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黎锦晖的主要作品
黎锦光先生近20年的歌曲创作,作为黎[锦晖]派音乐最主要的传人,其对早期流行歌坛的贡献,对国语时代曲的沿革和升华更是显而易见毋庸置疑的。也因其作品的魅力和价值,唱红了许许多多的歌者、艺人。而对渐行渐远的年代和历史资料的缺失不可考,现存的黎先生的作品,就显得愈发弥足珍贵了。
《不倒翁》王人美唱 黎锦光词曲 百代
《卖饼儿》王人美唱 黎锦光词曲 百代
《小天使》电影【小天使】插曲 王人美唱 吴永刚词 黎锦光曲 百代
《春花秋月》电影【离恨天】插曲 王人美唱 吴永刚词 黎锦光曲 百代
《玫瑰花开》电影【离恨天】插曲 王人美唱 吴永刚词 黎锦光曲 百代
《可爱多鲜花》严华唱 黎锦光词曲 胜利
《口哨的安慰》严华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曲 胜利
《狂欢曲》歌剧【桃花太子】插曲 严华唱 黎锦光词曲
《探情》周璇/严华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曲 百代
《叮咛》周璇/严华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曲 百代
《送大哥》周璇/姚敏唱 绥远民歌 黎锦光改编 百代
《梦中梦》周璇唱 金玉谷[黎锦光]词曲 胜利
《佳人痴花》周璇唱 金玉谷[黎锦光]词曲 胜利
《离别酒》周璇唱 金玉谷[黎锦光]词曲 胜利
《四季相思》周璇唱 金玉谷[黎锦光]词曲 百代
《采槟榔》周璇唱 殷忆秋词 湖南民歌金玉谷[黎锦光]改编 百代
《青楼恨》周璇唱 金玉谷[黎锦光]词曲 百代
《龙华的桃花》周璇唱 李隽青词 李七牛[黎锦光]曲 百代
《南风吹》周璇唱 江涛词 李七牛[黎锦光]曲 百代
《想郎》周璇唱 严华词 李七牛[黎锦光]曲 百代
《女人》周璇唱 李七牛[黎锦光]曲 胜利
《五月的风》周璇唱 陈歌辛词 李七牛[黎锦光]曲 百代
《卖杂货》周璇唱 广东民谣 黎锦光编曲 百代
《送哥行》周璇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 姚敏曲 百代
《郎是风儿姐是浪》周璇唱 金钢[黎锦光]词曲 百代
《苏三采茶》电影【苏三艳史】词曲 周璇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曲 百代
《拷红》电影【西厢记】词曲 周璇唱 范烟桥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百代
《男儿立志》电影【西厢记】插曲 周璇/白云唱 范烟桥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百代
《长亭送别》电影【西厢记】插曲 白云/慕容婉儿/蒙纳唱 范烟桥词 黎锦光曲
《诉衷情》电影【三笑】插曲 周璇/白云唱 范烟桥词 黎锦光曲
《相思引》电影【三笑】插曲 袁绍梅/白云唱 范烟桥词 黎锦光曲
《襟上一朵花》电影【天涯歌女】插曲 周璇唱 吴村词 李七牛[黎锦光]曲 百代
《梅妃舞》电影【梅妃】插曲 周璇唱 程小青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百代
《解语花》电影【解语花】词曲 周璇唱 范烟桥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百代
《钟山春》电影【恼人春色】插曲 周璇唱 程小青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百代
《疯狂世界》电影【渔家女】插曲 周璇唱 李隽青词 李七牛[黎锦光]曲 百代
《讨厌的早晨》电影【鸾凤和鸣】词曲 周璇唱 李隽青词 李七牛[黎锦光]曲 百代
《葬花》[一]电影【红楼梦】插曲 周璇唱 曹雪芹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百代
《嫦娥》电影【凤凰于飞】词曲 周璇唱 陈蝶衣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百代
《慈母心》电影【凤凰于飞】词曲 周璇唱 陈蝶衣词 黎锦光曲 百代
《黄叶舞秋风》电影【长相思】插曲 周璇唱 范烟桥词 李七牛[黎锦光]曲 百代
《燕燕于飞》电影【长相思】插曲 周璇唱 范烟桥词 李七牛[黎锦光]曲 百代
《星心相印》电影【长相思】插曲 周璇/姚敏唱 范烟桥词 李七牛[黎锦光]曲 百代
《凯旋歌》电影【长相思】插曲 周璇唱 范烟桥词 李七牛[黎锦光]曲 百代
《人人都说西湖好》电影【忆江南】插曲 周璇唱 田汉词 黎锦光曲
《春之晨》电影【花外流莺】插曲 周璇唱 陈式[陈蝶衣]词 金钢[黎锦光] 百代
《三个斑鸠》电影【莫负青春】插曲 周璇唱 李隽青词 李七牛[黎锦光]曲 百代
《爱神的箭》电影【歌女之歌】插曲 周璇唱 陈式[陈蝶衣]词 金钢[黎锦光]曲 百代
《乘风破浪》白虹唱 金钢[黎锦光]词 侯湘[李厚襄]曲 百代
《勇健的青年》白虹唱 黎锦光曲 百代
《雨不洒花花不红》白虹唱 云南民歌 金钢[黎锦光]选编 百代
《卖花翁》白虹唱 金钢[黎锦光]曲 胜利
