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简介
特拉普男爵生于1880年4月4日,扎拉(Zara),当时还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父亲是海军上校,他也想献身海军事业,所以参加了皇家海军学院。当他还是一个年轻的海军上校时,就被任命为U6潜艇的指挥。一战时,一艘法军潜艇被特拉普的潜艇击沉。1918年,国王约瑟夫一世提升他为海军少校。 战争结束后,奥地利失去了海岸线,不再需要海军。特拉普上校不仅失去了职位,还在1924年失去了他的妻子,留给他7个孩子照顾。
玛丽娅生于1905年1月25日。在她大约两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她的表姑成了她的养母,她们住在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小房子里。 她受到了严格的教育,上完三年高中后,进入了四年的国立师范学院。 玛丽娅原来是社会主义者和无神论者,但是在大学期间,一位著名的神父开始给她布教,改变了玛丽娅的生活和信仰。 玛丽娅加入了萨尔茨堡的修女山修道院,成为一个修女。修道院决定让玛丽娅离开一年,到特拉普男爵家作女家庭教师,照顾他的一个患风湿热的女儿。
一年后,孩子们要求他们的父亲设法留住玛丽娅,他们甚至建议他应该娶她。我不知道她是否喜欢我!男爵回答说。于是孩子们自己去问玛丽娅。因为玛丽娅说,是,我喜欢他。他们订婚了。她再也没回修道院作修女,于1927年11月26日嫁给了男爵。 特拉普一家又新添了两个女儿。
1935年,瓦兹内神父走入了他们的生活。他使音乐成为他们一家的爱好。他们自然清新的嗓音和纯美的歌声使他们在1935年的萨尔茨堡音乐戏剧节上获得了合唱比赛第一名。他们曾在大萧条时期失去了所有的钱财,此后他们被邀请做欧洲巡回演唱会。
1938年,希特勒入侵奥地利,特拉普宁可丢掉物质财产,也要留住尊严。他们离开了萨尔茨堡市郊的别墅和一切财产,前往美国。
1938年9月,他们到达纽约。途中第10个孩子出生了。瓦兹内神父也和他们同行到美国,在他的指导下,唱歌成了他们的职业,特拉普家庭合唱队渐渐扬名。 二战后,特拉普一家建立了一个音乐慈善组织:特拉普家庭奥地利救济社,为祖国奥地利发送了无数食品和衣物。
1941年,特拉普在费尔蒙特的一个乡村里买了一个大农场,这儿和他们思念的奥地利萨尔茨堡的风光相似。他们给他们的房子取名为“一颗丹心”。
1947年5月30日,特拉普去世,被安葬在房子后院的家庭墓地里。 当他们结束了20多年、30多个国家的演唱生涯时,他们把他们的奥地利式大木屋改成了客店。可惜1980年12月,它被一场大火烧毁。他们立即决定重建。特拉普家新木屋的设计很现代,但仍保留了以前的味道。 1987年3月28日玛丽娅去世了,被安葬在墓地里他的丈夫旁边。
本片在当年成为打破了影史上最高卖座纪录的歌舞片,这部经典巨作曾获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乐、最佳音响、最佳影片剪辑五项大奖。被译成3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上映,片中美妙的音乐至今仍广为传唱。影片的译名在各地大相径庭:在中国香港,它被译成《仙乐飘飘处处闻》;台湾地区译名则是《真善美》;在葡萄牙,是《心灵深处的音乐》;西班牙译成《笑与泪》;阿根廷的译名是《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在德国,它的名字是《我的歌,我的梦》……译名不同,音乐却同样动听,人们对它的喜爱可见一斑。
『贰』 关于音乐的电影(只要美国的)
《波西米亚狂想曲》、《激乐人心》、《无人引航》、《超乎想象》、《泽西男孩》等。
1、《波西米亚狂想曲》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布莱恩·辛格执导的音乐传记片,由拉米·马雷克主演,于2018年11月2日在美国上映,该片讲述了皇后乐队从偶然成军到确立风格,再到大放异彩的经历,以及皇后乐队灵魂人物——主唱佛莱迪·摩克瑞迭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2、《激乐人心》
《激乐人心》是由塔特·泰勒执导,查德维克·博斯曼、内尔山·艾利斯、维奥拉·戴维斯、奥克塔维亚·斯宾瑟领衔主演的一部音乐剧情传记。故事讲述作为灵魂乐的教父级人物詹姆斯·布朗的一生,可谓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在风云多变的上个世纪,历经30年代的出生与成长,其慈母用心的培养和引导。尽管詹姆斯·布朗经历了大多数黑人所遭遇的不幸,影片与2014年8月美国上映。
3、《无人引航》
《无人引航》是由威廉姆·H·梅西执导,比利·克鲁德普、安东·尤金、赛琳娜·戈麦斯、杰米·钟等人主演的剧情音乐片。该片于2014年1月24日在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上映。该片讲述了山姆在意外去世的儿子乔西谱写的歌曲中获得安慰,并与年轻人昆汀两人组成了一支乐队,表演乔西的遗作,却意外走红的故事。
4、《超乎想象》
《超乎想象》是一部由安德鲁·埃尔文、The Erwin Brothers执导的音乐剧情片,J·迈克尔·芬利、布洛迪·罗斯、丹尼斯·奎德、玛德琳·卡罗尔、塔根·伯恩斯等参加演出。
该片根据基督教乐队MercyMe主唱Bart Millard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在父亲的高压教育下成长,让Bart与父亲内之间有着很大的隔阂,但父亲因癌症去世却激发他创作出经典歌曲《超乎想象》(I Can Only Imagine)的故事
5、《泽西男孩》
《泽西男孩》是2014年在美国上映的歌舞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克里斯托弗·沃肯、约翰·劳埃德·扬、埃里奇·伯根等主演。该片根据同名音乐剧改编,讲述了以法兰基维·瓦利为首的四个男孩改邪归正,组建“四季合唱团”并大获成功的故事、
『叁』 影评︱《她比烟花寂寞》一个女音乐家的凄美人生
题记:
人生总有遗憾。眼前有两条路,你只能选择一条。或光鲜亮丽,或默默无闻。
(一)
这是由真实的历史故事改编的,在这个世界,曾经有过这样一段传奇。宛如,一曲美妙的乐曲,渐入佳境,忽的,戛然而止……
这部电影就是《她比烟花寂寞》。是讲英国著名音乐家杰奎琳*杜普蕾与她姐姐情感故事。
在看这部电影时,我想起了曾经火爆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
在印度电影中,退役的摔跤手父亲马哈维亚·辛格·珀尕,不顾一切阻扰,把两个女儿都培养成了冠军。她们姐妹俩同时站在了最高的领奖台上。
而,在这部电影《她比烟花寂寞》中,两姐妹也都是出生在音乐世家。她们的母亲,就是皇家音乐学院教授。
两个人,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习音乐,学习乐器。姐姐吹长笛。妹妹拉大提琴。两个都很优秀。有时是姐姐获奖多一些,有时是妹妹获奖多一些。
两人都是“别人家”小孩,都特别出色,拿奖几乎拿到手软。不过,两人之间,也有过小小的竞争,嫉妒,羡慕。
后,妹妹杰奎琳似乎,更用心一些,也练习的更起劲一些。16岁时,她就彻底爆红。
年少成名的她,也得到了父母更多的关爱与呵护。自此之后,家里所有的“资源”都向她倾斜。
比如,给她请更贵的名师。给她更多的练琴时间。给她更多的支持与陪伴。
甚至,不让她干一点家务。这个女孩子,只要拉好大提琴,似乎一切都OK。
而,杰奎琳的姐姐希拉里与弟弟皮尔斯,几乎都被她的光芒所掩盖,在家里多多少少被“忽视”。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越练得紧,越优秀,越杰出。年少成名的杰奎琳,成了全家人的骄傲。
这里,导演用快闪镜头,通过家里奖杯飞速增多,来隐喻时间过得飞快。
转眼,姊妹两人长大。
有因有果。成年之后,姐妹俩的命运拉开了巨大的差距。各自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二)
这部电影,是由姐姐希拉里与弟弟皮尔斯合著的杰奎琳传记改编。曾获第七十一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和最佳女主角奖。
豆瓣评分8.3分。一部人物传记片,这已经是很高的打分了。
伤仲永的故事,告诉我们,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了姐姐希拉里身上,诸种原因吧,她渐渐被“比”下去了,事业不顺。
长大的她,认识了一个志趣相投的男孩,很快就嫁人了。并且,搬到乡下去住。过着相夫教子的闲适的、宁静的生活。
从此,远离喧嚣,远离音乐。
而,妹妹杰奎琳则一路凯歌,红遍大江南北。于是,常年奔波在外,不是去这个国家演出,就是去那个国家演出。
这里,导演也用组接镜头,快速闪过,行李箱上贴的机场标签多少,来展示杰奎琳的一路风尘。
表面上看,杰奎琳过得充实而光鲜,媒体总在报道,收获了金钱,收获了尊严,收获了掌声,也收获了鲜花。俨然成功女性,多少人渴盼这样而不得呢。
而,姐姐希拉里这个时候,已经生了两个孩子,成了家庭主妇。一天被琐事所缠绕,生活和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
那么,谁更幸福呢?
