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音乐图片 > 香港的电影为什么不好看了

香港的电影为什么不好看了

发布时间:2022-12-17 23:31:57

1. 为什么香港电影没有以前拍的好看了

原因如下:

1、没有市场。
香港人口也不过700万。而大陆观影人数每年都是以10亿来计算的。靠这么小的市场,支持电影业根本不可能!纵观现在的电影市场,其实英国、法国电影也没落了。就是因为人口不足以支撑市场。

2、时代变了。
当年中国没有什么好电影,美国大片也过不来,自然香港电影就高大上。现在每年网络剧这么多,中国大片也不少,美国大片都可以通过网络看到,香港电影自然也就不算什么了。

3、市场变了
当时的香港电影可以走国际化道路,因为当年韩国电影没有起来,日本市场也比较开放,东南亚市场也可以进入,所以香港电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但是随着韩国文化崛起,泰国电影崛起,这样所有国家都开始保护国内市场,所以香港电影颓势就来了。而且香港也没有强大本地市场可以依托。

4、香港没落了。
香港电影的崛起是站在香港崛起的潮流上的。香港现在已经没落了,所以电影业没落是可想而知的。

5、电影成本提升了。
香港电影有一个口号,叫做千万票房俱乐部,意思是一部电影,获得千万票房,就是很成功了。而按照行业规律,千万票房,拍片和宣传成本不能超过300万港币。现在用300万港币,连二流演员都请不来。所以,90年代后拍片成本剧增,导致香港小成本电影无法维持,而香港没落,又使电影从业人员北上,使香港电影人员断档。

4、香港电影作为一个概念逐渐在中国崛起的大潮中消亡了,而标志着大陆、香港、台湾乃至东南亚华人作者更大程度上融合的“华语电影”概念在这几年逐渐形成。

2. 现在香港电影,为什么没有以前的那么精彩了呢

审查合格的剧情缺乏新鲜感。然后是演员的问题,再之后是钱。电影属于文艺娱乐事业,需要资本运营,资本方会把有名的演员和导演吸收,比如很多演员来到大陆,很多导演去了国外。另外就是竞争,现在大家上网比较多,不是看碟看录像带的时代了,所以国外的优秀作品都能看到。这时候比较而言就不是独家了。
不过其实现在的电影有很多家投资方,所以都是联合投资制作。也就是不自己单独制作了。所以现在电影也不分地区了。

3. 香港电影为什么没落了,是什么原因

原因

首先是大环境改变了,时代变化了。

当年的中国没有什么好电影,美国大片也过不来,自然香港电影就高大上。如今现在每年网络剧这么多,中国大片也不少,美国大片都可以通过网络看到,香港电影自然也就没那么吸引眼球了。

其次市场变了,香港并没有强大的本土市场可以依托。

当时的香港电影除了本土市场还有东南亚市场,因为当年韩国电影没有起来,日本市场也比较开放,东南亚市场也可以进入,尤其是台湾,所以香港电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但是随着台湾片商对港片越来越不满,王晶曾说过台湾片商曾花3000万买了周星驰的济公台湾版权,但却亏的底朝天,台湾片商联合起来要求政府放开好莱坞市场,韩国文化崛起,泰国电影崛起,这样所有国家都开始保护国内市场,所以香港电影颓势就来了。

电影特点

工业化

香港的制片模式、专业分工、组织结构虽比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完善,但较之好莱坞仍显得随意机动,工业化程度远不够严密有序。首先,按照好莱坞的工业规则,电影一旦开机便需按部就班,不能随意更改剧本、变动进度。

然而香港的电影导演比如徐克、杜琪峰等,他们的拍摄方法却大不相同:在保证按时交片的前提下,现场即兴发挥、随拍随改、有时停工,有时赶拍。这种做法恰恰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最正常的作风习惯。同时,香港尽管也有不少以导演强势创作著称的影片,但是现代许多大制作的香港电影都是由集体创作完成的。

