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动漫音乐发展史
中国最初的动漫音乐可以追溯到1926年,那时虽然未有动漫音乐的概念,只有给动画配上的背景音乐。真正出现正式的动漫音乐是在1999年《宝莲灯》出现的时候,而期间出现的音乐我认为只能算是儿童歌曲,并没有体现到动漫音乐的特质。其实日本动漫并不比中国起步要早,甚至在很长的时间内中国动画都领先于日本,但是如同中国的文明发展史一样,国人对动漫的定位出现了保守的错误,定位于幼童的中国动漫经历了一时辉煌之后便停滞不前了。
而在我们停滞不前的时候日本的动漫却高速发展起来,伴随着这种状况,动漫音乐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今的日本动漫音乐已经发展成一个专门的行业。1982年随着《超时空要塞》的出现,动漫音乐更加得到了动画制作人的重视,同时也发现动漫音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发展视觉效果技术的同时,音乐制作这一方面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目前的状况看来,日本流行音乐远没有动漫音乐的制作水准高,相反就是中国大力发展流行音乐却忽视了动漫音乐的市场。
日本动漫音乐的大概现状
在日本,一部动画里的音乐包括:OP(opening,即片头曲)、ED(ending ,即片尾曲)、IN(插曲)、 IM(image,印象曲)、TM(THEME SONGS,主题曲)、BGM(background music,背景音乐)。围绕这部动画所发行的音乐专集分别有:OST(orignal sound track,原声碟)、chara CD(角色CD)、Drama(广播剧CD)、 single(单曲)。
一部动画里面有多少音乐要视制作所投入的资金而决定,拥有曲目的数量是相对而不是绝对,不像国内那样永远只有一首歌从开头唱到结尾。拿最常见的OP和ED来说,一部动画里到底能有多少OP和ED?这个问题基本上很难回答。1996年开始上演的《名侦探柯南》,每隔20集就会换一次OP和ED,目前已经上演了10年,加上10部剧场版的主题曲,自然能出一大堆不同版本的CD了。当然,《柯南》绝对是日本动漫史上的奇迹。日本的动漫比较像我们的网络小说,越多人看,出版商就越不让作者停笔。1995年《不思议游戏》中,渡濑悠宇本已经在13部单行本中已经终结了整个故事,但是由于热度不减被逼继续画了后面的14到18的单行本。几年后还得出其他番外。多亏了日本动漫有这个行规,《柯南》才得以创下了日本动漫史上播放最长动画的记录。因为《柯南》的主题曲数量之多,使得唱片公司每年都可以获得大量利润。唱片公司如果要力捧某个歌手,让她/他唱《柯南》里面的歌是最适合不过了。仓木麻衣、爱内里菜、Boyz、上户彩等都是靠《柯南》给捧红的。唱片公司只要巧立名目就可以赚到翻倍的钱,只要换汤不换药,改个包装,给唱片起个名字,如“珍藏版”,“限量版”等,就可以创造几倍的经济效益。
衡量一部动画是否成功,看她的主题曲数量的多少就知道了。对于日本动漫来说,主题曲是对一部动画最好的包装。《柯南》目前为止拥有17首OP,25首ED,剧场版主题曲10首,绝对是动漫音乐数量最多的动画了。
以上提到收视高的动漫通常会被制作单位决定加长,主题曲也是这个道理,要不要再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主题曲,也与收视率有明显的关系。有些动画本不是大制作,没想到播出后收视率出人意料的好,于是制作单位一般会重新制作出新的ED或者OP,2005年的《黑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本来只是25集的小制作,但是《黑猫》在6集以后跳上了收视第五的位置。而在中国内地,《黑猫》也跃上了贪婪大陆下载榜的第六名。这个时候制作部门马上给黑猫换上了一个新OP的MV,然后配上一首全新的ED,所以在15回后,《黑猫》的包装完全焕然一新了!但是从里面反复出现的旧镜头还有音乐与MV间节奏的不配合,都表明这些都是匆忙完成的。反面的例子出现在2004年的连载《今天开始做魔王》。这部动画是绝对省钱的作品,但是居然可以连载到70多集。于是《魔王》的制作委员会就在70以后多配上一首主题曲,可惜换了主题曲以后《魔王》收视锐减(当时《高达SEED DESTINY》开始播放),虽然还能勉强撑下去,但是制作单位自此以后没有再制作更多的OP和ED。