我们接着看。
(三)
在影视剧中,塑造的人物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苦命型,比如《万箭穿心》中的李宝莉。一种是病态型,比如《不一样的天空》中那个像鲸鱼一样肥胖的母亲。
在这部电影中,女主杰奎琳,其实,也是病态型人物,人格不健全。
表面看起来,她过得似乎非常光鲜,风光无限。经常出国,一举一动都有媒体跟踪报道。
可,她生活自理能力极差。连衣服都不会洗,就别说其他了。
每次出国演出,如果时间长,就会把脏衣服邮寄给母亲来洗。母亲洗干净之后,再快速寄回去。
她十六岁爆红之后,就到处演出。文化课,是有欠缺的。她成名之后,有时说话,会爆粗口。这使得她个人形象打分降低。
后来,她认识了阿根廷籍钢琴家巴伦博伊姆。巧合的是,两人是在已故钢琴家傅聪家的客厅里认识的。他们于1967年两人结婚。当时报纸就称他们为“金童玉女”,也是乐坛佳话。
这个巴伦博伊姆有故事,得说说。他出生于犹太音乐世家。也是年少成名,有钢琴王子之称。且,这个人,更厉害的地方在于他会七国外语。还曾经是我国钢琴家朗朗的老师。
幸福总是过于短暂,大约是两三年后,就发现杰奎琳,手指颤抖无法控制。检查后告知,得了多发性硬化症。那个时候,她的事业刚达到顶峰。
后,严重到坐轮椅,不得不告别乐坛。从坐轮椅到她去世,大约十多年时间,她都处在这种落寞,悲哀,伤感之中。
在她风光的时候,是全家人大力支持她。在她落寞无助时,也是全家人同心协助她。
可,她的偏执,她的暴戾,她的刻薄,她的尖酸,伤害了全家人的心。受伤害最深的是她的姐姐,那种亲人之间的肆无忌惮的语言“中伤”,比利箭射击更痛。
因为是根据亲人所写传记,好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这部电影都有真实揭露。有的让人唏嘘,有的让人感叹,有的让人震惊。
原来,光芒万丈的后面,真实的人,竟然是那个样子。
(四)
多年前,看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的电视连续剧时,看到李小龙英年早逝,就颇为遗憾。
而今,看到音乐家杰奎琳的经历,也是这样,不由叹惋。
正如电影的名字,她的一生,前半段宛如烟花一样璀璨,后半段则宛如烟花一样寂寞。
不过,无论如何,人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的传奇还在,她的名字也早已镌刻在历史的册页上。
她离世后,她所用的大提琴“大卫朵夫”被我国音乐家马友友所拥有。
电影结尾,也是前后照应。
电影刚开始,是两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在沙滩上奔跑,玩耍。
结尾,也是两个小女孩在沙滩上玩耍。
只是在这里导演用蒙太奇拍摄手法,让童年时的杰奎琳与成年后的杰奎琳来了一场意外对话。
然后,片尾曲响起,电影结束。
两个小女孩,两种不同的人生。
人生苦短,到底怎么过?是岁月静好呢?还是像蜡烛充分燃烧?
或许,谁有谁的答案吧。
(,侵删)
『肆』 有什么好看的人物传记电影推荐
突然想起一句话:都说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都会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
由此我来推荐一部电影《美丽心灵》,一部人物传记类型电影。
豆瓣评分9.0,由罗素·克劳主演,并且这部 影片获得了74届奥斯卡金像奖。
电影原型人物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著名书经济学家约翰·纳什,将近3个小时的电影,讲述了他非凡又传奇的一生。
而在他的妻子艾丽西亚的不离不弃下,又通过自己整整的后半生的顽强抗争后,他终于无视了这个困扰,并且在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是自己的也终将属于自己。
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成功不止于努力。
人是个 社会 性的动物,吃喝拉撒离不开与他人的交集,就如同电影中的纳什,从小性格孤僻,少言寡语,从他幻想出的三个人物来看,一个是他的一边爱听自己的牢骚,一边又不停的鼓励自己的葡萄牙室友,一个是纯真可爱的小女孩,最后一个是他幻想的为国家效力的情报局间谍头目。可以看出他的内心也是渴望友情,渴望依赖,渴望成功的男人。
而现实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当你失意的时候,能有一帮子哥们听你诉苦,回到家能有个安慰你的妻子或者丈夫,事业上有个能帮助指引你的前辈,如果在加上自己不动摇不放弃的努力拼搏,那么成功,也就不在遥远。
很多时候,这部电影都被当做人生经典励志电影来推荐,
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获得诺贝尔奖,取得这举世瞩目的成就,最终离不开的还是纳什那种坚强的意志,不论什么时候,只有自己不放弃自己,坚守本心,妻子,朋友也就不会放弃你,
回头去看影片,纳什的一生有着不幸,但更多的是他也是幸运的,他有着风光时不求索取,但落魄时却还在鼓励自己的朋友,有着一个在背后默默支持的妻子,还有着自己一颗坚定的心。
而现在很多渴望成功的人,你是否也曾有着这样的类似的处境。珍惜身边的所有,努力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努力,能让我们更接近成功。
1、《社交网络》
导演:大卫·芬奇主演:杰西·艾森伯格、安德鲁·加菲尔德、贾斯汀·汀布莱克一位哈佛大学在学生在一次网友见面被拒绝后,黑进了对方学校的系统,并资取了其它一些学校女生的档案,制作成网站供大众对她们打分。此举造成了学校服务器的崩溃,虽然受到了校方的处分,但男主却由此与自己的室友共同建立起了一个交互性极强的社交网站。
随着网站用户的日益增多,他和室友在网站的发展理念上也发生了冲突与矛盾。他招募到了新的适合公司发展的员工。随着公司的发展,他的网站带来了全球性的网络社交工革命,而他也不得不与自己曾经的朋友分道扬镳。
本片由天才导演大卫·芬奇执导,快节奏的情节表现与极具特点的角色性格呈现让人印象深刻,多元素、高信息量的呈现让观众在观影时不由得全神贯注。电影依据真实的事件改编。那位男主的名字叫马克·扎克伯格,他所建立的网站就是现实中的facebook。2018年底,这款社交平台在全球拥有超过23亿用户。
2、《美丽心灵》
导演:朗•霍华德主演:罗素•克劳、詹妮弗•康纳利影片记录了上个世纪著名的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生平,并获得2001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编剧本。小约翰•福布斯-纳什在研究期间便展现出惊人的学习天赋,他发表的“博弈理论”,虽然只有26页纸,却在学术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留校任教后,他与美丽睿智的女孩儿艾丽西亚相爱并结婚。但超强的直觉与天赋,让纳什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他臆想自己加入了一个国家安全组织,而且身着黑衣的组织成员时刻出现在他身边。
妻子艾丽西亚用爱和温情,在三十多年的时光中,一直陪伴着生病的纳仕。精神分裂症很难被完全治愈,但在妻子的关怀中,纳仕了解到了自己的病情,并学会了和那些臆想中的人物和平相片,并拥有了自己的美丽人生。在影片中,男主的理想与钢毅与妻子的善良与温柔,这些从他们身上散发出的人性之美,深深的感动着银幕前的我们。
3、《勇敢的心》
导演:梅尔·吉布森
主演:梅尔·吉布森、苏菲·玛索
影片讲述了在14世纪时期,苏格兰的传奇英雄威廉·华莱士,带领苏格兰人民反抗英军的英勇事迹。
威廉·华莱士最终因受骗而被英军抓获,他拒绝认罪并被处于极刑。临终前他大声呼出的“自由”,激励着所有的苏格兰人民,为了自由与尊严,他们继续与英军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极速车王》
影片主要涉及三位 历史 人物 肯·迈尔斯 卡罗尔·谢尔比 亨利·福特 二世
影片背景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福特公司为了改变品牌形象雇佣迈尔斯和谢尔比打造一辆一流赛车并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成功击败法拉利的故事!也让很多人认识了无冕之王肯·迈尔斯的惊人才能。电影虽然也涉及了很多内容,比如当时福特公司内部的官僚作风和内里的利益纠葛,但是最出彩依然是对肯·迈尔斯那段传奇人生的演绎!