赶时间

领衔主演的明星通常身兼几个片约,档期有限,所以剧组人员就不眠不休的奋战赶拍。

飞纸仔

导演开拍前只有故事大纲,开机后只能等编剧把当天要拍的剧本传过来,当年程小东拍摄《倩女幽魂》、刘伟强拍《古惑仔》都要等徐克和文隽的“飞纸仔”。

4. 为什么香港电影越来越差了

1985-1996年。香港涌现大批优秀电影香港涌现大批优秀电影,票房冠军成绩上涨到5700万元,达到了阶段历史的顶峰。这个时代可以说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强大的明星魅力,出色的商业片制作能力,相同的文化背景,使得香港电影在台湾、新马泰等海外华人社会同样获得认同。同样,出色的电影为香港电影带来大量的资源。使得香港电影更加繁荣,但为什么从97年开始,香港电影就开始没落,鲜有优秀的电影出现呢。

内因:1.邵氏对香港电影业的垄断,提及香港电影,必定跳不过邵氏。当时的邵氏电影可以说是独大,有演员有片场有影院,全产业联动。而且当时的演员全靠工资生活,任你的电影再火也不会有太多的额外收入。这些大量减少了电影拍摄的投入,所以纵然电影票房不好也不会有太多的回本压力。但这也让邵氏并没有继续加大电影的投资,尽管香港电影那时一片繁荣,但是成本的限制却让其没有足够的进步。虽然邵氏对香港电影做出了贡献,但是以其体量,是否做的足够多呢?

2.资金问题:粗制滥造的电影导致资金回本困难,无法尽快投入新电影的拍摄。本土经济不景气,外商开始撤资寻找新的市场。当时的年代,虽然大陆已经定下对西开放的基本政策,但是中西方在政策,贸易,法律上仍有很多问题出现,这时候,被英国统治一个多世纪的香港就成为大陆同西方及台湾的经贸中转地。但是随着大陆开发政策的逐渐实行和落实,香港的经济也收到冲击。3.演职人员:提起香港电影的衰落,估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好演员好导演青黄不急,但为什么我放在后边说,因为这其中有这因果关系,正是因为香港市场受到冲击,周润发,成龙等投身好莱坞,但当时的香港环境却没法迅速造一匹新星出来。

香港电影的衰落,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外因:外因:1.国外电影业的崛起:1997年,《泰坦尼克号》获得21亿美元的票房。而同年的香港票房冠军只有4500万。从97年开始,香港的海外市场败退,本土市场也受到挤压。而在国外电影蓬勃发展的同时,香港电影却仍是踏步不前,票房冠军仍然在三四千万左右徘徊。2.观众喜好的变化: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加上美国大片的冲击,观众开始追求更高制作,更新颖的电影。而香港电影仍是那几样,并没有出现真正的创新。3.国际经济局势的影响:97后,国际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各国电影的发展,韩国,美国都出现了不少优秀的电影,而原先投资香港电影的台湾金主也开始撤资,香港电影的市场和资金供应都受到影响。

这些原因也形成了恶性循环,让香港电影的崛起变得更难,也很难重现当初的繁荣景象,再涌现出往日的经典电影了

5. 香港电影的没落,原因也就这两个!

每次提起港产片,脑海里就会情不自禁浮现出很多充满“港味”的场景,在80/90年代,香港电影被称为“东方好莱坞”一点都不为过。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辉煌的香港电影似乎一去不复返,并不是说现在没有港产片或者说现在的港产片不好看,只是这些港产片越来越不正宗了!

可能是由于合资影片越来越普片化,原来充满”港味“的电影约见越少,正因为如此,才会说香港电影的没落,没落指的是没有香港自带的味道了,而这些是什么味道呢?为什么没有了这些味道,香港电影就没落了?下面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要说的是”粤语味“,现在很多都是国语版的港片,为了迎合全国人民的喜爱,获得更多的票房,香港电影不在把眼光放在本土,更多时候用的对白都是能让内地观众Get到的。语言也是用国语的,但用国语翻译,就缺少了粤语中有的一语双关的妙用,没有了特色的同时反而让人看得莫名其妙。

比如《无间道》里面,黄秋生和梁朝伟的对话:

国语:你二十五号生日嘛!臭小子!

粤语:你二十五号生日嘛!二五仔!