《花之恋》白虹唱 梅霞[严折西]词 黎锦光曲 百代
《闹五更》白虹唱 湖南民歌 金钢[黎锦光]词 七牛[黎锦光]改编 胜利
《可怜的爸爸妈妈》白虹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 志美[黎锦光]曲 百代
《郎和姐儿》白虹唱 蒙古民歌 李七牛[黎锦光]词
《风雨》白虹唱 金玉谷[黎锦光]词曲 百代
《春的爱》白虹唱 金玉谷[黎锦光]词曲 胜利
《总在这儿等》白虹唱 栋荪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胜利
《旋舞之歌》白虹唱 金钢[黎锦光]词曲 胜利
《要想做新郎》白虹唱 金钢[黎锦光]词曲
《我的心在跳》白虹唱 陈蝶衣词 金钢[黎锦光]曲 百代
《花儿你可爱》白虹唱 金玉谷[黎锦光]词曲 百代
《夜半三更》白虹/严华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 金钢[黎锦光]曲 百代
《你到底怎么样》白虹/严华唱 黎锦光词曲 胜利
《爱如金玉》白虹/严华唱 金玉谷[黎锦光]词曲 百代
《同心谣》白虹/姚敏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曲 百代
《太平春》电影【武则天】插曲 白虹唱 陈浮[高季琳]词 黎锦光曲 丽歌
《洪水》电影【地老天荒】插曲 白虹唱 舒适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胜利
《我的怀念》电影【玉碎珠圆】插曲 白虹唱 金玉谷[黎锦光]词曲 百代
《埋玉》电影【无花果】插曲 白虹唱 范烟桥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百代
《浪花》电影【雾夜血案】插曲 白虹唱 文超[吴文超]词 金钢[黎锦光]曲 百代
《朗朗月》白虹唱 词作者不详 李七牛[黎锦光]曲 百代
《米老鼠》胡蓉蓉唱 金钢[黎锦光]词曲 百代
《江西童谣》胡蓉蓉唱 金钢[黎锦光]词曲 百代
《柳浪闻莺》龚秋霞/白光唱 吴村词 金钢[黎锦光]曲
《恨爹娘》龚秋霞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曲 百代
《春》龚秋霞唱 黎锦光词曲 百代
《落难的人》龚秋霞唱 金玉谷[黎锦光]词曲 百代
《梦里相逢》龚秋霞唱 江涛词 李七牛[黎锦光]曲 百代
《妈妈你快来》龚秋霞唱 蔡冰白词 李七牛[黎锦光]曲 百代
《音乐之家》龚秋霞唱 黎锦光词曲 百代
《你问我》龚秋霞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曲 百代
《闺中吟》电影【风月恩仇】插曲 陈娟娟唱 陈式[陈蝶衣]词 黎锦光曲
《心灵的窗》电影【苦恋】插曲 陈娟娟唱 杜庸词 金钢[黎锦光]曲 百代
《奇异的爱情》电影【假面女郎】插曲 顾兰君唱 张彻词 金钢[黎锦光]曲
《不幸的爱》电影【假面女郎】插曲 顾兰君唱 张彻词 金钢[黎锦光]曲
《怀故乡》梅熹唱 观耀词 玉谷[黎锦光]曲 百代
《清流映明月》姚莉唱 黎锦光词曲 丽歌
《敬郎三杯酒》姚莉唱 金钢[黎锦光]词 姚敏曲 百代
《村姑之爱》姚莉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曲 胜利
《哪个不多情》姚莉唱 金钢[黎锦光]曲 百代
《白兰香》姚莉唱 金钢[黎锦光]词曲 百代
《茉莉香》姚莉唱 银珠子[黎锦光]词曲
《农妇之歌》姚莉唱 农樵[黎锦光]词曲 胜利
《回家乡》姚莉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曲 百代
《卖豆腐干》姚莉唱 七牛[黎锦光]词曲 百代
《花花世界》姚莉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曲 百代
《小放牛》姚莉/姚敏唱 金钢[黎锦光]词曲 百代
《苏三》姚莉/姚敏唱 鲁旭词 金钢[黎锦光]曲 百代
《爱相思》姚莉/姚敏唱 农樵[黎锦光]词曲 百代
《爱神在哪里》姚莉/姚敏唱 江涛词 李七牛[黎锦光]曲 百代
《乡下人》姚敏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曲 丽歌
《意乱心烦》曼萍唱 农樵[黎锦光]词曲
《旧恨新愁》曼萍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曲 百代
《又怕难为情》张晖/曼萍唱 黎锦光词曲 百代
《拉拉队》张晖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曲 丽歌
《女扮男装》席珍唱 金钢[黎锦光]词曲 丽歌
《怀春曲》电影【梁祝】插曲 张翠红唱 黄嘉谟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百代
《相思曲》电影【梁祝】插曲 张翠红唱 黄嘉谟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百代
《长亭十送》电影【梁祝】插曲 张翠红/严华/韩兰根唱 黄嘉谟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百代