《模仿 游戏 》
艾伦·麦席森·图灵 作为数学家、逻辑学家被誉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他传奇而又悲情的一生带给身后人无数的故事。本片就是根据他的生平事迹主要讲述二战协助军方破解德国密码系统Enigma的故事!
《飞行家》
霍华德·休斯 有着传奇的一生和众多的身份,企业家、工程师、飞行员、制片人、导演、演员、花花公子等等。疯子与天才之间也许没有界限。对于如此传奇的人物,他的一生故事实在太多了,本片就是讲述他进军好莱坞成为制片人,并主持发明和改进蓝云杉飞机的故事!
《血战钢锯岭》
真实故事改编, 戴斯蒙德·道斯 因为信仰而在服役期间拒绝使用武器,就是这样一个不使用武器的军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的冲绳岛争夺战中,不杀伤敌人情况下,赤手空拳孤军救出75名负伤战友的故事!不说影片精彩的场面和令人咂舌的剧情,这里单说影片的原型事迹居然比电影中所展示的还要神奇,因为太过不可思议连导演都要缩水拍摄!比如悬崖的绳梯其实是道斯和另两个战友现行上去布置的,还比如其实当时军方的记录是他救下了100人等等。
《国王的演讲》
最近几年看过的传记类电影,印象最深的要数《国王的演讲》。
男主角伯蒂的原型是英王乔治六世,影片讲述了这个从小性格怯懦且患口吃的男人,如何临危受命继承王位,继而突破自身缺陷,在二战前夕的圣诞节,成功发表著名的圣诞讲话,极大地鼓舞了二战中的英国军民的故事。
口吃往往代表着一个人的心理面临某种障碍,在王室成长的伯蒂命中注定要面对强势的父亲、跋扈冷酷的哥哥,以及孤单寂寞冷的童年生活。他因为口吃而遭受的最无情的指摘全是来自亲人,相比口吃本身,这一点令他受到的伤害更重。
幸运的是,他有一位深爱他的妻子和一对活泼可爱的儿女,他们对他的爱让他放松,感到被接纳,因此在他们面前,他的口吃几乎没有机会展现。
然而当他不得不成为一个国王时,挑战来了,巨大的责任让他的口吃更加严重,而最令他吃不消的,是刚一上任就要在公众面前做演讲,直接面对自己最大的弱点。
这部电影跟其他同类电影最大的区别,就是既没有政治外交,也没有阴谋黑幕,而是把一位君王还原成一个跟你、我、他没什么区别的普通人,他只有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和缺陷,诚实地面对千千万万普通民众,才能完成一个君王的使命。
一开始,伯蒂是消极的,他并不想承担如此巨大的责任,更不想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可现实情况是,除了一场鼓舞人心的演讲,他没有任何其他事情可做。王室已经成为象征,君王丧失了神圣性,取而代之的是是国王本人的精神危机。
随着故事的推进,伯蒂在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的帮助下,一步步克服障碍,完成了鼓舞人心的圣诞演讲,这位乔治六世,也成为英国人民的精神领袖。二战期间,他与家人一起在空袭中坚守伦敦,并坚持与普通民众一同遵守配给制,令人感佩。
整部影片的节奏行云流水,虽没有任何情节上的大开大合,人物内心的波澜壮阔却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横扫2011年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第十届凤凰城影评人十佳影片,以及诸多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奖项。实在是值得静心欣赏的一部佳作。
1, 史蒂夫·乔布斯: 机器人生
这部纪录片由吉布内和CNN Films合作拍摄,纪录了从乔布斯的童年住所到日本佛寺,再到苹果总部的办公室,回顾了乔布斯的人生经历。
2,爱丁保罗夫: 自然 探索 60年
很喜欢这个老爷子,是一位超厉害的纪录片制作人,《蓝色星球》就是他拍的!
为纪念他从事野外生物考察和献身生态电视片创作60周年,BBC公司推出这部《大卫爱登堡野外 探索 60年》系列。
3,徒手攀岩
第91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记录了亚历克斯的登顶之旅。亚历克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是在攀岩中度过的。没有绳索、安全带及其它防护设备,只凭四肢,一口气爬上高3000英尺(900余米)的“攀岩宇宙中心”伊尔酋长岩之巅。
4,《斯皮尔伯格》
该纪录片由苏珊娜·莱西执导。纪录片对准斯皮尔伯格数十年电影拍摄经历,于此同时还展现其《大白鲨》《夺宝奇兵》《E.T. 外星人》等佳作的幕后花絮。J·J·艾布拉姆斯、克里斯蒂安·贝尔、德鲁·巴里摩尔等会出镜。
5,天梯: 蔡国强的艺术
很震撼,焰火天梯。也非常喜欢蔡国权这个人,他的想法,他对艺术的思考,他工作时的状态,他对周围人的态度,很有触动。
简介:《天梯:蔡国强的艺术》是当今世界最重要艺术家之一蔡国强的首部电影纪录片。既是一个从中国出发、成为具国际影响力艺术家的励志故事,也体现着新时代中国人的追求和精神。
《波西米亚狂想曲》皇后乐队主唱弗莱迪莫克瑞的传记电影,电影一方面讲莫克瑞的伟大音乐成就,电影里穿插了很多首皇后乐队的live,尤其是片尾拯救非洲义演的20分钟世纪经典。另一方面重点刻画了莫克瑞的私人 情感 ,包括他一生挚爱的玛丽和同性好友。
《飞鹰艾迪》讲述了一个高台滑雪爱好者在不被英国政府支持的情况下努力去挑战奥运赛场的故事,虽然艾迪没有获得奥运金牌,但是他的乐观却自信却感染了每一个人。
《血战钢锯岭》讲述了一个信仰基督教,虔诚地承诺绝不举枪杀人的医疗兵在恐怖的钢锯岭战场中独自抢救几十名伤员的故事,影片战斗场面十分激烈,也衬托出了主角的伟大和崇高信仰。
《万物理论》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传记电影,影片主要聚焦于霍金的爱情故事,从未发病前的甜蜜爱情到发病后的不离不弃,再到两人的渐行渐远。真的让人唏嘘不已,不过到最后两人依旧是一生的朋友,霍金也把爱融入了自己的万物理论中。
《阿甘正传》一部非常经典的传记片,讲述了汤姆汉克斯饰演的阿甘从一个低智商儿童努力奋斗,善良的对待生活,最后对世界的贡献越来越大的故事。影片的年代跨度和涉及的 历史 事件非常多,最打动我的还是阿甘对珍妮那颗永远不变的心!