而在中国内地,动漫音乐的分类就单一得多,并且无法像日本那样取得如此巨大得经济效益。首先可以看出的是国人对动漫的偏见和忽视,其次就是就是投入的不足,制作粗糙。制作者往往只随便找哪家的孩子从第一集唱到结局,而且唱的都是同一首歌。直到美式动画《宝莲灯》的出现,国人才开始在音乐方面认真起来了。
《宝》的动漫音乐制作并不模仿日本,更多的像是美国式的。1994年,受到《狮子王》触动,金国平回国之后开始筹划动画电影《宝莲灯》。199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电影动画《宝莲灯》正式上画,在片中制作者真正开始注意到动漫音乐的重要性,不像以前那样随便找了几个小孩子说唱两句就算。《宝莲灯》受《狮子王》影响太大,几乎整部动画都是模仿作,连音乐的模式都一样。邀请大牌明星主唱,上演前先发行主题曲唱片并大肆宣传。《宝莲灯》共有两首主题曲,一首插曲,分别是李纹《想你的365天》,张信哲《爱就一个字》,刘欢《心中有天地》,并不是说这三首歌创作得特别好,但是就国内动漫史上说已经算是一个突破。在中国动漫的发展史上,她是第一部真正认真挑选过演唱者而不是找谁家的小孩说唱两句就算的动画,并且使用了两首主题曲和一首优秀的插曲,这表明内地动画制作终于摆脱了单一主题曲的模式。
然而《宝》的音乐只注意到了宣传和包装的作用,虽然已经算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整部动画看起来不勉有些华丽而空洞。主题曲无法让人看到主题的深化而且背景音乐做得也很不专业。金国平很想让这部动画成为《狮子王》那样的歌剧般的动画,可是怎么看这部动画的音乐都把《宝》变成了京剧式的动画。在动画音乐制作方面国内总是由外行人执行的多,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动漫音乐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专业人才+独特风格=完美音乐
到目前为止,可以成为日本动漫音乐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电影动漫中当然就是宫崎骏系列,其中以《天空之城》和《风之谷》最为突出;另一部是代表TV版动画的《罗得岛战记》。
宫崎骏最经典的两部著作就数《天空之城》与《风之谷》。而这两部作品的音乐均出自久石让之手。华丽的管弦乐,极富张力的表现方法,水准之高足以使其成为动漫音乐界神一样的存在。而他在《天空之城》和《风之谷》中的完美演出,也使这两部作品成为了宫骑骏的经典之作。
久石让的音乐风格偏向于似乎已成为大多数动漫音乐家音乐风格的倾向的newage,强调多种配乐手法与主旋律的结合。在他的代表作《carrying you》(《天空之城》)中,充分结合了管弦乐抒情性强,富于表现力与电子乐节奏性强,富于动感的特点,将管弦乐的张力展现到了极至,显示了其把握音乐的深厚功力。而他为风之谷所配的曲,特别是那一首片尾曲——提琴中点缀着竖琴的音色,钢琴叠出的大段的和弦,简直就让人百听不厌。
不能不提的就是《罗得岛战记》。为什么这里要拿这部作品来举例分因为这部作品的音乐主要由两位大师所完成,其中有我最喜欢的菅野洋子,其次就是动漫音乐界另一位才女新居昭乃。
和久石让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菅野洋子似乎从来都是用管弦乐队为其充满浓重电子风格的音乐配背景乐的。说到菅野洋子,我想她为大多数人所熟知是从游戏《信长之野望》开始的。而我觉得最能代表她风格的就是《Raxephon》里的所有音乐,特别是《the garden of everything》。另外就是《天空之艾斯嘉科尼》里的《指轮》,《狼雨》里的音乐也完美得无可挑剔。这些动画的音乐不但使演唱者坂本真绫成为动漫界最出色的歌手,在粉丝们心目中,菅野洋子与坂本真绫已经成为动漫史上最难得的黄金组合。洋子在《罗得岛战记》里创作了《奇迹之海》,此曲前头那段印度式的咏唱,和“sora”中虚无缥缈的清唱都体现了菅野洋子魔幻多变的曲风,及其擅长电子乐和民族音乐的特点。她在《cowboy bebop》,《gundam turn a》等动画配乐中的表现也都有口皆碑。