《盼君何日返家乡》电影【秦香莲】插曲 张翠红唱 叶舫[叶逸芳]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寻夫》电影【秦香莲】插曲 张翠红唱 叶舫[叶逸芳]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四季吟》电影【秦香莲】插曲 张翠红唱 叶舫[叶逸芳]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努力趁少年》电影【秦香莲】插曲 张翠红唱 叶舫[叶逸芳]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天堂春梦》电影【天堂春梦】插曲 路明唱 徐昌霖词 李七牛[黎锦光]曲 百代
《满场飞》张帆唱 包乙词 金钢[黎锦光]曲 丽歌
《针线本相连》张帆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曲 百代
《叹烟花》张帆唱 金玉谷[黎锦光]词曲 丽歌
《暧昧的爱》张帆唱 包乙词 李七牛[黎锦光]曲 百代
《夜里厢》张帆唱 金钢[黎锦光]曲 丽歌
《唱不完的郎》电影【天外笙歌】插曲 张帆唱 李隽青词 李七牛[黎锦光]曲 胜利
《我的心》张帆唱 陈栋荪词 李七牛[黎锦光]曲 百代
《修堤歌》电影【大河魂】插曲 康泰唱 小仲[杨小仲]词 七牛[黎锦光]曲 百代
《密密缝》都杰唱殷忆秋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丽歌
《哈哈哈》都杰/周萍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曲 百代
《劝君》赵美珍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曲 胜利
《跳舞经》赵美珍唱 包测词 李七牛[黎锦光]曲 丽歌
《鹊桥相会》电影【牛郎织女】插曲 严化/宁萱唱 叶舫[叶逸芳]词 黎锦光曲
《恋春》电影【云裳仙子】插曲 陈云裳唱 田汉词 黎锦光曲
《春之恋歌》电影【云裳仙子】插曲 陈云裳唱 田汉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百代
《春怨》电影【云裳仙子】插曲 白虹唱 岳枫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百代
《云裳仙子》[一] 电影【云裳仙子】插曲 陈云裳唱 黄嘉谟词 黎锦光曲 百代
《云裳仙子》[二] 电影【云裳仙子】插曲 陈云裳唱 黄嘉谟词 黎锦光曲 百代
《流水落花》电影【落金扇】插曲 苍隐秋/关宏达唱 叶舫[叶逸芳]词 黎锦光曲
《爱秋香》电影【三笑[李丽华版]】插曲 韩兰根唱 叶舫[叶逸芳]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百代《回忆歌》电影【三笑续集】插曲 李丽华唱 叶舫[叶逸芳]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水不解花》电影【三笑续集】插曲 苍隐秋唱 逸芳[叶逸芳]词 李七牛[黎锦光]曲
《道情》电影【三笑续集】插曲韩兰根唱 逸芳[叶逸芳] 李七牛[黎锦光]曲
《卖花女》电影【卖花女】插曲 李丽华唱 叶舫[叶逸芳]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百代
《难女吟》电影【合同记】插曲 李丽华唱 吴文超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百代
《柔情侠骨》[一]电影【柔情侠骨】插曲 李丽华/郑重唱 梅阡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百代
《柔情侠骨》[二]电影【柔情侠骨】插曲 李丽华/郑重唱 梅阡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百代
《今宵》电影【柔情侠骨】插曲 李丽华唱 梅阡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百代
《四季愁》电影【啼笑因缘】插曲 李丽华唱 梅阡词 黎锦光曲
《小山歌》电影【复活】词曲 李丽华唱 梅阡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百代
《三个世界》电影【玫瑰飘零】插曲 李丽华/姚敏唱 叶逸芳词 李七牛[黎锦光]曲 百代
《向前走》电影【玫瑰飘零】插曲 李丽华唱 叶舫[叶逸芳]词 农樵[黎锦光]曲
《花月良宵》电影【花月良宵】词曲 李丽华唱 叶舫[叶逸芳]词 金钢[黎锦光]曲 胜利
《桃花红》电影【花月良宵】词曲 李丽华唱 叶舫[叶逸芳]词 田珠[黎锦光]曲 胜利
《爱人的心》电影【艳阳天】插曲李丽华/姚敏唱 叶舫[叶逸芳]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百代
《夜来香》李香兰唱 金玉谷[黎锦光]词曲 百代
《月夜吟》电影【?】石兰唱 李隽青词 锦光[黎锦光]曲