懂粤语的朋友都知道”二五仔“是出卖兄弟的意思,而梁朝伟在里面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个卧底,黄秋生就是利用他的身份来开玩笑,但是国语版翻译成臭小子之后,一语双的妙用就没有了。

其次就是”市井“味道,去过香港的朋友都知道香港既是一个繁华大都市,但他也可以变得很市井,这就是他的独特环境,因着这些独特的环境,成就了许多经典的港产片。

《旺角卡门》中的市井七夕浓厚可见,在众多香港电影中也随处可见,油麻地警署是出镜率最高的警署,电影里的古惑仔都是从那里三进三出,而最有”市井味“的地方,就是被誉为人口最密集之一的旺角,这个纷纷扰扰的城市,每天都发生着一些醉生梦死的故事,简直就是一部电影了。然而,现在很多港产片的取景似乎更多样化了,很多时候是到内地或者其他国家去取景,”市井味“越来越淡了,不知道这是香港电影的进步还是退步。

香港电影的变化,也是一个时代的变化,但我们心中无论何时都会有一部香港电影!

6. 为什么现在港台电影越来越难看了为什么呢

因为老一代的演员、编剧、导演、词曲作家……这些人都谢幕了,还坚持演的就剩个华仔了,但是已经青春不再了。

过去的那一批青年才俊,大多都是穷苦出身,比如刘德华从小就四五点起床帮父母工作,每天休息都不到五个小时,周润发生在贫民窟,从小就打工贴补家用,上学期间,放假就去电子厂打工,郑少秋生父有十位兄弟姐妹、继父有一弟两妹,作为老大,从小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任,出来打拼。这样的人,接触 社会 既有深度,又很广泛,对三教九流都有深刻的体验与领悟,所以只要给他们机会,绝对是有准备的头脑恰好抓住,苦难是一笔财富,只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怎么利用而已。

有了生活经历的人,演什么像什么,因为他从自己的生活中容易找到相关类似的人,比如赵本山的演技大都来源于生活,港台过去那批演员大多都不缺生活经历,再加上科班出身,有老戏骨把关,言传身教,像周星驰出道一直跑龙套,在83版《射雕英雄传》只是演个看城门的小兵,刘嘉玲只是华筝公主的侍女,长期的演艺经验积累,让日后这些人驾驭角色得心应手。

现在的演员没有生活的淬炼,没有经过 社会 的毒打,从小娇生惯养,没有真正深入生活,与 社会 脱节严重,不可能演好戏,给人一种虚浮的感觉,不管演什么,给人感觉就是很假,不真实, 社会 环境的改变无法逆转,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现在真正会演戏的并不多了。

过去的港台剧词曲优美,全赖有一批优秀的词曲作家,比如黄沾、顾家辉、林夕、黎小田……他们的作品《万里长城永不倒》、《上海滩》、《万水千山总是情》……都是不可多见的传世佳作,现在的词曲作家比起他们,水平明显差了一大截。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从作词作曲到主演、配角,美工设计,都是完整的集体,不可分割,现在的制作水准已经明显不足。

过去港台的编剧导演大腕云集,比如杜国威、萧若元、文隽、李碧华、刘镇伟、徐克、施南生、韦家辉、邱刚健、罗启锐、张婉婷、乃至黄百鸣都是一等一的存在,他们敬业、专业,剧本优秀,又不缺思想、哲理的启迪,每一句台词都是神来之笔,让人看完电影会思考很多……

必须承认,一个时代已经终结了,新时代的港台电影,想达到甚至超越过去的水准,必须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才行,时势造英雄,随着国产电影的崛起,港台电影的黄金时代落幕了…

本地市场太小,虽然内地市场崛起,资金技术人才都往内地跑了,电影从业者也不是为爱发电,也要恰饭的!而且港台电影建议分开讨论,弯弯的商业片一向不行,以前还有杨德昌侯孝贤等文艺片大师撑场面,现在也不行了。港片是以前商业片太繁荣,现在都往内地跑了。

尽管每天都有无数人在那里分析为什么港片辉煌不在,杂七杂八说了一大堆,不过我还是觉得只是马后炮、时候诸葛亮罢了,能在事发前预知,那才是真的有本事。

有很多香港导演都大谈特谈为什么香港电影没落了。

要我说,原因无非两个。

一、不好好拍了

二、观众好糊弄

随便举个例子,王晶。

《赌神》系列有多成功,《澳门风云》系列就有多难看,但即使那么难看,还是能拍三部,而且部部都能大卖。

拍一部《追龙》,炒了一把情怀,但是看过《雷洛》《跛豪》的都知道它除了制作好一点,其他方面都不如两部老电影。但还是火了,马上追加了一部《追龙2》来捞钱。今年又来了一部《追虎擒龙》,我没有看,据说是《金钱帝国》的翻版。

就这么个态度,能拍出什么电影来?