(《狼雨》已经被公认为动漫音乐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网上曾出现“沟口肇(另一位风格与洋子相似的动漫作曲家)和菅野洋子是夫妇,他们的女儿是新居昭乃”的字眼,但是作为日本动漫音乐界中又一个大师级的人物,被说成是菅野洋子的女儿未免太委屈新居昭乃了。
新居昭乃是一个典型的才女,除了作曲还常包办其作品的作词和演唱。相似地她和洋子的曲都总是带上一种神秘色彩,但是洋子的是魔幻式的神秘,而她的曲风则是古朴式的神秘。她的曲风典雅,音乐节奏缓慢,舒展,古典味十足,与她诗一样的歌词和极有磁性的嗓音,常搭配出令人叫绝的音乐来。光她的那首脍炙人口的《炎と永远》就已经迷倒了一大排乐迷,在《macross plus》中与菅野洋子合作的《voice》更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犹见其音乐功底之强。在她前段时间所出的CD《落下的白金》中,出现了大量新居昭乃以前从没用过的表现手法和曲调,说明她现在的风格正处在一个转变时期。
(永远的《罗德岛战记》)
?
事实上,动漫音乐都是在为动漫服务,以动漫为中心的,所以这些大师级人马要是没有遇上好的剧本,恐怕未必能写出如此经典的动漫音乐。华丽主义者久石让要是没有遇上《天空之城》而是遇上《名侦探柯南》,魔幻主义者菅野洋子和神秘主义者新居昭乃要是没遇上《罗得岛战记》而是遇上了《樱桃小丸子》,那么今天他们仍然是名不见经传的作曲家。作曲家的风格决定了他们只能为哪一类型的作品而写曲。一部动画它的音乐制作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是否适合为它配乐的作曲家而不是投入的资金。2004年的51集超级大制作《钢之炼金术士》,里面明星主唱的主题曲一堆,但是却无法让人留下深刻印象,仅仅只有一首《兄弟》是还算凑合的。《高达》系列的音乐虽然很多人冠上“经典”的字眼,但是成就始终都远不及《罗得岛战记》一部中篇动画,这就可以说经费和数量并非重点。
除了这些名家,日本还有很多优秀的动漫音乐作曲家及其代表作。是否国内就完全没有这样的人和作品呢?有的。但是不在内地,而在香港。
香港本土化,内地日本化
说到动漫音乐,一定要提到1997年徐克作品《小倩》。当国人正因为自己的动画而妄自菲薄的时候,《小倩》诞生了!这部作品的出现标志着香港动画终于摆脱了《老夫子》的阴影。根据电影《倩女幽魂》改篇的电影动画《小倩》完全改变了原故事的恐怖阴森,而变成了一个荒诞搞笑的爱情故事。虽然说这部动画以古代为体裁,但却大胆地加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著名作曲家雷颂德还在里面发扬他一贯的电子风格,创作了主题曲《亲亲桃花》,同时为黄沾所配音的角色燕赤霞创作了《天黑黑人神神》。混入电子音乐后的《小倩》更添加了一种现代气息,同时也很好的配合了影片的松散的节奏和荒诞的情节。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动漫音乐此时取得了一个飞跃式的突破,那就是角色歌的出现。什么是角色歌?就是每个重要的是代表某个角色的音乐。《小倩》的角色歌都是为每个角色度身定做的,例如姥姥的《姥姥之歌》,黑山老妖的《黑山老妖》等,要表现一个角色,除了台词还有其他方法,《小倩》就是借助角色歌把里面的角色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人物形象丰满,有血有肉。
