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音乐图片 > 无声电影最普通的音乐伴奏

无声电影最普通的音乐伴奏

发布时间:2022-12-12 10:07:36

1. 关于无声电影的知识

1927年,美国著名的华纳制片公司推出了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片,给世界电影带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这之前,电影(1895年12月28日为世界电影发明日)全是无声电影,电影史上称这个时期为“默片时代”。

无声电影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喜剧片、西部片和历史片3个方面。喜剧片的佳作首推卓别林的《寻子遇仙记》(1921)、《淘金记》(1925)和《马戏团》(1928),基登的《航海者》(1924)和《将军》(1926),H.劳埃德的《大学新生》(1925);西部片主要有《篷车》(1923)、《铁骑》(1924)和《小马快邮》(1925)等;历史片有C.B.地密尔的《十诫》(1923)和《万王之王》(1927),格里菲斯的《暴风雨中的孤儿们》(1922),R.英格兰姆的《启示录四骑士》(1921)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少欧洲导演陆续来到好莱坞,他们和美国导演一道,拍摄出无声电影的最后一批重要影片,如F.鲍沙其的《七重天》(1927)、C.勃朗的《肉与魔》(1927)、H.金的《史泰拉恨史》(1925)和K.维多的《大检阅》(1925)等。R.J.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1922)则为纪录电影奠定了基础。

而中国电影默片的黄金时代如果从1913年的《难兄难弟》开始算起,到1934年的《神女》、《上海24小时》等为止,几乎延续了整整20余年。

但是,应该说,电影从来都不是无声的。因为在声音进入电影之前,人们借助乐师给电影配乐;在日本,甚至有专门的说唱演员,当影片放映时,他们以说唱形式讲解影片的内容。所配乐曲一般是由乐师根据银幕展示的剧情即兴演奏;但有些影片,例如1908年的法国影片《吉斯公爵被刺》,则由著名的作曲家圣-桑专门为它作曲。放映时,乐师根据作曲家提供的总谱演奏。不用说,演奏的规模视条件而定:大多数是由一位乐师独奏(钢琴或小提琴),有时由几位乐师合奏,偶尔则出动交响乐队。

到3O年代,声音已成为电影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默片时代已经出现的类型片,由于声音的出现而更趋成熟,更多样化;至于音乐喜剧片、警匪片,如果没有声音就无法出现和发展。声音也为电影表现提供了更具写实效果的条件。

2. 论文 "电影音乐" 求助~~~~~~大家帮小弟一下~~~~

一部好的电影,电视,它成功的原因不仅仅是好的剧情,演技,最重要的还有感人的电影音乐和适时安配。许多电影发烧友,音乐爱好者都已收藏电影原声带为爱好。

自从第一架电影放映机开始转动,历代作曲家最流行的音乐就被电影挪用。在二十年代有声电影出现之前,几乎所有无声电影都用现场演奏的音乐伴奏,或是一位钢琴家,或是整团乐队,以尽可能地配合画面上的动作。

有些电影院还制作节目单,说明影片中使用的背景音乐的标题和顺序,这些音乐包括贝多芬的作品(用来伴奏空中的狗打架);及通常用作“狩猎音乐”的罗西尼所作《威廉·泰尔》序曲(William Tell)还有表示“悲伤”的马斯奈(Massenet)《泰绮斯》(Thais)中的《悲歌》(Elegie); 而圣桑《动物狂欢节>(The Carnival of Animals)里的《天鹅》则提供了很合适的浪漫情调,同时也给“标题音乐”一词增加了新的内涵。特别为电影创作的音乐有些是图解式片段,其题目诸如《救命!救命!》或《毁的》,但也有一些较为“严肃”的作曲家创作专门乐谱,如箫士塔高维契最早创作这种体裁是为无声史诗影片《新巴比伦》所作的音乐。