香港电影没落这话是什么时候开始说的?

应该是97年左右。

但是之后,我最喜欢的《黑 社会 》系列和《无间道》系列,还不是拍出来了?并不影响你发挥呀,而且这两系列作品既有以前的港片味道,又比之前的经典。很强。

电影没不没落的,影响你拍好电影吗?

你能拍好电影,你管它大环境没不没落干嘛?而且现在明明就是环境更好了,闭着眼睛都能来大陆捞金了,就这,还不愿意好好拍。

像极了不好好工作学习还一大堆借口的你我,环境虽然差,可并不影响你努力,你只是懒得努力罢了。

港片的套路都在80,90年代用完了。没有创新。

精英走光了。

难道大陆电影好看吗

不为什么

说说香港:1 回归以后脑洞大开的离奇故事不具备发生的土壤了,警匪犯罪片死掉;

2 老一代带着深厚传统文化的作家(如金庸)离世,古装片死掉。

这是因为 娱乐 大家选择性多了,以前那些 搞笑 的电影对现在来说不算什么了...

7. 香港电影为什么现在不火了

这就是香港电影不火的真正原因,当年香港有五大票房巨星,五人的电影都可以卖到东南亚国家,而不仅限于香港弹丸之地。

我觉得是“限制”的问题。

一方面是电影题材的限制,第二方面则是电影市场的问题,最后就是演员的限制。

香港电影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拍摄的电影数以万计,其中言情、武侠、 历史 、警匪、 搞笑 等类型繁多,每隔几年就会诞生一位“红星”。

在那几十年里,香港电影几乎每天都有“新片上映”,大多数电影都是根据小说或戏剧改编,因此故事题材也会被用完,导演、编剧们最终也会“黔驴技穷”,最后就逐渐开始翻拍电影。

事实上,90年代的香港电影中有很多也是翻拍作品。例如《四大家族之龙虎兄弟》翻拍《白粉双雄》,古天乐、杨恭如主演的《新家法》则是翻拍邓光荣主演的《家法》。就连《跛豪》这类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也被翻拍七八次。再厉害的编剧,现在也想不出什么新故事来了。

几十年前,香港人的 娱乐 生活也比较少,有钱人可能就去夜总会、舞厅,没钱的就会选择去看电影,所以电影市场比较乐观,由于利润可观,老板们又肯出钱投资拍电影,因此形成了三赢的局面“ 老板赚钱,演员成名,观众得到了精神层面的享受 ”。要知道,当年电影播放到精彩片段时,电影院的观众都会鼓掌呐喊的,现在几乎看不到这种情况了。

如今,随着演员的片酬高涨,香港电影市场的回报率,甚至无法挽回成本。这种情况下,谁愿意做亏本生意呢?所以电影市场逐渐萎缩,没有新片好片上映,观众则会选择去看外国大片。

大量导演、演员陆续到大陆发展,片酬比香港要多得多,一部电影在大陆能卖到三亿五亿,十亿八亿的。例如周星驰一部《西游降魔篇》12亿票房,《美人鱼》30多亿票房,拍一部电影,几年都不用开工了。所以谁还会在香港演戏拍电影?


曾经说到香港电影,大家能说出许多演员的名字,例如关德兴、石坚,李小龙,洪金宝、林正英、成龙、周星驰,周润发,刘德华,吴孟达,吴君如,关之琳,林青霞,曾志伟等等。

如今的香港电影,可能就是古天乐,刘青云,张家辉,林家栋,而且近几年的香港电影就是这四个人的代名词。

虽然有许多新一代的香港演员,在许多电影里只是出演配角,即使有主演,也红不起来。即使向华强的儿子“向佐”,若不是因为他有自带“光环”,也只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小演员而已。对于港产片,已经没有能“扛大旗”的演员了。