《至暗时刻》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传记电影,丘吉尔对待外敌的强硬态度和十分具有鼓舞性的演说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影片很好的还原了这一伟大 历史 人物的生平事迹。
《马戏之王》马戏团发明人的传记电影,也是一部歌舞片。主演是狼叔休杰克曼,为了给人间带来欢乐,他招募了一群奇人组成了马戏团进行全球巡演。而马戏团的意义不只是挣钱,而是为这些人找到了尊严,正如那首歌所唱的,This is me!
《印度合伙人》印度自研卫生巾的创始人,主角起初的想法只是为了让妻子在月经时能相对舒适的度过,而不是用脏布解决。主角在自研卫生巾的道路上遭遇了世俗甚至是妻子的不理解,却一心一意要研究出来,最终研究出来并以印度人都能接受的价格进行普及。主角自始至终为妻子考虑的出发点非常感人,挑战世俗的勇气也十分可嘉!
《人生如戏》讲的是美国最伟大的影评人罗杰·艾伯特的传奇人生,很多地方都比较打动我。罗杰年轻时对电影的热爱和专注和与合作伙伴的相爱相杀,晚年间与病魔作斗争的乐观态度和与妻子坚贞的爱情以及对电影态度的传承,铸就了他丰富而又杰出的一生。
《飞行家》讲的是莱昂纳多普里奥饰演的飞机大亨霍华德生平的故事,马丁西科塞斯执导,时长更是达到了170分钟。影片有两大看点,一个是霍华德如何研究飞机技术,以及打通全球客运市场的;另外一个看点则是聚焦霍华德本人,表现了他越来越受外界因素折磨影响导致强迫症和孤独症的不幸遭遇!
推荐今年三月份在中国内地上映的音乐传记片《波西米亚狂想曲》。片名取自皇后乐队最具个性特色的歌曲,该片讲述了皇后乐队从偶然成军到确立风格,再到大放异彩的经历,以及皇后乐队灵魂人物——主唱佛莱迪·摩克瑞迭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影片上映后,专业评分和大众口碑相差很大,不少人认为作为一部电影,这部片子剧情太弱,叙事毫无亮点,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彩的音乐传记片。影片的高潮主要集中在几首皇后乐队标志性音乐的演出现场,当鼓点和拍手声响起,尤其是影片结尾将近十几分钟的Live Aid神还原当时的场景时,观众会像置身演唱会现场一样激动、热血沸腾。很多观众在看完后表示,这部电影弥补了自己无法看到Queen现场的遗憾,光是冲着影片里的那些音乐也会给这部电影打满分。
《万物理论》,这部电影是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为原型拍摄的一部人物传记电影,详细地描绘了霍金先生的一生。在一次舞会上,他和一位女孩相谈甚欢,迅速爱上了彼此,坠入爱河。但是在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只有3根手指头可以活动。这个时候他的女朋友并没有抛弃他,而是选择和他结婚,照顾霍金的衣食住行。虽然被医生判定只剩两年的寿命,可是霍金却坚持的撑过了这两年,连医生都无法解释这一现象。霍金行动不便,每天离不开轮椅,可是就是这样的他完成了一项又一项伟大的成就,并写下了著名的书籍《时间简史》。
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霍金先生用顽强的毅力抵抗着病魔,把自己的才华用来推动整个 社会 的发展,真正的做到了身残志坚,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学习的榜样。无论生活中我们遇到了怎么的挫折困难,都不应该放弃,而是迎难而上,努力的去克服吧,如果做不到像霍金先生那样的伟人,那就做一个不让自己失望的伟人吧。至少在若干年后回首往事的时候,可以有底气的说:我无怨,我无悔。
《海上钢琴师》
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
编剧:亚利桑德罗·巴里克 / 朱塞佩·托纳多雷
主演:蒂姆·罗斯 / 普路特·泰勒·文斯 / 比尔·努恩 / 梅兰尼·蒂埃里 / 阿尔贝托·巴斯克斯
类型:剧情 / 音乐
上映日期:1998-10-28(意大利)
简介:本片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
1900年,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蒂姆•罗斯 饰)。1900慢慢长大,显示出了无师自通的非凡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 乐鼻祖杰尼听说了1900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弗如,黯然离去。
可惜,这一切的事情都发生在海上,1900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情愫在琴键上流淌。他会不会为了爱情,踏上陆地开始新的生活,用他的琴声惊艳世界?他将怎样谱写自己非凡的人生。
我根据个人观影经历,给您推荐几部比较经典的,希望您能喜欢!
1、《情归周恩来》追寻总理的 情感 世界,再现伟人的品格魅力,大型文献纪录电影《情归周恩来》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典藏的有关周恩来以及邓颖超的目前尚未公开过的影像资料为依托,讲述周恩来在民族情怀、家庭亲情、夫妻爱情、朋友情谊、人民 情感 等方面的一个个 情感 世界里的故事,来再现周恩来无私奉献、忠诚坚定、务实灵活、豁达...
2、《第一夫人》根据美国前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的生平改编,是由帕布罗·拉拉因执导,娜塔丽·波特曼、彼得·萨斯加德、格蕾塔·葛韦格、贝丝·格兰特等主演的传记影片。该片故事聚焦杰姬人生的四个日夜——从丈夫约翰·肯尼迪总统遇刺到葬礼这段时间发生的故事。
3、《莫娣》该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描述在加拿大美丽的大西洋省份新斯科舍省(Nova Scotia),一位患有关节炎的民间艺术家莫娣·刘易斯(Maud Lewis),对艺术不懈的追求,与她的丈夫相识,并以艺术、贩卖作品为生的励志生活。
4、《钢琴家》根据瓦拉迪斯劳·斯普尔曼的自传改编,描写了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艰难生存的故事。作为一名天才的作曲家兼钢琴家,瓦拉迪斯劳在纳粹占领前还坚持在电台做现场演奏。然而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里,他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的魔爪。他在华沙的犹太区里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
5、《梅兰芳》电影讲述了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传奇的一生。围绕着这两个人之间的故事展开的,以梅兰芳引路人和保护者自居的邱如白因为不能忍受梅兰芳和孟小东的爱情,在幕后导演了刺杀梅兰芳的事件。
6、《霍元甲》年少时以稚嫩的霍家拳打败向他挑衅的小恶霸后习武信心大增,凭着对武术的悟性及热情,他的武艺根基日益深厚,成为天津赫赫有名的武师,可是其性情也渐变得浮躁傲慢,越来越好勇斗狠。得知徒弟被天津另一高手秦爷重创后,霍元甲不问原由闯入秦爷的寿宴,威逼其当场签生死状 与他比武,虽然最后他取...
以上推荐这几部希望能有您喜欢的!