有声电影带来新的挑战。作曲家必须把音乐的表现手法丝毫不差地与影片结合在一起。为此发展出一套很复杂的系统,使作曲家能够将音乐与精确的表演时间表联结,亦即在音乐里加上节拍器标记(即每分钟的拍数),再转换成“滴答”声或者电子脉冲,录制在电影胶片上。然后,透过指挥者头上的耳机播放这个“滴答信号”,据此来指挥乐团,并同时看著乐团后方的屏幕上放映的画面。这种技术上的挑战吸5〕,造就了愈来愈多熟练的电影音乐作曲家。例如为影片《飘》作曲的马克斯·史坦纳(Max Steiner)和迪米特里·蒂奥姆金(Dmitri Tiomkih),其(影片《正午> 音乐乃特意围绕著歌曲《亲爱的,不要抛弃我》开展》,后者创作的乐谱才华洋溢且华丽,堪与伟大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媲美。不过,人们仍然常借用“古典”曲目,并且已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库布里克(Kubrick)《2001 宇宙奥德赛》中配以约翰·史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用得巧妙,趣味横生;但是在迪斯尼的《幻想曲》,动画片的鹿配以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其效果却有待商榷。不过整体而言,不论是采用专门创作的音乐,或是古典曲目,动画片若能恰如其分地配上适合音乐,大多能获得令人赞赏的成绩。如史考特·布拉德利(Scott Bradlev)为卡通片《汤姆和杰瑞》作的配乐则相当聪明,可称为音乐双关语。而即使是最狂热的华格纳迷,也会觉得由巴格斯·邦尼(Bugs Bunny)演奏的《指环》(The Rings)指华格纳品歌剧《尼伯龙的指环》)无可挑剔。

20世纪的大作曲家,如浦罗科菲耶夫、沃尔顿(Walton)和库普兰(Copland),亦有杰出的贡献;虽然与他们的主要作品相比较,电影音乐的地位并不重要,但他们为这个领域开创了新的视野。依照伟大的俄国电影导演爱森斯坦(Eisenstein)的看法,浦罗高菲夫为他指导的影片《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所作的配乐透过听觉和视觉节奏的精确配合,达到了声音和画面的高度统—至於沃尔顿为《亨利五世》写的音乐所获得的成功,也应该归功於作曲家和导演劳伦斯·奥利维尔之间的密切合作与相互尊重。这在讲求高效率、追求商品利益的电影界,是一个少见的例子;而阿隆·库普兰以《女继承人》的配乐获得1949年的奥斯卡金像奖,奥利维亚·德·哈维兰德(Olivia de Haviland)即因该片一炮而红。

直到今天,许多大作曲家,如马勒、阿比诺尼(Albinoni),甚至莫扎特的作品之所以家喻户晓,也都要归功於电影导演选择它来为影片塑造合宜的情调。

中国电影虽然也有不短的历史。但是在配乐方面还和西方国家有着不小的差距。我认为这个差距不久就会变成零。因为中国的作曲家,音乐家们也已将开始致力于电影音乐的发展,让我们期待民族的好电影和好的民族音乐吧!

3. 无声电影是如何与声音合成在一起的

音乐,它将你的影片从影片生活中孤立出来。它是一种威力强大的修正剂。有很多被音乐马虎地修补过的电影!人们用音乐去淹没电影。这就是不让人们看到这一点,即画面中空无一物。不要伴奏音乐,不要支撑或加强的音乐。
休止是音乐之必须,但并非音乐之成分。音乐便依托于休止之上。音乐的休止,通过一种共鸣效果而实现的无声。最后一个词的最后一个音节就像一个延长音。 我只是在最近才渐渐地取消音乐,我将无声看成作品的元素,当做激动的手段。
竭尽所能,挖掘出静止和沉默所传达的东西。 在空白之上建造你的影片,在无声和静止中建造影片。 要在画面、声音和无声中找到一种亲缘关系。给其一个外表,在一起互相喜爱、选择了各自位置的外表。

4. 【急求音乐】默片(无声电影)的背景音乐

演个无声小品需要整场的背景音乐风格是诙谐幽默走憨豆路线的纯肢体表演及少量试试Immediate Music-Boone & Jennie【表情滑稽】,The Courtship【若带少量