1997年《不思议游戏》开创了日本动漫音乐中角色歌的先河,先前虽然隐隐约约出现过类似的动漫音乐,但是最开始被定义为“角色歌”的就是由《不思议游戏》开始。同样是1997年的作品,《小倩》策划并制作了四年的杰作,而《不思议游戏》是1996年开始漫画连载,97年开始动画化的,所以徐克在注意到角色歌的时间绝对不比日本要晚,可以说是国人动漫史上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继《小倩》后,2001年的《麦兜故事》里更加注重角色歌的作用。对于《小倩》来说,《麦兜故事》里的角色歌又上了一个台阶。本土化语言与古典音乐就成为了香港特色的动漫音乐。在动画里,麦兜的角色歌《麦兜与鸡》就是采用了舒伯特的曲调,填上粤语俚语作为歌词。除了角色歌,里面所有音乐都是粤语版的古典音乐,换上了明快的节奏,填上了反映市民平时生活的粤语歌词,使人更感到亲切,并能与本土观众产生共鸣。当内地动漫拼命日化的时候,香港却因为“本土”化动漫音乐而获得了成功。
把目光收回内地,动漫的音乐日化现象越发严重,逐渐丧失本土气息。同样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52集的国产卡通片《我为歌狂》则标志着TV动漫已经开始走日本路线。北京提威广告的徐乙元介绍,2002年底《我为歌狂》作为中国第一部校园音乐题材的卡通片,从华东风靡全国。原声唱片仅在华东地区便售出50万张,成为了市场的大热。用动漫来卖唱片,这不难找到《高达SEED》和《名侦探柯南》的影子。而到了2003年《隋唐英雄传》,则已经完全是日化的作品,虽然画工还差很远,但是音乐已经模仿了八成。《隋唐英雄传》把流行音乐完美融入到精彩的动画节目中,该片音乐制作方滚石国际唱片公司几乎动用了旗下所有当红歌手一齐上阵。
这种制作动漫音乐的手法,和日本模式只有一线之差:日本用专门的动漫音乐人才;国内用流行音乐的明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日本动漫的追捧越加狂热,内地的动漫音乐势必继续日化下去
Ⅱ 动漫音乐的著名制作人
久石让(JoeHisaishi),本名藤泽守,日本知名作曲家。1950年12月6日生于日本长野县中野市。“久石让”这个名称的来源是他的偶像——美国黑人音乐家及制作人昆西·琼斯。他把“QuincyJones”这个名字改成日语发音,再联上最近似的汉字姓名,就变成了“久石让”。他的英文名JOE,也可以说是为了向美国配乐大师QUINCYJONES致敬。久石让五岁的时候在铃木慎一小提琴教室开始学习拉小提琴。他原来的音乐其主要形式是小音乐,初期作品没有什么人气。久石让早年曾就读于日该国立音乐学院,修习作曲,因此久石让具有深厚的学院派训练。1998年,久石让更获邀担任日本冬季长野残疾人奥运会的音乐制作总监,如此重要的任务可说是对他在音乐界大师级地位的莫大肯定。
久石让五岁的时候在铃木镇一小提琴教室开始学习拉小提琴。他原来的音乐其主要形式是小音乐,初期作品没有什么人气。久石让早年曾就读于日本国立音乐学院,修习作曲,因此久石让具有深厚的学院派训练。
久石让的音乐观念受到菲利浦·葛拉斯(PhilipsGlass)、史提夫·莱奇(SteveReich)、史托克豪森、约翰·凯吉(JohnCage)等人,以及日本近代作曲家武满彻、三善晃的影响。1983年,经人介绍,久石让结识了宫崎骏,此时宫崎骏正致力于《风之谷》的创作。听过久石让创作的风之谷的印象音乐后,宫崎骏被深深打动了。此后影片公映后更证实了宫崎骏的眼光,久石让为该片创作的配乐深深地打动了无数的观众以及评论人。因此次年宫崎骏“吉卜力”工作室后,久石让便一直担当宫崎骏动画的音乐监督至今。近年来久石让除了配乐之外,更积极以钢琴独奏家身份参与正统演奏会形式,包括独奏、室内乐、协奏曲等各类型演出,获得乐界很好的评价。
1981年久石让推出第一张专辑《Information》,确定了自己的音乐风格,之后更为《风之谷》、《W的悲剧》(根据夏树静子推理小说改编)、《两个人》等影片配乐,这些出色的音乐令他声名鹊起,从此几乎日本知名卖座电影都找他创作配乐。除了令他闻名遐迩的电影配乐外,他还创作了不少现代风格的音乐专辑,邀约不断的久石让自称三天可以写出七十首作品,有着旺盛的创作力。