《喜相逢》电影【梁红玉】插曲 李绮年唱 陆小洛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问归燕》电影【梁红玉】插曲 李绮年唱 陆小洛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一条心》电影【梁红玉】插曲 梅熹唱 陆小洛词 金玉谷[黎锦光]曲
《女僵尸》电影【女僵尸】插曲 陆露明唱 金玉谷[黎锦光]词曲
《假正经》电影【六二六间谍网】插曲 白光唱 叶逸芳词 金钢[黎锦光]曲 百代
《相见不恨晚》电影【悬崖勒马】插曲 白光唱杨小仲词 金钢[黎锦光]曲 百代
《我想忘了你》吴莺音唱 徐朗[黎锦光]词曲 百代
《好春宵》吴莺音唱 陈栋荪词 徐朗[黎锦光]曲 百代
《南风》吴莺音唱 巾光[黎锦光]词曲 百代
《你的心里怎么样》吴莺音唱 金钢[黎锦光]词 姚敏曲 百代
《少年的我》梁萍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曲 百代
《昭君怨》[王昭君]梁萍唱 金钢[黎锦光]词曲 百代
《恭喜大家今年好》梁萍唱 金钢[黎锦光]词 志美[黎锦光]曲 百代
《回头再见》梁萍唱 西河词 金钢[黎锦光]曲
《小小云雀》梁萍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 梁萍曲
《玫瑰和蔷薇》梁萍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曲 百代
《嗡嗡嗡》梁萍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 梁乐音曲 百代
《伤脑筋》梁萍/姚敏唱 李隽青词 李七牛[黎锦光]曲 百代
《丁个儿铃鼓铛》梁萍/姚敏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曲 胜利
《相亲相爱》梁萍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曲 百代
《丢不了的情意》梁萍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曲 百代
《荷花刚出水》梁萍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曲 百代
《以往你是这样》梁萍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曲 百代
《香格里拉》电影【莺飞人间】插曲 欧阳飞莺唱 陈蝶衣词 金钢[黎锦光]曲 百代
《好时光》电影【莺飞人间】插曲 欧阳飞莺/黄飞然唱 克纯词 金钢[黎锦光]曲 百代
《节食歌》欧阳飞莺唱 林枚[陈歌辛]词 七牛[黎锦光]曲 百代
《花月之歌》欧阳飞莺唱 金玉谷[黎锦光]词曲 百代
《蝴蝶翩翩燕子飞》金溢唱 金钢[黎锦光]词曲 百代
《星和月》金溢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曲 百代
《上海小姐》张伊雯唱 徐朗[黎锦光]词 维克[黎锦光]曲 百代
《你不要说》张露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曲 百代
《斯文的歌唱》张露唱 李七牛[黎锦光]词曲 百代
《魂归离恨天》电影【魂归离恨天】插曲 演唱者不详 金玉谷[黎锦光]词曲
疑似王人美的【离恨天】?不详
《不见去年人》电影【不见去年人】插曲 演唱者不详 金玉谷[黎锦光]词曲
《一切皆空》演唱者不详 包乙词 农樵[黎锦光]曲
《猜透了你的心》演唱者不详 农樵[黎锦光]词曲
《不好白相》演唱者不详 金钢[黎锦光]词曲
2. 简述李锦晖的流行音乐创作(简答题)
黎锦晖(1891-1967)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 黎锦晖青年时代醉心于新音乐运动,主张新音乐与新文学运动携手共进。继儿童歌舞之后,黎锦晖转入了流行音乐的创作。《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是他早期的流行音乐作品,标志着中国流行歌曲的诞生。
1928年,黎锦晖率“中华歌舞团”去香港、泰国、印尼、马来亚、新加坡等地演出,《毛毛雨》等流行歌曲即已与他的儿童歌舞一起成为主要节目。
1931-1936年间,黎锦晖还为《人间仙子》等十几部电影配乐,其中的大部分插曲是流行歌曲。黎锦晖的流行音乐创作奠定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基本风格,即民间旋律与西洋舞曲节奏相结合。
3. 黎锦晖的人物生平
黎锦晖青年时代醉心于新音乐运动,主张新音乐与新文学运动携手共进。基于这种认识,他创作了大量儿童歌剧、歌舞及歌曲。这些作品,不仅在大陆风靡一时,而且波及香港及南洋各地。《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神仙妹妹》、《可怜的秋香》、《月明之夜》等歌曲流传极广。这个时期的作品大多以保护儿童创造才能、反对封建教育为主题,文字通俗易懂,音乐语言简练、生动、明快,继承和发展了沈心工及李叔同所倡导的学堂乐歌的传统。同时,他又是运用民间音乐素材的能手。在这些儿童歌曲里,民歌、小调、曲牌等均成为创作的素材。在歌曲创作民族化方面,黎锦晖无疑是一个先行者。继儿童歌舞之后,黎锦晖转入了流行音乐的创作。《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是他早期的流行音乐作品,标志着中国流行歌曲的诞生。