5. 影视配乐的作用

随着电影的发展,电影音乐对电影的作用与日俱增。音乐在电影中起到了传达影片主题,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连接影片画面,描绘时空背景,增强观众感官的作用。
电影音乐,其实就是为电影进行配乐,在适当的场景和情节中加入适合的音乐,是整个电影创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烘托电影效果的重要工具。自从第一架电影放映机开始转动,历代作曲家最流行的音乐就被电影挪用。在二十年代有声电影出现之前,几乎所有无声电影都用现场演奏的音乐伴奏,或是一位钢琴家,或是整团乐队,以尽可能地配合画面上的动作。
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为电影音乐带来新的挑战。作曲家必须将音乐与电影紧密地结合,这就要求作曲家在音乐的表现手法上配合到电影的主题与画面。因此发展出了一套复杂的系统,使音乐家的音乐能够精准的联结到表演时间,也就是说在音乐里加上节拍器标记,在转换成某种有声信号录制在胶片上,透过指挥耳机播放的信号指挥乐团,同时看着乐团后方屏幕上放映的画面。随着技术上的成熟和经验的积累,现在的电影与音乐的联系更深,音乐对电影的作用很大。
一般情况下,电影由于各种题材的不同,年代跨越很大,而世界观也有很大不同。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提高,电影题材也越发广泛,从最普通的生活类电影,到历史题材的电影,科幻类的电影以及魔幻性质的电影,这就要求配乐师在作曲时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场面宏大的史诗类电影,用音域广泛的的管旋乐配乐更能体现和衬托电影的气势磅礴,如《特洛伊》,《珍珠港》;以动作要素为主或者带有科幻要素的动作片,很适合带有电声风格的配乐,让观众在听觉上配合视觉,有紧张刺激地感觉,如《空中监狱》,《黑客帝国》;而温馨的生活类影片则更多地运用一些室内乐或者单个乐器配乐,体现出轻松,抒情的风格,《浓情巧克力》,《为戴茜小姐开车》。这种电影音乐上的多样性,充分烘托出电影本来的气氛。
不同类型的电影题材需要不同类型的电影音乐配合,从而让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保持一致,达到统一,使影片更加立体,深入观众的心。
1.传达影片主题
电影不仅通过剧情和人物来表现影片主题,同时也需要电影音乐的支撑,电影音乐和影片一样需要一个主题音乐或者旋律来表达中心思想。达到歌颂主题思想,帮助观众明确电影的思想意义。
《石破天惊》的电影以军队为主题,由于一组陆战队在战后得不到国家公正待遇而发动了恐怖行动同时又和自己的良心作斗争而演变成一场悲剧。主题旋律上运用了进行曲的曲式结构,为了体现出片中军人惆怅,悲壮的情绪;在配器方面加入了军队惯用的小号和小军鼓,节奏上使用了前十六来突出了军队的特点。《恋爱假期》的电影以两位互不相识的女孩在圣诞节互换住宅两星期后遇到心仪对象而上演的一部爱情轻喜剧。配器上主要使用了钢琴,弦乐和部分电子乐;节奏使用了2/4拍;旋律线平稳,流动感较强,音域幅度较小,多用级进。突出了影片中的浪漫气氛,体现角色在剧中的心情,以及整个剧情的轻松愉快感。《最后武士》以一位美国士兵由于战争到达日本负伤后被当地人照料逐渐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情谊而渴望阻止战争却被杀害的悲剧为主题。主题旋律走向平稳,速度缓慢,调性运用了小调;配器上使用了小提琴和钢琴奏出主旋律,并使用了笛子等带有东方色彩的民族乐器,让观众在音乐上也能体会到这种跨越国家的感情以及影片所表达的思想。
2.塑造人物形象
在影片中,人物的形象除了运用剧情的推动表达人物的个性,音乐对角色的描写也能加强剧中人物的动作、思想和心理活动等,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立体化,更加鲜明动人。