久石让和GHIBLI合作的较知名的卡通电影有:1984年的《风之谷》、1986年《天空之城》、1988年《龙猫》、1989年《魔女宅急便》和《萤火虫之墓》、1992年的《红猪》、1997年的《幽灵公主》、2001年的《千与千寻》、2005年的《哈尔的移动城堡》等。在《天空之城》中他用到许多爱尔兰民谣的元素,音乐与画面结合的效果绝佳。而对于《龙猫》他则认为音乐本身就已经具备完整性和独立性,可以单独欣赏并为之感动。1998年他推出了由GHIBLI动画电影《幽灵公主》配乐改编的交响组曲唱片,由捷克爱乐乐团演奏,受到了广泛的欢迎。2005年《哈尔的移动城堡》又再次邀请捷克爱乐乐团录制电影原声音乐。他的音乐使GHIBLI工作室的电影更加深入人心,而久石让的音乐也随着GHIBLI卡通的卖座而更加水涨船高。2008年宫崎骏的复出新作《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久石让又但当了背景音乐制作,乐队指挥和演奏,其中的歌曲“海のおかあさん”(海的妈妈)“崖の上のポニョ”(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主题曲异常地在电影公开半年多前(2007年12月5日)就已先行发售。发卖首周排名115名,在电影上映首周急升到第6名,在8月4日时升到第3名,创下历代吉卜力主题曲纪录。
1998年,久石让更获邀担任日本冬季长野残疾人奥运会的音乐制作总监,如此重要的任务可说是对他在音乐界大师级地位的莫大肯定。
2006年,久石让发行了一张录音室专辑,Asian X.T.C.,这部作品展示了鲜明的兼收并蓄的当代东方特色。二胡演奏者詹丽君(中国女子十二乐坊成员)曾在现场音乐会中演奏过这张专辑中的经典曲目。
2008年由久石让担当音乐监制的电影《入殓师》获得多项大奖,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在片中他为影片谱写了以大提琴为主要乐器的背景音乐。琴音时而激越、时而温柔,仿佛主人公本木雅弘内心的情感之流。这样的配乐与电影的舞台——山形县庄内平野相得益彰,充满自然气息的四季风景在琴音的烘托下,显得抒情怡人、格外美好。
2008年4月13日,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由久石让配乐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获得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
实际上,久石让不但是宫崎骏的音乐代言人,更与北野武渐成黄金组合,创作了《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坏孩子的天空》、《花火》、《菊次郎的夏天》、《大佬》等佳作。此外的配乐大作还包括:动画电影《阿里安》、《机器人嘉年华》,《仔鹿物语》、《水之旅人》、《寄生前夜》等。 川井宪次(Kenji Kawai)1957年4月23日出生于东京,曾就读于东海大学工学部原子力工学科和尚美音乐院,但都中途辍学。渐渐地,川井宪次走上了音乐之路。川井宪次由于在押井守1987年的真人电影《红眼镜》中担任配乐而为大众知晓,其后,他又和押井守在《机动警察》和《攻壳机动队》等作品中多次合作,并逐渐成为享誉日本甚至世界的知名音乐家。
川井长期从事日本民乐的研究,善于谱写旋律优美的曲子。川井的OST既可以作为渲染动画氛围的工具,也能作为一个有着独立世界观的存在。川井宪次可以为几乎任何类型的作品配乐。但是由于其具有深厚的音乐内涵的沉淀,川井一般也只配那些世界观比较宏大的作品。川井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熟悉各种乐器的应用场景,哪些乐器适合战斗场面,哪些乐器适合描写恬静的日本乡村,哪些乐器适合营造温馨的场景,川井全部烂熟于心,这让他对配乐驾轻就熟。此外,电子音乐也是川井的常规武器,这让他表达音乐情感的途径又多了一条。而对于人声的使用,川井也游刃有余,偶尔地加入偏美声的人声,对于贯彻监督和表达原作的思想也有着显著的帮助。