黎锦晖转入流行音乐创作并获得了成功有其相应的社会背景。当时的上海已具备资本主义商业化都市的特征,西方特别是美国流行音乐通过舞厅、电影、广播等媒介流入中国。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中已出现对流行音乐的需求。黎氏的流行音乐便是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1928年,黎锦晖率“中华歌舞团”去香港、泰国、印尼、马来亚、新加坡等地巡回演出,《毛毛雨》等流行歌曲即
已与他的儿童歌舞一起成为主要节目。1929年,由于经费困难滞留于新加坡无法回国,他遂接受一家书局的订货,短期内编写了一百首流行歌曲寄回上海,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了16本歌集。《桃花江》、《特别快车》等歌曲即成于此时,大获成功。“明月歌舞团”是中国流行乐发展中一个重要团体。中国第一代歌星如周璇、白虹、严华,流行音乐作家如黎锦光、姚敏都在这个团里。聂耳也是从这里走上音乐创作之路的。
1931-1936年间,黎锦晖还为《人间仙子》等十几部电影配乐,其中的大部分插曲是流行歌曲。同时,他也搞舞厅音乐,把民间旋律爵士化。当时的“百代”、“胜利”等唱片公司大量录制出版他的流行歌曲。黎锦晖的流行音乐创作奠定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基本风格,即民间旋律与西洋舞曲节奏相结合。在当时,主要有探戈、狐步等。配器也模仿美国爵士乐的风格。上举《毛毛雨》、《桃花红》、《特别快车》等作品格调不高,有的相当庸俗,迎合了小市民的低级趣味,当时即受到广泛批评。聂耳就曾撰文斥责这些作品。可以说,中国流行音乐起步之初并没有走一条健康之路。除内容平庸外,音乐上的粗制滥造,演唱上的卖弄风情、嗲声嗲气都为其后的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但他在处理流行音乐中外来形式与民族传统关系上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的歌曲创作除少数艺术歌曲外,大致可分为两支。一支是以黎锦晖为代表的流行音乐,另一支是以聂耳、冼星海等人为代表的群众性歌曲。 抗战时期,在全国人民爱国热情的激发下,谱写了《向前进攻》等抗日歌曲,标志着创作作风的转变。
建国后,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写过一些美术片的电影音乐。
4. 黎锦晖的个人经历以及代表作是怎样的
(1981~1967)作曲家。湖南湘潭人。幼时广泛接触民间音乐,并学习演奏多种民族乐器。后就读于长沙高等师范学校。1916年后曾参加北京大学音乐团(后为音乐研究所)的活动。受“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热心于推广国语和改革普通音乐教育活动,主张“学国语最好从唱歌入手”,创作了一批儿童歌舞剧和儿童歌舞表演曲。1920年至1927年在上海任职于中华书局,主编《小朋友》周刊,并创办了中国第一所训练歌舞人才的学校“中华歌舞专科学校”。1928年组织“中华歌舞团”(后改名“明月歌剧社”)赴南洋一带演出。1929年以后,在腐朽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创作曾一度误入歧途,创作了一些混合着中国城市小调与外国商业性歌舞音乐相结合的所谓“黎派歌舞风格”的作品。1936年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后,他转变了创作立场和作风,写了一些宣传抗日救亡的爱国歌曲。新中国成立后,任职于上海电影制片厂,并被聘为中国音乐研究所通讯研究员。黎锦晖一生对中国音乐的最显著贡献体现在其儿童音乐创作上。代表作有: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神仙妹妹》、《葡萄仙子》、《小羊救母》;儿童歌舞表演曲《好朋友来了》、《三个小宝贝》、《谁和我玩》、《可怜的秋香》以及内容消极的歌舞曲《毛毛雨》、《妹妹我爱你》等。
5. 中国最早的流行音乐的代表作品和任务是谁啊
黎锦晖 中国流行音乐开山鼻祖,在1927年以一曲《毛毛雨》开创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先河.没有黎锦晖就没有今天的流行音乐就没有聂耳。
什么人写了近代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
什么人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歌舞团?
