(属于双簧管)、低音单簧管(属于单簧管)、倍低音大管(属于大管)。另外铜管组的乐器数量是:圆号6支,小号4支,长号3支,大号1支;弦乐器组为:第1小提琴16~18,第2小提琴16,中提琴12,大提琴10,低音提琴8,竖琴1~2架;而打击乐器有:定音鼓4个,镲1对,钢片琴、大鼓、小鼓、铃、三角铁、锣、木琴、钟琴等各1件。

乐器的摆放位置也根据时期的不同而不同,如果我们是在观众席,而管弦乐队在舞台上的这个视角,各乐器组的排放如下:

巴洛克Baroque时期:古钢琴(Harpaichord,现在已不用)在舞台前面的正中间,第一、二提琴组分列舞台左右两侧,中提琴组、大提琴组在小提琴组后靠中间的位置左右排列,最后一排从左到右依次是双簧管、大管、定音鼓、旧式小号(Trombanaturale)、低音提琴。这时期的乐器较少。

古典Classical时期:舞台前面正中间已不放乐器,站指挥;一、二提琴与巴洛克时期摆放一样,中提琴组在一提后面,旁边也就是舞台的正中间是大提琴组,再往右是低音提琴组;大提琴的后面是单簧管和长笛,低音提琴的后面是双簧管和大管;最后一排从左到右是圆号、定音鼓、旧式小号。

浪漫派,大约19世纪:木管组、提琴组与古典时期一致,但在第一提琴和中提的中间(靠舞台的左侧)加入了竖琴;这时候的铜管组已颇具规模,舞台最后一排从左到右有圆号、定音鼓、小号、长号、大号

现代,20世纪以来:第一小提位置不变,第二小提到了19世纪中提琴的位置,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是在19世纪第二提琴的位置,中提琴则在舞台的正中间;竖琴的位置不变;木管组的位置因为乐器的增加而占了比以前较大的地方,总体排在中提琴的后面,分有两排,第一排从左到右为

短笛、长笛、双簧管、英国管,第二排为低音单簧管、单簧管、大管、倍低音大管;木管组的后面是铜管组,从左到右依次是圆号、小号、长号、大号;最后则是打击乐组。另外由于20世纪以来音响学的知识的丰富,有很多指挥家也会有自己的排列方法。

至于钢琴协奏曲,就是把钢琴加入管弦乐队里(舞台上会放在中间位置)就行了。

⑽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会直播在哪看回放

CCTV音乐厅。上海交响乐团音乐会在CCTV音乐厅进行直播,可以在CCTV音乐厅进行观看。央视,中央电视台(CCTV)简称。中国中央电视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视台,1958年5月1日试播,9月2日正式播出。

阅读全文

与上海电影交响乐团音乐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荒野大镖客2电影模式被抢劫 浏览:70
热门爱情英文电影 浏览:447
可可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689
周星驰电影经典片段素材 浏览:68
盘点电影中十大杀人狂 浏览:464
不从网上购买的电影票 浏览:627
高鑫广场的电影院叫什么 浏览:915
2019法国电影豆瓣 浏览:795
一部电影菊花长嘴上 浏览:232
韩国电影指匠情挑完整版 浏览:320
古装电影男发型图片 浏览:44
看电影能免费的网站 浏览:888
电影雷锋的观后感600字 浏览:752
电影心动的感觉演员表 浏览:545
我本电影叫什么名字是什么 浏览:407
电影演员刘蓓现状 浏览:944
dp公司电影大全 浏览:977
老电影网站下载 浏览:234
故事感电影图片 浏览:659
宝山体育馆电影院电话号码 浏览: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