在中国的影视作品中也不难发现川井宪次的身影。《叶问》、《墨攻》和《七剑》都是川井担当配乐。 日本ACG界知名音乐制作人。早年作为女子乐队See-Saw的成员出道,乐队解散后在电影、CM、动画、游戏和音乐剧等领域中有着不错的发展。2001年梶浦凭借TV动画《NOIR》中独具个人特色的精良配乐开始被广大动漫迷所知晓。之后为《高达SEED》、《舞-HiME》、《翼-年代记》等人气动画谱写的歌曲和配乐都大受好评,在工作量激增的同时知名度也不断地上升,和菅野洋子、新居昭乃、冈崎律子一起被动漫fans并称为“日本动漫音乐界的四大才女”。2007-2009年因担当名作《空之境界》剧场版动画的配乐而使得其音乐生涯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梶浦由记有着一般来说是不会经常听到的混合着Pop节奏的歌剧式曲风。梶浦灵感的最大源泉——她的父亲,是一个古典音乐迷,因此梶浦的作品当中揉合着流行和古典的主题要素。提及梶浦风的最大招牌,大概十有八九都会说是和声(剩下的人会说造语),梶浦对和声的调式和展开简直就是她的个人签名。在大量的实践下,她对这种编排驾轻就熟。她的编曲也非常成熟。突出的象征比如流行曲风加入小提琴,或者钢琴的精巧编织。一听即知是梶浦的作品。最后,就是她配乐作品中贯穿始终的强烈的形式感。对于梶浦由记而言,主旋律是一种概念。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加深你的印象,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用到最彻底,理解到最深。 原名菅野よう子,常用英文名Yoko Kanno,汉字名字菅野洋子一般只在中国和日本早期使用。生日为3月18日,一般认为是1963年或者1964年。日本作曲家、编曲家、音乐制作人。日本宫城县人,丈夫是同为作曲家兼大提琴家的沟口肇(于2007年离婚)。主要为日本广告、动画、游戏、电影、电视剧制作配乐,也为日本歌手制作流行音乐及担当音乐制作人(今井美树、小泉今日子、坂本真绫等)。
三岁时开始学习弹奏钢琴并尝试作曲。1987年加入了杉原彻等人组成的乐队てつ100%,作为键盘手首次登台表演,同时她也在乐队里担当作曲和合成器的工作。1988年菅野洋子在てつ100%的队长杉原彻介绍下,为日本光荣公司的历史题材游戏《苍狼与白鹿 成吉思汗》和《信长的野望 战国群雄传》作曲,1989年发行了自己的首张游戏音乐专辑,同年乐队てつ100%解散。之后菅野洋子又为光荣公司的游戏《信长之野望》系列及《大航海时代》系列作了大量曲目,成为光荣早期历史题材游戏最主要的音乐创作者之一。1991年9月15日,在昭和女子大学纪念堂举办的游戏音乐会上,菅野洋子把《三国志I》游戏的音乐编制成了交响乐,并亲自指挥东京爱乐乐团演奏。
配乐风格整体感觉比较偏向欧美化,但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强烈个人色彩。菅野在New Age方面造诣不浅,但其实她并不仅限于此,而是不论何种类型何种风格的影视作品,她都能根据剧情、画面的需要的风格谱写出贴和气氛的配乐佳作。而且不管任何曲风(New Age、流行、古典、交响乐、爵士、歌剧、流行曲、电子),或属于任何文化(亚、欧、北美、南美)的音乐,她都仿似信手拈来的创作出来,有时曲子风格差异之大令你简直无法相信这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 本名为白川笃史(Shiragawa Atusi),专职日本电脑游戏及动画音乐的作曲家。出生于东京都。 1990年,加入日本Falcom,并协助公司制作了著名游戏系列Brandish 撼天神塔系列及英雄传说系列等游戏的配乐。 1999年,为当时同在 Falcom 工作的合约CG画师新海诚之自主动画她与她的猫担任音乐制作,成为当时话题。2002年,退出 Falcom 公司并加入游戏公司 minori,亦有继续为新海诚的动画制作配乐。
对Falcom Sound team jdk的最大贡献在于强调了配乐作品的旋律性,即使在加入Sound team jdk初期电子摇滚风味浓重的FM音源时期,游戏配乐旋律性在他之后也有了较明显的改善。Sound team jdk进入midi时代之后风格逐渐丰富,在卡卡布三部曲等作品中更是由电子摇滚主导转而向Acoustic、Jazz、Ambient、Healing、New age、Orchestra等更多元化的音乐风格迈进。