什么人把爵士乐结合中国民间小调而创造一种全新的汉化爵士乐,“时代曲”? 什么人发掘了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聂耳?
什么人为20世纪的中国现代流行音乐开创了所有的路途,却为人遗忘?
都是一个人。
都是一个名字。
黎锦晖。
黎锦晖出生于19世纪末的湖南,一个富裕的望族。他兄弟八人,日后全都是知名的人物。其中尤其大哥黎锦熙,是语言学专家,以制定注音符号、编辑《国语辞典》而著名。
毛毛雨
作词:黎锦辉
作曲:黎锦辉
(百代公司,有请黎明晖女士唱毛毛雨)
毛毛雨 下个不停 微微风 吹个不停
微风细雨柳青青 哎哟哟 柳青青
小亲亲不要你的金 小亲亲不要你的银
奴奴呀只要你的心 哎哟哟 你的心
毛毛雨 不要尽为难 微微风 不要尽麻烦
雨打风吹行路难 哎哟哟 行路难
年轻的郎太阳刚出山 年轻的姐荷花刚展瓣
莫等花残日落山 哎哟哟 日落山
毛毛雨 打湿了尘埃 微微风 吹冷了情怀
雨息风停你要来 哎哟哟 你要来
心难耐等等也不来 意难捱再等也不来
又不忍埋怨我的爱 哎哟哟 我的爱
毛毛雨 打得我泪满腮 微微风 吹得我不敢把头抬
狂风暴雨怎样安排 哎哟哟 怎样安排
莫不是有事走不开 莫不是生了病和灾
猛抬头 走进我的好人来 哎哟哟 好人来
《毛毛雨》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
《毛毛雨》,是我们今天能够听到的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也是被音乐界公认为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唱歌的人叫黎明晖,那年19岁。黎明晖1909年出生,12岁登台演出,13岁拍电影,是中国第一代歌星影星,说起黎明晖,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七、八十岁的人都唱过她的歌,黎明晖是中国早期流行歌曲摇篮明月歌舞团主持人黎锦晖的女儿,她演唱的《毛毛雨》、《人面桃花》等歌曲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风行一时。 黎氏家族是中国流行音乐历史上不得不提的一群人。黎锦辉创作的歌曲总是先让女儿来唱,这样便成就了黎明晖,使她成为中国歌坛的第一位流行歌星。其实她电影界也很有名的,她是和阮玲玉,蝴蝶是当时四大天王,1925年黎明晖初涉影坛,首演电影《不堪回首》,以后相继主演了《战功》、《小厂主》、《花好月圆》、《柳暗花明》等影片,1938年主演《凤求凰》后退出影坛。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有个节目,采访过黎明晖的儿子陆震东,他很风趣的说到:“那个时候只是小妹妹形象。就是剪一个短发,刘海这个发型,那么这个小妹妹形象,这个小妹妹那个时候很出名,上海人都知道。那个时候写信给我妈妈,不要写地址,画过图像她能收到,在那个时候真的神了。”黎明晖,她以自己的歌声为中国的现代流行音乐拉开了帷幕,她与她的歌声一起成为了永不磨灭的经典记忆,而她成就的那段沉香,也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最早的滋味。 这位曾经算是在上海滩乃至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手在2003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说起这首歌,他的词曲作者就是黎明晖的父亲黎锦晖,他是中国早期流行歌曲创作的大师级人物,1921年,他带着推行白话文国语的重任来到上海,然而,他却在这里,成为了中国流行歌曲的开创者。从1922年黎锦晖创建明月音乐社开始,开创了流行乐曲创作和歌舞演出的先河。1930年创办的明月歌舞剧社更是成为了中国流行歌曲和几代歌星的摇篮。
旧上海无疑是很多人的梦想家园。十里洋场上的那些灯红酒绿、风花雪月,把往昔的浮华和荣耀一直闪烁到今天,现在回想起那个年代的上海音乐,总是让人沉迷不已。虽然几十年过去了,风景虽已被历史风干,但倚风景而立的依旧是那些鲜活的面孔,还有各自精彩的传奇。在上海所有的传奇里面,上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那部分最为精彩,成就了上海百年城市历史中最华丽的一幕光影,最浓郁的一段沉香,几十年过去了,曾经风靡上海滩的名人们已不在,但那段沉香却留了下来,直到今天,还是一种风情,一个别致。
黎明晖与父亲黎锦晖
黎锦辉与《何日君再来》
黎锦辉出生于19世纪末的湖南,一个富裕的望族。他兄弟八人,日后都是知名人物。特别是大哥吴锦熙,是著名的语言学家。