8. 为什么香港电影没以前好了

经济危机,盗版,好莱坞电影的兴起,韩国电影抢占市场,sars,本土电影票房剧降都是造成香港电影衰落的原因。这个理由十三少是不赞同的,在1989年开始推行一年一度的"国片制作辅导金",大力扶植本土电影,确实是在逐渐压缩外来影片,香港影片在短期内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由于台湾本身的电影基因不够,本土片很难盈利,香港电影拥有更强的明星号召力和电影卖埠价值,于是大量的台湾电影制作公司纷纷将资金输送到香港拍片,然后以'出口转内销"的方式将这些影片以港片的形式再进口到台湾上映,这就是所谓的"台产港片",所以总体而言,香港电影并未由于台湾的本土化政策而受到大的冲击,所以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电影人才的流失:90年代很多的香港导演以及明星前往美国好莱坞发展,导演有吴宇森、徐克、洪金宝、林岭东、袁和平、于仁泰、唐季礼等,演员有成龙、李连杰、周润发、杨紫琼等。我们必须弄清楚香港电影由繁华走向没落的转折点具体是在93年,而大导演,大明星的流失几乎都是在95年之后,举几个例子,95年成龙凭借《红番区》成功打入好莱坞,李连杰和徐克在96年合作的《黑侠》上映,这才引起了美国电影公司的关注,周润发的好莱坞**作《替身杀手》更是在98年才出现。
2000年前大陆观众没有什么机会看到世界性优秀片,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现在基本世界性的优秀影片都可以观看到,一对比,自然觉的差劲了
以前大陆是封闭的,香港接触工业化文化比较早。大陆人透过香港这扇窗户看外面的世界什么都新鲜。再加上香港比内地先发达,就像乡下的暴发户进过城见过一些世面,所以比较迷香港电影。主要是图个新鲜。现在大陆人全世界跑,互联网又大大的让人开了眼界。所以香港电影的文化底蕴相比大陆的电影文化没有了以前那么大的落差。这样一来就见怪不怪。再加上香港电影产业一直没有被重视和健康规划,一直没有提高,始终是商业化,这样一来大陆观众水平和眼界在提高,相比之下香港电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渐渐地大家就不待见了,也就没有以前那么火了

9. 为什么香港电影电视剧越来越不好看了

整个香港的影视产业到了新世纪后就不太景气,原因有诸多方面吧!
内因:香港的内在娱乐产业链、文化体制、造星体制均不同程度出现问题,有些太过商业化,90年代有些开发过度,人才的培养没有跟得上,影视题材也太过狭窄等。
外因:
内地及东南亚影视发展迅速,竞争逐步激烈。
新世纪后,观众观影要求越来越高,观众已不再是被动观赏,而是越发主动评赏,甚至进行创作,比如网络歌曲与微电影等。
咨询越来越开放,网络越来越发达,娱乐方式多样且更新换代太快。

10. 香港回归大陆后,为什么香港的电影不好看,歌曲也不好听了明星也不红了

回归前香港是资本主义制度,回归后会受到多少管束而变化变味了。电影和音乐要在近乎神经的境界艰辛苦辣创意出来,但是那近乎神经的境界创意回归回到社会主义制度中是行不通的,会被判神经病等等各种无形的压迫压力而放弃。比如说你创作出科幻电影,你可能会被判刑判神经病关进精神病院的高墙下冶疗。

阅读全文

与香港的电影为什么不好看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速8电影票图片 浏览:431
播放电影只有音乐没有说话 浏览:952
少年的你免费观看电影完整 浏览:888
意大利电影灿烂人生音乐 浏览:690
韩国电影爱情霸道 浏览:241
电影演员Ellie 浏览:302
小王子带英文字幕的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584
电影演员孙剑 浏览:999
台湾有个关于孤儿院的电影 浏览:994
电影院用会员卡消费怎么记账 浏览:39
爱情公寓电影话句 浏览:719
猪猪侠以前的大电影 浏览:161
大尺度国产电影网站 浏览:844
爱情喜剧好莱坞电影 浏览:269
有一部电影里有蝴蝶还有蚕蛹 浏览:594
我国的大投资电影 浏览:531
免费老电影大渡河完整视频 浏览:340
朱茵周星驰电影片段粤语 浏览:307
日本新上映科幻电影 浏览:866
法国的的老电影泰拳王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