在Sound team jdk以外,白川笃史以天门名义发表的个人作品中更鲜明体现出对音画系和治愈系音乐的得心应手,钢琴和弦乐的悠扬旋律纯静优美、沁透人心,为新海诚动画制作的配乐更是感动了无数青春年少的心灵。治愈系之外的作品也多半以其清新隽永的旋律引人流连忘返。虽然在编曲方面对Techno、POP和摇滚等曲风的驾驭并不那么游刃有余,但由于他非常善于扬长避短,所以整体上依然瑕不掩瑜。
Ⅲ 宫崎骏动画电影的音乐乐作者是谁
久石让
主要艺术作品
久石让-《奔放的音符》(Freedom)动画配乐与广告曲精选 2005年02月04日
久石让 -《欢迎来到东莫村》(Welcome To DongMakGol)(OST) 2005年
久石让 -《Piano Stories II - The Wind of Life》 1996年
久石让-《Symphonic Best Selection》 1992年9月
久石让 -《α BET CITY》 1985年
久石让-《Hope Nagano Paralympics 1998 Tribute》 (收录1998年长野残疾人冬季奥运会所用的曲目)
久石让-《Curved Music II - CM Tracks of Joe Hisaishi》(收录部分广告用曲)
久石让-《ETUDE - a Wish to the Moon -》 (主要收录钢琴练习曲)
久石让 -《银河鉄道の夜》1996年07月
久石让-《Piano Original Soundtrack Volume 1》
久石让-《Le Petit Poucet》(OST)
久石让-《Brother 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Brother是日本导演北野武2001年的电影)
久石让 -《Piano Stories III - Nostalgia》1998年
久石让-《ENCORE》2002
久石让-《Piano Stories II - The Wind of Life》1996
久石让-《Works I》
久石让-《Works II - Orchestra Nights》
久石让 -《Joe Hisaishi Meets Kitano Films》
久石让 -《Shoot the Violist》
久石让 -《parasite EVE》1997/02/01
久石让 -《水の旅人》1993
久石让 -《Piano Stories》 2000
久石让 -《Joe Hisaishi Best Collection》
久石让 -《空想美术馆》2003年10月
2006年久石让中国音乐会主要曲目:
Princess Mononoke 幽灵公主
Last Summer~from spirited away 千与千寻
NAUSICAA of the Valley of wind 风之谷
Symphonic Variation of Howl's Theme 哈尔的移动城堡
My neighbor, TOTORO 龙猫
Kids Return 野孩子的天空
Summer 菊次郎的夏天
HANA-BI 花火
Asian Dream Song 亚洲梦之歌
《Asian X.T.C.》——久石让2006年10月4日专辑主要收录曲目:
A Chinese Tall Story 电影《情颠大圣》
The Post Modern Life of My Aunt 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Welcome to Dongmakgol 电影《欢迎来到东莫村》
Ⅳ 久石让都为哪些动漫电影作过插曲