『伍』 介绍几部外国跟音乐有关的电影
舞出我人生 1-2
歌舞青春 1-3
魅力四射 1-3
舞动激情
舞动青春
热力四射
街舞新曲
摇滚校园
乖乖女是大明星
舞出一片天 1-2
摇滚之王
灰姑娘之舞动奇迹
几近成名
『陆』 求一些音乐人的传记电影(摇滚电影也可以)
那把看过的都列出来吧,省得白找呵
莫扎特
影片开始于奥地利宫廷乐师萨里埃利向神父忏悔,音乐家莫扎特的英年早逝与他不可饶恕的嫉妒和坑害有关。42年前萨里埃利从偏僻小镇到了维也纳,在约瑟夫二世的王宫里当了宫廷乐师。谁知被莫扎特的乐曲迷得神魂颠倒,一次在主教家里终于见到仰慕已久的莫扎特,这位人称4岁写协奏曲,7岁写交响乐,11岁写大型歌剧的大音乐家原来是个放荡不羁,玩世不恭又十分傲慢的青年人。 约瑟夫二世热爱音乐,闻知莫扎特来到维也纳并接见了他,国王弹奏萨里埃利谱写的曲子表示欢迎莫扎特,并征求对这曲子的看法,莫扎特一面赞扬曲子,一面把曲子又弹了一遍,边弹边修改,使曲子变得更流畅和充满热情,惊叹之余使萨里埃利感到羞耻,为什么莫扎特有如此才华,自己却偏偏平庸。由于国王的喜爱,莫扎特留在维也纳写歌剧。他写的歌剧《后宫诱逃》、《费加罗的婚礼》都是不朽之作,由于萨里埃里的作梗,借助国王的招牌,每剧上演不超过一星期,因此莫扎特的经济收入很少,生活贫穷.莫扎特的妻子康丝坦丝受不了贫穷的折磨,带着莫扎特的手稿去见萨里埃利,求他为莫扎特谋一个皇家音乐教师的职位,萨里埃利翻见一迭厚厚的手稿,他惊呆了,手稿上没有一处修改的痕迹,所有的音符都是一气呵成的。他既陶醉又痛苦,他抱怨上帝为什么把智慧和天赋都给了莫扎特,他愤怒地把刻有耶稣的十字架扔进了壁炉中。萨里埃利一面假装是最关心莫扎特的人,一面在精神上折磨他,他装扮成神迷的黑衣人上门向莫扎特买乐曲,迫使他不停地交出作品换取报酬来维持生活,莫扎特的身体日趋虚弱.莫扎特创作的歌剧《魔笛》在剧院上演了,莫扎特担任乐队的指挥,终于有一天在演出进行到一半时晕倒在地.莫扎特卧病在床,萨里埃利要他写《安魂曲》,萨里埃利迫不及待地想像,在莫扎特的葬礼上由他演奏死者创作的安魂曲,他的名字将和音乐大师一起永世长存。 病床上的莫扎特极度虚弱无法执笔,萨里埃利建议由他执笔而莫扎特则口述.莫扎特的灵感像泉水喷涌,萨里埃利甚至来不及记录。曲子完成了,莫扎特的生命之火也熄灭了。一代音乐大师永远离开了他无法适应的社会。下葬的那天,大雨滂沱,好像苍天也在为他哭泣……
http://movie.gougou.com/search?search=%e8%8e%ab%e6%89%8e%e7%89%b9&id=10000002
曼波歌王
1950年一对来自古巴的兄弟,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登台表演,并且有电视台转拨,伦巴、曼波、恰恰带给大家一种全新的拉丁舞曲,信心满满
的他们是否能完成毕生的梦想?征服音乐的圣殿呢?
http://www.dy.com.cn/moles/Filmdownxl.aspx?FilmID=16400
舞出我人生
每个人都该有追逐梦想的机会,但有的人遇到的只是挫折。泰勒是一个叛逆青年,来自巴尔的摩的底层社会,终日想摆脱不如意的生活。诺拉是一位芭蕾舞演员,就读于巴尔的摩精英云集的马里兰艺术学校,通往她光辉未来的路上只有一个障碍,找一位优秀的合作拍档,参加高级舞蹈大赛。泰勒因为触犯法律被判在艺术学校社区服务,满怀愤懑的他以外行的身份来到学校,直到有一天,他杰出的街舞舞技引起了诺拉的注意。随着舞台上断续续的合作,两人之间擦出火花,泰勒意识到,自己只有通过表演才能证明,他可以走出现在的生活,实现从未触及的更大梦想。
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E8%88%9E%E5%87%BA%E6%88%91%E4%BA%BA%E7%94%9F&restype=-1&id=10000002&ty=0
成名之路
故事发生在1973年的美国,当时摇滚乐正方兴未艾,新晋的摇滚乐团不断涌现。
这些乐队与他们的音乐让15岁的小威廉着了迷,经过一番努力,他获得了来自老牌滚石音乐杂志的“特殊”任务——采访一支正在走红的摇滚乐队“平静之水”。于是他不顾母亲的反对,跟随乐队踏上了巡回演出的音乐之旅。在经历了一番风雨之后,不再仅仅是采访者而是乐队一员的威廉终于感悟了家庭与生活的真谛。
http://movie.gougou.com/search?search=%e6%88%90%e5%90%8d%e4%b9%8b%e8%b7%af&id=10000002
摇滚万万岁
本片是罗勃雷纳自导自演之作,片中刻意杜撰出一个英国摇滚乐团Spinal Tap,罗勃雷纳则饰演要为该乐团拍摄纪录片的电影导演马蒂。本片虽然看似纪录片,实则是一部对当代摇滚乐做出尖锐嘲讽的高水准喜剧,导演成功地将一个虚构的乐团台上台下表里不一的嘴脸,以仿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本片还创下一件空前记录片中虚构的Spinal Tap乐团后来在90年代,竟然还找回当时演出的乐团团员,当真举办了几场极成功的演唱会,此外还拍了好几集的电视特别节目!
http://search.gougou.com/search?search=%E6%91%87%E6%BB%9A%E4%B8%87%E4%B8%87%E5%B2%81&id=2
一往无前
传记片从来都不缺少堪称经典的故事告人。所缺少的可能是电影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能带给观者多大的感动和深远的回味而已。
“黑衣人”称得上是对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约翰尼·卡什最为准确的一个称呼。称得上美国现代音乐的殿堂级人物,第一批进入“摇滚名人堂”的前辈,但传奇般的沉溺毒品后又两次决绝的戒毒历险,以及两次在美国监狱举办个人演唱会,与妻子的绝爱般的唱曲……荡涤着无数人的心灵。
《一往直前》便是讲述了这位伟大黑衣人的传奇般的半生奋斗历程,由一个阿肯色采摘棉花的农场小子到乡村音乐巨星,尤其是那段太阳录音室的经历与面对毒品的沉迷与强戒间的拉锯战,当然也少不了描述约翰尼与至爱琼·卡特·凯茜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
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E4%B8%80%E5%BE%80%E6%97%A0%E5%89%8D&restype=-1&id=10000002&ty=0
摇滚校园
摇滚乐主唱和吉他手杜威·费恩(杰克·布莱克饰)已经年过30,除了一大迭和各种乐队的不成功合作记录和一个摇滚巨星的梦想外一无所有。一天,杜威又被一支重金属乐队踢出门外,而回到公寓,室友和老友内德·斯尼勃利(麦克·怀特饰)的女友帕蒂(莎拉·席维曼饰)又对他下了最后通牒:要么付清房租,要么立刻走人。一筹莫展的杜威在四处闲逛时听见收音机中说本地要举行一场盛大的“乐队大战”比赛,优胜者将获得一笔丰厚的奖金。然后他又凑巧听见了一所私立学校孩子们的管弦乐演出,其中一个叫YUKI的吉他神童的表现深深震动了他……
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E6%91%87%E6%BB%9A%E6%A0%A1%E5%9B%AD&restype=-1&id=10000002&ty=0
闪亮的风采
50年代时,少年戴维就已显露钢琴家的才华,他的父亲彼得更是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时时督促他勤学苦练。戴维的琴艺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之后,接到赴美学习的邀请,但彼得不放他走。后来,戴维又得到赴英深造的奖学金,带着父亲“永远不许回家"的禁令离开澳大利亚。在皇家音乐学院,他师从塞西尔教授,并继续与作家普里查德太太通信,同时废寝忘食地准备在音乐会上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由于精神负担太重,他在演出结束时晕倒,被送进医院。后来,在妻子吉莉安的鼓励下,他终于成功地举办了音乐会。