黎锦辉的“中华歌舞专修学校”
1916年到1926年,黎锦辉在北京。他参与了中国现代第一批白话文国语教科书的编辑和出版;参与了中国最早也最长寿的儿童刊物《小朋友》的编辑与出版;他写了中国第一出儿童歌舞剧;还打破了清末民初女性不得登台表演的禁忌,让他的女儿黎明晖成为那个时代第一位登台表演的女性。
1927年到1936年,黎锦辉开设了“中华歌舞专修学校”。他参考日本宝冢歌舞团,把“标准人体之美从封建教条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但黎锦辉被戴上“黄色音乐”的帽子,也由此开始。
黎锦辉的舞校培养出来的音乐、电影人才在当时都红极一时。他还拔擢了两个人:一个原名周小红,后来经他改名为周璇;另一个是聂守信,后来以聂耳为名,为电影《风云儿女》写了插曲《义勇军进行曲》,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29年,北伐军开进上海,黎锦辉遭到租界和北伐军双方的政治挤压,被迫率领舞校到东南亚各国巡回演出。这趟巡回演出造成空前成功和轰动,但结果黎锦辉却因为学员纷纷被当地挖角而困守新加坡。他为了赚取回国路费,于短期内一口气写了100首“家庭爱情歌曲”,接洽给上海各书局出版,结果不但有钱回国,还展开了事业的新局面。他这一出手,使他站上了中国流行歌曲界无以伦比的一个高度,各大唱片公司无不以邀约黎锦辉作曲的音乐为最高目标。他因此而录制了数百张唱片。1932年,《大晚报》举办的上海首届三大播音歌星评选活动的100多首参赛歌曲中,有90%的歌是黎锦辉所写。
开创“时代曲”
黎锦辉的流行音乐,在中国音乐的历史上完全是全新的走向。他在创作时困守新加坡,手边没有任何资料,所以不论古今中外各家诗词、西洋诗歌、民间小调、土风舞曲,全都拿来为我所用。于是,他就开创了中国前所未有的流行时代,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时代曲。”他的创作与别人的跟进,形成一股巨流,和歌星、电台、电影、歌厅、杂志、八卦等形成一个共生体、互生体,成为整个三四十年代海派文化的代表。《何日君再来》虽然不是黎锦辉本人的作品,却正是那个时代流行音乐的最佳缩影。
很多人是因为邓丽君才知道《何日君再来》。其实,这首歌已经有70年历史了。这首歌原来是1938年电影《三星伴月》的插曲,由周璇主唱。这部电影不怎么样,但这首歌却惊动万教,成为中国近代流行音乐史,甚至近代史上意义深远的一首歌。这首“时代曲”的代表作,曾经被称为“靡靡之音”,各方力量都欲除之而后快。但这首歌,却展现了难以言述的生命力。
一百年的歌声
黎锦辉个人在上海的时代,大致结束于1936年。他坚持的理想主义不适合于经营一个商业上成功而能累积的娱乐事业,加上政治与军警势力的压迫、文化界的攻击、黑道的胁迫与掠夺,更为了不为日军所用,在日军占领上海前夕,他下定决心,离开上海,告别他创造的音乐世界。但他培养的人才,继续主导了整个四五十年代的上海音乐与电影界。
2004年春节,中央电视台播出纪录片《一百年的歌声》,开篇就响起了黎锦辉的《毛毛雨》的旋律。这首歌已被音乐界公认为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概况 】
中国流行音乐奠基人-黎锦晖
黎锦晖(1891-1967)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
黎锦晖生于湖南湘潭,自幼学习古琴和弹拨乐器。家乡民间音乐和当地流行的湘剧、花鼓戏、汉剧等戏剧音乐对他影响至深。1927年,他创办了“中华歌舞学校”,后又组建“中华歌舞团”。1929年组织“明月歌舞团”,并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1931年,“明月歌舞团”并入联华影业公司。1949年后,他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1967年逝世于上海。
黎锦晖青年时代醉心于新音乐运动,主张新音乐与新文学运动携手共进。基于这种认识,他创作了大量儿童歌剧、歌舞及歌曲。这些作品,不仅在大陆风靡一时,而且波及香港及南洋各地。《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神仙妹妹》、《可怜的秋香》、《月明之夜》等歌曲流传极广。这个时期的作品大多以保护儿童创造才能、反对封建教育为主题,文字通俗易懂,音乐语言简练、生动、明快,继承和发展了沈心工及李叔同所倡导的学堂乐歌的传统。同时,他又是运用民间音乐素材的能手。在这些儿童歌曲里,民歌、小调、曲牌等均成为创作的素材。在歌曲创作民族化方面,黎锦晖无疑是一个先行者。