久石让早年曾就读于日本国立音乐学院,修习作曲。1982年,久石让在毕业的同时推出了他的第一张个人音乐作品专辑<Information>。1983年,经人介绍,久石让结识了宫崎骏,此时宫崎骏正致力于《风之谷》的创作。听过久石让创作的[风之谷]的印象音乐后,宫崎骏被深深打动了。此后影片公映后更证实了宫崎骏的眼光,久石让为该片创作的配乐深深地打动了无数的观众以及评论人。因此次年宫崎骏的"GHIBLI(吉卜力)"工作室后,久石让便一直担当宫崎骏动画的音乐监督至今。 久石让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音乐创作人。如今,久石让不但是宫崎骏的音乐代言人,更与北野武渐成黄金组合,创作了《宁静的海》、《Kids Return~坏孩子的天空》、《花火》、《菊次郎的夏天》等佳作。 此外的配乐大作还包括:动画电影《阿里安》、《机器人嘉年华》,《仔鹿物语》、《水之旅人》、《寄生前夜》等等。在日本,久石让早已是闻名遐迩的资深音乐人。1998年,久石让 更获邀担任日本冬季长野残疾人奥运会的音乐制作总监,如此重要的任务可说是对他在音乐界大师级地位的莫大肯定。 久石让与宫崎峻 宫崎骏的动画有几大类:《风之谷》、《天空之城》、《幽灵公主》属于传奇类,《龙猫》、《魔女宅急便》、《岁月的童话》、《梦幻街少女(侧耳倾听)》、《听见涛声》是平实的生活类,《红猪(飞天红猪侠)》、《平成狸合战》则介于前二者之间,剩下的《再见萤火虫》就是很严肃的反战片了。因而,久石让的音乐也就跟着可以分成这几类,电影的特征性越明显,其音乐给人的印象就越深。从电影原声角度讲,本人强烈推荐《天空之城》和《幽灵公主》。
Ⅳ 谈谈东西方动漫配乐的差异
西方动漫的配乐更多的是古典音乐、交响乐,用旋律来表现情绪,用节奏来表现故事情节的转变,在宏观场面,西方动画的背景音乐在听觉上的冲击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而且从通觉的效果上来看,西方动漫的配乐制造的画面感更强烈,荡气回肠。举个例子,迪士尼的米老鼠,梦幻工厂的电影动画,这些作品的配乐就很能这个特点。
东方动漫的配乐,典型的话运用自己的民族乐器,以及自己民族音乐的风格更明显,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的动漫,在自己作品的配音乐中很明显的带有民族风情的元素。比如,在音乐的旋律中,你能发现不同朝代的音乐风格,也能发现在某些旋律中运用了当时有名的乐器。向中国早期的动画《大闹天宫》和《哪咤》还有《人参王国》等就是很好的例子。还有日本动画的背景音乐,如《怪化猫》《江户盗贼五爷》等也是很好的例子。
要说两者的关系,那就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发展。
比如西方电影动画的《花木兰》《功夫熊猫》,在故事的制作就是运用的中国的题材,因此,在动画的背景音乐上,也运用的很多中国音乐的元素,而这些主要是旋律方面的,使用交响乐表现出中式旋律。
又比如,日式的动画,也常常使用交响乐的形式来作为动画背景音乐,比如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等,就是典型的代表。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原因如下:
第一,是世界动漫产业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结果。随着传媒的发展,已经文化的交流,动画领域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第二,是动漫题材选择的结果。在还原故事题材的背景时,自然而然要随着题材的选择,使用与之相符的背景音乐的旋律,已经相关的乐器,和表现形式。
第三,是动画制作人和背景音乐制作人自身修养的体现。有些制作人,在学习期,就受到了其他文化的影响,这些印象必然会表现在其作品上。
Ⅵ 日本动漫里的背景音乐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
日本动漫里面的背景音乐基本上都是会根据动漫里面的情节而去创造的,比如说这部动漫,它的情节比较热血一点,那么它的音乐就会比较的欢快,特别的燃,这些都是去跟他的剧情所匹配的,这就是日本动漫里面背景音乐创造出来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