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E9%97%AA%E4%BA%AE%E7%9A%84%E9%A3%8E%E9%87%87&restype=-1&id=10000002&ty=0
最后的时光:
http://www.ucdj.net/bt/Show/?1206/25826.html
『柒』 十部朋克电影,重新找到活着的感觉
五一长假荐片,不搞小情小爱小清新,也不来惊悚悬疑肾上腺,推荐十部经典朋克电影。有纪录片,有传记电影,也有纯虚构作品。观影时,试着短暂脱离当下,不忧虑,不恐慌,请像朋克一样体验最直接的情绪,把琴砸烂,嗓子吼哑,目光发直地盯着虚无的洞。如此操作一番,祝你长假后重新找到活着的感觉。
1、 《死亡乐队》(A Band Called Death, 2012)
“死亡”乐队(Death)是一支上世纪七十年代活跃在底特律的全黑人朋克乐队,光这一点就很稀奇。亥克尼三兄弟比“雷蒙斯”(The Ramones)的首专出道还早几年。他们为乐队起的名字也很先锋,“很白人”,让人忘记他们的肤色,影响力逼近“谁人”(The Who)。
乐队灵魂大卫·亥克尼(David Hackney)英年早逝,精神活得时间很久,在剩下两兄弟的乐队生涯中继续留存。2009年乐队的作品集《For The Whole World To See》重新出版,《纽约时报》为他们做了特写,巡演开启,新专辑发布。
朋克总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脆弱感。“死亡”乐队或许因为全是黑人,所以显得格外强韧。成员的后代甚至组成一支叫“Rough Francis”的新乐队,以保证父辈的歌被继续传唱下去。
2、《席德和南希》(Sid and Nancy, 1986)
根据“性手枪”乐队(The Sex Pistols)贝斯手希德•维舍斯(Sid Vicious)的事迹改编,尽管加里·奥德曼努力饿瘦了自己,也做不到形神俱肖席德·维舍斯。克洛伊·韦伯扮演的南希把金发婴儿和金发美人的特质结合到极致,几乎令人难以忍受。
这对恋人,接吻前都要来一针,在堕落之路上直冲向终点。当“性手枪”的其他成员向乐队经理马尔科姆·麦克拉伦(Malcolm McLaren)抱怨席德,麦克拉伦笑笑说:“席德不仅是贝司手,他还是个了不起的灾星。他是一个象征、一个隐喻,他是空虚一代的面孔。”一语以概之:席德·维舍斯就是“性手枪”。
3、《西方文明的衰落》(The Decline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 1981)
1970年代,西方年轻人所见的未来一片暗淡。他们看见文明的衰落就在街角,赶紧末日狂欢。拍摄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交接时期的这部纪录片对准的是洛杉矶朋克场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朋克杂志《Slash》的办公室之旅。每个员工都漂亮极了,男的都像格里高利·派克,女的各有千秋。朋克反对华丽,朋克觉得人生无意义,或许美本身就是意义。
4、《我们只唱朋克》(What We Do is Secret, 2007)
死在22岁的“细菌”乐队(The Germs)乐队主唱达比·克莱什(Darby Clash)是什么样的,我们已经忘了。传记电影《我们只唱朋克》招募肖恩·韦斯特(Shane West)扮演他,因为演得和唱得太好,曾是朋克乐队主唱的韦斯特成为新一任“细菌”主唱,随队完成一轮巡演。
电影是真实故事的美化版本,原本的故事更丑陋。在表现朋克之死方面,银幕上的达比·克莱什之死也逊色于伊恩·柯蒂斯(Ian Curits)和席德·维舍斯。达比像是昏了头般匆匆赴死,柯蒂斯和维舍斯如同殉难。达比轻易地被替代,又被平庸而美好地“复活”,但是他确实存在过。
5、《近郊奇情》(Suburbia, 1997)
小镇青年如此让人讨厌。他们空虚、无能、种族歧视、能力不足,还不愿意老老实实在家待着,偏要成群结队地出门,像蝗虫一样所到处一片狼藉。为了逃出无休止的电视,从冷库中偷食物烧烤,把宠物鼠的头放进嘴里的命运,他们组了一支乐队叫The Rejected。他们否定家庭的意义,视彼此为家人,只是这一切都无法长久。
6、《茫然一代》(The Blank Generation , 2007)
片子只有55分钟,由一堆珍贵的演出画面组成。不管是后来的传奇,还是流星,镜头对朋克们一视同仁。黑白影像、demo质感和故意的声画不统一,表达向无浪潮致敬之意。几乎没有语言,只有混杂大量环境声的音乐。
如果这样也能产生美感(确实),只能说明所有的人,包括导演和出镜者们,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就有未来的眼光。恍惚中,他们站在未来静静注视当年的自己,让粗粝和狂暴产生旧事物独有的温润与合理。
7、《24小时狂欢派对》(24 Hour Party People , 2002)
安东尼·威尔森的“工厂”厂牌旗下孵出Joy Division和之后的新版本New Order。这部音乐传记电影从威尔森的视角出发,张力来自边缘的“工厂”不让自己被伦敦音乐工业吞并。威尔森的理想主义表现在和艺术家们平分收入,拿对他们几乎没有约束力的合同。但威尔森还是成功了。他经营的Hacienda俱乐部成为New Order和一大票乐队,以及曼彻斯特锐舞场景的大本营。
影片中有很多内行才懂的细节,但也弥漫着一股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氛围。当一个人的迷梦也是所有人的迷梦,就会生出这样的氛围。
8、《朋克电影》(The Punk Rock Movie , 1978)
《茫然一代》的英国版,由像素和音质堪忧的一手素材剪辑而成。这些影像不仅危险,还能闻到血腥味。有人在台上砸碎一个猪头,把碎渣往台下扔。朋克们像小朋友们比赛谁的恶作剧更出格,谁的冒犯更严重。今天看来,他们的打扮和行为比音乐更出众,所以今天朋克音乐衰落,七十年代的打扮仍受追捧。
9、《摇滚大骗局》(The Great Rock 'n' Roll Swindle , 1980)
作为“性手枪”的外传,这部电影的阵容包括席德·维舍斯、马尔科姆·麦克拉伦和史蒂夫·琼斯,加上一堆乐队影像,也就仅此而已。但有人觉得它是最好的朋克电影,因为真实。这里的真实并非指 历史 的准确性,而是朋克精神的真实。它在所有此类影片中对朋克的冒犯最大,胆敢挑明这些年轻人不是为了殉道,只是为了名和利。说这话的正是马尔科姆·麦克拉伦本人,而不是什么被嫉恨腐蚀心灵的老朽。
麦克拉伦教小朋友们嘲笑嬉皮“是老臭屁”,琼斯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片子,席德演绎《My Way》的疯狂版本,朝台下的观众(包括自己的老妈)开枪。他们运筹帷幄,计划先让大众爱上自己,然后痛恨,再爱。如此蹂躏大众的 情感 ,才塑造自身的传奇,赚得盆满钵满。
10、《我们是最棒的!》(We Are The Besrt!, 2013)
如果出生地需要抽签决定,这三个13岁的小姑娘抽到了上上签——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座小镇,风气开明,生活富庶,而且“这里有全世界最有趣的云”。时间是1982年,其中一个小姑娘的哥哥告诉她们,朋克已死。
少女朋克乐队的故事告诉我们,叛逆是人类的固有基因,在不管哪个人群中都按一定比例存在。小姑娘们叛逆的原因可能微不足道,因为“痛恨 体育 运动”。之后情况升级,她们纵火,乱扔垃圾,在超市抗议“资本主义”,做到这个年龄小姑娘的极限。音乐和行为没有哪个更高级或成熟,都是成长的一部分,或顶峰。
校对:栾梦
『捌』 电影<音乐之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外加主人公,插曲歌名等,请知道的朋友能够告诉我,谢谢!