继儿童歌舞之后,黎锦晖转入了流行音乐的创作。《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是他早期的流行音乐作品,标志着中国流行歌曲的诞生。
黎锦晖转入流行音乐创作并获得了成功有其相应的社会背景。当时的上海已具备资本主义商业化都市的特征,西方特别是美国流行音乐通过舞厅、电影、广播等媒介流入中国。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中已出现对流行音乐的需求。黎氏的流行音乐便是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1928年,黎锦晖率“中华歌舞团”去香港、泰国、印尼、马来亚、新加坡等地巡回演出,《毛毛雨》等流行歌曲即已与他的儿童歌舞一起成为主要节目。1929年,由于经费困难滞留于新加坡无法回国,他遂接受一家书局的订货,短期内编写了一百首流行歌曲寄回上海,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了16本歌集。《桃花江》、《特别快车》等歌曲即成于此时,大获成功。
“明月歌舞团”是中国流行乐发展中一个重要团体。中国第一代歌星如周璇、白虹、严华,流行音乐作家如黎锦光、姚敏都在这个团里。聂耳也是从这里走上音乐创作之路的。
1931-1936年间,黎锦晖还为《人间仙子》等十几部电影配乐,其中的大部分插曲是流行歌曲。同时,他也搞舞厅音乐,把民间旋律爵士化。当时的“百代”、“胜利”等唱片公司大量录制出版他的流行歌曲。
黎锦晖的流行音乐创作奠定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基本风格,即民间旋律与西洋舞曲节奏相结合。在当时,主要有探戈、狐步等。配器也模仿美国爵士乐的风格。上举《毛毛雨》、《桃花红》、《特别快车》等作品格调不高,有的相当庸俗,迎合了小市民的低级趣味,当时即受到广泛批评。聂耳就曾撰文斥责这些作品。可以说,中国流行音乐起步之初并没有走一条健康之路。除内容平庸外,音乐上的粗制滥造,演唱上的卖弄风情、嗲声嗲气都为其后的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但他在处理流行音乐中外来形式与民族传统关系上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三、救亡群众歌曲创作及进步音乐工作者的流行歌曲创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军国主义侵华事实造成民族危机感的空前高涨。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出现了群众性的救亡歌咏活动。广大进步音乐工作者创作了大批救亡歌曲。从而奠了我国歌曲创作的另一走向。
聂耳是救亡歌曲作家中的佼佼者。在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他所写的30余首歌曲绝大部分是广为流传的成功之作。《毕业歌》、《新女性》、《开路先锋》、《义勇军进行曲》是他在进行曲方面具有开拓性贡献的作品。《飞花歌》、《塞外村女》等则是民歌风抒情歌曲中很有特点的作品。
在救亡歌咏活动中,还可以举出像《大刀进行曲》(麦新词曲)、《到敌人后方去》(冼星海曲)、《游击队歌》(贺绿汀词曲)等进行曲风格的歌曲。这一时期奠定的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日后称为队列歌曲)已表现出成熟的中国民族特点,如较少采用和弦分解化的旋律,而是以五声音阶为主;旋律多级进,富于抒情性等等。
与此同时,进步音乐工作者也介入了以电影为主要媒介的流行音乐创作活动。如聂耳的《告别南洋》、《梅娘曲》、《铁蹄下的歌女》,任光和安娥的《渔光曲》、《王老五》,贺绿汀的《四季歌》、《天涯歌女》(田汉光词)、《春天里》(关露、贺绿汀词)、《秋水伊人》及刘雪庵的《何日君再来》(贝林词)等都是为进步电影所作的插曲。
总之,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的歌曲创作除少数艺术歌曲外,大致可分为两支。一支是以黎锦晖为代表的流行音乐,另一支是以聂耳、冼星海等人为代表的群众性歌曲。流行音乐以西方流行音乐形式为蓝本,写作上则有民歌化与西产大小调式化的两种趋向,群众性歌曲以西方进行曲及民歌为蓝本,写作上则有民歌化和进行曲化的两种趋向。至此完成的类型分化奠定了日后群众性歌曲创作的基本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