6. 只有背景音乐和音效的影片叫什么可以自己配音的那种

无声电影,又称“默片”。
早期电影只有画面,影片本身不发出声音,剧中人物的说白通过动作、姿态以及插入字幕间接表达。有些院线在电影放映时,会在现场由音乐家根据剧情发展进行即兴伴奏。给默片的乐谱多是即兴创作的。可是当播放正片变得非常普遍时,由琴师、管弦乐师、指挥和戏院本身演奏的默片音乐,便汇集起来。原创、专为该电影而写的乐谱就愈来愈普遍了。
现代重新记录这些影片时,比如把它们转化成数字格式时,就把当时现场配乐加了进去。就形成了今天看到的只有背景音乐和音效的影片。
这些电影都是很早期的,但也有一些现代影片,比如某些很短时间的动画电影,只有音乐和音效,而没有对白。
还有,现代影片的半制成品,比如,译制片,为了重新给影片配音,所用的一般是没有对白部分的声音的,这有点像卡拉OK中关掉原声那种带子。但是,其中的其他声音,比如,东西碰撞的声音,爆炸声,甚至人发出的一些声音,只要是非语言性的声音,都可以保留。它和默片不一样,默片的全部声效都是后来配的。而这种可以有一部分,其实,在市场上这种一般见不到。
你判断它是不是真正的无声电影,要看它的出产年代。

7. 描述无声电影时期的声音表现形式

无声电影时期 主要就是配以音乐

8. 无声电影的现场音乐

播放默片几乎时时都需要现场的音乐,1895年12月28日,在卢米埃尔电影于巴黎的首映中,有了第一位现场钢琴师。一开始,人们一直认为音乐不可或缺,对气氛或培养观众情绪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小镇或住宅区的戏院都有琴师。在1910年代开始,很多大城市开始有管乐师,或整队管弦乐团。大量的戏剧管乐和调音器,都能够有效刺激观众的情绪。
给默片的乐谱多是即兴创作的。可是当播放正片变得非常普遍时,由琴师﹑管弦乐师﹑指挥和戏院本身演奏的默片音乐,便汇集起来。1915年,格里菲斯的划时代大制作《一个国家的诞生》时,几乎所有的乐曲都是由J.C.比尔撰写的;由那时候开始,原创﹑专为该电影而写的乐谱就愈来愈普遍了。
在默片的高峰时期,电影制作是雇佣最多乐师的行业(至少在美国如此)。而有声电影的出现,加上当时正值大衰退时期,他们的生计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
很多国家的电影业界都尝试用其他方法把声音带入电影。在巴西,早期的电影配有清唱表演﹑小型歌剧,或有歌手在后台配合唇形唱歌。在日本,电影除了有现场音效,还有辩士(弁士),为电影作出现场的配音和评论。弁士成为了日本电影的重要元素,他们也为外国电影(大部份是美国电影)提供翻译。他们的受欢迎,是其中一个默片在1930年代仍在日本大行其道的原因。像卡尔戴维斯这一类的作曲家,就是专门为默片制作管弦配乐的。

阅读全文

与无声电影最普通的音乐伴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兔子变成女的是什么电影 浏览:549
奥特曼电影大全银河 浏览:826
魏大勋演过的电影电视 浏览:518
蜡笔小新之梦想大电影 浏览:456
鱼怪完整版电影 浏览:211
儿童与狗战争电影大全 浏览:819
电影味道2中女演员 浏览:500
陈百强喝彩电影粤语版 浏览:444
流浪狗罗密欧电影中文全集 浏览:106
初中生适合英文电影 浏览:246
最近有没有新上的电影院 浏览:866
恐怖佛教电影大全图片 浏览:335
乐高闪电麦昆大电影 浏览:67
那个电影网站可以投屏 浏览:479
香水电影结局片段 浏览:11
法国电影萨摩 浏览:34
电影院用手机怎么买票 浏览:235
香港经典爱情电影歌曲情 浏览:596
地球上的星星电影高清在线中文 浏览:431
美国电影法国小野猫 浏览: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