网络里搜的\
《音乐之声》是由美国音乐剧的泰斗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和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根据玛丽亚·冯·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写而成的。 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剧作者是美国剧作家勒曼。
《音乐之声》于1959年11月16日在百老汇的鲁德-方特恩剧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成为50年代百老汇公演时间第二长的音乐剧。1965年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20th Century Fox)拍的电影版《音乐之声》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受到全世界各个国家数百万观众的喜爱。人类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好莱坞音乐歌舞片中经典中的经典,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
基本资料
【片名】The Sound of Music
【译名】音乐之声
【年代】1965
【国家】美国
【片长】174 Mins
【类别】音乐剧
【语言】英文/普通话
更多中文片名: 真善美 、仙乐飘飘处处闻
更多外文片名:
Novicia rebelde, La.....Argentina / Mexico / Peru
Mélodie bonheur, La.....Canada (French title) / France
Meine Lieder, meine Träume.....Austria / West Germany
Rodgers and Hammerstein's The Sound of Music.....UK (complete title) / USA (complete title)
A Muzsika hangja.....Hungary
A Noviça Rebelde.....Brazil
Helisev muusika.....Estonia
Música no Coração.....Portugal
Neseli günler.....Turkey (Turkish title)
Somriures i llàgrimes.....Spain (Catalan title)
Sonrisas y lágrimas.....Spain
Sound of music - Laulava Trappin perhe.....Finland
Tutti insieme appassionatamente.....Italy
导演:
罗伯特·怀斯 Robert Wise
编剧:
恩斯特·莱赫曼 Ernest Lehman ....(screenplay)
Howard Lindsay ....(book) &
Russel Crouse ....(book)
Maria von Trapp ....(book "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 uncredited
主演:
朱丽·安德鲁斯 Julie Andrews ....Maria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Christopher Plummer ....Captain Georg von Trapp
埃琳诺·帕克 Eleanor Parker ....Baroness Elsa Schraeder
影片类型: 家庭 / 剧情 / 音乐 / 传记
片长:174 min
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 英语
色彩: 彩色
幅面: 70毫米宽银幕电影
混音: 单声道 / 70 mm 6-Track / 立体声
制作成本:$8,200,000/estimated
版权所有:(Copyright ?MCMLXV by Argyle Enterprises, Inc., Twentieth Century-Fox Film Corporation; 2 March 1959; LP30289)
拍摄日期: 1964年9月1日 -
摄影机: MCS 70 (Modern Cinema Systems) (aerial shots)
摄制格式: 65 mm
洗印格式: 8 mm (anamorphic) 、35 mm 、70 mm 、16 mm
胶片长度: 1060 m (8 mm prints)、4695 m (Sweden)
主要人物
冯·特拉普
玛丽亚
丽萨
菲瑞克瑞
路易萨
寇特
碧姬塔
玛塔
葛特儿
获奖记录
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配乐和最佳音响。
剧情简介
22岁的玛丽亚是一个萨尔茨堡修道院里的志愿修女,但是,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修女院里的阿比斯院长觉得她这样的活泼的性格不适合僧侣生活。于是,当她接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寻求看护的请求,她决定让玛丽亚去,也借此让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玛丽亚到达冯·特拉普家,发现他是一个有七个孩子的鳏夫,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很快,玛丽亚就明白了以前那些看护离开的原因,原来是孩子们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总是用捉弄看护来吸引父亲的注意。
上校要求玛丽亚也像他一样严格,但是玛丽亚没有听从,而是用她天生的温柔和善良赢得了孩子们的友好。趁上校不在的时候,她用窗帘给每个孩子逢制了游戏服装,带领他们到市场游玩,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野餐,还教会了他们唱歌。孩子们原有的拘禁和忧郁渐渐地被音乐和笑声代替了。
不久上校回家了,还带回了孩子们喜欢的麦克叔叔和孩子们不甚喜欢的,上校的女朋友,男爵夫人。上校对玛丽亚的做法十分不满,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因为玛丽亚把从他亡妻之后家里就不再有的音乐又带了回来。玛丽亚还和孩子们一起准备了一场木偶戏,上校为玛丽亚可以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了。
几天之后,上校和男爵夫人一起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孩子们在舞会中也有歌唱表演。在舞会中,玛丽亚给孩子们示范奥地利的民间舞蹈“涟恩德拉”(Laendler)。出乎意料的是,上校走过来和玛丽亚共舞,舞蹈最后他们互视对方,他们之间的爱意一目了然。这些,都被男爵夫人看在眼内,当晚,她劝玛丽亚回修道院。玛丽亚恐怕自己对上校的感情会越陷越深,于是,她悄悄地离开了。
玛丽亚走了之后,男爵夫人用尽办法讨孩子们的欢心都没有成效。当孩子们得知上校要和男爵夫人结婚的消息后,他们更加难过。他们到修道院找玛丽亚却没能见到她。玛丽亚向阿比斯院长坦白了她对上校的爱情和对生活的不知所措,阿比斯院长告诉她要有骨气勇气,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爱。于是,玛丽亚回到冯·特拉普家里。 玛丽亚回来之后,男爵夫人发现她已经无法挽回玛丽亚和上校之间的感情,她主动退出了婚约,上校和玛丽亚互诉衷肠,很快地,他们就结婚了。
可惜,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从此就永远幸福快乐。当他们还在度蜜月的时候,德国纳粹占领了奥地利。当他们赶回萨尔茨堡,发现到处已经是纳粹旗帜横行了。他们不在的时候,负责照顾孩子们的麦克叔叔帮他们注册参加了萨尔茨堡音乐节(Salzburg Festival)。上校一回到家里,就接到了纳粹发来的电报,要他立即到纳粹海军报道。一向痛恨纳粹的上校决定带领全家人离开奥地利。当他们晚上离开别墅的时候,被早就躲在门外监视他们的纳粹拦住了,于是上校解释说他们离开是为了参加希尔斯伯格节演出,并拿出节目单作为证据。在纳粹的陪同下,他们来到了会场,演出了孩子们准备好的歌曲。在这时,上校和玛丽亚演唱了《雪绒花》,歌曲里对祖国奥地利的热爱之情浓郁深厚,不顾旁边持枪的纳粹守卫,在场的观众也跟着上校一起唱完了《雪绒花》。
演出之后,趁着颁奖的时候上校一家人逃离演出现场,纳粹一路追到修道院里,在修女们的帮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后面,躲过纳粹的追踪,然后他们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了奥地利。
影片清新有致,细腻感人,雅俗共赏。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
电影《音乐之声》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
特拉普(Georg Ludwig von Trapp)男爵1880年4月4日生于克罗地亚沿海小城扎达尔(Zadar),当时还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父亲是海军上校,他也想献身海军事业,所以参加了皇家海军学院。当他还是一个年轻的海军上校时,就被任命为U6潜艇的指挥。一战时,一艘法军潜艇被特拉普的潜艇击沉。1918年,国王约瑟夫一世提升他为海军少校。 战争结束后,奥地利失去了海岸线,不再需要海军。特拉普上校不仅失去了职位,还在1924年失去了他的妻子,留给他7个孩子照顾。
玛丽亚生于1905年1月26日。在她大约两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她的表姑成了她的养母,她们住在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小房子里。 她受到了严格的教育,上完三年高中后,进入了四年的国立师范学院。 玛丽娅原来是社会主义者和无神论者,但是在大学期间,一位著名的神父开始给她布教,改变了玛丽亚的生活和信仰。 玛丽亚加入了萨尔茨堡的修女山修道院,成为一个修女。修道院决定让玛丽亚离开一年,到特拉普男爵家作女家庭教师,照顾他的一个患风湿热的女儿。
一年后,孩子们要求他们的父亲设法留住玛丽亚,他们甚至建议他应该娶她。“我不知道她是否喜欢我!”男爵回答说。于是孩子们自己去问玛丽亚。玛丽亚说:“是,我喜欢他。”他们订婚了。她再也没回修道院作修女,于1927年11月26日嫁给了男爵。 特拉普一家又新添了两个女儿。
1935年,瓦兹内神父走入了他们的生活。他使音乐成为他们一家的爱好。他们自然清新的嗓音和纯美的歌声使他们在1935年的萨尔茨堡音乐戏剧节上获得了合唱比赛第一名。他们曾在大萧条时期失去了所有的钱财,此后他们被邀请做欧洲巡回演唱会。
1938年,希特勒入侵奥地利,特拉普宁可丢掉物质财产,也要留住尊严。他们离开了萨尔茨堡市郊的别墅和一切财产,前往美国。
1938年9月,他们到达纽约。途中第10个孩子出生了。瓦兹内神父也和他们同行到美国,在他的指导下,唱歌成了他们的职业,特拉普家庭合唱队渐渐扬名。 二战后,特拉普一家建立了一个音乐慈善组织:特拉普家庭奥地利救济社,为祖国奥地利发送了无数食品和衣物。
1941年,特拉普在佛蒙特的一个乡村里买了一个大农场,这儿和他们思念的奥地利萨尔茨堡的风光相似。他们给他们的房子取名为“一颗丹心”。
1947年5月30日,特拉普去世,被安葬在房子后院的家庭墓地里。当他们结束了20多年、30多个国家的演唱生涯时,他们把他们的奥地利式大木屋改成了客店。可惜1980年12月,它被一场大火烧毁。他们立即决定重建。特拉普家新木屋的设计很现代,但仍保留了以前的味道。 1987年3月28日玛丽亚去世,被安葬在墓地里她的丈夫旁边。
本片在当年成为打破了影史上最高卖座纪录的歌舞片,这部经典巨作曾获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乐、最佳音响、最佳影片剪辑五项大奖,被译成3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上映,片中美妙的音乐至今仍广为传唱。影片的译名在各地大相径庭:在中国香港,它被译成《仙乐飘飘处处闻》;台湾地区译名则是《真善美》;在葡萄牙,是《心灵深处的音乐》;在西班牙被译成《笑与泪》;阿根廷的译名是《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在德国,它的名字是《我的歌,我的梦》……译名不同,音乐却同样动听,人们对它的喜爱可见一斑。
电影和音乐剧包含曲目
1.Prelude And The Sound Of Music / Maria 2:44
序曲和音乐之声/ 玛丽亚
2.Overture And Preludium (Dixit Dominus) / Orchestra and Nuns Chorus 3:14
序曲(赞颂我主) / 管弦乐队与修女合唱团
3.Morning Hymn And Alleluia / Nuns Chorus 2:01
晨祷和哈利路亚/ 修女合唱团
4.Maria / Nuns Chorus 3:16
玛丽亚/ 修女合唱团
5.I Have Confidence / Maria 3:26
信心/ 玛丽亚
6.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Rolf and Liesl 3:18
即将十七岁/ 洛夫和丽莎
7.My Favorite Things / Maria 2:18
我最喜爱的东西/ 玛丽亚
8.Do-Re-Mi / Maria and the Children 5:33
哆来咪/ 玛丽亚和孩子们
9.The Sound Of Music / The Children and the Captain 2:10
音乐之声/ 孩子们和上校
10.The Lonely Goatherd / Maria and the Children 3:10
孤独的牧羊人/ 玛丽亚和孩子们
11.So Long,Farewell / The children 2:54
晚安,再见/ 孩子们
12.Climb Every Mountain / Mother Abbess 2:16
攀越群山/ 院长
13.Something Good / Maria and the Captain 3:16
有些好事/ 玛丽亚和上校
14.Processional And Maria / Organ,Orchestra and Nuns Chorus 2:27
婚礼进行曲和玛丽亚/ 管风琴,管弦乐队和修女合唱团
15.Edelweiss / The Captain, Maria ,the Children and Chorus 1:50
雪绒花/ 上校、玛丽亚、孩子们和合唱队
16.Climb Evry Mountain(Reprise) / Chorus and Orchestra 1:21
攀越群山(重奏)/ 合唱队和管弦乐队
17.Prelude And The Sound Of Music / Maria 3:28
序曲和音乐之声/ 玛丽亚
18.I Have Confidence / Maria 3:41
信心/ 玛丽亚
19.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 Rolf and Liesl 4:53
即将十七岁/ 洛夫和丽莎
20.My Favorite Things/Salzburg Montage / Maria and Orchestra 4:22
我最喜爱的东西/萨尔斯堡组合/ 玛丽亚和管弦乐队
21.Edelweiss / The Captain and Liesl 2:17
雪绒花/上校和丽莎
22.The Grand Waltz / Orchestra 2:19
大华尔兹/ 管弦乐队
23.Laendler / Orchestra 2:34
兰德勒/ 管弦乐队
24.Processional Waltz / Orchestra 1:19
婚礼进行曲 华尔兹/ 管弦乐队
25.Climb Every Mountain/ Mother Abbess 2:37
攀越群山/ 院长
26.Something Good/ Maria and the Captain 3:50
有些好事/ 玛丽亚和上校
27.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Reprise) / Maria and Liesl 3:04
即将十七岁(重奏) / 玛丽亚和丽莎
28.Edelweiss( Reprise)/ The Captain,Maria,the Children and Chorus 2:01
雪绒花(重奏)/ 上校、玛丽亚、孩子们和合唱队
29.The Chase / The Orchestra 2:39
追捕/ 管弦乐队
30.Escape/ Climb Every Mountain(Reprise)/Finale/ Chorus 2:08
逃亡/攀越群山(重奏)/终曲/ 合唱队
31.Richard Rodgers Speaks 9:24
理查德·罗杰斯讲话
电影获奖情况
电影节 年份 奖项 获奖情况 获奖人
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 / National Film Preservation Board, USA 2001 国家影片登记 / National Film Registry 获奖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6 最佳电影 / Best Picture 获奖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66 最佳女配角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in a Motion Picture 提名 Peggy Wood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66 最佳导演 / Best Director - Motion Picture 提名 罗伯特·怀斯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6 最佳女演员 / 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提名 茱丽 安德鲁丝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6 最佳女配角 / 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提名 Peggy Wood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6 最佳导演 / Best Director 获奖 罗伯特·怀斯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66 最佳女演员(喜剧/音乐类)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Motion Picture - Musical or Comedy 获奖 茱丽 安德鲁丝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6 最佳摄影 / Best Cinematography 提名 Ted D. McCord
金球奖/Golden Globes, USA 1966 最佳电影(喜剧/音乐类) / Best Motion Picture - Musical or Comedy 获奖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6 最佳艺术指导布景 / 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提名 Boris Leven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6 最佳艺术指导布景 / 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提名 Walter M. Scott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6 最佳艺术指导布景 / 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提名 Ruby R. Levitt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6 最佳服装设计 / Best Costume Design 提名 Dorothy Jeakins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6 最佳剪辑 / Best Film Editing 获奖 William Reynolds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6 最佳音效 / Best Sound 获奖 James Corcoran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6 最佳音效 / Best Sound 获奖 Fred Hynes
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 USA 1966 最佳音乐/歌曲 / Best Music, Song 获奖 Irwin Kostal
英国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1966 最佳女演员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提名 茱丽 安德鲁丝
『玖』 有哪些好看的音乐电影
首先就是周董的天台爱情了,是一部很不错的音乐电影。
面甚至地下的拥挤人群和紧张节奏将人们对自由的渴望逼向广阔的天空,而摩天大厦的天台在城市里就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套用《天台》预告片里的一句slogan可以看出这个空间的特殊含义:“上有天堂,下有天台。”向上,它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但向下,一步即是地狱。它远离尘世的喧嚣并将世俗的生活踩在脚下,它兼具激情和危险的同时,也是通向自由的途径和走向死亡的大门。因为这样的空间特性,在电影里,天台往往成为两种人聚集的场所:青少年和罪犯,并且很多时候这两个群体是高度重叠的,亦如《天台》里周杰伦引领的四个不务正业的混混,打架闹事,收取保护费,他们就是典型的“天台人”。
除了以上两部电影,还有海上钢琴师,寻梦环游记,神秘巨星等音乐电影也是很不错的。
『拾』 找一部关于音乐的欧美电影
灵魂歌王
描述美国乐坛国宝级人物"雷查尔斯"(杰米·福克斯饰)的传记电影。7岁开始双目失明的他,曾赢得十二座格莱美奖,荣登摇滚名人堂,他涉猎的音乐类型广泛,包括福音歌曲、蓝调、灵魂乐、爵士乐以及摇滚乐等。
1948年他踏上了西雅图之旅,并在那儿遇见了终身的好友、音乐大师昆西•琼斯,还组成了自己的三人爵士乐队。